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管理风险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发展战略管理风险
一个缺乏战略发展目标的企业是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例如:广东的某高尔夫集团公司因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视而被其他企业吞并。再例如:有的企业管理者每天被企业的一些琐碎小事牵着鼻子走,根本无暇考虑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还有的企业经营者虽然制定了发展战略规划,但根本不考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只是照搬其他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这使得企业的战略发展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
(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战略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各部门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永久性动力。因此,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不善也将给企业的管理带来风险。例如:企业的某一关键性管理岗位长期由并不胜任的人员担任,错误的决策、管理理念的落后等将为企业的管理带来巨大风险。再例如:某企业的制造技术总监这一职位空缺,将导致企业的许多工作缺乏统筹管理和计划,工作落实不到位、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层出不穷。再例如: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中的元老级高级管理层,由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不能与时俱进,逐渐与企业的发展相脱节。这种现象多在很多民营企业中出现,这为企业管理埋下了风险隐患。
(三)资源管理风险
资源管理也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资源不仅包括有形的材料物资资源,还包括各种无形的资源。如果企业不能合理而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也会为企业的管理带来风险。例如:国家颁布的行业政策、金融机构的各种政策、当地政府的支持等。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是企业丧失很多发展的机会。再例如:企业的客户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也是企业占领市场份额、击败竞争对手的主要因素。苹果公司的成功不仅依靠自身孤影的科学技术,关键还依靠大量的客户喜爱和支持。另外,企业产品生产的供应商忠诚度也能为企业的管理带来风险。
二、企业管理风险的控制
企业的管理风险几乎无处不在,只有从本质上正确认识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机制进行控制,才会降低风险的发生。
(一)加强企业管理层的作用
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对企业的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领导层管理理念的更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领导层之间的相互配合、对相关重大决策的共同探讨等都离不开企业领导层的强大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培训,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凝聚力和企业向心力,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积极奉献的思想意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对企业资金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必须及时进行完善与健全。企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提高管理效益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每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例如:对于资金的流入与流出要严格控制,防止出现违规操作、贪赃枉法的行为。
(三)加强企业内部执行力度
企业指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决策是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阶层的人员执行完成的。例如:当企业的领导层在预测了可能发生的风险后,需要企业各部门的通力配合才能完成。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同通畅健全,加强企业内部执行力度是防范企业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
一、现金流量管理与风险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
现金流量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偿还能力、资金周转情况。而这些实际反映的信息可以促进企业决策的实效性。现金流量管理有助于企业财务控制的加强。通过现金流量的管理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监控力度,并杜绝了体外循环等弊端。同时现金流量状况能够体现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
(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通过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规避企业在法律、财务、社会责任和投资中的风险,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企业进行风险控制需要进行现金流量管理
风险控制的主要目标是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在风险发生之前做好有效的风险评价,并做好相对应对措施,尽可能的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做好现金流量管理,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现金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规划,降低因现金支出和收入的不平衡带来的风险。
(四)企业进行现金流量管理需要进行风险控制
在企业发展中,不能只注重利益而忽略现金管理,造成风险产生。为了实现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必须进行风险控制,对风险进行预先识别,并做好相关的评价工作和现金流量管理的统筹工作,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现金流量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目标定位
现金流量和风险控制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具有相同的目标定位,都是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现金流量管理的根本目标
现金流量管理的根本目标主要体现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最大化、现金持有量最优化。所谓经营活动现金流最大化是指:相对量最大化、绝对量最大化、长期最大化。而现金持有量最优化是指:现金是一种存量的资产,具有极强的流动性,过多或过少的现金持有量都不是健康的发展状态,因此现金持有量的最优化是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目标。
(二)风险控制的根本目标
风险控制的根本目标与现金流量管理的根本目标都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具体化,企业经营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各类风险,想要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必须进行风险控制,而风险控制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最小的风险控制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进而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提高风险控制力度的措施
(一)加强现金流量管理,以规避风险为导向
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投资率或增产率超出了相关的标准,就会为企业带来资金断裂的风险,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其恶劣的后果。因此企业在加强现金流量管理的同时,必须做好相关的风险控制,制定明确的资金流量战略规划,将现金流量和企业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合理配置现金流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提高企业现金的使用率
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对未来的现金使用做好实际规划,确保不会出现财务风险。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制定详细的现金流通制度,并加强经营环节中的监控管理,增加现金的流通性,促进现金实现多次循环,提高现金的使用率。对于现金的流出,要做好现金流量的管理,避免企业自身流动资金不足而引起的风险。
(三)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是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强加现金流量管理时要做好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需要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确保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同时加强对现金使用的审批工作,要求使用部门做好相应的申请报告,并做好现金使用的反馈工作,使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准确的把握现金的流向。
(四)建立现金流量风险预警机制
投资错误、生产过剩等都会给现金流量带来风险,面对这些风险就需要企业建立相关的现金流量风险预警机制,从而降低现金流量管理的风险,提高现金流量管理的效率。现金预算在风险预警机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金预算能够确定企业的相关投资途径、确保现金支出能够获取预期的效益,降低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是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经营工作中,当使用的现金超出现金预算时,就需要及时采取相关的控制措施,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控制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加强销售与收款环节中现金流量管理,实现企业风险控制
[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解决措施
经济的不断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但随着多元化经济的推进,使得企业在会计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经济效益是每个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而会计工作是对企业经济效益记录的文字体现,因此企业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尽管企业对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有一定程度的把控,但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对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加大重视程度,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企业在强有力的社会竞争下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1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与控制的定义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是指企业在会计管理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财务信息不准确、信息丢失或者企业经济效益与预期不符合等,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即管理者针对企业会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减少企业经济损失。[1]在企业会计管理中,会计人员的失职如对财务信息记录不准确、信息漏报、错报等都能造成风险。另外,企业领导层的决策也能造成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风险。
2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中,企业领导者大多只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对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一些小企业中,由于企业本身规模不大,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管理机构,忽视了对会计工作的管理,更没有对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加以重视。企业领导者的不重视,可能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会计管理风险不断扩大,在风险发生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最终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2]
2.2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是对企业基本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对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经济决策依据的人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在我国企业中,大多数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在工作中缺乏风险意识,特别是在小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没有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基本是由企业领导者自身兼职会计,使得他们缺乏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从而导致他们的风险意识不够。
2.3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企业在经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经营过程中,企业资金流动大,各部门相关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可能导致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上缺乏信息或信息不准确,导致最终的信息失真。另外,一些企业为了逃避税款,在经营过程中不开发票,或者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做假账的方式,瞒报或谎报财务信息,使得财务信息失真。总之,不管哪种原因造成的财务失真,都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使得会计管理风险增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企业以后的经营决策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的解决措施
3.1领导加强重视
企业领导是企业的最高层,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会计管理中要进行风险控制,首先要加强领导层面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领导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为企业求得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就必须要认识到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对企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领导要加强对财务信息准确性的管理,确保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准确可靠,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才能控制或消除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3.2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关系到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效果,会计人员素质低可能使他们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失职,企业财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因此,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中,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两方面。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而且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及素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能够与时俱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做贡献。[3]
3.3确保财务信息合法有效
财务信息的合法有效不仅能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还关系到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长远发展。因此,在企业会计信息风险控制中,企业应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使他们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确保每一个工作环节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合法有效,为企业在经营中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才能使企业在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做得更好。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引入ERP信息集成系统,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及核算体系,ERP系统为企业提供合法有效的财务信息提供了有力保障。
3.4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涉及面广,大的方面包括资金管理、投资管理、预算分析、财务风险评估等,小的方面包括会计基础管理、日常资金收支、会计核算等,在企业会计管理中需要建立一整套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及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内部控制规定的程序和手段,可以将企业各级部门及人员执行企业的方针政策、采取的措施及实际成效反馈给企业管理部门及高层领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偏差,保证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企业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包括对财务人员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定期及不定期对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等。在财务人员监督管理方面,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各层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对员工的失职行为进行相应地处罚。另外,企业应通过内外部审计定期不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检查,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无误,进行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4]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对会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重视,但依然存在对会计管理风险控制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对此,企业领导应重视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合法,使企业财务信息能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有效地依据,减少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可能存在风险,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少企业经济损失,使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作者:孙爱红 单位:中国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宏锴.浅议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中国经贸,2014(11):246-247.
[2]邱冬珍.浅析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J].中国经贸,2014(11):221.
【关键词】COSO,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关系
随着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更加剧了企业的竞争,从而加大了企业风险的形成。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借助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通过内控来防范化解内部的风险,通过风险控制来防范外部条件的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威胁。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的概念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复杂的企业运作保障机制,其有效性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等重大问题。因此,美国COSO 委员会在其《 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 的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COSO 报告提出的这个由“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是迄今为止被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可的最具权威性的内部控制定义。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种系统管理工程,它是通过一整套详细、具体的操作规范来约束企业各个环节、部门人员的经济行为,是一种规范的操作系统。
企业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则是企业中最高的规范制度,企业内部的任何人都无权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执行中的一视同仁、公平合理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生命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经营运转的基本规矩,是检查管理者、各部门员工工作质量的尺度,也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标准。由此可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客观需要。
二、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是指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检测评价,使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并将其控制在某一可以接受的水平上。
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在实现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试图将各类不确定因素产生的结果控制在预期可接受范围内的方法和过程,以确保和促进组织的整体利益的实现。到目前为止,COSO-ERM框架理论是最完备的并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风险管理理论。
根据该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该框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应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等8个要素构成,同时风险管理是由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风险监测等一系列环节组成的一个循环流程。
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在实践管理中,不能简单地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同起来,二者既有内在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1、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从COSO委员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控制框架可以看出,全面风险管理除包括内部控制的3个目标之外,还增加了战略目标;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除了包括内部控制的全部5个要素之外,还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对策3个要素。同时,也反映了两者在目标及组成要素方面有相同之处。两者都可以概括为力求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在组成要素上,有五个方面是重合的,这种目标和要素的一致性决定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原则、出发点与归宿点的相似性。
2、企业内控识别、控制风险的原理一致,都要由经营管理者实施。在分辨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的风险、确认各种风险的重要程度以及制订风险控制的策略、具体措施等方面,使用的理论基本上是相同的。内部控制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同时,只有经营者将风险管理放在适当的高度,风险管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企业风险管理是对内部控制的拓展和延伸。伴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内部控制走向企业风险管理。并且,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完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风险管理的效果,加强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地位。
4、企业内部控制的动力源自风险防范,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是实际操作的核心。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决定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应与内部控制相结合,把风险管理的要求渗透到企业各领域,带入到业务流程中。通过实施内部控制,我们可以达到完善治理结构,规范权力运行,强化监督制约,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从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5、企业内部控制并不等于企业风险管理。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只能提供合理而不是绝对保证,内部控制只能防范风险,不能转嫁、承担、化解或分散风险。在风险识别和评估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只能规避经营管理活动中经常发生的错误和风险,但不能解决风险管理中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风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完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风险管理的效果,加强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地位。实践证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而风险管理离开了内部控制作为手段支撑也将流于形式。我们只有发挥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协同作用,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风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资金管理 风险控制 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环境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也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样的经济环境使得企业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实施改革提高经济效益。常规来看,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有两条途径:一是大力投入,推进科技发展。这种方式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往往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二是加强管理,从开源到节流地增加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基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事后核算会计已经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而企业现金流量和资金管理能力则更值得企业关注。多项研究资料表明,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发挥集团整体资金优势,提高整体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资金效益,防范资金和财务风险,促使资金形成良性循环,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对企业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而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保障。加强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可以及时分析掌控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提高资金流动性,增强企业偿债能力;可以增强企业资金流转的监管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管措施,有效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可以合理规划企业资金存量,避免过多流动资金带来的资源浪费与过少流动资金带来的周转困难,大大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如何加强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中常见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很多企业资金管理并不规范,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部分企业甚至存在违规行为,企业资金管理风险日益显露。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正确的数据依据
信息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立足点,只有及时掌握了真实确切的信息,企业才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控制资金流向。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能否正确反映事实情况的重要准绳,是企业公司监督决策维护正常经济秩序、防范损失、管理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基本前提。虚假的财务信息不仅无法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资金流动倾向,还可能会使财务丧失真实的监督能力,而且成为影响企业经济秩序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根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披露,我国占八成以上的企业存在财务信息不同程度的失真问题,其中一些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与会计报表与实际经营情况不符,企业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
2、监控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监督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在我国企业中,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各项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国有企业中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较为突出。部分企业对资金监控未引起足够重视,使得监控手段流于形式,其设置的监督职能操作性差,监督制度可行性与执行力不高,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例如,一些企业在资产配置、重大对外投资等问题上还未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而仅仅依靠主要领导的主管判断与个人决策,使得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一些子公司财务信息欺瞒行为屡禁不止,母公司因依靠失真的财务数据难以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而难以及时准确的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在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来应对,造成很大的财务风险;一些企业领导对企业本身的财务资金于经营状况缺乏足够了解与准确掌控,财务人员也未能做到心中有底,通常只能够听从管理者的指示遵循其意图来处理账务问题,造成企业的资金监管流于形式,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
3、内部因素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资金分散问题严重,资金管理不集中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大大影响到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一方面,一些企业的子公司设立的账户众多,使得资金管理严重失控。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决策随意性大,或采取过于激进的筹资策略,过多地采用短期甚至是临时性负债方式筹资以满足长期性流动资产的需要,由于过多的长期投资挤占了运营资金,造成原有规模资金吃紧;或忽视了自身的发展目标而盲目投资,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而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短期借款,极易造成现金短缺风险。另外,还有些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应收账款管理不善,企业资金链条极易断裂;举债过多,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流动资金占用多而周转缓慢等因素,都使得企业资金管理不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三、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
有效的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有利于企业降低内控风险,提高营运效率。企业加强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牢固树立资金管理意识,建立预警监测机制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自上而下地宣传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课题,组织适当的培训学习,引领管理者与员工走出误区,树立资金监管意识,从源头上加强企业资金监管,进行风险控制。不仅如此,还应树立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增强现金流量的意识,使企业的资金运动方向与市场变化相适应,从而抓住机遇,减少风险与损失,促使企业重视现金流动效益,注重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流动性,减少流动资金的大幅度沉淀,改善流动资金结构。要建立和完善资金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多方面建立和完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和监测领域,对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等重要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从而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2、完善企业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
企业应从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内部独立审计制度等方面入手,完善企业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授权审批制度要求企业在资金使用方面,根据结合自身情况建立的资金分级审批标准和权限,严格地按照审定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安排各项支出,严格地限制对外担保权和对外投资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要求每项重要的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在具体的授权或分工上,单个人员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员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互相监督和制约。内部独立审计制度保证了内部审计人员独立于其所审查的活动之外,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检验、监督、咨询等相关职能。
3、提高预测水平,加强资金筹集管理
加强资金筹集管理要求企业管理者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并合理选择筹资方式。现代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预测方法,正确选择多种筹资方式分散筹资风险,做好事前控制以形成科学的资本结构。应当注意的是,无论选择何种预测方法,企业都应熟知不同时点上资金的不同价值以及生产经营中的现金流量,以合理安排筹措时间。在筹资时,应当拓宽筹资渠道,合理选择筹资方式。无论采用何种筹资渠道,企业都应当结合内外部环境,科学地估算筹资风险。
4、进行资金集中管理
实施适度的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支付能力,加快资金周转,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需求。一方面,可以建立结算中心制度或成立资金调度中心,赋予财务管理部门统筹管理企业各项资金的权限,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的问题,充分有效地利用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强化资金的调控能力,减少货币资金占用量。另一方面,强化内部结算,以变付款结算为收款和转账结算的方式减少结算环节,简化结算手续,提高资金运营效益。
5、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资金管理应准确把握资金预算管理原则,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便不得随意更改。要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切实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细化资金安排从而增强现金保障能力。要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结合上年度资金使用情况,科学预测预算,合理确定现金收支规模,做好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与考核。要加强定额管理,依据科学的定额编制各种费用预算指标;推行预算全员参与,使技术人员等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的人员对预算提出合乎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6、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及存货周转
应收账款是把双刃剑,它既可能促进销售,使企业获得利息收入,也可能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甚至带来坏账损失。对于应收账款问题,企业应当在事前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与审核制度,严格把关,事后积极开展清理工作,严格控制其规模与增长速度,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并加强管理,落实催收责任。对于存货积压问题,企业应当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减少原材料对资金的占用;做好销售预测,坚持以销定产;创新营销模式,增大销售量;通过积极沟通,努力提高预收款比例,减少预付款金额,从而提高资金周转率。
只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企业应当积极探索,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有效加强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以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唐金娟: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加强企业财务控制[J].中国商界,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