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洋经济发展预测

海洋经济发展预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经济发展预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洋经济发展预测

海洋经济发展预测范文第1篇

浙江金融发展与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举措有交点首先从总量目标上看,2009年年底,浙江金融业增加值和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分别为1920亿元和3002亿元,到2015年,浙江金融业增加值和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目标分别为4000亿和7000亿水平,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0%和15.1%,内在增长目标接近。《金融规划》中提出浙江在“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中小企业金融中心”和“民间投资管理中心”,进一步推进“金融强省”建设。“在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投融资信息和渠道、中小金融机构覆盖、金融创新和市场化程度等方面确立全国领先的功能定位。”“在社会财富管理机构集中度、民间资本转化能力、财富管理工具创新、社会投资政策优惠等方面确立全国领先的功能定位。”《海洋经济规划》中指出,要“着力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其中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建设意味着需要物流金融、现货即期交易、期货期权交易等业务的大力发展。而“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建设更是对地方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加强航运金融服务创新和扩大投融资业务和渠道等方面的建设。金融要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进行风险管理等核心功能,关键要解决资金的流动性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搭建平台,理顺关系,畅通渠道,合理疏导资金的来源和去向。《金融规划》中“双中心”的打造,发挥金融资源集聚功能,侧重于资金的来源层面,而《海洋经济规划》预示着海洋经济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解决了资金的去向问题。两者合力对接,就是要构筑浙江大量资本,尤其是民间资金向海洋经济倾斜的渠道和路径。这种发展的举措上的交点为浙江金融业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切实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浙江金融发展与海洋经济发展的时间相一致“十二五”时期是浙江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1万美元大关。届时,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全面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金融规划》明确指出,其规划的时间范围是“十二五”期间,其总体目标、具体目标的节点都在“十二五”末,战略任务的时间范围也定格于“十二五”期间。而《海洋经济规划》指出,“规划期为2011—2020年,重点为“十二五”时期”,具体表现为在发展目标层面,重点规划的是到2015年主要发展目标,包括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港航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海洋科教文化全国领先以及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等方面,涉及到具体量化指标多达11个,而2020年的量化指标仅为3个。由此可见,两个规划总体上在时间维度是衔接一致的,而这一时间又与浙江经济总体上转型的关键时期相一致。这种时间上的一致性为浙江地方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以及金融业总量调控和结构优化在动态最优和统筹管理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浙江金融发展与海洋经济发展的空间有叠合《金融规划》明确指出战略重点是“两个中心,三极空间,六大平台”,其中“三极空间”具体是指构建起以杭州、宁波、温州三个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为增长极,打造台州、绍兴、嘉兴和义乌等若干金融特色城市为亮点,重点培育一批金融创新示范县(区)为支撑,推进其他地区加快发展的浙江省多层次金融空间布局。《海洋经济规划》明确指出要构建“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格局。即要加快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的核心区建设,尽快提升环杭州湾产业带及其近岸海域为北翼和以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及其近岸海域为南翼的两翼发展水平,并做强杭州、宁波、温州这三大沿海都市圈。同时还将在整合提升现有沿海和海岛产业园区基础上,重点建设杭州、宁波、嘉兴、绍兴、舟山、台州、温州等九大产业集聚区,并重点推进舟山本岛、岱山、泗礁、玉环、洞头、梅山等重要海岛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杭州、宁波、温州作为“三极空间”或“三大沿海都市圈”完全一致,嘉兴、绍兴、台州作为重要城市在两个规划里也都被提及。除了内部区域叠合,两个规划还在接轨“长三角”等外部对接区域也有共同的触点。可见,两个规划在空间布局上有相当比例的重合交汇,这就为浙江金融业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在金融资源的空间集聚层面提供了平台和基础。

五大举措、三大保障:护航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1浙江金融业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措施

1.1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总量要适应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离不开地方金融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大力实施发展海洋经济战略过程中的“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更是需要资金支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定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约束下,资金总量的投入并不是越大越好,尤其是信贷规模总量的投入需要有一个统观全局的规划。为此,要统筹规划,合理调控社会融资规模总量,支持浙江海洋经济持续科学发展。

1.2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结构要优化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间接融资规模大、效益好,直接融资相对弱势;银行业发展强势,非银行业,尤其是小金融机构、类金融结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抓住海洋经济发展的契机,切合海洋经济的特点,鼓励发展直接融资和非银行尤其是创新型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优化浙江金融业整体的结构。为此,要加强研究,区分海洋金融与大陆金融的差异性,利用发展海洋经济的契机,优化浙江金融结构,提升金融发展水平。

1.3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业务要创新在发达经济体,与海洋经济相关的金融业务十分广泛,因此需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船舶融资、航运融资、物流金融、海上保险、航运保险与再保险、航运资金汇兑与结算等航运金融服务。为此,要大胆创新,尤其是要创新非银行业务,构建海洋金融、航运金融和与临港大工业配套的口岸金融服务等现代海洋金融服务体系。

1.4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风险要监控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投资规模较大、不确定性高的特点。一方面资金投入量十分巨大,对区域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伴随着金融创新,资金集聚和流动方式、渠道可能较以往有较大程度的差异,可能会在特定试点和局部区域集聚金融风险,这对浙江区域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要协调监管,建立政府监管当局、行业自律和内部风控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同时也要创新监管方式,及时预警金融风险。

1.5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资源要整合在经典的经济金融互动关系中,金融的发展有两种基本动力,一种是需求拉动,一种是供给推动。一方面海洋经济的发展显然对浙江地方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体现了需求拉动,另一方面,在发展海洋经济战略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了积极引导和推动的角色,在金融支持领域也积极推动。因此,地方金融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需要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两种力量合力的合力推动。为此,要整合金融资源,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同时也要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合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2浙江金融业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保障体系

2.1金融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政策大力支持一是在宏观层面的统筹发展上需要政府协调兼顾,在保证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要防止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二是在总体的优惠政策的制定、实施层面,通过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对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建设要有倾斜;三是在具体的业务层面加大支持力度,例如对设立海洋经济产业基金、政策性海洋保险等予以积极的财政税收支持。

2.2金融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需要体制不断创新一是要创新金融准入和管理体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上的作用,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准入的条件,引导民间资本支持海洋经济建设;二是创新金融业务监管体制,监管部门对于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型金融业务要密切跟踪,同时也要借鉴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监管经验,三是创新金融运行体制,尤其是现代金融在业务多元化、国际化的趋势下,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提高金融运行效率。

海洋经济发展预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海洋经济;预测模型;灰色理论;海洋产业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8-0054-03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丰富的资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世界各国都以全新的目光来关注和重视海洋。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都以两位数速度增长,但与世界水平相比,中国海洋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加强预测工作,对于确定海洋战略目标、编制海洋规划和制定海洋发展政策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整个系统结构不易明确,作用原理难以阐述清楚,但对系统的最后结果总能得到一些资料和信息,即可以知道每年的海洋产业总产值,因而海洋经济发展可视为灰色系统。因此,可以应用灰色理论建立海洋经济发展动态预测模型。

灰色预测模型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的预测方法之一。灰色理论认为,在样本容量较小和原始数据不完全的情况下,研究对象仍然是具有一定整体功能的,可以通过研究整体的变化规律来建构动态的预测模型。由于海洋经济结构复杂,数据不完全,因此,可以用灰色动态模型进行预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模型主要有GM(1,1)一阶微分预测模型。GM(1,1)模型是基于随机的原始时间序列,经按时间累加后所形成的新的时间序列呈现的规律。当原始时间序列隐含着指数变化规律时,灰色模型GM(1,1)可成功地进行预测。灰色模型GM(1,1)用作短期预测时,一般能取得较高的精度。而用作长期预测时,由于经济系统运行起伏较大,往往产生较大的偏差。用灰色模型GM(1,1)进行预测一般包括GM(1,1)建模、模型检验和预测3个步骤。

1.1级比检验、建模可行性判断

对给定序列

X=(x(1),x(2),…,x(n)),

计算级比

σ(k)=x(k-1)/x(k)(1)

进而获得级比序列

σ=(σ(2),σ(3),…,σ(n)(2)

然后检验级比σ(k)是否落于可容覆盖区间内。

当k=2,3,…,σ(k)均落于可覆盖,则该序列可作GM(1,1)建模和进行数列灰预测[1]。

1.2数据变换处理

对于级比检验不合格的序列,必须做数据变换处理,使其变换后的序列,其级比落入可容覆盖中。通常变化处理途径有平移变换、对数变换和方根变换。

1.3GM(1,1)模型建模

GM(1,1)模型的构造方法是把离散的原始数据进行N次累加,得到规律性较强的序列,对累加生成序列建模,经累加后的时间序列可以用以阶微分的解来逼近[2]。其主要过程如下:

令x=x(1),x(2),L,x(n)

经一次累加后形成,x(k)=x(m),x可以建立一阶微分方程GM(1,1):+ax(t)=u

式中,a,u为待定系数,可以按照最小二乘法求解,=BBBy。

首先构造GM(1,1)的数据矩阵B和数据向量Y,如下式:

B=-x(1)+x(2)-x(2)+x(3) L L L L L-x(n-1)+x(n),

y=x(2),x(3),L L x(n),(3)

利用上述方法可以得到微分方程的解为白化响应式:

(k)=x(0)-e+

其中a,u为模型的待定参数,(k)为原始数据的累加量。由GM(1,1)得出的(k)是一次累加量,为得到k∈(n+1,n+2,…)的预测值还须将其还原为(k),即:

(k)=(k)-(k-1)(4)

1.4 GM(1,1)模型的可靠性检验

构建好预测模型后,必须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其检验方法一般采用残差大小检验、关联度检验和后验差检验等。本文采用后验差检验,即分别计算实际数据离差S和残差的离差S,后验比c和小误差概率p,其公式如下:

s=x(k)-(k),s=q(k)-(k),c=(5)

p=q(k)-<0.6745s,当p>0.95和c

由于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口径的修正,本文主要利用灰色动态模型对2007―2015年的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六大主要产业进行灰色模型的构建和预测。考虑到数据的连贯性和可比性,本文采用2001―2006年的有关统计数据作为原始数据进行灰色系统预测[3],尽管6年的样本容量对于长期预测略显不足,但灰色模型能够在较少的样本情况下做出比较精确的预测。

2.1主要海洋产业产值级比界区检验

已知原始数据数目n=6,有界区:(e,e)=(0.846,1.1813)[4]。只有各点的级比均落入此区间,原序列建模才有意义;级比点未落入此区间,则不能用原序列作满意的GM(1,1)建模,需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数据处理,经检验处理后的新序列在可容范围之中,才可建立预测模型。利用(1)式,对表1中2001―2006年六大主要海洋产业产值数据进行级比计算,得到级比序列σ(k):

海洋渔业:

σ=(1.13,1.03,1.45,1.16,1.03)

海洋船舶工业:

σ=(1.3060,1.3863,1.3963,1.1040,1.4014)

海洋盐业:

σ=(0.99,0.68,1.14,1.78,0.76)

海洋油气业:

σ=(1.12,1.30,1.27,1.24,1.52)

海洋交通运输业:

σ=(1.70,1.22,1.49,1.21,0.88)

滨海旅游业:

σ=(1.15,0.87,1.34,1.50,0.93)

经级比计算发现,海洋渔业和海洋船舶工业各点级比均落入此区间,可直接建立GM(1,1)预测模型。海洋盐业2005年的级比、海洋油气业2006年的级比、海洋交通运输业2002、2003年的级比、滨海旅游业2003、2005年的级比均不在可容覆盖范围值内,需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方根变换处理,由此得新序列X(k),

海洋盐业:

X(1)=(9.54,9.49,7.81,8.35,11.13,9.70)

海洋油气业:

X(2)=(17.91,18.99,21.16,24.39,27.18,33.48)

海洋交通运输业:

X(3)=(28.09,36.63,43.66,49.34,54.22,50.84)

滨海旅游业:

X(4)=(50.03,53.62,50.13,58.04,71.08,68.60)

经二次级比判断,开方后的序列级比点均落入(0.846,1.1813)可容范围之内,可建立GM(1,1)预测模型。

2.2主要海洋产业灰色GM(1,1)预测模型建立

根据上述级比判断可知,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可直接用原始数据建模,而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需在新序列X(k)基础上建立模型。通过(3)式,构造数据矩阵B,数阵向量Y和两个待估参数a、u的计算,得出六个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预测模型:

海洋渔业:(k)=14984.58e-12728.01(6)

海洋船舶工业:(k+1)=158.14e-141.04(7)

海洋盐业:(k+1)=200.04e-190.50(8)

海洋油气业:(k+1)=119.13e-101.22(9)

海洋交通运输业:(k+1)=483.73e-455.64(10)

滨海旅游产业:(k+1)=568.176-518.14(11)

2.3预测模型检验

运用公式(5)对上述六个主要海洋产业产值GM(1,1)模型进行后验差检验,结果见表2。

通过残差检验,误差概率P和方差比C都在允许范围之内,可用所建模型进行预测,预测值基本反映各产业发展趋势。

3.1主要海洋经济产业产值预测

根据灰色预测模型(6)~(11)式计算出,2007―2015年中国六个主要海洋产业预测产值见表3。预计到2015年,其产业产值分别为19 650.79、11 475.01、216.38、13 987.79、12 407.73、23247.10亿元。

3.2中国海洋经济主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灰色预测研究结果的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在此后的8年中将会持续加速发展的态势。经预测,2015年海洋经济总量将达到123 930亿元,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六大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将达到80 984.8亿元。其中,海洋油气业和海洋船舶业发展较快,平均年增长率分别达到33%、29%;比较而言,海洋盐业发展速度较慢,增长率仅为8.8%。伴随着滨海旅游的兴起,海洋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服务性产业发展迅速,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将不断增大。随着海洋科技的进步,海洋油气业将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能源的重要来源。另外,随着中国循环经济,节约经济的不断兴起和蓬勃发展,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与现在基于高成本发展的情况是不同的,将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可持续型发展型。可以预见,在科技的支撑下,中国海洋经济将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从海洋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

灰预测模型既具有差分性质又具有微分性质,模型在关系、性质、内涵方面具有不确定性,使模型的灵活性较好,更加符合现实情况[5]。但是数列灰预测模型仍然是以历史数据为依据的,由于国家海洋局对海洋经济统计口径不断地进行修正,使得实际数据与预测数据相差较大,影响模型的精度。另外,数列灰预测模型建立后不是通用的,只对邻近的时间段的预测准确率较高,越向后发展其误差就可能越大,并且预测比较简单,但它能较为正确地显示产业发展趋势。通过灰色预测经济法可知,中国的海洋经济到2015年将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在海洋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海洋环境的保护与修护,坚持发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提高海洋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并举,保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科技兴海,加强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坚持有进有退,调整海洋经济结构,全面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预测与灰决策[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18-120.

[2]李学伟,关忠良,陈景艳.经济数据分析预测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200-212.

[3]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01―2007),资料来源:soa.省略

海洋经济发展预测范文第3篇

出生于福建泉州的刘赐贵,曾在2000年-2002年担任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此次从厦门市市长任上进京,升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在内部人士看来,他更像重操旧业,轻车熟路。

《财经》:你之前在厦门工作,而厦门乃至福建全省这几年都在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刚刚正式获批。从地方主政者到布局规划全国海洋经济的统筹者,你怎么看待沿海各省份相继涌现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刘赐贵:国务院在去年将山东、浙江、广东三省作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在海西规划中也肯定了福建在海洋经济产业方面的先行先试权,认可福建发展海洋经济试验。

从“十一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已经达到3.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9.7%。海洋沿海省市大概只占了整个陆地国土面积的13%,但却容纳了全国40%的人口和创造了70%的经济总量,沿海11个省市圈的发展也是国家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带。

在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我想海洋经济发挥成效这种共性会越来越明显。

所以,各省在坚持陆海统筹和发展海洋经济方面积极性很高,准备召开一定规模的会议来推进。

《财经》:国家海洋局将如何对各省份相关规划进行统筹与协调?

刘赐贵:应该说已批的试点地区对今后沿海地区如何更好地推进海洋经济将会起示范作用。试点地区“先行先试”,同时也为其他地方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首先,国家海洋局主要从“服务地方”的角度加强区域规划和统筹协调的力度。

其次,合理有序地围填一些海域,这也是各国通用做法,但是一定要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有度地进行。

第三,海洋环境预测预报,可以减轻自然灾害,也是我们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

这几个省海岛面积占全国的比重很大,从海岛的管理开发使用方面我们会根据《海岛保护法》和有关规划的一些要求,在认真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海岛的作用。另外,在科技兴海方面,在公益性的项目上,我们都会给予有力的支持。像海水淡化、海洋装备、海洋生物、海洋医药这些科技研发上也会给予支持。

此外,过去传统的海洋经济,主要是指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滨海旅游、临港工业这些领域,也有一个科学规划的问题。在区域功能规划和在用海审批上,我们会在科学规划基础上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

《财经》:不少专家指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还处在较低层次的重复建设,而离海洋生物、海洋医药这些高端海洋产业还很遥远,是这样吗?

刘赐贵:确实传统的一些海洋产业要改造提升,比如说海洋养殖,应该提高它的技术含量,就像在海水深几十米地方进行大网箱养鱼,这样子养出来的鱼品质也很好,同时它还抗台风,台风一来网箱可以沉下去。我们不主张在近岸水深几米地方养鱼,因为很多饲料丢下去以后沉淀在海底,对海洋污染相当大。

所以,海洋养殖技术和结构都要调整,要优化沿海产业布局,做到有序开发和利用。只有海洋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才能永续利用海洋。

《财经》:有人质疑现在“海洋经济”是顶漂亮的帽子,什么都能往帽子里装,不少地区借发展海洋经济的名号大搞污染产业,情况有多严重?

刘赐贵:所以就像我前面说的,一定要坚持陆海统筹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从开始规划和论证时就要统筹考虑各种产业布局。

但是更重要的是什么呢?“陆”和“海”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我把它比做“唇齿相依”,决不可分割。

条条大河都流向大海,海洋生态不只是海洋本身的保护,它还需要控制陆地污染源。所以,不光是沿海这些地域需要重视产业优化配置,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与此同时,不靠海的内陆地区也要注意污染源的有效控制。否则,最终结果还是污染物进入大海。

《财经》:就沿海地区本身而言,如何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形成错位竞争?

海洋经济发展预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海洋经济;SWOT分析法;慈溪市

迈入21世纪,海洋正成为人类第二生存空间,随着陆地经济的不断饱和,陆地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大,占地球总面积70.8%的海洋,正逐渐成为开发的新目标,海洋经济得到重视,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世纪经济的发展。据专家预测,海洋经济在世界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将由21世纪初的6%上升到16%左右,海洋经济成为21世纪的主题。

一、海洋经济概述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海洋经济的认识和表述都不尽一致,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海洋经济概念体系。国内有学者按照经济活动与海洋的关联程度,把海洋经济分为三类:(1)狭义海洋经济,指以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2)广义海洋经济,指为海洋开发利用提供的经济活动,包括与狭义海洋经济产生上下接口的产业以及陆海通用设备等。(3)泛义海洋经济,主要是指与海洋经济难以分割的海岛上的陆域产业、海岸带的陆域产业及河海体系中的内河经济等。本文认为:海洋经济是以海洋资源为基础,海洋产业为载体,海港优势为依托的经济活动及其总的结果。

二、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SWOT分析

1.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优势(strengths)分析

(1)区位优势——慈溪市地处宁波市北部,杭州湾南岸,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上海-杭州-宁波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其次,处于河流的下游,含沙量高,滩涂区位优势明显。再有,属于新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桥头堡位置,地处交通黄金段,交通优势成为新的亮点。

(2)陆上优势——329国道、杭甬高速公路、萧甬铁路贯穿本区域,在一小时交通圈内有宁波北仑港和栎杜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便利的交通把慈溪与内陆紧密联系在一起,慈溪工业发达,宁波成为资源补给地。机械电器、塑料电子、轻纺化纤等具有核心竞争力优势的企业,为慈溪市提供巨大的经济资源。

海上优势——滩涂面积广大,并且开发密度较低,滩涂围垦造地、“耕海牧渔”的潜力大,发展空间广阔。地处下游位置,河水带来大量河沙中的矿产资源与淡水资源,且河水的注入淡化该区域海水盐度,为慈溪的用水提供潜在优势。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带来大桥经济,为慈溪缩短与上海的距离,开阔海上作业的空间,更好利用上海的繁荣优势。

2.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劣势(weaknesses)分析

(1)港口劣势分析——虽然慈溪地理位置临海,处于杭州湾岸,但是由于河水的注入,带来大量河沙,处于河流下游的慈溪,受河沙的影响,水位并不深,要发展海洋运输业,开辟港口,将是一大挑战,挖沙的劳动量,资金的投入,可能造成的海底层结构变化而导致的生态破坏,都是慈溪人要面临的难题。

(2)模式劣势——慈溪市虽然经济实力较强,但是却也是地域、资源小市,能源的缺乏,滩涂资源的形成需要时间积累,可供建设用地有限,水资源、森林资源与环境容纳力更不充裕。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迫使慈溪市发展模式的转型,这就对慈溪市发展海洋经济的步伐造成阻碍。

3.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慈溪市海洋功能区划》和《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日前通过国家海洋局二所、宁波大学等单位专家的评审,在分析慈溪市海洋资源现状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慈溪市自身的海洋资源,研制了海洋经济的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慈溪市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4.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威胁(threats)分析

环境威胁——慈溪市工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是必有的,加上河流所带来的印染、电镀、熔炼等的上游行业的污染,由滩涂发展而来的慈溪地质对雨水贮存的能力差而导致的地面干涸,都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和改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岸带的生态环境。慈溪市发展海洋经济,必将面对这些污染的治理、防御难题,也影响其海洋经济的发展步伐。

大桥经济威胁——杭州湾大桥的建成,带来巨大优势机遇,但必须得面对突变期的过度、负面因素凸现的威胁,即由于企业、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是流动的,大桥经济从本质上讲也是流量经济,更是开放型经济,大上海的繁荣是机遇,更带来更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

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占用农地的现象日趋严重,造成耕地的不断减少。除地表生态发展得不到维护外,资源消耗强度的增加及难以为继,使慈溪本来就稀少的资源更难利用。

通过以上SWOT分析得出,慈溪市发展海洋经济就得走一条科技的生态之路。

三、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物有两极,慈溪发展海洋经济有优势,也存在劣势,如何发挥优势,尽量避开劣势或者减小劣势影响,让慈溪海洋经济发展能取得成功收益,笔者有以下三点看法:

1.科技兴海

慈溪人要用科技的眼光看待海洋,发展海洋经济。首先,利用经济实力优势,加大对海洋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优化专业配置,加强在海洋高技术研究前沿和海洋科学研究热点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其次,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行资金倾斜,支持对海洋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再有加强对本地区海洋的勘测研究,探寻出一条适合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道路来。

2.可持续发展道路

《21世纪议程》提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目前沿海陆域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海洋资源破坏严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好资源,实现资源的长期循环利用,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加强海洋资源管理,特别在渔业上,要制定许可捕鱼政策,发放捕捞许可证,防止围渊捕鱼,每年设定日子对鱼苗放养和成鱼的禁捕,形成捕养循环结构。如宁波象山的开渔节,就是一条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被称为“海洋清道夫”的梭鱼,不仅能铲食网箱底养殖鱼类吃剩的饵料及它们的排泄物,还可有效修复生长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慈溪海域滩涂面积广,适合梭鱼的生长,大量养殖梭鱼,不仅丰富了鱼类资源,更能对环境生态起到保护及修复作用,一举两得。同时,科技兴海,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也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体现。

3.创新实现“海陆互动”

海洋经济是陆地经济的延伸,海陆经济在空间上相互衔接,在产业上相互渗透,以海洋资源带动陆地相关经济的发展,弥补了陆地经济的不足,以陆地经济在资金、设备、劳动力等上面的优势,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二者相互依存,互动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作为海陆联系的纽带,是海陆经济互动发展的重要“节点”。对慈溪来说,运作好“海陆互动”,充分发挥陆地优势带动海上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远的使慈溪成为小康城市的战略之策。

慈溪市要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路子,就要不断的利用发挥优势力量,科技兴海的同时,不要忘了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保护;政府应该牢固树立海洋权利意识,坚持依法管海、用海,做好海洋管理、开发和保护工作,加大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和严格执行《慈溪市海洋功能区划》,及时做好海涂围垦用海等项目的申报以及水利设施建设用海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慈溪人要发展海洋经济并取得成功,要放眼长远目标,积极培养高科技海洋人才的同时,不懈的对海洋高科技进行研究,对本地区的海洋资源、环境、生态做全面的探索,拒绝照搬成功模式,吸取经验,争取在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管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增强海洋意识,扩大传播,使慈溪人成为有素质的海洋开发者。

发展地区海洋经济,带动海洋相关产业的进步,促进海洋产值的增加,不仅有利于该地区的生产总值的增加,(下转第155页)(上接第153页)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对整个国民经济都起到促进作用。对慈溪来说,在21世纪海洋世纪的浪潮推动下,把目光定向海洋经济,跟进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利用优势,在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中走出一条具有自主特色的路子来,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向东.现代海洋经济理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61-63.

[2]徐质斌,牛福增主编.海洋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30-31.

[3]朱启贵.可持续发展评估[Ml.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69-73.

[4]朱凤岚.经济与区域合作[J].当代亚太,2006,135(3):21-26.

[5]陈军,罗立峰.沧海桑田——浙江省慈溪市[J].新湘评论学习报,2007,24(2):1-20.

[6]沈庆琼,王成超.基于港口物流的产业对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45(2):53.

[7]黄明生.中国海洋经济问题研究[J].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2007,37(2):56-58.

[8]吴姗姗.大连区域海陆经济互动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经济学研究论文,2006:2.

海洋经济发展预测范文第5篇

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

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于紊动影响不显著的海域,可不考虑湍流影响,而对于湍流效应显著的区域,如排污口近区,则应考虑湍流效应。此外,采用坐标变换,可建立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和套流效应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较好地重现实际海域的三维潮流特征。在较小范围的水域,水流数学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水温和盐度分层流的流动特性,考虑浮力对紊动的影响,建立用于模拟同时存在温度和盐度梯度这一类密度分层流的k-(单流体数学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别对两相本身的湍流输运规律以及相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两相湍浮力分层流的双流体数学模型。

在波浪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可应用BI—CGSTAB法求解由椭圆型缓坡方程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以提高求解效率。从水波发展方程出发,可导出一种用于大区域波浪变形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弱非线性波色散关系,可使双曲型缓坡方程能

够有效地考虑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对高阶Boussinesq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从入水到深水都达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线性精度,可以更精确的计算较深水域波浪的非线性特征。

针对带自由表面的波浪场问题,通过把能有效模拟自由面形态的N—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结合,可导出一个能考虑破波能量损失的抛物型缓坡疗程,用这个方程可模拟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破碎引起的波高变化。建立沿岸流数学模型,可模拟海岸上波高变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减水和沿岸流。

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对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种考虑流影响的修正的合流缓坡模型;对于强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虑流影响的模型。可以将辐射应力的计算公式与抛物型缓坡方程中的待求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辐射应力计算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可对较大区域均匀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辐射应力进行数值模拟。

在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维应力一通量代数全场模型,可对非对称潮流作用下的侧向岸边排放问题过分数值模拟。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系统作为目标,在分析近海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针对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点,从三维湍流模型出发,在动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风应力、底部切应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输运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的源、汇项,可建立一个统一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综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模型,它可为环境评价、水质规划、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设计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确定水域环境容量,从而制定水域环境保护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应该指出,在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研究方面,数学模拟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论是何种数学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是研究水质模型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水质模型的科学性和预测能力。而这些必要的数据是无法从数学模型本身来取得的,有些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来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数是要通过基本机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这方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能模拟海洋动力因素的先进实验设备,现代化的量测仪器和测试系统是开展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浓度场、速度场同步测量系统,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结构,获得流场中水质点速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过程;并同步获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浓度场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过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团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扩散的基本特征和扩散系数。

二、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为了充分利用海洋空间,现代海洋空间利用除传统的港口和海洋运输外,正在向海上人造城市、发电站、海洋公园、海上机场、海底隧道和海底仓储的方向发展。人们现已在建造或设计海上生产、工作、生活用的各种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和海底工程,估计到21世纪,可能出现能容纳10万人的海上人造城市。我国澳门和日本已经在海上建成了人工岛海上机场。为缓解紧张的陆地资源及减少城市噪音等,日本已经于99年8月在东京湾用6块380米长,60米宽的矩形漂浮钢板拼装海上漂浮机场。

由此可见,随着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开发利用,各类海上工程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复杂和庞大,保证这些海上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及采取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措施将越来越重要。海岸带和近岸海域是各种动力因素最复杂的地区,但同时又是经济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海上工程建设如果考虑不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环境灾害。工程设施可能破坏原有海岸带的动态平衡,影响岸滩的冲淤变化。海上回填和疏浚会改变海岸的形态,破坏某些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若对含有污染物的疏浚污泥倾抛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海上石油生产中的溢油事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日益增多的海上退役工程设施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将会逐渐成为海上障碍物以致引起公害。海洋工程抗灾减灾的任务是一方面要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界海洋灾害带来的报失,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人为造成的海洋环境灾害。转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协调发展日显重要。如港口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航道、港池开挖、疏浚引起的泥沙输运及其疏浚物抛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深水港口水工建筑物、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结构的环境和生态影响;破波带及其附近水域沿岸流对物质输运扩散规律研究;大型海岸工程、岸滩保护和整治工程引起的海域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海岸演变、防护及开发利用新概念的原则与理论,如由于工程措施所引起的海岸动力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及与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与协调。

随着沿海大、中型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平建设中的污水深海排放技术,感潮水域污水多点排放漂移扩散研究,天然海湾、人工湖及人工运河的水质交换能力,人工沙滩的保护措施,滩涂围垦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等,都将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鉴于黄河三角洲海岸线不断依退所带来的国土面积减少、陆上设施受到威胁甚至破坏、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条件的毁灭性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是非常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此外,长江三角洲、珠江口及珠江三角洲的海岸开发、滩涂围垦和岸滩保护及整治工程对水域影响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也切枰?重点研究的课题??BR>以主要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海岸带地区以及主要海域的经济发展为背景,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模拟系统。与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一样,将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针对经济发展规划,预测由于发展经济带来的海域环境水污染的恶化、海洋自然灾害(台风、巨浪、风暴潮、地震、冰害、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海洋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数字手段统一地加以处理,建立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将会是决策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和具体规划时的一个十分有

效的手段。

三、海洋灾害的精确预报及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的研究

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及海岸侵蚀等。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上百亿元人民币,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工程结构的投资费用很高,一旦发生破坏,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如1969年渤海冰推倒“海二井”平台,1989年风暴潮损失超6亿元,1991年DB29销管船在南海通台风翻沉等)。当前我国海洋能源开发与海洋空间利用的绝大部分活动是在近海和极浅海海域。为了保证在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服役免遭破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这一海域中严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我国东临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现的台风数目占全球的38%,其中对我国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有7—8个。每当台风在我国登陆或接近我国沿海通过时,都会在沿岸局部地区产生风暴潮,形成风暴潮灾害。

在我国北方海域(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由于受寒潮影响,沿岸地区每年都有结冰现象,结冰严重的年份则出现冰害。若对这些海洋灾害估计不足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渤海重叠冰与堆积冰的形成,不但可给结构物以强大的冰压力,而且由于冰激引起的振动作用,也会给海洋平台的使用和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而冰区溢油的迁移规律及预防和清理技术,至今尚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近岸大面积冰排和海上浮冰,在波浪、潮汐作用下都会引起海冰的断裂,断裂后冰块的尺度直接影响其对结构物的作用。在渤海海域建造的海洋平台,为了抵抗冰害,往往建成正、倒锥体的结构型式,冰排对锥体结构的冰荷载及与其的动力相互作用,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在海冰力学的研究中,除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外,实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实验研究中,模型冰可采用冻结模型冰和非冻结模型冰来进行,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发展这两种技术是海冰力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域中时有地震发生。强烈的地震将有可能是海上工程设施的主要破坏荷载。如果一旦在地震中结构物(海洋平台、钻井船、人工岛、输油及输气管道等)发生破坏,除其直接经济损失极大外,其次生灾害——火灾、环境污染等的后果也不堪设想。

近年环太平洋地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都在上升,造成重大灾害。大型海上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特别是抗震防灾的基本原理和减震技术措施需要认真研究。海域中的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振动破坏机理更有待深入研究。日本阪神地震记录资料表明,地震及由此引发的巨浪共同作用对水中和岸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水工建筑物的这类破坏机理,至今国内外对此都很少研究,且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对此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开展极少。这是海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以下的一些研究内容将是为解决海洋工程设施抗震措施中的关键技术所必需考虑的,如近海环境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和频谱特性,强震海底多维地震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地震波传播特性及地震动输入机理;海域中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考虑周围水介质影响的结构振动破坏机理、振动控制、地震动时颇联合分析模型和输入机制、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动力破坏试验;核电站海域工程建筑物抗地震性能,海洋采油平台及地下输油管线与地基土动力相互作用,码头及护岸建筑物地震稳定性;海域中水工建筑物的性能设计和地震设防标准等。

海上水工建筑物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其损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结构的老化、疲劳、超载、内部损伤(裂缝)、地基沉降变形以及环境的物理化学损伤(低温、冻融、大气侵蚀)等;其二是设计不周或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原材料不合格,管理维护不善等。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的损伤和事故都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