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阅读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首先,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实施兴国安邦战略的一项关键性决策。而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要靠教育,小学教育是这种人才培养的奠基阶段,我们必须从小抓起,通过学校创新性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性地学习,切实培养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其次,提高小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是适应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规模和培养能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应试教育仍影响着民族文化素质,成为青少年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障碍。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不断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能力。因此,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而且,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所以,在阅读中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创新潜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保证。
二、在阅读中,实施创新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
1.科学原则。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在科学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从一开始就教育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时,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在有了新的主意或新的想法之后学会自己去验证,包括去收集相关的材料、相关的信息,以及如何去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最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去检验。坚持科学原则是创新教育的基石。
2.开放原则。与封闭式教学相对,让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教学。传统教学往往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中,注重学生接受式学习,认为学习书本知识才是最有用的。显然这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如果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将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通过发展感性认识来触发其创新的灵感。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打破书本的局限,要结合实际,从现实中汲取营养,创造丰富的直观,利用学生已有感性认识,来活跃学生的想象,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其丰富的创造精神。
三、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应当进行的改革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虽各有要求和渠道,但是其根本便是阅读教学。因此,推进语文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落实好阅读的素质教育。
1.改革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阅读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习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实践操作,掌握知识,领悟学法,形成能力,并迁移至课外去学习教材以外的知识,去探索独立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教师要走出"传授式"和"应试式"教学误区。创新潜能能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得以体现,首先取决于语文教师是否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观。我认为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所需要的教学观是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的主要方面,以帮助学生具备语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教学的本质内涵,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有了这样的教学观,在教学中才能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才能使师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开发和拓展。
一、乐读
儿童进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自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影响。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年幼无知,思维能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倾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初培养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收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阅读的空间。“近朱者赤,近墨者墨”,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地也不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上从学习环境入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成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二)创设阅读的时间。低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没有及时督促指导,如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在校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也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
(三)诱导阅读的渴望。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有原则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的选择教学策略,充分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欢读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的有效读书方式。我每周安排一次班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教材,有的从别人那里“取经”,但大多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学生书包中常可以见到《童话故事》,从《白雪公主》等书籍,还有一个方法被证实中行之有效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能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个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二、导读
《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然而对初学的儿童来说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大的重要。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措思、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对话。
(一)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兴趣。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如果导语记得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课时,我出示图片:松鼠、松果,询问:你们认识它们吗?看到它们,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联想翩翩,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说自己的想法,而后,我话锋一转,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孩子们被我一激,又纷纷投入到了新课的阅读之中,又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师深情讲述)多彩的春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迷人的夏天,在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多媒体播放夏夜动画,生观看)。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的池塘边上演了一幕动人的童话剧,是什么呢?听(师动情地朗读、讲述童话故事)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一看二听刺激下很快被故事吸引,进入情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学生读来有情有趣。
(二)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一年级小学生,对任何事都新鲜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师在课堂 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参与的快乐。
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体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在学习第一段,体验小路的美丽之后,教师引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美丽的小路却在人们眼前消失了,瞧,现在的小路变成了――(多媒体出现苍蝇成群众,垃圾成堆的小路,在学生的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如果你让学生读课文,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说的“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等3句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又怎会不乐学呢?
三、自主读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不管你是平顺意识到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好的或不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为行为倾向。教师要努力使学生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朗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的气氛,提倡亲子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82-02
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阅读是人类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作为一个有时代感和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下面是我对语文阅读方法的几点体会:
一、创造阅读生态环境
教师应该创造丰富的阅读物质环境;创造良好的阅读心理环境;共创和谐阅读生态环境。比如在学校建立文化墙,设立班级图书角,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比赛,增设阅读课等相对增强同学阅读的物质环境。同时要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为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十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简短的诗句,古诗词等。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久而久之,学生的学识不断增加,阅读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可谓是一举两得。
教师应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书籍是阅读的对象,合适的书籍才能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在有合适书籍的同时,教师应教给同学阅读的方法,阅读方法是学生能自主阅读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学会阅读的基础,比如挑选书籍时略读书籍的大概内容,选定后精读,边读书边思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阅读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不可强求逼迫,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并从中吸取营养,这才是教师应进行思考和研究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平时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小学是最懵懂的时期,大多数小孩子都热衷于动画片,但是我们会发现动画片用语言形容的时候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读故事书,可以通过每天让同学上讲台讲个故事的方式,激起学生对阅读喜爱。为了更好的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像学校提议设立读书节,举办各种读书比赛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知识,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对于文章的结尾创设悬念情境,让学生去大胆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三、以身作则,学会感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人言: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读书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读,一起撰写读后感。用自身的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带动着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趣化的语言,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语言中的形象来自与客观世界,但又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映照,它是作者对客观事的主要反映表达这作者的情感、感受、思想。形象性的语言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点,感受语言的形象就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有人说:如果把形象性语言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语言是他的外表,形象是他的身躯,感情是他的灵魂。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的形象,不仅能让学生想象出语言所描画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形象能够与作者进行感情的交流,培育学生在阅读语言作品时的形象感。这样一方面语言触动学生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生命和个性的直接感觉和判断。
四、活学活用,因材施教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何把师生从呆板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这正是我们要思考的。教师应该设法使学生不断体验到学有所成的,教师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求真务实使学生学有所乐。
教师应该挖掘自己的感召力,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教师不能没有感情,如果想要把学生教活,感情丰富是必不可少的。语文课堂便是情感场,不少教材情文并茂,如果配上教者情绪饱满、面带微笑,“未成曲调先有情”,再加上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轻松愉快,必能产生某种微妙的情感效应。互动是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让小学生在彼此交流中实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互动教学的形式是从单纯的灌输教学模式向探究教学的一种转变,能让学生在谈论和探索的过程中吸收有效信息并强化记忆。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了解他们,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以让学生保持读书的热情。教师应该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激励、表扬,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总之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书籍中汲取丰富的知识,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师们努力的方向。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华夏文明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得到传承。
参考文献:
[1]王燕.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
如今,可供阅读的图书异常丰富,可小学生的阅读情况让人不容乐观,比较普遍的存在着种种问题。首先是不能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耽误孩子的成绩,学生家中没有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而功课和家庭作业的增多,学生没有时间读。其次是不想读:电视、录象、电脑游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夺去了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学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最后是不会读:许多学生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浑浑噩噩读了,却没有任何收获。
针对以上情况,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改善阅读现状,提高阅读能力呢?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是关键。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是让学生爱上阅读以及培养阅读习惯最有效的方法,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老师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能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指导方法
引发学生阅读动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授学生阅读方法、陶治学生阅读情操、发展学生阅读思维、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阅读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切实有效。可以用各种形式,可以说学唱演,也可以是眼看、手记、耳听(有声书)、足履(主题旅游)等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关键是哪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热诚,让学生享受阅读过程的快乐。教师要引导学生爱上读书,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读书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是为了会写作文,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在教学中是这样组织的:
1.关于时间地点
每天保证学生有半小时集中读书时间。周六、周日家长与学生一同读书,享受亲子共读美好时光。每周四下午4: 00―6: 00是班级读书会交流时间。地点选在本班教室、电教室、或校外。
2.于读什么书
针对家中没有书,没有合适的书,书很少早看过的问题,我倡议学生捐书。每人捐2本有价值的书,每班50人,换来的就是100本好书的收获。根据需要也可以列出推荐书目,学生自己到书店买书,每人根据自己喜好至少买一本,建立班级图书角。寒暑假期间,全班学生每人都买同一本书,让全班学生同时读同一本书,便于交流、写作活动的开展。
3.关于怎么读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主要阅读绘本,教师大声读,学生边观察画面边思考,教师即时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最后谈感想。也可以请高年级的学生当小辅导员给低年级的弟弟妹妹读书。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开展自由读、佳文有约、交流平台、读书动态等活动,学生或阅读,或讲述一个片断,或分享一段美文,或回答师生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获得独特体验,在交流中张扬学生的阅读潜能和语言表达力。
4.关于结束评
评价,评出学生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读书活动。凡爱读书、会思考、善表达的学生,给予“阅读小博士”的奖卡。学期末再评选“博览家”、“书评家”、“小作家”,由班里赠送好书一本。
5.关于读后延伸
为了让读书活动更有趣,学生的思维更深刻,可以组织一些延伸活动。如读完《西游记》后,制作一本《西游记》绘本;帮四位主角写一份自传;帮四位主角想想,他们最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你认为你最像四位主角中的哪一位?是什么因素决定取经成功的?紧箍咒相当于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哈利波特和孙悟空你更喜欢谁?如果让你拍一部《西游记》电影,你会把孙悟空定位成什么样子,画出来。如果一直坚持这样,学生怎能不爱上阅读?
二、方法指导:动口、动脑、动手
1.制作读书卡
阅读开启智慧,阅读需要积累,阅读需要鼓励。读书卡,把自己读过的知识、资料行收集、整理、分类并制成卡片,以便于日后的学习。学生通过制作读书卡,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对读过的书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也是对制作人的一种鼓励;通过展示学生制作的读书卡,又是交流、审美、评价的过程。
2.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一个小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对提高阅读能力十分重要。我在班级读书会活动中,建议学生用“粗读―细读―研读”的方法,效果不错。粗读,即看序言、目录、名人介绍、后记等。细读,采用划、查、思、比,从粗览到精读,做到由泛到精,再由精到博,以达到消化吸收的目的。研读,就是看完一本书后要问自己,这本书在说什么?这本书观点我赞同吗?这本书给我们什么启示?
例如,利用假期时间让学生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书。具体步骤如下:
介绍书中大意(略)。
书中词语摘要:生活在希望中,生活才有兴趣。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日子之所以会相同,是因为人不能珍惜每天发生的事。他口袋里没有钱了,可是他还有信念。勇气是了解宇宙之语最基本的特质……
人物分析(略)
事物分析(略)
寓意(略)
讨论题目:(1)阻止我们成为牧羊少年的原因?
学生回答如下:害怕不确定的未来。握住现有的比较实在;不要追求虚幻的。安于现状。能过就好,不需太强求。
(2)我们要如何追求自己的梦想?
一、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不竭动力,是取得成功的秘诀。小学生好奇心很强,我们要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他们在阅读活动中,思维活动的特点和热点,紧密联系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途径,精心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真实、新奇、有趣的环境下,轻松和谐的进行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充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教学课文《找春天》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学校花园,引导他们去寻找花园里树木、花草的变化,去发现树儿吐绿芽了、小草钻出了地面、花儿长出了花骨朵、春风吹绿了大地上的一切生物,体验春天给环境带来的变化,帮助他们认识大自然的奥妙,从而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在经历了“找”春天的环节后,教师再引领学生去学习课文《找春天》,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言而喻。氛围的营造,教师的角色举足轻重。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身架”,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去;可以是你一句我一句的轮流读,也可以是摇头晃脑的各自读;可以是一起默默无语的读,也可以是一起声情并茂的大声读。总之,教师已经是学生中间的一员,已经是阅读群体中的一部分,学生在阅读中会感觉到与老师的平等对话,感受到课堂中自由的气息,从而产生与老师一起阅读的良好欲望,美好的氛围则在无形中产生。
二、训练字词,强化阅读基础
字词是学生能够进行自我阅读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要强化学生的字词训练,小学生不认识的生字很多,我在教学中清除这个障碍的做法有:一是教会学生分别学会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依靠字典认识生字,理解字义;二是随时请教父母和老师,先知读音再辩其意,循序渐进解决问题;三是重视平时的组词训练,联系词语的意思理解生字。例如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狐假虎威》一文中,“假”字的意思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可以运用上述方法扫除障碍;首先,引导学生查字典,可以发现“假”有四种解释,分别是“虚伪的、不真实的”“假定”“假如”“假借”,然后引导学生将四种意思分别代入“狐假虎威”,从而发现只有第四种“假借”的意思合适;还可以根据课文意思进行理解,课文的大意是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学生从而认识到“假”的意思就是“借”。词语的训练做法有:一是理解词语意思与运用词语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运用中进行词语的积累;二是将理解词语与造句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词语造句和说话,借助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三是将理解词语与找近义词、反义词相结合,借助相近意思或相反意思理解词语的意义。能够自己理解字词,才能没有任何困难的进行自我阅读,并能够在阅读中查找重点字词,初步理解课文的意思,对课文先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例,在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一课中,“年成”一词是学生较为陌生的,可以以此为例,教给学生一个常用的解词方法,先分析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再整体理解词义就水到渠成了。“年”即一年,“成”即收成,“年成”的意思就是一年的收成;课文中,“偷空”“家用”“转念”等同类词语,都可以运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理解。
三、指导学法,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