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企业组织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组织行为学 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一、基本原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企业通过对员工的招聘、培训、考核、奖惩等一系列过程,有效地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出员工的潜力,为企业创造价值,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研究了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与规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把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规律结合在一起。组织行为的管理,被广泛的应用到基础科学和人力资源的组织和管理中,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科学的新发展。现在,它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在该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领域。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运用组织行为学,可以积极有效地协调关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对于现代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管理理念,可极大地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
二、组织行为学应用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一个组织所面临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都是复杂多变的,一个组织能否生存取决于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而内部因素的协调不仅决定了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更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因此,如何协调组织的内在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组织一般是由人员、目标、技术和结构等要素组织,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在国内和国外的研究表示,对于那些优秀的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如惠普公司重视人才,尊重和信任人才,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公司之一。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是中国海尔集团组织行为中的集中体现。“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技术变化中,能够变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是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唯一的核心资源。组织行为学的调整,实际上是对企业有限的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了有效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开发人的潜能,它必须是对人类的根本 - 不仅是为了给人们生产或资源的一个因素。在组织行为的研究中,让我们经历了一个从“经济人”到“社会人”的发展阶段,了解更多的“人性”,开发利用人的手段也就越来越丰富而精确。激励因素是一种助推器,它促使人们尽力满足他们某些固有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三、组织行为学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践作用
1、调整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在组织内部,一个团队员工之间的能力、风格、知识互补,能够让一个团队的员工合理分工,组织形成良好的团队优势,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形成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
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中,把组织行为理念应用到人力资源的配置中去,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制的形成,需要不断的改善优化人员的配置,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还可以促进并产生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制,让企业充满活动。
3、对企业员工产生双向激励作用。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取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内部挖掘潜能。组织绩效中的人员的表现是有区别的,企业的各种激励措施旨在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让员工保持积极的工作目标。促进员工自觉地专注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配置,不可避免会涉及到人动、薪酬变化,让员工的工作性质和领域都有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企业内在发展的激励因素。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对优秀的员工及时的配置更具有挑战性,让员工得到应有的劳动回报,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榜样的力量。从而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可以有效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企业内部推行激励与淘汰机制,可促进企业优胜劣汰,促进员工加强自我激励,积极认真工作,促进整个组织的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
4、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企业的活力来自于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动力,作为一个组织,应充分利用组织行为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雇员的需要、个人的期望与组织期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帮助员工实现组织的目标,将员工的个人需要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实现共同发展。因此,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建立起团队中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关系,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管理层也应该引导和鼓励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不仅可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趋向合理,而还可最大限度地利用个人的智慧,促进潜能充分的充分发挥。
四、结语
企业组织行为由企业共同行为、部门行为和个体行为组成,要调整全体成员的行为,要规范机构建设,建立起严格的组织行为,以实现人性化的激励机制。确保行为的一致性,调整企业部门的行为,明确人员的分工和职责,建立起适合的激励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为有效的调整企业中的个体行为,须建立起明确的工作和职责分工,要有动机和情感的交流机制,以确保协调成员之间的有效的行为。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制度性的非人性化方式和情感性的人性化方式结合起业,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内部群体的凝聚力。
(作者: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春季班,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孙彤.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88.
[2]孙健敏.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产权制度创新 原因
一、产权、产权制度与企业发展
1、产权概念的界定
罗纳德 H・科斯于1958―1959年间完成的《联邦通讯委员会》一文和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被公认为西方产权理论的开山之作。
科斯认为:“产权是对物品必然发生的不相容的使用施加的人为的或强制性限制而且是对这些使用进行选择时的排他性权利分配。”目前,学术界多采用菲吕博滕和配杰威齐在《产权与经济理论:近期文献的一个综述》一文中的产权定义:“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于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的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本文采取的产权定义以国内学者袁庆明在《新制度经济学》(2005)一书中所做的概括为准:“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于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不是由个别权利构成的,而是一种权利束,可以分解为多种权利并统一呈现一种结构状态。”
2、产权制度与企业发展关系的研究述评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形成了三种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即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而每一种企业组织形式都有其特定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基础,完善产权制度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郑兴山、唐元虎认为:合理的产权制度对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的产权制度是促进企业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因素。其次,合理的产权制度能充分考虑当事人的资本实力以及对风险的态度,有助于树立当事人对企业稳定发展的信心。再次,产权制度还具有一定的激励和约束功能,可以有效协调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总之,合理的产权制度有助于加强对当事人的激励,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约束当事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及其产权制度的研究综述
关于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古典家族企业的产权制度,国内学者们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几类。刘晓华认为民营企业在初创期,一般采取个人业主制或合伙制的企业组织形式。这种古典家族企业的产权制度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及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决策效率。鹿麟、王乃峰认为在法律和道德规范缺乏对经营者有效约束的前提下,传统家族制度中的家长制权威以及家族成员间的高度认同感,都会降低民营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成本。
关于我国公司制民营企业进行产权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国内学者们的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叶晓华认为,部分民营企业改制后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民营企业对公司的根本意义和目的认识不足,改制只是为了赶潮流,企业实际运行中并没有切实按公司章程的要求去做,发挥作用的依然是那些旧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汤美芳认为,我国民营企业改制只是一种形式,其本身并没有按规范的法人公司运作,缺乏健全的企业法人制度,企业法人财产权仍深受出资者个人财产权的干扰和控制,企业不可能以独立的法人资格存在。
三、我国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原因分析
1、产权制度是民营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的前提
民营企业初期的古典家族企业产权制度重点在于确定家族成员的各项权利和义务,至于企业与外界相关部门的产权关系则很少涉及,或者在当时并没有必要涉及。由于企业初期主要采取业主制或合伙制的组织形式,根本没有法人的存在,企业法人财产权也因此并没有引起重视。公司制改制,对民营企业而言,不应仅仅体现在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上,更应该予以关注的是民营企业内部的产权制度转变,即企业在运行中是否做到了法人财产权和出资者个人财产权的彻底分离,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公司产权制度,因为公司产权制度的完善,是民营企业改制能够获得最后成功的关键。公司产权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法人制度,即法人财产权的存在及其独立发挥作用,法人财产权与出资者个人财产权的严格分离,是确保法人财产权各项权利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个人财产权不干预企业经营的情况下,作为法人的企业才能切实运用法人财产进行一切经济活动。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有着特殊的成长历程,多数企业的创业者都已经习惯把企业的财产看作自己个人的财产,在日常经营中也很少区别两者,鉴于这种经营传统的影响,即使在民营企业改制以后,企业主对公司法人财产的认识仍然没有彻底的改变,出资者个人财产仍然与法人财产混在一起,没有清晰的界定。法人财产权在民营企业中实施的意义,关键就在于减少甚至杜绝出资者个人对企业经营的干预,保证企业可以按照公司制的规范化要求进行日常活动,而不用担心企业财产被个人财产侵占,使法人财产保持其完整性和永续性。公司产权制度对法人财产权还提供一种隐形的制度保护,因为,任何出资者个人是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处置法人财产的,在公司存续期间,法人财产是不允许被割裂或者抽调的。这不仅排除了企业经营的后顾之忧,而且有利于经营者和内部员工形成稳定的工作预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发展。
2、产权制度是民营企业各个产权主体参与收益分配的保障
为了激发每个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民营企业需要制定与企业发展相应的收益分配规则,能否达到这一目的,关键要看收益分配规则是否公平合理。然而,规则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企业产权制度密切相关的。
在民营企业中,产权制度是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创业积极性,促进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的一种基本制度,它通过收益分配机制确保了每个产权主体获得相应的报酬,并为这种机制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只有各个产权主体的收益得到保障,他们才会积极地去寻求市场机会,把其所拥有的要素投资到具有更高效率的用途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产权制度对民营企业各个产权主体的权利还提供着一种保护,即每个要素所有者的报酬都是取决于其所提供的要素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以刺激各个产权主体为了获取更多的报酬而在经济活动中供给更多的资源,同时不断提高资源的质量。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经济利益协调则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经济关系和谐的前提要求人们提供的要素要与其获得的贡献相一致。因为,在有些利益不协调的地方,或由于产权边界不清晰而引起纷争,或产权主体的权利受到侵害等。企业内部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收益分配关系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各个产权主体的积极性,而产权制度则可以通过权利的界定来明确从事某项活动当事人的预期收益,使人们获得收益的多少首先取决于他们投入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确保要素所有者获得应有的报酬,调节产权主体之间的收益分配,协调企业内部关系。
3、产权制度是民营企业健全激励机制的重要手段
激励问题是经济学的一个永恒话题,只要有生产活动就必然存在激励问题,源于产权关系而产生的激励作用,使产权成为最基本的激励手段。企业激励机制的设立实质上是出资人通过设置一个最优化的激励约束机制监控经营者行为,促使经营者把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采用的主要激励机制是传统的薪酬制度,这种机制重在评价事后结果进而对员工提供一种激励,而忽视了对员工的事前激励,因此不能有效地发挥员工主动性,企业难免遭受一定的效率损失。
产权制度在健全民营企业激励机制方面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产权制度为经济活动确立了竞争规则,这些明确的竞争规则明确和限制了人们的选择组合,消除了产权主体行动的不确定性,从而有效抑制了民营企业内部产权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为各个产权主体提供了有效信息,稳定了他们对未来工作的预期,一定程度上激励员工参与经济活动的主动性。其次,产权制度可以起到对员工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在民营企业中,产权主体得到的激励刺激无非来源于经济活动成本的降低。既然产权制度明确了产权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肯定与维护了产权主体的利益,降低了产权主体进行经济活动的交易费用,那么就为其行为提供了一种内在动力,增加了其获得的收益,自然实现了对产权主体的激励。
四、产权制度是民营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
经济活动是人类与稀缺资源之间的一种关系,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决定了任何社会都必然出现人与人之间为分享现有资源而发生的利益冲突。为了减少由于冲突所带来的各种资源浪费,合理产权制度的建立就显得尤其重要。民营企业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在经营中难免要面临资源的选择,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发挥各种资源的效率,实现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是我国民营企业完善公司产权制度的一大目标。
民营企业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是指资源从低效领域向高效领域的流动过程,实质上代表着各种资源的所有者在追求利润的驱使下,把资源配置到预期收益最大领域的过程。只有公司产权制度完善,才能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优化方面的作用。因为,公司产权制度为民营企业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奠定了基础。企业内部产权主体只有在责、权、利统一的情况下,才会积极地寻求市场机会,争取把资源运用到更高效率的用途上,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且,产权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明确,有助于减少产权交易中的各种矛盾,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产权的高效流动,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民营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优化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员工完成的,因此,员工的知识和能力将直接决定资源配置的效率。完善的产权制度既可以让员工拥有一种公平感,又可以稳定他们对未来的预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而民营企业也可以通过员工的这种不断创新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五、产权制度是提高民营企业信用的关键
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易秩序规范的信用经济。产权是信用和秩序的基础,产权制度是企业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的依据。因为市场交换的实质是市场主体之间的产权交换,企业为追求产权,就必须诚实履行信用并遵守市场秩序。有了产权,企业才有履行信用的能力;有了产权,企业不守信用或违背市场秩序就会被剥夺产权,甚至造成企业无法继续经营最终可能导致破产,这就形成了企业履行信用和遵守秩序的压力。可见,产权制度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规范企业成员之间或者企业之间的交换行为(产权交换),树立良好的信用度,并打击失信者,力求从信用的根源处着手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重塑信用,减少民营企业间出现的各种失信行为,降低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道德成本支付,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虽然,造成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因素很多,如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的问题、社会经济体制的问题、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构的问题等。但是,完善的产权制度才是建立良好信用制度的基础,因为产权归属清晰可以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明确界定交易的预期收益,在权责明确的情况下,使交易双方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会向其他经济主体推卸责任,这样就使交易双方有了守信履约的压力。只有完善公司产权制度,鼓励民营企业重塑信誉、诚信经营,才是提高经营效率的根本。
民营企业进行产权制度创新意义重大,只有认清此举的原因,从企业实际出发,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产权制度对民营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民营企业的新腾飞。
【参考文献】
[1] 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0.
[2] 科斯、诺思、阿尔奇安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
[3] 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4] 郑兴山、唐元虎:产权制度和企业绩效[J].经济体制改革,2001(1).
[5] 刘晓华:论我国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2003(S1).
[6] 鹿麟、王乃峰:家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2).
[7] 叶晓华:“建制”如何带来“转机”――析有限责任公司“穿新鞋走老路”[J].上海企业,1995(5).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民营企业不得不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由于许多民营企业是从家族企业起步的,在组织构成上往往存在着先天的缺陷,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组织变革再造就成为最迫切的需要。但是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并非一日之功,要真正达-{’Jdr基础、添后劲增实力的效果,就必须对组织再造的目的有清晰的认识。了解变革面临的主要障碍,选取合理的变革途径,解决好一些关键性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民营企业不得不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由于许多民营企业是从家族企业起步的,在组织构成上往往存在着先天的缺陷.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组织变革再造就成为最迫切的需要。但是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再造并非一日之功.必须对组织再造的目的有清晰的认识,扫除变革的主要障碍,选取合理的变革途径,解决好其中的关键性问题,才能在变革中浴火重生。
一、明确变革目的——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起点
1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完善运营机制、满足客户需要。市场是推动企业组织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只有适应市场化运营的组织结构才能满足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市场化运作模式要求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建立起员工能上能下、机动灵活的分工协作组织体系,并逐渐强化企业组织战略规划、生产运营监督和控制等功能。从我国大型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来看,很多企业已经采用了适应市场化的组织模式,如独立董事制的产生,战略委员会作用的不断加强,审计委员会或投资委员会的尽责机制等等,这些都推动了民营企业组织向市场化组织结构的转变。特别是我国一些跨国经营的民营上市公司其海外分子公司的组织结构更多的采用国际上比较规范的组织方式如建立事业部.强调投资项目前期组织的建立强调计划部门的设计等。
2.满足股权变动需要——调整股东权益分配。企业国有股权的退出推动了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民营化;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日益增加的企业购并促进了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化外资企业的大量引入也促进了部分民营企业股权多样化。股权的变动意味着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较大的股权变动也可能导致原有管理层的退出或调整。而客观上.为了体现新进股东的利益.组织结构的调整成为必然。比如国际资本进入民营企业.在组织变革上就可能提出与国际化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借鉴或采用一些国外企业的组织运作管理机制和方法。
3.规范分工协作——清晰界定权责、避免多头负责。很多民营企业家习惯于简化部门管理.只设计几个简单的市场需要的职能部门,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原本简单的组织结构就造成企业家忙于处理事务性工作疲于奔命而忽略了对企业发展方向的规划和定位.由于组织结构没有随经营规模与技术发展做相应的调整企业发展出现停滞不前。所以当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之后,如何进行科学的部门划分如何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增补或削减哪些部门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4提高运作效率——扁平化、授杈充分、减少独断专行。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随着民营企业集团化和国际化经营.要求组织更多地因事设岗,其人员素质和管理能力及工作效率均需要有大幅度的提升.为了达到效率和效益提高的目的.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在逐渐趋向于扁平化,通过充分授权.减少独断专行,增加各部门进行组织协作的能力。
二、扫除变革障碍一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瓶颈
1企业发展战略不清造成的障碍。很多民营企业一直都没有自己的经营总体战略,不明确自己究竟该在哪一领域长期发展,经营项目转换过于频繁。因为缺少战略,导致民营企业在组织构成及人、财、物等运营资源的筹集上没有目的性,投放方向分散甚至出现错误,难以获得良好的长期收益,不但难以迅速扩大,甚至逐渐萎缩直至破产倒闭。战略问题首先是一个企业的使命问题,企业没有使命,发展目标不明确.就难以保证人、财、物的分配和部门设置等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合理性,而且会导致组织的设置、各种经营措施和手段的运用出现错误.制约企业的高速发展。
2民营企业家自身观念和素质造成的障碍。民营企业是否能够做大做强,其领头人的水平和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一些民营企业家自身观念的落后和素质的低下导致企业组织管理中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盲目节约,给与人才的报酬和待遇偏低营销投入少舍不得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改造等.过于看重会计成本高低.导致组织运行不畅.丧失发展际遇大权独揽.事必躬亲.无暇估计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导致组织运行无序,由于没有预算管理,缺乏计划和预算管理机构,出现财务工作跟着感觉走.生产运作和营销管理漏洞百出,营销理念落后.导致营销组织失当.把做品牌认为是做广告,认为只要质量好不怕卖不掉.营销管理体系迟迟难以健全等。
3产权不清及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障碍。许多民营企业创业初始受当时政策环境的限制,缺乏治理结构上的制度安排.如一些民营企业注册登记时是集体企业或国有企业改制时面临很多股权分配方面的问题有的民营企业没有及时办理公司注册.以至于企业做大以后难以浮出水面;有的企业纳税一直不规范,由于没有付出规则成本使得~些企业家的心理十分脆弱.对其拥有的财富具有原罪感。这些制度上的缺陷是中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瓶颈。~股独大与股权分散的矛盾是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的另一个突出问题一些民营企业集团的组织定位不清晰,企业集团既做经营.又做管理.又做投资。要么集团就是挂~个牌子下面是个体户的集中营要么集团就是几块牌子一班人马,集团与下属分子公司之间混为一体。
4.创业者”效应产生的障碍。很多民营企业的创业者既拥有企业的股权,又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创业者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很难处理好股东与经理人的角色关系。创业带头人从感情上不愿轻易改变原有创业者所处的高层管理者地位,但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创业者能力越来越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在位者优势”实质上形成了对新进人员的排挤。少数创业者自身能力不足,还居功自傲,不愿学习,看不得别人超过自己,爱在企业内部耍老资格”,接受不了企业的新变化,不能忍受新引进人员的工作新思路,导致新引进人才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尽管一些有魄力的企业领头人,排除各种障碍,引进了一些人才,但因内部创业者与引进的人才之间的关系不顺.出现了”企盼人才重视人才,又留不住人才的怪圈。
5.经验式管理产生的障碍。民营企业创业初期组织结构比较松散,不成体系各职能部门设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职能划分模糊,内部协调机制不健全。常常是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员工的档案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仅仅起到会计的作用:生产运作管理简单粗放:营销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对销售人员不敢放开使用.或者放开使用又管不住;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管理沟通不够.老板高高在上,员工仅仅将自己当作一个打工仔.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这些都严重影响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三、机制全面优化——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路径
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再造往往是一方面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协调各投资方关系,另一方面针对企业发展初期已经形成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完善和优化。
1.正确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民营企业首先要正确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企业发展宗旨,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理清战略实现思路,建立战略保障机制和战略实施细则.并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平台。要舍得在企业的管理上投资,切实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构筑适宜的组织支持体系,方能使民营企业有较快发展。
2.努力提升企业家观念与素质。现代企业家必需具备的特点是智勇双全刚柔并济,自信严谨,敢于冒险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目标坚定、决策果断。民营企业经营者首先必须深入解剖自己.充分认识自己的缺点,并切实加以解决。要勤奋学习,超越自我.掌握最先进的组织管理理念和方法.方能够带领企业员工.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3搞好产权改革与组织结构再造。进行产权改革积极弓f入战略投资者、风险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进行合理的股权稀释,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家特别要与职业经理人建立起相互信任.并通过合理分配价值划分权责,明确职业经理人的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对职业经理人进行股权等有效激励。逐步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强化集团董事局的信息知情权.正确处理董事会与经营班子的权责关系,确定职业经理人的目标责任贡献.并进行有效考核。
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竞争状况和顾客需求,精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形式.如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并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和资源能力进行科学部门设置和调整,明确各部门问的分工协作关系.合理界定权责,建立简捷高效的企业组织运行机制。
4.改善民营企业组织管理。
民营企业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做好企业的“立法”工作.然后进行组织制度的教育工作,即企业的”普法”工作,接下来才是不折不扣地贯彻组织管理制度,即企业的执法”工作;最后还要有监督制度,即企业的”司法”工作。要做到企业全体员工人人懂制度,事事有制度,制度表格清晰,工作成绩有量化考核,建立起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分层分类的关键绩效评价体系。
比如,高层领导可以采用述职报告制度,中基层员工采用季度绩效考评制度.操作层员工采用月度测评制度;对高层领导的考核更强调结果指标,对中基层管理者的考核要关注行为过程,对操作类员工要强调量化指标;各级干部要重视绩效目标的设定和对下属的工一作辅导,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分配和晋升挂钩;要让人人都知道自己的工作权责和绩效考核指标,了解自己与同事的差距。这样就不仅给全体员工以明确的工作要求和标准.而且使员工有公正、公平感,另外还能够相互激励.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四、把握关键问题——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核心
1组织变革应综合考虑.不能为了变革而变革。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往往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比如新员工往往依靠老员工的传、帮、带.员工日常工作很少对照岗位说明书,更多地是源自于一种组织内的学习.由于其工作方式常与个人职业理解和工作习惯联系在~起.一旦转变就很困难。如果一味地强调科学性——完全实施因事设岗、因岗设人.现有职工的思想观念却不具备自觉去适应新岗位的意识.反而可能影响变革效果。因此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要对实施组织变革企业内部的文化因素进行充分的研究,并找到影响思想观念转变的途径,逐步推进。强迫式和一步到位式的理想化变革,可能对企业产生意想不到的破坏力。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必须考虑员工或管理层的接受程度,对于重大组织变革,需要深入了解各个层面的意见;小的变革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连续进行.着重考虑怎样既能满足变革的需要.同时又能避免造成震荡性破坏。
2组织变革应围绕客户进行。组织变革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客户需求,创造客户需求。对组织结构的评价应该是按照客户服务的满意度来评价.而不是内部权利平衡性来评价。具体开展时.一般的工作思路是内外结合,即内部关注企业的组织诊断,外部关注组织设计相关的理念及标杆企业的分析。变革具体实施时.切忌简单抄袭别的企业的组织条文和方式,要重视目标方案的设计和现实阶段的方案设计两个层面的问题.在关注实施方案执行的同时.不断地强化目标方案的理念灌输,保障整个组织的演进方向。
一、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企业为了取得整体优化效益,打破陈规陋习,克服旧有思想束缚,树立全新的管理观念。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时代或资源经济时代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思想观念应及时转变,使企业有可能抓住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宝贵机遇而迅速发展。
1.树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承载了管理理念的重担,是支撑企业成长的灵魂;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实施者。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将优秀的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民族文化作为核心,适当借鉴国外先进成功经验,并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切忌生搬硬套其企业的企业文化,要形成自身的特色管理特色,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培养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忠诚心、共同的价值观,把“共同价值观”、“团体精神”、“制度文化”等企业要素当成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
2.坚持“以人为本”,进行柔性管理
人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作,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现代中小民营企业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强人本管理思想的修炼,重视职工民主参与管理;民营企业职工也要输入人本思想,提高维护自身权益、主动参与企业管理的觉悟。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柔性管理。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不依赖于固定的组织结构、稳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而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现代中小民营企业应以对人的管理为中心,注重感情投资,塑造企业文化,通过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组织价值观的形成,使得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的管理获得员工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使员工处在企业的文化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无形约束之中,产生自控意识,达到内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达到“无为而治”。
3.加强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品牌建设意识
技术的创新推动新产品的开发越来越快。现代商品中的技术、文化含量越来越高,人们除重视商品的实用外,越来越重视商品的审美功能。此外,技术、文化在投人产出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21世纪绿色文化的兴起,使生命科学成为主导性学科,人们对生命科学、对健康与美的追求,将引导企业产品开发的新方向。现代中小民营企业可以实现生产上的柔性化,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要,变“以销定产”为“以产定销”,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要,如制造业可以采用柔性生产线来组织柔性灵活生产、突出多品种、小批量、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还可以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如信息技术带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使管理具有更灵敏、快速的特点,以及服务柔性,大力推行管理者为员工服务,公司为社会、为客户服务,建立起企业内部、社会和客户的“情感链”,使产品增值,打出自己的品牌。
4.塑造企业形象。形象也是一种力量
国外的CI专家曾经概括出一个“企业力”的公式:企业力=商品力+销售力+形象力。形象力之所以成为企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企业之间进行较量的一个焦点,主要基于生产同一种商品的厂家越来越多,销售同一种商品的商场也越来越多,由这两个“越来越多”引起一个“越来越大”,即:消费者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据国际设计协会的统计,企业在形象设计上投入1美元,可以收益127美元。可见企业形象设计的回报率是很高的。
因为同样质量的产品,可以因服务好而“增值”,也可以因服务差而“减值”。企业形象从根本上说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表现。现代中小民营企业应考虑如何使抱怨用户转变成忠诚用户、忠诚用户进而成为传代用户,如何开发忠诚的顾客群,怎样才能不丢失一个老客户而不断开发新客户的问题,做到让用户、顾客引导决策,进而引导产品开发的问题。所以,现代中小民营企业的形象战略同企业文化战略一样,都是一种差别化战略,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个性和独具的魅力。
5.加强全球化观念
影响企业未来的十大管理理念中的第一条就是全球化。全球化对我国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北亚区大中华战略总裁谢祖墀就指出,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必须在自己的领域里增强竞争力。很多企业必须去海外寻找新的市场与利润来源。要增强竞争力,中国企业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那些市场已经开放、竞争加剧的产业中尤其如此。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应逐渐培养全球化眼光和思维方式,为自身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6.发展小企业的营销观念或策略
现代中小民营企业的规模小、资源有限、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它又机动灵活、市场适应性较强,市场进退成本低,能更多地接触客户,更快地反应市场等优势。首先,现代中小民营企业在产品的开发方面,可以设计和生产适应当地条件的产品,开拓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屑一顾的市场缝隙,其产品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其次,增加特色产品,即经营凝聚有中国文化特色产品,这是海外投资企业重要的竞争力来源。一些长期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如中式菜、中药、丝绸等,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并具有不可模仿、难于替代等特性。而且现代中小民营企业在开发这些特色产品方面比国有或大型企业更有效率,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经营观念等规范化、制度化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是把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等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又具有引导其他创新的功效,是管理创新实现的前提和保证。
建立“适应生存”的制度。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改革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中小民营企业在产品的生产、技术、财务、营销、企业文化、服务等方面,要紧紧跟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因人、因地、因行业制宜,“一公司一策”,寻找创新的突破口,从而扩大市场空间,实现企业快速增长。
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全面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做到企业经营活动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控制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三、组织形式创新
由于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的组织多是家族式的,所以应该根据不同行业的性质,企业的规模以及其自身发展的阶段,选择符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组织形式,可以考虑把股份制与家族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企业决策、企业发展方面有效地避免盲目性、随意性,使中小民营企业走良性发展的道路。中小民营企业在管理制度的健全中,应通过合理集权与分权,避免使企业因分权不够而失去关键雇员和企业活力,同时避免因授权不当而导致管理失控,保证企业按照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后,应全面切实贯彻执行,实行管理的“法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敢于动真格的,敢于碰硬,敢于说“不”,用制度确保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正确对待家族制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味提倡“走出家族制”是没有必要的。由于家族制满足了企业经营所要求的决策的统一性和行为的一致性,且家族成员间存在天然的自我约束、自我牺牲精神,使其节约了管理费用和给企业带来合作博弈的利益,故在企业始创阶段较多企业采取家族制是合理的。即使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如果家族成员在管理上能够胜任,也没有必要改变这种企业制度结构。因此,大多数地中小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甚至部分大型公司也是如此。而且现代的家族企业制也注意股权的多元化,重视吸纳社会人才,强调管理规范等,它与现代市场经济是相适应的,很容易接受现代企业制度。
关键词:制度创新 民营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
制度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斯于1971年共同出版了《制度变革和美国经济增长》一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制度创新理论。诺斯的制度创新理论认为现存制度下潜在的获利机会引发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为了获取这种潜在收益而对现存制度安排的一种突破。当人们认为这种潜在收益大于制度创新成本时,新的制度安排就会出现。诺斯将制度创新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人、团体或政府担任“第一行动集团”新引起的创新活动。
西部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加入WTO外资企业在我国的进一步扩张,以及国有企业脱困之后,西部民营企业更是受到两面夹击。西部民营企业更会在市场规模、产品技术、人力资本的引入,融资渠道等多方面受到严峻的考验。其中家族管理是制约西部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我国西部民营企业大多数是独资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制管理。这种企业在创业阶段由于产权清晰、市场化程度高、历史包袱轻、家族成员由于亲情关系结成牢固的集体,企业极具竞争力。但是,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规模扩大、管理日益复杂、企业财富分配,家族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家族成员随着企业发展,必将发生变更,导致企业内部产权关系不明晰。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创业初期,那种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的精神将不复存在,追求对企业财产的更多占有,就成为很多企业家族成员的主要目标,有时甚至通过暴力解决,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依靠国家政策企业敢闯敢拼的精神,使企业形成一定规模。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企业主由于本身文化素质较低(据1995年私营企业调查,私营企业家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只占其总数的18.4%),难以领导企业继续发展,需要聘请职业管理专家管理企业。但大多数家族经营的民营企业对外来人员缺乏信任,难以委以重任,致使管理专家难以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外来管理人员只是企业雇用者,不可能拥有企业一定股仅,因此,缺乏对企业长期利益的关注,产生短期行为。所以家族经营的民营企业不能很好地利用外脑发展企业,难以形成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而企业由于缺乏需要的人才也会停滞不前,甚至衰败。
家族经营企业由于产权主体单一,资本难以扩张。据调查统计,在民营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中,继承家业,劳动积累,以及合伙集资即所谓内源融资的比重占65.2%,而银行与信用社货款等外源融资占10.7%,这种状况无疑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而现代企业只有高起点、大投入才能占领市场,单靠内源融资显然难以做大企业。民营企业主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制约,通常排斥外来资本进入,担心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因此,发展速度较慢,这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西部民营企业大多实行家族领导,企业关键岗位都由家族成员担任,难以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合理民主的决策机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单靠经验管理和个人决策,难以避免决策失误,而依靠家族成员控制企业关键部门的做法,使企业更难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是导致许多民营企业管理混乱、决策失误频繁的主要原因。
我国西部民营企业要想同逐渐摆脱困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外跨国大企业竞争,并想取胜的话,就必须实现由家族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由个人决策向民主科学决策转变,由冒险投机转向重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研究。
制度创新理论对西部民营企业的启示
制度创新动因来自于预期收益、市场规模变化、生产技术进步等因素。制度创新就是打破旧的制度均衡而形成新的制度均衡,制度创新主体中个人、团体、政府有关不同的创新优势,西部民营企业一定要根据市场规模、生产技术及对未来收益预期的变化及时进行制度创新,引入新的组织管理形式,进行新的要素组合,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同时争取政府支持。制度创新一般是要支付成本的,西部民营企业必须权衡制度创新的成本与收益,把握创新时机,有效控制制度创新风险。
虽然西部民营企业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企业创新方面,西部民营企业动力不足。要进一步推动西部民营企业的发展,打破制约其发展的桎梏,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引入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西部民营企业只有引入现代企业制度这种新要素,建立规范的公司制,从家族式管理的困境中走出来,才能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经营决策机制。
西部民营企业实施制度创新的现实意义
民营经济地位的确认,肯定其在我国整体经济中的作用是与国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西部民营企业已有了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地位,有利于他们树立长期的发展观念。同时,也有利于民营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帮助投资者树立长期的预期和雄心,看好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大环境已有明显地改善,但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企业制度尚需完善,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民营企业只有实行规范公司制才能彻底摆脱家族制的管理,使民营企业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决策机制。民营企业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能够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重大决策由股东大会通过;董事会受股东大会委托负责公司日常决策;监事会是监督机构,保障公司有序经营;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并负责公司日常经营和管理。民营企业实行公司制有利于高层管理人员尽职尽责,保证真正有才能的企业家占据经营决策岗位。1999年主营燃气灶的民营企业华帝集团七位创业老板主动下岗。同时,也有利于改变民营企业家庭作坊式的管理,彻底摆脱家族管理的怪圈,进行规范管理。
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有利于民营企业产权多样化和提高民营企业的筹资能力。西部民营企业60%-70%是独资、合伙企业。企业资本严重依赖自我积累,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在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环境下,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吸引外来资本迅速发展自己,实现规模经营,就一定会被市场所淘汰。近年来,我国有一些民营企业通过改制上市,或吸收国外风险投资壮大自己。1992年2月广东民营企业―侨兴环球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同年12月裕兴电脑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深圳金蝶软件科技公司1998年在同业中首家引进国际风险投资等。这些民营企业将筹集的巨额资本用于企业改造、扩大规模、开发新的高科技产品,使企业跳跃式发展。
西部民营企业只有实行公司制的制度创新,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加盟企业,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本。21世纪毕竟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要引进和留住人才必须要有良好制度环境予以保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全市拥有1200多名博士,其中华为公司就拥有其中的500位,人才的优势使华为公司的产值由初期的几百万元增长到几亿元,人才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核能。规范的公司制,并具有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但使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工资报酬,而且通过期权、期股的形式对人才进行奖励,把员工的报酬、年薪与公司的经营业绩紧密挂钩,股价因员工的辛勤努力而上涨,员工和股东都从中受益,股价的上涨又进一步转为企业内部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提高。
国内外的经验证明,规范的公司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有利于西部民营企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个人所有、合伙所有到股份公司占有的演变。而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私人垄断资本几乎全部采取大股份公司或股份公司联合形式。国外资本主义发展过程证明了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是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另外,根据调查,我国民营企业组织形式特别是有限责任公司,对私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限责任公司在获得贷款的比例上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独资、合伙企业中获得过流动资金贷款的比例依次为:36.9%、29.2%、30.9%)也更多。在决策形式上以董事会为主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西部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策略
西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不过,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广大民营企业的参与。
政府应加强教育,促进广大民营企业主转变旧观念放弃家族经营。中国一向有子承父业的传统,家族管理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占主导地位。许多民营企业主担心改制,会使其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不愿看到外人接管自己的企业。因此,很多民营企业主虽然自身素质较低,已经不能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仍不愿走公司制的道路,排斥外来资金的注入,期望依靠企业自我积累,发展企业。政府应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揭示家族经营的诸多弊端,宣传现代公司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表彰那些积极改制、主动让贤的民营企业主;转变广大民营企业主的思想观念,接受现代企业制度,放弃过时的家族经营管理。
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有可能为企业内的权力分配、科学决策、资金筹集、有效经营管理等提供基础,减少投资者的风险。民营企业采取公司制、比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更有利于企业发展。政府应在资金供给方面给予公司制企业更多的优惠,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在国内早日建立二板市场、降低企业上市门槛,允许更多的企业通过股市融资,扩大规模,发展企业。同时,政府对公司制企业在引进大中专人才方面给予方便,使公司制企业在税收减免、科技研究等方面给予照顾。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改制,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
西部民营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财产采取何种组织形式,由企业所有者决定,政府予以引导。对那些规模较大、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可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到国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更多民营企业则可以选择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一些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还可以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等。因此,民营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然,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一些较小民营企业仍然可以继续实行家族经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