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上市公司风险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范文第1篇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中双方主体实质上的不平等。贸易双方如果存在着操控与控的关系,就没有了平等谈判的机会,造成的贸易结果就是一方单方面拥有并非双方在平等的情况下协商分配财产。国有企业通过剥离上市的模式令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从根本上具有了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先天条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我国的上市公司多半是第一大股东拥有绝对的控股地位,董事和控股股东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太弱,独立董事未发挥应有作用。独立董事和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同时履行监督董事会的工作,工作内容有重复。再有违规成本低,监管部门对违规关联交易的查处又明显缺乏力度。

2.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关联方交易的揭示与披露(不考虑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的错误和舞弊的风险被认为是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审计的固有风险,审计人员并不能努力工作来减少固有风险,只能通过审计程序分析和判定固有风险水平。现行法规对关联交易的定价及披露缺乏详细的操作性规定,以致部分上市公司在具体操作中不知道该怎么办,而还有些上市公司则根据这些逃脱披露监管,加大关联交易审计的固有风险。上市公司监管指标不合理,我国的证券监管制度有一些特殊的制度促使了上市公司利用非公允的关联交易调节报表利润,它们使得上市公司具有非常强烈的调节利润动机,尤其是经营业绩不理想时增加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审计固有风险。

3.审计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检查风险分析

3.1现有审计准则的不完善

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还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本都确定了关联交易的相关会计准则,同时,审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制定出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审计准则来配合会计准则的实践应用来指导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实践活动。而我国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准则并不完善,同时,审计准则当中又有过多的原则性条款,却缺少与会计准则配套的审计操作规程,这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时缺少具体的准则指导,注册会计师就很难对公司所披露的关联交易信息发表恰当的意见,关联交易的审计检查风险就不容易控制了。

3.2公众及投资者对关联交易审计容易产生认识偏差

将关联交易等同于存在问题的交易。每当提到关联交易,好多人都会认为是不公平的交易,以为公司一定会存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假的行为。希望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能够针对关联交易的价格做出公允性的保证。如果有哪个公司的关联交易相对比较多,而这时注册会计师却没有发表什么意见,那么公众和许多的投资者可能就要认为注册会计师没有勤勉尽责。将税务机关针对公司的关联交易而进行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误解为公司关联交易价格的不公平。实际上,税法中关于关联交易的规定并不是认为比市场价格低的关联交易就一定是非公允的交易。

4.针对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

4.1降低关联方交易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建议

建立关联股东回避表决制度,与关联交易有利害关系的股东不能用他所持有的股份履行表决权。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注意不要和监事会的工作内容重复,避免公司在控股股东的影响之下做出不合适的关联交易的决议。还可以考虑学习香港联交所,增加董事会批准制度,把关联交易依据交易的总金额除以上市公司有形资产净值的比值作为依据将关联交易分给不同的人员或者部门来监督。完善公司法、证券法、税法等相关法律中对关联方交易规定的细节,加大对违反规范的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制裁。

4.2降低关联方交易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建议

建立股东大会批准制度,要紧的关联交易合同一定要经过股东大会的有效许可才可以发挥作用。这样做的目的,第一是让其他的股东也可以参与到某些关联交易的决策中来,不让董事会受到控股股东的操纵做出一些对公司或者少数股东的利益不相符的关联交易决策,有效约束关联交易的定价及其披露;第二就是凭借完善的信息披露的制度把有关的关联交易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建立严密的监督审核体系,我国有证监会和两个证券交易所,这样的机构应该成为监督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主力军。这些机构需要重点审查关联交易的成交价格是否合理;公布和披露的相关消息是否及时和完整;重大的关联事项是不是已经通过了股东大会的批准等,而且不应该只要求上市公司能够满足简单的条文,而应该让上市公司更加主动地对有关信息进行适当披露。在透明监管的同时,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通过单一指标或者个别指标来监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建立更加立体全面的监管体系。

4.3降低关联方交易检查风险的建议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上市公司;信贷风险;特点分析

一、上市公司贷款规模大

到2008年底已经拥有资产总计高达408 618.02亿元的1600家上市公司,无疑是商业银行眼中贷款的“巨头”。在“傍大款、垒大户”的惯性思维引导下,商业银行贷款向这些大客户高度集中,正是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使商业银行在与上市公司的合作中“趋之若鹜”,从2000年~2007年,上市公司的新增贷款额度逐年增加,分别为13 346.61、12439.41、18 979.20、27 702.30、19 201.60、16 492.60、30 594.90和36 405.6亿元,数额可谓是巨大。上市公司多是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多者有上百家,少的也有几十家,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有若干家公司由于戴着上市公司的光环,向银行贷款比较容易,非上市公司有上市公司担保或集团内公司担保,一般也能得到银行贷款。一个集团公司多家企业的贷款加起来就十分巨大,往往债权人是多家银行,而且涉及一家银行的多个分支机构,各家银行都不好控制风险。

二、质差公司频现

1.业绩差。据统计,2000~2008年,亏损公司占上市公司比率为8.71%、13.13%、13.51%、11.58%、12.56%、18.2%和12.12%,一直高具不下,2007年首次降到10%以下,2008年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又攀升致15.67%。

2.诚信差。(1)信息造假、骗贷。中国上市公司造假的问题一直非常普遍。过去,上市公司造假,主要是为了挥霍公款、行贿、贪污、避税、逃税,或者是想通过粉饰业绩,树立企业形象,或者为了避免被ST等。现在,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上市公司造假有了新的驱动力,那就是股价的波动已经与上市公司高管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造假者的利益和造假的关系更加直接,会使得造假行为愈演愈烈。这些劣质公司的虚构经营业绩,获取上市资格、保持或重新获得配股资格、改善公司形象获得商业银行贷款。这些劣质公司很多都是业绩差与诚信差并存的,一旦出现问题,银行贷款风险加大。(2)贷款挪用,引发风险。上市公司挪用银行贷款用作其他用途,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由于挪用项目的风险不确定性,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向银行申请短期贷款,却投资长期项目。借上市公司的名义贷款,却把贷款挪用在其他用途。(3)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随意占有公司资源。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部分公司大股东素质不高,所以大股东随意左右上市公司的现象便不足为奇,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随意支配公司资金和银行贷款。

三、高负债经营

据BBA禾银绩效评价体系统计,2002年的~2007年沪市上市公司综合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9.70%、51.17%、52.57%、79.14%、83.95%、84.93%。负债率明显呈上升趋势。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十分有限,其负债主要来自银行贷款。有些负债高的公司,如果经营正常,不断地创造利润,有足够现金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是不会出现清偿危机。高负债的上市公司往往出现在绩差类公司。2007年在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中,ST公司和S*ST公司占绝大多数。如(000506) S*ST东泰 负债率竟高达41672.52%、(000030) S*ST盛润负债率5956.33%等。这类公司最后退市甚至破产,银行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四、关联交易频繁关系复杂

对银行来说,关联交易增加了有关信贷资产的风险,不容忽视。在我国上市公司群体中,关联交易的存在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经笔者统计,深沪两市2002年至2007年A 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发生次数总额为77 913次,其中 2002年全年为9 560次,2003年全年为12 090 次,2004年全年次数为12 242次,2005年为15 191次,2006年为13 430次,2007年继续增加至15 400次。这些关联交易中所反映的关联方关系非常复杂,不妨将关联方之间存在的庞大关系也看作一个大的网络化组织,并将关联方按与上市公司亲密程度分为由里至外几个层次:第一层:直系关系,主要是指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和被控制关系的关联方之间,如上市公司某分支机构、母子公司、祖孙公司、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关键管理人员直接控制之公司等。第二层:间接亲属关系,包括兄弟公司、合营公司、联营公司、小股东等等以及有重大影响的公司。第三层:包括参股企业、叔侄公司、合营公司与联营公司之母子公司等等,以及其他有亲属关系的公司等。这三层围绕着上市公司这个中心,由里至外依次为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企业多、关系复杂,控制人有意隐藏关系的众多企业,银行往往不以为是集团内部公司,而分别给这些企业发放贷款。象这样的上市公司,贷款规模通常都很大,动则上亿,一旦发生信用危机,商业银行的损失巨大。

参考文献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范文第3篇

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从价值方面反映企业在理财活动以及处理财务关系中所遇到的风险,具体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等。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举债筹资风险。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具有客观必然性、可认识性、不确定性、两面性等特点。在本文的研究中,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是指广义的财务风险。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根据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教授董登新的《2009年中报亏损公司排行榜》,在已披露中报的1637家上市公司中,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共有483家上市公司亏损,亏损面高达30%,并且这种趋势并没有减缓,上市公司因陷入财务危机而宣告破产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我国一些非常有名的企业在市场上突然消失,使人十分震惊。本文选取我国上市公司中在财务风险中具有代表性的ST公司作为研究对象(ST股是指境内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被进行特别处理的股票)。截至2010年12月底,深沪股市的历年被特别处理的ST公司逐年增加,其财务风险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二)ST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具体如下:

(1)偿债能力差。本文选用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其中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属于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而资产负债率是用来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本文选取我国上市公司中的ST股在2007~2009年期间的表现来作分析,获得以下数据。见表1和表2。

从以上对比数据不难看出,在偿债能力方面ST公司和非ST公司差距很大。不论从短期的偿债能力还是从长期的偿债能力来看,ST公司存在很明显的财务风险。

(2)企业盈利能力差。通过对2008~2009年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平均)进行统计发现,2009年上半年ROE(平均)大于0的上市公司占79.78%,为1223家,比2008年上半年减少142家。此外,2009年上半年1533家上市公司ROE(平均)均值为0.39%,仅仅是去年同期的8.4%。可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普遍不是很好。其中ST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更为不乐观,净资产收益率偏低。此外,从主营业务收入也能够看出该公司的盈利能力,ST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明显低于其所在行业其他非ST公司的收入,其创造利润的能力也就低。

(3)企业营运能力差。反映企业运营能力的财务比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等,但在本次的分析中,不选取这些指标来进行具体分析。因为这些因素在不同行业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受行业不同的影响,其资产的构成和质量状况也就不用,此外,还容易受到季节性、偶然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用这些指标在不同行业之间比较是不可行的,没有说服性,应当在同一行业内进行比较。但是纵观2008年至2009年各行业的ST公司与非ST公司,不难看出:ST上市公司的运营能力明显落后于非ST上市公司。主要表现有:在同一行业内,ST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明显低于同行业标准。运营能力的降低直接导致了公司现金的流转出现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财务危机,因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企业发展能力不足,没有持续动力。在被ST的上市公司之中,不难发现:这些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严重缺失,集中表现在销售增长率、利润持续增长能力、股东权益增长率的降低等等。在这些上市公司中,企业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而也不会被外界所看好,这样会直接导致该公司股价的降低、筹资能力变差等等,严重时会阻碍现金的流转,导致财务风险加大。

(5)资本、资产结构均不合理。相比较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国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我国上市公司更多的依靠自有资本。过多的依赖自有资本,虽然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加高额的利润,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但是完全忽视了债务融资所带来的财务杠杆的作用。此外,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人为操作利润,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令公司潜在的财务风险加大。

(6)现金支付能力较低。在衡量现金质量的指标中有流动负债现金比率、负债总额现金比率和销售现金比率等等。通过对近三年ST公司与非ST公司现金支付能力的比较,可以发现:ST公司的现金支付能力比较差,明显低于非ST公司,主要表现在流动负债现金比率和负债总额现金比率明显低于非ST公司。若ST公司在某个时间点必须支付一笔数目很大的现金,但在支付时却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完成支付,那么就可能导致公司面临较严重的财务危机,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破产。

二、上市公司应对财务风险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整套合理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因此,借鉴美国的“多个财务指标预测方法”来加以分析。采用以下五个财务指标的加权平均之和来预测上市公司的财务失败:

营运资本对资产总额的比率=营运资本/资产总额

留存利润对资产总额的比率=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资产总额

股本市价对负债的比率=股本市价/负债总额

资产产出率=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计算出这五个指标值,分别给这五个指标赋予权数,见表3。

然后地,再计算这五个指标的加权平均之和发现,和越低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根据美国1970到1973年的计算资料,2.675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一数值的公司将会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当然,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指标权数也应当会有所不同。应当借鉴这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确定合理资本结构,加强融资管理 若企业能够保持适当的借款筹资,其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列支,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还可以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此外,相较股权融资而言,借款更具有灵活性。因此,制定合理的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债务规模,有助于企业降低融资费用,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确定适当的债务结构并有效管理融资活动,并不会加大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所以,单纯依靠自有资本并不是企业降低财务风险的最佳选择,应当保持适当的债务融资,并加以有效地管理,这样才能使企业达到最优资本结构。在这样的资本结构下,不仅不会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还会使企业达到最优资本结构,降低运营成本。

(三)完善公司内部结构,增强管理者风险预警意识 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应该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及控制意识,具备认识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不能一味回避或者追逐风险。此外,管理层还应当在整个公司内从上到下的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使全公司对财务风险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最后,管理者还必须合理完善公司的内部结构,包括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积极作用,建立有效地监督和激励机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减少财务危机的发生。

此外,还可通过以下途径来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如:加强筹资活动的管理、严格控制现金流、建立信用评估机制、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财务风险等等。

总之,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很大。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不仅关系到公司资金的安全,还关系到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我国的上市公司应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的上市公司,特别是其中的ST公司,财务风险比较大。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原因、市场原因,更与企业自身因素密不可分。针对现状和成因,提出了优化资本结构、加强投资活动的管理、控制现金流、建立信用治理机制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机制等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以及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Z评分模型;信用风险;跨行业比较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Z评分模型的我国农业与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比较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24日

一、研究目的

随着现代社会信用交易的扩大,信用风险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金融机构乃至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上市公司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和间接融资的有效保障,其面临的信用风险不仅影响着市场投资者的判断,更影响着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政策。因此,利用各种定性、定量手段考察企业信用风险,并以此为依据对银行结构性贷款风险进行防范和预警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背景

2002年,向德伟用Z模型把沪深两地证券市场共80家企业作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经营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2004~2009年,先后有学者分区域对我国中部和新疆上市公司经营风险进行分析;2005~2015年,不少学者分行业对我国畜牧业、林业、房地产业、机械制造业等上市公司进行研究;还有一些学者按照二级市场的分类,分别对我国A股市场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研究。但至今为止,尚没有对农牧饲渔和化工制造业的定量研究,也没有跨行业的信用风险比较分析。事实上,由于农业、尤其是现代农业与工业制造业的融合程度日益加大,且都是利用现有资源生产出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两者都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因此对农业和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比较研究是可行的。

三、模型介绍

Z评分模型由美国经济金融学家Edward Altman在1968年提出,随后广泛应用于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爱尔兰、日本和荷兰的财务预警系统。该模型以多变量的统计方法为基础,在经过大量的实证考察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计算出一组反映公司财务危机程度的财务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对财务危机警示作用的大小给予不同的权重,最后进行加权计算得到一个公司的综合风险分,即z值,将其与临界值对比就可知公司财务健康状况和面临信用风险的严重程度。

其中:X1=流动资本/总资产,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的流动性和资产规模;X2=留存收益/总资产,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累积获利能力;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该指标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取得盈利的指标,它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资产利用率;X4=总市值/总负债,这一指标反映了股东提供的资本与债权人提供的资本的相对比例关系,也反映了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股东资本的保障程度,它衡量的是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X5=销售收入/总资产,该指标衡量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增加营业收入的能力,反映了企业资产周转率。

Z评分模型从企业的流动性、资产规模、获利能力、债务结构、资产利用率等方面综合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Altman通过对Z评分模型的研究分析得出Z值与公司财务恶化、进而产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成反比。即Z值越小,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行就越大;Z值越大,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

根据Altman的研究结论,当Z

四、样本选取和数据分析

本文首先选取沪深两市A股农业上市公司共61家、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共152家,分别考察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农业和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情况;其次,从61家农业类上市公司、152家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中选取总资产规模大致相当的各20家公司共计40个样本进行跨行业比较。

考虑到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存在非流通股的情况,因此在计算X4时还加入了非流通股的净资产情况。上市公司销售收入数据一般没有披露,因此在计算X5时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销售收入。具体调整如下:

X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X2=(公积金+未分配利润)/总资产

X3=(利润总额+财务费用)/总资产

X4=(每股市值×流通股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股数)/总负债

X5=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以上数据来源于沪深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和东方财富终端。根据Z评分模型公式,计算结果如下:

(一)农业、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Z值分布。从表1、表2可以看出,农业上市公司共61家,其中ST类公司1家,面临破产风险的5家,处于灰色区域的11家,财务状况良好的45家。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共152家,其中ST类公司7家,面临破产风险的26家,处于灰色区域的14家,财务状况较好的有112家。(表1、表2、图1、图2)

(二)农业、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Z值比较。在农业类中,总资产分布在20亿~40亿元之间的上市公司比较密集,在化工制造类中,总资产分布在20亿~30亿元之间的上市公司比较密集,因而按照升序方式选取总资产在19.4亿~39亿元的农业上市公司和总资产在20.1亿~32亿元的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各20家作为样本。(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在两行业总资产相近的各20家上市公司中,处于破产区的数量都是2家,但明显两家化工制造业企业的Z值较小,说明其财务状况恶化程度较高。处于灰色区的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只有1家,而灰色区域的农业上市公司有3家,说明这些农业类上市公司虽不至于马上面临破产风险,但抵御风险能力差,在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时财务状况仍然堪忧。

五、研究结论

近年来,尽管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三农”政策,对涉农贷款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农业企业缺少有效担保抵押物,加上受自然灾害因素影响较大,要获得贷款仍然比较困难。2016年,根据银行中期报告的数据,四大国有银行对化工制造业的贷款占比远高于对农业的贷款占比。事实上,通过本文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从财务危机引发信用风险的角度,农业处于破产区的上市公司比例远低于化工制造业,这一点与农业ST类公司较少而化工制造业ST类公司数量较多的事实是一致的,说明总体来说,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风险远小于化工制造业企业。但处于灰色地带的农业企业比例是化工制造业企业的近两倍,说明相当一部分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无法应对因为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企业内部经营不善可能带来的失信风险。与化工企业相比,这些处在灰色区域的农业企业更需要产业补贴和政策扶持。

主要参考文献:

[1]Altman,Edward I,Robert G.Haldeman,and Paul Narayanan,“ZETA Analysis:A new model to identify 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s”.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77.

[2]叶蜀君.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信用管理.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宁.基于Z模型的财务困境预测应用――以亚太周边市场及中国A股市场为例.金融经济(理论版),2009.9.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范文第5篇

针对经济危机下我国制造业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现象,选取我国A股制造业共139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Z值模型对其财务状况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引发其财务风险的原因和降低财务风险的对策。制造业企业主要可从提升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两方面入手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

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Z值模型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11302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伴随全球经济发展低迷的影响,有关我国制造业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报道不绝于耳,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进行系统全面的财务风险分析,找出引致财务危机的根源所在,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成为本阶段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采用Z值模型(Z-score model)的方法,对我国A股制造业各子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比较,初步探究了引致我国制造业企业财务风险高的原因及其对策。

1 文献回顾

1.1 Z值模型简介

Z值模型于1968年由美国纽约大学Altman教授提出,其以1946-1965年间提出破产的33家企业以及33家非破产企业为样本,根据误判率最小原则,建立了著名的5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即Z值模型。受益于其良好的预测能力,Z值模型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广泛关注,并日益成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工具之一。1979年,Altman应用Z值模型对巴西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发现Z值模型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1.2 Z值模型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还不长,因此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在我国起步也较晚。近年来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的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研究,Z值模型也因此得到大量应用。向德伟通过选取沪深两地证券市场80家企业A股作为样本,并应用Z值模型对其财务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国内应用Z值模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徐秀渠应用Z值模型对沪深市场2007-2009年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32家企业进行分析后,认为采用Z值模型预测企业财务风险是有效的。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Z值模型在国内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探究其在国内的有效性,这一块已得到较多研究的支撑;二是应用Z值模型对某一细分行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如王大伟,林艳芳、徐晓,李娜、田月昕、王宏等分别应用Z模型对我机械、

医药、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了研究预测。但尚未看到采用Z值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补充。

2 Z值模型参数及其样本选择

2.1 模型指标与设定

Z值模型判别函数为

Z=1.2×X1+1.4×X2+3.3×X3+0.6×X4+0.999×X5。Z值越小,企业财务风险越大。Altman研究发现:Z值小于1.81时,企业存在极高的破产风险,财务危机严重;Z值在1.81至2.99之间时,企业财务状况不明晰,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和破产的可能性;Z值大于2.99时,企业财务状况良好,没有破产风险。

Z值模型中的五个参数分别代表了企业的五项能力,各参数的值越大,则企业在该方面的能力越强。具体而言:X1为营运资金/资产总额,代表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X2为留存收益/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支付剩余的能力;X3为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衡量了不考虑税收和财务杠杆因素时,运用企业全部资产获得利润的能力;X4为权益市场值/总负债账面值,表明了投资者对企业前景的判断;X4为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即为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公司资产获得销售收入的能力。

鉴于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异且我国股市非流通股无市场价格,本文对Z值模型各项指标的设定做如下调整:X1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总额;X2为(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资产总额;X3为(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资产总额;X4为(每股市价×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总负债账面值;X4为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

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A股申银万国上市公司一级行业分类标准,所选取的制造业包括电子、纺织服装、化工等12个一级子行业,而剔除了餐饮旅游、金融服务等11个非制造业子行业。选取的公司为2011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公司,共计1399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均取自各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其中每股市价取2011年12月31日收盘价。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选自经证监会批准公布的各上市公司年报及Wind资讯,财务数据准确性和可信度高。

3 模型结果与分析

3.1 模型结果

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采集并按照Z值模型判别函数计算后,得到制造业各个子行业上市公司的Z值得分,各子行业上市公司Z值得分散落于不同区间的公司数量及其所占比重如表1所示。

3.2 讨论与分析

通过对上述模型结果进行分析,可发现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在财务风险上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况较好。

在所选取的1399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共有867家企业的Z值大于2.99,即这些企业财务状况稳健,没有破产风险,占比达61.97%。而存在极大财务风险的企业相对较少,为251家(含40家ST企业,ST企业主要集中于这一区间),占比17.94%。整体上来看,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相对稳健,绝大部分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或仅存在一定程度财务风险。

(2)制造业各子行业财务状况分化较大。

在制造业下属的12个子行业中,不同行业财务风险状况存在较大差异,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信息设备等4个子行业财务状况最好,存在极高财务风险的公司比例均不到10%,接近8成的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而黑色金属行业(主要为钢铁企业)财务状况最差,超过一半的企业存在极大的财务风险,财务稳健的企业占比仅为20%左右。各子行业财务状况分化较大,可能和经济形势低迷对各子行业影响不同所致。

(3)多项因素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主要可从两方面着手降低财务风险。

在财务状况不同的三类公司中,其X4指标数值较为接近,即资产周转率差异不大;而其余四个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财务状况良好公司的数值明显高于存在一定财务风险公司的指标值,存在一定财务风险公司的数值又明显高于存在极高风险公司的指标值。即各类公司在资产流动性、再投资能力、资产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基于上述对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提高的因素分析,主要可从两个方面来降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首先,保证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存在极大财务风险公司这一指标均值为负值,资产流动性非常低,在外部环境不好时,很容易陷入财务危机,企业应适当提高流动资产比重,加强流动资产管理,以降低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其次,增强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的提升是企业增加营业收入和留存收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获取投资者信心、提高再投资能力的关键所在。

4 结论

从Z值模型的分析结果来看,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况较为良好,但不同子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分化较大,仍有部分企业存在极大的财务风险,这些企业主要应从提升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与盈利能力两个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根源,进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作为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制造业,在目前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财务风险分析非常重要,本研究成果可为制造业企业识别和降低财务风险提供参考。但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研究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因此很多非上市企业的财务状况没有纳入研究范围,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Edward I.Altman.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68,23(4):589609.

[2]Edward I.Altman,Tara K.N.Baidya,Luis Manoel Ribeiro Dias.Assessing Potential Financial Problems for Firms in Brazil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79,10(2):924.

[3]向德伟.运用“Z记分法”评价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2,11:5357.

[4]徐秀渠.Altman’s ZScore模型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经纬,2010,(4):103106.

[5]王大伟.基于ZScore模型的我国机械类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分析[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8.

[6]林艳芳,徐晓.Altman Z值法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基于我国医药行业沪市上市公司数据[J].商情,2010,(1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