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考试小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方法;探讨

伴随着语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故此,语文的教学也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方法,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程应当加强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形成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形成比较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本文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如何实现创新做出了探究,以期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高中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中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面对新的知识缺少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会积极地探究问题,而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很少给予学生主动讨论探究的机会,基本上采用灌输的上课方式,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欠缺,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比如:预习,复习,课后小结,尚未养成。

2. 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冲突。目前一些优秀的教学理论在语文课堂上得不到很好的应用,教师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合适的教学理论强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被学生接受。所以,传统语文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故此,新课改必然会在这方面作出相应的改善。

3.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用不合理。目前的新课改尚在探索的阶段,很多教师没有将新课改的标准把握好,理解透。对新课改理念的不清楚,使得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完全走形,表面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积极,但是实际上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本质上并没有提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改变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①传统的教学思路是狭隘的,新课改下,教师应当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思路,改变以往的沉闷的语文课堂,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使得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逐步提升。②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沉闷的复杂的语言,注意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出身临其境的情境,若语文课堂上仅有枯燥的考试重点,便会降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③语文教学的目的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就语文考试的题目来看,近年来的语文考核题目将重点放在主观题的考察上,也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无法适应这样的考试形式的,故此,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2)在语文课堂上提供民主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新课改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正确的引导学生,指导学生,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将课堂的主导者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一些语文知识,教师需要指出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为语文添加了鲜活的生命力,提高了语文在学生群体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改变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增加课堂导入的方式。语文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每一节课的课堂导入上都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导入的形式,但是导入的形式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只有这样,课堂导入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也会使得学生对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高中语文教学语言的创新

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的时候注意使用的语言,对于语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有时由于过于枯燥致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分散注意力,易产生疲惫的感觉,这时,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课堂的沉闷,比如使用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维,使用寓言、历史故事等增加知识的灵活性,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还使得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

四、在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

新课改环境下高中的语文教学可以引入现代化的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很多课堂上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在语文的课堂上引入了视频、音频、图像因素,帮助活跃课堂气氛,帮助活跃学生思维。在多媒体平台的建立中,教师可以建立语文学习的专业平台,在该平台上放置与语文有关的学习资料,在平台上与学生互动交流,探讨问题,及时解决语文学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句群 高考试题 衔接与连贯

句群是在语义上有逻辑联系,在语法上有结构关系,在语流中衔接连贯的一群句子的组合,是介于句子和段落之间的,或者说是大于句子、小于段落的语言表达单位。在连贯话语中,句群是相对独立的语义――句法单位,它以一定的方式为组合标志,可以从语流中切分出来。①

1981年《中学语法系统提要》开始把语法教学的范围扩展到句群,80年代以来汉语界对句群的探索迅猛发展,至今仍方兴未艾。有关句群衔接与连贯的高考试题的出现也有十余年,特别是近几年,不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这一题型频频出现,更加引起广泛重视。本文主要结合高考试题和课文,寻找句群的衔接与连贯在形式上的标志,希望有助于中学语文教学。

一、词汇接应

1.运用关联词语

句子和句子之间运用关联词语来组合是很常见的现象。通常有:

(1)并列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成对用的有“一方面……另一方面”、“首先……其次……最后”等;单用的有“也”、“又”、“还有”、“否则”、“与此同时”、“另外”等。例1: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②(高中语文第三册――16《短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用“首先、其次、最后”关联,并列关系鲜明清楚,条理清晰地表达出作者“寻求爱情”的原因。

(2)承接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于是、便、接着、然后、后来、终于、最后”等。例2: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高中语文第三册――9《记念刘和珍君》)“直到后来”承接上句,前后连贯,说明鲁迅与刘和珍的认识过程。

(3)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成对用的有“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单用的有“还是”、“要不”、“或者”。 例3: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时而到岸旁嬉戏,时而沿着水边,藏到灯芯草丛中,时而离开它的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第一大题第4小题)用4个“时而”贯穿前后,丰富地展现了天鹅多姿多彩的生活习性,生动形象。

(4)递进关系:这类句组的后句之前常用“更加、甚至、特别、特别是、至少、况且、而且、并且、更、尤其”关联。不能用成对的关联词语“不但……而且”,也不能单用“不但、不仅”。例4: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高中语文第三册――9《记念刘和珍君》)前后用“况且”连接,层层递进,论证愈加有力,作者所要表达的悲愤之情也得到步步推进,层层升华。

(5)转折关系:这类句组中间常用“但是、而、然而、可是、虽则、只是、而况、却、否则、相反、不、不过”等关联,有时也用成对的关联词“一方面……另一方面”、“这就是说……而不是说”等。例5: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面积不过八十公顷,人口不过二十万,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II第六大题第18小题)先说这个古老的小城面积小,人口少,接着笔锋一转,用一个表示转折的“却”字突出其历史悠久。欲扬先抑,用“却”衔接,前后连贯,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赞颂之情。

(6)因果关系:这类句组常在后一句前或句中用“所以、因此、因为、就因为、原因是、就是因为、正因为这样”等关联。例6: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高中语文第四册――2《项链》)先摆出结果,再用“因为”说明原因,表达自然,层次清晰,引人入胜。

(7)假设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那、那末、假若、假使、倘若、如果、就”等,不用“如果……那末”等成对关联词。例7: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2005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第六大题第22小题)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譬如”举例来说,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2.运用指代词语

常见的是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由于语篇的最后体现形式是线性的,所指在多数情况下出现在指称词之前,有时也可出现在其后,前者为回指,后者为下指。例8: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实用。编篡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动物植物的图。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这类的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第六大题第22小题)第一句是中心句;后面两句各举一例说明实用类画图;最后用指代词语“这类”回指,小结前两句。例5中的指示代词“这”下指后文所要叙述的“小城”。

3.运用时间词语

通常是用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和表示时点或时段的名词性词组。例9: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高中语文第三册――9《记念刘和珍君》)前后用时间副词“此后”衔接,表明事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展,作者的悲愤之情也随之愈加强烈。

4.运用处所词语

运用处所词语组合句群,在记叙文,特别是游记中很常见。通常是用处所名词,也常常表示处所的方位短语、名词性短语或介词短语。例10: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2003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六大题第23小题)分别用“北坡”和“南坡”这两个处所词引出对上文“草原带”和“森林带”的介绍,层次清晰,前后照应。

5.运用数量词语

运用数词、数量词来组合的句群,组成句群的几个句子之间常为并列或总分关系。例11:我在我的《略论语言形式美》里,指出语言形式美有三种:第一是整齐的美;第二是抑扬的美;第三是回环的美。(高中语文第六册――5《语言与文学》)先总说,再用三个序数词分述,层次鲜明,一目了然,构成一个完整的总分句群。

6.运用词义之间的关系

词汇在意义上有各种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义等),运用这些词语来衔接句群。这种衔接看似属于意义手段,实际上还是可以归属形式手段。因为任何语言单位都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任何手段都既是表达一定意义的形式,又都是通过一定形式表达的意义。既然如此,我们希望寻找形式上的显而易见的标志是可行的。如:

同义关系:例12: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为他的冥顽不灵气得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高中语文第三册――12《泪珠与珍珠》)上句用“掉眼泪”,下句换用“哭”,表达相同语义,衔接自然。

反义关系:例13:18岁的青年,大概只有憧憬;80岁的老人,多半只剩回忆。(高中语文第五册――2《人是什么》)上下两句分别用“青年”与“老人”这一对有相反意义的词语,对比强烈鲜明,给读者以震撼,发人深思。

上下位义关系:例14:其时已是20世纪初年,欧美的艺术家正在酝酿着新世纪的突破。罗丹正在他的工作室里雕塑,雷诺阿、德加、塞尚已处于创作晚期,马奈早就展出过他的《草地上的午餐》。(高中语文第三册――11《道士塔》)先总说再举例论证,第一句的“欧美的艺术家”包括后文的罗丹等人,点面结合,论证充分。

整体与局部关系:例15: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高中语文第三册――11《道士塔》)先描写整体的“塔”,然后镜头推近,对准局部,分述“塔心”、“基座”。既给人整体印象,又让人体会到局部的细节。

7.运用词汇重复

在我们研究的高考试题中,这种衔接手段出现的频率最高。可能主要是由于这种方式最简单直观、清晰明了、显而易见,毕竟考生只是高三的学生。例10中第一句有“草原带和森林带”,下句紧接着就重复“草原”一词,衔接紧密,考生也比较容易一眼看出,作出判断。

二、运用特定的句式

有些句组运用一些句法手段,如偶句、排句、问答、省略等来组合。例3中用四个“时而”构成排比,形式整齐,一泻而出,生动地展现了天鹅的灵活。例16: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高中语文第三册――9《记念刘和珍君》)运用对偶句式,“惨象”对“流言”,“目不忍视”对“耳不忍闻”。形式整齐,对照鲜明,强烈地抒发出作者不忍目视、不忍耳闻的悲愤之情。

在目前的高考试题中,不论是排序题还是选句填空题,考查的都是句群的衔接与连贯知识。在解答这类试题时,我们认为首先应该通读文句,了解大意,找出话题。明确的中心意思,是构成句群的前提。抓住中心,是我们解题的前提。其次要理清思路,辨别层次。按照句群的功能,可以把句群分为记叙句群、描写句群、说明句群、议论句群等。不同的句群,其顺序结构也不相同。描写句群,多采用时间、空间顺序;叙述句群,多采用总分、并列、时间顺序;说明句群,多采用总分、空间、时间、主次、因果顺序;议论句群多采用总分、分总、并列、递进顺序。把握这些常见结构顺序,有助于理清杂乱句序。然后寻找文中的标志性衔接手段,在形式上和意义上相连贯照应。最后统读,全盘统读,逐句推敲,如有不当,再行调整。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可以适当融入相关知识。比如在讲解课文时,多让学生关注课文中句子之间的衔接手段,也可以挑出其中的一些重点分析,辅以相关练习,提高学生对这些形式手段的“敏感度”。

句群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与许多相关学科的兴起和发展息息相关,如语用学、语境学、话语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研究句群,对语言科学、发展逻辑、文学和作文法等都有直接意义。目前,国内外语言学家都很关注这一学科的发展,并且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逐步进行深入地研究。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注释:

①吴为章,田小琳。《汉语句群》,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8页。

②本文中涉及的课文用例均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高中语文教材,2004年版.

参考文献:

[1]吴为章,田小琳.汉语句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刘哲.论话语的衔接手段与话语的连贯及语义分层[J].外语学院学报,1994,(3).

[4]黎泽渝.从句群说到语法的综合性教学.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

[5]陈倩.句组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6]郭二唐.如何调整紊乱句序.太原教育学院学报,1999,(3).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中语文;应用策略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地方。”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可见赏识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孩子,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赏识教育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学生对于自我需要非常大的肯定,只有他们从内心认同自己,才能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让他们不再以超前教育为目标,而是注重学生当前发展情况的好坏,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好理念,它是实现自身和谐、家庭和谐、亲子和谐、团队和谐的秘方;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

一、营造轻松氛围,散发语文魅力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校学习乃至一生的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语文学习的水平并不只是为了应试教育中的一些分数,而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而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并没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在面对大量的课文阅读时,他们并没有耐心去仔细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而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者是借助一些参考书籍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已确保在考试中能够回答相应的问题即可,而并不在意其中的文学意义,这样的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学生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没有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堂太过枯燥乏味,教师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科书为范本,以考试答案为标准,把文章模式化,学生自己的阅读体会得不到肯定,也不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学习氛围并不是语文课堂所需要的,所以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的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情感带入到文章感受中。所以教师要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能够被肯定,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不应唯分数论、唯名次论,用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课堂上以成绩好的学生的发言为正确,而是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前提下,成功的教学课堂才得以展开。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并不是对教师惟命是从,而是和教师站在同样的高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质疑教师的看法,并且与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只有建立了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才敢于站出来发问和质疑,思维才能放得开;其次,要得到学生的信任,让学生能够信任自己的教学方式,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升自己的威信,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这些小小的动作都能给学生很大的鼓励,让学生信赖你,学生会把对于教师的喜爱转化为学习该科目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

二、开展多样活动,激发学生潜能

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他们都有自己的潜力,需要教师去挖掘,去发现,而不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来判断学生的优劣,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开展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能力,让他们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比如举办一些辩论赛,这个时候,思维逻辑水平较高同时口才较好,能够清晰表达想法的学生便能够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很好的表现,同时也能够帮助一些在这些方面欠缺的学生锻炼自我,在学习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课文时,还能够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善于表演的学生展现自我,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经常举行一些主题作文比赛,让学生以文会友,平常不善于交际的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来表现自我。开展这些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的不同的能力得到锻炼,教师运用鼓励的言语让学生能够有更大的动力去更好地完成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一些内心比较自卑的学生更能够通过这些活动来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也是很好的,帮助每一位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区别赏识误区,做到有效教育

赏识教育是以鼓励为主要手段,有些教师就进行频繁的鼓励,不分时间场合,这样过于频繁的鼓励是没有作用的,反而会让学生形成一个思维定势,那就是不管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教师的鼓励已经没有太多的感觉,赏识教育也就起不到有效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表扬,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教师要指出来哪里做得好,为什么这样做是好的,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还有的教师认为赏识教育就是不能批评学生,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在教育中,适当的批评是必要的,但是要注意批评的场合和力度,不能够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是要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四、小结

总而言之,赏识教育是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的教育理念,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的思考,感受到语文世界的魅力,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优秀,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要注意不能够过于泛滥的表扬,也不是完全做到不批评学生,赏识教育的把握力度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红蕊.张扬个性大胆创新———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新意识[J].职业,2010,(30).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过程

一、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观念落后。进入高中,很多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调,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将语文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升学考试,忽略了阅读教学与社会生活间的联系,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阅读可以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也具有一定作用。我们可能都听说过这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就是,如果读过的书多了,有了一定的词汇和语言积累,自然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够顺理成章地磁写出来,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对文章的理性分析上,而忽视了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只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多教学生学会体会和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现情感,进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2.教师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我们有时会看到,个别教师在上阅读课时,整节课都在让学生自己朗读,学生读的也漫无目的,只是机械地一遍又一遍地读,这样的阅读课其实并没有什么作用,只是浪费时间。还有的教师一味追求阅读的趣味性,阅读变成了一种形式。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合适的教学形式,让阅读课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农村高中作文教学采取的措施

1.加强高中阅读教学的有趣性,进而使得学生阅读理解的得分有所提升。很多学生看到阅读理解题便觉得头疼,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阅读题纯粹是为了做题而阅读,阅读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负担。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的起点,因此,要想让学生做好阅读题,首先要加强高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体会阅读的乐趣。2.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让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需要在平时的阅读实践中完成。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交际能力;其次,通过阅读的积累,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最后,经常阅读还可以陶冶情操。从阅读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朗读、默读、精读、速读等,这既是教师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所要考查的内容,也是阅读的几种基本方式,阅读的本质离不开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就要明确阅读目的,而后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理的阅读方式,不能只是一味让学生机械地朗读或默读,这样的阅读是毫无意义的。其次,要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积极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体会阅读的乐趣。3.阅读教学一定要学会感悟,体验感悟。感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融入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学会感受和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领悟文章中的内在情感。同时,在领悟到这些情感后,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体验和经历。4.阅读教学一定要有语言积累。语文作为一名重要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处处都会用到语文阅读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及生活中注意进行语言积累。我们知道,在一定条件下,文化积累的程度可以反映出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成语、诗词、格言、京剧、名人名言等各方面的积累,同时,还包括对中外文学名人及名著的学习与积累。名人轶事往往汇集了某一时期社会精英的思想及智慧,反映了他们的处世原则以及成长经历,熟悉这些名人轶事是学生积累文化的重要部分。在很多试题中会出现这样的题目:给学生一个论点,而后让学生依据此论点列举出名人事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储备。对学生来说,如果多一些语言积累,对于他们学习语文,以及提高文化素养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能力。

参考文献:

[1]鄂冠中.从名师教学看课堂教学小结的策略[J].中学语文,2012(03).

[2]孙建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06).

[3]梁增红.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的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10(14).

[4]舒文静.精心设导———语文课堂教学的前奏[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04).

[5]唐惠忠.浅谈加强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04).

[6]金林.新课程下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03).

[7]郑秉成,潘新和.语文高考“怎么考”———以开放性、交互性题型为主[J].中学语文教学,2008(10).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素质教育 教学

为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育必须把培养能适应社会生存与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作为自身不可推卸的任务。而积极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正是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战略方针的具体表现,在科技、文化、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需要大批的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他们会共同生活、会学习、会工作、会生存,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成为21世纪推动社会前进的生力军。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的。语文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广大语文工作者不客回避的问题。笔者从教以来,在语文课堂中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点滴体会作些探索,与之共勉。

一、实现语文教学民主化,给学生一片天空

民主化的教学观应是跨世纪教师 现代意识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教师 引导学生在民主气氛中学习,可以提高效率,具有多种成效。其一,置身于民主气氛浓郁的课堂,就如种子得到了适宜的温床,接受主体的自我意识被催生、勃发,这样学生情绪高涨,“思想发表欲”强烈,课堂气氛呈现活跃,甚至沸腾状,通过讨论与争辩,学生的心理潜能极大地开发出来了,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实际的锻炼,尤其是发散性、创造性和求异思维应运而生。其二,作为教学上第二种力量的“反对派”的存在,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保持适度的压力,使其时时谨慎,常常自省,不敢稍有懈怠。实际上,来自学生的智慧构成了对教师的另一种挑战,另一种竞争。敢于接受,则可使教学长期处于有生命力的活跃状态,否则,即趋萎缩,陷入疲软。其三,学生感受到师生平等待人的民主作风,更激发对他的信赖和爱戴,这样师生之间的所谓尊卑之别自然冰消雪融,作为教学之天敌的感情疏离与心理对峙就失去了产生的土壤,整个教学就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进行,而这种氛围正是一系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顺利发展的最佳环境。其四,在教师春风化雨式的熏陶下,学生形成的民主意识和独立人格正是跨世纪现代新人所应该具备的宝贵品质与素养,这样教师在以言传形式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也以身教形式的特殊魅力在执行着另一项应尽的天职――铸造一代新人健全、完美的灵魂。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都认识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对培养其能力十分重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愉快地、积极地参予教学活动,调动自己内在的潜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素质。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不外乎是这个道理。课内或课外多与学生勾通接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尽最大可能使学生喜欢老师,乐于接近老师,同时还应以良好的师德和教师本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只有学生喜欢任课老师,才能引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形象性、生动性。语文课堂的导语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导语设计的巧妙、语言生动,能起到诱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例如:我在讲授高中语文第二册《风景谈》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你们欣赏杨柳的阿袅多姿,留连于千山的秀丽风光,领略大海的广袤无垠,但是你们是否领略过塞外风光呢?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一起,欣赏《风景谈》中塞外风光。”说到这里,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接着自然地过渡到正课。一节课结束,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发言,课堂效果很好。

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幽默,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幽默以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发挥着“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的作用。例如:有一次,钱梦龙老师请一位女生起来背课文,她一边背,一边偷看课本。结束后,一些学生“揭发”她,钱老师没有责备这名女同学,而是风趣地说:“你们大概还知道吧,偷看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我倒希望大家都来培养这种能力。”同学们笑了,又疑惑地望着他。他接着说:“偷看就是眼睛闪电式从书页上扫过,用最快的速度捕捉到你急需获得的信息,这叫扫描式的快速阅读,这是很重要的一种阅读能力,难道你们不应该培养吗?当然在考试的时候,要暂停培养这种能力。”于是又引起一阵笑声。这种即席式的幽默,既没有损害学生的积极性,又对学生进行善意的劝告和批评。

三、构建“创造性”语文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新时代教育形势的 要求了,这就要改变观念,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1)教师教给多种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把文章读活,如诗和散文,要满怀感情边抑扬顿挫地诵读,边想象诗文中的意境。读戏剧,让学生分角色演读比赛,写出人物分析。读说明文和议论文,要快速阅读,然后写出文中几个要点。读小说,让学生边读边画出文中环境或人物的肖像,写出人物分析。(2)启发思考,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经常让学生边读书,边提问题,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3)教师要善于归纳学生质疑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实现思维交锋,智力杂交。争论使学生思维富有灵活性,流畅性和独特性,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品质。(4)讲清重点、难点、疑点知识间的联系以及读写方法,引导学生做好小结,归纳整理知识结构,对教与学做出及时评价。语老师用大部分时间引导学生做卡片、做笔记、整理知识系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