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地质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被高校录取后希望转专业或者适合转专业的学生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一些同学在录取时被调剂到非第一志愿专业,入学后发现自己不能适应,所以想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二是考虑到以后就业时自己的专业不占优势,就想转一个热门专业;三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填高考志愿时不能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进行准确把握,对专业的概念比较模糊,选择时有一定的随意性,在考上大学并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才发现自己真正的学习兴趣所在,所以想转专业;四是考分不是特别理想,想先进入一所较好学校的低分专业,进校后再转入自己喜欢的专业,曲线达到理想目标。
但并不是每一个有转专业意向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各高校转专业都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学生要提出申请、通过相关测试与面试,即使考核合格也还要受到名额的限制。
第一,转专业要得到双方院系的同意,特别是专业之间差异大转起来难度大。一般而言,转入的学院要组织基础学科和专业知识的考试;在本学院内转专业,或者转入冷门专业,相对容易一些;一些比较热门的院系对转入学生的成绩要求很高,名额也少;文科学生转到理科或者工科专业难度会更大,反之亦然。
第二,各高校对转专业的名额都是有规定的,一般控制在全年级总人数的10%~20%,有的更低。
第三,对学生成绩有限制。很多有转专业经历的学生都感叹:成绩好的转专业就顺利,成绩不好的一般没有机会,除非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因为大多数高校对转专业的学生都要求成绩优秀。
金融学雄踞热门专业之首
日前,麦可思公司对参加2010年高考的学生和考生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了解高考考生的志愿填报情况。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考生中,无论是男生、女生,还是文科生、理科生,或者成绩排名在何种层次,在填报志愿时均表示,首选的专业是金融学。
值得注意的是,文科生填报排名前五的热门备选专业依次为金融学、法学、会计学、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但是,结合麦可思2007年、2008年、2009年对全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调查结果来看,2010届被调查考生的热门备选专业中,法学、会计学、汉语言文学等都是2007届至2009届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
对此,麦可思专家分析后表示,由于这些专业不像理工科专业对实验设备等硬件有着很高的要求,上马或扩招相对容易,不少高校盲目设置了这些专业。从需求上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金融企业、新闻媒体历来是类似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出路,但这些单位人才需求量不大,再加上地方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精简的力度加大,需求量更是趋减。因此,这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难就业就不可避免。为此,专家建议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不要盲目追求热门,而应该综合考虑学校、专业设置和培养水平。
“淘宝”冷门专业
据麦可思研究院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报考时的“热门”专业,如今遭遇寒流;报考时的“冷门”,却成了就业香饽饽。
数据显示,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率较低的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它们分别属于地矿、航海、土建、机械、材料类专业。而这些就业热门专业,都是报考时的冷门,90%的学生为调剂生。
北大实名推荐生85%钟情基础学科
备受关注的北大首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生录取结果正式出炉。90名被推荐学生中85人入读北大,2人选择香港高校,3人高考发挥欠佳,未能达到北大当地录取线。
这85人中,32人因高考成绩优异被直接录取,33人经加分后被录取,另有20人因具有保送资格被提前保送。85%的学生钟情于基础学科,95%以上的考生志愿得到满足。
北航航空维修工程师专业备受青睐
每年高考后如何选择一个能在五年后立于不败之地的专业,对于很多优秀学生来说也许是一个比高考更难的问题。国内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11年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低,为需求增长型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本期就向大家介绍这些绿牌专业。
“装备现在,控制未来”是我们装控人的宗旨;“不怕吃苦,不怕累,敢打敢拼,勇于承担”是我们装控人的精神。在装控的队伍里,没有“女生”,因为专业的学习让女生锻炼出一身男儿的气概;这里也没有弱者,因为装控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需要实践,每一次实践都让我们变得更强。
装控人的苦与乐
虽然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1998年3月才正式设立的本科专业,但它却不是一个新专业,其前身是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在化机的基础上,融合了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方面的知识便成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曾经有人这么解释这个专业:比化学化工的多懂些机械,比化学机械的多懂些控制,比化学控制的又多懂些工艺。由此可见装控学子具备综合型人才的特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几乎每个学期都安排有理论和实践课。大一的时候主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比如:高数、英语等,很少涉及专业课,顶多安排一门专业基础课,以便新生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到大二的时候,经过一年的沉淀,一些专业基础课如理论力学、机械工程材料学、金属工艺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课程才进入我们的课堂,每一门既有理论课也配有实验课。每一次的实验课都是我们的最爱,能自己动手去检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那里我们第一次看到金属中的珠光体、奥氏体、马氏体。大二的金工实习是我们最难忘的,在那里我们实现了第一次脱胎换骨。在第一站锻造车间里,我们做着打铁师傅的活,但这里要比武侠小说中的打铁铺先进得多,我们使用的锤子是大型气压锤,炉是能够加热到几千度的电炉,一块铁柱很快就达到了1200℃。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们小心翼翼地用钳子夹着铁照着模子锻打,生怕一个不小心,滚烫的铁块就飞到身上。要知道被1200℃的铁块打到身上的后果可不是疼一下那么简单的事情。到了第二站的钳工车间,做的活被我们戏称为“站军姿”。工作的时候我们都保持着一个姿势在做钳工,双脚站立不动,双手拿着锉刀按一个动作在工件上来回挪动,每到休息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都机械化了。再往后是铣车、数控、焊接、铸造等车间……一次实习下来,我们把车间里的工种全都做了一遍,收获的知识比整天呆在课堂上得的多了。
如果说大二我们进行的是技术技能的训练,那么在大三我们面临的就是专业知识和精神毅力的考验,并在这些考验中实现了第二次脱胎换骨。
大三学习的是专业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过程装备设计、机械设计原理、控制工程原理、化工原理、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过程装备制造与检测等。也许你看着这些课程会感到枯燥,但当你融入其中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里边的乐趣大着呢。大三我们安排了两次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和减速箱设计(换热器主要是通过热量交换,改变流体的温度的设备,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如现在的空调内部就是一个小型的换热器,把热风变成冷风。而减速箱是一种由封闭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式或者齿轮―蜗杆传动所组成的,常用于动力机与工作机之间作为减速的传动装置。比如拖拉机机头的传送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减速装置)。那可是工程师干的活,而我们在大三时就可以尝尝“鲜”啦。当时我们的设计题目是管壳式油冷却器,任务是将16Kg/s的油由入口时的 90℃转化为出口后的45℃。设计是一个既要运算,也要选择的过程。刚拿到这个题目,我们便开始查阅相关书籍。然后对着上面的要求选择换热器的材料,还有换热管的排列方式,这个对换热面积是有影响的,从而影响换热流体的温度。而流体的速度,也是我们选择的一部分内容,它会影响流体的阻力,换热温度和生产成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一次又一次的工程运算,我们才能够确保我们的设计是有效的。由于这个设计是开放式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选择的不同,那么设计的过程也是不一样的。一样的题目,得到的设计说明书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从设计材料入手,增加材料成本,提高换热效率;有的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那么它的生产效率有所降低;也有些人有了新的发现,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自己的特点,既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
设计不仅仅是考验我们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训练我们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经过一次设计,我们的专业知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运算方面的毅力和耐力也得到了加强。
装控专业是个综合性的专业,它的研究方向是多样化的。目前,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全国就几十所。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那么上课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中国石油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这两所学校培养装控人才的方向都是石油方向的,广西大学培养的是以压缩机设计制造为主的,也有其他一些学校以制冷能源为培养方向。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相关课程上多下工夫。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