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管理的发展

风险管理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管理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管理的发展

风险管理的发展范文第1篇

一、国内金融风险管理发展现状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金融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枢纽,处于现代经济的核心地位。只有采取合理的金融发展模式,才能有效的促进该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在金融系统中资本市场所发挥的作用不断提升,通过发挥资本市场自身的优势,加大投资者对公司的监管与分析度,可以有效的将金融风险想横向进行分散,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金融系统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反面效应就是会产生盲目性投资等问题。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对金融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一些旅美学者将这一理念引入国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1980年,国内恢复保险业务以来,我国研究与应用有关金融风险管理的人才越来越多,2008年由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开启了对中国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序幕。

二、金融风险管理的演进趋势

(一)金融风险理论多元化发展

金融风险管理一开始始于保险界,其他领域的研究很少。受此影响,当时的金融风险管理针对的仅仅是纯粹的风险,这导致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使其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科。受理解力与认识力的影响,以及其所处的行业与研究领域的不同,导致金融风险管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金融风险管理论迅速发展的路径

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欧洲的金融风险管理进入萌芽阶段,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应对经济的不稳定性,减少企业的损失,各企业开始成立专门的金融风险管理部门,当时主要依靠保险手段进行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重大事件主要有:雷曼兄弟破产、安然事件、美国汽车之城破产等,这些都极大地催化了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目前,中国的金融风险管理正向着缜密性的知识体系发展,重视理论分析,缺乏实际应用研究,因此,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还需要有关学者的继续努力。

三、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加大金融风险的文化管理

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树立金融风险管理理念、培养金融风险管理文化来加大金融风险的文化管理。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就是在风险来临之前,建立预警机制,制定相关的政策,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定期对日常的工作进行审查,规避金融风险的发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本主义逐渐地在企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人本主义的一个必然要求就是以人为本,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用三句话对“人本管理”的理念进行归结,既点亮人性的光?x、回归生命的价值和共创繁荣和幸福。采用以人为本的全员风险管理模式,才能更大限度的减小风险发生的机率。

(二)不断加大金融风险管理技术的提升

目前,加大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已经成为多数金融企业首先选择的一种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方法。金融企业通过规范业务与管理流程,一方面根据经验进行判断,另一方面加大对金融事故资料与记录的分析,逐步提高风险控制与识别的科学性,受金融风险可变性的影响,风险管理者应密切关注原有风险的变化,并随时发现新的风险。另外,金融企业还通过创新金融风险计量,采取挖潜资本和监控风险两种方法,最大化的实现金融风险事故的规避。

(三)金融风险管理体制的重构

为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国家将进行金融风险管理体制的重构,如向专业化、集中化的金融风险管理方式转变,优化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立考核制度,理顺前、中、后台关系,建立科学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多层次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更加有效的预知风险的存在,及早的做出应对措施。首先,向集中化、专业化发展,在对方案进行调研与组织实施的各个环节上,专业的管理部门与实施单位共同配合,通过制定可行的实施细则,明确业务界面、操作流程以及实施步骤。其次,理顺前、中、后台关系,前、中、后台职责分工应合理、清晰,较好适应了科学、系统管理的要求。第三,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立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体系。第四,建立内控考评体系,完善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第五,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市场管理与监管部门应增强政策预期透明度,为投资者的投资提供参考。

风险管理的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综述

1.国外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法国的亨瑞・法约尔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中把风险管理思想正式引入企业经营领域。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制度,直到20世纪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莫布雷等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人们才开始系统地展开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一门学科。在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方面,马柯威茨、威廉、米勒先后对财务风险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三位学者的理论一脉相承。他们提出了证券组合的效率边界风险理论、计算股票系统风险的方法和通过系统风险计算股票预期收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关系的MM理论等,为以后开展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奠定了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从狭义的角度,把风险管理的对象局限于纯粹风险,重点放在风险处理上。

2.国内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王继华在《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一文中,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杜芳修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研究》中,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的危机发挥预警作用。文章以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为切入点,采用规范和实证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紧紧依托财务危机的诱发源,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探讨。郭敏在《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研究》中,从企业资本运动过程来划分和界定企业财务风险,即从资金的筹集、使用与耗费、回收与分配三个环节分别对企业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股利分配风险以及企业资本运动过程中的“人本风险”的防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二、旅游企业的系统风险分析

1.社会宏观因素给旅游企业带来的融资风险

任何资金都是需要成本的,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来筹资也都是有风险的,再由于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因此或多或少给旅游企业带来一定的筹资风险。同时,政治是否稳定会影响利润的变化,进一步给旅游企业资金成本的高低带来严重影响,进而为旅游企业带来筹资风险。可以说,旅游企业本身的资金回收期较长,对旅游企业的筹资来说这期间内的任何变动都是不利的。

2.社会宏观因素给旅游企业带来的投资风险

人们的需求结构、供给数量,市场供求的变化等都是不能准确预测甚至无法预料的。因此,投资就会给旅游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系统风险。与此同时,旅游企业也受到社会各种经济环境的影响,而这方面是不受人为控制的,各种因素都在不断变化。

三、旅游企业的非系统风险分析

1.筹资风险

旅游企业筹资风险主要指旅游企业采用负债筹资而使其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存在现金性风险和收支性风险。其中,现金性风险是由于旅游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和理财不当而引起的;而收支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竞争力低下、管理水平低等。如果不有效加强财务管理,必定会给旅游企业在筹资和经营上带来一定困难。

2.投资风险

旅游企业投资风险主要是指旅游企业进行投资后不能达到预期效益进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旅游企业进行投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旅游企业波动性和季节性的特征,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波动性和季节性,从而导致资金回收期长,此时投资风险也很大。由于旅游企业自身的因素,在投资过程中还是面临投资风险的。

3.资金回收风险

旅游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指应收账款风险,说的是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的投放,其风险主要是回收时间及金额的不确定而造成的现金流量风险,从而使企业的收益质量和收益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制约企业的正常经营,使其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

旅游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指由于收益分配而可能给旅游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概括来说,收益分配风险包括收益确认的风险和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造成的风险。其中,收益确认的风险,是由于会计方法的不合理,从而导致提前纳税,大量资金提前流出企业而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资产情况进行风险分析。

四、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1.加强行政方面的管理

政府的有关部门应该为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旅游协会应该对旅游业加强监督,并管理其经营的行为规范,杜绝不符合规则的竞争,从而给旅游企业的理财与经营制造更好的运行环境,使其尽可能的避免外部风险的发生。政府部门还应该从财政上支持并引导旅游行业风险基金的建立。

2.正确识别与估量风险

旅游企业不单要学会认识风险,还要会正确识别与处理风险。这就要旅游企业的领导与财务人员进行周密的分析企业的经济环境以及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与对于企业未来的收益的响。科学正确的估量风险大小,从而掌控风险的程度,其包括有各类潜在的风险可能会产生的损失、损失程度、发生的频数以及对与旅游企业的生态环境、生产经营与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通过对风险的估量,为以后的财务风险做出预防、决策、控制以及处理等提供有效的依据。

3.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旅游企业应该开设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做出进一步加强。风险的预警系统是对风险做出监测、识别、预测和评价的信息系统,其内容主要包含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相关的信息,可以分做市场信息子系统、内部报告子系统、风险预警子系统和风险分析子系统。旅游企业应该将财务制度规范并完善,以及加强财务的基础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推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严格的控制事前与事中的资金支出,确保资金有序的流动。并设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对风险财务活动明确其风险责任者,对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风险的防范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徐佳.浅谈连锁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中国商贸.2011(28)

风险管理的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保险;发展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提高。但是无论技术如何进步、经济怎样发展,人类都不能完全避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源于自然、社会和市场的各种威胁。这些威胁都是由客观存在的风险引起的。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面临各种风险的概率不断增加。风险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人们要规避风险从而降低风险的成本。

一、风险

风险的客观性即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我国的汶川和雅安的地震,它对居住在此的人们的伤害是客观存在的。

风险的损失性是指风险一旦从可能变成现实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损失。当然,我们平时说某一件事风险很高,并不是说这件事肯定会给人们带来损失,如果处理得当,可能还会给人们带来收益,如证券投资活动中“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就是这个含义。但在保险领域所指的风险一定是与损失相联系的。

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发生与否不确定,风险发生的时间不确定及风险发生后的状况不确定。比如气候变化可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未来什么时候会带来破坏和破坏的程度如何,谁也无法准确预知。

具体的风险:实质性风险因素属于有形因素,是指导致损失发生、增加损失机会或加重损失程度的物质方面的因素;道德性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品德有关的无形因素,是指由于个人不诚实、不正直或怀有不轨企图,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的损失程度的因素。例如,许多为了骗保而发生的诈骗、谋财害命的情形;

心理性风险因素也是种无形因素。指与人心理状态有关的无形因素,即由于人的不注意、不关心、存在侥幸或依赖保险的心理,以至于增加了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和扩大了损失的程度的因素,比如酒后驾车。

风险事故是引起损失的结果,风险因素只是风险事故产生并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或使这种可能性增加的条件,它并不直接导致损失,只有通过风险事故这个媒介才产生损失。

现实中,风险状况具有可变性,同时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具有阶段性,这就决定了风险管理技术是在认识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随着风险内容的变化、发展,风险管理的手段和保险的可保范围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仅出现了许多以前从没碰到过的新风险,可保风险的范围也有所扩大,此外,人们对综合险种和新险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因素都推动了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共同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风险似乎并不符合上述可保风险的定义,但它们仍然成了可保风险,例如,英国劳台社为某些名人特设的电影演员的眼睛保险,为钢琴演员的手指保险,为足球运动员的脚保险。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保险公司承保能力的提高及再保险市场的扩大,有些原来被认为不可保的风险也成了可保风险。

二、保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条规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从经济角度讲,保险是分摊灾害事故的一种经济方法。保险把具有同样危险威胁的人和单位组织起来,通过收取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以补偿财产损失或对人身伤亡给付保险金;从法律角度讲,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通过订立合同,双方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即投保人向保险人缴纳保险费,以取得损失发生时向保险人要求补偿的权利;保险人则承担按规定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保险分摊职能把参加保险的少数成员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分摊给所有的投保人承担。保险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把个别投保人的风险损失化整为零,真正意义保险的产生正是源于这一功能;保险补偿职能就是把参加保险的全体成员聚集起来的保险基金用于少数成员因遭遇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受损失的经济补偿。分摊损失的最终结果是为了补偿损失,通过补偿来抵抗各种各样的灾害。

按照不同的标准,保险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从保险形式看:按经营性质可分为盈利性保险、非盈利性保险;按实施方式可分为强制保险、自愿保险;按承保方式可分为原保险、再保险;按赔付形式可分为损失保险和定额保险。从保险业务春:可分为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参保意识也逐步增强,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们的保险业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我国保险业展望

我国保险业经历了创立、停滞、改革开放后恢复与全面快速发展三个时期。经过改革开发以来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中国已逐步成长为国际上的新兴保险大国;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与地区还有很大差距,这也说明我国保险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不但包括数量增长,更包括发展方式的转变与质量的提高;对我国保险业来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不但包括数量增长,更包括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发展质量的提高。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10年表示:对保险业来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他进一步指出保险业四大转型方向。具体包括:促进行业发展加快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促进行业发展加快向差异化竞争转变;促进行业发展加快向和谐利用资源转变;促进行业加快提升综合协调发展能力。具体就是要加快提升“五个能力”。一是增强创新能力。二是增强识别和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的能力。三是增强盈利能力。四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尚保持平稳发展的背景下,保险业必将成为国民经济最具吸引力的行业之一。

参考文献:

[1]戴江,许刚.中国现代保险业发展可持续性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03).

风险管理的发展范文第4篇

摘要资源型企业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单一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开滦集团抓住机遇,实施了转型发展战略,企业所处的环境也因此更加复杂多变,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开滦集团实施风险管理的背景,分析了企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适合企业转型发展的风险管理对策,并对完善风险管理保障体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开滦集团转型发展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在企业转型发展中实施的背景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特大型煤炭企业,新世纪以来,开滦集团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单一、增长方式粗放、抗风险能力弱等诸多因素制约,如何破解这些迷局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开滦集团抓住国家经济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机遇,实施了资源型企业的转型战略。

由于经营活动中不确定性事件的增加,会使得企业经营的绩效降低,因此,企业要想成功就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二、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2008年开始开滦集团对发展战略做出了重大调整,特别是经过了“十一五”的战略调整准备----“一基七业”(煤炭为业为基础,七个行业快速发展),提升到了“十二五”的“两主一新”(煤炭产业和煤化工产业并举成为主导产业,着力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产业格局,从根本上打破了煤炭产业一业为大的面貌。这个产业格局的调整转型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潜力,但由此带来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个时期导入风险管理正是为了更稳妥地实现转型目标。开滦集团的转型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从煤炭生产向煤化工转型、煤基工业向煤基服务业转型、工业文化遗产向文化产业转型。

(一)风险识别

1)向煤化工转型中风险因素: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风险:新技术及高端化工产品由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垄断,高端技术引进困难;资金风险:煤化工项目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所需后续投资额度大,资金压力大;人力资源风险:该产业中的应用技术多为当今前沿化工生产技术,企业能否培养和引进足够的专业人才。

2)物流产业发展方面风险因素:在我国,物流实践的发展仍很缓慢,战略地位还未显露,国家层面尚未成立专职部门,对具体支持政策还不够明确。

3)工业文化遗产向文化产业转型中风险因素:开滦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尚未列入省政府发展总体规划,能否争取在政策资金方面得到重点扶持。能否在提升集团文化软实力上大造出开滦文化产业品牌。

(二)对主要风险评估、确定风险评级

由于风险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的每个经营单位遇到的风险,均可能对企业内其他单位产生影响。针对识别出的重大风险,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及相对重大程度做进一步评估,并应考虑到风险间相互依存关系。

在开滦转型发展过程中可采取制作风险评估系图的方法,来进行风险评估评级。该方法识别某一风险是否会对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产生重大影响,并将结论与风险发生可能性相联系,为风险评估提供框架。

(三)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评估的关键风险,开滦集团可根据风险的不同等级,采取以下四种应对策略: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单独或多个结合使用。

风险规避指为了减轻损失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若希望消除风险,企业可考虑放弃此方面的转型发展。风险降低指采取适当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如果能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的范围,且风险应对措施的成本未超过收益,可执行该策略。风险转移指将风险转移给其它企业。比如为某项技术或资产投保,与其他公司共同投资研发。风险保留。风险保留是在没有其他备选方案情况下采取或者是因为这样做比较经济。

三、开滦集团的风险管理内控体系需改进和加强的方面

(一)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制度建设,实现风险管控的常态化

基于现有内控体系加以充实和完善,目前风险管理职责还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有的时候风险管理还是处于“兼职”状态。除了在重要经营管理活动中必须履行风险识别、评估以外,应结合风险管理过程要素的要求,对原有的制度进行相应修订补充,完善适合开滦集团转型发展的风险管理内控体系。

(二)提升风险管理科学化水平

风险管理应更多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比如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内、外部信息传递。对转型发展中的开滦集团而言,建立科学的内、外部信息传递机制,明确内部信息传递的内容、保密要求、传递方式以及各管理层级的职责权限等,可以降低重要风险,保障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快速辨识、快速评估、科学制定对策。

结语:风险评估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准确的进行风险识别,确定精准的风险评级,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摸索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是确保企业成功转型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风险管理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营销战略;风险;管理;综合对策

经济理论指出,营销是企业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的根本途径,只有积极开展各种营销活动才能把产品推广出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购买行为。从概念上分析,营销是由经营、销售两个方面共同构成,这两大结构体系也是决定企业营运成败的关键。经营者应当立足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彻底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存在的不足,建立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营销战略体系,保障企业经营操作的稳定性。

一、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市场营销是当前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推动了企业经营模式的优化升级,更是为长期经营规划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根据市场营销观念执行的实况,总结出市场营销具备了多方面的意义。具体如下:

1、销售作用。将产品投入市场进行交易不同层次的交易转换,这是企业创造收益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快速销售出产品的常用方式。市场营销便是针对不同款式的产品,设计出相对应的销售模式,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1]。当市场上产品销售的速度加快,也意味着企业下一批产品生产有了新的指标。经过这样的循环推动,形成了“生产保障销售,销售刺激生产”的双向局面。

2、效益作用。无论是销售或者宣传,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企业创造收益,这是所有经营者共同追寻的目标。市场营销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显著的效益作用,通过营销活动加快了产品的销售速度,增加了原投放市场的商品数量,这些因素都是带动经营收益水平提高的有利措施。例如,企业擅长利用各种促销活动刺激消费者购买商品,购买人数增多时也意味着商家的获利额度越大。

二、企业营销战略潜在的风险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参与市场营销活动均是为了盈利,也有部分企业计划借助市场的“关注效应”来引导新产品的研发。例如,很多商家在制定投资方案前,为了开辟出新的营销方案而广泛开展调研活动,用以掌握最新的市场需求信息,这也是一种营销的方式。随着市场体制的开发式改革,相同或不同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趋势更加激烈,这给企业营销战略实施造成了巨大的风险。

1、市场风险。社会主义市场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种多元化使得市场内兼容的行业、产品种类更加复杂,给经营者的管理调控造成很大难度。尽管某批量商品正式地完成生产,也要借助各种营销手段对产品实施必要的市场宣传,且往往取得了良好的推广效果[2]。但是,社会主义市场正遭受国外资本主义的冲击,不同行业在同一时间都要面临市场行情的变动,企业原先拟定的营销技术将无法实施。

2、资源风险。市场营销战略作为一种重要战略,其主旨是提高企业营销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资源风险是指对现有资源分配的方式不科学,误导了生产环节的加工操作,给市场销售活动造成了诸多的不便,进而引起相关的异常状况。例如,生产型企业在采购原材料中,未根据市场销售的实际情况拟定计划,导致最后成品原料的剩余量过大,大量的原始物资被浪费。

3、决策风险。由于营销在企业经营中的突出战略地位,使其连同产品战略组合在一起,被称为企业的基本经营战略,对于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对处于竞争激烈的企业,制定营销战略更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经营者在拟定营销计划阶段常存在决策性失误,特别是在对市场缺乏足够调研的情况下,盲目地制定项目或产品的营销方案,对日常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隐患。

三、企业营销战略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企业营销管理过程是市场营销管理的内容和程序的体现,是指企业为达成自身的目标辨别、分析、选择和发掘市场营销机会,规划、执行和控制企业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包含着下列四个步骤: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确定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活动管理。

1、分析市场。在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有利可图的营销机会并不多。企业必须对市场结构、消费者、竞争者行为进行调查研究,识别、评价和选择市场机会。企业应该善于通过发现消费者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寻找各种“环境机会”,即市场机会[3]。而且应当通过对各种“环境机会”的评估,确定本企业最适当的“企业机会”的能力。

2、选择目标。对市场机会进行评估后,对企业要进入的哪个市场或者某个市场的哪个部分,要研究和选择企业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的选择是企业营销战略性的策略,是市场营销研究的重要内容。企业首先应该对进入的市场进行细分,分析每个细分市场的特点、需求趋势和竞争状况,并根据本公司优势,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

3、确定策略。企业营销管理过程中,制定企业营销策略是关键环节。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体现在市场营销组合的设计上。为了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企业对自身可以控制的各种营销要素如质量、包装、价格、广告、销售渠道等进行优化组合。重点应该考虑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

四、注重市场整体环境的预测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许多传统经营思想与观念被经营者们“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经济观念,科学地指导了企业拟定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注重市场整体环境的预测分析,对降低战略风险系数是大有帮助的。考虑到计算机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功能特性,企业可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对市场数据进行分析,进而为拟定营销战略提供科学的指导。

1、数据方面。市场销售是推广各种新产品的主要途径,也是企业创造实际收益的基本来源,保持良好的销售业绩是经营之根本。营销人员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建立数据运算模型对市场销售行情进行预测,这是预测模块最基本的应用功能。如:前期收集了市场调研数据,根据数据运算模型拟定对比方案,判断了市场销售的主流趋势,进而为企业提供可靠的市场行情,实现了产品销售的一体化控制。

2、调查方面。价格已经成为消费者是否参与购买行为的关键要素,在同等条件下,价格越低的产品往往会获得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因此,在掌握市场行情的背景下限定最合适的价格,才能保障产品销售活动的有序进行,这就需要重视市场调研活动[4]。价格预测是通过计算机数据自动化处理结果的一项分析,在了解消费者对商品购买情况之后,作出准确的价格参考,推向市场后便能促进商品的快速消费,带动了营销收益的增长。

3、价格方面。客户永远是企业持久经营的核心条件,掌握大量客户资源对维持产品销售是十分关键的,这也是影响企业经营收益的关键要素。计算机预测功能应用于客户资源调控,主要是根据客户数据分析实现预测的成效,限定最基本的客户信息来完成各项销售活动。如:利用随机分析法对消费群体实施价格定位,以购买力强弱为条件划分消费者层次,这样便能推动产品销售活动的正常执行。

结论

基于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向市场转化过程中的必须要关注的“客户需求的确定、市场机会的分析,自身优势的分析、自身劣势的反思、市场竞争因素的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预测、团队的培养和提升等综合因素。最终确定出增长型、防御型、扭转型、综合型的市场营销战略,作为指导企业将既定战略向市场转化的方向和准则。(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方文.初探市场营销活动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J].中小企业管理,2009,12(7):10-12.

[2]王学愚.我国中小型企业营销活动潜在的风险与防范对策[J].今日湖北(理论版),2011,23(1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