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项目法律风险管理

项目法律风险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项目法律风险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项目法律风险管理

项目法律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措施

0前言

当代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不断加速,建筑行业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也不断发展与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建筑项目的法律保障,在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协商订立条约和协定,对双方行为进行法律上的约束和管理。在建设进行的时候,随时都有出现法律风险的可能。所以,在合同管理的时候,要把那些涉及到的法律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

1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合同的管理的内涵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合同的管理包含了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中合同的签订、实施、变更以及为履约过程中的违约行为进行的责任分配和相关的监督管理行为。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常常发生相关的法律问题,因此,必须在合同管理中做好相关的法律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为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有效识别施工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对法律风险进行防控,最大程度地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维护施工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2施工合同管理各个阶段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分析

2.1合同签订阶段

1)调查准备工作不充分。施工企业在施工合同签订前未做好充分的调查准备工作造成合同签订阶段的法律风险。在合同签订之前,一方面施工企业容易忽略施工项目本身的真实合法性,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往往由于未充分调查合同相对方的从业资质、信用记录、履约能力、资产状况以及签约人权合法有效性等给施工合同埋下较大的隐患。2)管理合同拟定法律条款存在不足。在工程施工实践中,由于对合同的审核不足,导致在合同签订后才发现管理合同拟定法律条款存在不足,存在许多法律风险。例如,合同的基础法律条款不完善存在法律漏洞;存在导致合同无效、可撤销或可变更以及效力待定的合同条款;合同的加重责任和免除责任的条款明显不合理,责任分配不均等导致合同本身存在缺陷,亟待改善。

2.2合同履行阶段

1)合同内容交接不到位和资料管理混乱。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由于合同交接不充分和合同文件资料管理混乱导致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出现法律风险。由于施工项目各个部门之间对于合同内容交接不到位,导致产生本应该避免而没有避免的违约行为产生。例如对于施工合同中严格的时间和条件要求没有足够重视导致被合同另一方追究违约责任。在项目管理内部资料管理混乱,导致重要合同文件缺失,一旦出现相关合同纠纷,无法及时应对和妥善解决法律问题。2)施工方欠缺对合同履行的全程监管。施工方在合同履行中,由于忽略了对施工合同履行的全程监督管理,导致在履行中出现法律风险。例如,未遵循全面履行合同原则,出现合同履行的瑕疵;出现合同变更时未及时签订有效的合同变更条款;相关债权债务转让时,未取得债权人的同意和及时通知债务人等。由于施工方欠缺对合同履行的全程监管,导致自身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甚至由于自己违约被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3)施工方对合同相对方的履约瑕疵反应滞后。对于合同相对方在施工合同中的履行瑕疵,施工方必须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在合同履行的实践中,对于合同相对方的履约瑕疵往往应对不够及时。在合同相对方发生违约或履行瑕疵时,施工方未及时提出异议,怠于行使权利,导致己方未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提出诉讼,造成施工方难以弥补的损失,无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2.3合同终止阶段

施工企业往往存在合同法律风险只存在于合同签订和履行阶段的错误观念。合同签订和履行阶段的执行固然应该重视,但在合同终止阶段的法律风险律法和控制也不容忽视。例如,如果在合同履行完毕之后,施工方不履行相应的通知、保密和协助、保管等义务,因此造成合同相对方损失,仍然会被追究一定的法律责任。

3有效的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措施

3.1进行法律风险防控组织建设

法律风险防控专业队伍建设不充分是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重要原因之一。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风险防控组织体系,一方面可以引入具有专业法律素养的人才和丰富经验的专职合同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职责,重视企业内部组建的专业法律风险防控部门,进行法律风险防控组织建设,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健全合同管理人员的晋升机制。对企业项目合同进行专业的拟定和审核;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不断加强内部的管理人员法律综合素质,通过定期进行法律案例知识讲解培训、典型法律事件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答比赛、法律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协调各部门配合开展合同管理工作等具体措施,提高整个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综合素养。

3.2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

在进行法律风险防控组织建设、提高整个企业管理干部的法律综合素养的前提下,同时应当建立相应的法律风险防控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1)建立法律风险防控奖励。对于在施工项目中发现重大法律隐患,从而预防企业重大风险的管理人员以及积极解决突发法律纠纷事件,避免经济损失和降低社会不良影响的管理人员应当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嘉奖和提供晋升平台。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強项合同管理人员自信心,增强管理人员法律风险防控的热情,使企业内部合同管理人员良性循环。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责任追究制度。针对法律纠纷事故中,由于合同管理人员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而造成工程项目受损,必须落实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造成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损失和破坏企业形象声誉的直接责任人员应当严格按照企业内部责任制度进行追责,形成较好的企业内部自查制度。

3.3加强法律风险防控的合同管理制度建设

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关于法律风险合同管理的制度建设,形成科学化、专业化合同管理体制是法律风险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具体实践中,制定专门的合同范本;完善合同的档案管理,资料数据化备份和取存留痕制度;对合同履行全程实施有效监管;制定科学的合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系统;对合同管理人员法律专业化技能培训和考核制度;细化合同管理中相关人员责任等。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防控的合同管理制度建设,提高整个企业法律风险防控能力。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终止以及法律纠纷处理等都处于有序的控制状态,从而可以有效地预防合同法律纠纷的生产。

3.4完善法律风险防控的合同管理监督体制

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中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以及终止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体制,形成全方位动态监督,使整个建筑施工合同管理能够合理有序进行。首先,在合同签订阶段对合同施工项目本身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充分的调查以及对对方从业资质、信用记录、履约能力、资产状况以及签约人权进行全方位审核,为合同的顺利履行扫清障碍。其次,加强合同履行过程的监督,在具体合同管理中,应当遵循全面履行合同原则,避免出现合同履行的瑕疵;在合同变更时应当及时签订有效的合同变更条款;相关债权债务转让时,事先取得债权人的同意和及时通知债务人等。施工方应当避免由于施工方欠缺对合同履行的全程监管,导致自身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甚至由于自身违约被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最后,在合同终止阶段,做好相应的后续监督管理工作,例如施工方应该履行相应的通知、保密和协助、保管等义务,确保整个施工建设项目圆满完成,施工企业无后顾之忧。

3.5提升突发法律纠纷事件管理能力

突发法律纠纷事件管理能力体现出整个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能力。施工合同的复杂性和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即使预防监督管理体系十分完善,但也无法避免突发法律纠纷事件的发生。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本身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灵活性,除了要做好本身的应急管理设施设备建设,同时,提升突发法律纠纷事件管理能力在整个施工项目法律风险防控中也至关重要。在具体措施中,首先要制定完善的预防突发事件的管理制度,总结突发事件处理经验,结合当前法律规范,做好突发应急处理预案。其次,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组织专业的法律纠纷处理团队,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分析纠纷产生原因和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一系列损失,选择最优方案进行纠纷处理。另外,在突发纠纷事件处理后,施工企业应当进行相关经验总结,吸取突发纠纷事件处理的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合同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项目法律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融资;风险

一、项目融资风险的主要来源

1、政治方面的风险

项目的政治风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风险,另一类是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稳定性造成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利率风险,即利率变动直接或间接地造成项目价值降低或收益受到损失的风险和汇率风险,即汇率波动而蒙受损失两个方面。

2、法律方面的风险

法律风险指东道国法律的变动给项目带来的风险。项目融资本质上是产权(特许权)制度的创新,因此需要国家通过立法划分产权界限,维护产权收益。一般地,合同用于合同当事人注册国的法律,而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项目融资不完全适用我国法律,难以实现其预定的目标。其次,目前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BOT特许权经营方式,但我国缺乏保证特许权经营规范运作的完备法律制度,从而提高了项目融资的风险,相应加大了融资成本。

3、管理方面的风险

(1)项目融资具体操作困难,加大融资风险。项目融资的筹资方式日益多样化,除了通过贷款外,一些项目公司也以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筹资。多渠道的筹资方式有利于降低项目融资风险,减少筹资成本。但我国现有的法律对发行主体或发行人都过于严格,使得项目融资渠道不畅通,加大了项目公司的融资风险。

(2)风险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难有保障。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分为三个环节:风险的识别、风险估量和风险管理的实施。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融资工作质量差、效率低,缺乏融资战略和技巧,致使融资工作难以完成。

4、项目本身的风险

主要包括项目无法完工、延期完工或者完工后无法达到预期运行标准而带来的完工风险;在项目试生产阶段和生产运营阶段中存在的技术、资源储量、能源和原材料劳动力供应等因素所导致的生产经营风险;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计划维持产品质量与产量,以及产品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二、项目融资风险的应对的内容

1、对政治、法律方面的风险控制

(1)为政治风险投保。承保政治风险的主要是国有保险公司、国家的出口信贷机构及其保险部等,如世界银行有时也为自己的项目向其贷款方提供政治风险担保。私营的保险机构也以较高的保费承保政治风险。(2)请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出一定的保证承诺。包括政府对一些特许项目权力或许可证的有效性及可转移性的保证,对外汇管制的承诺,对特殊税收结构的批准等一系列措施。

(3)发起方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需要聘请法律顾问的参与。因为项目的设计和项目的融资及税务处理等,都必须符合项目所在国的法律要求。

2、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利率风险的控制

(1)优化贷款的利率结构;控制融资成本。在国际金融市场资金供给不足时,利率会逐渐上升,以选用固定利率为宜,其比例应占整个贷款的70%左右。而当国际金融市场资金供给过剩时利率会趋于下降,以选用浮动利率为好。贷款中固定利率债务与浮动利率债务比例均衡可以降低风险,减少利益损失。

(2)尽量做到外币贷款的借、回、还的币种统一,缩短对外贷款的还款期限。此外,还可通过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

3、对完工风险的控制

超支风险、延误风险以及质量风险是影响我国项目竣工的主要风险因素;控制它们的方法通常由项目公司利用固定价格固定工期的“交钥匙”合同和贷款银行利用。完工担保合同”

或“商业完工标准”来进行。通过工程建设合同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工程承包公司。

4、环保风险的控制

    环保风险在整个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其进行控制的措施主要有熟悉项目所在国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并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充分考虑,拟定环境保护计划作为融资前提,并在计划中考虑到未来可能增加的环保强制,将环保评估作为项目的经常评估范围,并根据环保法的变化予以调整。

三、企业加强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项目融资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并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项目活动全过程涉及的风险加以分析研究,并采取主动行动,创造条件,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所造成的项目实际效益与预期效益的偏离,顺利实现融资项目的预期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1、提前做好项目评估和风险分析工作

    项目的评估和风险分析是项目融资的重要基础工作。项目公司在介入项目融资之前,一定要做好调查研究和项目评估工作,包括当地的投资环境、政府信用、当地在建或拟建项目的运作及规划情况,探索风险事件的来源所在,分析发生的可能性,判断后果的严重程度。项目公司还应成立专门的调研组,一面作实地考察,一面通过信息网络、外交机构、当地商或合作伙伴等途径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确保项目融资法律结构严谨无误

项目参与者在融资结构中的地位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权利、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文件确定下来的。法律文件是否准确地反映出项目个个参与方在融资结构中的地位和要求,各个法律文件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否严谨,是影响项目融资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

3、项目管理中注重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就是通过对风险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它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4、实施后做好项目风险管理方案评价

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和评价是风险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自然不必说。方案实施后的评价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不仅是风险处理效果的直接反映,而且通过对项目的后评价可以达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工作的目的。因而它是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项目特点、规模和需要有所繁简和侧重。

四、结语

为了防范和减轻项目融资的风险,项目投资者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必须准确识别项目的主要风险,评价项目每个风险的水平以及可接受的程度,并将项目风险分配到有关各方,将项目风险与融资结构相结合,再恰当地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化解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项目融资风险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项目法律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项目风险 风险管理对策 风险转移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有形风险成本是指风险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无形风险成本是指项目主体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后付出的非物质和费用方面的代价,包括信誉损失、生产效率的损失,以及资源重新配置而产生的损失。风险预防及控制的费用是指预防和控制风险损失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支出,包括措施费、投保费,咨询费,培训费,工机具维护费,加固、支护费等。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决定了工程项目风险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总会发生变化,风险也不例外,当引起风险的因素发生变化时,也会导致风险产生变化。因此,应认真对风险进行分析并有效控制风险。

一、工程项目履约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1. 合同履行过程中往来文书的效力认定

该类情形主要存在的法律风险在于往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合同当事人的施工负责人、工程监理、项目经理、技术人员等的签字可以认定其法律效力。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1)限定传真号码、电子邮箱;(2)限定传真、电子信函的效力;(3)对引起工期顺延、工程款增加等后果的往来文书限定特别的生效条件;(4)限定相关人员签字程序和效力。

2.分包管理的风险

该类情形主要存在的法律风险在于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情形下实际施工人也可以直接发包人。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1)约定视为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的情形;(2)约定违约责任,如:拒绝支付工程款、解除合同、赔偿损失等。(3)确定分包方项目部管理人员并提供相关人员的劳动合同、社保清单、工资单等;

3.现场签证管理的风险

该类情形主要存在的法律风险在于:(1)现场签证可以直接作为结算凭据。如进行合同审价,审价部门对签证不作另行审查;(2)诉讼中作为直接证据,直接认定工程量、工程价款。主要风险防范措施包括:(1)约定签证程序,指定各级程序签字有效人及印章;签证必须连续编号;(2)约定申请签证的期限,过期视为放弃;(3)涉及工程量、价款变更的,应依据申请时所附的资料;(4)约定有异议时,不得拒不执行有关的设计变更,否则视为违约。

4.建材差价调整的风险

该类情形主要存在的法律风险在于即使约定对工程总价或材料价格实行包干,但如果因情势变更导致建材价格大幅上涨而明显不利于承包人的,承包人仍可请求增加工程款。主要风险防范措施包括:(1)在合同价款条款中,将风险范围量化明确,列明风险费包含了物价波动的幅度比例;(2)在工程承包合同中预设因工、料、机费用上涨相关的免责条款。

二、投标报价引起的风险及控制

1.报价部分编制引起的风险

投标阶段面临的可引起成本风险的主要是投标文件编制风险,包括报价、商务及施工组织设计三部分。报价风险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中不了标或不能以优价中标,间接后果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效益流失,例如一个大型工程项目采用清单招标,报价时施工单位在报价中漏计了一个子项,而漏报的项目一般认为已含在其它项目中,所以中标后施工单位将按图纸进行该子项施工而不能得到额外的计价; 另外,在实际施工中业主有可能更改设计,取消或增加部分施工内容,有的承包商在清单中采用不平衡报价,若提高单价的项目被取消,而降低单价的项目被增加,这样对承包商将损失很大。因此承包商在报价时应在充分考虑竞争性同时努力控制或规避相应风险。

2.商务和施工组织设计部分编制引起的风险

商务和施工组织设计风险则会对日后的业主索赔埋下隐患,有的承包商在投标中为了取得业主的好感或得到高的综合评分,在投标文件中不切实际的投入资源,例如本来常规10台机械就完全可以完成项目,在投标文件中却写明投入15台,而且备注全是“自有”,或者为了显示实力提高了机械配置等级、技术管理人员等级,这样的过度配置不仅浪费资源且在中标后为业主提供了许多索赔机会,因为施工单位编制的投标文件属于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中标后业主可以按照投标文件的内容来要求承包方来履行合同义务,如果和投标文件不符,可追究承包方违约责任。

三、风险控制对策

风险控制包括所有避免或减少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潜在损失的各种措施。风险控制人员必须和各专业人员共同识别项目风险发生以及使损失趋于严重的各种条件,然后通过对这些条件的控制来控制项目风险。

由于我国建筑安装工程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各方面制度还不够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竞争促使建筑行业风险的不断变化和增多,施工企业逐渐认识到风险存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环节,开始逐步关注建筑安装工程的风险管理,只有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使企业适应新形势并实现新发展。

风险控制对策可分为风险回避和损失控制两种。

1、风险回避方法

在项目风险管理中,高度预防性不但要求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求针对各种主要风险事前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予以回避风险,增强预防性和风险管理弹性。风险管理的动态性要求在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择优性要求在进行风险管理与管理时,需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选择最佳方案实施,最终实现项目的费用、工期、质量目标。在实际操作中,采用风险回避来控制风险的方法对项目管理是有利的,可使项目管理成功的概率有效增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致使风险发生的概率达到最小以回避风险。如 :(1)配备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工操作人员。利用他们有很强的风险管理法律意识,依法履约并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违约的问题;(2)项目管理者通过预留保证金降低自己所承担的风险,如材料出问题则可用此部分资金支付;( 3)采用风险分散的方法将风险分担给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商品混凝土将此部分风险交给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但采取这种方法的同时,也有可能同时将利润分散;(4)可将风险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如采用保险,根据有关法律运用大数法则签订保险合同,当风险发生时就可以获得保险公司赔偿。

2损失控制方法是指通过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或通过降低所发生损失的严重性来处理项目风险。与风险回避相同,损失控制是以处理项目风险本身为对象而不是设立某种基金来对付,但回避偏重于一种消极的放弃和中止。损失控制措施可根据其目的分为:(1)损失预防手段;(2)损失减少手段,包括损失最小化方案和损失挽救方案。损失预防手段旨在减少或消除损失发生的可能,损失减少手段则试图降低损失的潜在严重性,损失控制方案可以是损失预防手段和损失减少手段的组合。损失的发生是由多种风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在众多因素中,技术风险、人员风险、设备风险、材料风险和环境风险是引起损失发生的五个基本因素。预防损失的发生和降低损失的严重性,就要对这五个基本因素进行全面控制,而且尤以对人员因素的控制最为重要。

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探究

1、建立完善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的范畴包括施工是否延长工期、施工费用是否超出预算、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等。施工单位需要采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风险管理,有效的控制风险并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所以企业要运用调控手段去引导控制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尽快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结合内外部形势和发展趋势因地制宜的完成企业风险管理。

2、树立风险意识,慎重考虑项目施工要利用所有条件,认真审阅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结合工程和单位实际认真编制招投标文件,熟悉并掌握相关法律条文。尤其要深刻理解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以及合同的实质内容,快速发现合同中有待讨论修改的地方,对一些含糊不清的风险问题要敏感、及时捕捉并设法化解,在合同中加以详细约定。应注意合同条款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法律。还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尽一切努力降低风险,合理报价。

3、建立风险管理企业文化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往往取决于企业的风险态度和风险管理。因此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共同承担起监控企业经营风险的责任,管理人员应加强运用风险管理办法,比如:规避风险、分担风险和接受风险等。当面临风险,应该采用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主动的避免或减少损失的转移风险的方法。对于可以承受的风险,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道德标准管理。让每一位员工都树立风险管理的文化理念,全面建立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文化以及风险管理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自觉地发现风险、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 卢有杰, 卢加仪. 项目风险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 何文炯. 风险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3] 范云.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 厦门大学, 2009.

[4] 陈建平. 重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项目法律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风险;应对

Abstract: i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there is a lot of risk factors, such as industry policy adjustment, the housing market fluctuations, building materials price change, labor, the change of policy, foreign exchange rates and interest rates rise or fall risk, etc, they are directl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for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f can't fully consider these risks, and tak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he whole project will produce immeasurable heavy losses.

Keyword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Risk; Deal with

中图分类号: 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房地产开发风险,是指在房地产开发活动过程中存在影响开发利润的多种因素,而这些因素的作用是难以避免或无法预料、控制,使得企业实际开发利润可能与预计利润发生较大背离,因而使企业有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

一、房地产开发存在风险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着开发最终结果,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强调风险管理有的放矢,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1.1 政策风险

毋庸置疑,国家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行业政策的变化可以给房地产项目开发带来有利影响,也可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政策风险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更加显著,其影响最为直接的是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

由于房地产市场状况关乎民生,其发展的波动不可避免吸引舆论的关注推动政策按照中央和谐发展的要求不断进行宏观调控。其手段必然遵过金融财政和土地政策的变动来落实。

1.2 经营风险

众所周知房地产项目基本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开发,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使依靠银行贷款进行投资的企业面临着经营风险。银根紧缩使开发企业融资困难经营压力增大,房价波动导致市场观望程度增加。银行利率的波动也影响着房地产市场变化。当利率上升时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成本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需求降低开发利润风险增加。

1.3 技术风险

项目建设施工阶段设计理念落后导致的商品房实用性差、承包商技术和施工管理落后、偷工减料以及项目监管责任心不强、监督不够、失职渎职、滥用权力等导致建筑物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也是伴随房地产开发过程的风险。管理不完善造成工期拖延,不仅房地产市场状况与项目策划时相比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错过最佳租售时机,如已预售会承担逾期交付的违约损失信誉损失,还会加大资金成本增加管理费。在建设期间随着建筑科学的进步,消防标准提高和节能环保要求的深化,国家和项目当地政府调整产业政策,会要求未竣工项目采用新的或更高的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如禁止施工现场揽拌砂浆、强制推行商品预拌砂浆、提高节能环保要求、强制实行外墙外保温系统和采用太阳能供热水,提升消防设计和材料防火等级等都会使项目开发成本增加。除此之外建设过程中人工费上涨建材价格上涨和施工中意外事故等都是速一阶段将要面临的风险。

当然,影响房地产开发风险的因素还有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在这里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就不一一具体介绍。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应对策略应该首先分析其产生风险的原因,从而制定恰当的策略。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竞争对手抢先进入市场,推出产品,市场竞争加剧;银行贷款利率升高,投资风险增大等。

主观的原因有:企业信息不灵,开发出来的产品不够好,或只是本地区先进,这样就失去了设计上的优势。有的企业在开发上由于设计障碍产品迟迟研制不出,造成开发时机过迟,市场已被竞争者占领;过分重设计轻市场。既过分重视设计的先进性而忽视对市场需求的分析,结果开发出来的项目产品尽管设计水平和性能均比较高,但因不符合当地居民的需求或超过消费者承受能力而缺乏市场需求。集中表现在售价太高。产品投放市场后,企业没能熟练运用促销手段进行宣传,价格过高或过低。缺少配件,售后服务跟不上,没能掌握好产品推出的时机等。

另外,房地产销售阶段也容易产生法律风险。第一,与销售中介公司相关的风险,因销售合同签订及履行产生的法律风险或因销售公司及其员工虚假承诺及不当行为引起的法律风险;第二,与广告策划相关的法律风险,因广告策划合同签订及履行产生的法律风险;因广告策划文字或图片侵犯第三人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因虚假广告带来的法律风险;因广告内容不当的法律风险。第三,与销售行为相关的法律风险,违规销售产生的法律风险;取得商品房预售证书的相关法律风险;预售房款的收取和使用的相关法律风险;促销方案的相关法律风险;销售现场布置和样版房相关的法律风险;销售人员违规操作、擅自修改认购书、购房合同产生的法律风险;认购书、购房合同书相关的法律风险。第四,与购房者相关的法律风险,因房屋质量问题产生的法律风险;因延期交房、延期办理房地产证产生的法律风险;因设计方案变更产生的法律风险;因公共设施使用等相关问题的法律风险;因按揭贷款合同产生的风险。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经济衰退的时候,这类风险特别突出。

三、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价,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措施,保证以较低的耗费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损失,获得安全保障的过程。加强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意义重大:风险管理为全面、合理地处置风险提供了可能性,风险管理既能够为风险损失的出现与衡量提供科学、准确的计算基础,又能够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各种风险对策的成本及效益加以比较,从而得到各种对策的最佳组合;风险管理能够促进房地产投资主体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风险管理有利于房地产开发商增强风险意识,从被动成为主动管理型,为项目开发提供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

四、加强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的对策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加强风险的防范,强化风险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风险管理:

4.1正确对待开发风险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房地产开发商开展业务,就必然伴随着风险。对待风险,不能过于保守,要合理承担,不能为了回避风险,而降低工作效率,从而失去竞争力;但也不能盲目乐观,有的风险虽然较少发生,但它一旦发生,带来的后果较为严重,损失巨大,甚至有可能“拖垮”一个企业,所以要正确衡量风险的发生概率及其后果,使“风险与收益对等”。

4.2主动进行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内容和基础工作,任何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如被忽略都可能导致风险管理的失误和失败。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周密分析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剖析企业在房地产开发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和弱点,以及对企业利益可能造成的威胁。

4.3科学进行风险评估

对房地产开发风险进行量化和测定,确定开发活动中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及确定风险可能给开发活动带来的损失程度。

4.4强化风险防范与控制

在市场经济下,房地产市场是瞬息万变的,风险无处不在,制订一系统的防范风险措施有利于开发商管理业务、优化资源。重视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可行性研究是开发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基础,是防范开发风险的保证,因此必须重视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加大可行性研究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投入;科学、全面而不失重点地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尤其要注重对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情况分析;同时要保证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独立性。研究小组按科学的路子,独立、客观地去调查、分析和研究,从而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化。

合理安排项目资金。根据可能的建设进度和将会发生的实际付款时间和金额,同时考虑各种投资款项的付款特点,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这是实现项目投资管理目标和企业投资效益的有力保证,要重视多方案

的设计和选择,寻求一次性投入少而全寿命经济好的设计方案,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费用;协调好投资控制与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关系,做到三者的有机配合和相互平衡。加强投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可能导致未完工程投资增加的现实问题和潜在因素,尽早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法律法规;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合同管理人才;设立合同管理机构,配备合同管理人员;建立合同管理目标制度;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制度;重视合同分析;建立合同实施保证体系、完善合同变更管理和合同资料的文档管理。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在内部关系的协调中,要按照职能分工和需求设置部门和人员,明确每个部门的目标,职责和权限,事先约定各个部门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建立信息沟通制度,使局部了解全局,服从并适应全局需要。在外部关系协调中,开发商需要整合自身资源,建立一个由主管工程领导牵头并整合工程管理、开发、销售、物业管理等内部人员组成的工程项目临时机构,与工程项目现场人员分工。

4.5灵活进行风险分散与转移

房地产开发企业可通过调整开发结构,实行开发类型多元化、开发区域多元化、开发时间差异化来分散风险。如通过投资建造不同档次的住宅;或者是把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如住宅房地产、商业房地产等。用个别房地产开发的高收益去弥补个别低收益的房地产损失,以减少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整体开发风险,最终获取平均的投资收益。

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形式进行风险转移:①通过契约或合同将损失的财务负担和法律责任转移给非保险业的其他人,达到降低风险发生频率和缩小其损失程度的目的;②用外部资金来支付可能发生的损失,将损失的财务负担转移给其他人;⑦通过购买保险,业主作为投保人将应由自己承担的工程风险(包括第三方责任)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使自己免受风险损失。

参考文献

[1]王麒.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辽宁经济,2007.8.

项目法律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风险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当今我国的施工现状使得很多施工工程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很多工程长期受困于这些因素而没有较好的业绩,随着很多新的问题的不断的涌现和新情况的出现,我们有必要积极探索可能改进的措施。

一、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风险识别

所谓风险识别主要是指在各种各样风险事件发生前,通过各种方法来辨认和鉴别各种风险,是系统地发现不同风险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过程,风险识别的主要目的有两点:第一,为了便于对风险大小进行评价和估计;第二,为选择管理对策做好准备工作。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想实行风险管理,首先要准确地识别风险,对风险严重程度以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认真地估量,若风险不能被识别,其也就不能被控制、管理或者转移。由于风险具有隐蔽性,在很多情况下,所有的风险并不是显而易见,且不易预测和辨识,人们经常会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或者被一些细小的利益所诱惑,导致其看不到内在潜藏着很多的危险,因此,在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变得特别重要。风险识别的结论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效果,若在风险识别中,其关键风险因素没有被及时、准确地识别出来,仅仅从一些非关键风险去分析、处理和识别,很容易造成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受到很大的影响。

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专家访谈,通过该领域有经验人员或者专家来对工程项目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识别,查看其存在的潜在风险;第二,检查表法,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清单的方式罗列出来,在此基础进行对照和检查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第三,历史资料,利用类似工程项目的相关历史资料来了解工程项目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第四,头脑风暴法,工程项目的成员、客户以及外聘专家等各方人员组成一个风险识别小组,针对其经验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罗列出来;第五,评估表法,总结历史经验,依靠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和局部风险的类别进行判别。风险识别程序主要如下:第一,建筑工程项目中主要包括有哪些活动;第二,这些活动潜在的各种各样风险;第三,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第四,识别工程项目中的一些关键风险。风险识别的基础是洞察力、经验以及历史数据。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同,即使在类似的工程项目中,相似的风险也不会重复发生,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依赖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员的洞察力和经验。风险识别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料,主要是通过问询、现场和调查等不同途径来获取。风险识别工作可通过保险公司或者风险管理协会等结构和学术团体所编制的一些识别图表,结合其施工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分析方法。

二、风险的评价和估计

风险估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第一,加大对工程项目环境以及其自身的建设特点的理解;第二,进一步寻求达到工程项目目标的一种可行性方案;第三,通过系统、条理且充分的考虑来估计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所有风险和不确定性;第四,确定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工程项目造成的影响;第五,比较和估计工程项目的行动路线或者各种方案的风险大小,从中选择出一些机会最多或者威胁最小的行动路线或者方案。对工程施工风险概率进行估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针对一些大量的试验,采取统计法来进行计算,这种方法所得出的数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数据,不会随着人的意志发生转移,这种方法被称为客观概率。但是在实际的可行性研究中实行风险分析的时候,所遇到的相关事件是不可能经常做试验,同时又由于事件的未知性,因此,导致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施工风险不能做出正确地分析,且很难将客观概率计算出来。由于工程项目决策的需要,通过相关专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概率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设计,这就是主观概率,主观概率主要是指估计者在合理地判断、收集的相关信息以及自身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估计。

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措施

1. 施工风险的回避

施工风险回避主要是指将风险源中断,防止其发生或者遏制其发展,若工程项目风险的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较大,其不利后果也比较严重,没有其它策略的可用的时候,可以改变或者放弃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项目建设的目标,以此防止风险的一种相关策略,其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先期的回避;第二,中途放弃。

2. 风险的转移

在风险管理中,风险转移主要是指依靠某种方法把风险的后果以及风险应对的责任和权利转移到其它人,风险转移的本身并不能将风险消除,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将风险管理责任或者在该风险管理中所获得相关利益转移给其它人,使项目管理人员不再直接地面对这些被转移的风险。

3. 风险损失的控制

风险损失控制主要是在自愿承担风险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此降低工程施工损失的频率。风险损失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工程损失发生的机会,防止损失的加剧,尽量将其损失降到最低化。

四、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1加强合同风险管理

建筑施工横跨了自然、社会、经济、法律、道德、技术等各个领域,必须通过法律条文予以规范,更要通过合同等书面形式作为先行官来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在实际的操作中,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各方的权益,通过法律的硬性规定来约束诸多行为,重视法律在解决相关问题的强大作用,以防不利情况出现时束手无策。要针对建筑施工合同中常见的问题,在企业中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机构和部门,在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要适时地进行补充修改,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不能阻止网络这样重要的服务工具,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建立健全法律风险控制工作的有关网络制度,如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岗位权责制度、决策制度、请示报告制度、风险评估制度、专业工作制度、报表制度、档案制度、奖惩制度等,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明确控制法律风险内容及其方法。

2.提高整体施工队伍的风险管理意识

应该果断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观念。在实践中,我们的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风险管理知识的了解。在对施工技术和财务管理等进行了解的同时,要重视对公司的领导或者中层干部的培训,积极引进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在公司重大的工程项目和经济活动中要主动向相关的专业人士和权威机构咨询,邀请专业的施工人才介入,而不是被动的等待出现问题了才请风险管理来弥补。那样对降低企业的风险很不利,也有损于增加公司的经营效益。鉴于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这些情况,我希望业界人士积极呼吁,不要再走那些浪费金钱的来路了,要聘请风险管理的顾问在公司内部展开培训。同时,如今的经济高速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切不可再倒在了法律这条坎上,在信息化社会中,要积极构筑合同和法律管理的组织制度网络,提高大家的风险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施工的主战场不断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坚定不移的坚持在该领域的思考和创新来打造自我优势,在管理之路上更上一个层次。必须肯定风险管理研究的作用,才能在实际的工程施工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郭向明,竺百川.我国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探析[J].价值工程,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