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政预决算管理制度

财政预决算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政预决算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政预决算管理制度

财政预决算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基础

腐败的实质是利用公款、公权谋取私利从而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腐败的滋生与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的刚性约束有着内在的联系。预算管理制度助长腐败隐患主要在于预算编制粗放,缺乏完整性,支出定额标准体系不健全、支出可行性研究不够、项目交叉重复,预算分配和使用透明度不高、预算执行随意、预算与决算存在较大差异等。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具有天然的源头防腐功能,在预算编制环节加强预算评审,细化预算编制,按要求编制到具体执行单位和具体项目,落实全口径预算要求统筹使用各类资金,可以在决策上压缩腐败空间,有效防范自由裁量权过大的弊端;在预算执行上强化预算约束,明确追加预算项目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有利于防止预算单位自行随意支配资金的可能性,从而在运行上防控腐败机会;在预算监督上增强财政透明度、加强实时动态监控和财政监督,有利于约束资金的运用,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有效防止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由此,通过构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位一体的预算制衡约束机制,实现源头防腐。

二、漳州市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践和成效

近年来,漳州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和财政部的有关要求,在省财政厅的直接指导下,结合漳州实际,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扎实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强化预算管理的防腐基础,不断提升源头防腐能力建设。

(一)推进预算编审改革,抓好源头预防

1.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漳州市市本级部门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规范了部门预算管理,将部门预算编制的原则、内容、分类等制度化,明确了部门支出预算管理与执行的工作职责,严格界定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专项工作经费、部门发展性专项和社会事业发展专项的内涵界限与资金使用边界,净化腐败滋生的土壤。

2.完善基本支出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基本支出定员、定额、定标测算,逐步理顺资金渠道,市本级连续三年提高综合定额公用标准,增强预算单位运行经费保障能力,有效地缓解了预算单位的经费紧张状况,减少了预算单位从项目支出随意挤占经费催生腐败的现象。

3.严格项目支出立项依据。项目支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规定,严格依据市委、市政府文件,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精神,市委书记、市长批示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省财政厅文件规定设立。不具备以上条件不予安排,杜绝“人情项目”、“关系项目”,减少了决策程序的随意性。

4.强化项目预算绩效目标事前评审。将绩效目标评审实质性嵌入部门预算管理流程,绩效目标评审结果必须达到优良等次方可按程序编制部门预算,加强预算编制的审核把关,从源头上控制部门预算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准确性,增强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二)增强预算执行规范性,强化管理防控

1.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完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和行政经费,“三公”经费做到只减不增,切断腐败滋生的资金源;优化支出结构,将节约、压缩的资金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和重点支出。

2.硬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调整。预算执行中,明确对各部门、各单位业务费一律不增补;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者项目间的预算资金调剂;严格控制预算执行中新增支出项目,原则上不再追加预算,必须作出并需要进行预算追加的,在预算调整方案中安排。

3.建立预算准确率、预算执行率通报和考评机制。定期通报预算单位支出预算编制准确率和执行率,对各预算单位年度支出预算编制准确率和执行率分别低于70%和80%的,纳入绩效扣分项目,同时相应调减新年度预算;强化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一体化责任,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真正衔接起来,切实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和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4.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彻底盘活存量资金。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各项要求,全面盘活结转结余资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各类存量资金;建立年末存量资金自动清理、存量资金与预算编制结合、结余结转率通报等三项机制,有效控制结转结余资金规模。

(三)加强预算监督制约,确保防腐落到实处

1.提升预决算公开水平,增强财政透明度。出台了《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和《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从公开时限、公开内容、公开形式等方面对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做出明确、严格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实现预决算公开全覆盖。在做好上级关于预决算公开的“规定动作”外,积极探索“自选动作”:一是将社会事业发展专项明细情况及预算单位实施项目的绩效目标表纳入预算公开内容向社会公开;二是加强监督,对未按规定时间、要求公开相关内容的,在年度绩效考评中作扣分等处理。切实做到将公开工作与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紧密结合,提高了预算管理和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促进依法理财和科学决策。

2.加大财政资金运行动态监控。通过动态监控系统采用蓝色、黄色和红色三级提前预警方式,及时发现和查处预算单位擅自调整预算、改变资金用途、扩大授权支付方式范围等违规问题,消除预算单位随意调整、串换和挪用财政资金的可能性。

3.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拓展财政监督形式,综合运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部门预算执行检查、专项资金检查以及“三公”经费检查等方式,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财政收支违规行为的制约。

三、进一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加强源头防腐基础建设的建议预算管理制度

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但是在提升预算编审质量、支出定额标准化建设、完善项目库建设、实质性整合专项资金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新预算法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的出台,标志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为我市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明确了方向。为确保源头反腐的有效推进,在今后的预算管理改革工作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合理界定各预算单位维持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需基本支出的范围,确保基本支出定额涵盖范围合理、规范;加强细化预算单位的分类分档,充分考虑各预算单位的工作性质和支出特点以及资产配置情况,使不同类档预算单位的定额标准更加切合实际,避免苦乐不均;二是进一步加快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项目分类,加强标准建设所需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财力状况、技术水平和项目特征等设置通用和专用定额标准,建立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定期清理和动态调整机制,提高支出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的真实性、准确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完善项目库建设。不断深化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改革,一是在完善立项方面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估论证和立项等基础工作,加强项目库建设,明确专项资金入库程序、标准,项目排序规则,建立科学分类、及时入库、定时清结和滚动管理制度,提高项目编制质量;二是在规范分配方面完善分配办法,严格申报管理,优化分配机制,减少分配批次,注重资金分配的公平性、效率、激励作用和效益,减少资金分配随意性;三是打破部门界限,破解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局面,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着力于解决财政专项资金设立过多、分配零散、资金效益不高和整合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切实归并目标相近、方向雷同的专项,大力推动专项资金跨部门的实质性整合。

财政预决算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政机关;预算外收入; 预算外资金;财务管理

行政机关的预算外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内管理、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一、预算外收入的内涵

所谓预算外收入,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为履行或者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的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属于国家财政资金的范畴;是国家预算资金的有效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预算外收入是行政机关的一种特殊形态的财政资金,这就决定了它既要放在预算之外,又要纳入财政管理,接受监督。管理原则是:“分别核算、分类管理、专户储存、计划管理,财政审批,银行监督”。

二、行政机关预算外收入存在的弊端

(一)预算外收入征管缺失,统筹比例偏高

预算外收入基本上是行政机关报多少,财政就批复多少。一些地方行政机关及财政部门扩大预算外收入的管理范围,把部分并非预算外的收入也纳入预算外收入进行管理。行政机关预算外收入由单位依法收取,然后上缴财政专户,上缴多少只能靠行政机关的自觉性,财政对预算外收入的监管办法缺失。如果以财政文件的形式,不区分情况,对预算外收入进行一定比例的统筹,对所有单位都“一刀切”,统筹比例偏高,许多单位难以承受,影响征收的积极性,财政部门很难准确核定行政机关单位预算外收入。

(二)预算外收入的预决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根据《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各预算单位应按照规定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财政部门按照经费定额和开支标准对该计划进行审批后,汇总编制年度总计划。有的行政机关单位没有按照规定,制定预算外资金预决算管理制度;预决算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资金管理粗放,难以落实综合预算制,财务管理混乱,预算内财力不足,导致财政宏观调控能力下降;把预算外和预算内的资金统筹使用,出现严重的预算内吃预算外的现象,导致预决算资金得不到保障。

(三)预算外收入使用缺乏监管

有的行政机关单位用预算外收入发放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用于福利等方面的支出,不否符合国家规定的项目、标准和范围。形成预算外收入掌管的分散性和自收自支的特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出租获得的收入应纳入预算收入管理,应该缴纳税金。将办公房出租、转让,获得的收入搞账外账,漏缴税金。“收支两条线”规定落实不到位,征收的费款不及时足额上缴,坐收坐支。现行的管理法规对预算外资金的性质、范围、用途、违纪的界限和处罚没有明确的规定,刚性不强,财政管理难以到位,扰乱了社会资金的正常流向,造成“生产建设常常资金缺乏,非正常的投资、消费却财力充足”的现象,影响了社会资金。

三、加强行政机关预算外收入的管理措施

(一)建立预算外收入的立项审批制度

财政部门是预算外收入管理的职能部门,严格预算外支出管理主要是看预算外资金使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部门和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发放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用于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必须严格按财政部门规定的项目、标准和范围执行。监督检查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查处违反预算外资金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制定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及有关财政专户管理、预决算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收入解缴制度、支出拨付审批制度、会计报表制度和检查监督制度等配套办法和措施。

(二)实施预算外收入的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提高财政理财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实行部门预算,是执行和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也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部门预算能够解决财政预算资金分配的决策程序问题,增强预算资金分配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财力保障、完善项目库论证建设、科学制定支出标准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的实施,提高部门预算批复到位率和预算透明度,减少预算追加调整事项,增强预算约束,完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规范预算外收入分配

行政机关单位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外收入财务会计制度,保障综合财政预算制度实施到位。收费单位应当按照物价、财政等部门明确的收费范围和项目收费,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收据。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为中心的预算外收入管理改革。

总之,规范和加强行政机关单位预算外收入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撤销多头开设的银行账户,防止“小金库”的发生,规范部门、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预算外收入的管理也将规范化和法制化,直至纳入国家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欧阳日辉.政府预算外收入膨胀及其对财政政策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08(30).

财政预决算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1.财务管理的思想与时代的发展不衔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实施全成本核算是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医院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必然趋势。医院成本核算主要依照医院统制与计划的需要,将医疗服务过程当中产生的各种成本支出予以分类、记载、归集、分派和研究陈述,给予专项经管工作。成本会计的核算和反映的各种成本的全过程,但它不是结束,分别分配到门诊和临床相关部门,成本应反映各部门成本,项目成本总成本和疾病成本。过去部门的成本会计是以分配奖金为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成本核算的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由于财务管理的思想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医院只侧重日常业务的算账、报账,未能发挥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分类核算及进行监督的作用。

2.预决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预决算制度是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需要对预决算制度的范围、职责、内容、定额等做出相应的规定,以完善的预决算体制来深化财务管理体系的分析监督职能,并使之成为规范。在医院的经济运行过程中,预决算必须保持其强制约束力。第一是预决算的范围,将可操作性与监管力贯穿其中;第二是在预决算的执行过程中,其涵盖的各个部门都应受到其制约,保障其强制约束力。可是,在医院的现实管理过程中,预决算的管理大多只是表面形式,没有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对经营资金的利用效率还比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预决算分析还只是财务部门的一个部门制度,还没有上升到医院整体管理的一部分,其涵盖的范围,编制情况及其执行情况不完善,具有较大随意性,导致预决算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3.医院的人力资源建设力度不足

第一,有些医疗机构的医护团队稳定性较差,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大背景下,面对其他单位、部门开出高额薪金,会造成工作上的不安心,增大人动的概率;第二,医疗机构对科技型人才的培养还没有达到新的高度,使得在工作过程中,许多有潜力的医护、医技人员的发展潜力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培养,相关科室的发展情况受到制约;第三,医院绩效工资的分配情况还不能完全带动职工的积极性,不能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甚至会造成科室间的不良竞争,加剧了医护团队建设的难度。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原先“以药养医”的模式被彻底打破,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公平的绩效奖金分配机制,加强绩效工资对职工的激励效果,提高工作效率、效益,从而提升医院整体的竞争实力。

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相关问题的对策

1.努力提升医院整体的财务管理意识

笔者认为,在国务院一系列医疗制度改革政策的推动下,医疗机构需要提升整体的财务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在医院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取合理的、相对较高的经济收益,使医院的竞争能力获得极大提升。要深化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工作,其首要任务就是更新财务管理的观念,使之与时代的发展相衔接,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是财务部门,故其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财务工作质量的效果,医疗机构的财务人员,需要更新原有的财务管理理念,不仅要具有先进的专业素质能力,还要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制定更符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医院管理层对财务部门的领导也会影响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如果不能得到管理层的批准,相关的工作方案就无法实施,从而限制了财务管理的效果。因此,财务人员应向医院管理人员灌输财务管理的新思想、新理念,使管理层能在思想上接受,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另外,还要在职工例会上对全体职工进行财务管理的培训,提升医院整体的财务管理意识与能力。

2.运用全成本管理的思想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

全成本核算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主要涵盖整个过程的所有元素,主要方面,人员等。第一,全过程成本核算。医院应对其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核算,具体包括医疗器械及药物的采购,临床服务,物品仓储,行政管理等方面,关注药物、器材的采购成本,重点关注其成本的组成内容,合理程度,及财务折扣的处理。第二,全要素成本核算。医院的各个职能机构都应当依照成本要素来计算本部门的成本,临床服务成本要将分摊归集的检查费用、手术费用等辅助成本归入成本项目。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下,利息支出、汇兑损益和银行手续费等都归入管理费用,为了使成本要素得到真实完整的披露,可以考虑将其计入财务费用。第三,全员成本核算。全成本核算要依靠每个工作人员来参与,将全成本核算的具体标准科学的归集到医院整体的每一分支机构,使医院成本核算的目的目标成为每个职工的信念。医院可以借鉴完全成本核算法、分次逐步结转法,成本项目的设置需要依从政府财政、卫生部门制定的会计核算规定来确定,使得成本核算的数据与会计核算的数据有可比性,从而能够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

3.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机制

财政预决算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村级;三资管理;村级财务管理;管理制度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加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提高三资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必须制定与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好的制度是三资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确定了各项制度,才能明确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工作职责和流程,也才能让三资管理工作真正走上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为此,要需要建立以下制度:

一是资金收入支出管理制度。资金收入支出管理是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最重要内容,资金收入支出管理是三资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要点,只有资金收入支出管理做到科学规范,其它管理工作才能有序开展。资金收入支出管理具体包括,(一)是现金管理制度,各村必须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制定本村现金管理制度,明确现金收支管理流程,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和权限、现金的收支范围、用途,业务处理程序、签字签章手续,现金预借手续、现金保存保管责任、现金盘盈盘亏损的处理、备用金限额等;(二)是银行存款管理制度,须明确银行存款的收支范围、用途、收付处理程序,支票印章印鉴管理措施、与银行定期对账、出账与会计定期对账等规定。

二是票据管理制度。票据管理也是三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只有确实做好票据管理工作,才能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一)是收据管理制度。村级必须使用财政部门核发的专用收据,为此,村级须制定一套完备的收据管理制度,包括收据领用登记、收入逐笔核对、收据核销制度,确保收据管理无漏洞。(二)是支出票据的管理。支出票据必须做到要素齐全、计算准确、填写规范、不能遗漏和涂改。村级支出须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向经营者购买商品和服务需取得正规发票,支付给农民个人的须要有规范的自制凭证入账,自制单据的使用类型和使用范围、填写要求等规定。

三是支出的审批和审核制度。要建立开支票据逐级审批制度,要明确村级各成员的审批权限,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完善审批手续,并经专人审核把关后方可报账。一般支出由村级责任人审批即可,大额及重大支出须经村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共同讨论后审批。

四是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须按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要求,明确专项资金专人管理、专项管理、专项使用、专项业务流程的要求,明确建立管理人员职责和业务流程、权限、责任追究的条件的制度规定。确保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并由专人负责的要求、防止资金被挤占、拥用、甚至侵占。

五是民主理财制度。财务收支、资产资源发包、租赁等财务活动必须坚持民主理财,必须建立村级民主理财制度。制度须明确民主理财的权限范围、民主理财的流程、业务处理程序,结果公布等。村级一般要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由村委班子成员或村民代表共同讨论研究决定村级财务管理,资产资源管理等重要财务活动,杜绝一言堂,少数个人说了算的做法。

六是财务公开制度。村级必须将民主财务管理活动的结果按财务活动发生的时间及时对财务活动结果进行公开公示,解答群众质疑。为此财务公开制度要明确公开的时间、公开的范围、公开的形式、重大活动专项公开、公开的反馈意见收集及处理方式,才能发挥财务公开促进财务管理的作用。

七是重大财务活动一事一议制度。要按照一事一议的要求,对村级重大投资建设、资产处置等要建立议事制度,议事制度要明确重大财务活动的参加人员、议事程序、对议事过程进行记录及业务处理流程,对议事结果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等内容。

八是财务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村级要建立财务监督制度,对村级财务收支活动、资产资源的登记、处置等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制度应确保村级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明确监督人员职责权限,保证监督人员监督不受约束,对财务活动实行全过程参与监督,并对财务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对不按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要求进行财务活动,要按职责和权限,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九是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应对村级发生的财务管理活动档案,要明确专人管理,建立档案业务处理流程、专人负责的岗位责任制,确保财务管理档案不丢失,不遗漏。

十是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级要建设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必须明确年初年度财务预算工作目标和任务、工作内容和编制方式、业务处理流程。年末要进行制度财务决算工作,财务决算工作结果进行公示、调整和处理。

十是资产清查和盘存制度。制度要明确资产清查的人员、资产清查范围、资产清查的时间、资产清查业务流程,资产清查结果登记及公示,资产清查的结果处理意见等,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综上所述、建立制度是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是三资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制度制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为此,各村只有依据法律法规,在结合本村实际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出规范并切实可行的明细制度,才能为今后的三资管理工作打好基础、铺好路,也才能保证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从而全面促进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沈应仙],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2).

[冯云忠]农村三资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3,(8).

财政预决算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财务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将全面质量管理贯穿于财务管理中,要求我们在筹资、投资、日常资金营用和分配等财务活动中,依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将相应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填写记录,其目的是为质量管理活动留下证据,便于分析,使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多元性、层次性和相对稳定性,实现利润最大化和学校价值最大化,使财务活动为学校全体教职工所理解并行之有效,协调财务管理目标一体化。那么,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笔者以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高校财务预决算分析中的作用

预决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内部,建立规范的预决算管理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核心。但目前,高校在预决算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有些仅停留在对国家拨付的教育事业经费进行预算,年终决算也仅仅是对决算报表的编制,预决算差距较大。在财务预决算工作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后,以上问题就得到较大改善。全面质量管理要求财务工作者理解其贡献的重要性和在组织中的作用,使员工承认对问题负责并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将预决算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根据以上思路,财务部门按上年财务收支决算和本年度事业计划制订本年度财务预算。经学校校务会议讨论通过,每年终了编制学校收支决算。平时运用对比分析法,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预决算进行分析,指出存在问题,找出原因,口头或书面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校长决策提供依据。

2在教育经费筹措和经费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高校筹资意识较差,大部分高校在经费管理中只注重财经经费拨款和学生学费收缴,对经费管理短期考虑较多,而对如何依据国家对教育发展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来尝试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学校跳跃式发展,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全面质量管理要求高校财务部门准确把握拨款政策性和导向性文件,把握好同上级财政部门之间的关系,使高等教育经费的核拨本着公平、透明、公开的程序到位,努力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另外,全面质量管理中,企业管理模式使高校财务部门考虑利用银行贷款来筹措和调节经费,在财政收入不能增加,学费收入不能大幅提高的情况下,高等院校应积极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要求,充分利用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向银行贷款,获取用于基本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金来加快高等院校发展的步伐。因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运用为高校摆脱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3在教育收费管理中的作用

高校收费工作具有层次多,复杂多样的特点,并且牵涉面广,政策性强,而现阶段,大多数高校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会计核算形式,在教育收费中,学费收入的全过程不能完整的反映在学校财务核算体系中,在学校的会计帐簿中反映的只是已交学费的具体金额。至于应交学费和欠交学费数不能在会计帐簿中反映出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制定了一系列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和清欠激励措施,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责任制度,增强各部门协作共管,同时配套做好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确保助学贷款落到实处,规范、有序的组织学生收费工作,使学生欠交额度达到最低限度,保证年度预算收入及时足额入帐,实现高校应有的办学效益。

4在学校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企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最大区别是高校固定资产无论是经营性还是非经营性固定资产都不计提折旧。从而导致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只重视价值管理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造成财务帐面上只有价值总额,而没有资产的名称、数量、使用年限。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求固定资产从购置到验收、入库、使用要有完整的书面申报手续,对购置资产的合理性,必要性要有专题校务会议记录在案,对资产管理按“谁使用,谁负责”的要求,落实管理部门,避免重复购置、闲置不用,使用效率低现象的发生。其次,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加强对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将高校大量科技成果转化为无形资产,并在学校财务报表和资料中加以体现,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意识。

5在学校二级经费使用中的作用

就当前看,我国许多学校已建立以院(系)为管理实体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但学校二级院(系)收入及经费使用未形成一种科学合理、规范、完整的管理模式,漏洞较大。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有完整的内部控制的制度。所有收入全部上交到学校结算中心帐上,严格按照“收支二条线”原则使用经费,对二级财务部门设立专门的二级财务核算管理岗位,除日常公用经费核算外,对二级分院的创收经费、学生的活动经费、奖学金、教师的课外补贴和科研工作量等进行统一核算管理。这样,就能把全校各分院、系、部创收经费和其他经济事项的收入、上缴、使用情况有效地置于校财务的管理和监督之中,在此基础上,规范二级分院经费审批程序,在内部分配上,坚持量入为出,合理规定分配比例及学校、部门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并使“分级管理”财务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