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范文第1篇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和载体,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几年前,韩国将“端午节”申报为韩国的传统节日,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2007年12月,国务院增加清明、端午及中秋3个传统节日为公众假日,由此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的高度重视。

欢乐、祥和的中国传统节日,大多伴有丰富的文艺娱乐活动――端午时节,锣鼓喧天,龙舟竞渡,百舸争流;元宵佳节,皓月当空,龙狮共舞,赏灯猜谜;清明时节,万木披绿,踏青寻迹,祭慰先人;中秋重阳,云淡风轻,登高赏菊,赏月行令。这些活动健康、高雅,意蕴丰富,既反映了独有的民族特色,又烘托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这些都应该在当今社会大力推广。

节日不能成为“吃”节,更应发掘它的文化内涵。用形式丰富的纪念活动来突出它的内涵,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比如,端午节可以借助屈原的故事弘扬正气和爱国主义精神,中秋节可以重温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和通过赏月调节身心、增进亲情;重阳节可以体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登高健身的风尚;春节可以利用“拜年”的形式探亲访友、加深亲情和友谊,等等。

中国的传统节日还体现了一定的伦理、道德、信仰。是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通过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应该是一种比较高效、比较容易为社会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方式。共享天伦之乐,形成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最盼望的就是与家人平安团聚、欢度节日。在庆祝节日时,要突出亲情和道德主题,使传统节日成为凝结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最佳时机,成为维系人们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

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范文第2篇

北京2008年奥运会目前进入倒计时一周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理念是三句话:即“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举办奥运,前两个理念都有很大进展,“绿色奥运”现在正在向前推进,北京正在加大环保和整治的力度;“科技奥运”可以说是准备得最充分的了,我们兴建了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用最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举办奥运;然而,在中国这样有古老文化的大国举办“人文奥运”,其理念的落实,我觉得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非常丰富,目前,各奥运场馆所在城市,更多的是在具体行为规范上提出要求。我觉得这样还远远不够,要真正落实在中国办一届具有“人文奥运”理念的奥运会,就必须将几千年中华民族深厚浓重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奥运理念紧紧结合起来。

近年来,我曾首先在北京市政协以及许多场合呼吁:为了有效利用北京2008年奥运会这一百年难遇的时机,展现中华民族深厚悠远的历史底蕴,我们应把握住奥运前的筹备时间,结合北京“人文奥运”理念,在2008年开展一系列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大型主题活动。

节日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精华,保留了人文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它们都曾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上一个个耀眼的文化符号,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通过恢复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内涵的传统节日,并在奥运举办前夕恢复,这样就给中国举办一届最有特色的人文奥运找到一个强有力的落脚点。

为此,建议国家利用奥运这样百年一次的难得机遇,把恢复中华传统文化节日作为在中国举办人文奥运的最好抓手,及时考虑改进休假制度安排,调整公众假期,将部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期。在恢复和保护诸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习俗的同时,把人文奥运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精神结合起来。这不仅对成功举办一届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奥运会意义重大,而且也对建设和谐社会影响深远。

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范文第3篇

1.1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传统节日具有民族性、历史性、周期性、参与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们的民族认同感。首先,中国传统节日从形式和内涵上区别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节日,它跨越阶层和地域,让来自不同省份、具有不同民族的大学生都能有“一家人”的感受。其次,传统节日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它能让大学生追溯祖先曾经经历的事件、分享他们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情感上的共鸣。再次,传统节日具有周期性,它们能年复一年的加强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感知。最后,传统节日需要大学生们的广泛参与,集体参与能形成一种群体驱动力让大学生们形成过节的惯性,从而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1.2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传统节日文化有丰富的内涵,思政工作者可以取其精华,把传统节日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契机。我国传统节日包含了爱国主义、尊老爱幼、尊重自然、团结和谐等理念,这些理念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正是这个时代青年应有的道德品质。比如,端午节所蕴含的历史典故可以让大学生们感受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操、重阳节作为敬老爱老的节日能够引导大学生孝顺父母、尊敬师长。

1.3缓解大学生的压力,调节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上难免会遇到来自学习、人际、工作各方面的压力,正处于青春期晚期的他们情绪较为敏感、容易被不良情绪左右,因此心理上的减压和疏导就显得极为重要。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注重团聚和和谐,节日氛围温馨而祥和,这种氛围能让大学生敞开心扉、广交朋友。另外,大学生们通过参与有趣、有意义节日活动,能够舒缓身心、调整心理状态。

2当前高校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其成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其他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从未像今天这样深远的影响着我国。相比之下,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影响已经日渐减少,许多节日的内涵衰退。在这种背景下,虽然有一些高校的思政工作者意识到了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但是,从实际成果看,这项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现状既有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高校思政工作宣传引导不到位所致。

2.1西方节日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力

西方节日已经日渐被大学生们所了解并接受,大学生觉得西方节日洋气、浪漫、趣味性强,因此他们也热衷于参与西方节日。2014年底,上海外滩跨年夜现场拥挤的人流就足以显示出西方节日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除了西方节日契合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外,商业炒作和媒体宣传也是西方节日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2.2高校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上的缺失

当前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主要源于幼时的家庭教育,他们很少能在高校里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这首先表现在高校在课程上很少或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另外,高校开展的实践活动大多与专业相关,即使有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也只是流于表面、缺乏内涵,学生们无法从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再次,部分高校对开展德育工作不够重视,过分关注就业率、升学率等指标,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3高校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途径

3.1丰富传统节日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节日的内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年轻人的需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根据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赋予传统节日新的内涵。比如,端午节可以举办一些爱国历史人物的讲坛,对大学生进行英雄主义教育;七夕节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恋爱心理教育,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偶观、价值观;重阳节可以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教育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另外,丰富传统节日的内涵必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始终,摒弃传统节日文化中落后、愚昧的部分,发扬其进步、和谐的文化内涵。

3.2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活动

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是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把感受到的理念内化于心。首先,传统节日活动要凸显大学生的主体性。现在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对单向灌输式教育十分反感。在活动过程中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被激发,从而真正的吸引住大学生。其次,活动形式必须具有创新性和参与性。一个形式新颖的活动能激发大学生的认同和欣赏,并最终让大学生对活动留下深刻印象。而提高活动的参与性能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彰显,大学生会感觉到和传统节日拉近了距离。最后,传统节日文化的开展应注意广泛性和安全性相结合。活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控制人流量,提前做好应急工作预警。主要活动有:

(1)举办传统文化节日名家学者系列讲座。在各部门协商并推荐人选的基础上,邀请一批省内外知名传统文化节日学者、名家大师,到高校作国学经典、文学艺术、文明礼仪等系列专题讲座。

(2)建立传统文化节日名家学者专家库。各部门联合推荐并筛选一批传统文化节日名家,组建我省传统文化节日名家学者专家库,并及时推荐给各高校。列入专家库名单的专家主要承担到高校举办专题讲座、向大学生推荐经典名著阅读书目等任务。

(3)设立传统文化节日大讲堂。各高校要依托现有资源,普遍设立传统文化节日大讲堂,经常性地邀请知名学者、传统文化节日名家到学校开讲座、作报告,定期举办活动,形成长效机制。(4)活跃大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各高校学生社团经常开展小型化和学生自主化的传统文化节日活动,推动以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为重点的校园传统文化节日建设,融入并渗透到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中。

3.3加强网络对传统节日活动的宣传

传统节日活动在宣传上应该利用网络和各种新媒体。网络具有受众广、传播快、吸引力强等特点,如果高校思政工作者不利用网络,它就会为其他文化、其他思想所服务。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在网络阵地上立足并扩大影响。具体来说,思政工作者可以在学校的网页上开设节日文化专栏、也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开展微小说征集或者照片征集、同时可以制作画面精美、内涵丰富的短片或者游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只有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活动宣传才能把活动的影响最大化。

3.4走近经典

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品鉴经典,通过开展经典名著导读、高雅艺术展演、非物质传统文化节日遗产进校园等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大学生汲取人类优秀传统文化节日遗产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传统文化节日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主要活动有:

(1)开展“我们的节日——中华优秀传统传统文化节日”主题活动。以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设立不同主题开展活动。各高校都要开设中华优秀传统传统文化节日相关的选修课,不断拓宽选修课覆盖面,体现“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等教育内容。把优秀民俗传统文化节日和乡土艺术引入高校,邀请非物质传统文化节日遗产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传统文化节日的传承和弘扬。鼓励高校开展“两岸名家话经典”等活动,促进两岸大学生传统文化节日交流。

(2)建设校园传统文化节日经典资源库。组织专家每年推荐一批有代表性的高校校园传统文化节日优秀成果、经典诗文、经典剧目等,建设我省高校校园传统文化节日经典资源库,通过教育电视台、网络社区以及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和展示,丰富大学生的学习内容。

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范文第4篇

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等。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范文第5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剧,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而中国一方面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被韩国抢注为世界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西方一些节庆却在中国大行其道,年轻的一代在看着日本动漫、吃着美国麦当劳的环境中长大,很多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传统节日越发看淡,中国传统文化往往为外来文化所淹没。患上“文化焦虑症”的既有精英,也有官员和百姓。

传统文化节日的新传承

为加大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力度,让国人,尤其是让我们的下一代接受并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髓,让更多的人重视中秋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大传统节日都被确定为法定节日。

有了假期的“激活”,充分挖掘民俗资源,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文体活动。张扬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改革、不断升华,挖掘出新内涵的传统节日又重返市井,激发了群众的热情,群众成了传统节日的主角。节日内涵越来越丰富,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汇聚的元素越来越新鲜,传统节日既有了文明的传承,又蕴涵了崭新的时代意义。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焕发出无穷的活力,成了一场场民俗文化的盛会,也成为文化传承的一个个新载体。

而且随着而来的还有其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传播。文化和谐必须“兼容共生”。各种文体形式,各种文化活动互相包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百花齐放。

人文奥运的文化传承

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最响亮、最成功的口号,也是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核心和灵魂。从奥运会筹办一开始,本届奥运会就打上重重的中国印。从会徽中国印到吉祥物福娃,从篆书的体育标识到祥云火炬,从金镶玉奖牌到各种青花瓷图案礼仪服装……每一个创意,每一个细节,都标识着中国文化元素和浓郁的中国韵味,让2008年奥运会成为世界人民了解和体验中国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最佳窗口。奥运开幕式上那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四大发明、千人击缶、徐徐展开的画卷、昆剧、太极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