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很多历史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往往陷入一个误区:即仅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案例,而忽视了课标的要求,结果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有限。课标是案例的“灵魂”。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教学设计的初步阶段,就紧密围绕课标内容,建构出本课知识体系,在此框架之上设计案例,让案例真正为课标服务,为教学服务。如人民版必修一第七专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课标要求学生掌握英、美、法、德四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过程和特征。为了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笔者结合其他教师的相关经验,设计了“李鸿章环游欧美记”这一教学案例。本案例利用李鸿章于1896年4月-9月出访欧美的史实,以李鸿章的视角,观察德、法、英、美四国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点,这样的设计,让平日里始终是“家—学校”两点一线的学生仿佛伴随李鸿章一行踏上了异国的土地,感受不同文明的魅力,和李鸿章一样思考和探究不同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为风雨飘荡中的大清国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在此案例背景之下,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课堂气氛活络起来。接下来,学生积极阅读教材,对教师设置的情景问题分组进行课堂讨论,在互助合作中完成了对该四个国家代议制特点的学习。最后,教师再通过案例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完成表格,落实教学目标。
2案例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应在案例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特别是在处理一些距离我们所处的时代久远的历史知识时,由于政治经济背景和人们的价值观的变化,学生对这些史实较难理解,教学重点更是无从突破。在此情况下,如果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则有助于加强其对史实的了解和知识的把握。如《罗马人的法律》一课,课标要求学生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护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示理解过于困难。针对此问题,笔者同校的一位青年教师,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把本课内容设计成一场法庭断案:“布鲁图是罗马城的贵族,喜欢到各地旅游。在旅游途中,他因经费紧张而向埃及铁匠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但30天过去了,卡西并没有收到钱,卡西因此将布鲁图告上罗马法庭。请问,如果你是法官,会如何判决这个“以下犯上”的官司呢?为什么?”在课堂上由学生担任“法官”,现场断案,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课堂上一瞬间鸦雀无声,学生们都在认真思考这个难题。接下来,为了完成“断案”的任务,教师按照以下几个环节开展课堂教学:第一,回归教材,让学生分阶段归纳罗马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第二,各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探讨如何“断案”;第三,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法庭宣判”和相关法律依据。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断案”表现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阶段的罗马法在其所处的时代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对罗马法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和具体法律条文的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并且对罗马法的性质有了直观的体验,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3案例语言力求生动化
一、 读诗
逢诗必读,朱光潜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因学生古文阅读能力差,无法掌握其中一些重要的字词含义,影响了学生对诗歌字面含义的理解;另外学生因为读诗少,不能把诗歌含蓄精炼的语言通过形象思维扩充、丰富,这又使学生无法体会诗歌俭省的语言所传达的强烈、复杂而丰富的情感。因此,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必须先从读诗开始。为了培养学生会读诗,我对学生读诗具体做了以下安排。
1、 诵读:遇到诗,都要动之于心出之于口。根据对诗歌的初步感知,通过诵读不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幷尽可能地美读,以增强对诗歌的感性认识。如: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学生通过诵读就能加深对这首诗归思之情的理解,如能有感情的诵读,则能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在冷落清秋节的思归的凄楚之情。
2、 细读:借助工具书,或查找资料,扫清诗歌的文字、文化障碍,准确把握诗句的字面含义,为真正的读懂做准备。如:虞世南《咏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其中“緌”字就需借助工具书才能准确把握其“帽带结好后挂在颔下的部分,蝉的嘴像挂在颔下的帽带”之意。这样才能为进一步把握本诗托物而言“品格高方能名声远”之志打下基础。
3、 品读:诗的语言含蓄精炼,需要读者揣摩领悟。古人曾说“以意逆志”,即以读者之“意”去“逆”作者之“志”。也即读者与作者有了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读诗时,要根据诗句字面的含义把文字转化为画面,从而填充诗句间跳跃而形成的空白丰富再现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求得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韵味。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尽长江天际流”。如学生能展开想象,设定情景,那友人已坐船离去,然自己仍在江边痴痴凝望,不忍别离的珍重友情、略带忧伤的独特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
二、 讲诗
完成了上面读诗的几步,仅仅能达到对诗歌有了感觉,还谈不上真正的读懂,当然更谈不上鉴赏和评价了。要使学生在“懂”上更进一步,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诗家语”的特点,讲解一些写诗的技巧和方法。
1、 讲意象。要对诗歌懂得深透一些,更接近诗人本怀一些,就需要把握诗人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就是用具象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这些形象与情感的契合便构成了诗的意境。读诗就是通过对意象与情感契合关系的体察来感悟诗的意境,领会诗的情趣意旨。因此,教与学生准确把握意象内涵的方法是必要的。如:虞世南《咏蝉》中主要有三个意象:蝉、清露、疏桐。露水晶莹清亮会使人想到纯洁;高大的疏桐,让我们联想到古说凤凰非梧桐不栖,由此足见梧桐的高洁;然蝉这一意象,我们则需根据诗境“蝉饮清露,栖于疏桐,声音清亮”来把握其地位高、品格高。需要注意的是把握意象,一是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一是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还需清楚同一意象可能表达多种情感,如:“月”既传思乡之情,也抒凄凉之意,还表历史永恒,人事全非的历史感慨。而多种意象也可表达一种情感,如:“蝉”“月”“秋风”“杨柳”“杜鹃”都可表达凄凉之情。这样讲读诗歌,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根据诗境准确把握意象所要传达的情感。
关键词:特征 内容 流程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13
一、高中历史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精心设计教学
学案导学教学设计要做到“三个要”。一是要根据高中历史课的内容安排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工作,这是设计学案最为根本的思路;二是要以从文本中提炼出来的学案问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活动过程为基本线索,还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和本课时的训练目标来设计学案;三是要潜心研究,准确解读历史教科书,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对文本教材进行整理加工、开发利用,从而形成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内容鲜明、条理清楚的、过渡自然的学案。同时还要根据具体的课型、不同的学段,设计出理想化的学案。
(二)讲课精练高效
一般情况下,教师连续讲课应把握在3-8分钟,整堂课教师讲课最多不超过15-20分钟,要做到精讲、互动(包括学生看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背诵记忆、动手练习等)有机穿行,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板书、三案(学案、教案(导案)、练案)等媒体的作用,力求课堂容量、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学生学习历史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
我们的历史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杜绝走向习题化的弊端。在设计学案的时候一定要授之以渔,加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指导,积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听众的被动接受局面。精心设计学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来。教师一定要坚持执行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发扬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落实历史课堂的分层教学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今天的学案设计一定要体现出层次化,体现出梯度化,设计学案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训练中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创造出辉煌,这样学生会慢慢爱上历史课。
(五)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历史课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会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反馈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达成预先设计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方法与过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学案一般包括的基本环节(基本内容)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主要包括“识记”“理解”“运用”等不同层级的知识能力的要求。
(二)学习重点难点
告知学生本节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有侧重地去看,减少学生的盲目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应予以汇总分类,留到上课时再做统一解答。
(三)自主学习检测
以知识填空、知识问答p基本运用等试题形式对本课时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
(四)知识点拨
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化与拓展,主要对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思路进行分析,对易混淆知识点进行比较,并适当进行拓展和延伸。
(五)经典体验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经典试题(高考、联考、模拟等试题)2-3道,让学生感知、体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它由解题思路和答案两部分组成。
(六)自主(合作)探究
设计2-4个契合本课重点和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先自学、合作学习,再自已动脑动手,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七)课堂反馈
对当堂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测。题目要少而精,点面结合,力求举一反三,符合高中历史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四段八步”是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四个教学阶段各有两个教学步骤,一共八个步骤。
(一)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
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这是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的独立学习。这一自主学习具体来说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就是在学习历史课程之前,教师根据学生提前预设的学案内容自主探究文本,在学案三维目标、学案重难点、学案方法的指引点拨下,再结合自身的文化底蕴,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以及网上查询等方法,与历史教材亲密接触,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的习题,初步整体感知文本。第二就是质疑,将自己不懂的问题、不理解的问题标记出来,做好批注,以备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
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合作学习阶段,分为两步:(1)对学――学生结对相互检查学案的完成情况,指出错漏处,并相互启发,解决独学时的部分疑难。(2)群学――首先,在学习小组内,组员各自提交问题进行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再解决部分疑难;然后,各小组将共同的问题提交班级研讨,进行更大范围的展示交流。
(三)评价反馈
学生在展示的时候,教师要适时点拨,完成学生的能力体系,形成相关技能。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突出历史知识的重点,突破历史知识的难点,让学生整理历史笔记,建构自己的历史知识网络。
总之,在历史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学案,多层次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依据学案导学,让学生实践、练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恒烈,冯习泽.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刘军主编.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齐健主编.历史教育价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33-01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比较注重的教学方向。在当代的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脱节等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讲自己的课,学生做自己的学习,二者之间不能产生有效的联系。通过导学案教学可以有效的改善这种现象,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观念之中跳脱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让高中的物理教学变得更为轻松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的物理成绩。
1“导学案”教学的概念
导学案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就是"导"和"学","导"可以解释为指导和引导,它就像一个导向标,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之下,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努力和配合有针对性对物理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有效学习,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流,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的目的。导学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点,在讲课之前就让学生明确了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对课堂将要进行的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针对即将进行的教学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自身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物理学科的学习成绩。同时教师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之中,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与课堂学习进行一定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目的[1]。
2“导学案”教学的作用及内在意义
高中的物理教学涉及到更为高深的物理知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相对比较困难,所以高中学生的物理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正确运用可以依据教学大纲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对物理教材内容的认知能力,针对不同难度的知识点进行有重点的学习,这样可以对物理教学难度进行有效的降低,让学生对物理学习变得不在盲目,而是变的更为高效,让学生对物理学习变得不在枯燥,而是越来越充满激情,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3.1 加强课前预习,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前预习是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自身的理解对教材知识进行一定的课前学习,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一种方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利用导学案告知学生课堂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改变了传统的课前预习方式,让课前预习变的更加有效率,为迷茫的物理课前预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要将自己发现的难点做好标注,总结好物理教材中的教学目的,提高预习的效果。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预习的时间过短容易造成预习效果不理想,对知识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不利与接下来的课堂学习;预习的时间如果过长,容易造成浪费时间的现象,可能还会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的厌烦性。所以合理的安排预习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好掌控工作[2]。
3.2 加强课后复习训练,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对物理知识掌握的不够深刻,所以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要做好训练习题的预留工作,加强学生的习题训练,巩固课堂学习的物理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传统的习题训练中,教师都采用"题海"战术的训练方式,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观念,要针对课堂知识预留有针对性的习题,而且要少量的占用学生的课后时间,以免造成学生的应付心理,让习题练习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课后习题的练习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有着重要的意思,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后复习训练,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能力[3]。
结束语:高中的物理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随着知识不断的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变的越来越困难,同时也承受着各方面的学习压力。“导学案”教学可以将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有效的体现出来,让学生把握好物理知识的重点,从而加强对重点知识的学习,提高物理的学习成绩。所以如何利用好“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物理教学是当今高中物理教师应注重发展的方向,对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马可.浅谈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11-17.
关键词:案例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教学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9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地理教学理念出现变化。地理教学应该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模式正好适应这种需要,它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重视。
一、案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典型事例应用,将学生引入特定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学习,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地理案例往往提供数据和资料,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和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知识。同时地理案例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深入剖析和学习,学生能形成解题思路,科学解答案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案例教学注重分析与探究,强调课堂交流与讨论,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通过课前准备、小组学习、课堂讨论和发言,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案例选取
“农业区位因素”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的难点。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应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获得对这些知识的深入认识,让学生掌握区位因素分析方法,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XX蔬菜种植专业村位于常州市西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方便引水灌溉。附近城市人口众多,蔬菜消费市场巨大,公路、水路运输发达,交通便利,为蔬菜种植创造良好条件,使其发展成为蔬菜种植基地。改革开放以来,该村蔬菜种植取得较快发展,保鲜库的建设使当地蔬菜销售范围扩大至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增多。从2005年开始,该村修建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利用生物和物理防虫害措施,推广机械化作业,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当地政府也给予蔬菜种植补贴,推动蔬菜种植快速发展。
(二)教师提问
引入案例之后,任课老师提出问题,注意提问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问题如下:影响该村蔬菜种植的因素有哪些?找出资料中描述农业区位因素的语句,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蔬菜种植的?结合所学知识,为该村发展蔬菜种植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问后任课老师要进行引导和巡视,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更好思考和学习。
(三)合作探究
学生根据提问进行思考和探究,获得对该村蔬菜种植区位因素的深入认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发表意见,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讨论时每个学生要敢于发表意见,激发潜能,提出有见解的看法,允许相互批评和指正,并进行补充和修正,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四)相互交流
在任课老师指导下相互交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这是小组讨论的延续。通过相互交流影响该村蔬菜种植的区位因素及变化,提高大家认识,让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更为一致的意见和看法。同时还可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学习上的自信,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取长补短,相互提高和进步。
(五)案例总结
根据学生交流、讨论所得结果,任课老师要进行总结和点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图,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影响该村蔬菜种植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种植历史、劳动力等。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让课堂充满活力,调动学生热情,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三、结束语
案例教学模式满足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为提高教学效果,任课老师应该合理选择案例,科学设置案例难度,注重案例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并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改进,促进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