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证券市场的信息

证券市场的信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证券市场的信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证券市场的信息

证券市场的信息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经济分析

一、信息披露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契约理论。根据契约理论,上市公司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体现的是经理人员和广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经理人员的目标与广大股东的目标相冲突。股东是上市公司契约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他们一旦将资本投入到企业,就有可能受到经理人员的剥削,因为经理人员可能对其资本进行“虐待”而使自己受益。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它不能完全明确规定经理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得到什么及负怎样的责任,因而经理人员需要监督与激励。监督经理人员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股东要求经营者向其进行信息披露,报告其经营管理情况。

(二)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是解释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这里所说的交易成本是指投资者要搜寻关于证券品质的信息是要付出成本的。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在没有强制披露法规的情况下,投资者要单独搜寻信息,每个投资者都进行这种重复的劳动。从社会来看,这种行为不会影响股东的总财富,这就势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解决的办法就是进行强制信息披露,通过这一制度强制进行信息的供给,解决股东单独搜寻信息的成本问题。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指交易的一方对另一方具有信息优势。在证券市场上,公司经营者相对于投资者掌握更多的信息。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

二、对信息披露进行监管的方式

(一)证券交易所的监管。从英、美等国信息披露监管的历史看,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由于证券市场规模较小,证券交易比较简单,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因此,信息披露监管以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为主。在当时,证券交易所(特别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在竞争的压力下,通过自我监管提供上市标准来保护投资者。通过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达到以下效果:第一,减少交易成本。实际上,各种形式的交易所都是一种中介组织,它的存在减少了交易成本。作为中介组织,在没有任何交易成本、信息成本的市场上,它是不会存在的。交易所的存在,减少了交易双方的信息搜寻,降低了投资风险,增加了流动性。交易所的成功取决于投资者与筹资者交易双方的数量。交易所基于自身的生存压力,必须采取有利于投资者的上市规则及信息披露规则,这些规则又进一步减少交易成本,吸引更多的交易。第二,提供信誉机制。交易所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重复博弈的场所,这使得信誉机制发挥作用,信誉对上市公司管理者产生有效的激励。如果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不遵守交易所的规则,欺诈投资者,它就会遭受信誉的损失。因此,上市公司管理者更易于接受并遵守交易所的披露规则。第三,交易所之间的竞争会对交易所采用有益的规则产生激励作用。证券交易所一旦被赋予监督职责,又产生了它本身的激励问题和相应的成本。金融中介可以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投资者的成本。在考虑金融中介自身的成本的情况下,金融中介仍具有信息处理和监督的比较优势。证券交易所通过自律的方式对信息披露的监管,这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或证券市场规模很小的情况下,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但这种监管方式只对内部人形成了有限的约束,并没有给少数股东提供更多的权力。

(二)政府监管。在证券市场上,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和筹资者无法订立完美的契约;另一方面,即使投资者认识到侵权的风险,在契约中订立信息披露要求,契约也不能被完美地执行,并且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证券交易日趋复杂,仅靠交易所自律监管已不能解决日趋严重的信息问题,政府监管便成为必然。从根本上讲,政府监管是对正常的市场运转出了问题后的一种纠正,或者是对维护正常的市场运转的事前防范。与自律组织相比,政府在信息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其激励和约束与证券市场自律是不同的。一方面,政府是与公共利益更加一致的部门,不仅代表现有的全体利益相关者,而且代表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具有最大的合作广度。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与其他制度一样,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有利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当然,政府也面临信息约束,政府的监管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政府与市场必须密切配合、互相合作、取长补短。政府出于成本和效率的考虑,应处于超然的领导地位,不能亲自从事所有的具体项目。对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处理,政府旨在对公司形成有力的激励,以披露投资者想知道的信息。因此,政府监管是在尊重现实的市场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强制作用引导经济主体的正确激励。美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实践表明,政府并没有直接对信息披露进行监管,而是由证券交易所等自律组织和市场中介机构(如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督,政府则通过监管证券交易所等自律组织和证券市场中介机构对信息披露进行监管。

(三)通过证券市场专业服务机构进行监管。以盎格鲁——撒克逊式的金融体制为代表的自由市场范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补充的、独立的证券市场专业服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分析机构、证券评级公司等,它们被称为资本市场的守门人。在一系列法律和法规约束下,每一家专业服务机构在其职责领域内发挥作用,它们的行为通常受以下几方面的约束:第一,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法律的约束;第二,其自律团体的自律规范的约束;第三,自身维护信誉的需要;第四,不同的专业服务机构之间的相互监督及竞争。证券市场专业服务机构具有不同的信息优势,政府通过对其监管,建立私人自我管制的激励机制,以实现充分的披露。

综上所述,证券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起因和着力点。在这里,政府处于这一制度的主导地位;自律组织处于市场的前沿,它在政府的监管下对证券市场进行自律监管;证券市场的各种专业服务机构对企业披露的信息进行监督和验证,他们的专业服务是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第一道屏障。由此可见,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实际上是政府主导下的层层委托关系。

三、美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经验

美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是美国现代公司产生后广大小股东的必然要求,是随着美国证券市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美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信息披露的监管规则已被尝试。那时主要是以纽约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市场自律组织在规范证券市场发展方面起主导作用。

美国现行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建立在1933年及1934年制定的证券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它是一项以政府监管为主导,充分发挥自律监管组织的作用,通过实施证券法律法规实现对证券市场的集中统一管理制度。该制度体系可概括为两个部分、三个层次。所谓两个部分是指证券在一级市场上的首次公开披露和在二级市场上的持续公开披露;所谓三个层次是指对公开披露的信息有三个层次的监管。第一个层次的监管是政府监管。联邦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各州也有州证券交易委员会负责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在这一领域中,sec的监管占据主导性地位,州的监管起辅作用。sec根据1934年《证券交易法》设立,负责证券业和证券市场的监管。在信息披露监管中,一方面,sec监督企业向投资者披露重要信息,以便使投资者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另一方面,sec监督联邦法律的执行,它有权调查涉嫌违反证券法律的行为。有时,它会将有关的市场行为提送到联邦法庭,以协商解决。必要时,提起法律诉讼,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同时,美国通过一系列证券法律规范信息披露义务。违反信息披露法律规范的行为有虚假陈述、重大遗漏或严重误导,这些损害行为可能导致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美国试图通过严格的法律责任,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为利益受损的投资者提供救济与补偿的手段,二是增加对违反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系统的有效规范作用。第二个层次的监管是证券市场自律组织对信息披露的监管。根据法律规定,自律组织既是sec监管的被监管者,也是其会员公司与上市公司的监管者。自律组织的规则必须提交sec审查。美国的注册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一方面根据其相关规则来评审公司的上市资格,另一方面,自律组织密切监察在其上市的公司,对不符合信息披露要求的公司除牌。第三个层次的监管是美国证券市场专业服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监管。这包括与企业相关的各类市场中介机构,如审计师、律师、保荐人、投资银行、证券评级机构等,他们就企业的表现提供独立的专业意见。

在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展,对信息披露监管的各种机制相继出现,它们互相制约、互相联系,共同规范日益复杂的证券市场。这一过程生动地体现了市场扩展和为规制其扩展进行管制的双重运动。这一过程也体现了政府面对日益复杂的证券市场,不断探索管制手段且不断加强管制的过程。

证券市场的信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及时:完整

我国的证券市场在不断发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也越来越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关注,信息披露的有效执行为监管机构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但是实际中却发现不少问题,有关部门非常有必要对产生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对症下药,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和不及时性

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并没有严格规定信息披露的具体时间和具体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上市公司自由选择的空间,他们可以选择部分属于商业机密信息保留而不公之于众,但对于影响投资者作出判断的指标和重要消息,是一定要及时进行公示的,许多上市公司把信息披露看作是一种负担,没有督促就不主动地披露相关信息,有时候延迟公布重大利好利差消息,投资者势必会因此遭受损失,这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但由于证券市场的复杂化,导致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地发现这些问题。

(二)信息披露的虚假性

按理来说,上市公司应该如实地披露相关内容,但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在实际中违反法律法规。信息披露的虚假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欺诈上市问题。企业要想上市,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制度,但是很多上市公司是不符合上市条件和资格的,他们为了获得大量的流动资金,不惜冒着极大风险,对外谎称已经上市或者即将上市,造成股票市场上信息虚假的现象,一些投资者不知道他们这一手段,结果匆忙买进,到后来亏得血本无归才追悔莫及。二是捏造虚假信息,作假凭证。上市公司为了让人信服,对于相关凭证进行扣押和修改,这违反了会计基本准则,为了达到“圈钱”的目的,他们伪造了上市公告书等资料,做假的会计凭证,虚增利润。比较典型的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银广夏”事件,银广夏的员工和老板虚增利润10多亿元,众多投资者几乎全款损失。

(三)信息的不充分性

上市公司不充分披露信息,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一是对于财务指标的披露不够充分,上市公司披露的大多是盈利性的指标,这样投资者看起来就会做出该公司业绩不错的判断,有利于公司股票的上涨,事实上却是故意隐瞒了重要指标,一些指标却是看上去利润很高,但综合来看就不一定了,几年前的“猴王事件”和“三九医药”就是最为显著的案例:二是对于重要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上市公司总是避重就轻,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进行公示,对于投资者影响不大:三是进行虚假报告,上市公司操作利润,粉饰财务信息,用假的报表和相关凭证蒙蔽公众的眼睛,来博得其他公司的认同,这会在社会上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例如蓝田股份虚增无形资产1100万元,给银行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高达2770万元。

二、信息披露问题的成因

证券市场是复杂的,从政府、证监会、交易所、投资者、上市公司等多角度来看,导致信息披露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一)主观原因

主观上,一个公司不可能什么时侯都处于盈利状态,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更多资金,进行财务上的手脚,给社会公众造成经营业绩好的假象,他们有时侯还会收买部分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为了方便他们运作,还会和相关证件机构打好关系,巨额利润的背后,实则是大量的亏损,银广夏事件就给了人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二)客观原因

1.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证券市场最主要的监管者有两个,一个是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另一个是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第一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必须先由证券商向证监会推荐上市公司,然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所有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再决定是否同意该公司能够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主要是在持续披露阶段,对于持续信息披露的载体,很多投资者应该很熟悉,一类是定期报告,一类是临时报告,审查这两种报告的时侯,交易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采取的是事前审核的办法。实际生活中,法律上留给交易所审核材料的时间特别短,并且,交易所的人力、物力等是极为有限的,特别是应对定期报告,各上市公司要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仔细认真地审核众多本公司上报的信息披露材料,并且不出现纰漏,是很难做到的。这就造成了审查不够严格,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银广厦”事发前,证监会曾经作了两次巡回检查,但都没有发现问题。这充分说明了监管机构的执行力低下。

2.监管部门的职权设置存在问题,不利于信息披露监管

交易所的监管能力是有限的,相比较之下,证监会拥有较多的调查权和处罚权,关于真实性的问题,应该比交易所更能发现,但事实情况却是,同交易所一样,不仅面临人力物力短缺的问题,还存在专业知识上的障碍和不足,导致监管的过程中很难发现问题。

3.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混乱

上市公司对于审计机构的定位不清楚,有的公司专门设立审计委员会,有的仅仅设立简单的审计部,对于审计工作在证券市场上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也是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公司董事长兼职总经理,这就集决定权和执行权于一身,很容易产生随意性的问题,他们可以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修改和决定公司重大决策。

三、完善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体系,提高法律层次

之前出台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并且也在不断修改当中,后来的《破产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于完善法律体系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政府对于公司治理、投资者保护、咨询公司管理的内容上升到了法律层次,就会用立法的程序去处理证券市场上的问题,投资者也会更加信任证件机构和政府,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繁荣发展。

(二)强化中小股东权利和控股股东的法律责任

控股股东的法律责任增强了,就不会随意修改会计报表和凭证,中小股股东权利得到了有效强化,就会对公司智力高层形成一定的约束和冲击力,有利于公司良性发展。

(三)发挥交易所信息披露的监管优势

证券交易所本身就是一个自律机构,具有政府监管不具备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对证券市场的及时监察能力,但是在我国确实政府证券监管机构的延伸机构,独立性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对于信息披露仅仅停留在持续披露阶段,缺乏首发审核的权利,降低了资本市场的监管效率。因此要发挥出交易所的优势,在短时间内省去中间的过渡环节,直接参与到披露的完整过程中,配合监管机构实现政府高效监督的目标。

(四)强调上市公司的自觉披露意愿

证券市场的信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不完全信息;羊群效应; CSAD曲度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6) 03-0098-10

Abstract: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his paper uses the curvature of CSAD and turnover rate as indicators, and establishes empirical model to analyze their correlation to further det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omplete information transaction and the developing tendency of herd behavior. Conclusion shows that when turnover rate rises, incomplete information transaction accumulates which lea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noise information and finally herd behavior.

Key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Incomplete Information, Herd Behavior, CSAD Curvature

一、引言

在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是从市场主体的行为习惯、心理情绪、思维想法等主观性较强的方面对当前金融领域的行为进行新的解释,结合了传统金融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因此,从定义来看,行为金融学是广义虚拟经济研究内容的一部分)领域当中,羊群效应是其中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羊群效应,描述的是市场主体忽略其所拥有的私人信息,跟随市场上大多数主体的制定行为决策的现象,本质上具有趋同性的特征。羊群效应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对社会环境和行为主体产生进一步的影响。以股票投资市场为例,如果股票市场上存在羊群效应,许多投资者倾向于投资某一行业或者某一股票,可能会造成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使得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无效性。而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仍然不完善,体制仍不健全,尤其在信息披露和传导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而市场主体信息的局限和缺失,导致了羊群效应具有普遍存在性。

由于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因而其发展的完善化、市场化程度倍受关注。而近些年来股票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融异象,同时伴随着板块轮动、概念炒作等现象,而这些大多数是由市场复杂多变的因素所致。在这些因素中,以投资者自身的主观因素最为复杂。因为作为市场主体,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程中受到行为习惯、心理、情绪、思维等众多主观因素影响较多,而这些因素难以用现有数据进行准确衡量,因而也需要不断提出新方法、新思路来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新方法、新思路,来探讨股票市场中不完全信息与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

在羊群效应的理论研究中,从不完全信息(Incomplete Information)的角度进行研究是当前一个较为创新的一个观点。对于羊群效应和不完全信息两者关系的研究,目前尚未达成统一的因果关系定论,但是学者均认为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双向联系。即市场上的不完全信息的积累可能会促使信息薄弱者产生羊群效应,而羊群效应的产生也可以进一步导致市场信息的无效性。

不完全信息交易是指市场主体在进行交易决策行为时,没有利用市场上的所有有效信息作为决策依据的行为。这种非理易一方面是由于市场机制如信息披露机制、传导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与个人的获得信息能力相关,不同主体其获取信息成本不一样。不完全交易行为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资产价格背离价值,滋生价格泡沫等市场无效现象的出现。Kyle(1985)[1]最早将这种给市场带来无效性的行为定义为“噪音交易”行为。Admati(1991)[2],Radal和McAleer(1993)[3]的实证研究表明市场中的羊群行为主要来自投资者行为的非理和投资信息的不对称性。Avery和Zemsky(1998)[4]则认为两个信息不完全因素可以导致羊群效应的产生,一是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另一则是偶然事件比如对资产价格的偶然冲击的发生。

在实证研究方面,也有很多学者采用多种方法来研究羊群效应与不完全信息交易的关系,也尝试量化不完全信息因素在羊群效应中的影响程度。Redding(1996)[5]较早研究了噪音交易与羊群效应之间的关系。市场上噪音交易越多,则羊群效应表现越显著。Sias(2004)[6]认为交易市场中的噪音是一种实际摩擦,而投资者在制定交易决策时,如果其所获得的信息越有限,则其交易带来的市场交易摩擦更大,导致更高的交易成本。Diether,Malloy和 Scherbina(2002)[7]则用换手率指标衡量市场信息的传播,换手率越高,则信息传播越广泛。Shing-Yang Hu(2006)[8]以中国台湾股票市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买卖双方报价信息将市场交易价格中的有用信息与噪音信息相分离。其研究发现:噪音信息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即接近闭市时的噪音交易比开市时要多,且台湾股票市场的噪音信息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即较大的价格变动单位和较长的交易时间。William T.Lin,Shih-Chuan Tsai和Pei-Yau Lung(2013)[9]研究了投资者结构与股票市场噪音信息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较为充分的信息量,因而其交易决策行为能够降低市场上的噪音交易;而个人投资者由于有限的信息,其投资决策行为会给市场带来更多的噪音信息,尤其是在一些具有高收益的股票投资方面。

二、不完全信息交易因素的影响

股票市场往往是积聚着一定程度的羊群效应现象。表现在不同的股票市场,在不同的时期,羊群效应的强弱程度可能不同。从本质上分析,股市上的羊群效应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股市的制度不完善,市场信息的披露不尽全面、透明,造成与股票投资的相关市场信息不能够完全传递到投资者,导致了不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个人投资行为习惯、风险偏好等个体因素不一致,因而也会形成个体间的投资行为的差异。

从羊群效应的内部因素来看,羊群效应行为的产生还与不同投资者之间的投资行为习惯、风险偏好和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等方面的因素相关。市场上的投资者个体,有的倾向于长线的价值投资,有的偏好于短期的股票投机行为;而有些投资者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损失,因而其偏好于高风险的领域。一般来说,短期的投机行为,会加剧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并且频繁的交易行为,其决策信息依据并不充分,会导致市场中出现“扎堆投资”的行为。同时,投资者的情绪、态度、思维等主观性因素也可能带来羊群效应。行情上涨时,乐观派如果看好后市则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投资一些利好行业,形成行业投资的聚集效应;而当行情下跌时,如果悲观情绪蔓延,则部分投资者即使私人信息表明后市仍然看好,也会忽略这些信息,跟随市场大部分主体进行抛售,以缩小投资损失和他人的差距。

而在内部因素中,不完全信息交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投资者决策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主要是由于市场上充斥着过多的无效信息,投资者无法区分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由于个人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方面有限,投资者所制定的投资决策不一定能够充分体现其拥有的全部私人信息,可能存在遗漏重要信息或者过度分析信息的情形,因此在非理想化市场中,交易决策行为中只能部分反映市场的有用信息,而当前投资者根据历史交易信息再制定新的决策,则可能会加大无效信息的累积。无效信息积累过度,投资者对于市场信息进行决策的依赖性降低,转向模仿、跟随市场上的优秀投资者或者大多数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市场上过多的无效信息或者“噪音”信息,导致的是不完全信息交易,投资者更少地依赖市场信息进行决策,容易产生跟随效仿的羊群效应行为。

此外,不完全信息交易不断进行,市场上噪音信息不断波动,对于羊群效应的变化趋势也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噪音信息不断累积叠加时,市场无效性加剧,会加剧羊群效应;而市场中如果存在一定的纠正机制,剔除噪音信息,减小不完全信息交易的负面影响,则可能会减弱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因此,从不完全信息交易角度出发,本文将对羊群效应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三、不完全信息交易与羊群效应变化趋势分析

不完全信息交易,是指投资者在进行交易决策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全面、充分的信息量,只是依据有限的信息来制定交易策略。这种不完全信息交易,实质上是一种非理性的交易,而由于交易的变动促进资产供求状况的变化,从而导致资产价格的变动。但是这种资产价格的变动仅仅反映了市场上的有限信息,因而资产价格变动是偏离了其内在价值,弱化了市场的有效性。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时间仍然较短,信息披露机制并不健全,透明化程度低,且市场运行机制、交易机制方面仍然处于较低的市场化水平,因而导致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不健全、不完善,市场信息传导受到一定的阻碍与影响。而对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而言,除了股票市场机制存在的问题,投资者自身在市场信息的获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信息来源渠道有限,投资决策的信息并不充分,因而在股票投资决策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随从效应,即跟随市场中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形成羊群效应。因此,由于我国股票市场机制不完善和投资者自身获取市场信息的局限性,投资者往往具有不完全信息的交易行为,而信息的不完全则导致了其在股票投资方面具有一定的跟随性和效仿性,产生羊群效应。

由于不完全信息的交易行为能够促进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产生羊群效应,因而要探究不完全信息交易与羊群效应及其趋势途径的关系,则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量化。在股票市场中,对于不完全信息交易行为的研究,采用的指标往往是股票市场的换手率。换手率的计算公式为:

从理性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如果投资者是理性的,则其会遵循市场规律,如果没有偶然性突发事件发生,短期内一般是避免频繁的股票交易,因而在短期内换手率指标一般较低,完全理性市场中甚至是趋于零。而目前股票市场上股票交易较为频繁,换手率水平较高,一部分是由于真实的市场因素出现导致了有效信息交易的产生,另一部分则是由于投资者个人信息的局限性,其在投资决策方面具有跟风和效仿的特点,导致了股票市场上的一些交易为“噪音交易”,即破坏了理性的股票交易市场。而这些在交易市场上的“噪音”慢慢积累,弱化了股票投资市场上的有效信息,而具有局限性的投资者又会进一步地跟随与盲从进行交易,循环往复,不断扩大了股票市场上的不完全信息交易,导致市场上羊群效应更加显著。

四、羊群效应变化趋势实证模型建立

(一)样本数据选择

由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大多是蓝筹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够基本上反映沪深股市的变动信息,对整个股票市场的影响显著。因而本文选择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作为研究样本,这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对国内股票市场上羊群效应的整体情况进行实证检验,另一方面也能够扩充样本数量,提高本文实证分析的准确性。

由于羊群效应在股票市场中是通过较长时期效应得以体现,因而本文选择的样本时间跨度是从2011年1月4日到2014年12月31日,采用970个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同时,由于在本文选择的样本时间区间内沪深300指数存在着成份股的调整,为了保证文章实证检验的一致性,删除了被调整的成份股票样本数据,因而最终得到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票为237只,形成237*970的面板数据。同时,在股票权重选择方面,为了保持变量计算口径的一致性,本文将选2014年12月31日样本期末的各成份股的流通市值比例作为统一的权重。另外,本文数据来源于万得(Wind)数据库,采用Eviews 6.0版本软件进行实证检验。

(二) 换手率与市场收益率的关系

根据羊群效应的实证检验常用方法,如果股票收益率的偏离度指标与市场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则表明市场上羊群效应较为显著。因而在探究羊群效应的变化趋势与不完全信息交易的相关关系时,可以采用“不完全信息交易――市场收益率――羊群效应变化趋势”这一分析逻辑。因此,首先要对换手率指标和市场收益率进行简单的方程回归,并进行二阶扰动项自相关修正后可得:

|Rm |=0.0077+1.0252turn

t统计量 (21.8358)***

由回归方程可以看出,换手率指标与市场收益率的绝对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表明当换手率提高时,市场收益率的绝对值也提高。在市场上具体表现为:当股票换手率升高时,若为上涨市场(Rm大于零),则市场收益率上升,表明此时股票市场中买方市场占据一定的优势,股票市场上有资金净流入;当股票换手率升高时,若为下跌市场(Rm小于零),则市场收益率下降(绝对值增大),表明此时股票市场中卖方市场占据优势,而股票市场表现为资金净流出。因此,从以上的实证回归中可以得出结论:股票市场上不完全信息交易增多,表现为市场上换手率指标的升高,从而导致市场收益率绝对值的升高;而当市场收益率的绝对值升高时,个股收益率逐渐收敛于市场收益率,则表明市场中存在羊群效应。

(三) CSAD模型简介

在CSAD模型中,使用的是横截面绝对离差(CSAD)[10]作为偏离度的指标,作为羊群效应的检验指标。

其中,Rit表示股票i在t时期的收益率,而Rmt表示的是经过计算后N只股票在t时期的市场收益率,以绝对离差的形式进行股票收益率偏离度的衡量。而CSAD模型的原始回归方程则采用的是线性回归方程,如下所示:

CSADt=β0+β1 |Rmt |+εt

根据CSAD模型,如果股票市场中存在着羊群效应,则回归系数β1应为负数。因为如果股票市场中存在着羊群效应,随着市场收益率的提高,羊群效应的作用会促使投资者追逐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会缩小股票收益与市场收益之间的偏差。而如果股票市场是理性的,不存在羊群效应,则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最终应该趋于平稳,因而股票收益的偏离度与市场收益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自变量系数为正。

在此基础上,拓展CSAD模型进一步提出使用多项式回归方程来检验羊群效应是否存在,即:

CSADt=β0+β1 |Rmt |+β2 |Rmt |2+εt

如果股票市场中存在羊群效应,则会促使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趋向于市场趋势,即导致投资股票的收益率会逐渐收敛于市场收益率,因而在回归方程中就体现为股票收益偏离度会随着市场收益率的提高而减小(β1为负值),或者表现为偏离度变化幅度的减小(β2为负值),即表现为两者呈现一种负相关关系或者递减的非线性关系。而如果当β1和β2同时都为负值时,则此时表明市场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羊群效应。

(四) CSAD曲度指标

按照“换手率――市场收益率――股票收益偏离度(CSAD)”的传导逻辑,以换手率衡量的股票市场的不完全信息交易行为能够对市场上羊群效应的存在性进行一定的检验。而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完全信息交易对羊群效应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需要对现有指标进行一定的调整与拓展。由于本文的CSAD指标采用的是日数据进行计算,因而是一个短期变量,衡量的是短期的市场行为表现,故只能检验羊群效应的存在及强弱问题。由于羊群效应的变化趋势是一个长期行为,具有一定的时期性,因而必须用长期指标或者是具有趋势性的指标进行衡量。在基本CSAD模型中,基于理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完美的前提条件,市场收益率绝对值的线性变量(|Rm|)系数的正负性能够对羊群效应进行较好地解释。但是在现实市场中,这种完美的假设前提条件并不存在,因而仅仅依靠|Rm|)系数的正负性并不能很好地说明羊群效应的存在问题。而在拓展的CSAD模型中,加入了市场收益率绝对值的二次项|Rm2| 这一指标,其回归系数能够反映的是CSAD指标变化率增减快慢的信息。当|Rm2|系数为正数时,即CSAD指标的增长率是随着|Rm|的增大而升高,因而股票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的偏差逐步扩大,股票收益率是发散的,更多地偏离了市场收益率,因而不能说明市场上存在着羊群效应;当|Rm2|系数为负数时,CSAD指标的增长率是随着|Rm|的增大而下降的,即股票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偏离度的增加幅度是减小的,因而股票收益率具有收敛于市场收益率的趋势,能够说明市场中存在着羊群效应。

而在拓展的CSAD模型中,当|Rm2|的系数为负数时,通过判断负数的大小也能够判断羊群效应的显著程度。当其系数较小(绝对值较大)时,表明偏离度变化率的增加减小,偏离程度有减小的趋势,表现为较强的羊群效应。而|Rm2|的系数,在函数表达式中,是用来衡量函数图像曲度(即斜率的变化率)的指标,其意义在于反映函数图像上各点斜率的变化趋势。类比分析,用CSAD曲度可以衡量CSAD变化率的发展趋势,而CSAD变化率的趋势反映出来的就是羊群效应时期性的变化趋势。因此,本文在探究羊群效应的发展趋势分析中,使用CSAD曲度作为衡量指标,其反映的是CSAD变化率的增减性。用curv表示CSAD的曲度,由于采用的是离散型的样本数据,因而在初步分析时采用近似的计算公式,即:

CSAD曲度的计算公式由于只是近似计算,并不能连续刻画出CSAD变化率的发展趋势,但可以根据curvt的正负性来粗略判断羊群效应的变化趋势。回归方程中curvt是近似描述函数图像斜率的变化快慢,它在本文中的经济学含义则可以理解为股票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偏离度(CSAD)变化率的增减速度。而CSAD与|Rm|的回归系数的大小可以描述市场上羊群效应的强弱问题,因而基于|Rm|计算的CSAD变化率的增减速度则可以描述市场上羊群效应的变化趋势,因此需要对CSAD曲度curvt指标进行更加具体的经济学意义解释。

根据上述CSAD曲度(curvt)指标的近似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出,curvt指标的计算结果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而当curvt>0 时,表明股票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的偏离度的变化是增大的,即股票收益率将会偏离市场收益率更多,呈现发散趋势,因而表明此时股票收益率并不收敛于市场收益率,市场中没有存在羊群效应。

当curvt

五、羊群效应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在描述羊群效应变化趋势时,采用的是CSAD曲度――curv_t 指标,根据其正负值的大小来判断市场中羊群效应的强弱变化趋势,以此来分析市场中羊群效应的长期变化是增强还是减弱的变化趋势。由于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探讨股市不完全信息交易如何影响羊群效应变化趋势,而不完全信息交易可以通过股票市场上现有的换手率指标(turn)来进行衡量;因此,用换手率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来研究它和curvt指标的相关关系,进而判断股市的换手率指标能否检验股市中的羊群效应;如果存在羊群效应,换手率指标能否较好地反映出羊群效应的变化趋势和发展趋势。循着这个思路,需要就羊群效应变化趋势与换手率指标进行实证研究。

在进行羊群效应变化趋势与换手率指标的实证检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当前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与调整。由于在近似计算公式中,CSAD曲度(curvt)指标是根据CSAD和|Rm| 指标计算的,计算结果表明离散程度较高,因此curvt的计算结果波动较大。为了减缓curvt指标的波动程度,本文采用函数求导方法,通过回归方程的估计系数进行计算,使得数据连续性更强。因此,在采用函数求导方法计算时,需要在原有羊群效应的检验模型中引入|Rmt |3 项,即:

CSADt=β0+β1|Rmt|+β2|Rmt|2+ β3|Rmt|3+α0amplit +α1 amplit-1+ γ0turnt+γ1turnt-1+εt

而回归后的方程结果是:

CSADt=β0+β1|Rmt|+β2|Rmt|2+β3|Rmt|3+α0amplit +α1 amplit-1+ γ0turnt+ γ1 turnt-1

因此,根据上述方法计算的CSAD曲度指标具有更强的连续性,波动幅度有所减弱,如图4所示。当curvt>0时,表明市场不存在羊群效应,当-1

在本文的实证回归模型中,选择的主要解释变量是换手率指标,以衡量市场上的不完全信息交易的强度。为了更好地拟合出羊群效应变化趋势的回归方程,本文还添加了其他的控制变量。首先,由于换手率指标是一个以日数据计算的指标,其衡量的也是短期时点内股市中不完全信息交易,而curvt 则是一个趋势性的描述指标,因此相对应也可以用换手率的变化率指标进行回归。换手率的变化率表示的是换手率指标相对于历史信息的增减变化,其增大还是减小能够反映出市场交易活跃程度的变化,即市场中不完全信息交易行为是逐渐增多还是减少。其次,羊群效应的变化趋势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密切相关,其信息不完全程度越高,越容易在市场上进行噪音交易,而投资者这些投资决策和交易行为也和股票市场上的投资情绪和投资意愿相关。因此,本文还将引入股票市场上的投资情绪指标――人气指标(AR),而由于情绪指标的日数据容易受到偶然事件的影响,导致测算的日情绪指标波动较大,因此本文使用的是一段时间的求和值来计算市场情绪指标。本文采用的是以周为时间单位计算情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Ht表示t日的最高价,Ot表示t日的开盘价, Lt表示t日最低价。因此,本文的实证回归方程如下所示:

curvt=α+δ1turnt+δ2 ?turnt+δ3 ARt+εt

本文的实证模型是检验换手率指标与羊群效应变化趋势的相关性分析,通过换手率指标来判断市场中羊群效应的变化趋势。当curvt>0时,市场中不存在羊群效应,如果换手率增大,表明市场上不完全信息交易增多,羊群效应由不明显逐步显现出来,因而curvt指标会变小;当curvt

H0:换手率指标与CSAD曲度curvt呈负相关关系。

H1:换手率速度指标与CSAD曲度curvt呈负相关关系

由于CSAD的曲度curvt的正负性对应说明羊群效应的存在性问题,只有表明存在了羊群效应的情形下才具有进一步探究羊群效应变化趋势强弱变化的意义。因此在回归实证检验中,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在curvt

首先,先对加入|Rmt|3项的实证方程进行回归,观察变量系数的统计值以及检验其显著性水平,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CSADt=0.0069+0.0592|Rmt|-0.8528|Rmt|2-17.2837|Rmt|3+0.1128amplit+0.0342amplit-1+0.8692turnt-0.1973turnt-1

R2=0.6611,F统计量=210.3838,DW=2.0304

根据上述回归方程结果,在引入|Rmt|3后,关于羊群效应的检验方程从整体上而言,|Rmt|的变量仍然具有显著性,而拟合优度略有下降。因此,对比于离散型的样本指标计算,使用回归方程系数的统计值进行curvt的计算能够使数据波动更小,也更接近真实值,因而根据curvt=2β26β3Rmt即有:

curvt=-1.7056-103.7016Rmt

因此,当curvt

因此,羊群效应变化趋势的实证回归方程如下所示:

curtt=-1.2883-0.1460turn-1.6162?turn-76.1952AR

从实证结果观察分析,当curvt

从经济意义上来解释, 当curvt

此外,从换手率变化率指标?turn 来看,其系数为-1.6162,换手率变化率的增加能够引起CSAD曲度更大的增加,表明此时羊群效应具有明显的趋强趋势,其增加幅度虽然增大,但是增幅减小得越来越快,最终会导致股票收益率偏离度的缩小。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羊群效应变化趋势的回归检验中,方程的拟合优度接近0.3,表明换手率指标对于CSAD曲度的解释能力并不强。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是由于换手率指标不仅包含着由不完全信息导致的交易行为,也有依据市场有效信息的理易行为,因而在衡量不完全信息交易时并没有排除理性投资部分;另一方面,由于在计算CSAD曲度指标过程中采用了回归方程的估计值,在计算上会造成指标计算存在一定的偏离,因而最终导致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并不高。

六、结论

本文研究了不完全信息交易与羊群效应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使用CSAD曲度与换手率指标的关系来初步探究羊群效应在长期的变化趋势。结论表明:当CSAD曲度小于零时,表明此时换手率的提高会导致CSAD的变化减小,即当股票换手率提高,市场上不完全信息交易增加,导致了噪音信息的叠加与扩散,加剧了市场上的羊群效应。根据实证结果,投资者可以通过观察更多股票市场上的相关指标,初步预测市场上羊群效应的变化趋势,以实现更加理性的投资。投资者需要不断提升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准确判断投资时机,适当时机要敢于冲破羊群效应逆市投资,同时还应该分散投资以降低系统性风险。

参考文献:

林左鸣. 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Kyle. A Continuous Auctions and Insider Trading [J]. Econometrics,1985,53(4):1315-1335

Admati Anat R. A Theory of Intraday Patterns: Volume and Price Variability [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991(1):3-40

Radal J M, Mcaleer M. Herding, Information Cascades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s in Futures Markets [J].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Perth,1993

[5] Avery, Christopher, Peter Zemsky. Multidimensional Uncertainty and Herd Behavior in Financial Market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8, 88(4):724-48

Lee S. Redding. Noise Traders and Herding Behavior [R]. Washington D.C: Working Paper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996

Sias R W. Institutional Herding [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4,17(1):165-206

Karl B. Diether, Christopher J. Malloy, Anna Scherina. Differences of Opinion and the Cross Section of Stock Return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2,57(5):2113-2141

Shing-Yang Hu. A Simple Estimate of Noise and Its Determinant in a Call Auction Market[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2006(15):348-362

William T.Lin, Shih-Chuan Tsai, Pei-Yau Lung. Investors’ Herd Behavior: Rational or Irrational [J]. Asia-Paific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3(42):755-776

Eric C. Chang,Joseph W. Cheng和Ajay Khorana. An Examination of Herd Behavior in Equity Marke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0(24):1651-1679

Marco Cipriani, Antonio Guarino. Estimating a Structural Model of Herd Behavior in Financial Market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4, 104(1):224-251.

Willian G. Christie, Rodger D. Huang. Following the Pied Paper: do Individual Returns Herd around The Market? [J].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1995,51(4):31-37.

Eric C. Chang,Joseph W. Cheng, Ajay Khorana. An Examination of Herd Behavior in Equity Marke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0(24):1651-1679.

张金华,基金赎回中的羊群效应[J],特区经济,2010(06):100-101.

傅亚平,王玉洁,张鹏.我国沪深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8):153-156.

Rolf W. Banz.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urn and Market Value of Common Stlck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1,9(1):3-18.

Richard Roll.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e Small Firm Effect. Journal of Finance [J]. 1921,36(4):879-888.

Sanjou Basu.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nings’ Yield, Maket Value and Return for YSE Common Stock: Further Evidence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3,12(1):129-156.

何德旭,饶明,谯海.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与安全隐患[J],上海金融,2013(3):3-10.

证券市场的信息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克服和弥补市场缺陷,提高市场效率是证券市场管理的一般目标,是证券市场本身的特征对监管所提出的然要求。

我国理论界认为,“证券市场管理的基夺目怀是:统一管理证券的发行与交易,调节证券市场上资金供求的平衡,维持证券市场的基本稳定;统一管理证券的发行与上市公司,为投资者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有关信息;统一管理证券机构,包括证券经营机构与证券服务机构,创造一个公正、廉洁、有序、高效的证券业;严格监督和管理汪券交易,防止证券交易中的垄断、欺诈等不正当行为,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认为,上述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所谓证券市场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指证券市场监管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和对此进行评价的基本标准。这一标准具有客观普遍性,虽然,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市场条件下,证券市场管理的具体目标可能会有昕侧重,但证券市场管理的基本目标则是统一的。无论是成熟的证券市场还是不成熟的证券市场其监管的最终目的部必须符合市场本身的客观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证券市场管理的堪本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克服和弥补市场缺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实践证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够有效地解决经济主体的外部性问题、垄断所造成的效率损失问题、信息不对称所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增长问题、收入及公平分配问题,等等。上述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问题的存在,既为政玎于介入市场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同时也为政府介入市场的范围和作用提出了限制条件。也就是说,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控制是有选择性的,对于有些市场比如完全竞争市场政府就没有必要介入和干预。

证券是对资本的高度抽象化,证券市场本身有的特征使其同其他市场相比存在着更为严重的市场失灵现象,使得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监管具有客观必然性和极端重要。

首先,证券市场存在着巨大的负外部性。在证券市场上,资本交易变成了一种纯粹的金融交易,交易速度极怯,交易价格变化莫测,交易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问内完成大规模的价值转手,取得巨大的利润或损失,市场风险之高不言而喻。同时证券场的风险具有强烈的“多米诺”效应,市场风险会很快殃及货币,外汇等其它金融市场,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l929年美国股市的大崩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以及上个世纪末东南亚爆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证券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不完全性。不完全性即竞争的不充分性,如垄断、不对称的信息、交易成本、歧视等所造成的对市场竞争的妨碍和限制。

证券市场极易产生垄断,从证券供给的角来看,一家公司仅能发行本公司的证券,而不能发行其他公刷的证券,证券的发行过程完全排除了竞争,虽然不同证券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就某一证券而言,发行者必然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具有典型的卖方市场特征。从证券交易的角度来看,只要证券发行和上市交易的数量是有限的,某些势力强大的投资者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大量的购买或抛售某一公司的上市证券,影响或控制某一证券的市场交易价格,导致证券价格扭曲,从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证券市场又具有信息不完全的特征,证券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的不充分。由于信息具有共享的特点,是一种“淮公共物品”,获取信息的代价往往是昂贵的,而信息的收益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收益特点,不付出任何成本的市场乇体也可以通过“搭便车”分享信息的收益,闲此市场本身必定不能够提供充分的信息。二是信息的不对称。大部分证券投资者对证券发行者真实情况的了解程度既比不上某些与发行者有特殊关系的少数投资者,更比不上发行者自身。因此,在证券市场上既存在着发行者和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又存在着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此种情况,使得大部分投资者处于不利的地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三是信息的隐蔽性和欺骗性。信息在证券价格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购买证券,投资者看重的是证券在未来的赢利能力,预期或对未来的预测对于证券价格的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决定投资者预期的最主要因素是信息,通过隐瞒信息和制造虚假信息就可以起到控制价格的作用。同时,由于隐瞒信息和制造虚假信息的经济成本很低,而取得的收益又非常巨大,使得隐瞒信息和制造虚假信息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上市公司和个别投资者,为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就可能只披露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隐瞒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甚至制造虚假信息。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证券市场具有极大的负外部性和不完全性,虽然负外部性或不完全性在任何市场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是证券市场的负外部性和不完全性同其他市场相比不仅表现得更为强烈,影响更为严重,而且仅仅依靠市场本身也根本无法解决。比如,从证券市场的负外部性来吞,由于个别行为主体和金融机构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等,使得证劵市场的负外部性,不能象其他市场那样通过证收“庇古税”加以补偿,所以政府必须对证劵市场实行比其他市场更严格的监管和干预,以弥补市场缺陷,限制和消除市场失灵的不刊影响。

提高市场效率

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也是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竹的基本目标,当然,从较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克服和弥补市场缺陷也是为了提高市场效率,但是二者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仍然是有所区别的。从证券市场效率的角度来看,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是为了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提高证券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能力。

一般而言,证券市场的效率可以分为内在效率和外在效率两个方面。证券市场的内在效率即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已反映了证券市场的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效率。市场的交易成个是市场内在效率的集中体现,具体来看,市场的交易成本可以分解为市场的交易费用、市场的流动性、市场的有效性三个方面。证券市场上的交易品种非常复杂,市场上市的证券几乎包括了听有的行业,来自许多不同的地区和国家,要降低交易费用,必须对交易场所、交易时间、交易方式进行统一,可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政府的干预和控制几乎是不叮能的。如果听任市场进行调节,必将会友大增加证券市场的交易费用。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还可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增强市场的有效性。市场的流动性是最重要的交易成本,市场的流动性具体表现为:市场紧度(证券的交易价格与有效价格的偏离程度)、市场深度(当前价格水平上的交易数量)和市场弹性(成交价格一以从正常状态随机扩散之后重新回到有效价格的速度与能力。市场的流动性好包含以下三个特征成交量大,价格的振幅小,最价一旦失衡,市场会很快回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由于证券市场虚拟资本的性质和高收益、高以险的特征,使得证券价格的变化直接受到投资者心理因素和预期的影响,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下仅不能够白动调节供给和需求,‘灾现均衡,而比还会进一步加剧供求的不平衡状态,追涨杀跌这一投资者的个人理性将会导致整个市场的集体的非理性。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干预,证券价格将出现非理性的暴涨暴跌,这将极友地损害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

证券市场的信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证券市场风险;独立客观相似机制;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1.引言

证券投资决策的核心问题是证券本来的收益和风险。证券未来的收益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证券的风险可以界定为,在给定情况和特定时间内,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如果证券未来收益仅有一种结果是可能的,则其收益的差异为0,从而风险为0.如果证券本来收益有多种结果是可能的,则风险不为0,这种差异越大,证券的风险也越大。

产生和影响证券投资风险有经济、政治、道德与法律诸因素。就经济方面而言又可以分成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以及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对证券市场来说,上述风险大致可分成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类。市场风险就是内生风险,它仅仅由证券市场内在机制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其余风险可归入外生风险类,它由市场以外的因素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证券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角度研究证券投资市场风险形成的市场内在机制。

2.预期和决策

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证券市场价格的调节对所有新的、公开的信息能作出迅速反应,其信息集合除包括市场本身的客观信息外,还包括公开的证券市场相关的场外客观信息。简而言之,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所有场内外相关客观信息都能在上市证券的价格中得到充分迅速的反映。因此,通过证券市场价格计算的证券收益同样能够充分迅速地反映所有证券市场场内外相关的客观信息。

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过程通常总是通过证券收益客观信息的识别,获得证券未来收益的预期信息,提取证券投资的决策信息,然后选择证券投资行为。

根据证券投资主体预期形成模式的差异,可以将预期分成理性预期和有限理性预期两大类型。

理性预期是利用最好的经济模型和现已掌握的信息所得出有关证券未来收益水平明确的预测。其中包括不直接研究证券市场价格涨落,而直接研究证券市场所有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通过博弈模型进行证券本来收益的预期。

有限理性预期指证券投资主体不采用经济模型,凭借各自证券投资的经验或者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对证券未来收益的经济预测。

类似的,根据证券投资主体决策形成途径的差异,将决策也分成理性决策和有限理性决策两类。

理性决策是证券投资主体通过合适的证券投资决策模型或者通过证券的技术分析,然后选择投资行为的证券投资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是证券投资主体不采用证券投资决策模型,也不采用技术分析,仅凭借各自证券投资经验或者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所进行的证券投资决策。

证券市场中,完全不考虑证券未来收益水平和变动趋势的完全非理性证券投资主体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本文研究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的预期和决策两个环节中都具有理性或者有限理性。

3.两类证券投资主体

具有理性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两个主要环节上是通过经济模型或者技术分析独立获得理性预期信息和理性决策信息,然后独立选择证券投资行为。故称他们是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

具有有限理性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如果在两个主要环节上都是凭借自身证券投资经验获得有限理性预期信息和有限理性决策信息,然后,独立选择证券投资行为,他们也是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如果,至少在一个环节上,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获得有限理性预期信息或者有限理性决策信息,模仿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选择自身投资行为,称他们是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

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可能采用相同的经济模型或者相同的技术分析,也可能凭借各自相似的证券投资经验,导致其证券投资行为产生客观相似的效应。

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基于自身认知的内涵、认知的结构和认知的层次以及投资的经验。投资的偏好和投资的心理的局限,不足以从客观信息中独立获取证券未来足够的预期信息和独立提取选择投资行为足够的决策信息,或者对各自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置信程度不足以独立选择投资行为。他们不得不通过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以便获取各自足够的预期信息,提取各自足够的决策信息,或者达到选择投资行为足够的置信程度,客观上模仿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进行证券投资。因此,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产生模仿的效应。

模仿型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比独立型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客观上非理性含量更高一些。通过社会心理和认知心理分析,特别是证券投资博奕分析可以得到,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模仿选择的投资策略是随大流的从众策略。

综上所述,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可能存在客观相似性,而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必定存在模仿从众性。

4.形成风险的市场内在机制

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上市证券的价格能充分迅速地反映证券市场所有场内外相关信息。所有证券投资主体都能任意地、不断地获取有关上市证券价格、涨跌幅度和交易量的客观信息。因此,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所有证券投资主体的客观信息是对称的,证券市场的竞争对所有证券投资主体是公平的。

面对客观对称的信息,两类证券投资主体预期形成的模式和决策形成的途径具有较大差异,导致其证券投资行为对未来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产生不同的作用,从而对投资证券未来收益的波动也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两类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产生不同的作用。如引言所述,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就是投资证券的风险,两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风险产生不同的作用,他们就是形成风险的市场内在机制。

若两个具有限理性的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通过相同的经济模型或者相同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独立获得各自的理性预期信息和理性决策信息通常是大致相同的。

若两个具有限理性的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凭借各自的投资经验大体相同,他们独立获得的有限理性预期信息和有限理性决策信息也大体相同。

上述情况下,两个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间便具有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的对称性,通常其证券投资行为对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形成产生客观相似的作用。否则,两个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是非对称的,其证券投资行为也不尽相同,对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形成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桑塔弗研究所(SFI,SantaFeInstitute)通过计算机模拟完全由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组成的股票市场发现,股票市场价格波动,股票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即证券投资风险和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客观相似程度及其变化速度有关。

综上所述,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客观相似性是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一种内在机制。不妨称为独立客观相似机制。其客观相似程度以及所持资本资产结构的变化速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会被成倍地放大,导致证券市场出现复杂现象,价格大幅波动,交易量增加,泡沫形成,甚至累积成危机。正如桑塔弗研究所模拟的股市一样。说明形成市场风险的独立客观相似机制是证券市场内在的非线性机制。

面对客观对称的信息,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各自独立获取的预期信息和独立提取的决策信息,通常是非对称的。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需要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以便选择各自的证券投资行为,他们的投资行为就会或多或少地模仿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也就是从众选择各自证券投资行为。这种模仿从众行为会在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间传染蔓延,他们个体的有限理性投资行为演化成证券市场整体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被成倍地放大,导致证券市场价格极度剧烈地波动,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大幅度增加,证券市场风险增大,甚至风险累积成为危机。

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模仿从众性是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另一种内在非线性机制。不妨称为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