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企业如何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现实障碍 突破性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企业借助灵活的经营机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日益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但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民营企业原有的优势正逐步弱化,以前被掩盖的诸多缺陷正逐渐暴露出来, 自身障碍与外部障碍己严重制约其健康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民营企业在市场化运作和法制化运作方式下也面临着进行重新定位的问题,针对民营企业目前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本文从民营企业现实障碍入手,分析总结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无明确的发展战略盲目进行多元化发展

企业发展战略主要是规划企业发展方向、目标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种全局性、长远性的决策。目前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缺乏整体战略意识,无明确的发展战略规划,对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估计不足,没有拟定企业各层次目标体系。具体表现在:没有明显的优势产品,缺乏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经营管理能力;生产经营项目繁多,生产经营转向频繁;投机思想较重,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现象。

从战略发展来看,企业在趋于有效经济规模以前,实施多元化经营往往是不经济的,一个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协调活动和可能造成的决策延误就会越多。与其说企业的多元化是出于调整企业单一产品、单一产业结构,分担企业经营风险的考虑,还不如说是企业在初创期追求高额盈利的一种短期行为。

从规模来看,民营企业的规模离有效经济规模普遍较远。常常不考虑自身发展和适应能力, 在产品尚未取得优势下冒然进行经营转移,盲目扩张,结果导致有能力投资,没能力经营的软肋,从而使企业对市场灵敏度降低,产品线过长。

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卖方市场下,由于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这种同质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降低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探索成本,但随着市场的饱和,竞争的加剧, 民营企业面临缺乏足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开发经验,不仅没有进行进一步创新的能力,而且难以进行必要的替代技术开发。当前,企业间的竞争直接上升为企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对抗。仅仅靠简单模仿其他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技术产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从起步到现在,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一直都比较薄弱,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源、成本、人才等优势是无法替代知识产权的,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也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从整体上说,大多数民营企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缺乏同其他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和一套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知识库。

管理水平低经营者素质不高

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就是企业的创业者,其管理水平较多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对经营管理缺乏科学系统的了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营者也意识到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绝大多数都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制度不健全,普遍缺乏人员考核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某些制度相互矛盾,尤其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不考虑企业的管理需要,内部授权权利边界不规范,管理职责混乱不清;管理模式僵化,生搬硬套,照抄照搬成功企业的技术、经营管理模式;管理者素质较低;有时还出现造假卖假、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企业通常采用集权化领导,决策权控制在家长手中;这往往导致经营方针或投资决策的重大失误;“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家族视其与外人的亲疏程度选择性地录用。

不难发现,在创业初期,这种非正规化的组织管理由于市场的高度适应性对促进企业业绩的提高与资本的积累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随着企业从谋生、维持到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经营问题越来越复杂,对资源整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受安全性、创业成本、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始终未能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但这种简单明了的管理方式往往成为了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有效率”的美丽托辞。

融资渠道单一筹资规模有限

近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困难重重。据统计,占GDP增长贡献率2/3的民营企业仅能获得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15%左右。这与民营企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是极不相称的。

根据国际金融公司(IFC)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调查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几乎完全依靠自筹资金,90%以上的初始资金都是由业主、金融机构的抵押贷款、合伙集资等内源性筹资方式筹集,并通过其他方式再投入。同时,民营企业规模小、资信度低、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也限制了其利用资本市场。

从外部环境看,第一、我国一直没能较好地发展起一个与非国有产业部门相适应的非国有金融部门和与民营企业需要相适应的非国有中小银行, 其融资来源主要是信用社和商业银行,所需要的资金需求量已远远超过它们的贷款能力。第二、我国的产业政策仍然倾斜于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国有银行主要还是重点支持国有企业的脱困和改制,对于民营企业支持有限。第三、随着金融机构越来越注重内部监管,民营企业贷款普遍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同时,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也存在“惜贷”心理,不敢贸然向其提供贷款。第四、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政策缺乏公正性。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育尚未成熟,为尽量缩减资本市场的风险,保护其稳健运营,对民营企业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有诸多限制。第五,外资已经对内资形成冲击。外资的大量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内资的投资空间。

法制环境不健全企业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随着民营企业的壮大,政府政策与企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直都没有相关的政策来扶持民营企业,在以国有经济为代表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行政性资源配置方式依然占据重要地位,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仍然按照不同所有制下分类管理的方式进行运作。

法制环境方面,我国没有一套系统的法规来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长期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发展,当权益被侵害或出现经济纠纷时,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尽管《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规确立了以平等市场主体为特征的新型法律框架,但在一些具体的立法中,民营企业仍然不被重视甚至受到歧视。虽然我国也出台了一些调整民营经济的法律法规,但仅仅是对企业某些具体活动加以局部调整,并没有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高度对民营经济进行认知和立法;其次,某些法规的模糊性也造成民营企业发展无所适从,难以把握准确的经营机会,这在当今转型经济背景下显得尤为明显。

产权关系模糊结构单一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民营企业中,独资企业占40%,有限责任公司占46%,合伙企业占14%。家族在企业产权上处于主要地位导致了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制约了企业广泛筹集资金,不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形成了资本扩张的“瓶颈”。许多企业不管是打着集体经济的幌子,还是以靠在公有制单位名下的隶属企业身份出现,其性质不清、产权不清、民事责任不清,不仅不便于宏观管理和司法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私营企业发挥其天生的市场主体优势,独立地做出决策,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求发展。

目前,民营企业整合国有企业正在成为趋势,但效果确不甚理想,主要是国企资产剥离不彻底,民营企业难以运作,而且我国民营企业这种终极产权建立在家庭上而不是自然人的基础上的现状,导致了在产权中存在大量的超经济行为,在超经济权利的影响下,企业的产权总是不清晰,容易造成产权虚置。另一方面,在发展初期,企业关注的焦点是怎样把企业做大,财产如何积累,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关注的焦点就转向利益分配,制度上没有分割财产的限制,主观上有了分割财产的意愿,企业的法人财产最后不得不分割了事。

参考资料:

1. 吕政、郭朝先,《我国民营企业的新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1

2. IFC对中国私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调查[J],中国投资,2001(1)31-39

3. 陈锡文,我国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中国经济年鉴,1998

4.邓娟,《私营企业的爆发式增长》,《商界》,2003.3

5. 黄驭卿,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初探 [J],上海会计,2002 (1)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范文第2篇

一、民营企业现状

随着国家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的加强,我国民营企业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整体发展起到了推动性作用。但就目前为止,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多数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多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优势,能够极大的降低企业成本,且由于家族成员之间互相信任度较高,便于开展财政方面的相关工作,在增强企业效率的同时,能提高企业经济收益。而在企业成型后,“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就会日益显现,以亲情为桥梁的管理模式,会造成企业产权结构过于单一,使得外部环境资源无法实现多方面融入,严重阻碍了企业与外部进行产业融资,从而导致企业无法筹集更多的资金来壮大发展规模,从根本上限制了企业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升。

家族式管理模式不利于人才的引进与录用。由于民营企业过度依赖家族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无法胜任重要的工作岗位,导致企业人才流失,难以留住人心。如今专业人才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它不仅削弱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还削弱了企业整体实力与核心技术。

管理模式的不健全,多半是由于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结构,以及对企业决策层约束力度不够等原因造成的,进而导致企业出现一人独大的情况,影响企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在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保障下,家族式管理模式容易出现经营与投资等方面的失误,造成企业内部混乱;在企业内部无法形成有效的民主管理模式,而内部职责与财务收支的不规范管理,会使得企业内部存在产权不清与内部消耗的情况。

2.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

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具有一定的危机意识、自主产品与技术,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而这些恰巧都是现阶段的民营企业所不具备的。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起步较晚,且多以中小型规模为主,这样的规模决定了企业不能兼顾企业运行与技术革新,导致大多数民营企业多采用产业跟随策略,追求短平快的企业利益,无法形成属于自己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因为企业市场竞争过于严重,且民营企业的传统观念又太过陈旧,导致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的缺失,产品性能过于单一等状况出现,使企业缺乏市场控制能力,造成民营企业效益下滑。

3.企业中专业人员的缺失

民营企业在日常发展过程中会存在工作人员技术含量低下等一系列人力资源问题,所以迫切需求大批量专业人才对企业相关部门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但由于民营企业创造者多数不具备管理等方面的才能,且缺少相关方面的认知,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出现混乱;另外员工管理机制的缺失,使得工作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容易出现消极怠工和离职等情况;员工总体素质低下,而企业又不能及时针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工作培训,则会影响到企业整体发展,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民营企业在转型中谋求发展的对策

1.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民营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善民营企业整体经营环境,为企业成功转型做好准备工作。由于民营企业多以中小型家族式管理模式为主,各管理环节协调能力较差,在转型过程中民营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资金流动,不进行盲目投资,为企业成功转型提供资金支持与保护。企业还要促进专业团队与员工的管理协调工作,通过不断创新,做好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型工作。

企业在转型后要不断总结以往工作经验,打破过去传统的产权结构,大力吸引外资注入,从而夯实民营企业管理基础。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民营企业互相参股的方式,实现对企业股份的改造工作;企业要确保部分股份流动性,通过流动股份吸引优秀专业人才进入企业,逐步实现企业社会化。

建立专业的管理经营团队,是实现现代化民营企业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时间较短,一时间很难将“家族式”管理模式彻底剔除,只能逐步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进而完善企业管理机制。

科学化企业管理机制的建立,使企业面对重大问题时及时予以相应的解决办法。相关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企业自身利益进行决策,以彻底改变原有的“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企业要在适当时期设立法人代表,以形成企业内部约束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生产运行效益与整体管理水平。

2.企业加速产业升级

民营企业要依靠自身力量,在内外共同作用下,实行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竞争意识与品牌意识。企业要针对产品进行分析与探索,从根本上找到产业的问题所在,大力注重产品研发与创新,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做好品牌战略计划,为企业转型做好准备。

3.推动企业技术发展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较晚,为尽快赶上整体民营企业发展速度,要采取灵活的运行策略,以推动技术革新为基础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优化与改造民营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民营企业还可以与其他大型企业进行合作,通过积极参与大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并将相关技术运用到自身企业技术创新中;企业应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使其能够发挥自身最大优势,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4.企业要做好市场创新工作

民营企业要积极打破传统企业生产观念,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的了解与探究,做好市场创新工作,寻找有效的销售渠道,更好地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还可以寻求与外资企业进行合作,利用跨国公司销售渠道,来开拓民营企业的销售市场,提高自身知名度。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品牌战略的实施与保障,充分发挥我国民营企业自身优势,以适应国际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企业要按照国际标准,尽快通过国际认证,用最优质的产品与最低廉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在对外贸易的同时,要注意品牌商标等保护意识,从根本上维护企业根本利益。

5.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在民营企业转型过程中,政府应加大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以解决民营企业资金问题,更好地帮助企业开展转型后的第二次创业发展。各大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设立专门的担保机构,以强化民营企业贷款保障服务系统;积极为企业建立风险投资公司,以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更好地帮助民营企业成功进行转型。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范文第3篇

30年后,年轻的新生代们以他们的知识和朝气勾画着“创业”的梦想,各种“创业大赛”从试验落地开花,成功创办民营企业成为众多青年的榜样。

30年中,民营企业创造了极大的社会财富,为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披荆斩棘的艰苦创业中,他们开拓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民众就业的主渠道和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不仅如此,作为市场经济的探索者,民营企业对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更重要的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唤起了这块沉睡的土地,激发了中国社会无尽的创造活力。徜徉在琳琅满目的超市,望着一张张充满快意的笑脸,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脉搏的跳动展示出的这种活力。“下海”创业,兴办民营企业,成为改变无数中国人命运的选择,也让中国大地涌现出海量的财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鼓励民众创业、发展民营企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最为凸显的一条基本经验。

而且,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主改变了过去远离政治的态度,开始在政界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和影响力。但由于其自身发展尚不成熟,因此决定了其在政治参与上的不成熟和不平衡。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主具有双重政治性格,如果没有良好的约束监督机制,他们的参政可能会给公共利益带来损害,国家和执政党对此必须有清醒而长远的认识,并且作出相应的战略安排。

在走过了30年的发展之后,民营经济进入了“三十而立”之年,民营企业发展也走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口,国际与国内市场环境变化以及自身管理与成长中的矛盾构成了重大挑战。民营企业在融资、税负方面仍受到不公平待遇,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新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低成本制造的竞争模式正在遭遇全球范围的挑战;与此同时,公众要求民营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民企自身的管理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也面对更大的挑战。这一切都迫切需要民营企业作出战略性调整。

因此,当前围绕民营企业的一系列有关经济、政治、社会责任的思考显得十分重要。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它的未来有着怎样的走势?如此多的民营企业家从政,究竟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督促民营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何引导民营经济开创一个“民赢”的新时代?为此,本期《特别策划》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使读者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经济贡献与政治诉求、发展不足与社会责任、历史脉络与未来走势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为民营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战略性思考和建议。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然而就是在这样大学生逐年增加的一个社会背景下,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大学生进行就业选择的情况有点不如人意。目前普遍的大学生在就业时选择国有企业或者外企,而选择民营企业的只是寥寥。然而我国的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大学生资源,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应该知道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关键词:

民营企业;大学生;就业;动机;研究

0引言

众所周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与必然要求,正因为民营企业需要快速发展,所以需要大量的大学生进行任职,然而目前社会上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却会忽略民营企业,这显然是与民营企业的发展背道而驰的。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应该明确自身在吸纳大学生就业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如何吸纳大学生就业。

1民营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动机

(1)我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大学生就业。众所周知,正因为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个情况就好像政治里面曾经讨论过的一个问题是一个道理,往往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就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规模也相比原来而言在不断扩大中,然而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却出现了人手不够的尴尬局面,所以我国的民营企业迫切地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大学生来进行就业,从而才能够有效推动民营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否则民营企业会因为规模扩大而没有工作人员而原地踏步甚至退步[1]。(2)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取优势地位需要大学生就业。因为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所以现在我国社会市场中的民营企业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而要想在众多民营企业中独树一帜,并且为了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的恶劣环境下占取优势地位则离不开有能力的大学生就业。在如此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我们的民营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就需要具备与众不同的产品以及富有创意想法的文案,而要想做到这些都离不开拥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富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

2民营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1)民营企业给予大学生的社会保障不理想。通过相关人员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企业给予大学生就业后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民营企业在给予大学生就业后的社会保障体系不理想,不能给予大学生就业后像国有企业那样的具有吸引力的良好待遇,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三金五险。并且,民营企业给予的退休方面的待遇也远远达不到国有企业的一半。正因为这样,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往往会直接排除民营企业[2]。(2)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吸引不了大学生。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因为会受到国家政府的一些明文规定而又行业选择的局限,这样会造成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时遇到一些问题,并且不能够有更好发展,这样一来,民营企业发展的前途就比较坎坷。大学生看到这一方面,则会认为企业都自身难保了,自己来到这个企业又会有多大的发展。显而易见,民营企业会因为自身发展的局限性而导致吸纳大学生进行就业非常困难。

3民营企业如何吸纳大学生就业

众所周知,民营企业由原来的没有而都后来的出现在国家企业舞台上并且绽放出了一定的熠熠光辉,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以及外企而言确实存在了一定程度上的问题,从而导致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会忽略掉民营企业。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应该选择一些方法来吸纳大学生就业。我国的权威部门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帮助民营企业进行发展。众所周知,民营企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程度上的推动作用,为了推动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我国的政府部门应该打破一些明文规定并且制定一定合理的政策来让民营企业突破一定的局限,从而可以让民营企业在自身前途发展以及给予大学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民营企业吸纳大学生进行就业,从而来推动民营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显而易见的是,民营企业自身应该优化内部结构体系,制定相应合理的制度并且适当提高一定的薪酬来吸引大学生选择自身来就业[3]。

4结束语

综上诉述,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正因为民营企业得到了发展所以需要大量的大学生来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然而,因为民营企业自身内部结构体系的弊端以及国家政府一些政策的限制,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吸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由此可见,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科学合理的政策来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帮助民营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当然民营企业自身应该优化内部结构体系,改善存在的问题来提高自身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龙中樑,俞贺楠.我国民营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动力与障碍分析[J].兰州学刊,2013(03):81-86.

[2]赵宁.民营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3):12.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生命周期;阶段

我国民营企业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与国有或集体制企业的最大差别是它的生存状态完全取决于自身适应市场的能力,其平均寿命的长短是自然的结果,不受非市场因素的作用。如,某些国有或集体企业,其自身能力与实际运营状况,可能已经破产,面临死亡,但现实中可能由于多种因素作用,它仍然还活着,有的甚至还活得“很好”。因此,要探讨我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找到不同阶段中民营企业容易患的不同病症,针对性地提出治疗措施,以实现我国民营企业由生存期向发展期,由发展期向盛年期提升。

一、我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在企业生命的演化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阶段,或者说不同的时期,这是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逻辑前提设定。国内对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也多集中在阶段论上。本文认为,可将我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生存期、发展期、盛衰期、再生期。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第一,它较好地将企业生命的自然特征与社会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有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这其中包括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就这一点说,企业生命与人或其它生命体的特征是一致的,可以把它称为企业生命的自然特征。同时,又看到,企业生命与人或其它生命体又有重大的差别,即它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这个社会特征表现在: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它是可以通过再造获得新生的,而这对于人这样的生命体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将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生存期、发展期、盛衰期、再生期四阶段,前三个阶段体现了企业生命的自然特征,后一个阶段体现了企业生命的社会性特征。第二,四阶段既较为适中也易于把握。四阶段较之其它阶段论更为适中。二或三阶段显得过粗,有许多二或三阶段论者又将每一大阶段分为几个小阶段,而如何明确区分出这些小阶段在实际操作中是很有难度的。而超过四阶段的划分,又显得过于臃长,实际操作中也有很大的难度。四阶段划分与人或其它生命体的自然阶段是最为接近的。它实质上是对大量存在的四阶段的改进。这样划分有利于对各阶段分期标准与特征的把握。第三,再生期的位置独具特色。我们提出的四阶段,将再生期放在最后,这与其它的阶段论有很大的差别。企业作为一般的社会组织,既有其内部因素作用使其发生变化,又有外部因素作用可能使其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就人或其它生命体而言,进人衰退期意味着不断向死亡逼近,不可能再生了。但企业却不一定是这样,它既可能像人或其它生命体一样逼近死亡,也可能完全再生。

二、我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主要特征

(一)生存期特征

民营企业处在生存期的特征是:已正式注册,生产刚刚起步,打开产品市场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企业在生存期所获得的结果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规模扩大,产品销路较好,企业较好地解决了生存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快速积累,特别是将大部分利润资本化,增加投资,从而使企业较快地进入发展期。一般而言,这个时期大约在3~5年。二是企业在生存期显得较为艰难,没有很好地抓住扩大再生产时机,生产规模较长时间地维持在原有水平上,企业的制度形式也从未有过改变,管理水平与层次也基本保持不变。企业一直在维持比简单再生产稍好的生产状态,又由于这种状态使企业处在一种较为灵活的决策空间中,如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它干脆停下来一段时间,或者迅速地转做其它。所以,这种侏儒症企业并不会轻易死亡,相反,它可能也活得较久。三是企业生存非常艰难,由于某个因素如资金或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一蹶不振,难以为继,只有停业、破产,走向死亡。一般说来,这类企业的寿命大约在5年左右。

(二)发展期特征

民营企业处在发展期的特征是:企业产品的市场完全打开,产品的种类增加,有的甚至涉足多元化。企业就像年轻的小伙子,精力充沛,生机勃勃。然而,由于企业发展很快,规模扩大了许多,管理总是跟不上发展的速度,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才储备较原来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协调还不够,职业经理人开始介入企业管理,但往往感到难以适应。中高层次人才流动频繁。企业经营战略有个大概的轮廓,但具体实施的路线还不清楚。品牌的意识较为强烈,品牌建设也有明显的绩效,但还缺乏长远与整体的战略构思。企业的发展期一般比较长,大都超过10年以上的时间。 转贴于

(三)盛衰期特征

民营企业处在盛衰期的特征是:企业规模还在扩大,但完全在战略计划的掌控之下。企业核心竞争力强,潜在的利润增长点多。抗御风险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管理形成了规范、系统的机制。企业不会因为一个领导者或高层的缺失而出现较大的震荡,它已经具有一套自我调节与修复的机制。慢慢的企业规模难以扩张,利润水平呈下降趋势,核心竞争力逐渐丧失,创新能力及激发创新能力的机制也逐渐丧失,没有谁愿意承担风险,而管理的官僚化现象已形成为一种常态。盛衰期企业最后有两种结局:一是企业总能处理好“变”与“不变”即稳定的关系。既能与时俱进又能保持自己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创新与承担风险的能力总能较好地保持。所以,企业已经将这种高稳定的状态转变成了一种常态。二是向死亡逼近。利润越来越低,规模不断缩小,亏损出现且不断加大,人心涣散,流失频繁,最后或被其它企业兼并或破产终结生命。可能进入再生期。面临衰退,企业或从内部或在外力刺激下,全方位进行改革,尤其是经营战略、管理体制等方面甚至完全打破传统格局,使企业进入再生时期。

(四)再生期特征

民营企业处在再生期的特征是:企业因全面的改革带来巨大的震荡,就像一个大病初愈的人一样,首先需要一个调适阶段,待身体的元气完全得到恢复才能更好地工作。不过,这个调适阶段不会很长,应在二年左右。在新的发展战略引导下,企业可能进行与原来不一样的产业、行业或生产不同的产品,创新意识重新回来,创新能力与承担风险的能力愈来愈强,管理的官僚化现象得到了改变,企业又呈现出勃勃生机。企业上下非常重视这个再生的机会,所以再生期的企业很快会跨过发展阶段重新进入盛年期。

三、我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中应解决的问题

(一)使民营企业顺利由生存期向发展期提升

我国近几十年产生的民营企业主,大多是由农民转变而来的。我国社会数千年形成的小农意识,从多方面影响着他们的经营行为。它限制了企业主的发展眼界,使他们的冒险意识与创新意识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同时,特定的产业结构、经营模式、竞争环境等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所以,首先要解决好企业主的人生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上的提升问题。力求从小农意识中摆脱出来。由最初办企业为了个人及家庭生存、过上好日子,向创造财富、回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方向提升。通过市场竞争与社会引导两方面,不断将企业主的冒险精神与创新意识刺激起来,通过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促使民营企业实现产业更新,用高科技武装传统产业。

(二)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困惑,使民营企业实现发展期向盛年期提升

民营企业进入发展期后,将会碰到一系列的烦恼。首先,是企业产权制度的烦恼。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创业时所形成的单一的家族所有制,该不该变、如何变成为企业主反复思考的问题。其次,是管理与人才上的烦恼。企业快速发展,管理的宽度与深度与日俱长,原来的那种完全凭创业者个人集权决策以及直接用有血缘关系的人进行管理的模式碰到许多问题,它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了,如何分权?如何运用“外人”来参与管理?如何激励员工与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如何得心应手地找到所需要的人才并留住人才?这些都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再次,是发展战略上的烦恼。企业的市场、产品虽然不断扩大,但从战略上将如何突破、需不需要建立一套长远的整体的发展战略、如何建立也成为企业现实中的困惑。最后,是文化上的困惑。处在发展中期的企业,过多地沉溺在繁忙的生产、销售工作中,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积累。尤其是在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与所有者、员工、顾客、社会等全方位的关系等重要问题上没有认真去总结与思考。在解决这些烦恼的过程中,仍然是以企业主的人生价值观与企业理念不断提升作为前提的。社会方面、政府组织等应尽可能地形成一个良好的促成企业自主改变、提升的环境。大力宣传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以刺激企业向盛年期提升。

(三)预防过早老化,保持盛年期的活力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历史较短,从总量上看,已经进入到盛年期的企业不多。从目前已经进入盛年期的企业来看,部分企业开始出现了过早老化的现象。如,有的企业只是凭过去的业绩所获得的成功形成的知名度,利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大量运用在政治上的话语权、在市场资源配置上、在国内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垄断优势,来获取利益,而将创业时那种敢想敢干的大无畏的冒险精神以及发展期的那种敢于改革的创新精神慢慢放弃。预防盛年期企业的老化,需要企业领导层具有危机意识,即使在企业最风光的时候,也要每天有“如履薄冰”的感觉,丝毫不得松懈,尤其是企业的冒险意识与创新意识一刻也不能丢。要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优势,建立一种自觉反省的机制,见微知著,将老化的苗头扼杀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