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范文第1篇

我国各高校以这个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形成了一套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在学科归属上,不同的学校做法不同。主要有两种做法:①部分学校将财务管理划分为经济类,分属于会计学科,主要学习基础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主要的财经类大学,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均是采用这种做法;②另外一种做法是将财务管理划为管理类,认为财务管理是对资金的管理,将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学习公司理财、财务分析、企业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项目融资等课程。这两种观点各有侧重,财务管理专业与经济和管理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打好必修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经济和管理两种类型的专业知识都需要有所涉猎,才能让自身知识体系更加全面,以适应社会需求。目前高校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几部分。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公共基础课和公共必修课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政治、体育等;专业基础课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商务英语等;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则主要是更加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授专业深层次的知识,与财务管理有更加直接的联系,其课程包括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等。现存有三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①资金运动形式多样,据此,划分财务管理课程为融资、投资、利润和管理等模块;②财务管理主体多元,根据主体的不同将财务管理的课程划分为:企业财务管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宏观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等;③根据财务管理的层次性将课程划分为: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我国高校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部分,这部分内容占据了总学时2308个,而实践课程的总学时为224个,包括军训等非专业实践活动,共占9.7%,专业实践课的学时为56个。课程评价上主要以测试成绩为考评标准,课程一般根据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开展。

2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存的财务管理体系大体上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归属不明确。1998年教育部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为管理学的二级专业,但在实际操作中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归属并不明确。除了部分学校将财务管理设置为管理学下属专业、主要传授企业管理知识外,许多高校将财务管理专业设为会计学专业的下属专业或设置在金融学院中,模糊的学科定位导致财务管理专业失去自身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上,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与会计学专业的课程多有重复,区别不大,缺少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以至现阶段许多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在从事会计核算等会计类工作,会计类软件也都用于简单的会计核算,因而导致缺少从事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财务计划的财务类人才。其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复。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除了在设计上与会计学专业课程区别不大外,在课程体系内部也存在着重复的现象。一些高校按照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这三个层次进行课程编排,虽然具有系统性的优点,但由于层级划分不明确,导致各层级之间有课程重复的现象。许多在上一层级教授过的内容在下一层级再次出现;另外一些课程本身内容存在重复,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这三个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常设的课程内部就存在着交叉的现象。管理会计实际上萌芽于成本会计,故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分析方法都源自于成本会计,而这两门课程往往同时存在于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当中,缺乏必要的删减和融合;而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之间又存在着关于预算管理、投资管理、存货管理等内容的重复教学。再者,现有体系缺乏应用性课程的设置。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主要的课程均为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主要教授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等方向的专业理论知识,而缺少了应用性强的实践课程。实践课方面之开设如会计实验课、会计软件应用等课程,而专属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则是少之又少。专业基础课传授知识多为理论性知识,本应用于启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专业选修课则更是形同虚设,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许多知识需要大量的数学公式,理论层面已经给学生造成了理解的困难,故教师多在授课过程中也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缺少了案例的介绍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亲身体验和操作财务软件的机会,校外企业也不愿将自己的公司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训练营”,不愿提供实习机会给大部分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而是倾向于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导致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欠佳。第四,现有体系不利于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培养。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融合了会计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多个专业知识的学科,学生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对本专业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和创新。现存的教学体系中高校教师主要是传授专业知识,评测标准也是依靠学年测试的成绩。在现有体系下高校的学生并没有对自己中学时期的学校方法、研究方法进行改进,学习过程中缺乏探索专业深层次的知识,学习浮于表面的应付考试。

3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存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财务管理专业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本专业的特色,没有着力于培养财务类型、从事财务专业的人才,而是与会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十分相似。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本校的会计学院中,作为会计学院的分属专业存在;授课内容也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课程相似,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会计类的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内容,二是金融类的金融市场、投资学等内容,课程设置没有突出财务管理专业自身的特色课程。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只做到培养具备基础的会计、金融、财务知识和能力的学生,而没有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金融管理等高级学科能力。

②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重复。教师是高校教学体系的核心,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导致了学科的专业定位。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专业方向的教师共同构成了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知识结构,这个结构中缺少专门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教师。导致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也与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专业的教学体系相似,各高校争相模仿出名的财经类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设置,缺乏自身特色,没有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专业水平安排课程。另外,由于教学内容与自身研究方向不一致,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并没有达到标准。

③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落后。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需要财务电算化软件在教学课程中的穿插和应用,而我国许多高校的教学设备并没有达标,许多财务类软件无法在课室中顺利地安装,导致课程体系中实践应用性课程的缺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软件运用结合在一起。

4改善现存财务管理教学体系的措施

随着社会对财务型人才要求的改变,我国各高校也需对本校的财务管理教学体系进行一定的改良,以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更具实践创新能力的财务型人才。基于这样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良。

①增设特色课程,凸显学科特色。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管理学等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为了学生更好地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本科类院校需要将财务管理专业从其他专业中区分开来,展现本专业的特色。《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讲到,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课程有: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等;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进行经济数学、商务英语、金融学、会计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外,还应掌握财务分析、风险投资、资产评估等方向的基础知识,以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和社会需求。故高校可着力于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增设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重点开设投资管理、财务分析等理财模块的课程,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也更具有财务管理的专业素养。

②减少专业课程的分类,融合相似的课程。目前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中有一些课程内容有重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减少财务管理学科下的专业课程分类,将同属性的课程归结为一类,如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之间由于层级区分的模糊性导致大量的课程重复,可以将中级财务管理与高级财务管理进行融合,减免内容的重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也是课程重复的典型代表,高校可以将三者内容进行统筹,将成本会计内容放入管理会计的课程中进行讲述,成本核算部分以企业成本核算内容和方法为讲解重点;删减如预算管理、投资管理、存货管理等重复的课程内容,在教授过程中侧重于企业实际操作需要的内容的讲述。

③增设实验性课程,提高实验课比重。财务管理专业的许多纯理论知识,如资产定价模型、资本结构理论等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前提下进行推导而得的,但现实中没有完全与假设条件相同的经济环境,故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代社会对财务类人才的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有财务分析、风险管理等应用性的能力。所以高校在设置财务管理的课程时要合理分配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重,增设实验性的课程。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让学生对财务管理电算化软件等熟练地掌握;另外教师在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金融分析等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需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安排一些进行实验活动的课时,授课过程中注重案例与理论的结合讲述,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加深学校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第三,增设实践课程,教师引导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研和创业项目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外实践和课外活动课程中感受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运用。

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范文第2篇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上仍然采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导致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没有使用突出其教学的特性,达不到教学目的。本文结合目前我国高校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实践,从教学方向、教材建设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分析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模式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运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目前各高校都在部分非财务管理专业,尤其是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中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由于非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有其特殊性,我们有必要专门对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工作进行探讨.

1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向不明确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财务管理教学当中涉及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报表分析、预算编制等大量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这一方针政策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尤为重要。笔者于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对我校保险、农业经济、土地管理、旅游管理四个专业的学生展开了调查,分析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学习的目标,参与调查的学生均为正在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的大二或大三学生。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自身的理财理念,而对于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只有保险专业的学生需求相对较大,这也与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有很高的契合度。说明学生也迫切地希望能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日后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但是目前财务管理这门学科在教学设计上采用的仍然是注重知识点的讲授,重点放在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运用以及习题的训练这三个方面。导致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基础不牢固的情况下,对知识的掌握依靠死记硬背,没有深入的理解,更谈不到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学科基本理念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完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缺乏学习的动力与热情。

1.2教学方式程序化

尽管全国高校一直以来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财务管理的教学方式也逐渐在向“案例+理论”的模式过渡。但是目前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案例普遍陈旧,而且案例通常作为知识点的引入来使用。“理论知识围绕案例展开,以案例贯穿课堂”的基本方针并没有得到落实。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引进案例教学法,目的在于通过案例的呈现,一定程度上地模拟出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各种与财务管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以企业财务决策者的角色去看待企业,在学习知识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这一方式对于非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并不适用。由于基础知识的欠缺,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财务管理中的某些知识点的接受较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来说相对吃力。在没有完全接受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让这些学生去独立地做出财务决策,就会造成学生信心的丧失,从而导致学习热情的下降。目前,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独立的实验课程,而是将一门课程分成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并且没有专门的实验课教师,实验课的教学由理论课的教师兼任。然而实验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有一定的了解。可是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的教师在从业前一直在学校当中进行学习研究,并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这就造成了实验课程师资力量的不充足。另外,由于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实验课常常被用作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由于实验课在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较低,有些学校甚至不将实验课程的成绩计入期末财务管理考试的成绩当中,这就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对于实验课的重视程度的不足。实验课常常是“走过场”式地进行,达不到本来应有的效果。

1.3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

许多高校忽视了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与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基础上的差异。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选用的教材大多是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而这类教材并不适用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使用。因为财务管理课程通常在大三或者大二开设,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之前已经学习了会计学、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等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学习财务管理的过程涉及这些课程的知识时,会计专业的学生接受起来相对来说较为容易。但是由于专业的限制,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并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在使用会计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时,会感觉相对吃力。甚至由于前期知识储备的缺乏,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造成学习上的困扰。

2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2.1教学设计方面

2.1.1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部分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部分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对于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学科核心理念形成深刻的认识。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建议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通过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程当中,避免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由于内容枯燥,学生不感兴趣,从而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

2.1.2投资管理与筹资管理部分

投筹资管理这两大部分在财务管理课程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这部分授课的过程中要将实践部分与理论部分紧密结合。通过财务管理教学软件,模拟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投筹资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将投筹资部分的理论知识渗透于其中。课后要求学生对其前期提出的决策方案进行优化,作为平时成绩的考察项目。这种模式的教学,课堂的主导者是学生,而非教师。而且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了直观的现实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一定程度上易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对于投筹资问题有前期的思考以及后续的总结反思,对于课堂所学知识也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2.1.3运营资金管理与财务分析部分

运营资金管理与财务分析这两部分内容的共同特点为不同性质的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模式以及财务报表的数据特征差异较大。在设计这两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应当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本专业学科紧密相连,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旅游企业营运资金的需求特点是什么,针对这些特点在管理上应采用哪种方式;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是什么,针对这些特点在财务报表上会有怎样的体现;在财务指标方面,旅游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是多少,与其他行业相比的差异是什么。在这种模式下,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将财务管理的知识与本专业学科联系在一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做较多的准备,才能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2.2教学方式方面

2.2.1“请进来”

我国的本科教育正在经历从研究型人才培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渡阶段。加之近年来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我们更加需要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标准的学生。因此笔者建议,应当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邀请一些从事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财务负责人或是经理来担任“教师”或是“嘉宾”的角色,参与到课堂当中。这些从事实际财务工作的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提供给学生们全新的、最贴近实际的财务管理方法以及独特的视角去重新理解书本当中的理论知识。这些都是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所不能给予学生的。同时也给授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当前财务工作最新状况的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提高,可谓是一举两得。

2.2.2“走出去”

在实现了第一步“请进来”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也就是要“走出去”。我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课堂中的教学再生动,与实际工作相比也只是纸上谈兵。笔者建议我们教学的地点不仅限于教室,学生所在学院应当与当地一些企业进行接触,创造由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中参观财务工作的整个过程,教师担任“讲解员”的角色,学生则是“观光客”。通过这种亲身的参观,让本来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体验,对于理论知识本身的理解以及理论联系实际两个方面会有较大的提升,并且在参观企业的同时学生也能够知道作为一个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技能与素质。从而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应当学习什么,学习的效果也就自然提高了。

2.3教材编写方面

目前我国缺少一套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财务管理教材。因此编写一套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通用《财务管理》教材和配套的习题与应用指南就尤为重要。这套教材应当指明哪些章节是重要的,必须向学生讲解的;哪些是次重点章节,可以由授课教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取舍。同时还应当将一些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熟悉,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基础知识加入到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适用的教材当中。同时可以加强“财务比率分析,报表分析,股利理论,鼓励政策”等内容的教学,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如“流动资产管理,长期投资”等内容适当弱化,以更好地适应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者:印执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尹汶莉对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4):273-274.

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改革

财务管理专业是我国管理学科中一个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专业。1998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决定设立财务管理专业。尽管财务管理学科正式成为本科专业时间还比较短,但财务管理学已经是当今工商管理大学科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一门管理学科。

虽然近年来高等院校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赋予了足够的重视,进行了积极的推进,但是由于财务工作的敏感性,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很难深入到企业。由此造成了真实环境下的仿真或全真实践教学环节缺失,不利于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当前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普遍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不仅仅就业难,而且在就业后个人职业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因而,构建综合实训平台改变高等院校当前的培养模式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在全球经济国际化背景下,为了促进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育符合国际化以及社会需求,国内外高校财务管理的教学体系从方方面面发生根本性变革。最典型的改革路径体现在:

1.教育目标的转变

美国会计学会于1989年成立了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AECC第一号公报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Elliott(1991)认为高等教育的功能是培养知识工人,财会教育者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学习什么。与国外明确的教育目标定位不同,我国本科财务管理教育目标应如何定位仍未解决,尚处于财会人才培养的

“专才”与“通才”之争的阶段。阎达五(1998)等教授认为财会教育目标应定位于为实际工作部门培养从事具体工作的专门人才。李心合(1998)等主张以通才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刘永泽、孙光国(2004)主张根据学生关于是毕业工作还是读研究生的不同选择和具体实际情况,分类培养。但是这一分类需要所有学生都有明确的自身发展定位,这在当前肯定是不现实的。

2.教学方法的转变。

Bloom和Debessay(1984)认为财务管理教育方法应当从程序性和技术性的教学方法向概念性和问题式方法转变。Abrecht和Sack(2000)强调财务教育应教会学生如何寻找答案及如何学习,强调高水准、宽口径的课程,而非深入的专业教育。Richard(2009)发现在财会教学中使用团队模型,学生不仅增长了财务工作中必需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技巧,也为处理非常规财会问题提供了准备。与国外强调过程教育、以学生为核心不同,我国的本科财会教育仍然强调结果、以教师为中心。众多学校和学者开始探讨实践基地、模拟公司等教学方式。但是,实践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

3.课程设计的转变

Patten和Williams(1990)建议财会教育必须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McInnis(2002)指出大学中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发展基础知识教育,课程应当成为让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并促使其学而致用的调合剂。Brewer(2000)提出了将管理会计课程一体化的新框架。Brigham Young大学将跨越许多财会职能的内容结合起来(如财务、税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会计)。与国外财务课程进行了系统整合不同,我国对于财务课程体系的设计仍处于探讨阶段,没有实际推进。牛彦秀(2002)探讨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分析了合并后的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的重点与区别。孟焰、李玲(2007)调查发现我国本科财会专业课内容重复较多、专业课与基础课比重失调、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遗漏等方面的问题。

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领头省份,其高等教育在全国也处于较高水平。但是,在全省40所高等院校中,当前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同样存在教育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僵硬固化、课程体系分散等问题。因此,下文基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辽宁经济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脱节的现实,以大连某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必要性、体系组成及实践操作。

二、大连某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现状

该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前身是财务金融,财务管理专业于自1998年正式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断充实,培养体系日益完善,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一直在全校处于较高水平,招生规模比较稳定,就业去向比较好,就业率比较高。在近十年的时间内,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各个阶层岗位上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扩大了学校在不同行业的影响力。

1.师资力量不断完善

在学校和学院的统一安排下,财务管理专业逐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明显,熟练掌握现代专业技术,具有发展潜力的财务实验师资队伍。财务管理专业师资职称结构比例为,教授30%、副教授30%、讲师40%。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学位结构的比例为,博士70%、硕士20%、学士10%。

2.课程建设不断提升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推出了较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财务管理》课程被评定为学校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定为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估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基础会计》课程正处于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之中,预期将会有较好的效果。

3.学生就业满意度较高

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交通部门、海事局银行、证券公司等。以上单位在社会中具有较好形象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给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从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以来,学生初次就业率一直是维持在97%以上。两年内的就业率达到100%。

三、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综合实训平台的必要性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更注重效率和成本。企业需要的不再是满腹经纶的书生,二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高级“技术”工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在学校期间就有所操练,熟悉基本的业务流程,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技术。

1.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呼吁实践课程破土而出

财务管理专业根据市场发展对公司财务和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专门化要求,同时面向公司理财和金融两个领域培养专业人才。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决定了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突出强调实践性和操作能力。因此,国内众多的高校都开始寻找适应社会需要的培养模式。

2.综合实验室已成为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财务管理专业设立之初,就已经有高校未雨绸缪,筹建了专业实验室。事实上,这些高校的毕业生确实表现出就业适应能力强、上手快的特征,并且产生了连锁反应带动后期毕业生的就业。近几年,在就业指挥棒的引导下,各高校更是想出各种办法提高所培养学生的就业或创业能力。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建设实验室,各个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同雨后春笋,发展十分迅速。其他高校的发展经验及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经验,也传递出了一种信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已是刻不容缓。

3.国家示范课程建设需要实验基地的支撑

财务管理专业团队讲授的《财务管理》课程,在2010年荣获“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为这一项目投入资助资金10万元。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长期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计划将国家投入的资金部分用于支持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成立财务管理专业双语示范课程试验基地,带动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双语教学课程,提升更多的双语教学课程教学质量。国家示范课程的后续建设需要试验基地的大力支持。

四、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建设的现状

长期以来,学校十分关注实验室建设,配备了专业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有专门的实验场地和设备。并且,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需要采购了基本的软件,给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2011年财务管理专业全体教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一致同意增加多个实践课程教学。新的培养计划更加注重实操性,同时也对实验室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实验条件仅能满足传统的实践教学需求,相对于新的培养模式,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1.课堂的实践教学缺乏真实的实际训练内容

当前的实践课程都是和理论课程合为同一门课程,老师在授课的时候,限于教学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的约束,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的课堂形式,缺乏真实的实际训练内容,或者只能进行小规模的模拟训练。不能真正结合企业的实际运作模式,从企业人才需求角度展开实训课程。

2.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

从长期运作的结果看,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认识实习的场所,并不能真正给学生提供实习环境。财务信息事关一个企业发展的所有重大信息,因此,企业往往不会接受实习生从事真正的财务工作。我们的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做得更多的工作是打字、复印、跑腿打杂,很难参与到企业的财务工作中。流于形式的校外企业实习带来了恶性循环,学生觉得实习没有意义,不愿意再去浪费时间;企业觉得实习的学生没有价值,反而是一种负担,不愿意接受。实训基地丧失了最初赋予它的功能。

3.实验室的场地、设备不适合财务综合实训的需求

财务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最基本的环节是手工做账。初期实习环节需要处理大量的凭证、账册、报表,学生需要进行轮岗模拟实习。后期实习环节又需要计算机作为工具,借助于一定的财务软件。这些特点要求实验室应该比较宽松、桌椅能够自由移动摆放、桌椅和电脑等设备能够自由组合和分离。

五、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

综合实训平台不是单纯的模拟实验室来满足学生的实习场所,而是具有融合多学科知识功能、满足多层次培训需求和集生产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综合试训平台的建设思路将是: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

1.建设原则

综合实训平台承担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研开发、实践教学等多方位任务,主要面向财务管理专业、也可服务全院提供教学服务工作。其基本原则是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规划,建设财务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的软环境,努力满足实验教学要求、提供教师备课的场所、成为教学实验的基地。

2.综合实训平台的构成

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是以信息科学技术为手段,实现将会计理论与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审计、投资理财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一个面向校内学生开设实验项目的实验室,发展成为面向社会仿真模拟实验教学、网上在线训练、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全新财务实习基地。

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平台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从手工创建会计账簿、进行成本核算过渡到会计电算化;从基本的会计业务扩展到审计、纳税、投资、外汇等多维度的经济活动;从财务管理工作簿与工作表及基本财务分析图的开始,到各项财务管理单项实验的训练和掌握,逐步过渡到进行筹资、投资、并购的财务决策分析的综合实验,模拟更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使得模拟过程更逼真。根据最新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计划,未来的综合实训主要有以下8门课程(见表1)。

表1 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模块

序号 实践课程 针对理论课程 实现形式

1 企业投资综合实训 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风险管理 电脑模拟

2 外汇交易综合实训 金融学、外汇交易实务 电脑模拟

3 财务软件综合实训 财务软件应用、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 电脑模拟

4 审计与纳税综合实训 审计基础与查账实务、税法、纳税实务与技巧、财务法律基础与实务 手工+电脑模拟

5 个人理财实训 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 电脑模拟

6 商务计划书实训 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电脑模拟

7 成本会计综合实训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手工模拟

8 港航企业会计综合实训 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报告分析 手工模拟

实验室前期通过购买外部资料、软件的形式运行,预期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实验教师逐步自主研究设计和完成某一系统性实验内容,最后形成基础实验各单项实验综合实验研究设计型实验四个层次,组成系统性、渐进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体系。

参考文献:

[1]Bio.2010.Transform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Biologists.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3,592-617.

[2]Mercedes Marzo-Navarro,Marta Pedraja-Iglesias,Pilar Rivera-Torres.2009.Curricular Profile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Versus Business Demands-Is There a Fit or Mismatch in Spain?Education+Training,51(1):56-69.

[3]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2009(10):77-82.

[4]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J].会计研究,2007(3):55-63.

[5]迈克尔·戴尔蒙德.新形势下的会计教育、研究和实务[J].会计研究,2005(12):17-18.

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专业定位 财务环境

1 国外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

1.1 以筹资为重心的管理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是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股份公司成为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形成增加了资本需求量,改变了企业的筹资方式,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股份公司为了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成立了新的管理部门即财务管理部门,由此财务管理的岗位开始形成。早期的财务管理的特点是:(1)筹集资本和资本成本最小化;(2)公司合并形成的财务清算。早期的资本市场不成熟,会计报表的数据缺乏真实性,影响了投资的积极性。

1.2 以内部控制为重心的管理阶段

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许多公司倒闭,经济收益受损。企业为了尽快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弥补经济危机带来的损失,对企业内部进行控制。财务管理逐渐转向了以内部控制为重心的管理阶段,财务管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财务管理要加强内部控制,管好用好资本;(2)要用定量方法对资本进行控制,在财务管理中逐渐的应用计量模型;(3)公司按照政府的法律规范来制定财务政策。

1.3 以投资为重心的管理阶段

二战后,各国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激励。企业管理当局开始寻找多元的发展道路,投资决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一阶段的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方法多样,主要表现在:(1)财务管理注重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2)财务管理更加强调决策程序的科学化;(3)投资分析评价的指标在财务管理中得到了广泛采用;(4)建立了系统的风险投资理论和方法。

1.4 以资本运作为重心的综合管理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迫使财务管理朝综合管理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1)财务管理是企业活动的中心,资本运作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财务管理通过资本管理能够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情况;(2)财务管理注重资本筹资、资本运用和资本收益分配,追求利润最大化;(3)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及财务软件的开发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

2 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2.1 资金筹集环境

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资金筹集方式以间接筹资为主,直接筹资为辅的方式,企业筹资手段不够丰富。间接筹资方面,银行在商业化改革中,增强了自我约束力,商业银行的运作都是以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为原则进行的。由于我国企业缺少信任体系,使商业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只是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和发展难的问题。在直接融资方面,企业发行股票要经过政府的批准,要经历复杂的手续程序。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企业对资本市场缺乏了解和认识,企业在筹资时存在盲目性,较少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部分上市公司债务高达90%仍然无动于衷,甚至一些上市公司就是圈钱为目的的,对于股东的价值和企业的价值根本不考虑。

2.2 企业成本管理环境

许多企业管理者的成本意识不强,财务人员素质偏低。具体表现在对产品成本核算时,不是按照产品成本形成的工时、管理费用和材料消耗费用分摊计算,而是凭借主观影响计算成本。各项费用支出由总经理主观决定,成本控制无从谈起,造成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可有可无;成本计算没有科学性,导致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

2.3 收益分配环境

企业在存续期间创造的利润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在企业和所有者进行分配。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和先关的利益主体具有影响,与企业长远发展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的企业为了实现长远的发展,比较重视积累,不注重企业现金股利的分配方式,比较重视企业经营成果,很少关系企业的股价,从而在利益分配上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

2.4 财务管理制度环境

目前,许多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采用粗放型的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的特点是无规律和无约束,财务管理随意性比较大,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灵活的管理。这种管理制度没有过多的约束,比较方便操作,但是实际上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一些漏洞,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健康的发展。

3 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与发展

3.1 财务管理专业内涵定位

财务管理是遵循资金运动的客观规律,借助于资金、成本、利润等价值指标,组织资金运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是以公司财务决策为出发点,研究的是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哪里,如何为这些项目筹集资金,以及应该、能够返还多少现金给所有者,即公司投资、融资及分配的决策过程。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的重点是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组织结构,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加强财务控制,提高资金利用水平;稳健理财,避免盲目扩张或多元化经营等措施手段的实施来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3.2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毕业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1)企业如何进行财务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单个企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经济;(2)企业如何筹集和分配使用资金;(3)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及其工具,并加以具体应用,从而在大型企业的财务部门或者财务咨询公司、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政府或非盈利机构从事金融与财务工作。

参考文献:

[1]徐端.我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效果不佳的原因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08(8):45-46.

[2]姚春序,张蕾.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刍议[J].高等农业教育,2004(7):67-68.

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创新能力;财务管理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高等教育走的是一条“精英教育”之路。随着高校扩招,中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教育,一大批新建院校、地方院校应运而生,为与老牌的“精英大学”区别,他们许多定位于“应用型大学”。然而,中国应用型大学办学时间短,至今为止,尚没有成熟的教学模式,以至应用型大学和综合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模式出现重合现象。

财务管理专业是1998年国家新开设的一级学科专业,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融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数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办学时间短,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其他专业教学模式,如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等不加修改或稍加修改后就生搬硬套,难以体现自身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特色。因此立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抓住课程体系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对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使之满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上,一般把财务管理视为对资金(货币)的管理;然而在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并没有履行资金管理的全部职能。实践中,对资金运动的管理(价值链管理)一般是由财务和会计两个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完成的。财务管理作为对资金运动的管理,并没有履行管理的全部职能,而仅仅履行了一部分,即:资金管理中的直接管理职能。具体包括组织、调节和监督三项职能,而核算、分析和预测等间接管理职能则是会计管理的职责范围。从西方企业来看,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正是依此划定“势力范围”的,在我国许多大中型企业也是如此,从学科体系来看,财务管理学与会计学虽然都以资金运动为主线,但财务管理学是研究资金直接管理的规律的学科,具体是研究如何对资金运动进行组织、调节和监督,以引导和调节资金运动的流向和流量;而会计学则是研究企业资金间接管理的规律的学科,即研究如何对资金运动核算、分析和预测,以准确和及时地提供资金运动的历史信息和未来信息。因此,财务管理学与会计学,是相互区别,各成体系的。只有明确了这一基本点,财务管理专业才有独立存在的必要和可能,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体系才能完整地建立起来。这是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2.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知识体系有很大不同,但目前高校基本上没将其区分开来。就我校对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区别很小,财务管理课程设置没有特色基本和会计专业所学课程相差无几,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基本上也是直接从事会计工作。

实际上从财务的基础学科来看,由于财务管理学主要研究筹资、投资、利润政策等问题,因此财务管理学的基础学科应当以金融学、投资学为主,而会计学只是其基础学科的内容之一。因此,发展财务管理专业教育,除了应加强金融、证券、投资等基础学科的内容外,关键是按照财务管理学学科体系的要求,确立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教育界对此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却尚有争论。归纳起来,已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有以下三种体系:第一,按照财务管理主体的不同,设置财务管理学基础(原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和计算机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优点是主体鲜明,层次感较强;缺点是课程之间的教学工作量和难易程度差别大,不利于教学组织。第二,按照资金运动的不同环节,设置财务管理学基础、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课程,其优点是内容集中,按模块进行,便于教学,缺点是系统性不强,且不能体现不同类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第三,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设置财务管理学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优点是层次感强,缺点是可能形成“大杂烩”。

2.2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2.2.1 教学内容不合理,课程之间交叉现象严重

目前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内容交叉重复已成为普遍问题,如财务管理中的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学很多内容重复,管理会计中也涉及到较多的长期股权投资内容等。这种状况不仅极大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对财务专业的学科建设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2.2.2 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实践能力课涉及较少

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实现,然而现行财务管理学课程教材对知识的传授比较偏重,而对于能力的培养则显得关注不足。例如,教材中以大量的篇幅介绍企业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的知识;但却很少阐发资本预算、财务规划的应用分析,特别缺乏财务案例分析,而这恰恰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我们课程体系中设计实践部分相对较少,没有专门的实践教材。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环节尚待开发。

2.2.3 财务管理学知识结构不合理,与社会需求不相适

教授时大部分侧重从会计的角度讲授财务管理,该专业的学生都忙着考有关会计从业资格的证件。导致毕业学生大部分走上了会计工作岗位,真正从事财务管理的很少,甚至没有。在西方,财务与金融是密切相关的,但已有的财务管理学课程结构中大都也没有设计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课程,这是与近几年来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势不相适应的。

2.2.4 教材编写内容上探索创新不足

市面上大多数是名称为《财务管理学》、《财务管理》等教材,内容比较笼统,这样的教材适合会计类、工商管理等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但并不适合财管专业学生。受传统习惯和思维定式的束缚,教材的编写修改多体现在继承和借签方面,在创新方面不够突出。例如,在课程改革方面往往是简单的增加课程,在教材编写方面往往是简单增加章节或者是采取“打补丁”的办法,缺乏科学的思路和方式。而且大部分教材都是直接照抄照搬西方的财务学,其实这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正像一些学者指出的,投资、融资、股利分配就像会计中的偶发事项,在我国哪个企业天天投资,融资?而企业天天发生的运营活动,却没有人为之编出一套综合的,完善的适合它的财务理论。因此笔者认为专为为财务管理专业编写的教材明显不足,不能满足该专业学生学习的需求,更不能适应社会财务工作的需要。总而言之,已有的财务管理学课程结构及教材内容的改革与设计尚未突破传统的旧框框、旧思路和旧模式,探索新思路,创造新模式,增加新内容,形成新体系势在必行。

2.2.5 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是非财管专业毕业的,财管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在高校就职的基本上为零,让绝大多数的会计类专业或者金融类专业的硕士或者博士毕业生从事财务管理的教学,有一定的劣势存在。比如在传授知识时难免带有自己的专业色彩,会计类的教师往往会向会计知识倾斜,金融类的则会侧重金融专业知识的传授。以我校为例,财务管理专业每年学生100多,但教师没有一个是财管专业硕士或者博士毕业的,甚至会计专业的都很少。

3.优化课程体系设计,提升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和环节,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直接影响。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应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教学内容应更新、涉及学科前沿,适时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组合;另外,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努力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帮助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

围绕提升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研究优化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革措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优化课程体系各部分的内容构成

课程体系中的学位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应该各有侧重,分别从不同的层面为提升学生的理论基础功底提供支持。学位课课程设置应该着重于理论层面,这其中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上有学科都应该涵盖,这些是学好财务学的基础;课程内容既要包含经典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也要涵盖当今的企业管理理论最新研究成果,更应结合我国特有的现实,西方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财务学内容(投资、融资、股利分配)固然是主流,但未必适合我国。因此主干课程内容设置既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不能是基础理论的简单重复;又要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专业选修课要体现出学生面临就业时的方向和特色,最好要依据本专业社会需求或者自己爱好来设置。最终目的设置出能切实为学生学好知识提供理论支撑的课程体系。

3.2 提升师资水平

到比较好的大学,研究所等招聘本专业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对目前在岗的任教财管专业的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双培训,给他们提供到一流大学进修的条件,提升他们的理论知识;鼓励一些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多了解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业务情况,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提高了,才能培养出较高水平的学生。

3.3 加强教材编写

目前财务管理的教材基本都围绕投资、融资、股利分配三大方面撰写的。而实务中大部分企业的投资业务、融资业务、收益分配业务属于偶发事项,而日常业务才是发生最多的,所以教科书编写时应该多加进这些内容的理论阐述与分析,注重与实务的结合。

3.4 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财务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中应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大量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和社会实践,调动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财务管理情境学习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实践教学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应本着学生本科学习四年期间,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断线的原则,进行系统的实践教学。从对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调查来看,发现它们普遍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或手段乏力,与实际脱节严重。为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有必要加强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课内实训、假期社会调查和见习、综合模拟实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

参考文献:

[1]李光绪.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123-125.

[2]郭海明.财经类院校统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54-57.

[3]巩建,萧蓓蕾.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框架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