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总承包;设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5-0055-02

工程承包行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工程承包行业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而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因为具有规模大、投资大、工期长等特点,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就更多,风险也就更多。

近年来,国际工程总承包模式已成为当今国际工程承包的重要方式之一。工程总承包模式最主要的优势是设计、施工、采购等各环节有机结合,其中设计对项目的总投资影响最大。因此,在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工作实施前或者实施初期,就应该提前做好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等风险管理工作。

1 风险管理的定义

所谓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就是对潜在的意外损失(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做到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在客观上无法避免时可以寻求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从而达到减少意外损失或进而使风险为我所用的目的。

2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风险随时都会出现,这些风险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等,进而会影响工程项目的效益和业主的利益。为预防和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减少项目损失,工程总承包项目必须从始至终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3 风险管理规划

一般在项目实施前制定风险管理规划,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风险管理规划,从而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风险管理规划一般包括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的主要活动、风险管理职责和角色分配、基本风险因素及其优先级、风险可能的结果和应对计划、风险监控及应对计划的执行等六个主要方面。

为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及时有效的控制风险,首先需要确定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项目的风险管理主要活动是: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规划风险、跟踪和控制风险。

其中识别风险是指当发现风险时,对其进行不间断的识别,并及时记录;分析风险是指估计风险的出现概率、时间和影响,并将其归类到相关的风险集合中,并按风险优先级进行排序;规划风险是指决策如何应对风险,针对一些重大风险还需拟定缓解计划;跟踪和控制风险是指收集并报告风险及其缓解计划的状态,并在需要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

总承包商的主要职责为:审查各分包商推荐的风险控制的方法和行动计划;确保对风险出现的概率、影响、时间结构的估计和风险分类的正确性;汇总风险状态后,制定项目总体的风险行动计划,包括决定方法、定义风险范围和制定风险控制行动;针对前30%的项目风险的控制问题做出决策;收集并报告一般风险管理的方法。

设计分包商的主要风险管理职责为:识别新风险;估计风险可能性、影响和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分类;根据风险的类别和影响推荐控制风险的方法和行动计划;跟踪风险状态,随时确定风险缓解计划的执行状态;及时向项目经理部报告风险控制状态等。

在一般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基本风险因素中涉及设计方面的有监理工程师或业主代表故意拖延审批时间、工程设计出现重大错误、总包和分包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机电部分各系统间接口不匹配和语言障碍影响沟通等,上述风险可能的结果和应对计划如表2所示。

风险监控就是要求各成员按照自己的职责跟踪已经识别的风险,监视残余风险,发现并识别新出现的风险,修改风险管理计划,保证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并评估风险减轻的效果。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全面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风险决策主要有两个主要内容,即控制法和财务法,前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得损失得到最大程度地降低,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关键是在于对引起风险的各类条件因素进行改变;后者的目的则是为了安排好财务中的风险成本。运用动态的、系统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以此降低建筑方案实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这就是所说的全面风险管理。它不仅能够使各层次的专案管理者建立起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问题的重视度,从根本上规避风险,而且在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实施风险控制,有利于最终建立起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模式。

1、建筑工程项目风险

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工程中耗资大、花费的时间长、需要的工人众多,不仅所触及的范围广,还对社会的影响比较大,建筑成果使用的周期也比较长,所以它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社会活动。但是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断变化的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就存在着一些高风险的隐患。

1.1、概念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阶段、具体工程的实施阶段和工程完工后的验收阶段等,都会因为一些因素遇到各种风险,这就是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总的来说可把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定义为:在明确规定了建筑工程项目的目标的情况下,一切所有能影响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目标的各种因素的集合。

1.2、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断变化的随机因素、不确定因素等,对建筑工程项目造成的风险严重影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自然界中人为所控制不了的地震、水灾、火灾、风暴,以及社会中人类凭意志所控制不了的战争、冲突矛盾等,这些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风险是处处时时存在的,我们无法彻底的消除或避免它,因此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把它的概率和损失降到最低。

1.3、分类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一般分为外风险和内风险。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由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引起的风险,即是建筑工程项目外风险。它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如恶劣的天气、恶劣的工作环境、地震、海啸等;政治风险,如上级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过多干涉和指挥不当、在建设过程中所设置的体制法规的变化或不合理性、在国际性的建设项目中国家之间发生了分歧等;经济风险,如国家的经济下跌、工程项目投资到了一个环境较差的地方、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的价格突然持续上涨、国家的税收过高等。

2、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方法

因为建筑工程有着较长的施工时间、较大的施工规模,由此就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因素,而且它们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所以防范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需要各个参与方的共同合作。同时,传统风险管理的一些手段,如保险等,在应用到这些大型工程项目时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所以这些情况都要求者建筑工程项目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所以可以采取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它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是采用的动态的、系统的方法,使得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得到减少。它不仅使各层次的项目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促进风险控制和管理在各个环节的有效实行,进而贯穿整个建筑项目工程。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风险分析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建筑合同管理的漏洞和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3.1、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

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风险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受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风险意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没有将风险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的内容中。有些建筑企业在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时候,虽然采取了一些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但没有全面考虑风险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仅对局限于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缺乏明确的、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以及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举步维艰。

3.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很多建筑企业风险管理没有建立起制度化、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体系,致使体系不健全。具体说来,建筑企业缺乏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的主动性措施,一旦面临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将处于被动地位,而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来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在决策过程中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来判断,有些决策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持,带有盲目性,使得企业化解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增加了企业组织机构运行的相关风险。

3.3、建筑合同管理的漏洞

建筑合同管理的漏洞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瓶颈。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建筑合同管理的漏洞引起的纠纷比比皆是。对于建筑合同的管理,一直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薄弱环节,建筑企业没有予以合同管理足够的重视,后期建筑工程出现变更索赔等情形,将不利于建筑工程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而言,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国内外承包商对合同的管理普遍认识不足,缺乏索赔意识,客观上增加了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没有发挥合同在转移风险和再分配风险方面的作用。

3.4、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

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也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陷入困境。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数据可靠性较差。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滞后,缺乏对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没有对拟投标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透彻的分析;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业主、供应商、分包商等的信用档案,不能对业主、供应商和分包商的信用进行动态分析,无法为投标决策、选择供应商和分包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因此,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势在必行。

4、论述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就是风险管理,通过对国外发达的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进行借鉴,结合我国建筑业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定的项目风险管理模式。然而这种模式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经过不断地实践和发展才能够进行完善。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式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4.1、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

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即项目风险发生前和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项目风险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是为了能够将隐藏在项目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消除,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而项目风险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4.2、进行风险识别

识别风险的标准需要按照微观与宏观的相互转换,对于风险的界定需要严格进行,对于一些可能造成风险的因素进行怀疑,然后逐一排除,排出风险的过程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4.3、对项目风险进行分解

为了能够使得识别项目风险的过程更具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需要依据风险的相互关系,分解风险来进行具体分析。

4.4、进行风险评价

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风险量,衡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4.5、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主要有两个主要内容,即控制法和财务法,前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得损失得到最大程度地降低,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关键是在于对引起风险的各类的条件因素进行改变;后者的目的则是为了安排好财务中的风险成本。

结束语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极快,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和态度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更多的新方法、新措施都将被社会公众所接受。本文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对风险的管理以及解决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对日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提供一些建议,提高社会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关注度。通过分析控制和管理建筑项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不仅能够保证工程的进度,提高工程的质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保证工程决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从而使得工程的成本得到降低,促进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余汉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及对策[J].中华建设,2014,02:120-121.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

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

二、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三、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项目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

风险决策主要有两个主要内容,即控制法和财务法,前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损失得到最大程度地降低,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关键是在于对引起风险的各类条件因素进行改变;后者的目的则是为了安排好财务中的风险成本。运用动态的、系统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以此降低建筑方案实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这就是所说的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各层次的管理者建立起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问题的重视度,从根本上规避风险,而且在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实施风险控制,有利于最终建立起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模式。

1、建筑工程项目风险

1.1概念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阶段、具体工程的实施阶段和工程完工后的验收阶段等,都会因为一些因素遇到各种风险,这就是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总的来说可把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定义为:在明确规定了建筑工程项目的目标的情况下,所有影响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目标因素的集合。

1.2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断变化的随机因素、不确定因素等,对建筑工程项目造成的风险严重影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自然界中人为所控制不了的地震、水灾、火灾、风暴,以及社会中人类凭意志所控制不了的战争、冲突矛盾等,这些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风险是处处时时存在的,我们无法彻底的消除或避免它,因此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把它的概率和损失降到最低。

1.3分类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一般分为外风险和内风险。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由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引起的风险,即是建筑工程项目外风险。它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如恶劣的天气、恶劣的工作环境、地震、海啸等;政治风险,如上级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过多干涉和指挥不当、在建设过程中所设置的体制法规的变化或不合理性、在国际性的建设项目中国家之间发生了分歧等;经济风险,如国家的经济下跌、工程项目投资到了一个环境较差的地方、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的价格突然持续上涨、国家的税收过高等。

2、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方法

因为建筑工程有着较长的施工时间、较大的施工规模,由此就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因素,而且它们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所以防范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需要各个参与方的共同合作。同时,传统风险管理的一些手段,如保险等,在应用到这些大型工程项目时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因此这些情况都要求建筑工程项目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采取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也就是采用动态的、系统的方法,使得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得到减少。它使各层次的项目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促进风险控制和管理在各个环节的有效实行,进而贯穿整个建筑项目工程。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风险分析

3.1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

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风险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受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风险意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没有将风险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的内容中。有些建筑企业在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时候,虽然采取了一些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但没有全面考虑风险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仅对局限于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缺乏明确的、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以及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举步维艰。

3.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很多建筑企业风险管理没有建立起制度化、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体系,致使体系不健全。具体说来,建筑企业缺乏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的主动性措施,一旦面临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将处于被动地位,而且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来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在决策过程中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来判断,有些决策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持,带有盲目性,使得企业化解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增加了企业组织机构运行的相关风险。

3.3建筑合同管理的漏洞

建筑合同管理的漏洞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瓶颈。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建筑合同管理的漏洞引起的纠纷比比皆是。对于建筑合同的管理,一直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薄弱环节,建筑企业没有给予合同管理足够的重视,后期建筑工程出现变更索赔等情形,将不利于建筑工程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而言,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国内外承包商对合同的管理普遍认识不足,缺乏索赔意识,客观上增加了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没有发挥合同在转移风险和再分配风险方面的作用。

3.险信息系统不完善

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也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陷入困境。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数据可靠性较差。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滞后,缺乏对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没有对拟投标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透彻的分析;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业主、供应商、分包商等的信用档案,不能对业主、供应商和分包商的信用进行动态分析,无法为投标决策、选择供应商和分包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因此,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势在必行。

4、论述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4.1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

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即项目风险发生前和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项目风险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是为了能够将隐藏在项目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消除,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而项目风险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4.2进行风险识别

识别风险的标准需要按照微观与宏观的相互转换,对于风险的界定需要严格进行,对于一些可能造成风险的因素进行质疑,然后逐一排除,排出风险的过程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4.3对项目风险进行分解

为了能够使得识别项目风险的过程更具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需要依据风险的相互关系,分解风险来进行具体分析。

4.4进行风险评价

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风险量,衡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4.5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主要有两个主要内容,即控制法和财务法,前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得损失得到最大程度地降低,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关键是在于对引起风险的各类的条件因素进行改变;后者的目的则是为了安排好财务中的风险成本。

5、结束语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极快,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和态度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更多的新方法、新措施都将被社会公众所接受。本文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对风险的管理以及解决措施进行深入探讨,为日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提供一些建议,提高社会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关注度。

参考文献

[1]余汉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及对策[J].中华建设,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