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营企业信用风险

民营企业信用风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营企业信用风险

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相似度;信用风险评级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多元化趋势的形成,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呈良好上升趋势,有效推进了地区经济水平提高,对完善地区服务、增强地方就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构成部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种问题造成的原因较多,从企业角度分析,很多民营企业信用状况一般,且存在较高的信用风险,从银行角度分析,部分银行的贷款营销观念滞后,在机构设置以及信贷评级方面无法满足民营企业需要。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与方法十分必要。

2.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针对我国民营企业自身特征,在构建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对企业素质进行分析,对企业整体经济发展情况、经营范围与产品销售与盈利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包括对企业综合管理情况的评估,如企业职工能力、领导管理能力以及企业内部文化结构等;要对企业资金信用进行评估,通过对企业资产结构、资金链运行以及资产质量的分析,进行量化财务指标考察,充分反映企业资金自有率和流动比率,对信贷情况、贷款承付率等全面评估;对企业的经营水平与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对产品生产、销售、开发、费用核算以及纳税与利润多方面情况考察;另外,对企业发展情景的分析,要对民营企业进行近期考察,对目标实现情况以及长远规划等全面分析,并对企业的行业地位以及多元化市场竞争力进行分析,对其目标的制定与措施的落实以及长远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2.2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为避免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存在随意性,要遵循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公正性原则、通用性原则、可获得性原则。民营企业风险评估直接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趋势,一旦出现评估偏差将会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给企业带来风险。因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全面体现民营企业信用状况。要积极借鉴国外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经验,使数据结构构建更加丰富、全面、科学。只有在客观判断和评估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指标体系构建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另外,指标体系构建必须要依照国家政策和法律以及规定标准进行,避免偏离经济发展轨道,使其适用于民营企业中,被债权人和企业理解和认同。

3. 基于相似度的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评级方法

信用评级方法主要是指基于企业的信用状况完成的等级判定,通过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信用评价方式对于信用等级的判定具有科学性。

针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评估方法应用,我国多赞同美国做法,但是也有持反对意见的。认为通过定量方式分析量化评估指标具有客观性。而通过定性分析则相对比较主观,需要进行相应的主观判断,可以说,采用定量分析相对于定性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特征。本文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并不做机械性判断,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定量或者是定性分析。

3.1定性评估方法

根据分析人员的差异性特征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分类:

首先,个性特征分析方法:个人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分析,也就是根据因果性原理完成对以表现出来的信用情况以及经济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形成信用状况信息。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对比类推法,通过结合类推原理将信用状况与相类似的状况之间相互结合,形成对未来一段时间范围内企业信用状况的评估。

其次,集体分析方法:采用个人因素分析方法会受到个人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具有局限性。集中个人形成专业性判断能够极大提升信用评估的质量与效果。这项评估方式主要采用的是集体讨论方式进行信用评估。

最后,专家调查方法:这项评估需要借助于具有专业性能力的专家,通过进行咨询完成相关信用问题的解决。因为专家的专业性能力相对更强,通过借助于他们的专业性知识与能力,可以充分解决各个方面的实际问题。

3.2信用评估定量分析

首先,比率分析:也就是采用财务分析方法,这也是信用评估当中的主要应用方式。在进行信用评估时很难通过一项数据内容完成整体评估,因此需要计算 比率指标内容,这样就能够进行判断,形成科学性结果。

其次,还包括趋势性分析方法、结构性分析方法以及相互对比法。以上三种指标也都是进行信用评估最为主要的使用方式。

4. 实际应用研究

结合某食品企业进行实例分析,该企业成立于2000年,总投资金额为3000万余元,公司总人数达800人。主要生产的是花生系列产品,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年生产力能够达到3000吨。当前企业为了进一步实现扩大再生产,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达到员工总数的41%,创新费用比重为8%,新型技术装备更新率为6%,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到原来的28%,资本积累达到4%。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构建民营企业信用风险指标体系以及建立一个新的基于相似度的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评级方法过程中,要针对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财务状况、信用状况和发展前景等各方面因素,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实现健全、完善的风险评级方法构建,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发展。(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4030208

参考文献:

[1] 夏立明,宗恒恒,孟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研究[J].金融论坛,2011,10:73-79.

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范文第2篇

Abstract:Private companies have been plagued by financing for long time. Private enterprises can use venture capital,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new support policies, select investment projects to improve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realiz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efficiency increasing.

关键词: 民营企业;风险投资;产业升级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s;risk investment;industrial upgrading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058-01

1民营企业的发展

民营逐渐强大,截止2009年9月统计,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718.5万户,比上一年增长了9.3%,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70.2%,注册资本13.59万亿,比2008年年底增长了15.8%,用工人数6985万人,比2008年年底增长了8.2%。2009年,民营企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5%,高于全国2.9%。在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通过投资、收购兼并、国有企业改制等形式,已经参与到一些国有资本占有优势的行业中,开始走出相对处于产业分工低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把发展重点转移到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重化工业与基础产业中,钢铁、煤炭、化工、汽车、房地产、信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中的民营企业数量正逐年提高。当前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了60%,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50%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和7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和农村专业劳动力。同时民营企业还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

2风险投资对民营企业的作用

风险投资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必要途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资本(Equity),对于高风险、高潜力的行业或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难得的资金来源。风险投资的介入可以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风险投资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取短期的财务利润,而为了企业进入成熟期股本增值之后的股权转让获取一次性的中长期高额回报。风险投资有利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所有企业都面临着不确定性,对管理层的挑战是决定为增加股东价值而能够接受多大的风险。企业风险投资使管理层得以有效地处理不确定性和随之而来的风险和机会,从而增加创造价值的能力。风险投资有利于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在风险投资管理中,管理层可获取有助于有效评估总体资本需求和提高资本配置的重要风险信息。管理层通过制定平衡增长和收益目标及风险的战略和目标,有效地配置资源,在此过程中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3民营企业对风险投资的应用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民营企业发展中融资和相关管理问题可以通过引入风险投资来解决。

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运营风险 防范措施

民营企业在我国的寿命平均只有2.7年,而全国民营企业生存有10年以上的仅仅只占了15%。,我国大中城市的经济之所以能发展迅猛,独树一帜,除了劳动人民勤劳的双手和党全力建设小康社会的正确领导方针之外,其中民营企业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民营企业面临着诸多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下,如何能逐步发展壮大,从根本上分析企业本质和防范在资本运营中存在的风险无疑成了民企们保证可持续发展,逐步成长的重点之一。

一、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基本要义与特征

当我们在进行资本运营过程中,因某些因素或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导致对企业的经济和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或损失,这就是资本运营的风险。针对民营企业风险的不确定性,民营企业风险可以分为两大类。既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

(一)民营企业的宏观风险包含了社会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三类

(1)根据社会风险具有的不确定性,它主要包括民族习俗、社会就业和文化因素等原因引起的风险。

(2)市场风险含有以下两点:a.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和市场行情的不稳定会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造成影响。b.民营企业对市场信息的获取不对称因而导致信息不正确和不充分。

(3)政策风险分为以下三点:a.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通畅而且融资难度往往比较大. b.民营企业的资本运营主体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 c.能够对民营企业的资本运营起到规范引导和保护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完善。

(二)民营企业的微观风险包含了管理风险、创新风险和经营风险三类

(1)就管理风险而言,大多民营企业采用的是合伙人管理模式或沿袭家族模式,因为这样的模式无疑会让产权受到封闭,导致外来活力以及外在的一些积极因素很难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中去,从而造成了复合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只流不入的局面。

(2)创新风险在于民营企业大多数技术以仿制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和独立完成的能力,或者是由于创新方面投入资金过少,以及创新周期拉长,都可能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带来一定的阻碍。

(3)经营风险基于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运营者认知客观存在事物的主观能力和运用运营方法的不够精确,可能会导致运营者无法正确认知和预测,因此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二、民营企业运营风险的防范措施

对于民营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寻求自身价值,做到利益长久的最大化是民营企业不断奋斗的最终目标。纵观全局,在民营企业齐头并进,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能够正确界定在资本运营中的职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主导体的政府应该把持好经济发展的大局,运用宏观手段对资本运营活动实施间接的控制和引导中,创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和运营的环境,从而让民营企业不断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金融方面的支持,促使民营企业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起来。提高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内在因素。

(一)全方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实施企业人力资本运营模式

资本运营是术性与科学性合二为一的经营活动,它不仅对从业人员要求具备证券、投资、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熟练操作金融工具的技能,还能够合理融洽地处理个人与同事、公司、国家之间的利益问题,这便是现代企业所需要和培养的德才兼备的企业家。针对我国民营企业的人才缺乏特点,可实施企业内部人才资本开发,提高企业文化、人力潜能、技能培养以及员工素质的培养。建立科学筛选和录用人才的标准,采纳和学习知名企业的优惠政策,吸纳人才。

(二)学习和采用科学的管理机制

并且全部运用于企业的全过程,从而建立完善的内部法人治理机构,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使之达到管理科学、专业、规范优先。

(三)建立全面的财务制度

通过财务信息的反馈实时了解企业的运营、财务的承受能力、盈利亏损的状况,这样既能建立起与帐实相符合的财务系统,真正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也可以有效地将多余资金再次投资运营,并不断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

(四)依靠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不断进行创新

民营企业大多都属于中小企业,无论是技术、信息还是资金方面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抗衡。然而新兴的产业更依赖于人才和技能上的创新优势,并且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之下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因此民营企业只有依靠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不断进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站稳自己的市场。

(五)加强和建设企业本身的诚信意识

诚信一词在现在社会而言并不陌生,往往很多企业都是依靠诚信才逐步壮大的。民营企业不管是对待员工,还是对待广大消费者或是投资商都要信守承诺及时兑现。民营企业只有坚持不懈的加强自我诚信建设,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永远的走下去。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树立正确的资本运营理念和不断保持创新原则,是民营企业立足的基础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除了外在因素以外,民营企业更应该借鉴别人失败的经验教训,汲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努力建设和完善属于自己的科学管理制度。确立鲜明的人才录用机制,大力培育全方位的新型人才是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体现。

参考文献:

[1]傅雅瑜.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07,(8):20-21

[2]胡一士,施放.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评价方法探索[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9(7):50-51

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风险

 

1.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1宏观环境

1.1.1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尽管最新的宪法修正案,以国家最高法律的形式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作用。但是由于尚未颁布《私营企业法》,民营企业合法财产和其他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公有制产权和非公有制产权的实际地位不完全相等,保护个人财产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非公有制企业财产权的保护水平比较低,市场主体法律框架基本形成以后,缺乏完善的民法规则支持,特别是缺乏对物权、债权的完整规定。

1.1.2不公平的国民待遇。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长久以来国人看重企业“出身”的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喜欢把企业分等级来对待,在政治和理论上解决了民营经济的地位问题,但由于政策和观念上的惯性,至今还有不少人歧视民营经济,这就使得民营企业在很多方面享受不到本应享受的“国民待遇”,甚至在很多方面还不如外资企业。免费论文。

1.1.3金融市场不完善。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金融机构贷款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仍处于转轨过程中,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地方金融体系尚不完备,民营企业的融资投资环境不佳,融资渠道、融资规模和投资领域都受到限制。

1.2民营企业自身

1.2.1筹资风险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筹资风险是指由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由于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其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筹资决策除规划资金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并提出回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一些企业在进行生产时候没有足够的认识到筹资风险的危害。免费论文。

1.2.2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管理机制,我国民营企业财务制度普遍不健全,报表不统一,有的民营企业甚至不编制财务报表,财务上存在严重不实问题,对外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隐瞒企业的财务状况,财会人员的职责不分明,经常听命于经理、老板的个人意志做账。账簿的设置、记账、核算、调账、销账等会计行为随意性较大,会计信息失真等等,这些状况加剧了信用环境的恶化,破坏了市场经济运行基础,动摇了投资人的信心,也使得银行不敢贷款给民营企业,这些都直接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融资和贷款。

1.2.3人才机制不灵活,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他们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缺乏人才关怀,企业员工没有归属感,缺乏安全感、进取心和献身精神。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及其人格尊严,更没有考虑过这些优秀人才的职业生涯问题。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根深蒂固,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免费论文。民营企业还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混乱、信息披露不规范、会计工作不完善等现象。由于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观念严重,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只有“自己人”做才可靠,而这些“自己人”的财务知识欠缺,对财务风险的客观认识意识不强,这也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大原因。

2.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许多企业日常营运资金不足、缺少基础性的资金管理,对财务补偿的滞后性严重认识不足,许多企业一没有资金计划、二无现金流量管理,平日里不能对进货与销售中的资金结算实施有效控制、对销售客户缺少信用管理,企业产品畅销亦不作其他投资时似乎一切太平,一旦经营稍有不顺就会引起应收帐款风险、存货风险、收支平衡困难亦是时有发生。

2.2片面冒进的经营行为

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业主既是投资者者又是经营管理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决策、影响企业发展或成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企业家凭借其强烈的进取意识和扩张欲望、抓住机会不懈努力,在中国计划经济末期和市场经济创立初期的特殊年代里实现了资本原始积累,这给许多中小企业业主以鼓舞、甚至被视为奋斗的标向,这也使得一些人产生了片面的认识,喜欢选择走捷径快发展的经营方式,当看到企业资金利润率高于资金成本、特别是行业资金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报酬率时,往往容易产生激进、甚至是冒进的经营行为,忽视财务安全,试图实现与其财务能力不相符的经营目标。

2.3没有长期规划,缺乏有序的资金运作

由于民营企业缺乏约束与激励机制、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根深蒂固,企业难以集聚、沉淀科学合理理财文化氛围和财务运作。许多民营企业因处在竞争的弱势地位,没有清晰的发展规划,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会计利润(即绝对数额)的多少判断经营业绩,风险意识薄弱,未能将长短期目标的有机衔接;由家属或亲属担任的会计和管理人员平时只是进行经营活动事后的会计核算即簿记工作,疏于会计资料分析及其运用,缺乏预算管理,资金调控余地小,风险防范意识差,不注意企业融资与再融资能力的培育与维护,在企业之间资金结算中存在不规范或难以准确预期情况下,极易导致企业现金风险,影响企业连续经营。

3.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民营企业在适应市场经济、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内部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3.1从家族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模式转变

家族式的管理最终决策权是在“家长”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民主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使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产生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民营企业应按照国际通行的原则建立新型民营企业,规范其经营行为,改善其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水平。特别是要逐步开放财务,让社会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以获得社会的信任,缓解或解决民营企业的财务信用风险问题。

3.2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加强财务运作的规范化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健全财务监管体制,企业要建立内部财务监督管理体制, 要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思想教育,特别是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 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 加强企业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教育,民营企业应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工作流程, 建立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加强职能分工,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中小企业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 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3.3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民营企业要依法建立账目,并严格地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设账外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严格执行国家财务管理制度,按时如数偿还银行贷款, 在金融机构保持联合好的信用,加强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按时如数支付客户货款,提高在客户中的信用。

3.4加强企业自身信用管理

在当前的信用环境下,民营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信用管理,提高自己的信用知名度,而提高自己的声誉,立自己的守信形象,这样更容易赢得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因此,民营企业首先应该为自己构建一套完整的科学信用管理体系。企业全体员工包括业主都要明确信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以利于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使应收账款的管理专门化,减少应收账款的变现风险。其次,与顾客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争取做到按约行事,不要拖欠货款,按时交货,保证产品质量等等。

3.5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首先,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 使经营者能及早采取措施。其次, 建立长期财务预警指标系统。长期财务预警系统的主要指标有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通过分析这一系列的指标, 企业管理者可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长期监控, 从而及时地防范财务风险。再次,在企业内部设立财务风险管理组织。包括由专家组成的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由财务部门人员组成的财务风险管理中心, 其目的是集中处理和消除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财务风险。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但风险不仅给企业形成了压力和威胁,同时也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企业不应一味对风险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应该对财务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从而提高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以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鲁爱雪等.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构建[J].现代管理科学,2008,(9).

[2]谢艳云.财务预警系统初探[J].黑龙江财会,2009,(4).

[3]企业经济.2005,(6).

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范文第5篇

(一)较小的经营规模。与大多数国企和外企相比,中小民营企业通常经营规模比较小,拥有的工作人员也较少,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不复杂。

(二)灵活的经营方式。中小民营企业的投资并没有像大企业那样数量较大,并且短时间内少量的投资的收效挺快。企业生产或经营产品呈现出品种多、结构小巧和工艺简单的特点,可以依托灵活的机制将不同产品进行分散生产或经营,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三)较差的风险抵御能力。银行贷款成为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私人投资却相当少,但这些企业缺乏贷款抵押的固定资产。若企业筹资方式社会化,受经济宏观环境影响较大,环境好则好,环境差就会问题连连,从而家具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概率。

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分类

(一)筹资方面。资金市场的供需波动和宏观环境的变化,给中小民营企业通过资金市场筹资带来风险,主要体现在利率、汇率、再融资、财务杠杆和购买力等方面。

(二)投资方面。中小民营企业进行若干投资后,由于市场需求改变而造成企业收益的实际与计划偏离,为企业投资回报带来风险,主要体现在利率、汇率、再投资、金融衍生工具、通货膨胀、道德和违约等方面。

(三)偿债方面。中小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由于经营不善不能及时偿还到期本金和利息,企业遭遇财务困境,甚至会陷入破产境地。根据偿债时间划分,这种偿债风险可分短期和长期两种。

(四)运营方面。中小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不确定因素挺多,会延缓或迟滞企业资金运转,影响企业价值变化。

(五)收益方面。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经营收益和分配有可能影响到以后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这主要分为收益留存和股息分配两种,收益留存注重规模来源的扩大,股息分配注重股东财产的扩大,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三、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融资难度较大并且代价过高。虽然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体系比较独立、渠道多样化,但是融资具体实施比较难并且代价过高,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第一,中小民营企业负债经营负债较多,经营风险大,企业信用较低,导致信用担保较难,从而融资代价较大;第二,很多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存在偏见,热心度不够;第三,尚未形成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合理金融服务的成熟的金融中间机构和相应贷款担保机制;第四,国家政策层面,中小民营企业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二)投资途径不宽且战略性不够。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都是有家族式企业演变而来,多采用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中统一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二合一。但是,这些“二合一”人员,普遍业务素质较低,在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条件下,实际决策水平战略性较差,缺乏投资途径和风险的科学认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很差,会计信息失真度很高,因而常常造成投资难以收回。

(三)借贷时缺乏对自身实际的清醒认识。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项目融资,数量大且时间集中性强,企业经营者往往将还款押宝在若干项目上,项目如果运作不好就会使企业陷入还款困境,产生财务风险,严重的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破产。

(四)应收账款回收与存货销售变现难度较大。由于市场波动有可能会影响企业产品销售不畅,从而产生中小民营企业存货销售变现困境;况且,企业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存货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五)收益留存与股息分配不科学。中小民营企业,由于企业规模不大,资金运作量也不大,企业管理者的想法是:收益留存多点、股息分配少一点;但追求股息分红是企业股东的天性,基于股息分配不确定性因素过多而要求股息分配比例的不断扩大反应了这一点;这样,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存在矛盾,使中小民营企业资本金不够,不能快速发展。

四、中小民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对策

(一)科学管理资金,合理负债避险。负债规模和负债利率,中小民营企业都应该合理管控,让它们均处于合理水平。如果中小民营企业业务不稳定,融资数量未相应减少,会因业务问题而产生财务风险,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中小民营企业可采用联合别的企业共担风险、选择备选方案中风险最小的方案、购买保险公司保险来转移风险等方式规避风险。

(二)正确把握财务环境,减弱财务风险概率。中小民营企业应不断强化全球、国家、地区、产业等宏观环境研究,重点关注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国家的产业规划与指导、新技术研发与使用、行业的垄断与垄断企业、业务经营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贸易上各行业的发展变化。这样有助于企业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以及企业适应善变的市场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减弱财务风险概率。

(三)科学分析财务风险,强化员工防范意识。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自身资金少、实力较弱,注重经营风险防范非常必要,防范意识较强就有可能将风险减弱到最低。企业的财务工作非常重要,工作过程的任何细小疏忽都可能企业重大损失,工作时务必谨慎小心,严防差错产生。中小民营企业应强化员工防范风险意识培训,提高企业自身应变能力,让员工能较好的认识财务风险并适当应对,依据条件的变化积极适应,不断改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四)优化财务体制运作,强化预警机制建设。企业内部核算制度建设的优化,对于中小民营企业非常重要,关系到企业能否进行法制化生产,确保真实、合法的财务信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阳光化,以增强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如此,企业财务工作不仅能提供给企业真实准确的信息,还能适当规避风险,提升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用人机制的完善,作为财务机制优化的重要一环,有利于依托培养态度认真、敬业负责、积极上进的员工来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强化财务预警机制建设,有利于对财务管理各环节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预测各种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这样,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战略决策能力得到提升,通过科学合理应用财务预警机制,强化财务风险预警,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管理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五)科学管理资金回收。中小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工作中应注重合同订单的履行,贷款的回收和应收账款的催收应成为企业制度化的日常工作,同时回收和催收的周转速度应强化。中小民营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应时时关注国际环境变化,特别是与自身业务联系紧密的进口国,对于外部环境变化及时应对和调整,因出口而产生的坏账要严格管控,资金回收工作要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