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营企业公司规章制度

民营企业公司规章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企业公司规章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营企业公司规章制度

民营企业公司规章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内部审计 发展

近些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企业会计舞弊和财务造假的事件。尤其以“绿大地”、“万福生科”等民营企业的财务造假事件为代表,暴露出了民营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民营企业财务会计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给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探索一条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1.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由于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比较落后,一些企业的经营权和管理权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分离,使得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都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很多企业都没有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使得审计工作难以有效的得以开展。一些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的企业,由于企业领导层的忽视,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摆设,内部控制难以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企业的审计控制风险大大增加。另外,很多民营企业对于会计财务工作仍然不够重视,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不够规范,使得各种舞弊以及造假行为时有发生,使得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并严重影响了公司内部控制的效率。

1.2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比较差

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独立性,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只有真正的具有独立的自力,不受企业领导层以及其他部门的干涉,才能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应有的独立监督作用,及时的发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都是由其他人员代为完成,导致审计工作的效率比较低下。一些建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的企业,由于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企业领导层往往对于审计工作进行干涉,导致审计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1.3企业内审的方法和手段落后

我国的很多企业缺乏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导致内部审计的方法与手段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审计要求。现代审计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抽样技术,通过抽取样本分析特征,从而推断出总体特征。我国很多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往往采用比较简单和落后的方法手段,在审计方法与模式的确定中往往忽视了审计风险因素。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内部审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很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通过先进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才能有效的配合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2.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促进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

2.1构建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

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保证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能够按照规章制度运行的重要保障。企业的管理层一定要重视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为企业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首先,企业应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的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将内部控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落实下来。另外,对于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落到实处,真正的发挥其作用。

2.2明确内审部门在企业中的位置

民营企业一定要加大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视,通过内部审计章程等形式将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进行明确。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一定要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并引入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并通过内部审计章程将内部审计的地位确定下来。企业一定要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行性,积极的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监督作用能够有效的发挥,从而使得企业的审计风险能够有效的得以防范和控制,并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组织基础。

2.3明确审计目标,创新内部审计的手段

民营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开展以及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于企业的审计环境进行充分的评估,并明确企业的审计目标,从而将审计风险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企业一定要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于企业难以控制或者无法控制的审计风险要采取策略,积极的予以回避。另外,企业要根据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以及可能面临的审计风险,积极的改进和创新内部审计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企业审计工作的效率。例如,民营企业可以采用国际公认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企业要进行严格的审计风险控制测试以及风险评估。

2.4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塑造专业技能过硬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保障。民营企业一定要不断的对于审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应对复杂审计环境的能力。另外,企业要逐步引入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具有良好职业操守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结语

民营审计的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一定要及时的发现内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企业的内部审计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公司规章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民营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177-02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经济纠纷、财务舞弊案件不断地发生,如何能够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的重视。也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美国政府为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颁布了萨班斯法案,我国政府各相关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都表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正在成为当代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实际运行情况看,许多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有很多缺位的地方。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与大公司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应该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风险管理,及时防范企业运营中的各类风险隐患,以实现企业目标,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发展国民经济。

1 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2004年COSO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拓展了内部控制,更有力、更广泛地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它将内部控制框架纳人其中,公司不仅可以借助这个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来满足他们内部控制的需要,还可以借此转向一个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

在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风险管理的定义是: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风险管理的内涵是:风险管理是一个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效果评价等,能够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实现结果的一种方式;它是由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人员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渗透在风险管理组织日常活动中的过程,因此,风险管理过程应用于单位内部每个层次和部门,管理者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去考虑风险,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贯穿整个运行过程的角度看风险。

2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包括国有和私营两大部分。据统计,截止2006年,我国民营企业已超过380万家,他们创造了59.6%的国内生产总值,上缴利税及出口供货额分别占全国的48.2%和66.3%,提供了78%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市场繁荣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基础}它的经营发展状况,经济效益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探讨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就是要研究、分析、解决效益和发展中的层层障碍。

2.1 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

一般企业都建立了内部规章制度,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规章的汇总,建立了企业规章制度就等于做好了内部控制。显然有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缺少科学的指导,而且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中存在种种问题。一些管理人员风险管理观念淡薄、重经营轻管理。有的甚至认为风险管理仅仅足公司高层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所以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管理机制,应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这方面的认识。

2.2 企业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难以发挥作用,风险管理缺位

有些企业缺乏明确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在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一些企业机构设置不断变化,对分支机构的管理授权不清,责任不明;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内部审计部门和监事会的内部核查流于形式,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企业的会计管理十分薄弱,无法提供详细真实的会计信息;缺乏有效的资源调配和资金成本核算机制,各部门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一旦发生风险,发生损失,则各部门或人员之间相互推诿,责任难以查明。

3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控制,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当今社会经济环境的风云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其内部控制的执行也深受影响。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不可能脱离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及企业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而须从环境及其风险的分析人手。

我国民营企业的投资决策、经营决定、销售策略、财务决策等都带有很强的主观臆断和盲目性。没有建立起规范的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机制。这给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我国各个行业,特别是生物医药、地产、电子科技等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不断涌现出很多出色的民营企业名嗓一时,然而经过几年之后又销声匿迹,不是破产就是被收购,这些企业都是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和风险控制机制。若巨人集团考虑到生物工程可能会遭受的风险,就不会将巨人大厦的资金来源孤注一掷于生物工程:若考虑了财务风险,“标王”秦池就不会将自己的身家都投人广告活动。大企业尚且如此,民营企业更经不起这样的投资风险。

国外对风险评估早已非常重视。战略管理中常用的“SWOT”分析法,就是风险分析的一种。企业应该对内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对外分析外界的机会和威胁,考虑自己的生存机遇。不仅企业在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进行“SWOT”分析,而且在企业日常的内部控制过程中也应该时时这样做,才能将内部控制目标达不成的风险降至最低。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一般须经历风险辨别、分析、管理、控制等过程。特别要注意的是,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风险最容易发生,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环境改变时的事务管理。一个企业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应该由三部分构成,即风险测评系统、风险控制系统和风险监管系统。

3.1 风险测评系统

(1)岗位或环节风险测评。岗位或环节风险测评是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每一项业务或每一个工作流程中可能产生风险的可能性的预测。

(2)企业整体风险测评。资产是企业运行的载体。企业的整体风险最终可能通过资产体现出来,因此,对企业整体风险的测评,主要是对资产风险进行测评。资产风险测评的主要指标有;安全性指标;流动性指标;赢利性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等。通过对以上指标的分析,确定企业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而采取相应的防范应对措施。

3.2 风险控制系统

(1)经营业务风险控制系统。在企业内部形成以专家评审委员会为核心的业务管理体制。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企业经营业务的操作流程;负责项目立项、策划、创新业务的咨询和评审:负责拟上报项目材料的评审。规范运作、严格自律、提高经营水平。

(2)决策风险控制系统。完善一级法人制度为核心的授权分责制度,加强决策的集中性、统一性和权威性;实行与个人责任密切联系的集体决策制度。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建立高级管理人员岗位定期轮换和重点岗位定期轮换的制度,保持决策体系的新鲜和活力。

(3)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实行统一的财务制度控制,统一核算准则和核算口径,防止“账外账”的存在;实行严格的权责发生制度,对会计账务处理,要实行明确的授权、收支审批制度;实行账务核对的安全控制。

3.3 风险监控系统

一个企业的风险监控系统应由循序递进的四道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为一线岗位监督管理防线。由各项业务工作人员自查自纠。第二道防线为专业监督管理防线。第三道防线是事后监督管理防线。第四道防线是稽核系统的监管防线。

民营企业要完善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措施。首先企业应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业务活动主要有: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分析风险管理限额、评估新产品的风险、提供风险教育、与管理机构交涉等。具体来说,风险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风险管理部门应对公司所涉及的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运作风险和法律风险认真分析、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风险管理部门要确定每一项业务的风险控制标准,这种标准要能够反映该项业务的风险程度-并以此确定管理者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风险管理部门应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重新计算、调整各业务盈亏情况,并与会计记录核对。具体而言,企业应做到:

(1)要强化风险意识。企业内所有岗位特别是直接业务岗位,随时都可能发生风险。应经常开展风险教育,让风险因索和风险环节深入人心,消除风险盲点。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度建设要覆盖所有风险因素和风险环节,消除制度盲区。

(3)强化决策的科学性,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4)适时调整资产结构,加强资产流动性管理。降低交易费用,加强成本控制。加快公司自身积累,增强公司实力,逐步形成规模效益。

民营企业公司规章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建设对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

(1)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层的竞争,是以企业理念与企业价值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有别于产品层竞争和企业制度层竞争,对企业创新能力和企业战略实现具有积极的促进和保证作用,而且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对产品层竞争和企业制度竞争产生深远的影响。(2)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在民营企业,物质激励,如工资、资金、福利措施等,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固然重要,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也非常重要。科学合理的企业价值观念使每个员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也使每个员工尽最大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激发自己的潜能,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3)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民营企业形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不止在企业内部起作用,它也能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

二、我国民营企业当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我国民营企业家自身文化素质有待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层,利润率较低,生存和发展比较艰难。为赚取更多利润,一些民营企业而想方设法延长劳动时间,克扣工人工资,不愿在企业文化上投入,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甚至个别民营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巨大利润,铤而走险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影响了企业信誉,员工对企业的信赖程度也大幅度降低。员工积极性受到打击,员工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不能认同,产生抵触情绪,极大影响工作热情,破坏了员工的创新精神。(2)民营企业管理层大多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我国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管理层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应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而应体现在战略决策、自主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组织和市场营销等相关能力方面。也有些民营企业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这些民营企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有的并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大环境的需要。(3)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片面化、简单化倾向。我国有的民营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口号化,或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类似的文体活动,或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的规章制度、员工的职业道德混为一谈,或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优美的工作环境,整洁的厂房和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员工整体划一的服饰。不少民营企业都制定了厂歌、厂训,往往大同小异,并没有跟企业自身状况相联系。(4)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时代精神结合的相对较少。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国民营企业管理者缺乏从中吸取用来管理企业的意识,甚至认为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一定是先进的,于是对对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照搬过来。实际上,欧美文化与中国文化差异很大,照搬过来的欧美企业文化在国内不少民营企业出现“水土不服”。反观我国的历史文化,越来越被发达国家的企业家所重视。

三、对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1)提升我国民营企业家的文化素质,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民营企业家通过参加系统化的高端培训,学习并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加强品格修养,把企业当作终生事业来经营,既关心企业的经营,又关心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由过去单一追求利润转变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2)把企业文化作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去建设。企业文化的竞争,是企业之间核心层的竞争。民营企业家应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战略高度上,坚持以员工为本,注重对人力资源的投入,把人力视作企业动作的资本,而不是当作成本而一味地降低投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素质,通过工资、奖金、福利、公司期权等多种保障机制,吸引和激励员工,使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自动维护企业形象,达到企业内外文化的统一。(3)建立多维、深层次的企业文化体系。民营企业家应着眼企业深层文化内涵的培育,结合企业发展历史与现状,抛弃形式主义,以企业经营灵魂塑造为中心,培育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价值观,从民营企业规章制度、现场管理、沟通渠道、绩效薪酬多方面体现民营企业先进、民主、和谐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多维深层次文化建设,使文化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部位。(4)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时代精神结合建设有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我国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追求企业长久发展,而非短期利润。这些文化就非常值得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去学习,企业在建设内部文化的同时,也要建设相应的外部文化,与当前我国社会主流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此提升企业的外部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王文奎.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建设方法[J].生产力研究.2003(5)

民营企业公司规章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232-01

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尚处起步阶段,人力资源管理表现出先天不足,存在许多问题。

1.业主集权制现象明显,管理主要为“家族式管理”。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企业主一人集权的现象明显,所有的事情都由老板说了算,使得老板每天忙于大量日常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企业战略和长远规划问题,很多事情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决断,致使决策迟缓。即使在企业已经聘请了职业经理人的情况下,企业主依然不由自主地充当权力中心的角色,让职业经理人和部门经理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家族式民营企业在创立初期,由于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诸多因素的限制,只能凭借血缘、亲朋好友的关系,依靠家中核心人物的力量,使企业形成特有的向心力、凝聚力。但当企业需要向更大的市场拓展时,以亲情、友情纽带的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小天地和从矮子中选长子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显示出阻碍企业发展的局限性,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2.用人问题的排他性,使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严重。民营企业用人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局限在业主家族亲友的小天地圈子内,是造成员工流失的重要原因。据《中国经营报》调查发现,全国规模小于500人的中小民营企业普通员工的年离职率在35%左右。这种高离职率增加了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阻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最终将给企业发展带来致命的打击。许多民营企业存在急功近利的人才观,在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舍不得花钱”现象,总认为:“自己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去培养人才,万一人才跳槽了,岂不是人财两空?”不少民营企业本身没有把“管理”人这件事提到应有的位置,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处在可有可无的状态,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人力资源管理缺少制度保障。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就没有企业的兴旺发达。许多民营企业没有选人、用人科学合理的条件和标准,对选人、用人、留人、晋升、提拔以及解聘、除名没有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往往凭业主的个人好恶,表现出随意性和轻率。要想留住人才,必须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薪水留人。但是,许多民营企业缺乏这种认识,激励手段单一,不注重感情投资,加之许多民营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不科学,分配制度不灵活,不能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员工的薪酬不与业绩挂钩,员工的地位与待遇也不是完全由其贡献决定,不能为员工提供富有刺激性的奖励举措,而且绩效评价的内容、标准和方法往往没有做到公开、公正、合理、透明,致使员工心中存在疑虑和不满,严重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加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1.贯彻权利制约原则。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权责明晰、相互监督、彼此制约、有效沟通、高度协调的机制,一些重要的职能要分给不同的部门人员来行使,进行合理的分权。另一方面,应制定系统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层管理人员的目标、权力与职责,促使各职能部门、各管理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正确地行使权力。另外,企业还应提供一些保障各部门职权能正常实施,达到预定效果的措施,使其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时,少受一些家族观念、裙带关系等非客观因素的牵制。

2.提高民营企业业主的素质。在民营企业中,由于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主并未接受专门的企业管理的理论培训,企业管理理论比较缺乏,当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时,企业主就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企业决策层要积极参加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首先掌握企业管理的ABC,然后逐步深入,把握企业管理的规律和真谛。实践表明,企业主素质有多高,企业管理的水平也就有多高。第二,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等方式,让那些拥有较高管理水平、技术的人才,由他们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第三,发杨民主作风,集中大家的智慧,群策群力,减少决策失误,提高投资决策成功率。

3.增强企业吸引力,降低员工流失率。建立约束机制,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管理。在合同期内,企业不能无故辞退员工,员工也不能擅自离开企业,否则违约方须向另一方交纳违约赔偿金;其次,可实行培训赔偿制度。企业可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在记录员工培训实况的基础上,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以确定员工离职时所造成的损失,并要求赔偿。也可以事先签订培训合同,明确接受培训后的服务年限和违约赔偿金,避免企业花费大量的培训费却留不住人而造成损失,也可消除民营企业不敢花钱培训员工的顾虑。此外,还可以建立职工入股制度,特别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鼓励以资金或自身的人力资本入股,使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有利于稳定员工。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要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必须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管理者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尽量能做到科学决策、合理分工、有效控制;二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摒弃经验管理,真正做到科学管理,给员工以安全感。提升文化凝聚力。民营企业应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在企业中树立归属感、成就感,促进员工知识、能力和技能的进步与发展,发挥其潜能。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民营企业在为员工创造满意工作条件的同时,应注意协调公司员工的人际关系,创造团队合作的气氛,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展有效培训,积极帮助人才自我提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创业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建琦.人力资本的性质与企业剩余分配[J].中国工业经济,2005(7)

2.李良宝,胡媛.人力资本理论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J].学术交流,2006(11)

民营企业公司规章制度范文第5篇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信息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企业会计信息化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即是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协助下对会计管理模式进行重整的过程。且在整合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企业会计模型建设中的优势,最终实现高度的自动化管理。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完善后,企业内部可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进而便于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另外,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中,管理人员可利用网络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实时报道,从而促使企业管理人员可通过网络系统清晰的了解到公司经营状况,且可更好的展开业务的开发。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参考,即当企业经营者在做相关决策时,可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来准确做出相应管理决策。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努力朝着构建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前进。

二、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辽宁民营企业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企业规模较小,但是机制灵活性较强;第二,由于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行家长制的管理方式,即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第三,目前,辽宁民营企业还存在着管理混乱的问题。从特点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民营企业要想真正落实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突破较大的阻碍。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表明,信息化技术的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因而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转变,辽宁民营企业也开始逐渐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且将其设定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但是在目前民营企业经营中,多数民营企业为了降低会计信息化建设资本的投入,其在购买相关软件的过程中,更为注重软件的成本价格,因而通常会忽视财务软件的质量问题。最终导致民营企业在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法较好的凸显出企业个性化需求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灵活性。

在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中显示,部分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将会计职责委托给记账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该方式的实现为民营企业节省了一部分开支,但是其也导致在民营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频繁出现信息泄露的现象。因而,民营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特点对其内部管理结构进行优化,从而有效推动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三、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特征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着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开始采取相应措施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优化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环节,最终有效提高了民营企业会计工作开展的效率;第二,民营企业会计人员信息化意识得到有效提高,在传统的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会计信息数据都是通过人为统计而形成。但是,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会计人员逐渐提高了对会计信息化的认知,且将其化为会计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三,民营企业会计信息最显著的特征即为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在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其缺乏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从而导致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工作态度较为消极的现象,此现象的发生导致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始终落实不到实处,即最终致使其发展的进程较为缓慢。

从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特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知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从而导致该项工作的开展始终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此,民营企业经营者应提高对其的关注。

四、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宏观环境不完善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宏观环境不完善就是其存在的问题之一,首先辽宁市场经济秩序不够规范,且其基础设施配套也较为匮乏,从而导致辽宁民营企业在此环境下发展的较为缓慢。另一方面,辽宁部分民营企业的网络技术水平较低,从而导致其在发展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无法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推进其发展。其次,辽宁地方政府未根据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构建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而导致民营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企业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再次,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指标体系构建不完善,导致辽宁民营企业无法获知自身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最终导致企业无法完成进一步的扩展。

2.会计信息化产品缺乏

目前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还缺乏一定的产品辅助。信息化产品市场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产品,但是服务提供商在生产产品过程中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大多数产品的设计都是在满足产品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完成的,因而忽视了产品的使用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推动。从而导致市场所提供的产品无法满足企业业务流程的需求。其次由于产品服务提供商未开展相应的后续维护工作,因而当民营企业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中产品的使用出现问题时,其无法及时获取到信息,最终导致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在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应完善自身商品生产环节,为民营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化的产品,促使企业在会计信息化不断的发展中能提高自身竞争力,并由此稳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3.缺乏会计信息化人才

辽宁民营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发展中还缺乏一定的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民营企业在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对人才专业化的需求较大。即要求民营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既要全面掌握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人员未全面掌握到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从而导致其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会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财务信息丢失的现象发生。且由于会计人员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较弱,最终致使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第二,当前会计人员还存在着对财务软件使用认知不全的现象,此现象导致财务软件出现故障时,会计人员无法对其问题的产生进行及时解决,最终导致财务信息数据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4.会计信息化使民营企业有泄漏财务信息的担忧

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还存在着担忧财务信息泄露的问题,在会计信息化发展中,网络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应用于会计信息整合中。此类技术的应用,促使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实现了共享性、开放性。其为民营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且便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现状进行深入了解。但是,与此同时,企业财务信息安全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还处于发展初期,因而其技术也较为有限,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的信息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甚至阻碍了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五、民营企业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强化民营企业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此,要求民营企业相关部门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构建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容,且在内容的构建中应明确规定出民营企业会计部门内部的管理,并实现对其内部结构的有效规范,促使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能够落实到个人,最终形成高效率的会计信息化发展。其次,在传统的会计信息管理中,其工作内容只能由会计工作人员本人来完成,而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促使其他业务人员通过终端机即可完成会计工作内容中的相关操作。随着会计工作规模的改变,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应根据其特点对制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促使其他业务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能规范自身的操作。再次,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促使企业相关的经济业务事项由一人办理即可,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就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因而要求民营企业相关部门必须对其转变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增强中小民营企业领导者实现会计信息化意识

为了强化辽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企业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民营企业领导者实现会计信息化意识。对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辽宁政府相关部门应利用新媒体网络等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从而提高中小民营企业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关注。且要求政府部门在宣传的过程中应将会计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利益进行讲解,最终提高企业经营者对会计信息化的认知;第二,为了增强企业领导者实现会计信息化意识,民营企业相关部门应根据企业发展现状构建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构建来规范会计人员操作行为。另外,在规章制度内容构建中应明确表明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施的重点目标,最终强化企业领导者实现会计信息化意识,并由此将其付诸于实践;第三,要求民营企业应通过对成功经验的分析与总结,构建出符合本民营企业的强制性措施,并要求企业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其执行,最终深化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实现会计信息管理。

3.开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评价系统

开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评价系统是民营企业推进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有效对策。目前,辽宁民营企业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过程中更为注重其对企业内部管理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而忽视了对会计信息化建设效果评价的关注。会计信息化实施的评价系统的构建,可促使企业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可通过对评价系统中数据的统计,对民营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实施进行不断的完善,最终达到最佳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效果。因此,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将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评价系统放在企业发展的核心。对于此,首先应对辽宁省内企业会计信息化绩效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最终确定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绩效评价目标。其次,应根据企业的业务战略对会计信息化评价系统进行有效调整,并将其贯穿于民营企业整个生命期;再次,应构建科学化的参考评价体系,辅助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系统的实施。

4.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化信息技术水平与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息息相关,因而为了加强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民营企业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培养更多会计信息化人才。为了推广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意识,辽宁省民营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定期安排企业会计人员参加相应的培训,通过培训的方式来提高会计人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最终促使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财务软件无法正常运行等问题时,可凭借自身的信息化技能对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且由此降低问题的产生对企业财务信息安全造成影响。其次,辽宁省高校在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应对其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优化,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最终促使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对职业化人才的需求。

5.开发适合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