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医学生毕业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题组选取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所有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大二期间,每10名左右同学分成一个见习小组,每组确定一位固定的带教老师。在学习基础课程期间,每周安排1-2次的临床见习;开始接触临床课程后,在边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使学生到临床上接触患者,接触整个诊疗过程,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通过双向选择构建适宜的一对一的师生团队,制定本科生培养计划,并制定合理的管理及考核制度,使一对一导师制贯穿整个医学教育始终;进入大四时,在临床培训技能中心,借助先进的综合教学模型,模拟临床场景,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操作,如胸穿、腹穿、切开缝合、拆线、换药、妇科检查、心肺复苏、静脉采血、导尿、洗胃等,有效地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并严格按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标准进行培训。毕业时借助学校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发放问卷调查,汇总学生的反馈情况及建议,并总结分析该方案的优势及不足之处。给老师发放教学评估表来评估教学效果。考核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并与2006级学生比较分析国家执业医生资格考试的通过率。2006级、2007级本科临床医学生分别为254人和269人,2006级与2007级临床医学毕业生的理论和技能操作成绩统计分析,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2007级国家执业医生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为71.6%,明显高于2006级通过率49.8%。
二、新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1、早期接触临床
早期接触临床是世界高等医学教育的新模式之一。早实习、早期接触临床能很好地实现书本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将前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临床实践中,通过理论学习指导临床工作,再通过临床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早期接触临床可以使学生早期了解医院的运作、医疗环境和程序、医患关系、医生的角色和工作性质,明白作为一名医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培养学生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技巧及人文关怀意识。临床医学教学一方面强调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必须要依托深厚的、系统的、广泛的、完整的理论知识基础。早期接触临床能使基础阶段的低年级学生较早地树立“临床”意识,促进医学前期基础课程教学与后期专业训练相结合,培养医学生对医疗卫生职业的情感、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带教老师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启迪诱发式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式教学法(PBL)等。带教老师在临床教学中可尝试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2、本科生导师制
目前,随着“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及我国本科生教育的软、硬件条件的不断完善,大批医学院校已开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和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对一导师制不仅能提高本科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及科研创新能力。导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将育人的要求具体化、人性化、立体化,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本科生也可跟随导师早期接触临床、早实践,就个人的基础薄弱环节,导师可给予个别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反馈性地调节现阶段的学习,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习效率。
3、临床技能培训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扮演主动角色,按部就班的授课,学生死记硬背,以获得高分为目的,借此来检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学生们获得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并没有足够的机会去学习和练习基本临床技能,结果使学生缺乏合格的实践能力,使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间产生了明显的差距,产生了“高分低能”的现象。理论仅仅是临床医学的基础,没有成熟的技能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的。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于医学模拟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构建医学模拟中心能为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提供方便、安全、高效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医学生的临床技能的提高,我们应充分发挥临床技能中心的功效。通过加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强化实用型理论知识,实临床经验,掌握基础实践技能。通过多观察、多分析、多动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规范临床基本技能操作。临床技能中心的医学模拟教学可开展广泛的技能训练项目,且具备以下优势,如:高度仿真性、病例多样性、时间随意性、难易度可调节性、无风险性、可重复性、可记录性、环境可控性、增加自主性等,从而为医学生构架了良好的综合性临床实践教学平台。近几年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积极派出代表队参加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临床技能竞赛不仅提高了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本院师资力量、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及附属医院的临床带教水平。
三、总结与展望
[主题词] 临床医学/针灸学;教学/方法ExperienceinTeachingAcupunctureTheoriesforStudentsinDepartmentofC
linicalMedicineSuPeiqing(InstituteofChineseMateriaMedica,ChengdeMedicalCollege,H
ebei067000)[Abstract] BasedontheauthorsexperienceinteachingAcupunctureformanyyears,theapproache
stoteachthecourseofAcupuncturearesummarizedinthefollowingfouraspects:Takingexamp
lesandtellingstoriestomakethecourseinterestingtostudents;Combiningteachingandpracticetomakethecoursemorea
cceptablebyshowingthemagicefficiencyofacupuncture;Teachingmoretechniquesandmetho
dsforstudentstoaccumulatemoredataandexperience;Givingthemmorechancetobepromot
ed.Theseapproachesallowstudentstogetprimaryknowledgeatthefirststageofthestud
y,tobeinterestedinitduringthestudyandtobeabletoemploythetechniquesinclinicsaf
terterminationofthestudy.
[Keywords] ClinicalMedicine/acupuncture;Teaching/methods
笔者从1992年开始承担临床医学系《中医学》针灸理论课程6届的教学,对于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如何学好《针灸学》及针灸在他们未来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深有体会。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它在中华民族繁衍与健康中功不可没,我们必须继承、发扬、光大。为进一步搞好针灸这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不仅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针灸系,而且建立了针灸研究所、针灸骨伤学院,培养了大批针灸专业的高、精、尖人才;为了推广针灸,不仅中医系的学生要学好针灸,而且临床医学系(西医)开设的《中医学》中亦有相当部分的针灸内容。根据笔者的体会,认为临床医学系,尤其是专科医学生,将来毕业后主要以全科医生的角色分布在县以下基层医疗单位,针灸对他们来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简便、实用的医疗技术。下面谈几点教学体会。
1 激趣、引导入门
讲故事,提高兴趣是上好《针灸学》第1堂课的关键。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开始上针灸课时,都已学完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等中医基础理论,由于其学时少,理论抽象,很多学生学的朦朦胧胧,一知半解,又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模式格格不入而难以引起众多西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习针灸时仍然处于一种茫然状态,不知学完针灸学后将来有何用途?对此,我在讲第1堂针灸课时,不循常规先去讲前言、总论、发展史,而是先找现实的真实故事讲给学生听,寓教于听。如在给97级医学专科学生上第1堂针灸课时,我先讲了“努力推广针灸的波兰教授”(见中国中医药报,1987年10月31日第1版)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波兰针灸协会主席嘎尔努谢夫斯基从55岁开始学习中国针灸至80岁,历经25年在波兰推广中国针灸的经过。不讲更多的说教式道理,只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便可达到提高医学生学习针灸的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第2个故事介绍“北京市友谊医院成功救治一位罕见高危产妇”(见中国医药报,1997年10月28日第5版),说的是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与麻醉科通力协作,利用传统的针麻为一罕见高危产妇实施剖宫产,使产妇平安分娩。通过这些故事,消除了医学生对中医的偏见,特别是对针灸能否治病的疑虑,再通过自己的临床实例介绍,坚定了医学生学好针灸学的信念,这样就令绝大多数学生有信心学好针灸学。最后再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针灸学》的总论部分,圆满完成了《针灸学》的开场白,达到了第1个目的―――入门。
2 身体力行、教会针灸
每当医学生学习一段针灸理论后,就急于动手,如何把一根银针准确地刺入人体内,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他们的学时少,既没有实习也没有见习,要在短短的20~30学时内既要学好理论又要掌握手法,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对此,任课老师就成了关键因素。我是采取从上第1堂课开始就教同学们动手,如何掌握刺灸法,先按教科书要求练习指力,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每当课间休息都亲自在自己身上针刺(以消除部分学生对针刺的恐惧感)示范,然后再在学生身上示范,开始练习的穴位是内关、曲池、足三里,待学完针灸必须使每一个学生都会针刺,都敢针刺,最后利用半天时间给学生们进行一个完整的总结―――点压重点穴位,教会取穴技巧,掌握行针手法,使每一个同学都敢在自己身上和同学身上扎针。如此,便达到了第2个目的―――学会基本理论,掌握了针灸、拔罐等基本技能。
3 积累资料,准确治病
由于《中医学》针灸部分课时少,内容简,而临床治疗部分介绍更加简单,学生们只读此部分内容,难以辨证取穴、对证施术,为此,向学生介绍通俗易懂、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容易掌握的针灸临床资料是必要的。如多向他们介绍《中国针灸》及其同类杂志上的病例报道、针灸方法、理论探讨、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针灸资料,为他们将来毕业后从事针灸临床积累更多的实用型参考资料。例如1995年在承德召开的“全国首届经络诊治研讨会”论文集,我及时地将此材料介绍给学生们,学生们毕业后在临床上参考此材料用针灸治病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为此,很多学生经常向我索取这方面的资料,共同研究针灸理论、探讨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实践,真正体会到,中国针灸是中国医生(不分中医、西医)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和临床医疗技术,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传统的针灸尽早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的防病保健做出应有的贡献。
4 扶马送行、有始有终
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和所有高校大学生有同样的通病,对每一个新学科都是开始热衷,逐渐冷淡,最终放松,特别是,当不了解某一学科的真正价值,而自觉无用的同学更易犯此病。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能让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在今后的临床中经常利用传统针灸解决一些西医不易解决的疾病,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从学完《针灸学》到他们毕业后工作时,要隔很长一段时间(1年半),在这个期间,如果不强化,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忘却了《针灸学》,以致到工作中应用时出现困难,最终放弃这门医疗技术。对此,为了不让学生们忘掉《针灸学》,可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1)督促同学们学完针灸后,不要把针灸包收起来,要经常在同学之间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针灸治疗,成立针灸兴趣小组,可聘请针灸老师当顾问。(2)节假日经常有组织地去附近医院、诊所参观、实习,提高诊治水平。(3)将针灸治病作为一项服务内容纳入到学生组织的社团活动中,在节假日义诊中用针灸为百姓治病。(4)在最后1年的生产实习中,要经常去所在实习医院的中医科、针灸科拜师学艺,甚至根据个人情况可安排一定时间的针灸科实习,如此进行,到学生们毕业后自然就会运用针灸治疗了。
1 方法和措施
1.1 教学方法将卡尔·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运用于临床教学,具体措施如下:1)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化理念,采取启发式教学,开展学习竞赛等,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素质;2)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3)规范临床科室的教学管理,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效果;4)转变教师角色,创设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5)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途径地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重视理论传授和知识系统性,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为中心,教师教授,学生听讲,记笔记,被动参与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学习随意、机械、盲目。重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参与活动,既强调理论知识,又强调获取理论知识的方法。
1.2 带教准备规定每节实习课都由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教师带教。课前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准备,包括:
教学内容、病例、提问的问题、竞赛题等,使实习期问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3 学生选择 随机选择2005级精本与2005级妇本学生分为:观察组:把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中。对照组:应用传统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教学。对两组的临床动手能力、临床思维情况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
2 效果评估
2.1 考核内容笔试卷:消化内科试题是内科考题的组成部分,需与其他内科协商,增加消化试题的比重,并增加临床病例试题。考分为4O分。出科考试:重视临床动手能力、临床思维情况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考分为6O分。
2.2 考试结果统计 观察组考试成绩优秀率(85分以上)为98.9 .对照组优秀率(85分以上)为85.2 .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平均成绩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 0.05)。
3 讨论
3.1 卡尔·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运用于临床教学,强调通过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化理念,采取启发式教学,开展学习竞赛等,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素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总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学生只忙于接受知识,无暇思考,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创造力的发挥。我们在临床教学实践中,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摒弃灌输式的传统说教,采取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意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实习课上,展开组间竞赛,使学生们通过发现别人的错误来强化自身对正确方法的记忆。而积极的心态是创新的重要条件,是创新的原动力,教师的评价对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不仅应注意给勇于发表见解的同学以赞扬,同时还应鼓励胆小羞怯的同学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露出来,即使他们的想法有明显的错误,也要首先给予支持,并肯定其正确的一面,制止旁人的嘲笑,然后再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决不能做“否定爱迪生”的愚蠢老师,这样做避免了学生害怕遭到嘲弄而压抑自己的自信心和创新欲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发挥,应正视医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不仅是为不同个体提供不同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要使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更有特点的发展。
3.2 卡尔·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运用于临床教学,更重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传统医学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被动记笔记,忽视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严重违背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这一教学目标。在临床教学中,以启发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有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学重点放在组织、指导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活动上面,把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启发医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激发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医学生不仅学会用“一元化”的观点来解释疾病的表现,而且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来分析病情,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
3.3 卡尔·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运用于临床教学,强调规范I临床科室的教学管理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效果对临床实习生的入科和出科的控制,是保证临床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上,主要是抓好医学生出科考试和出科综合鉴定。出科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侧重临床实习技能,考试成绩纳入毕业考试的总体成绩之中。出科鉴定包括医学生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及听课、听讲座次数、病历书写份数及操作情况。同时还要对医学生的出勤及医德医风诸方面的情况,以定性的方式加以总结鉴定,对不合格的实习生不准其出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上报教务科。以利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生。
【关键词】 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临床实践教学考核;应用与研究
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结合自身教学优势,遵循“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汲取和总结国内、国际先进考核方法,在临床教学的三个阶段,即临床基础知识学习阶段、毕业生产实习阶段和毕业阶段,对考核目标、指标、模式进行了优化设计与重新构建,以目标明确、指标量化为特点,将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标准化病人(SP) 、模拟病人、实际病人等模式进行综合应用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在临床实践教学考核中的应用与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2002级医本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1.2 方法 设对照组(2000、2001级医学生98人)与实验组(2002级医学生45人),然后对其实践考核成绩、就业、考研、问卷调查作为评价指标,观察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对医学生临床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影响。
1.3 过程 在各阶段考核前,需对考官和学生进行培训,充分掌握各阶段考试要求。
1.3.1 量化式一级目标考核 ①考核阶段:临床基础知识学习阶段。②考核目标:熟悉诊疗过程;锻炼交流沟通技巧;掌握检体方法、步骤和重要性。③考核类别:检体实践。④考核形式:模拟病人考核。⑤考核内容:体格检查。
1.3.2 量化式二级目标考核 ①考核阶段:毕业生产实习阶段。②考核目标:具备良好的医德和学习态度;熟练掌握诊疗过程,具备基本临床诊断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熟练掌握沟通交流技巧;熟练掌握问诊、查体技巧;熟练完成病历书写、答辩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熟练完成医嘱、处方以及辅助检查项目、技能操作;能够作出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较好掌握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建立诊疗意识,能够为病人作出基本医疗预算;具备科研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③考核类别:出科考核。④考核形式:实际病人考核。⑤考核内容(单科工作能力测试):平时表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医嘱、处方、病历书写、病历答辩、辅助检查、技能操作、理论知识、诊疗预算。
1.3.3 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 ①考核阶段:毕业阶段。②考核目标:具备高尚的医德、敬业精神,较强的临床诊断思维和交流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熟练独立完成新病人的入院处理、病历书写、辅助检查和技能操作、诊断、治疗;具备群体健康预防和指导,以及医疗/效益成本的预算;具备较强的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研究意识和发展潜力。③考核类别:毕业考核。④考核形式: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4~7]与标准化病人(SP)[5,6]结合模式。⑤考核内容(临床综合能力测试):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病例分析(口试)、辅助检查(笔试)、技能操作。
2 结果
2.1 两组医学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考核结果统计与分析
总成绩均为100分,其中≥90分为优秀,<90分≥80分为良好,<80分≥6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2000~2002级医学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考核结果见表1。
结果分析:对三组的成绩进行H检验,Hc=表1 2000~2002级医学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统计表45.905,P
2.2 两组医学生就业、考研结果统计分析
2000~2002级医学生就业、考研情况统计结果见表2。表2 2000~2002级医学生就业、考研情况统计表结果分析:三组资料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
2.3 问卷调查反馈结果统计分析
通过对25名临床带教教师的问卷调查,完全认同率在80%以上,完全否认率为0%,对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完全认同率在75%以上,完全否认率为0%,均认为该方法是培养和建立医学生临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条新途径。
2.4 结论
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优化设计和整体构建,形成了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和体系,从而探索了一条科学培养、建立和加强医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效提高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的新途径。
3 讨论
检体实践考核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学习阶段的首次临床基本技能测试,处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初期,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采取了模拟病人考核方法,量化考核指标,侧重体格检查规范性和技巧性,避免了以往欠缺整体观念、生搬硬套教材的弱点,为较好培养和建立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出科考核是医学生临床思维形成、实践能力培养和建立的关键时期,也是临床实践教学考核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该阶段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设置的单科考点最为丰富,内容涵盖量最大,采用了实际病人考核,既真实反映了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状态和效果,也很好提高了医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与病人沟通能力,较好促进了医学生向合格医生的转化。
毕业实践考核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综合思辨能力的考核,也是对医学教育成功与否验证的重要指标。因此,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的目标设定更加丰富和开放,采用了国际推行的OSCE和SP相结合的方法,即避免了传统考试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了主观性,又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功能,达到了综合测试临床思辩能力和考核客观性的双重目的,为培养合格临床医生把住了最后一关。
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较好改变了以往考核的标准偏低、形式简单、内容缺乏广度和深度的弱点,使临床实践教学考核形成了新标准和体系,具有了更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是培养和建立医学生临床思维、实际动手能力、科研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周同甫.关于在我国试行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4):1819
2 李群、余丽,史济纯,等.按《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对临床医学毕业生社会评价结果的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7072
3 王宗海,向焱彬,冯爱娟.根据《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分析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存在不足[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25126
4 王锦帆,黄华,陈玉心,等.仿真型临床技能多站考核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0(6):7273
5 马兴国.OSCE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6):1415
关键词:医学人才培养;全科型临床医生;农村社区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25-02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和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现有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固有的矛盾在新形势下日趋突出,各国纷纷进行适应社会发展和本国国情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新途径”培养模式改革就是一典型[1]。这一改革打破基础与临床界线,提倡早期接触临床和接触患者,解决基础与临床脱节的问题;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体制,围绕病例或问题进行教学,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打破医疗与预防的藩篱,倡导进入社区,进行预防保健,解决治疗和预防脱节的问题。这一改革模式值得我们借鉴。英国各医学院校根据英国总医学委员会颁布的《明天的医师》报告[2],进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十分重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医学生的医学执业能力、医生基本素质和医生职业道德三大中心任务并举,强调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这一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研究。法国医学院提倡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患者、注重人文素质养成、进行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形成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模式。
国内对乡镇(社区)定向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很活跃,如辽宁医学院对“免费定向医学生”培养设立专项课题研究;安徽医科大学对全科医学教育进行总结,引入“免费定向医学生”培养过程;首都医科大学是全国全科医学开展得较早、取得成果最多的医学院校,为首都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了大批全科型临床医生;湖州医学院建立的“校地共育”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3],包括校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地共同建设师资队伍、校地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经过近四年的探索实践,取得初步成效。这些院校为培养面向基层全科型医学生做了大量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也各有特色,但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文献不多。
在借鉴学校定向培养三年制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4],结合学校2010年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人才培养的教学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访谈,对乡镇(社区)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5],构建了“3.5+1.5”的乡镇(社区)定向临床医学生人才培养新模式[6],以期培养扎根基层的高素质复合型基层医学人才[7]。
一、“3.5+1.5”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是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内容,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指导、组织、帮助、促进、引导的作用。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形式完成教学。二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先前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由已知的知识内容过渡到未知的知识内容的讲授,让学习有一个衔接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以人为本,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本进行的,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学习的意愿、情感、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强调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
二、“3.5+1.5”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目标
一是知识结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生物医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专业知识为基层群众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以及一般疾病的初诊治疗,疑难杂症的转诊治疗,掌握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二是能力结构: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具有全面系统的采集病史及恰当的选择辅助检查方法及分析结果的能力。三是素质结构: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培养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服务基层的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3.5+1.5”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施
根据乡镇(社区)定向医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乡镇(社区)定向医学生培养强调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三者并重,尤其要突出全科医学、急救医学、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方法、农村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诊疗技能的培养等,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毕业实习时间由临床本科的一年时间增加到一年半的时间,其中一年为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半年为乡镇(社区)卫生服务实习。
四、“3.5+1.5”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评价
一是组织考核,通过记分作业考核、专题讨论、小组学习、教学实践活动考核、学习笔记等基本形式进行;二是分析考核课程和考核质量,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此外,为加强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学校在赣州(县、市、区)范围内建立稳定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基地。
我国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如何培养高素质全科型医学人才已成为我国基层医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现有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重专业、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重治疗、轻预防”,且与当前的乡镇(社区)卫生工作结合不够,使得培养的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意识不足,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农村社区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进行乡镇(社区)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有着比较现实的意义,构建一个适合于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为乡镇(社区)培养高素质全科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Cameron l.Getting real about rural physicians[Z].CMAJ,2012,Aug(13).
[2]Cameron PJ,Este DC,Worthington CA. Professional,personal and community:3 domains of physician retention in rural communities[J].Can J Rural Med,2012,17(2):47-55.
[3]卢东民,张红,沈志坤.“校地共育”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25-127.
[4]刘民,甘雅芬,谢清平.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课程设置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1):94-95.
[5]魏东海,林爱华,纪泽泉等.医教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2011,10(7):769-772.
[6]刘春苗.建立特色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7):947-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