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上世纪90年代,上海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经不住信用社承诺高利率存款回报的诱惑,将1000万元现金存入浙江宁波的农村信用社.存款到期他去取钱,却被告知他的钱已替他人作贷款担保不能取,在他完全不知情情况下,发生了这样的事,急得他直跺脚,尔后走上了诉讼的程序……类似这样的信用风险,或交易中的其他信用风险,许多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过不同程度的经历。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后,随着世界的动荡多变,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加剧了企业经营中各种风险的发生程度和频率。信用风险首当其冲,像疫情一样在世界各地出现;2003年,长虹集团在美国遭遇巨额诈骗;2004年,以温州人经营为主西班牙鞋城被烧……2008年,由美国住房次贷危机引发海啸式国际金融危机,引起全世界震惊。无数事实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经营、国际经营风险四伏。中国民营企业必须正视现实,把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和防范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尚未重视这项工作,或不懂得这方面知识的企业必须要开始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因为,这是每个民营企业的必修课。
综观我国民营企业,泱泱千万户之众,90%以上为中小企业。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发展除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外,凭的是个人的精明和胆识。他们当中有政府工作人员下海的,有从原国有企业出来创业的,有城市居民,也有众多原来的农民。一般来说,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灵活,企业家个人综合能力相对较强,比较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和社会关系的处理,但致命弱点是大多实行家族式管理,管理水平低下,并滞后于企业发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大批民营企业涌现时,正值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强化与国际接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原本企业管理落后的中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越来越强情况下,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关知识,他们大都没有学过,关于信用风险问题,国内专家也仅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这方面的知识远远还没有普及广大中小企业。因此,我国有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因为风险管理跟不上夭折在起步的路上,有人评价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寿命平均只有三年”。这种现象是与各类风险管理,尤其是信用风险管理跟不上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民营企业必须要补上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和防范这一课。
信用风险狭义的概念是指信贷风险。广义的是指以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若对信用风险进一步拓展理解,则信用风险还包括风险这一层面。风险是指债务人所在国家政局不稳定、经济体制不健全或政策多变,导致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何种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中信用风险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信用风险源于信用过程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我国不断融入世界,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后,信用交易规模日趋扩大,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其潜在信用风险问题日趋突出。而信用风险是各类企业出现流动性危机的主要根源,也是导致区域性乃至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加之,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客观的、主观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这一问题,因此,信用风险的多样性复杂性又为企业防范增加了难度。
在国际国内过去长达多年的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中,银行或金融机构角度研究较多,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管理措施。但关于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如何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几乎没有专门的系统的研究。而在经营实践中民营企业信用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关于民营企业如何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还是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般来说,风险管理是由识别、估测、评价、控制和管理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核心在于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组合,充分体现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根据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考虑民营企业的“实战”需要,笔者认为眼下民营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补课的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识别了解风险源,掌握规避风险的基本技巧。风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导致消极后果的因素和危害的来源。以民营企业“走出去”为例,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一)、投资所在国家的政治风险。政治风险表现在政府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来源于战争、和其他政治骚乱。(二)、政府政策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指影响商业环境的政府政策不稳定。其中包括无法预期的财经和货币改革,价格控制、贸易壁垒水平的变化、国有化的威胁、政府规章制度的变化以及利润汇回国内的限制等。(三)、宏观经济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是一个很广的概念,涉及经济活动水平和价格水平的波动,通货膨胀、汇率和利率的波动等。(四)、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的是企业对东道国市场需求的波动,或者由于国际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产生阻碍的可能性。市场风险实际上包含产品市场风险和竞争风险。当这些风险发生时,你的原有订单将有可能被取消。除此以外,东道国的自然灾害、人文习俗,信息不对称、行业标准的执行等,都有可能成为企业“走出去”的风险源。所以要求每个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对东道国要有全面的了解,要把“走出去”过程中的每一步棋可能出现的风险想清楚,并制定相应规避措施后再行动。
二、建立起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笔者长期与民营企业打交道,了解到民营企业对于信用风险管理这项工作除规模化企业相对做得较好,有专人负责外。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没有专门人员负责的,只是在出了问题后,才让财务部门或办公室及有关人员参与善后事宜。对事先、事中、事后环节的监控管理是缺位的。没有企业信用管理组织体系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自身的风险。
借鉴信用风险管理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企业做法,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一般由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信用管理专业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组成。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主要由企业经营管理层的有关人员组成,同时聘请熟悉本企业业务和相关法律的业务人员,出口企业还应聘请熟悉国际贸易结算的行家、及有关涉外部门的专业工作者参加,以提高决策质量。决策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审查批准企业的信用政策和风险管理策略;审批高风险的大额交易事项,以及其他重要信用风险事项的处理方案等。信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客户的资信调查,分析、评估、建立和管理客户信用的档案,信用信息系统,制定企业的信用政策;审查业务部门与客户签订的合约;监督业务部门的操作流程等。企业的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等业务部门是企业信用管理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执行企业信用管理的各项规定,积极配合、支持信用管理部门的工作并及时主动向信用管理部门报告、反馈有关信息。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策略;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041-02
一、 民营企业的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在增长国民生产总值、活跃市场经济、增加国家税收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等内容。这表明,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扶持发展对象。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定会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
资金是企业的生命源泉、前进动力,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发展的基础。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内部融资(如盘活内部存量资产、利用留存收益和应付税利等融资)和外部融资(如金融机构贷款、发行有价证券、吸引外商投资、租赁、商业信用、项目融资、杠杆购买融资等),可谓渠道广泛。然而在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资金筹集渠道不畅、筹集范围有限,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此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民营企业自身状况的限制
起步较晚的民营企业,自身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主要表现在经营规模较小,公司的经营运作主要依靠个人积累的有限资本;缺少较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企业创新意识不够;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透明,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信用观念淡薄,缺乏信用基础,欠息、欠债、不良贷款现象较为普遍等。这些尚未完善的方面无疑使民营企业加大了筹资难度,缩小了融资范围。
(二)金融机构提供信贷的限制
企业融资渠道虽多,但民营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却有限,除靠内部融资外,主要是靠金融机构贷款。但目前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信贷资金却又微不足道。其原因:
1.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贷款性质多为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的频率高、数量少,客观上增大了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因此在现行的金融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请求,往往不予支持。严格的贷款权限、繁多的信贷条件、烦琐的贷款审批程序,让民营企业对于贷款融资这一渠道望而却步。据有关资料统计,民营经济对国民生产总值(GNP)新增部分的贡献已达60%,但只获得30%的金融支持。
2.中小型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能力较小。虽然中小型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提供了相应的贷款服务,但因其自身规模小、资金少、资信实力不强、经营区域受限等特点,使其在面对民营企业的金融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
3.民营企业易受市场环境的影响,经营情况变数大,无法准确预测其未来经济形势,难以满足银行讲求资金“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要求。兼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信用质量问题,使得某些虽有为民营经济服务理念的国有商业银行宁愿贷款给有问题的国有企业,也不愿贷款给经营良好的民营企业,从而加大了民营企业同银行合作的困难性。
(三)国家政府政策扶持的限制
目前,中国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扶持程度不足,对民营企业融资的环境未能提供到位的配套服务:在立法方面,缺乏统一规范的民营企业立法,扶持政策出台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做保障;在管理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措施的实施大打折扣;在宏观调控方面,缺乏有效手段来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对民营企业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在监督方面,政府部门未能很好的履行监督职能,致使民营企业本身发展不规范。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策略
(一)企业自身方面
1.完善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应建立健全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努力完善和改进企业运营机制;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建立科学的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建设企业诚信文化,提升企业信誉;通过股份制改造、出售、兼并、重组、联营、合资等有效途径,不断改革,寻求生存发展之道。
2.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偿债能力。建立以实现经营现金流持续增长为核心的企业目标,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增强自我积累意识,为扩大企业规模提供坚实的资金基础;制定合理的融资策略,巧妙运用表外融资等多种融资手段降低筹资成本,保证资金链的连续;大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融资与融物相结合,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3.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升企业信誉。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制定企业信用政策和风险管理策略;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约束机制,严格审批高风险交易事项;建立客户信用档案,规范客户合约签订操作流程;制定客户信用政策,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回收机制等。
(二)金融机构方面
1.结合资金供给模式,改进金融服务。从理论上讲,民营企业间接融资的供给模式有四种:第一种完全由国有商业银行供给;第二种完全由中小金融机构来供给;第三种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中小金融机构为辅;第四种则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国有商业银行为辅。基于笔者分析,当前现状基本上属于第三种供给模式。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格局基本不会改变。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明确自己的职责,要根据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实际,及时改革传统的以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的一系列制度办法。
2.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改变现有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使用同一标准的状况,制定符合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特点和要求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体制、政策和程序;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络、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为中小企业提供行业分析、决策咨询服务,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当好民营企业的理财参谋。
3.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地方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和地方性风险投资公司。这种地方性的金融机构拥有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信息优势,有助于解决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积极发展非国有和中小金融机构,还可以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促进建立银行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
4.完善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信用保证是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使用率最高且效果最佳的一种金融支持制度。国外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基金主要有三类:一是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如日本有52个信贷担保公司;二是特定用途的基金,如意大利的“技术创新滚动基金”,用以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三是小企业互助资金,如日本的小企业“自有钱柜”,入会企业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从那里得到无息贷款,且不需抵押和担保。我们可以借鉴各国成熟经验,依据《担保法》等国家法律积极大胆地进行试点,根据运作规范、风险分散的原则,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民营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和信用担保体系。
(三)国家政府方面
1.讲求可持续发展政策,改善融资环境。可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中小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建立发展民营企业长期、系统的战略与规划。重新制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对民营企业予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各方面的政策优待。也可设立统一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把分散在各部门、各领域的资金和基金捆绑在一起实行专款专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不断完善金融立法,规范金融活动,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2.完善创业板市场,扶持民族资本。依靠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引导、规范中国的资本市场,尽快完善股市创业板市场、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风险资本市场等,利用综合效应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通过创业板市场,解决处于创业中后期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通过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为达不到进入创业板市场资格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通过风险资本市场,为处于创业初期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私人权益性资本。通过建立公正开放、立体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不断健全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体系。
3.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首先,在财税政策上,国家要在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赋税的基础上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优惠力度,改革对独资、合伙企业既征收企业所得税又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做法。其次,进一步取消对民营企业引进人才的限制:第一,进一步打破当前民营企业吸纳大中专毕业生交纳培养费的规定;第二,公安、人事、劳动、民政等部门须协调解决民营企业人员的户口、职称评定、住房和子女入学等问题;第三,以效益为标准,平等对待各类企业,将民营企业中的部分高科技企业纳入到国家政策支持的各项计划中去;第四,在经营范围和市场准入上,要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对民营企业的政策要求,在给外企国民待遇前先给民企国民待遇才是上策。
参考文献:
[1]佟岩,邹立.资金的聚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民营企业 财务信用 社会责任绩效 行为治理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能否建立起一套先进的财务信用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的信用形象、信用地位,增强信用实力和信用风险控制能力,是决定每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我国民营企业财务信用普遍存在很多问题,企业财务信用行为缺乏严格的控制对策,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信用风险与危机,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健康运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维系市场经济中信用的制度和道德体系尚未建成和未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社会监督和约束乏力;二是企业信用行为激励及惩罚控制机制还未建立,企业财务信用缺失成本远远小于收益,易产生道德风险。因此,强化企业财务信用管理,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健全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和信用管理制度,国家经济得以良好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信用风险管理大师奥尔特曼(Altman)1967年,奥尔特曼(Altman) 首次将在Z值模型中提到财务信用,并率先将逐步多元判别分析法(Stepwise multiple discriminant)。狭义的财务信用仅指企业是否对外提供客观、真实、合法、有效的财务会计报告。 综上观点作者认为企业财务信用体现企业在能力和道德的双重约束两方面,即是企业财务履约能力和企业财务履约愿望。目前鉴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规模考虑,他们的财务信用所体现的范围基本的应该包括以下三种形式:企业销售中的财务信用分析;银行信贷中的财务信用分析;经营管理行为中的财务信用分析。 从企业经营绩效的角度划分,财务信用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资本信用。企业在进行投融资活动中按章程的规定缴纳投资款和分配利益和按期归还本息等形成的资本信用。第二,商业信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销售优质产品,诚信经营,按时供货,按期付款所形成的商业信用。第三,管理信用。企业经营中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产品管理服务质量和履行合同、协议 ,按期足额缴纳各种税费,对待员工以人为本的态度等形成的管理信用。总之,企业的财务信用是在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良好的财务信用能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营绩效,反之差的财务信用则会让企业出现融资困难,产品滞销,资金周转速度慢等经营绩效下降的问题。
二、民营企业财务信用与社会责任的案例分析
( 一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屈芳(2012)通过河南社会责任发展中心在河南日报的“河南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河南民营企业89%的企业均有社会责任工作开展,这些充分显示了河南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工作的重视和良好的社会责任履行的组织基础。通过河南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也说明以下方面变化:一是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理念逐步加强,但在社会责任认识上的偏差应有正确引导;二是民营企业在对员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素质教育培训等方面有了不断保障和完善。目前 73%以上的民营企业重视与顾客及社会消费者的关联,尤其对产品质量和安全信息公示的重视程度加大。调查还显示,河南省85%以上的民营企业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并参与过救灾扶贫捐赠活动。但是数据也显示,民营企业对认识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和环境绩效管理认识不足,编写和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只有4.3%的比例,且专业度较低。
( 二 )企业财务信用行为实践分析 本文以某民营企业公司为例(下称ABC公司)财务数据及相关材料为基本依据进行案例分析。ABC公司是一家发展了20多年的民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国矿产行业的旗帜型企业,是我国主要矿产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远销美、俄、德、英、法、日、韩等国家和地区,被地方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标准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认证。企业产品通过了欧洲等国家和中国商检局等国际著名商检机构的检验。企业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大型矿产企业,与国内实力雄厚的矿产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通过自主设计研发的矿产技术新工艺经行业协会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评为“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 其独创生产工艺,被列入国家火炬开发计划,生产出的产品,企业几十年来累计向国家纳税6.7亿元,为国家创汇3.37亿美元。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矿产品的生产、研发为主导产品的循环经济格局,并坚持产品的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先后被国家和地方评为纳税先进企业、科技进步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及环境保护标榜企业等荣誉。企业不仅在经营绩效方面体现出很高的信誉,而且全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积极支持社会公益;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安全生产,不断改善职工生活,在追求公司发展的同时重视员工的进步。未来实现以矿产品为主的品种、质量、成本、研发、节能、环保、效率、服务等各项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ABC企业多年发展中的财务信用行为分析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形式: 企业销售中的财务信用分析;银行信贷中的财务信用分析;经营管理行为中的财务信用分析。
(1)企业销售行为中的财务信用——应收账款管理分析。应收账款是由于赊销产生的,赊销是一种信用交易,是一种信用交易行为。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一整套严格的信用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起的稳定可靠的信用关系是其存在的基础。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应收账款是一笔很大的流动资产,与货币资金相比较,其流动性差、成本高、风险大,是企业财务分析与评价的重要数据。应收账款的余额、所占资产比重、账龄结构、周转率等指标决定了资产质量的高低,应收账款管理成效对企业经营业绩占有着重要的地位。ABC企业2010年应收账款规模和账龄分析及回收情况分析如下表(1):
从表(1)可见: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一年以内到期的应收账款占比为92.44%,均为信用期内未结算货款,账龄超过三年的应收款项占比为2.58%,比例很少,大量应收账款无法回收的可能性很小。2010年A企业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共约9290万元,其中未到期应收账款约8496万元,占9.15%坏账准备约16.9万元,逾期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约239万元,占2.58%,说明该企业应收账款收回情况很好,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该企业的领导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方面通过自主研发、校企联合等方式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获得了全方位提升,坚持产品的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公司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不断扩大销售渠道的,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市场份额的同时制定良好的信用政策和比较完整的应收账款制度,主要表现有:对客户进行认真的考察、放账控制严格、对账及时、对账手续完善、考核措施执行到位等。ABC企业主要债务人的应收账款余额分析。2010年12月31日A企业主要债务人均为国内实力雄厚的国有知名大型矿产企业,品牌过硬,实力雄厚,尽管金额大,总计为5668万元,尤其债务最多的企业为2044万元,占到占33.15%,但这些企业具有很大生产规模及相应大的原材料需求,是A企业多年的主要客户,经过分析判断不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由此也说明民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逐渐关注客户履行社会责任和财务信用等方面的信息。通过调研ABC企业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制度得知ABC企业的管理制度比较完善,调研中认为管理制度完善的员工有55%,认为基本完善的有30%,认为不够完善的有15%。对“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调研显示:ABC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有紧密而有效的配合,财务部门记账的同时主动向销售部门提供购货单位的欠款情况,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避免了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从源头上控制应收账款,制定科学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建立了规范的应收账款对账制度和必要的应收账款监察制度,从而有效的管理企业应收账款。ABC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ABC企业针对不同客户制定了完善信用政策,对于信誉较差的客户通过催索欠款或诉诸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而使结算资金逐年下降,资金便于周转。该企业最近6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值变动情况是从财务报表资料显示2005-2010年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趋势是徘徊上升的,其年平均周转率速度有13.31次.该指标表明该企业收帐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坏帐损失少,资产流动快,偿债能力强。
(2)银行信贷行为中的财务信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和过程,旨在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依据企业准确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状况做出的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本文主要采用财务信用分析的主要分析方法:财务指标分析,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质量分析和以营运资产分析模型验证其财务信用风险。ABC企业财务指标分析 结合对企业信用考察分析时,应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主要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入手,对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报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本文主要从ABC企业连续两年财务数据分析偿债能力、资产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由表(2)分析可知ABC企业在2010年较2009年流动比例、速动比率各指标值均有所下降。流动比率保持在1.50以上,平均1.75,符合其行业标准,速动比率在1以上,也符合经验判断的标准,说明该企业其偿债能力比较好,不存在资不抵债的风险;由表(2)分析可知公司在2009和2010年负债比率指标值存在较小的变化、资产负债率指标值存在较大变化,2010年该值有所下降,资产负债率降越低,财务风险也随之降低。资产负债率处在30%到40%之间,接近40%,而且变化较为稳定,该公司财务信用水平也稳定。由表(2)分析可知公司在近年的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基本处于稳定,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化较大,2010年该指标值有所下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2009年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总资产周转率2010年有所下降,这些可能是导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的部分原因,也许是第2010年企业保持了较高存货,或者是保持了较高的现金资产水平,但该企业整体经营效绩表现较好。由表2分析可知公司在2009和2010年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各指标值变化较小,2010年较2009年有所下降但均处于行业正常水平,该企业各项主要财务指标均处在较好的水平,获利能力较为稳定。
ABC企业以获得利润时的现金流入和盈利的连续性作为企业盈利质量分析的标准,具体分析的两个指标:主营业务收入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该指标反映主营业务收入中实际收到的现金比例。该指标越接近1,说明主营业务收入中应收账款所占比重越小,盈利质量越高。因为如果应收账款比例较高,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也会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从而影响债务的偿还。该企业在2009年至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分别为:120.00%、133.98%,两个会计期间累计未收回主营业务收入现金1.15亿元,2010年较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收入和净利润均有所下降,其原因可能是原材采购成本增加,车间设备修理费、技术研发费、工资性费用等增加所致,但该公司盈利质量还是较高的,未收回资金较少,不存在较大风险。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的比例,它反映了营业利润中实际收到的现金所占的比例。在分析该指标时,考虑一些非付现费用的存在,如折旧、摊销等项目。这些非付现项目使营业利润减小,相应地就增大了该指标的比例。因此在计算该指标时,在分母中将非付现费用加以还原,得出指标值接近1,说明企业盈利质量比较高。营运资产分析模型是企业进行信用分析的又一个重要模型,这个模型从1981年开始在国外开始广为应用。对ABC企业采用营运资产分析模型分析企业的风险和信用额度。由于使用的财务数据和比率可以直接在财务报表中获得,因此它较为实用。能好的表现企业的实力状况,并可确切地计算出一个信用限额。 营运资产是营运资本和自有资本之和的平均值,是衡量公司规模大小的尺度,它亦可作为制定信用限额的标准,对于衡量信用风险有很大功效。在计算该企业信用额度方面具有很强的作用。营运资产分析模型的计算过程主要分为三步:营运资产计算、资产负债表比率计算以及计算信用额度。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计算信用额度的思路:对于不同风险下的评估值,给一个比例,按照比例和营运资产确定赊销额度,见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该模型在营运资产的计算上考虑了该企业当前的偿债能力和净资产能力。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衡量公司的流动性;短期债务净资产比率和债务净资产比率衡量公司的资本结构。可以看到,该评估值综合考虑了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水平两个最能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的因素。评估值越大,说明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风险越小。不同评估值下对应的营运资产的不同比例。根据不同评估值的对应的营运资产比例,企业评估值越小,信用风险越大。营运资产分析模型给与其越小的营运资产比例,作为计算赊销额度的依据,该企业评估值为0.69,风险程度为有限,对应的营运资产比例是20。营运资产百分比等级应该根据公司的销售政策和公司当前整体赊销水平不断进行调整。
(3)ABC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中的财务信用分析。ABC企业坚持“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宗旨,“学习、研究、创新”的进取理念,创造美好生活,服务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关心成长,此外,该企业在为国家创造税收、为股东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探索实践着企业的社会价值。多年来,公司为修路、助学、扶贫、再就业等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中累计捐(赠)资1000余万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该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过程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信用可以相互影响和转化中建立起来,财务信用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对其的信任会影响其他利益主体对企业财务信用的评价。尤其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赖,因为员工群体相对于企业整体处于弱势地位,这种财务信用将更容易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
( 三 )基于财务信用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财务信用是帮助其赢得发展机会的重要手段。企业从原始资本的取得到成长资金的筹集都与财务信用紧密相连。通过分析该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信用建立的途径及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展的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应收账款管理是销售信用行为控制的重要部分。从以上财务数据分析,基于健全企业财务信用风险管理制度而言,该企业把应收账款管理作为信用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应收账款采用全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客户资信信息管理制度和社会资信评价制度和信用政策决策制度,提高企业经营业绩。(2)民营企业高管人员的素质对于企业财务信用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观察公司的几份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上所显示出来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来了解该企业的经营绩效。财务报表的分析的结论包含了确定授信额度、评估还款能力、放款、预测未来盈利趋势等一些重要的来自高管的决策信息。所以由于目前民营企业高管人员的素质等问题,对认识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作用理解的局限,所以民营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应及时对外披露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不隐瞒、不虚报企业的真实业绩,把个人信用转化为企业信用,最终形成具有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指导下的完善财务信用体系。(3)企业财务信用的建立纳入社会责任培养机制,以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信用的评价。民营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信用可以相互影响和转化。信用是在长期博弈的过程中建立的,取得财务信用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会影响其他利益主体对企业财务信用的评价。相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财务信用最容易建立。该企业在为国家创造税收、为股东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探索实践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价值。多年来公司在实现经营绩效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行为,为修路、助学、扶贫、再就业等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中累计捐(赠)资1000余万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因此,民营企业应注重员工的薪酬、福利以及奖励制度的设计及实施,及时兑现对员工的承诺,在实施员工激励计划中严格执行其中的奖励措施。另外,企业应当对员工进行信用培训,将企业财务信用纳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行为规范中,最终形成企业财务信用的有效认知,使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进一步加深。(4)将财务信用视为成本高的无形资产,促进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民营企业通常规模较小,资金有限,缺乏国有企业同银行和政府的天然联系,融资渠道狭窄,很难获得发展所需资金,更应该靠企业良好的财务信用和经营绩效来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来获得更多资金。民营企业的财务信用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信用成本包括管理层努力的成本和企业利用其他资源的成本。民营企业应将财务信用视为具有成本的无形资产,将其放置于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中进行考虑,并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后再做出财务信用承诺,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分析财务信用的收益率,而不能盲目利用财务信用获取资金。
三、企业财务信用行为管理与社会责任管理
(一)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经济学家吴敬琏(2003)认为,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信用交易为主的信用经济,信用资本的性质与价值量将会形响到企业的财务与融资决策行为。信用信息共享为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扩大信贷规模提供了一个基础设施.而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在其中起着关健作用。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状况令人堪忧,尤其是企业财务信用缺失问题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规范。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包含有效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信用信息共享体系,而企业财务信用管理和社会责任管理系统建设都是保持信用经济稳定运行所必要的内容。企业财务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所以要加快建立我国企业财务信用机制和社会责任管理系统,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形成有效的财务信用机制,落实社会责任管理的监督和约束。
(二)严格企业财务信用行为控制 完善企业财务信用管理制度。目前的法律制度中,还应当出台一部完整的、系统的规范信用活动的专门法律,完善财务信用法规、制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制度建设,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二是规范政府行为,改善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和法律环境,以及保护民营企业产权等来提高企业财务信用。开展财务信用评估,对财务信用好的企业加以记录,并通过媒体宣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形成声誉激励;应对财务信用好的企业降低借款利率,提高现金折扣率等,形成价格激励;对财务信用好的企业扩大授信额度,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政府要奖励财务信用好的企业,促使其不断发展。
(三)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用管理应加强引导和监管,防止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盲目地、过大的进行投资, 引发社会环境污染等不良社会信用问题,应有效的监督企业项目按期运营, 投入资金在一定时期内回流, 杜绝企业为弥补投资缺口而形成的财务信用具有很长的周期,使财务信用膨胀,对企业的财务信用做出准确的评级。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根据经营目标和财务信用管理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正确选择财务信用评级方法,建立健全与企业财务信用的管理制度相适应的社会责任管理系统,形成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信用治理机制,使企业间的交易能得到规范和约束,使失信成本远远高于守信成本、守信收益远高于失信收益,在事前就起到遏制企业失信动机的作用。
建立适合民营企业财务信用为基础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对于我国财务信用理论发展的局限和实践中的复杂问题,政府作为社会责任系统的主要指导者,应为企业经营业绩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给予民营企业支持和优惠帮助。财务信用还将涉及到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对财务信用理论模型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财务信用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财务信用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着力改善并强化企业财务信用管理,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运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建设项目(项目编号:K201203001、201203002);山西省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治理结构”(项目编号:2012-24)及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跨组织环境合作对企业环境绩效影响的研究”(项目编号:14YS11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詹姆斯﹒C.范霍恩:《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亚当斯密著,唐日松译:《国富论》,华夏出版社1976年版。
[3]詹姆斯﹒C.范霍恩:《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亚当斯密著,唐日松译:《国富论》,华夏出版社 2005年版。
[5]詹姆斯﹒C.范霍恩著,郭浩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6]吴桂兰:《略谈企业财务信用管理》,《中国劳福事业》2009年第12期。
[7]王亚非:《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初探》,华东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年版。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对策
一、民营企业和融资的概述
民营企业也叫“民有企业”,就是公民自己出资经营的企业。一般按照社会上的传统讲法,把集体、私营和国有企业转让私人承包的,均称为民营企业。
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就是公司从自身的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公司未来经营及发展策略的要求,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
二、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概述
民营企业在激活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GDP的增长、市场经济的活跃以及税收的增长有着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所得到正常资金总量不足银行贷款量的2%。在直接融资市场,发行股票融资的民营企业,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也只有区区20%左右,在债券市场上占有额则几乎为零。据统计,民营企业由于资金紧缺,54%的企业放弃了新产品的研制开发,43%的企业放弃了新的经营目标,47%的企业放弃了新市场的拓展。尽管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题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为了国计民生,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刻不容缓。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得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融资困境
民营企业是一个复杂的企业群体,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利用市场供求缺口,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买方市场形成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困难逐渐加剧,结合民营企业的现状,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
1、企业规模偏小。民营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涉及行业面大,经营风险大,多头开户现象严重,使银行难以掌握其实际经营状况,贷款管理难度加大,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愿。
2、管理水平低下,设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低。相当多的民营企业技术装备超期超负荷运转,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3、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煤炭、石化、机械、冶金行业民营企业比例过大,盲目竞争,导致行业产品销售不畅,效益下降。不少低技术装备的民营企业大肆生产低劣产品,污染环境,造成大量无效、低效供给。
4、自身信用状况不佳和担保体系不健全。许多企业信用程度较低,加之整个地区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而企业自身又缺乏能够提供抵押的有效资产,这些使得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风险加大,银行自然不愿将款项贷给民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外部原因造成的融资困境
1、我国缺乏专门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
2、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严格化。国有银行商业化以后,银行业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使银行对民营企业缺乏信心,因而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3、政府财力扶持困难。政府在体制改革中,重心倾向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方面,受财政收入刚性的制约,限制了向民营企业贷款的力度,国有银行企业化后,政府不可能再采取干扰措施让银行放贷,使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
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
(一)从企业角度看,应着重重视以下几点
1.深化民营企业改革,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机构。根据企业产权结构状况和发展趋势,处理好所有者、经营者、企业职工利益关系:健全公司内部权力机构,完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信用管理,健全企业信用体系。企业首先要有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在制约客户的信用行为的同时,使守合同、重信用真正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一种自觉的理性选择。同时.要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信诚制度。
3.民营企业应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要跳出单纯依赖银行融资的误区,在充分发挥银行融资的同时,要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搭建起由民营企业担保公司、民营企业互助基金、商业银行、中介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合作的民营企业信贷融资平台。
(二)从政府角度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应加大民营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民营企业融资具有其特殊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财政援助与税收优惠是世界各国政府为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普遍作法。合理运用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手段。提高金融机构对工业、农业、商贸等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能力。
2.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关金融体系。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二是放松市场管制,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三是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在融资的定位和实施过程中,企业在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的过程中,还须应始终强调风险可控原则。
参考文献:
[1] 吴晶晶.浅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J].时代金融,2012(24).
[2]杨学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36).
[3]徐宇颖.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2(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financing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Jiangs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macro-statistics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in different areas of Jiangsu and the survey data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ir financial status, financing structure and 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financing was to conduct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asons of the difficulties in financing from the aspects of banks, corporations, governments were also analyzed, and the ways an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ease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Jiangsu were proposed.
关键词: 江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对策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s in Jiangsu;financing difficulties;cause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115-02
1 问题提出
经过多年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家自主创新最具活力的重要生力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力量。1990年以来,全国民营企业数以每年30%速度增长,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以达到70%以上。
江苏省是全国民营企业发展最活跃地区,民营企业已成为江苏省技术创新中的一最具创新活力和实力的重要力量。截止2009年底,江苏民营企业已达24431家,实现收入18695.8亿元、净利润1581.3亿元,上缴税金1265.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1%、59.6%、62.1%。江苏民营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贡献份额达38.2%,吸纳就业人数293万人。据统计,2009年江苏民营企业共申请专利86046件,专利授权37364件,分别同比增长45.3%和58.3%,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产出大幅增长。由此看出,江苏民营企业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江苏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但是融资难问题始终是困扰江苏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尽管政府和人民银行采取了诸多措施,但仍未真正解决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题。
江苏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是怎样的?现阶段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影响因素具体有哪些?相在管理制度的选择上和在既定制度的约束下,如何解决江苏不同地区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这些都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 江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江苏民营企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是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的信贷融资上。现阶段宏观资金环境相对宽裕、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大幅度增加,但江苏民营企业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及新增贷款规模中的比重,反而呈现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趋势,江苏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广泛地存在。经调查及分析后,江苏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具体总结如下:
2.1 内部融资所占比重过大 民营企业成立之初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来自于企业的自筹,股东资金成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而在生产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资金则主要来自企业间的相互拆借、民间借贷等。江苏较发达地区企业融资中内源融资比例在60%以上,苏北欠发达地区达到了80%以上。但企业实际的内源资金极度不足,尤其是处于起步阶段的民营企业,外部融资仅有银行信贷融资,没有可以利用的其他融资渠道,仅靠企业的内部资金使得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2.2 银行贷款比重偏低 企业在获取外部资金时,银行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但是江苏民营企业从银行所获得的贷款在银行同期全部贷款余额中所占比例很低,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7%,与民营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极不相称。在96户被调查企业中,81家企业表示当遇到资金困难时首选向银行、信用社贷款,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性较强,但实际贷款中遇到的障碍很多,银行的贷款与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
2.3 融资渠道不畅 江苏民营企业总数有100万家以上,但在主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的民营企业总数还不到100家,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企业债券、并购融资等新型的融资形式还没有在实践中广泛应用,股权融资面临政策的缺失以及风险基金退出渠道,严重影响了权益融资的比重。
2.4 信用担保体系缺失 在江苏较发达地区(如苏锡常地区),已有一些担保机构出现,但数量有限,其实际运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对地区民营企业支持的作用有限。在苏北的欠发达地区,担保机构数量极少,有些地区甚至还没有担保机构。江苏作为民营企业众多的省份,担保体系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融资。
2.5 民营企业融资的区域差异明显 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地区民营企业无论在银行贷款还是在民间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度上有很大的不同,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比经济欠发达地区融资要相对容易很多。
3 江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江苏民营企业出现上述融资现状及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金融体制内部因素,也有外部的金融环境因素,还包括银行和企业的自身因素。该部分根据江苏民营企业的特点和现有的环境,分别从银行、企业和政府的角度分析江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影响因素,指出目前企业融资困难的深层次原因。
3.1 银行方面
3.1.1 银行的构成体系 从金融体制的角度看,我国现有的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并不适合为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江苏省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构成情况,从总体上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总数、从业人数以及资产金额大都位居前列。从资产规模上看,江苏民营金融机构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为2008.4亿元,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规模为1881.9亿元。农村信用社的机构网点数量为2115个,机构数量虽然仅次于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的机构数,但资产规模仅为1881.9亿元,相对较少。
3.1.2 贷款结构 ①贷款期限结构。从1995年到2010年,江苏省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保持不断的增长趋势,但短期贷款的增速慢于贷款总量的增长速度,主要由于信贷资金投向了中长期贷款,这部分资金大多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民营企业获得中长期贷款的数量并没有增加。近几年来,贷款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短期贷款量基本保持不变,甚至出现了下滑的趋势。②贷款分布。1)贷款集中导致了地区间资金的不平衡。2002年到2006年间,江苏省新增的贷款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无锡3市,平均占新增贷款总量的70%左右。2)贷款投向集中导致企业间资金的不平衡。由于各商业银行经营策略趋同,新增贷款基本投向了效益较好的优势企业,如大型国企、三资企业和上市公司等。这样的贷款投向使得部分地区民营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3.1.3 交易成本 因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导致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运作程序更为严格,所需费用也因此增加,但收益却并未风险提高。另外,若民营企业一旦资不抵债宣告破产,银行债权难以保障,且民营企业的呆坏帐按规定不好核销,因此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3.2 企业方面
3.2.1 经营管理不完善,有效资产不足 江苏民营企业大多属于家族式企业,没有正规的公司章程或管理机制,使银行无法对企业基本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判断,很难及时收集足够的信息对企业资信状况进行客观评估。再加上民营企业产权不明晰,导致股权结构单一,易受内部人控制。而且,江苏民营企业拥有的大规模厂房和先进设备少,部分企业只是租赁经营,或采取挂靠集体、合资合作经营等方式,无有效资产作抵押,使得企业贷款额度进一步减少。此外,资产评估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力,导致抵押资产评估作价随意性很大,资产处理损失大,资产变现难,交易费用高。
3.2.2 财务不透明,竞争力和成长性不强 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会计报表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由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外部很难从一般的渠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其相关的信息。南京市某区有80%的民营企业的财务报表不真实或者没有财务报表,企业给税务局、银行和自己用的帐册是不同的。由于财务不透明,信息的不对称,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民营企业很难吸引外来投资。这样导致江苏民营企业竞争力和成长性不强。
3.3 政府方面 融资立法方面,我国有关民营企业融资的规定还只是纲领性文字,相关法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使得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局部利益,默许甚至纵容逃避银行债务,法律对银行债权保护能力低,加剧了金融机构的“恐贷”心理。另外,在资金融通方面,政府没采取扶持政策,也没建立相应的为民营企业贷款进行担保和保险的机构,客观上限制了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
4 缓解江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政策建议
4.1 银行方面
4.1.1 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体系 发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区性的民营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作用。培育民营企业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等民营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市场环境,建立正常的融资渠道和以民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银行分工体系,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和规模。在苏南局部区域建立以互助的非盈利性的会员制组织方式如民营企业担保协会等中介组织,负责搜集本地区企业的信息,并制定一系列的跟踪监督机制防范企业的道德风险,建立相应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增加企业的信用成本,降低银行对民营业的贷款成本。苏北欠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应实行关系型融资模式,通过建立和完善该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民营金融机构,发挥与地方民营企业的互动和长期合作关系,利用重复博弈过程缓解该地区企业融资难问题。
4.1.2 加大针对民营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力度 金融机构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包括创新资产保全方式、拓宽信息渠道、拓宽信贷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内涵等。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针对一些业务长期稳定,且赊销比例较小的民营企业,采取仓单质押的保全方式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②针对一些为大型优质企业提供固定配套产品的民营企业,在其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背景前提下,根据民营企业资金流动性强、金额小、周期短和频率高的特点,可采取办理应收货款转让或票据贴现方式提供融资业务。③针对一些能由企业所有者及其亲友提供自然人担保的,可采取抵押、质押、抵质押加保证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额度。④对苏南大量存在的外向型企业出现的资金周转困难,可采取出口退税托管贷款方式,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并保障银行信贷的安全。在拓宽服务领域上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承汇票、保函、信用证、周转性贷款和透支性贷款等。⑤推行企业联保贷款模式。联合担保企业一般在产业上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之间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于是相互之间的信息比较对称,大家愿意相互担保。缓解民营企业抵押不足,寻找外部担保难的问题。
4.2 企业方面
4.2.1 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争管理水平 民营企业要继续深化产权改革,理顺产权关系,建立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民营企业综合素质;要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真正走上集约化经营之路;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使民营企业从仅靠简单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扩张。民营企业必须通过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赢利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融资能力。
4.2.2 提高信用水平 提高民营企业信用,对于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还款的信誉程度,恪守“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用准则,建立起良好的企业信誉,主动争取银行的信赖和支持。
4.3 政府方面
4.3.1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我国社会目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己经初步建立,但相应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2002年我国关于民营企业的第一部法律《民营企业促进法》正式通过,但还是存在对民营企业的界定范围不清晰,政策的指导性不够强,法律层面的强制性不足等缺陷。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以《民营企业促进法》为指导,有效整合现有的《担保法》和《公司法》,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规范,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搭建起基本的框架。同时在规范市场环境、维护市场公平和自由竞争方面,还应该出台诸如类似国外的《反垄断法》等法律和制度。在建立了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司法的执行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公正的司法环境,从而在法律环境上为民营企业发展服务。
4.3.2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①制定规范和鼓励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政策法规。江苏地方政府应当根据担保机构的试点情况,研究制定规范、发展民营企业担保机构的政策法规,对担保机构的准入、运营、退出、监管和扶持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促进信用担保体系规范化发展。②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强化民营企业的信用观念。针对社会信用环境较差的问题,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在的良好信用环境下,改善银企之间的关系。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大平台,信用平台应解决依法披露、资源整合、技术平台与接口以及资金的问题。通过信用平台实现民营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加大对企业违约的处罚力度,增加违约人的违约成本,严肃惩处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及其负责人。③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及其风险控制与防范体系。在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政府要先注入一定的资金建立政策性的担保机构,机构主要通过市场化的模式运作。政府在担保机构建设中要适时转变角色,逐步从原来政府为主体过渡到政府为主导的商业化运作。
5 结束语
江苏民营企业在全国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而它所面临的融资现状,遇到的融资困难问题,可以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以江苏民营企业为试点进行融资问题方便的研究,有很好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万解秋.企业融资结构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胡援成.中国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研究叨.金融研究,2002(3):1l~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