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

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

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分块;案例式;项目式;评价标准

《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设计理论和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使学生了解熟悉计算机平面设计的行业规范。在“2+1”的高职办学模式中,本课程开设于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以我院 多媒体专业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2009届至2011届毕业生从事平面设计的占31.4%。所以本课程教学的质量决定学生技能运用能力,也决定学生的创意思维开发,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就业方向。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软件运用技能、创意思维开发,在接触平面设计之前的一个学年中,学生已修完《绘画基础》、《构成》以及《平面设计软件应用》等课程,学生已经大致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法,有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以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构建理想形态的构成能力,同时也掌握常用平面软件的使用方法。但是对于理科生源的多媒体专业学生,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将以往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新课程,为平面设计课程的学习起到扩展应用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对课程建设进行探究与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二、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分块”教学的整合

根据我院教学大纲的规定,本课程总学时68节。计算机平面设计是一种集平面设计基础理论、大众传播学及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技能。[1]因本课程涉及的内容多,覆盖面广,为了便于教学,因此将相应的教学内容根据其知识体系汇集成“块”,加以适当的学时安排进行系统授课。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课程在其内容的系统性和学时的分配上需要重新安排。其中,因为理论性太强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视觉流程与平面结构设计、文字的基本结构、编排形式与标题的编排、图片的平面构成、组版原则与设计步骤等内容不适合独立用来给动手能力较强的高职学生讲解,而且教材中的形式美法则因其在构成课程中已有相应介绍,故只做简单复习,所以上述内容简化为“版式设计”,在较短的课时内做简单介绍,将相应的理论分散至其它各“块”中,如在招贴设计中介绍视觉流程、在vi设计中介绍字体设计、在包装设计中介绍组版原则,灵活地把知识串联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另外,把logo设计和ci设计合并后细化为vi设计,以便开展项目式教学。整合后如表2-1所示。

(二)案例式教学植入“块”中

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2]平面设计中的案例教学是通过模拟或者重现设计领域中的优秀作品,让学生站在设计者的高度,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来分析成功案例的一种教学方法。决定植入该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块”的内容、以及课时分配的长短。在vi设计“块”中,以“中国联通vi设计”(图2-1)为例,首先通过介绍此案例的基础系统、办公系统和营业厅系统,分析其成功品牌释义、创意理念、制作规范和应用系统部分。再扩展分析为何中国联通成立时选择了蓝色中国结作为公司品牌标识;为何品牌标识由蓝色变为红色;如何弥补联通此前品牌定位不甚清晰的缺陷,从而确立新的企业文化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列举各个成功和失败的设计案例,从中总结出成功案例的创意思维、设计准则和失败案例的问题所在,也可以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或者他人的思考来开发自己的思维,从而丰富自身的创作源泉,完成教学任务。

一个权威的案例,在教师的教学中起着示范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中,又起被效仿的作用。所以,选择优秀案例并且充分利用,是“分块”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因此,用成功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有一个参照物,再加以设计上的探索,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项目式教学带动竞技

平面设计中的项目式教学是指由教师引入一个完整的项目,确定项目内容及其要求,进而引导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向主动实践,模拟设计企业的设计流程,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任务要求的教学活动。在授课前的教学计划修订中,要对近期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校、省、国家乃至全球的各类竞标项目有一个初步了解,小至一个威客网的投标,大至全球性的比赛,选择一个或多个项目作为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实践内容,在完成设计项目后,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名义参加各级竞赛或投标,这也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和肯定。以项目式带动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增,也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竞标、赛项等项目上取得相关奖项或获得经验积累。项目式教学一般用于招贴设计、包装设计和vi设计等比赛机会较多且课时总数较长的教学“块”。

(四)评价标准的制定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教师运用一定的价值尺度对教学成果的审查,评价的客观性由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决定。作业的评价标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学习结果的价值反映,它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和忽略了哪些内容,具有指明学生的努力方向的作用。因此,作业的评价标准的制定需具有科学性,以教师评价为主兼顾学生的自评和他评,在图形或文字、组版构成、创意能力、纪律或团队精神等方面开展评价。评价标准的制定如表2-2所示。

三、结语

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科学的分“块”后植入典型“案例”的教学方式,精选“项目”等教学改革,为教学构建新媒介,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案例式教学,尤其是理论部分的教学,从其他的方面入手效果可能更好,如传统教学法。而泛滥的使用案例式会让学生过多的注重实际操作案例而忽略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造成学生理论知识过于薄弱,需要针对具体的课程内容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项目式的推进上,尽量不要选择竞技比赛难度太大,获奖几率太低的项目,可以从校级的小型比赛做起,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更容易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在评价标准上,增加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分值不能超过40分,把握教师在评价中占据主要地位。如果发现学生在互评上面有不良行为更要加以制止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保证评价的公平性。以上是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该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改革,还有待继续探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范文第2篇

平面设计课程设置理论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平面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其中经历了各种坎坷的发展历程。由于缺乏经验,开始发展平面设计教育时就直接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不加筛选的套用被人的路数是行不通的。经过多年摸索,逐渐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体系。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国的平面设计和西方国家相比还很落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应该怀着谦逊的态度继续努力。笔者发现,目前我国在平面设计教学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理论课程设置不科学等问题,都为教学工作的成效造成障碍。

平面设计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设计软件操作技能,以及发散思维的创造性等,是一门集创新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但是,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实现平面设计内涵的支撑,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基,应该在保证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对理论课程的学习。

目前,我国的平面设计专业在教学上普遍侧重于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对于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过于漠然。确实,从表面看,平面设计就是一个作品的展现过程,主要通过操作来完成,就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如果过于强调平面设计的动手能力培养,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容易造成学习上的不均衡。根据笔者调查发现,很多教师花费大量精力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比如色彩、设计软件操作、素描等技能,花费大量的课时,有的甚至长达一年。笔者认为,实践操作虽然重要,但是花费时间过长则造成了资源浪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课下等自由时间进行练习。在课堂上,应该加强对理论课程的讲解。笔者发现,现在高校对艺术理论课程的设置很不科学。很多学校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过于单一,且学时过短。甚至仅仅安排一至两门相关专业理论课程。比如设计发展史、广告心理学、公共关系等课程。众所周知,每一门专业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学习这段历史不仅能够了解其专业的基本概念,还能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很多学校对于平面设计的发展史并不重视,在课堂上也是轻描淡写般的略过。笔者认为,设计专业的发展史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应该作为平面设计教学中理论课的基本课程。平面设计中理论课程的学习就相当于上小学时学习加减乘除,直到后来的几何方程式,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如果没有平面设计理论支撑的平面设计,无异于建设“空中阁楼”,缺少根基。笔者认为在高校中平面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学习存在以下好处:第一,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增加知识面,是增加专业知识和开阔眼界的最佳途径。第二,强化对专业的认同,从感性认识提升为系统的高度。第三,为今后的专业研究打下扎实基础。另外,为了开阔学生思维和提高见识,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尤为重要。就拿广告设计来说,首先必须了解广告的设计理念,广告主的心理,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展示框架,掌握观众的心理,促使观众接受产品等,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需要通过交叉学科为自己打开思路。因此,广告心理学对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平面设计理论课的重要性。可由于传统认识造成的偏差,还是使学生和学校的关注重心停留在设计表层,忽视了理论教学,造成了目前平面设计专业的困境。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年轻好奇心强,不安于枯燥的理论学习,感觉没有多大用处,学习过程中不安现状。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就经常遇到学生提问“老师,什么时候开始实践练习啊?”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做法不可取,平面设计的学习是一件循循渐进的事情,不可能凭一时兴趣就能学好,一定要按部就班,注重轻重缓急,学习要有调理。虽然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理论知识用处不大,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是,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就能慢慢体味到理论课程的好处。理论知识会通过潜移默化般融入学生的设计理念。当然,和操作性强的课程不一样,比如美术设计软件,只要上几节课都能熟练掌握软件的部分功能,容易让人产生成就感。但是,这是一个误区,不能说因为能够运用设计软件都懂得平面设计。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师一定要依靠理论与操作相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一直在对教学工作进行深入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如今高校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使课堂更加生动直观。但是,在教学形式上还有待提高,应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的课堂氛围。比如法国的“主题教学”方法,根据平面设计专业来说,通过行业趋势确立主题,然后师生围绕主题深入分析,最终完成学习任务。笔者通过此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效。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强化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提高高校平面设计的理论课程教学,优化理论课程设置,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手段。第一,根据平面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其发展需求的理论课程。第二,为了实现学生的开阔性眼光,设置交叉学科课程,打破史论课的衔接不畅问题。第三,改革考试形式,增加评价性考核。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社会究竟需要怎样的平面设计人才,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适应社会,都是我们今后教学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晓.浅析现代高职教育中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与措施.青春岁月, 2012,(10).

[2]凌继尧.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罗静.关于平面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商情,2008,(7).

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思考;意义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地不断改革,我国高校的教育的培养目标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时期下高校担负起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本文攫取了高校基础教学的一个方面,即平面设计教学为主要论述重点,对新时期下高校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新时期下加强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最后指出加强平面设计教学的意义在于满足了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可以锻炼高校学生的独立自主及创新的能力以及是使高校与社会对接的一种最佳途径和方式。

一、新时期下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平面设计的本质就是利用平面媒体传递信息的。平面设计虽然作为高校中一门独立的基础课程,但是在它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被忽略

在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重视的是造型的基本功,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其创造力往往会被教师忽略掉。新时期下,高校学生的思维较为灵活,各种理念、色彩、图形等都充斥在脑海之中。可以说,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下学生思维的发展速度。正如用安格尔的方法不会有梵高;用徐悲鸿的方法也不会有贝聿铭一样,纯美术(油、版、雕)的造型训练、色彩练习,对于新时期下平面设计而言,并不是完全适用的。

2.“包豪斯”教学模式的严重影响

“包豪斯”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技术与艺术之间的相结合,类似的这些方法都是平面设计教学应当学习和借鉴的。但是,由于新时期下我国高校各院系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不彻底。导致了新时期下我国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明显地缺乏活力和创造力,这样会致使平面设计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潮流和趋势。这主要表现在许多学生的作品毫无创新可言,而且从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自身的民族特点,放弃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没能很好地将平面设计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二、加强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的对策

1.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三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关于高校学生培养的目标,其中包含了关于高校学生“三能力”的培养,即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对于高校平面设计教学而言也不例外。(1)在自学能力培养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在要求学生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之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对于平面教师而言,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完全摆脱了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模式。具体措施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经常性地对设计公司进行参观、学习与交流,让学生不仅能在实际的交流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设计的流程、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而且可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从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从而从内心热爱平面设计这个行业。这样,教师就达到了不断给学生“充电”的教学目标。

(2)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平面设计教学的要求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独到的设计理念和创意性的思想。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使教学内容能够完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本课程的深入思考,平面设计的教学一定要符合高校学生的创新心理。

(3)在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平面设计教学的教师,不能总是教授学生觉得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的理论知识,而是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应用能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平面设计教学中一般需要掌握两个最基础的软件,即Photoshop和Illustrator。这些都是学生通过半年或是一年而学到的,学生虽然在这一年之中获得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面对实际应用和操作时,还是不能让用人单位满意。

2.实施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创新教育

早在1995年,我国主席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就说明了创新的重要性。那么,在高校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育中也应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具体策略主要表现在:(1)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和融合于实际的教学之中。平面设计教学的主要对象就是人,而当前时期下我国教育的一个发展目标主要是“以人为本”,培养高校学生勤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平面设计是视觉设计,视觉源于眼睛,是否具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决定了一个平面设计师的优秀与否。培养学生的“慧眼”可以从三方面人手:观察客观世界、观摩优秀作品、观看自己的作业。(2)“松”“紧”教学法互相渗透。平面设计是激发人的创造性的一门基础课程,因此,它的教育应该紧紧围绕“创造性思维”和“高技能”这两个方面进行。“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紧”指的是以“收”传授经验,主要包括理论、概念、技术、技巧以及方法等。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加强高校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新时期下加强高校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满足了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

(2)新时期下加强高校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可以锻炼高校学生的独立自主及创新的能力;

(3)新时期下加强高校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设计时得到锻炼和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敏.关于平面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太远大学学报,

2007,8(2).

[2]江杰冰.如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J].教育教

学论坛,2010(21).

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平面设计 Illustrator课程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一、研究背景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教学普遍存在一个误区,介绍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工具使用技巧居多,而忽略软件在专业方向上的应用。因此,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及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实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

二、教学内容

Illustrator作为一个成熟且功能强大的图形处理及平面排版软件,为用户提供了很多的功能,但我认为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坚持如下原则:

(一)抓住技术应用这一主线,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实际特征,具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软件功能的使用,同时又应该强调该功能在专业方面的应用。为此,我们可以对平面设计中不常用的工具和命令进行略讲或删减,也可以打破Illustrator教材原有知识的框架和秩序,根据专业应用性特点重新组织、排列课程内容。

(二)紧密联系实际设计课程内容。

目前,高职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常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先分后合”,并且纯粹讲解软件操作、脱离其在专业方向上的应用,即不能体现Illustrator课程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也无法引起学生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其它设计类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讲解位图编辑时,可以结合位图和矢量图对比进行。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何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学方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人积极探索与实践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积极实施启发、引导自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利用多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直接使用课件、电子教案、视频、演示操作等途径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网络教学,便于学生在自己显示器上看到教师操作,教师在自己的显示器上控制或查看任何一位学生的操作,或双向传递文件。利用实训室,学生能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并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采用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程导入阶段,展示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作品或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既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案例选取应具有专业针对性,既要能体现本节课的内容,又具有专业的应用性特点。

(三)注重互动,营造活跃气氛。

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难度的不同,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法;故设错误操作法,让学生找出错误所在;集体讨论法;自学加辅导等。学生听教师讲,看操作演示,参与讨论提问。在回答问题提出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师生互动,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开拓了视野。经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四)加强实训,培养多种能力。

本课程采用上机实验和集中实训两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并且讲授与上机实验课时比例为1:2。上机实验的目的主要是消化、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上机操作是软件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切不可忽视。每次上机对学生都要设计一定的要求和任务,并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课后要收取上机作业。另外,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例如,对一些比较简单或雷同的内容可采用“自我实践”来完成,如绘制基本图形,内容包括矩形工具组、椭圆工具组、网格工具组、基本形状工具组,授课时我们可以选取其中一两个工具为例来讲解使用方法,其它工具可通过实例安排在实验课,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任务驱动法”,在学习软件一段时间后,学生一般不再满足于完成依样画瓢的模仿任务,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些设计主题,如讲解交互式工具时,教师先提供初始设计稿,分析讲解这类主题一般采用的元素及可能使用到的工具,然后学生用所掌握的工具从色彩、内容、构图上去完善这个作品;“分组学习法”,根据任务难易程度,进行分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效果很好,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总之,开设平面设计课程是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人才,教学实践的前提是必须对市场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有认识,站在这个高度才能充分认识平面设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教学核心应落实于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思考力和决策力的平面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范文第5篇

1.教师的教学观念多停留在课堂学习上。让学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上机课的实验操作也多是教材上的实训项目,学生可根据实验要求按步骤完成项目操作。这种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般定位于对软件的理论学习和基本应用上,缺少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3.教学内容上多根据学时分配侧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理论课堂上大多也是讲解理论知识,介绍软件的具体应用,缺少对综合案例的介绍,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中,教师是主导性地位,学生属于从属地位,这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对平面设计类课程进行全方面的教学改革,既是课程建设本身的需要,也是我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该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教学观念

平面设计类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该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人才,所以在讲授该课程之前,任课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观念:必须要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熟悉软件的运用,进行创新型操作,而不是验证型操作。课堂上的验证型实验只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不能仅限于此而要有所突破。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明确了,才会对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学生才能做到超越书本,自主创新。

(二)确立科学的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一门课程的指导性纲领,教学目标中会明确提出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教学任务是什么,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生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水平。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平面设计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平面图像设计和实践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技能,有能力在各种平面设计单位从事平面图像设计和图像处理的工作。因此,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必须从平面设计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各种改革,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另外,以培养设计、操作能力为目标,采用“学—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比如,邢台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的《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定位于“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强调实践操作性,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和专业技能、就业创业技能,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在这个教学目标中,既指出了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任务,又明确提出了实践教学要求,符合我院转型期“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

合理的教学内容是体现一门课程教学效果优劣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教师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习实训等内容上,应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及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具备一定创新意识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根据市场需要和我院转型期的教育要求,整合课程,改革创新教学大纲。虽然在邢台学院2008版、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对各门课进行了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并就主要的基础课程做出了课程教学大纲,但针对某些课程应用性的课程性质,仍需对其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出侧重教学。比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的《平面图像处理技术》这门课,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学时为32,上机操作为16学时。理论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章节对Photoshop软件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介绍,上机操作主要是对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验证型操作。虽说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对理论知识和对上机的学习都体现了“应用型”的学科属性,但距我院转型期“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为了适应转型期的课程教学的需要,在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对原版的教学大纲进行适当修订,比如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应适当减少对某些不常见工具的介绍,增加综合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了各个工具后能有一个对工具的综合的运用过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个全局概念,从而提高其创新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另外,在上机操作环节,应减少验证型实验的数目,增加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鼓励学生在学会软件基础操作的同时,再进行自主创新操作。只有脱离并超越教材的实验操作项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也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四)运用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方法

在选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应该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来使教学的效果最为有效。只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才会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内容,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等,都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示范和传授,而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属于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从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理论课使用的教学方法外,为了适应“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应该使用适合实践类课程讲授的方法。

1.关联性教学法

关联教学就是强调各科目之间的关联性。每个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跟其他相关课程有关联,各课程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的纽带联系在一起。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各种课程之间,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就需要把平面设计、动画制作、视频处理、网页设计等知识都融合在一起。每个环节设计都要满足网页的整体要求。所以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应当对授课内容作出合理的调整,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一方面,可以保留原来教学安排中基本平面创作训练的科学合理部分,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传统的平面设计的知识,学会利用色彩的构成、图形结构的基本规律,提高基本的创作技能。另一方面,应加大平面设计创意的比重,开启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以独特的创新理念、新奇的表现形式,拓展图形表现的空间,让图形制作更有创意,更符合实践需要。

2.课题研究教学法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从外部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某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技能、构思制作出“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也是符合我院“产学研一体”的教学制度的,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为某公司做一套完整的是CIS企业形象设计,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让学生结成课题小组,通过进行市场调查、研究,设计制作一套比较新颖的CIS企业形象作品,然后小组之间进行展示、评比等。通过参加这样的课题实践,一方面学生可以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前参与到社会项目制作中来,为以后的工作就业打下基础。

3.身份置换教学法

身份置换就是将学生身份置换成日后他们可能从事的平面设计类工作人员,比如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师、企业的平面设计人员、婚纱影楼的照片处理人员、网站设计者等等,把他们当做职业人来传授讲解实际操作知识,传授实际操作经验。这种教学方法就突破了传统的书本知识的局限,把社会搬到了课堂上,让学生提前融入社会,进行真材实料的实践操作,当然操作内容也不再是教材上的案例,而是实实在在的企业工作。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在实验课上制作一则“平面公益广告”,这就要求学生把自己置换成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人员,教师在讲解了制作的核心要求后,学生就应该从社会公益的大局出发,运用相关的平面制作类工具,进行公益广告的构思和创作。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创作能力和就业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