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营企业意见

民营企业意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企业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营企业意见

民营企业意见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促进我区民营(内资)企业快速发展,增强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加快建设经济强区,保持全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构筑民营(内资)企业发展平台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组织体系

(一)区、各镇(街道、*工业区)成立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行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级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切实履行统筹协调、指导服务职能,定期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督促政策落实。

(二)撤销原区私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区民营科技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分别下设的区私营经济办公室和区民营科技经济办公室,将其工作职能相应归并到区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办公室。

(三)区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区府办、区委政研室、区计委、区工委、区商委、区外经委(区协作办)、区科委、区监察委、区公安分局、区人事局、区劳动保障局、区财政局、区统计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局、区建设局、区环保局、区规划局、区房地局、区工商分局、区税务分局、区企业服务工作办公室、区工商联等部门组成。区民营经济发展办公室与区企业服务工作办公室合署办公,负责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相关会议,宣传相关政策和对各镇(街道、*工业区)民营经济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等。

(四)各镇、街道和*工业区要成立招商服务中心。招商服务中心应坚持实体化运作、规范化管理,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凸显招商、监管和服务三大功能;广泛设立招商窗口,建立专业的招商队伍,强化对招商政策和投资环境的宣传,提升知名度,增强吸引力;配备充足的协管人员,以税收征管和工商监管等为重点,配合主管部门切实增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以方便企业办事和有利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为原则,为落户企业统一办理除生产经营以外的所有手续,提供一条龙服务。

(五)区工商、税务部门进驻各招商服务中心,配备专职人员,设立专门接待窗口,强化对相关协管人员的业务培训,现场指导、现场办公,提高办事效率。

二、强化政府服务

(一)各职能部门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按照“不设路障设路标”的理念,在依法行政、规范行政的同时,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下移工作重心,形成“条块”招商合力;及时公布产业导向、政策信息等,努力为民营(内资)企业提供快速、高效、优质服务;充分利用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资源,为落户本区的民营企业家解除后顾之忧。

(二)以“做大扶强”为重点,建立区级职能部门定点联系制度,试行镇(街道、*工业区)党政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定期联系民营(内资)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三)邀请有关民营(内资)企业代表参加区以及企业所在镇(街道、*工业区)召开的有关经济工作会议和重大社会活动。各级民营经济发展办公室要加快搭建与民营(内资)企业沟通平台,采用多种形式,促进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

(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扩大企业前置审批告知承诺的范围,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五)任何单位、部门、个人不准利用办理证照、年检、征收法定税费之机,搭车或变相收取任何名目的其它费用;不得强求企业征订报刊、入选画册和接受指定;不得强制企业加入各种协会、学会以及参加各类培训、各种评比等活动。凡违反规定乱收费、搭车收费、变相收费的,其所收取款项一律予以清退,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单位主管领导和具体经办人的责任。

(六)除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性检查外,其它任何单位、部门、个人不得随意设置检查项目。任何检查单位不得要求企业派车接送,不得接受企业的宴请和馈赠,不得乱罚款。

三、调整财力分配

(一)调整区、镇(街道)财力分配办法,财力分配向镇(街道)倾斜。

(二)本意见中涉及区、镇(街道、*工业区)专项资金共同扶持的项目,区与镇(街道、*工业区)分担比例由实施细则作出具体规定。

民营企业意见范文第2篇

一、扶持资金申报、使用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资金的运作,实行的是自下而上逐级上报,资金自上而下逐级审批。在整个运作过程中,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项目计划和财政资金透明度相对较高,发改委作为承上启上的职能部门,承担着项目计划、申报、审批、下达、检查、验收的职能,整个项目和资金的运行都是通过账面上的“数字流动”进行管理的。这些环节毕竟经手的只是计划、指标,监管起来相对容易的多。而作为具体承担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县(市、区)发改局,在项目呈报、资金拨付和项目建设管理监督方面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从我们这次调研的情况看,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项目的设计不够准确、扎实,致使项目的申报与审批偏离实际,引发计划批复和实施过程中的偏差。这一问题贯穿于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评估论证、编制概预算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在调研的×××个县(市、区)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具体实施过程中,项目申报不规范、工程预算更改、资金拨付拖延、资金用途改变、账目管理混乱等问题,个别地方由于对市场调研不充分,造成项目还未实施,企业已经倒闭的现象。如邵武拿口平荣奶牛场,20**年为改善闽江重点流域水污染,拟建沼气池2100立方米,申报资金×××万元,20**年资金到位,但由于长富集团总公司的投资出现失误,引发下属公司资金链的断裂,加上乳业市场疲软,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工程只建设了一半就被迫停工。

2、项目监管体系不完善。项目的监管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出现资金违规,而事后检查、整改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和后遗症。在对×××个县(市、区)的项目执法监察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项目申报拼命干,资金争取一头汗,项目到手一边看”的问题,县市发改局对项目的监管意识淡薄,管理手段简单,项目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认为发改部门的职责就是争取资金,监管是纪检部门或是业务部门的事,致使项目计划和资金使用不尽合理。有的县市发改局的纪检部门对本年度有哪些项目得到了国家和省上的补助都心中无数。

3、项目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国家及省预算外资金扶持给我市民营企业的项目组织实施全过程大都是县级发改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项目实施的过程、项目质量的验收、项目效益的评价都是县发改局说了算。尽管省项目稽查处、市监察室每年都要组织检查验收,国家发改委也会不定期的进行检查验收,但由于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和竣工以后的科学评价,因此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资金使用出现的偏差难以及时纠正。往往是事过境迁才进行整改,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由于有些项目是经由业务口下达的,往往是几个部门共同组织和实施,管理主体不明确,也造成项目的责任评价无人过问。

4、项目建设周期不同步。表现在项目跟不上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周期,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致使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评价。如对我市生猪标准化企业的补助项目,前几年,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养殖场难以为继,纷纷倒闭改行,而去年以来,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养猪户经济效益倍增,大批的新型养殖场应运而生,而此时,国家才开始补助养殖户,有部分资金至今还未拨付到养殖户手中,从立项到资金投放时间太长,政策明显的滞后,与项目建设、市场的需求周期间的矛盾,贻误了行情,错过了周期,影响了当年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产出的实际效果。

二、项目资金管理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动因、外在的表现。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资金监管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引发的。

1、项目报告与实际情况脱节。在下达控制指标之前,项目选择投入的不确定,导致项目资金申报与资金的可投入量上的差异。从县(市、区)角度来讲,上级的项目资金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只要争来就是自己的。各县(市、区)政府对发改系统的绩效考证标准注重的也是争取到多少项目、拿到多少资金。而各级审批机关,目前还主要是依据项目报告来审批,这种情况自然就难以避免在项目编报上“做文章”,有的甚至是关系项目、人情项目。再进一步看,现在的项目计划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有什么项目由国家、省上说了算,来年干什么、干多少县级没有主动权,县市把大量的精力和人力放在了编制任务、填报表格、争取投资规模上。即使主观愿望上想把项目报告搞的更科学、更实际点,也已是力不从心了。从各级审批机关来看,客观上也不可能把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摸清吃透。以致上下都忙得不可开交,末了还是漏洞不少。如这次我们在对建阳市清旺养殖场的一个沼气池建设项目的检查中发现,该项目上报的建设规模是800立方米,而实际承建时的施工合同只有180立方米,项目的承报单位是建阳市外资局,资金也是拨付到市外资局下属单位建阳市农业开发公司的账户上,而建设单位是建阳清旺养殖场,中间多了个环节,养殖场的经营者一直以为是建阳市外资局帮助他们建的沼气池,还不知道国家有下拨×××万元的项目资金补助。如果不是深入细致地到实地查看,仅从申报资料、汇报材料和资金流水账上看是难以发现问题的。

2、项目实施与监管环节脱节。在项目的申报中,存在着程序不够规范,过程不够公开,自由裁量权在一些地方还有一定程度的存在,在项目的确定方面,缺乏科学的、规范的认证体系,个别县市民主意识不强,还有个人决策的现象,还有个别人员利用职权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想从中牟取利益,使项目在申报环节就出现隐患,项目申报和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特别是对县级这一重要环节,现在实行的监督验收办法主要是国家抽检,而省、市两级由于人力、精力的制约也难以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许多项目自立项以来,还没有接受过国家和省里的抽验,以致一些办事人员思想上滋生了某种侥幸心理和思想上的糊涂认识,一些问题被掩盖,使政府补助资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3、扶持力度与资金需求脱节。尽管国家和省上为我市民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大量资金,但仍不能满足我市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尤其是在我市财政相对困难,民营企业普遍资金紧缺、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根本无力配套资金,资金依然存在较大缺口,扶持民营企业的资金成了阳春白雪,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享受到政策的优惠。而且,补助的数额较小,对于一些市场前景好、可行性强而又急需较大资助的项目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从调研情况看,政府扶持资金还存在扶持对象重点不突出、资助范围广、力度小的问题,所扶持的项目,主要分布在少数的农业、电子信息业、生物医药业、机械制造等行业中,虽然有重点,但是重点不够突出,没有特别突出的领域,其“火种”作用不明显。

三、加强对政府扶持民营企业项目资金监管的思考

1、认真调研立项,把好审批关。立项是开展扶持的基础,也是最大地发挥政府扶持项目资金效能的重要环节。市、县两级发改部门要吃透国家产业政策,全方位论证调研,严把项目审批关,要引导干部和群众广泛参与项目规划,要严格实行集体决策,所有的项目立项必须经过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通过,严把立项关,不搞一言堂,杜绝人情项目,确保扶持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2、实施过程公开,把好公示关。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各级发改部门要建立健全公示制度,扩大公示内容,拓宽公示领域,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要将项目的公告通过电视、报纸、政务公开栏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广而告之,使所有的经营者都能够有机会参与竞争,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步。

3、确保专款专用,把好资金关。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始终按照省、市发改部门的扶持企业项目计划按期划拨资金,杜绝随意调项、克扣资金,如有企业挂靠政府部门,必须要本着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不挪用、不截留资金。县市发改局纪检部门要对当年的每一个受扶持的企业进行逐项检查和督促,对每笔资金从进户到划拨、从使用到监督、从验收到报账,都笔笔有宗,有据可查。确保资金的准时划拨和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

民营企业意见范文第3篇

由于大多数浙江民营企业起初规模都比较小,并且大多都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在不断壮大,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掩盖了诸多问题,但是在寻求进一步发展时,一些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如何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成为发展的关键。

一、人力资源严重短缺

民营企业在用人时,一般不会出现人浮于事的局面。但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在一次次上台阶,上规模,实现更高层次的飞跃时,发现人力资源短缺,这一点变成公司发展的一个缺陷,成为木桶效应中的短板,制约了“企业木桶”水平线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大力招募人才,同时也着力培养内部人才。但由于人才,特别是适合于特定企业使用的人才,其贡献和其投入相比较,总有一定的滞后性,其需求和其供给相比较,总有相当的稀缺性,致使企业总处于人力资源短缺的状态。人才是企业在21世纪竞争中保持主动、赢得优势的第一资源。当今世界管理科学权威杜拉克也认为:“企业惟一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如何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在这里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企业要从百年发展需要出发,实施人才高地战略,制定长远人才发展计划,建立健全用人机制,敢于不拘一格招贤纳士,用情感、用事业、用待遇有计划、有步骤地吸纳各类优秀人才。

2.企业老板必须从根本战略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踏踏实实地做基础性工作,搭建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框架。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眼,建立科学、理性的制度系统。建立职业阶梯计划,通过培训等方式增强人力资本的功能,还要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领导者真正意识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才、信任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才可能迅速走上正轨。

3.应逐步淡化家族色彩,着力培养能承担主要经营责任的职业管理者队伍,使企业由老板个人经营向专业化经营转变。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尊重和信任员工,把企业的文化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员工。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

4.设计合理的薪资结构、报酬体系,明确员工发展路径,以提高企业对关键人才的吸引力。打破思想束缚,尝试请教专业的咨询机构,以自身为主,借助外力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二、管理体制落后 管理方式存在误区

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并不是说家族企业就不适合企业发展了,它有其自身的形成背景与运营、发展的相对好处,况且,它也并非是中国特有的,在美、英、德、日等许多发达国家,许多名声显赫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就是其中的最好明证。但是,他们大多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整个管理体系已经相当完善。而浙江的民营企业起点比较低,况且发展时间也比较短,因此在企业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位居企业中高层的家族成员将矛盾与情绪带入工作。由于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一旦出现分歧或者矛盾,难以调和,无形当中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增加了更多的风险。其次、家族成员的私心作怪,损公肥私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企业老板认为,反正是自己人、自己的公司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这样可能会助长风气,对其他非家族员工影响较大,影响企业的发展。还有就是,家族成员不论是否占据重要部门及核心岗位职位,都容易在事实上形成排外的家族圈子,难以形成开放状态与真诚兼容、接受企业其他员工。这种状况的存在,容易使企业中的家族成员对企业中的“外人”产生戒备、抵触甚至是打压心理与行为,或者是时不时展现出自己“高人一等”的姿态。这显然容易形成“自己人”与“外人”的派别或矛盾体,不利于使自己企业的其他员工产生归属感,不利于企业凝聚力的形成,也不利于调动与发挥其他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创造力。

民营企业另一个管理问题就在民企的管理者中,他们大多数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管理培训,更没有相应的管理学位。他们也许非常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但对管理知识却知之甚少。结果是,他们虽然开发出了极具竞争力的产品,但又因为在管理与市场营销中犯了一些幼稚的错误,从而导致了企业的短命。大多数浙江民营企业,仍然处于人治化管理阶段。诸位民营企业家身陷各种具体而又繁琐的事物当中,难以脱身、有内到外事事亲力亲为。对于民营企业家本人而言,对企业可谓鞠躬尽瘁,敬业精神可歌可泣。如果单从创业初期来看,这种精神可谓感动,但要使企业在此基础上不断夸大,规模发展,还是沿用这种管理方式,则会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注定是要失败的。甚至有些老总们还在认为,他的这一套管理是非常有效,是高质量的。因为在这个企业里,他就是“皇帝”,他说的话就是“圣旨”,员工绝不能违抗。否则,不是扣你的奖金就是炒你的“鱿鱼”。他们认为这就叫管住了,管好了。这也就正是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的落后所在。因为企业只重“管”,而不重“理”,造成了一种管理上的畸形。

北京致远管理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管理工作的“管”与“理”遵照8:2的比例,而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则遵循2:8的比例进行。这就表明真正好的管理,重在“理”而非在“管”,管意味着权利,规章制度,束缚了员工的手脚。理则意味着智慧,能够促进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更好的发挥员工的潜力,为企业服务。管理者应该从自己高高在上的“皇帝宝座”上走下来,去接触员工,了解他们的想法。不要一味的利用自己强大的权利,去打压那些自己认为不正确的建议和想法,可以坐下来好好的研究一下,探讨一下。或许员工的意见和想法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意见范文第4篇

(一)企业分类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我国快递行业呈井喷式发展,民营快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网点遍布全国各地。这些快递公司都属于现代物流服务行业。与国际同行业先进企业相比,我国物流服务行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设备较为落后、管理行为相对分散,从行业来看存在监督机制尚未完备、综合性物流服务缺失,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不足的现状,与较为成熟的国际物流服务行业尚有一段距离。本文根据快递企业的资金来源划分,将快递企业分为外资注入型(包括外资独有和中外合资)、国有型与民营型。本文主要对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营销现状及发展建议进行研究。

(二)民营快递企业营销现状

中国民营快递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资金支持,结构较松散,信息技术比较落后。同时还存在人才短缺、员工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此外,民营快递企业在营销方面重视不足,营销策略和品牌建设滞后。大部分民营快递企业默默无闻,缺少正确的市场定位,忽视品牌建设,将重心放在和其他快递企业恶性竞争上,打低层次的、无序的、自杀性的价格战,忽视了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人员管理。

本文将立足于市场营销的角度,分析民营快递企业所存在的不足,包括品牌建设、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价格机制、产品质量、业务渠道等各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以期能够提升中国民营快递企业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扩大市场份额,从而推进中国快递行业乃至物流行业的发展与优化。

二、问题分析

民营快递企业由于进入门槛较低,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管理力量薄弱,因而多采取传统的经营方式,野蛮生长,不注重企业管理,不关注营销策略,一味地拼价格,形成较差的行业生态。在市场营销方面,民营快递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市场定位不清晰

在当前民营快递行业中,充斥着大量同质性的服务,消费者的选择也就不具备偏好性,消费者可以选择任意一家快递公司来寄送快递。而当前快递行业中各种各样的企业,大多数是模仿别人的业务,以求在这片市场上“分一杯羹”,却少有想过建立自身公司业务的“不可替代性”、“差异性”。不清晰的市场定位,也就无法达到目标客户的确切需求,也就无法定位服务这一部分客户,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形象不清,长期固定客户难以形成,市场份额分散。

(二)业务范围狭窄

当前大多数国内民营快递公司以国内快递物流输送为主营业务。但是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向国际化发展的里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市场与国外产品市场建立起贸易关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全球化发展,海淘愈加被国内消费者所接受,国际市场一体化氛围正在逐渐形成。面对国外的商家需要向中国消费者快递商品或者国内商家需要把商品邮递到国外时,民营快递公司仿佛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一方面,民营快递公司缺乏雄厚的资本力量来扩展海外业务、建立海外网点;另一方面,国内民营快递公司缺乏国际信誉和知名度,客户会选择实力更为雄厚、名誉更为知名的国际物流运营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哪怕国际物流需要支出更高的花费。

(三)顾客忠诚度较低

?客忠诚度是指由于质量、价格、服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顾客对某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感情,形成偏爱并长期重复购买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程度。

忠诚的顾客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正如前文所述,国内民营快递公司所提供的服务没有足够的差异性,因此顾客选择哪一家快递公司对于顾客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取决于顾客的随机选择。所有的快递公司对于顾客来说是处于同等地位的,顾客没有对于哪一家快递公司具有消费者偏好,那么一家快递公司的订单量也就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营销对策建议

(一)树立品牌形象

民营快递公司要树立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竞争优势和识别自己的劣势,然后明确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最后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品牌形象,向消费者传播并不断巩固加强。比如农夫山泉矿泉水,确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天然干净的山泉水”,并打出广告词“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向消费者传达这一竞争优势,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活动冠名赞助、灾后捐赠等一系列行为,不断将自己的产品曝光于消费者面前,加强自身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相比于我们的民营快递企业,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市场上其他同类型产品的竞争者,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所在,比如速度更快、价格更低、服务更好、使用更方便,或者专注于某类物品的运输传递等,选取一个比其他企业更强的地方,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并在广泛的范围里不断地向消费者传播并强化形象,达到消费者一想到这个特性就想到我们这个快递公司的目的。在这方面,顺丰快递就建立了一个坚固的品牌形象,所有人一想到急件、快件,就会想到使用顺丰快递。所以即使顺丰快递价格较高,需要快速寄达的客户也多数会选择顺丰快递。这就是树立品牌形象的优势,牢牢地抓住一部分特殊需求的顾客订单,在人无我有的情况下跳出价格竞争,获得超额利润。

(二)拓展海外市场

在不具备雄厚资金以支持海外市场开发时,民营企业可以选择与当地物流企业合作配送,“借船出海”。即国内民营企业负责国内商品的接单并运送至出海港口或机场,再由当地物流企业负责接收货物并配送至指定地点;同时国内民营企业接受各个国家运往中国的快递并负责配送。由于消费者对于本国物流企业的依赖性与信任度更高,国内民营企业可以借助自己的名声接受订单,再由海外当地物流企业进行配送。一方面,是两个企业共享在当地的名誉度,更容易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另一方面,与国外当地物流企业合作又会使该企业比国内其他民营企业消耗更少的精力和资源而开拓更大的市场,从而在消费者国际市场业务上面抢占先机,占据优势。

(三)提升顾客满意度

1. 提升服务质量

提升服务质量是改善顾客消费体验最直接的方法。提升服务质量要从源头抓起,从企业内部员工的管理做起。首先,应当制定服务标准规范,比如规范服务流程,使用礼貌服务用语等;其次,应当定期对直面顾客的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规范业务流程的操作以及礼貌对待顾客。最重要的是,建立顾客反馈系统及以之为基础的员工奖惩制度,可以在每次服务之后让顾客对其服务人员进行服务态度的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将员工的薪资与用户评价相挂钩,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快递行业的顾客反馈系统可以参考通讯行业客服人员的评价系统。在每次送完快递的时候,可以以快递公司的名义给顾客发短信让顾客对快递业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高低给员工设置不同的奖金,在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同时也能给员工一定的激励,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 建立客户管理系统

所谓客户管理系统,是指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完善每一位客户资料,建立一个庞大的客户资料库。针对于每一个客户每一次消费行为的记录,就可以推断客户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规律。同时,可以分析客户的需求,从而制定准确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服务。为了提升客户的回购率和再使用率,可以效仿各大超市,建立积分制度,通过顾客每一次的订单行为对其积分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比如积分满多少可以打折或者是积分可以兑换快递公里数等等。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无差异的产品服务,一旦有了一些优惠,就会使得消费者更偏向于有??惠的产品,从而增加顾客使用量与回购量。

民营企业意见范文第5篇

论文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当今我国内地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舞台上一支中坚力量,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说我国民营企业早期的创业靠的是勤劳和机遇,那么后期的发展和壮大则必须依靠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软环境的建设。经过对本地部分民营企业一个多月的调查,发现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企业文化可言,而多数企业尽管有企业文化,但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问题。

一、企业文化家族化

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仍处在一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中,企业管理中具有强烈的排外倾向,限制了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纳。同时,民营企业仅仅注重对人才的聘用,缺乏对人才的培养,这种模式下,组织结构不完善或者是组织结构完善但老板一手抓,思想和观念都停止在原有的状态,企业主要职位都是老板的亲戚和朋友予以担任,不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予以管理和用人。他们往往追求的是眼前的利益,而不从长考虑。家族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文化的良好发展。

二、注重形式,忽视内涵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经营理念和价值是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如果只是打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口号,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真正意义。不但使优良的企业文化难以维持,而且对企业的推动和发展将起到阻滞作用。比如有的企业经常强调服务、强调质量,然而天天在处理顾客的投诉。没有把问题落到实处,没有把问题的根源予以切断并从根本上去分析原因,也就是没有把企业文化内涵的主体内容予以细分并实施,对企业文化的发展造成影响。

三、忽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

民营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个性特征具体生动的反映,缺乏个性的“雷同化”企业精神及企业价值观就等于抹煞了民营企业的个性和特色,很难起到企业文化建设应有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该企业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同时企业文化也受地理和风俗的影响而具备个性化的特点。每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生产机制不同;产品的市场结构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同,所以对环境作出的反应策略也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企业,须采用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才具备弹性和柔性,更能适应自身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必须综合自己的内部结构体系,自身的优势和文化氛围来针对“企业文化”予以建设,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四、管理政策与企业文化不一致

这里的管理政策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各种战略发展规划等等。多数管理者在制定管理政策往往与企业文化是不一致的,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一方面是忽视企业文化与管理政策相结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没有把制定管理政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的意识。

比如有些便利连锁店把“便利、快捷”定位企业文化,这就要求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和购物环境,但是管理者在制定便利店的布局、业种配置等政策时却没有体现便利和快捷;再比如有些清洁品生产企业把“洁白”定位企业文化之一,但是公司内部的卫生环境、员工衣着,甚至是员工家庭等却是脏兮兮的,这无疑是管理政策与企业文化的不一致,最终将使组织中的成员对企业文化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

五、有一定的认识水平,但系统推动不够

当前多数民营企业对其文化建设的概念、作用和本质还是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在实际操作中也能把企业文化建设同其业务运营结合在一起,但比较缺乏或者就根本没有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事实上,企业文化的战略规划的欠缺或不足,也正是民营企业文化水平较低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转贴于

多数销售导向型的贸易企业关注销售,短期行为较重,经营战略规划水平差,较少涉及企业文化战略规划。绝大多数企业重视企业员工的文体活动、旅游等,但却很少将此举同其经营哲学、经营理念有机结合,进行战略高度的规划设计,产生了形式有之而内涵或内容不足之慨叹。一些民营企业谈论起来对企业文化有较深刻的认识,但其操作仍停留在一般的思想教育上,对实现顾客满意的关键员工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重视。

一些企业关于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从硬到软,从有形到无形,从刚性到弹性的规律性认识缺乏感悟,对企业的基础管理重视不够,因而对企业文化形成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必要的准备。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大力推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在当今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并维持强大竞争力与发展力的重要保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深入思考,需要积极探索并学习新思路、新载体、新经验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