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物现代生物科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开拓学生的视野,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
现代生物技术内容的学习将涉及到许多现代生物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特是与生物技术发展有关的理论基础,这些原理的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开拓学生视野,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
2. 增强科技意识,激发热爱生物科学的感情
生命科学本身就与医学、农学、环境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既是应用科学的基础,也能从应用学科中获取基础研究的源头活水,为理论研究提出重大的研究课题。生物科学要为人类造福转化生产力,必然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在生产上发挥巨大作用。通过此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了解研究生物科学的重大意义,激发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3. 提高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生物技术革命是20世纪末科技领域的重大事件,是蒸汽机和电能应用以来世界近代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克服自身所面临的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疾病危害、能源和资源匮乏、生态平衡破坏及生物物种消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可靠手段和工具。加强生物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解决粮食等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有利于改善广大群众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产业改造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带动有效需求,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必将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四部分。其中每一部分都有其具体内容标准,如基因工程部分的内容为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举例说明基因工程的应用和简述蛋白质工程;克隆技术部分包括简述植物的组织培养和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举例说出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胚胎工程的内容有简述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和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举例说出胚胎工程的应用和胚胎干细胞的移植等;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部分安排的内容包括关注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举例说出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讨论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等。这些内容是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各专题之间无内在联系,但专题的排序按从微观到宏观安排。由于基因工程是现代技术的核心内容,所以《生物课程标准》首先介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其应用,先从基因水平介绍生物工程,然后再从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介绍体细胞克隆技术和胚胎移植,讲述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前景,最后讨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三、 高中生物课程中现代生物技术内容的教学建议
1.以专题和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
根据2003课标,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分别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比如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诞生、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基因工程的应用及蛋白质工程就作为一个专题。这个专题在内容上不仅相连,而且循序渐进,符合学生从易到难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采取专题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当然,在专题讲座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动脑,主动探索有关问题,注意提高他们的判断性思维的能力。其次还可以以学生讨论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选好内容后,找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之前,教师布置课前要预习的课文和要查阅的资料,指出讨论的大体框架和思路,并准备好在教学中需要的教具、资料卡片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讨论不脱离主题,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讨论结束后,进行讨论总结,总结出专题的主要内容。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飞速,各个领域的进展迅速,所以,在进行现代生物技术教育教学时,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增设新的专题。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学术期刊进行查阅,如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报纸摘要、文献期刊等,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成果。还可以让学生练习撰写专题综述报告,就某个专题,对其产生、发展、应用和研究现状等进行概括论述,并织开展口头交流、辩论等活动。
3.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3.1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种多样,现代生物技术的教育可以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市场上有一些教学光碟和多媒体软件,我们可以有选择的直接采用或稍加修改后再用。也可以录制电视短片,把现代生物技术的操作过程录制下来,播放给学生看,而且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利用计算机,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动画,把专题内容形象的展现出来,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3.2 选择利用网络资源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有机整合,为生物教学在时间、空间、内容和形式上的拓展与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丰富的网络资源提供了大量的生物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在互联网上搜索、整理、综合有关课题的知识和素材,精心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如下载一些教学视频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或制作专题网站供学生使用;另一方面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关键词等,让学生自己去互联网搜索素材。例如,在基因工程专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相关网站、主页或网址,让学生去互联网上搜索有关转基因生物、基因药物和人类组基因计划等方面的素材,以更好的理解专题的内容,并丰富学生的知识。
新课改不仅是对之前旧有教育模式的突破和创新,也是对旧有教育观念的一种更新。自新课改推行以来,高中生物教学有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以当前情况来看,高中生物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定问题。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大多以实验为主,也正因为此,高中生物教育可以起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作用。新课改不仅是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在改进教师的授课思路,高中生物教育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这一点。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素质不高
现在一些高中生物教师素质不高,是新课改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生物教师没有深入地了解新课改要求,只局限在原来的知识框架中,对学生的授课自然就没有内容上的更新和改进。现代生物科技对学生学习生物的要求日益提高,对老师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如果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新课改学习和了解,不能很好地接触现代科技,是很难将新课改开展下去的。
2.教学方式单一
生物是一个面向大自然进行研究的学科,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不仅以实验为主,更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随时更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但现今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旧以固有的方法进行授课,将生物这门学科变得僵化,新课改就更难以开展。
3.教学资源匮乏
不仅在课堂上会出现问题,教学资源也存在匮乏问题。课堂下缺乏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的适合习题和书籍,这就使老师在为学生选择习题时,还是以以前的题目为主,也使教师教学的重点不自觉会向旧知识倾斜,使得新课改难以开展。同时,这种情况使教师无法进行实验,使学生缺少实践动手能力。
三、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除要向学生教授生物知识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真正了解生物学科的意义和有趣之处,使学生自己有目的地进行探索学习,自主对这门学科产生研究的欲望,这样才能使学生接受新课改下生物学科带给他们的新知识和新乐趣,促进新课改更好地发展。
2.提高教师素质
现今的高中生物老师应深入地学习了解新课改内容,也要多接触现代生物科技,教学时不仅要适应新课改和当今社会要求,对学生教授生物科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在课堂上熟练地进行实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即将上岗的高中生物教师,更要进行系统的培训。
3.开展创新、探究式教学
在新课改下进行生物教学,教师一定要开展创新、探究式的教学,在课堂教学时,要创新授课方式,加入新的课堂授课方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在使学生减轻压力的情况下,更有兴趣地学习生物。比如在学习生物组织中的糖、脂肪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学会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脂肪,分辨颜色,这样的实验,既可以调动学生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锻炼动手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意义和生物这门学科的知识内容。
4.贴合新课改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贴合教材内容以及教程安排,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但要做到先预习了解,而且要进行旧知识的复习,才能与接下来学习的内容相结合。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细胞中化合物这一部分时,学生必须要对之前所学习的细胞组成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顾,才能更好地了解接下来的细胞化合物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并记住分子结构式等内容。教师也要在进行授课前做好每堂课的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教材授课的同时加深学生的理解。
5.合理优化教学资源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教学理念 教学结构 课程设计
感想一:理念的更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凸显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新课程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并有个性的向多方面发展。并且要求教师用一种崭新的理念把这些特点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绝不能穿新鞋走旧路。具体表现在:
在形式上:较过去的知识内容而言,有的不作要求,有的要求更高。新课改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实验探究内容多,带有启发性,提倡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跟着老师学的上课模式。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在目标上:新课程的三个维度的培养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教学过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关注我国生物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要注重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结构上:课程结构上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组成的三个结构层次,设计思路开阔,更能体现新课标的全面性、开放性、选择性。
因此,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深入理解与把握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课程理念,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开创教育的新境界。
感想二:结构的改变。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选修部分有“《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每个模块都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结构同以往教材比更具有完整性。教学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是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表达方式更多样化(图像、案例、阅读)。新教材鼓励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案例真实、典型、说明性强,图片形象,对一些重要概念、原理进行直观化处理。用案例作为分析问题的素材,从中归纳出理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拓展案例分析,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探究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和“问题研究”的设计,能让学生真正参与,体验学习中的快乐。
感想三:设计的新颖。课程改革“生物课”的新教材贯穿了一个“新”字,即用新理念、新信息、新资料、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手段研讨生物问题。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标的教材中,图片同以往教材明显增多,并且更形象,增强了学生的视觉效果,并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探究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耙唤诘奈侍馓教治学生学习新的内容设疑,每章的小结和自我检测又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归纳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中“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的培养”三个角度。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即特别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强调了教师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真正学会、会学。新教材突出了一个“动”,每节教材都有“活动”内容,让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这些内容具有鲜明的启发性和很强的操作性,为学生的思考、讨论、师生交流创造了条件,突出了学生分析、综合等创新思维能力的要求。新教材还强调了一个“用”字,它提供给学生的是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知识,让学生学习的是生活中有用的生物,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并尝试着学以致用。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确实给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既要重视传统的生物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既要重视研究性学习中的课题作业及生物知识的应用,又要重视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方法,既要重视学生相互间的合作精神,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我认为,只有这样,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学才能走出“轻负担、高效率”的新路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学才能为学生的将来储备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总之,新课改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变化,老师作为这场改革的先锋和具体实施者,应该在新课改中以“学习”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当前的教育现象和学习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要求在学生的评价过程中体现出“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精神,注重发展性和过程性评价;教师要欣赏、尊重学生,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而且还要使他们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经验。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 陈平.浅谈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59-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各个学科而言都是如此。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教学中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显得较为的死板和生硬,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是起到很大的负面作用的。因此,在新形势下,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在生物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的因素,让学生通过生物学习收获到更多的知识。
一、情感教育的基本概述
情感教育出现的时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世界各地的教育界对于情感教育的解释大都大同小异,综合起来看,情感教育主要是作为一种教育的模式,在教育过程中主要关切学生的情感、情绪和态度,并以这些情感因素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乐趣所在。换言之,通过情感教育,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并在教师情感因素的引导下逐渐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中生物情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普遍欠缺生物方面的情感素质。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技“唱主角”的新世纪,在当今每天都有日新月异的生物技术层出不穷,但是纵观我国高中学生,大部分都对生物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和一定的偏差。正因为如此,学生对于生物这门学科所保持的情感素质也是相对较低的。造成这个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学校、教师甚至包括家长都不可避免的应该承担一部分的责任。而很显然,这些各方面的局限性都严重的影响着高中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2、部分教师的情感教育素质较为欠缺。教学之所以被称之为教学,很显然就是一个教与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废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纵观高中生物的教育界,之所以存在着情感教育比较欠缺的一个另外的原因就出在部分教师的身上。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对于新知识、新理念的接收能力较弱,加之长期缺乏相应的在岗培训,直接导致其在教学的过程中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让情感教育的理念形同虚设。
同时,又由于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制约,我国很多教师就算已经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其仍然不愿意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这部分教师认识情感教育是“花架子”,对于最终应试成绩的提升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此其不愿意在自己的教学环节中加入情感教育。
此外,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情感教学本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教师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这种方法的精髓所在,因此就算他们愿意在教学中使用情感教育,其最终的教学效果往往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三、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使用情感教育的主要策略
1、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升情感教育的能力。要想高中生物的教学更加具有情感性,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修养。首先,教师应该从源头重视情感教育。不管是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没有爱的课堂都是死气沉沉,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升自己的情感修为,让生物教学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其次,教师还应该明确情感教学的目标所在,切勿在教学中目标不清,盲目行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情感教学的各个目的进行有效量化,逐渐建立起学生早已经丧失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还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切忌不能对成绩不好的后进生进行情感歧视,在教学中做到一视同仁,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2、深挖教材,寻求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内容。目前高中学生使用的新版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与情感教育进行很好融合的,教师必须对其进行深挖,找出其结合点。第一,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插图,这些都是与情感教育的结合点所在。在教材中,这些插图,比文字更加直观和简洁,也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材中一些生动的生物史学图,诸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细胞学说的建立等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电影镜头,将此情此景的一些情绪和历程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这些生物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并逐渐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观。
第二,除了插图之外,还有很多教材中的内容也与情感教育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认真总结教材,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情感因素进行有效联系。例如,教师在进行细胞分化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在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关于克隆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说明科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在具体进行生物科技应用的时候应该时刻保持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并学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情感教育的开展。要想在高中生物的课堂上更好的开展情感教育,教师为教学创设一个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教学环节的创设中教师必须深入结合教材内容,切勿生搬硬套,与情感教育的衔接必须自然。同时,要想情感教育开展的效果更加事半功倍,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和谐的氛围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得更加放松,并乐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例如,教师在进行食物链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可以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视频。通过观看这段视频,教师就可以将生物界中食物链的能量传递等进入一个简单易懂的讲解,并教会学生优胜劣汰的社会道理。此外,实验也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师也完全可以根据实验的内容在教学中适当的穿插一些情感教育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养成勤动手、勤动脑并与他人合作分享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杨广军.高中生物情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D].山东师范大学,2013.
摘 要:本文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的生物技术内容呈现内容方向和呈现途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技术;内容简析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有关生物技术的内容被大量引入高中生物学的教科书中,但是很多生物学教师并没有对这部分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对选修教材内容的开设也明显不足,因此要加强生物技术的教学,对教材中生物技术内容呈现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生命科学本身就与医学、农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既是这些应用学科的基础,也能从应用学科中获取基础研究的源泉活水,为理论研究提出重大的研究课题。21世纪,生命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最大的领域,将出现保护人类健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恢复生态环境等方面。”[1]可见,生物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生物技术的概念
“生物技术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物技术是指人类以经验科学为基础,改造生物物种及其功能的技术。狭义的生物技术,指人类以现代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特别是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直接改造生物物种及其功能的新兴生物技术。”[2]《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技术的理解,没有将生物技术局限于“高新”技术,而是广义上的[3]。
本文对教材中“生物技术”内容的分类方式参考了2006年国际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改编的生物技术产业调查中对于生物技术的分类,即:“①基于DNA的生物技术;②基于生物化学/免疫化学的生物技术;③基于生物处理的生物技术;④环境生物技术;⑤仿生生物学技术这五个方向”[4]。据此,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及选修教材中的生物技术内容汇总于表1。
从表2可以看出,教材中有关生物技术的内容总体方向均衡,但是不同教材的侧重点显著不同。从生物技术方向的纵向看,教材对于①、②、③、④四个方向上均有呈现,而且每个方向出现的次数基本均衡。另外,在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均没有出现⑤仿生生物技术的内容。从呈现内容的横向分析,教材之间差异显著,每册都有其方向的侧重点。
例如,教材将必修1《分子与细胞》分为六章,分别为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生命历程。在这本教材中生物技术有关的内容:方向①基于DNA的生物技术出现了7次,方向②基于生物化学/免疫化学的生物技术出现了5次,方向③基于生物处理的生物技术出现了7次。在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生物技术内容方向的侧重点也是在方向①基于DNA的生物技术上,出现了10次,但是方向②基于生物化学/免疫化学的生物技术仅出现了1次,并且在这两本教材中均没有出现方向④环境生物技术的内容。在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有关环境生物技术的内容达到15次,这与必修3教材中包含的内容: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有关。
选修教材分了三个模块,分别为《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三个模块中选修1更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所以有关环境生物技术方面就没有体现。选修2主要是围绕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科技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因此在4个内容方向上均有呈现。选修3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为以后学习生命科学打下基础,所以本模块涉及内容多而且全面。
2.2 呈现途径
必修教材中生物技术内容的呈现途径有5种:正文,探究实验,思考练习,延伸阅读及整个章节。(见表3)由于选修教材是以专题形式出现,有关生物技术的内容在整章中的各个部分均有体现,因此对选修教材不作具体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除必修1没有以探究实验的方式呈现之外,其余两册均有各种方式进行呈现。必修1以延伸阅读为呈现的主要方式;必修2以正文作为主要的呈现途径;必修3中正文、思考练习、延伸阅读都是主体方式。总体看,延伸阅读在各册中使用最为频繁,对于探究实验还没有作为主要的呈现途径,三册中仅有3个探究内容。
3.结语
随着国际上对生物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普通高中对于生物学教育从过去单纯的科学教育逐步走向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转变。在国内伴随着课程改革,生物技术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必修教材中对于高中生掌握生物技术的要求还较低,在呈现方式上以延伸阅读为主要途径,仍有较大的提升发展空间。教师应该关注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的生物技术内容及呈现特点,重视选修教材中生物技术内容的教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初中生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6
[2] 余自强.生物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