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的成本如何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成本控制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必备因素,且它从根源上决定了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与发展模式。下文通过对企业成本控制的分析,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点问题进行了简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企业 成本控制 管理
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完善,传统的经营模式已无法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竞争保障,而成本作为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从源头上决定了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与发展模式,优秀的成本控制工作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参与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成本控制主要是运用成本会计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规划与管理,并且将成本的规划和实际情况比较,用以衡量业绩,并且按照例外管理的原则注意对不利的差异进行纠正,不断降低成本。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成本控制日趋占据重要地位。
一、成本控制概述
成本控制。成本:一方面来看涉及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及发展,企事业单位中任何有形或者无形的耗费都归属于成本当中; 从另一方面来看,其所谓的成本也就是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包含材料、人工以及资产折旧在内的各种有形耗费。
成本控制则是以成本为根本出发点,通过成本管理目标的预设与构建,借助于企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控制的主体,在成本切实发生之前或者是发生的过程中,对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或者是成本发生条件进行相应的控制、调节和预防的管理活动,旨在保障成本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实施成本控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第一,企业实施成本控制其重要目的就是不断地降低企业成本,增加积累,进行扩大再生产。实施成本控制降低企业成本是节约社会劳动的基本途径。实施成本控制降低企业成本意味着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也就是以较少的社会劳动消耗,完成更多的企业活动,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实施成本控制,不断地降低企业成本,是增加社会积累的重要源头。在企业预算已定的条件下,成本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多,为国家提供的积累也就越多。致此国家就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国民经济的不断健康发展。
第三,成本控制是对资金消耗的控制,从实际上来说,成本控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高成本效率,成本的控制对成本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一些程序与方法,来促使成本指标达到预定的目标,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对成本的管理,成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本身,成本管理的源动力也是源于企业的内部经营的需要;但事实上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或者根本对成本控制就没有认识。正是这种认识程度不高的存在才导致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去参与对成本的管理,进而也就使得企业丧失了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企业成本控制方法陈旧落后。传统的成本控制是适应大工业革命的出现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其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需求的提高,对产品的要求不仅在使用功能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还要求在产品中能体现使用者的个性。这样使得之前的企业成本控制方法越来越落后。
3.成本控制意识淡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一些不正当竞争的出现,导致很多企业把企业的效益与成本单独分开,只是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对于成本关注度不高,意识淡薄,通常情况下容易导致高价格、高成本换取高效益的现象的出现,企业往往把成本控制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同时,由于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成本的关注不高,意识不强,导致企业的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财富,其主要是指企业的一些资源,对其进行严格控制的意识不够或者缺失。
4.企业虚假报销情况严重。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的成本的支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的,企业成本的支出很大,并不代表企业的发展就越好,在企业发展红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一些企业的成本支出本不应该是那么多,而实际上却远远的超过了企业当初的预算计划,其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就是企业存在虚假报销账目的情况非常严重,一些员工或者管理者把一些本不应该属于企业运营的成本通过一些手段将其纳入到企业的成本中,进行报销或者报账。这样远远的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支出,对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产生丝毫的促进作用。在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中,一些人通过虚假报销的现象在现实中非常的普遍,这样无形给企业增加了很大的负担,导致企业效益不佳,企业利润也没有很大的起色,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企业的成本控制,促进企业的发展
1.摆正成本控制在企业发展中作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该如何降低企业成本使得企业在竞争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奋斗目标。企业需要摆正成本控制的重要位置,利用好成本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使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利润的不断扩大而服务。
2.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管理制度。企业的成本控制只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环节,其是否有效的实现与其他的管理手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开展成本控制就需要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为成本控制的有效开展做准备。这就需要企业制定企业内部各种消耗定额、内部转移价格、材料单价以及费用预算的限额,要健全一整套完整的原始记录和考核报告,以及设置一整套完整的计量工具,要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采用标准成本制度,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
3.建立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对企业成本控制中,主要的目标就是成本预测,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之上,通过成本监督的手段,实现整个企业过程包括全员的成本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要想实现改革目的,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程序方法。首先,企业应该制定一套严格的成本标准,使其有一定的准则参考。成本控制应以成本标准为准绳。所谓企业的成本标准应该首先指的就是企业成本计划中所规定的企业运营中的各项指标。其次,形成一套有效的成本监督机制,这样可以对成本控制中的各个环节有关整体的把握,经过长期的检查、监督、比,把握指标的实现情况,而且还可以对设备、工作环境、技术水平等有一定的把握。最后,制定及时纠正偏差的方法或者程序。针对企业成本差异所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者,根据具体的情况、轻重缓急,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加以贯彻执行。建立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法给全体员工的参与成本控制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工作方法或者实施途径。
4.加强对企业内部费用报销的控制。企业内部对费用报销的现象非常普遍,对必要的开支或者成本支出进行报销也是企业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不少员工正是抓住个这个机会,为了个人的利益损害企业的利益就是非常不对的事情了。这样企业的成本逐渐攀升,而企业的利益却原地踏步,没有任何进展,这样的企业长期发展或者允许这种不良行为并且不加制止的话,其发展的寿命是不会很长的,这样的企业注定是要走上灭亡的。此时的企业何谈企业利润呢?所以加强对企业内部费用报销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语: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企业在发展中自身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的成本控制应运而生。在这种现实状况下,不断推动企事业单位对于成本控制工作的深入研究,切实加强其成本控制的整体水平则显得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马建兵.基于集约型生产的现场作业系统成本控制研究(学位论文).河北工业大学.2009.
关键词:施工阶段 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
随着建筑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如何搞好成本控制,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很多施工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没有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到实处,或者是成本控制的体系不够完善,致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浪费,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这必将导致施工企业利润的减少,减少企业的内部积累,也会降低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从而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施工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概述
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或者说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
按成本的经济性质,工程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施工过程中,耗费构成的工程实体,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其它直接费用;间接成本指企业内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还有水电费、保险费等。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成本控制意识不健全,在项目经理部,往往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是缺乏全员的成本管理思想。工程成本控制是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的控制,需要所有的施工人员参与,如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为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为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等,这些必然会造成成本增加。项目经理成本意识比较淡薄,不少施工项目开工前没有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即使编制了,也常常没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降低成本措施。采购人员只关心设备、材料的采购问题,虽然这看起来分工明确,但如果人人都不关心工程的成本,就会为了将自己的工作干好,而通过增加工程成本的途径来提高自己工作的质量,这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是毁灭性的打击
(2)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完善。现在工程项目一般都是项目经理负责制。施工企业一般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成立项目小组,由项目小组定期向企业回报工程的实施情况,权力下放了,但没有明确和权利对应的责任。
(3)忽视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
(4)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施工企业除了要明确项目经理的权力和责任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罚分明,是促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动力,也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武器。当前施工企业在员工的绩效考核方面,尤其是成本控制的绩效考核方面,很少有明确的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使成本控制做不到实处。
(5)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尤其是对材料的管理。工程项目中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有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企业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导致材料的浪费和窝工现象,这大大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
(6)对项目工程索赔意识薄弱,由于建筑工程的生产过程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放在对事前的预控和事中的过程控制上,当前部分施工企业每年在官司上会赔很多钱,由于工程项目涉及的合同项目很多,就很容易产生违约行为。施工企业如果缺乏索赔的意识,就不能有效地进行索赔和反索赔的工作。
三、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1. 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都有综合性,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负责项目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成本的控制。首先,施工企业应该明确项目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等责任和相应的奖励措施,奖罚分明,提高项目经理和项目组人员的积极性。其次,项目经理应该领导项目小组制定工程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对项目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强化成本控制的理念,建立适合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岗位责任制,规定项目小组成员在核算中的作用、地位和所负的责任及考核奖励的办法,还要对工程成本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找出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工作中的不足,并使之与项目组人员绩效挂钩,进行奖罚,制定项目组内部的奖罚措施,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2. 明确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我们要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不能靠喊口号,或者靠降低工程质量来缩减成本。在工程项目中,我们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内容一般包括合同控制、材料控制、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
3. 做好施工阶段的索赔工作。施工索赔是由于业主或其它方面的原因,致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付出了额外的费用或造成损失,施工单位通过合法途径和程序,要求业主偿还其施工中的费用损失。索赔已经成为工程项目合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的索赔内容有:①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为障碍导致费用损失加大或工期延误引起的索赔;②由于业主和工程师方面的原因,引起施工临时中断和工效降低导致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增加而提出的索赔;③业主和工程师加速指令,要求承包商投入更多资源,加班赶工来完成施工项目,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④业主材料质量问题或材料供应不及时引起的索赔;⑤由于物价上涨因素,带来了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的不断增长,导致工程成本大幅度上升引起的索赔;⑥其它方面的索赔:如工期延长和延误的索赔、拖欠支付工程款引起的索赔、停电、停水的索赔等。施工企业一定要增强索赔意识,加强索赔管理,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并且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作好记录,有关部门签字,然后存档。
4行政管理.首先要精简管理机构,避免人浮于事,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性支出;控制业务费等各项非生产性开支的数量。行政办公用的财产物资,一律登卡使用,防止损坏和流失
(1)环境成本含义
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首先得明确什么是环境成本。对于环境成本的概念,各界学者众说纷纭,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或者界定。ISAR于1998年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该报告就对环境成本的概念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额看法。环境成本就是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就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或者破坏而付出的代价,以及企业为了达到企业既定的环境目标而多付出的其他成本。
(2)环境成本控制含义
认识了环境成本的概念,最终目的是要对其进行控制。环境成本的控制就是企业基于对环境负责的原则,分析了环境成本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些方法和措施,对其生产活动中环境成本形成因素加以控制,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1)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意识不强。目前大多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工作只是为了达到政府规定的一些标准,而没有意识到对于环境成本的控制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将它高度重视起来。另外,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控制缺乏全面性的认识,一般都是采取“事后控制”,而对环境问题没有预防意识。
(2)企业成本控制范围狭窄、方法单一。企业成本核算中也没有包括环境成本,对产品的设计、采购、消费等阶段的环境成本均没有考虑,更没有将其纳入成本控制范围,因而企业成本控制范围过于狭窄。同时,环境成本计量核算方法单一,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同时使用多种方法,没有明确的控制目标,使整个控制工作的开展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经济与环境二者的联系具有不可分割性。环境本身存在着两个有限性。一是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企业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的原材料以及能源等等都是有限的。二是地球环境本身能接受垃圾、污染物质物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当企业生产活动队环境造成的破坏超过了自然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的时候,自然环境失去平衡,最终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损失。
(4)从微观角度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起环境问题。国际上陆续出台了很多文件,明确指出对环境质量严格把关,达不到环境质量标准的企业将不能长期立足,再加上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日益青睐,在这种情况下,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将不能够被市场所容纳,企业就不得不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从主观性来说,企业对环境成本控制也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有利于在企业竞争中呈现优势,最终实现盈利的目标。
三、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
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是以产品为纽带的,是对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的一种控制,从获取原材料、产品的生产、产品的分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整个过程,对每个阶段中成本的归集,就形成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对每个阶段中的环境成本进行控制,就是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法。
从原材料的获取上,融入了绿色生态思想,尽可能选取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选择可以再度回收利用的材料,不仅对环境有利,也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减少成本的支出。产品的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采用一些新型的生产方式,尽可能地减少污染。采用清洁生产包括采用清洁的能源,实行清洁的生产方式,生产清洁的产品。实行清洁生产,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大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减轻了企业治理环境的负担,使企业获得了双重效益。产品的最终销售分配出去后产生的废弃物治理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对其进行再度回收利用,可以变废为宝,提高回收物的利用率,也减轻废弃物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基于产品价值链环境成本控制方法
把企业的整个生产活动作为一个横轴来看,制造产品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创造的价值,每个阶段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动态的价值链。价值链就是指企业整个从采购原材料到最后销售这一系列活动增值的过程。那么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企业对其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上每个阶段进行管理和控制就是为了整体的经济效益而发生的,每个阶段都进行了很好地管理,那么总体就实现效益最大化。
从产品的价值链角度来控制环境成本方式是一项新兴的成本控制方式,它把产品的每一项价值增值环节都纳入到环境成本的控制之中,从最初的研发采购、产品的生产制造、产品的销售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将企业的上下游合作商都联系起来,能够更大程度上减少浪费,降低污染,减少了成本。
四、我国企业采取环境成本控制的措施
1.建立健全环境成本控制系统
目前,我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系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大部分企业主要采用事后控制的办法,都是在在问题产生后进行解决。其实,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回收废弃物的阶段都有可能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有环境成本的发生,都应进行相应的控制,从以前的只是事后控制调整为事前、事中、事后同时控制。
2.将环境成本核算纳入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体系
要实现环境成本的控制,必须将其整个纳入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当中,这样企业不仅可以明确哪些环节产生了成本,进而对其进行控制,而且将环境问题重视起来,将它作为作为成本的一部分。企业内部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成本控制中心,实现对其各部门的有效管理,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减少低效率的行为措施,对环境成本的控制重视起来,只有各个部门程序都运行好了,整体上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收益。
3.加强企业间的合作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共同面对的问题,企业都有责任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企业间应该联合起来,形成一种环境保护效应,共同采取措施来面对环境问题,实现共赢。另外,很多企业间本来就是价值链供应的不同链上,本身存在着合作关系,从供应商到经销商,企业能够共同对产品的各个阶段严格控制环境成本,将大大节省传统事后控制所付出的成本。
4.充分发挥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可以制定一些相关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对于企业的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有明确的标准,以及对自然资源使用度的标准化定价,这样企业更加明确自身对于环境的责任,从而更好地实现对环境成本的控制。除此之外,对于环境保护做得好的企业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以及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降低环境成本,生产环保产品,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
【参考文献】
[1]贾雄,张泓波.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 企业经济,2010,(3):46-48
[2] 张劲松,张亦弛.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 会计之友,2011(1)上:31-33
[3] 常媛.企业价值链环境成本控制[J]. 财会通讯( 综合) ,2009(10):44-46
关键词: 城建施工;企业材料;质量控制;成本
Abstract: urban construction is part of the city management, it is based on the urban planning, to provide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 for urban residents. But, that is not enough, in pay attention to speed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s how to strengthen quality control and cos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terial construction to make correlation analysis.
Keywords: urba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terial cost;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4-0000-00
城镇建设首先要城镇规划。城镇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镇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城镇建设通过建设活动对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完善各种基础设施的形式,经过合理规划、工程建设、投入使用的过程,最终为居民出行、居住、休闲等社会活动提供方便,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并促进城镇健康发展。
一、城建施工材料问题
城镇建设是一种阶段性的工程,其周期性和使用性比较长。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城镇建设工程的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浪费国家财政收入,就应该严把施工中容易出现的材料问题。
1.质量问题
材料的质量是决定施工质量的核心要素。首先,当监管人员检查材料的时候,粗心大意,把不合格的材料当成了合格材料。其次,材料的储存环境不好,有的材料不能够堆放在潮湿的环境下,然后,有关工作人员没做好事前环境调查,将钢材等材料堆放在这种环境下,不久,材料就会变质,生锈,从而材料的质量降低。最后,用于施工的材料不是按设计要求采购的,有可能材料的吻合度不高,或者说还是半成品,如果将这些材料用于城镇工程建设必定会影响工程质量,并导致事故的发生。
2.费用问题
费用主要在于材料费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难以估算合理的材料成本。施工过程不仅要求高质量,还要求低成本。因此,招标要求也是按这个标准进行的。但是,正因为这样不分不良企业就会为了夺标,不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一旦获得标后,就偷工减料,减少成本,造成施工质量严重下降。另一方面,费用监管体制不全,也没有科学的费用支出方法,对市场的费用条件认识不足,从而,在采购材料的时候,以高费用购买了质量的材料,使得费用与质量能够在观念上达到均衡。
二、健全城建施工企业材料的质量控制体系
根据城镇建设安全性原则,就要求严格城建施工企业材料的质量控制。一个城镇建设工程必定是建立在质量高的基础上的。加强材料的质量监控是建设高质量工程的重要环节。一个高质量的建设工程就需要一个健全的施工企业材料的质量监控体系。
1.明确施工企业材料质量控制意义
施工企业材料质量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必备条件。只有做好材料质量监控工作才能够预防质量问题的出现。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就必须让所有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因此坚持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监控是保证质量,保障安全的第一要举,还能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及时补救,避免更危险、更严重的破坏产生。因此,做好质量监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还关系到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
2.加强施工企业材料质量监督
加强施工企业的材料监督是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监督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有质量问题的材料进行检查、分析、鉴定,以各种方式保证施工材料的安全。
一方面,严格储存监督。施工材料的储存环境对材料质量有着重大影响。正如以上分析,有的材料不能够放在潮湿的环境下,这样会造成材料变质等。
另一方面,严格采购过程监督。在材料采购的同时,应该注重材料的质量,严格对材料质量进行控制。在订货之前,应该检查材料的出厂证明、合格证书等相关证明,并对质量进行相关测试,以证明材料质量的可靠性。
3.培训材料控制人员的专业性
我国在1978年开始推行开面的质量管理,从而在各个方面严把质量关口。从此,质量工程师也就出现了。20世纪也是质量的世界,所以就需要大批质量专业人员对材料进行专业检测,从而以这种监督的方式使施工材料质量得以保证。
培养专业的质量工程师,首先,要从质量检测的专业知识出发,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把知识运用于实践。
其次,要提高质量工程师的的预见能力,并及时检查,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最后,解决好所存在的质量问题。
最后,灌输质量工程师的道德问题。严格遵守检查制度,杜绝本工程内存在的不正之风,站在全体居民的利益的角度上,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使得工程顺利完成并长久实用。
4.严格把关现场施工监管
严把现场施工监管,既不能使工程材料低质量,还不能让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
监管现场施工的材料质量问题,首先,要针对施工地点的地质特点,和材料需求情况做好调查,从而要求采购足够的高质量材料。
其次,做好试验工作,所有的施工操作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并严格监管施工过程的材料质量监管,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允许再用。
三、完善城建施工企业材料的成本管理方法
一个好的施工材料成本管理方法必定有一套良好的预算制度。所以,完善城建施工企业材料的成本管理方法应该从预算着手,使资金能够充分、高效的利用。
1.明确城建施工企业材料的成本管理的意义
良好的预算制度就应该要明白该预算支出的意义,所以,首先就应该明白城建施工企业材料的成本管理的意义。材料成本就是工程建设的经济基础,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有足够材料成本是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它决定着工程能否顺利完成。
材料成本的合理预算也是城镇建设的经济性原则要求。它要求在城镇建设的施工过程中能够以最少的资本实现最大的效益。
2.进行成本分析,控制材料成本
所谓成本分析,也就是利用成本核算的方法,分析成本水平与成本结构的变动情况,从而寻找一个能够降低成本的办法,实现工程建设。
利用成本分析法,就应该在核算费用资料的基础上,对有关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并正确评价企业成本预算的执行结果。
其次,在分析的过程中,研究成本升降的原因,并结合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查明。
最后,在审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寻求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成本的途径。这也是对市场规律性的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选择最优方法,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3.坚持城建施工企业材料成本控制的原则性
城建施工企业材料成本控制的原则首先体现在优化配置。虽然形式上来看,它是一种节约成本的方式,但,它并不是仅仅强调成本的节约。也需要在满足质量的前提下适当的、最优的节约成本。
其次,城建施工企业材料成本控制的原则体现在惠民性。城镇建设的费用来源于财政收入,究其根本是来源于民。虽然城镇建设也是一种便民措施,但是,不能因此,而浪费财政收入。
最后,城建施工企业材料成本控制的原则体现在全面性。所谓全面性也就是工程材料的费用用于整体工程的方方面面。因此,就应该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合理利用,优化分配原材料成本。
城建施工的重要目的在于方便于民,繁荣经济。加强城建施工企业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成本管理,这不仅是政府与施工企业的责任,更是市场经济优化配置以及提高人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要求。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市政工程经营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关键词:成本控制;成本管理;事前控制;日常控制;事后控制
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很多企业把握住了机遇,企业就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快速发展,企业在任何的发展阶段中,成本管控都是企业最重要的一项管理内容。成本决定价格,价格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本和费用低,价格才低,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才有优势,可见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了。降低成本的关键是事前和过程控制,很多企业,管理制度很完善,但流于形式,技术文件、作业文件、配料定额等只限于书面,应付质量认证的要求,有先进的ERP管理软件不用,嫌麻烦、影响工作效率,根本无法实现成本的事前和过程控制,可见,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赢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明确事前控制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标准
产品生产前要对影响成本的所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规章制度,并将具体指标落实到部门和相关责任人。严格执行能有效控制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各项规章制度,赏罚并举,建立激励机制,树立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把能降的成本费用降到最低。把成本控制标准要以行业的规范为基础,力争将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考核,要将数字化的成本标准列示到生产现场,让成本标准执行者和责任人随时能看到标准值。成本控制标准中还要规定成本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必须是一个可行的目标,各个部门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量化指标,决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配合相应的激励机制,增强全员的降低成本的信心,达到降低成本的最终目的。
(二)确定成本控制的分级责任目标
成本控制工作是全体员工的工作,每个员工树立起牢固的成本意识是降低成本的基础。成本的控制必须是每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协同工作,并且承担相应的管理和控制责任。生产部门按经济产量来合理安排生产任务,供应部门保证生产需求的前提下按经济订货量进行采购,降低物资运输存贮成本,劳动部门合理制定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控制开支,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维护保养,发挥设备的最大生产潜能,动力部门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控制动力消耗水平,其他部门也要做好与成本相关的控制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成本费用支出。
二、强化过程控制
(一)对生产物资的控制
对生产物资的控制,一是要严格按定额消耗量的发放,二是控制物资采购单价,生产过程中要以定额标准数据为依据严格控制。按定额消耗量控制生产,首先这个定额标准必须是经过生产实践验证合理的,生产相关各个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这个定额标准执行,避免造成浪费。如有超定额的情况发生必须经过必要审批手续,以备查实超定额的原因。对物资价格的控制,可以从物资采购的价格、批量、保质期、包装、运输费用、仓贮费用等方面考虑。物资的价格常常受到购买数量的影响,物资的采购成本还受到保质期、运输、仓贮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在保证生产需求的前提下,从物资采购的经济批量考虑,合同也可以签订一个长期合同,分批供货的方式降低价格和采购成本。
(二)对工资费用的控制
对工资费用的控制不是简单地降低工资总量,而是要控制工资增长的速度要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要充分体现公平、按劳分配和按贡献分配的原则。根据企业标准工时或定额标准分配,动态监控标准工时与实际工时的差异,分析原因,把责任落到实处,纠正不合理的工时定额标准。按劳资部门制定的工资标准发放工资,根据工资结构制工资基金计划。确定各相关部门的工资基金计划指标,定期考核。
(三)对制造费用的控制
对制造费用的控制主要是提高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全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动力能源的单位消耗水平。制造费用要按月绘制费用消耗动态曲线,最好能具体到不同产品的消耗明细,降低制造费用支出。根据制造费用的不同性质,实行归口管理,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费用目标,严格控制制造费用的支出。每个月都要对各个责任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三、事后成本分析
成本费用的分析是对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的检验,事前控制是过程控制的前提,事后成本分析可以对修正不合理的事前控制标准。
(一)编制成本控制报告
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相关部门报送成本控制结果的报告,由相关部门的责任人分析成本控制的结果,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成本费用报告的内容必须与各责任单位承担的成本目标内容一致,标注出费用的性质为可控和不可控,成本目标控制结果要与岗位责任制关联。报告形式应以简洁为原则,宜采用表格为主、文字说明为辅的形式。
(二)总结成本差异,采取有效措施
企业核心领导要对成本管理控制的同时,分析目标成本控制与定额的差异,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后,必须有的放矢地严格执行纠正措施,责任落实到人。
(三)建立考核制度,奖罚分明
建立切实可行的成本目标执行奖惩机制,把目标成本指标列入责任人的业绩考核体系,号召企业全员参与成本目标管理工作。根据人员的不同设定相应的激励方式,激发全员参与成本目标管理的积极性。
成本管理控制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将此项工作作为企业日常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应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成本控制的目标,力争建立全员成本管理的理念,增强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施成本优势策略。(作者单位: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一车床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