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独资企业会计制度

独资企业会计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独资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独资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e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the business of a large number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foreign investment and finance, therefore,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accounting in addition to domestic enterprises should follow the accounting principles and accounting methods, it also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and domestic enterprises accounting syst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ies.

关键词:外商投资企业 内资企业 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特点

Key words: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domestic enterprises accounting accounting system accounting features

作者简介:冯苗芹(1976-),女,河南登封人,会计师,现在登封电厂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工作。

一、外、内资企业会计核算内容及其原则

会计核算又称会计反映,其主要计量尺度是货币,是从价值、数量上记录、计算和分析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以会计报表形式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系统的、完整的、综合的核算资料[1]。

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核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这些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但由于会计环境纷繁复杂,经济活动及会计业务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并产生一些新的会计核算内容。其变化的内容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信息化;会计核算内容多样化;企业会计信息公开化。在空间、时间和操作流程上,传统的会计方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整个世界发展趋势来看,必然被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所取代,向无纸化交易转变。在买方市场上,传统的商业模式被彻底颠覆,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已不再是厂房、卡车等资产,其不可缺少的内容还包括企业的终止清算,破产清算。

会计核算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相关性原则;其作为会计核算的核心原则,是由会计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会计记录的清楚明晰是满足相关性原则的必要条件。及时性原则;这一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确保核算的时效。一致性原则;其要求会计在结算账目时,必须保持概念、处理程序、计算方法的一致性。另外还有会计确认、计量方面的原则等。

二、会计核算制度

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给会计核算制度带来的挑战与变化,推动了会计核算制度的一系列改革。下述是会计核算制度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

1985年制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

1992年6月 财政部修订《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为《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

2001年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贯彻了国家实行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包括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财务、会计的会计核算工作。

2006年10月 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其根据是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内容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但对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在外商投资企业的特点和管理需要方面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核算制度呈现新的变化和特征,其显著特征是将“知识”纳入

到会计要素范围内,及会计计量与报告系统中。在新经济时代,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改进和扩大了会计信息披露,拓宽了会计的核算手段和技术,主要表现为财务报告披露时间的改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能够及时有效的向报告阅读者提供信息。全球一体化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新经济时代环境下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探索与运用,并对运用知识以后的经营结果进行科学、正确和有效的计量、分析和评价。

三、外商投资企业会计核算及其特点

外商投资企业涉及的业务有大量进口、出口贸易,涉外投资与融资等,因此,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除了应遵循内资企业的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以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在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经济经营活动时,会计在结算账目时极有可能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货币,因此,确定一种货币作为企业的记账本位币就显得至关重要;外商投资企业在接触有关外币收支、债权债务的业务时,采用外币记账核算方法更加合理;对进口、出口贸易业务的处理,通常情况下则是运用国际贸易结算的惯例;由于汇率变幻无常,所有涉外业务面临风险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在进行核算时一定注意汇兑损益情况,以及报表折算差额。

总之,我们应该总结改革开放30年以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经验,根据外商投资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结合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进一步扩大吸引外商投资企业(FDI)投资的规模,走合理利用外资、积极对外改革开放、统筹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争取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参考文献:

[1].张咏梅.会计核算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内容探讨[J]. 财会与审计.2001 (6)

[2].李梅.新经济与统一会计核算制度[J].经营与管理.2002 (6)

[3].周德芳.对信息时代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

独资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2篇

一、权责不当的公众公司引发美欧金融危机

2008年以来,美欧深陷金融危机之中。这场由股份制大公司引发的危机已经历时4年,现仍在全面深入持续发展,短时间内难以看到解除危机的希望。这给世界带来一个巨大的问号:美欧的企业制度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也给中国带来一个严峻挑战:我们在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过程中要吸取什么教训?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已深刻指出,股份制最大的制度漏洞在于它可能使一部分人获得了支配他人或社会资产的权利却又可以逃避责任①。笔者认为,2008年以来美欧金融危机的企业制度成因正在于公众公司的权责不对称制度缺陷!

二战以后,各国公司法都一致规定,股份公司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股东以其出资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但不得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公司经营由管理层控制。这样一来,全体股东以公司净资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超过公司净资产的债务在公司内部无人负责。这部分债务首先由公司外部的债权人负责,外部债权人承担不了的责任则将经由政府的作用让全体纳税人负责,对主要货币发行国而言,其政府自然会将这种责任转嫁给世界各国承担。在股份公司的整个债务责任体系中,唯独控制公司并制造了问题的管理层完全无须对公司债务承担任何责任!因此,股份公司在根子上是一种权责不当、债务敞口、责任外置的企业制度。在这种“经理的成绩、别人的问题”的制度安排下,假以时日,控制股份公司的管理层必然形成两个偏好:一是让公司不断扩股并分散大股东股权,使股东弱化泛化,造成股东会继而董事会失去制衡作用,逐步形成管理层对企业的内部人控制;二是选择高收益高风险经营,进行高负债高杠杆运作,逐步造成社会经济金融化、虚拟化、泡沫化。在社会上的大型股份公司普遍进行高风险高收益资本运作时,对于众多公司股东而言,其股本处于高收益高风险状态;对于极少数享有控制权的企业管理层而言,其利益处于高收益无风险状态;而对于全社会而言,与公司无关的纳税人却处于随时要兜底承担那些企业承担不起的债务责任的状态。这种权责不对称的机制设计,使美欧大型股份公司管理层由经理革命时代的革命者逐渐蜕变成了社会上一个只赚不赔的特权阶层,并造成全社会利益分配方面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

股份公司权责不当、债务敞口、责任外置的制度缺陷,在内部造成因为缺乏有制衡能力的股东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垮塌,在外部则与短流程、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证券运作相结合,充当了社会金融泡沫的发泡剂,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日益失衡,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发生。在各个经济体相对封闭的时期,这种危机在各个经济体内频繁发生,各自修复。在经济全球化时期,这种危机则在全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失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且更难修复。其实,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金融业都处于与其本国实体产业严重不均衡的状态。金融危机前,美国金融资产的总量已10倍于其实体产业。美国一直在依靠推行全球化来为美元和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寻找市场,化解其经济结构失衡的危机。美国金融,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马歇尔计划与西欧的实体经济平衡,在60年代通过支持日本复兴与日本和东亚的实体经济平衡,在70年代通过成为交易结算货币与世界大宗商品生产平衡,在80年代后开始与中国的实体产业平衡,在90年代,则通过冷战的胜利和休克疗法的改革与的巨大实体产业实现快速平衡,并过上了史无前例的好日子。2000年后,其他国度小块的胜利并没有为美国带来新的大规模的实体产业市场,世界再也没有这样一个经济体能够容纳美元和华尔街金融衍生品疯狂增长的潮流。于是,这股潮流便回流到美利坚的土地上与美国容量可怜的房地产业相平衡。这种短暂的平衡虽帮助美国度过了“9?11”事件对经济的冲击,但却促成了2008年美欧金融危机更加猛烈的到来!

二、按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适宜的企业制度

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与之相匹配的企业制度和产权结构也就应当不同。我们应按照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选择建立相应的企业制度,并根据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加以改革和完善。企图用一种企业制度(如国营制或股份制)来解决不同时代的生产组织问题,或者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去一味追求或维护某种企业制度的做法,都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因而是幼稚或者错误的。面对新世纪(13.90,0.10,0.72%)出现的两大起落现象,我们应开启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事求是地审视各种企业制度,通过企业产权制度的集成创新,为国有企业选择科学的组织形式。

我国以《企业国资法》、《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分别界定和规范了国有企业、股份公司、有限合伙三种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由国家出资,委任厂长经理管理,政府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股份公司由股东出资,委托经理层代为管理,股东以其出资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经理层在法理上对公司债务不承担责任。有限合伙企业由有限合伙人(LP)出资,普通合伙人(GP)管理,LP以其出资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拥有管理权的GP则要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有限合伙制的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简称PE)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企业。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美欧工业化完成后,社会经济发展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和跨国并购,而国内的社会资本多数已经集中到了养老基金等各类机构手中,企业资本已然可以直接通过向机构投资者私募来形成。于是,具有投资能力和管理经验的GP们纷纷通过私募基金的形式来集聚机构资本,并分散配置到有成长价值的非上市企业中去。与股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同,PE的治理机制为“321合约治理”,即“三个主体”用“两个协议”、“一种责任”来治理企业。“三个主体”:一是为PE基金提供资本的有限合伙人LP;二是管理基金的普通合伙人GP;三是受资企业(管理层),即基金的投资对象。 “两个协议”:一是LP与GP之间签订的“合伙协议”,一是PE基金与受资企业之间签订的投资协议(常称“对赌协议”),两个协议充分锁定了三个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一种责任”则是指PE基金按照有限合伙制设立,GP在法律上要对PE基金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因此,与股份公司不同,PE是债务风险闭合和债务责任内置的权责对称的企业制度。其中形成的风险与收益对称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发展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那种不顾风险博取收益的投机性资本运作大大收敛,投资对象普遍取向于实体企业的价值成长,那些规模很大但收益率平平的项目不再进入GP的投资视野。PE基金进入受资企业后,GP成为资本与人本“双本结合”、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的积极股东,形成与受资企业管理层的内部博弈均衡,产生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债务责任的闭合与内置,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注意责任和信用,从根本上降低了企业运营的风险,促进了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大大消减了金融泡沫,实现了企业运行的自我调节与自我收敛,从而在制度基因上消除了股份公司权责不对称的机制缺陷。

对于生产力和企业制度的匹配而言,家族企业是适应农业小生产时代的企业制度;股份公司是适应工业大生产时代的企业制度;而以人为本的信息化时代的差异化生产,更需要适应于主要以人的脑力来创业并明确管理者责任的有限合伙企业制度。我国农业改革和国企改革的成功实践证明,农业生产需要家庭企业,工业发展需要有限公司。二次大战后美欧经济的长周期增长和2008年以来的美欧金融危机则证明,在工业时代,股份制是成功的伟大的企业制度,但在服务业时代仍坚持以只适应工业化大生产时期的股份制为主导来配置和运营社会资本,将必然导致经济泡沫化危机。

我国已经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交织的发展阶段,正在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创业人才众多,社会生产力发展很快,但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没变,东中西部生产力仍处于明显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既要坚持家族企业为主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又要继续利用公司制股份制加快工业化进程,更要加快转型升级,避资源约束之短,扬人本富集之长,用有限合伙企业制度来促进资本与人本的结合,推进信息化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步伐。

三、嫁接三种企业,融通三类资本,用好三个市场,通过产权制度的集成创新破解国企改革发展难题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做强做优,争当世界一流。为此,需要积极推进产权制度的集成创新,不断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应结合国有资本不断发展壮大、中央企业网络化国际化经营的国情,积极利用股票市场、产权市场和债券市场,大胆探索国有企业组合利用公募和私募两种股权融资渠道,使国有资本与机构资本、公众资本相互融通,将国有企业嫁接上有限公司和有限合伙企业制度,用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和有限合伙管理者的无限责任来分层次化解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无限责任,以有限公司的规范治理和有限合伙企业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与增值服务能力来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的管控,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扬三种企业体制机制之长,避三种企业体制机制之短,既有效实现企业股权多元化,更切实转换企业经营责任机制,从资本形成和产权结构的根子上为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打好基础。

为此,一方面要继续努力建设好我国的股票市场,通过企业改制上市,融通公众资本,为大工业企业提供充足资本和有效的法人治理机制。但应充分吸取美欧金融危机的教训,切实防止上市公司股权的过度分散,保证股东会、董事会对于公司管理层的独立和制衡。另一方面,我们要面对社会资本日益集中于各类机构的客观实际,认清向机构私募资本比向大众公募资本规模更大、成效更高的历史潮流,重视更加适应信息化时代创新型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私募股权投资制度,通过产权市场,大力融通机构资本,促进广大非上市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小微企业的改革发展。

笔者认为,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制重组,在企业制度上宜以国有制为主体、有限公司和有限合伙为两翼,有机嫁接三种企业;在资本结构上,应以国有资本为基础、以公众资本和机构资本为补充 ,有效融通三类资本;在产权配置与流转渠道上,应以国有产权调整重组为基础,用好用活产权市场、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通过三个市场实现企业国有产权与社会其他产权的和谐共存和有序互动,不断优化配置,提升价值。

表现在组织结构上,应探索搭建一级为国有独资,二、三级为多元化有限公司,三级及以下为与PE结合的有限合伙的制度结构。上层要便于风险管控,中层要便于流转配置,下层要便于激励约束,充满活力。国家出资企业本级宜为国有独资公司体制,以便于国家管控,用国家资本实现国家战略,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实现“对内支撑,对外竞争”的功能,不断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国家出资企业的二、三级企业应进一步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以结合公众资本带动其他经济加快发展,发挥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应尽可能置于二、三级,并严格把握好国有持股66.67%、50.1%、33.34%等产权关键节点,防范公司治理结构失衡垮塌。那些处于三级以下的上市公司,国家出资企业应制定方案对其级次及早做出调整。对于“走出去”、创新型和孵化期等高风险新业务以及国家出资企业的更低层级企业,应积极推动其与PE多方式结合,通过PE化改造融通机构资本,引入增值服务能力,强化激励约束,增强投资管控,实现资本、人本有机结合,真正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加活力,提高效率。

笔者以为,下述两种模式可以作为通过产权制度的集成创新来破解国企改革发展难题的参考方式。

第一种模式是单个国有企业组合应用PE和上市公司加快发展的方式(见图1)。由于PE集机构资本实力、管理服务能力和管理者无限责任于一体,国有企业与PE结合,在下属非上市企业中引进PE的资本和管理,将有助于创新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运营机制,加强对出资企业的激励和约束。企业集团非上市资产中的孵化期项目结合PE的股权融资来培养,扩张期项目进入上市公司结合股市资本来运作。集团资产在PE下孵化培育,在股市中成长扩张。孵化完成后集团公司转让股权的收入转而支持其开展新的项目孵化,上市公司进入衰退期的产业也由集团公司结合新的PE将其剥离,及时退出上市公司,进入重整再造。从而形成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孵化注资剥离重整的全面良性互动,及时融通机构资本,最大限度地用好上市公司,充分利用PE的激励约束机制,从根本上转变其发展方式。

独资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3篇

一、案例基本情况

A公司系B公司(外商独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之公司,于2006年12月经工商注册登记,截止2010年6月30日尚处于厂房建设期,未正式投产经营,期间于2008年将闲余资金3000万元透过花旗银行委托贷款予B公司,委托贷款协议约定:贷款期限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利息连同本金至到期日一并支付。在2008年度、2009年度陆续收到部分利息款。A公司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将应计利息列入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中,致使2008、2009年底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出现负数余额。在2008年度、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申报中均按零申报。

2010年5月因A公司拟与B公司合并,当地税局审查认为:新会计准则、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实际已无开办费的说法,要求B公司将2008年度、2009年度作为开业处理,以25%(非生产性外资收入不享受优惠)的税率补缴企业所得税及滞纳金。

二、财务规定

对于开办费,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第50条第4款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与账务处理》6602管理费用中提及:“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等。”、“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等在实际发生时,借记本科目(开办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A公司系外商独资企业,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因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暂在上市公司及大型国有企业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故A公司对会计制度存在选择权。

对于筹建期间形成的大额利息收入是否属于开办费,限于A公司在筹建期间,考虑到发挥闲余资金的收益、配合关联方融资需要,将资金委托贷款于关联方,在渠道、利率方面符合政府资金借贷的管制。此外,分析形成大额利息收入的原因,一系A公司筹建期间较长,就A公司经营而言,限于遭遇2008年的金融危机,带来对相关产业的冲击,使A公司未来产品市场堪忧,如果按预期投产,势必造成投产即亏损的被动局面,故A公司从经营角度考量,有节奏地放缓筹建进度,择机投产,是存在客观原因的;二系公司注册资本较高,放缓筹建进度后形成的闲余资金较多。而一般公司存在的筹建期间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亦是冲减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上述大额委托贷款利息收入的实质与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一致。

综上所述,A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发生的费用(含利息收入)属于开办费范畴,按其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应列入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

三、税务规定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出台的开办费的政策有:

1、国税函【2009】第098号第九条“新税法中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企业在新税法实施以前年度的未摊销完的开办费,也可根据上述规定处理。”

2、国税函【2010】第79号第七条“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的年度,为开始计算企业损益的年度。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之前进行筹办活动期间发生筹办费用支出,不得计算为当期的亏损,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第九条规定执行。”

依上述文件精神,新企业所得税法未否定开办费一说,反而明确在开始生产经营前的为筹办费用,自开始生产经营的年度,确认为计算损益的年度。何谓生产经营日,可参照国税发[2005]129号文件附件第15项第2款规定:“规定新办企业减免税执行起始时间的生产经营之日是指纳税人取得第一笔收入之日。”,当然该收入对于生产性企业而言应理解为生产经营收入、而非本案中的利息收入。虽然国税函【2010】第79号系2010年2月22日颁布,但在2008年度、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时相关税法未对开办费作出明确规定,但公司按明确后的税法规定进行操作,即作出零申报应当是可行的。

此外,应该注意到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18条第2款规定:“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即对于利息收入的税务确定时点为应付利息日,如按税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考虑,即使否认筹建期间将2008年度起算为正常营业,那么就未收到的利息款亦不应视为税务收入。而如果依据委托贷款合约精神,应于三年后到期日付息,则已收到的利息款可以理解为往来款项、更无应纳税所得额。

四、开办费财税差异

通过上述案例引出的财税规定可以看出,无论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均有可能形成企业所得税上的纳税差异。

独资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经济 建设概要 会计标准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近几十年来,中小企业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结合我国国情,探讨若干与中小企业会计标准,能为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标准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中小企业会计标准概要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特定称谓,从管理角度中小企业由政府相关部门完成,可以从定量方面的规定,定性方面的规定。会计上的中小企业与管理角度的中小企业标准有所区别,针对中小企业会计标准,在界定会计上的中小企业时,存在不同的思路,究竟是应以规模为依据,我们来看以下的分析。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IASB认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主体:为了在公开市场上发行任何类型的证券,以信托方式持有众多外部主体的资产负有公共受托责任.关于会计上的中小企业,有必要搞清楚.公共受托责任的本质是什么? 依赖通用财务报表获取所需信息;在会计上,企业规模究竟意味着什么? 结合公共受托责任概念和规模标准;通用财务报表在会计上中小企业界定问题?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公共受托责任与中小规模是小企业理论的本质特征。中小企业区别于大企业的关键在规模,公共受托责任的出现是历史而具体的,公共受托责任的出现是历史而具体的,债券市场是企业的另一种直接融资平台;中小企业的兴起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新技术会带动新的产业出现并发展。不同产业适于不同规模的企业经营,分散型部门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适合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只要能发挥自身优势,当然能够赢得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往往利用通用的生产设备,其组织结构更加灵活,人员变动较为灵活,内部激励机制更为有效,比大企业更具战略灵

活性。区分自身和环境因素考察中小企业特殊性,其中在自身因素中,家族治理模式在中小企业中较为普遍,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是其重要标准,中小企业因财力或人力所限,中小企业因财力或人力所限,通常不建立完整、科学的内部控制。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是中小企业的一大特点,资源短缺是中小企业的一个典型特征,有利于中小企业在多变的外部环境中生存,但资源情况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扩张方式;环境因素。中小企业面临着来自大企业的竞争压力和同等规模企业的竞争,并且自有资金有限、自身积累速度慢和市场风险高,并不得不接受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资金不足作为中小企业的先天缺陷,其经营过程中本应享受的优惠很少,部分中小企业发票管理混乱,账目不清,加之在生产过程中要应付方方面面的关系,使中小企业的税收风险通常偏高,因此各国一般都对中小企业采取鼓励、扶持的政策。

中小企业会计标准的必要性。理论上的必要性表现为它能够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角度,会计机构设置简单,其直接受益者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执行适当的中小企业会计标准,则中小企业的编报成本可能会明显降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角度。足以满足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角度,有益于中小企业决策,而且还可能形成正确的指导;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角度,使会计信息的比较在特定的范围更有意义;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角度,将使企业的会计工作更加有效,符合会计的可比性原则。中小企业会计标准的实践中的必要性体现在我国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极为薄弱,我国一直实行无差别的会计核算标准,制定真正适合中小企业的会计标准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有利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应付对自己来说十分复杂的统一制度,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2 中小企业会计标准比较

中小企业会计标准制定模式的选择关乎其全局,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采用“标杆法”制定,在标杆法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并未采用新起点模式,以工ASB编报框架中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并依据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和成本效益原则对工FRS进行修订。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只针对特定行业。其他西方国家针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豁免条款制定相关规则。香港会计师公会也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最重要的就是《企业会计制度》。

对于单独制定一套会计标准而言,最佳标准形式是依环境而定的。中小企业之间也会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要么直接适用中小企业会计标准,要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之并制定专门的会计标准。中小企业应仅仅依据自身条件进行判断,针对微型企业的会计规范框架,选择执行中小企业会计标准,有必要提供相应的会计

指南。企业会计标准通过控制企业财务信息的生成和报告过程来实现一定的目的,确定一个企业的可分配利润,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提供主体财务状况、业绩和现金流量信息,获取财务报表以外的更多资料,中小企业也须提供现金流量信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编制现金流量表。中小企业也具有向债权人提供相关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力。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究竟应包括通用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不应包括企业管理者、不宜将税务部门完全纳入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范围、中小企业无公共受托责任。

3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标准的改进

《小企业会计制度》是我国现行中小企业会计标准评价。其主要特点适度运用谨慎性原则,充分体现小企业自身特点,简化会计科目设置和会计核算等等。《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上的不足在于适用范围设置不尽合理,未明确指出该制度不适用于小型股份有限公司,将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规范非日常经济业务方式不尽合理,对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和合并报表的规范不合理,对简化程度的把握值得商榷,缺失了要求对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的规定。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标准的建议,政府部门应做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建立完善、有效、相互制约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外部审计制度,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责,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改善小企业内外部会计环境,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孙光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界定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7(11).

独资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人才;流失;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虽然合理的人员流失率有利于保持企业活力,但如果流失率过高,企业将蒙受重大损失,并且影响到企业工作的连续性。现如今,人才流失严重及至于形成危机,是使企业陷于生存和发展危机的重要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谁能够解决人才危机这一难题,谁就能领先一步掌握主动,从而稳操胜券。

本文将运用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相关知识,对人才流失给高科技技术企业带来的风险进行简单分析。

2案例:

戴尔公司人才流失动摇军心

人动让戴尔公司处于多事之秋。2006年8月,原戴尔中国总裁麦大伟跳槽到联想出任亚太地区总裁、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此后不久,Sotaro Amano 、 David Schmoock、Christopher J. A skew、Gerry P.Smith也正式宣布加想。仅在两周内,就已经有5位戴尔副总裁级人物宣布加想。

虽然,戴尔称自己有很好的人才储备,个别人员的离开,不会影响公司的业务,而且将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人才。但高管们纷纷投向竞争对手显然会对公司的军心产生一定程度的动摇。

3案例分析:

戴尔公司(Dell Computer)是美国的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以生产、设计、销售家用以及办公室电脑而闻名,同时也涉足高端电脑市场,生产与销售服务器、数据储存设备、网络设备等。而 2006年5名高管的离开,想必给这个以研究高科技电子产品为主导的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3.1人才流失对企业的不良影响:

3.1.1企业效益方面

人才流失造成的岗位空缺会直接影响企业业绩。并且员工在辞职之前可能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绩效下降;而人才流失之后,在替补人员能充分胜任该职位之前,经营岗位的空缺也导致企业的经营危机。

3.1.2企业信息方面

人才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关键员工和核心员工,他们掌握着某种其他员工不可替代的技术或者日积月累形成的工作技巧与客户关系,他们的流失不仅使企业的产品质量难以把握,技术开发工作停滞,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关键技术落入竞争对手的手中,对企业生存形成威胁。而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是组织的脊梁,能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其辞职不仅削弱了组织的管理能力,也还会使组织的内部情况及商业秘密外泄。

3.1.3企业形象方面

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经常会对其他员工产生强烈的心里冲击,这会导致内部员工和外界对该企业领导管理能力的怀疑,导致内部人心涣散,影响组织声誉,从而削弱和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和人员的士气,严重的还会像案例中的戴尔公司一样,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

3.1.4企业支出方面

人才的过度流动会给企业增加过多的人工成本(如,新员工的招聘成本、培训成本以及适应期成本等),从而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导致企业财务费用增加,投资收益减少。

3.2人才流失的解决方法: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搜狐畅游董事会主席张朝阳,曾在Chinajoy2010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产业高峰论坛上做了《人才流失是高科技企业最大威胁》的演讲,提到现在中国的公司“挖墙角”的问题。人才流失不可小觑,要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下面是一些建议:

3.2.1采用合理的工资水平

制定工资价位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认真研究工资分配制度的相关政策,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同时比照同地区同行业工资水平,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样做对遏制人才的流失会起重要作用。

3.2.2运用激励制度激励员工

现代人才已不是简单的“经济人”、“社会人”,而是“复杂人”,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需要和愿望,这就需要企业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按需激励”、“适时激励”“适度激励”,注重激励的有效性、公平性、层次性、持久性,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联系、内激励和外激励相统一的方式,切实发挥薪酬与激励机制的效能。如给员工持股权,或增加员工福利等。

3.2.3拥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企业文化

如果员工不能感受到自己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或者认为该企业文化队自己的发展没有帮助,那么他们很有可能选择离开。用企业文化感染员工,提高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加强责任感和自尊心,有利于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有利于加重企业的感情留住人才的法码。

3.2.4对人才的长期雇用

对于人才,如果大部分都是短期雇佣,必然产生临时观念,人心不思定的结果就是影响了工作的全身心投入并增大人才流失可能性。国际国内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对于人才的中长期雇佣,不但有助于稳定人才队伍,减少不必要的人才流失和企业人才成本支出,而且有助于人才专注工作和研究,有利于科研成果的涌现和人才自身的成长,从而实现人才个人与企业的双赢结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