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体系的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培训 课程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培训开展的基础性工作。课程体系能否实现预设目标,需要通过对课程体系的评价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比较,方能得出结论,而课程体系及建设的改进、调整和不断完善也必须依据评价的结果来进行。因此,为更好的规范全国工商系统培训工作,统一培训标准,全面提升教育培训的工作质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有关课程体系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成为当前培训工作中有必要研究的一个前沿性课题。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系统构成

(一)设计原则

评估指标体系用以系统地、客观地反映评估对象的全貌。评估的意义在于对工作的指导和质量检查,因此研究评估体系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方向性原则

评估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评估的结果往往反作用于工作实践,并按照评估的标准指导实际工作,在确定评估要素和评估标准时,应本着有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素质的全面提升,有利于能力水平的提高的这一建设宗旨来构建。

2、全局性原则

培训活动广泛开展于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国家工商总局及以下各级培训机构主要担负着处以下等各级干部的培训工作,这其中既有综合素质培训,也有专项业务培训。按照公务员培训的分类,还包括初任、任职、更新知识、专门业务和后备干部培训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培训,因其具体目标和任务的不同,培训的课程体系也不同。在进行评价体系设计时,应考虑系统实际,从全局出发,在充分分析各级各类培训特点的基础上,从中提炼出具有共性特征的一般要素,选择能够广泛适用的表达形式,以适应系统主要培训类型对课程体系建设评估的要求。

3、完整性原则

课程体系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应全面地、系统地再现课程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指标设计时,应考虑到整个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主要因素,使评估者能够多角度、多侧面地考察分析课程体系建设的全貌。

4、实用性原则

根据操作的实际,指标体系在设计时注意以下几点:1/对末级指标的评价标准,尽可能地使用量化标准或一些可操作化的语言来概括表达;2/在计算上要尽可能少的使用数学表达式,使计算通俗化;3/尽可能地避免指标的繁复设计;4/注意挑选主要因素作为评估指标。

5、科学性原则

(1)广泛征询专家和业内人士的意见,严格遵循科学研究的方法,仔细斟酌指标的选取和指标权重的确定,确立的每一项指标和指标权重都言之有据。

(2)对评估工作的各个方面给出操作规范,避免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结果失真。

(二)系统构成

评估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由评估的指标和指标的评价标准两项构成。前者是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及其工作成果的真实再现,后者是工作及其成果质量的衡量尺度。因此,该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是:在工商行政管理培训的总体目标指导下,以能力研究为基础,适应各级各类培训课程体系评估的要求,从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和课程体系两个方面分别建构指标体系。

二、课程体系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建设涉及课程体系及其建设两个层面,其中,课程体系评估是对课程体系的状况进行考察,课程体系建设评估是对课程体系形成过程状况进行考察。

(一)关于一级指标

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有两个主要环节,即课程体系建立与课程体系调整,分别设计为两个一级指标。课程体系本身评估是对课程体系本身的检测,表现为内容和使用说明两个方面,内容是课程体系的构成问题,使用说明是课程体系的使用方法问题,本指标体系分别将课程体系组成和课程体系说明作为课程体系评估的两个一级指标。

(二)关于二级指标

1、课程体系建立的二级指标分解

课程体系建立在课程体系建设整个过程中具有前端性和基础性,是影响课程体系质量的首要因素,其不仅体现了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思想,还引导着课程体系的发展方向,最终决定了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和结构。为更好地做好课程体系建立的二级指标分解工作,研究了如下问题:a)培训有哪些类型,确定开发哪些类型培训的课程体系,它们之间有否相同;b)根据前述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需要了解学员的需求,需要进行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的能力分析和研究;c)什么样的开发人员具有研发能力;d)课程体系建立应有怎样的科学保障。在此基础上,课程体系建立的二级指标设计为:培训类型分析、培训需求调研、能力标准研究、开发人员组成、评估五项。

2、课程体系调整的二级指标分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不断完善,随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培训也必然随之调整。因此,为干部培训建立的课程体系也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工商行政管理监管内容、监管方式方法手段以及监管对象等监管体系和模式的变化,课程体系必然适时做出调整,调整的主要依据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辅助因素是来自培训环节的反馈意见。为此,把课程体系调整的二级指标设计为:监管体系研究、教学意见收集、方案调整三项指标。

3、课程体系组成的二级指标分解

课程体系组成指课程体系包括什么具体内容和怎样构成,即课程体系内容和课程体系结构,把二者设计为课程体系组成的二级指标。

4、课程体系说明的二级指标分解

对课程体系说明的考核,一是应当克服课程体系研发的随意性,避免课程体系研而无果的现象,或草率应付,简单列一张课程体系表敷衍了事的做法;二是应当考虑是否为培训中的具体使用提供了便利,对课程体系的内容是否作出了必要的解释,对课程体系的一些使用方法和建议是否作了明确的规定。说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说明,二是使用说明。本分课题研究把这两个方面作为课程体系说明分解后的两个二级指标。

(三)关于三级指标

课程体系建设的三级指标来自对二级指标的进一步分解。三级指标从内容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总体来说是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层面或不同角度确定的,在确定三级指标时,更多考虑的是可测量性和是否为主要检测项目等技术因素。

转贴于

1、课程体系组成项下的三级指标

课程体系组成是课程体系建设的成果,它是课程体系考核的核心内容,在研究中主要考虑了三个问题:

(1)课程体系的组成是否与能力标准相适应(注:①能力标准包括内容、等级与能力组合;②能力标准应按照不同岗位、不同职级来建构);

(2)课程体系的组成是否突出了行业特色;

(3)有助于能力培养的互动式教学,在课程体系中是否占有足够的比例。

2、课程体系说明项下的三级指标

课程体系说明是课程体系得以使用的文献依据,因此,它应对课程体系中每一单一课程的教学要素都应说明要求,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在课程计划编制中的参考价值,这是其一;其二,任何课程体系的设计都是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的,也都有其局限性,为了正确的使用,必须就其使用范围做出说明,以增强课程体系的适应性和它的服务性功能,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可留有自由调整的余地,并在使用说明中加以叙述,使课程体系更为完善。综合这两点,课程体系说明的三级指标共设计了六项,详见课程体系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表。

三、指标解释和应用说明

(一)课程体系建设主要评估指标解释

1、“通用能力”:指由国家人事部门和组织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对公务员制定的一般能力标准。

2、“专业能力”:指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决定的依法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能力,它包括依法行政的学习理解能力、依法监管的运用执行能力、执法办案的技术技巧等。

3、“岗位能力”:指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具体业务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一般根据岗位职责和行政职务级别的要求来确定。

4、“开发人员”:指直接参加课程体系研究和建设的工作人员。

5、“一线任课教师”:指正在教学岗位上执教,所任课程与拟开发课程体系有关的教学人员。

6、“教务教研管理人员”:指正在从事教务管理和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

7、“专业课程”:指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业务课程。

8、“实践课程”:指以师生互动为特征,以培养学员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课程,它通常包括现场考察、讨论、辩论、案例分析与研讨、情景模拟、执法课堂等教学模式的课程。

(二)指标体系应用说明

本评估体系针对不同培训类别建立,相对比较宏观,一般不针对一期或一次培训班来使用,否则评估结论会有偏颇。如果某一类型的培训只做过一次,可直接应用本体系;若其培训周期较长,分别几个阶段完成,应对整个周期开设的全部课程进行评估。

(三)指标评价标准与权重的设定

1、评价标准

在评价标准中凡是涉及到以数字比例确定标准的,均采用了访谈法或座谈会法或实证法或三者结合的方法来确定。下面以课程体系组成指标为例,叙述数字标准的研究。

课程体系组成评估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其构成方面,都需要以一定比例数据作为评估标准。在实际确定其数据比例时,它主要有这样三个来源:(1)源自一定数量的有经验的教务、教研、教学人员座谈会取得的经验数据,具体做法是课题组成员先拟定初始数据,然后组织人员,召开座谈会,通过讨论加以确定;(2)源自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培训中心和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学校构建课程体系模式的调研文献资料。(3)源自2001-2005年五个单位(国家工商总局、新疆工商干校、河北工商干校、内蒙古工商干校、江西工商干校)各类培训班的课程计划。

根据三个来源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1)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在综合培训中最低为26%,最高为71%,多数在40-50%,而在专业培训中一般为100%;(2)实践课程。在综合培训中为10-17%之间,专业培训中基本为0;(3)创新类的特色课程4%左右;(4)综合素质培训中,与能力对应的课程类别的覆盖率最低为50%,最高为87.5%。

课程体系的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过程控制 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

1.引言。过程控制是一门面向被控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一方面,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专门的自动控制理论;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所以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应当具有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仿真以及实验的综合能力。实践教学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学校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是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精神、锻炼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国情、熟悉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重要形式;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同时,实践教育也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一些学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因为实践教育开展得好,其人才培养质量就有很好的保证。质量有了保证,发展的基础就更扎实了,后劲就更足了。

2.实践体系的合理构建。首先是要提高认识,必须把实践教育提高到关系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校长远发展,乃至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其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实践教育体系。要进一步加强课程的设置与优化,完善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师实践教育能力,建立高水平的教学队伍以及与之配套的激励机制;同时要不断开拓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之后,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育效果。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带进企业、带入社会,而是要加强相应的指导和教育,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的确,实践教育离不开企业的合作与支持,因为实践教育的日的还是要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实践教育的效果还必须由企业来评价和检验。我们应当在这方面作一些探索和尝试。与许多企业,包括国内的主要冶金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把学生的实习、实践以及科技创新等作为合作办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在企业建立的研究生工作站、本科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实践平台:鼓励企业在学校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企业的专家或高级管理人员来校讲学或开展学术交流等。

同时,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育方式。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把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全部安排到合作的企业中,教学方式和手段更为灵活。还有与企业开展的联合培养毕业生的模式,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直接安排在企业,不仅锻炼了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且缩短了毕业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的适应期。总体来说,在这些方面还有许多可以拓展的空间,也需要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3.教学改革的思想。整合现有实验资源,以过程控制实验室、PLC实验室、检测实验室为主体,虚拟仪器实验室、嵌入式控制实验室为辅助,共同成立复杂过程控制综合实验室中心,构建了实验资源丰富、实验内容先进、体系结构合理,为理论教学提供有力支撑,解决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理顺过程控制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吸收检测技术、智能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学科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以过程控制课程为主干、以过程检测和控制仪表为支撑、融合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完整的过程控制体系,同时,合理界定课程体系内个门课程的授课内容,明确主从课程之间的空间、时间衔接关系,落实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衔接关系,解决课程体系系统性不强的问题。

在近几年来,由于各中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膨胀带来的教学实验需求加大,许多高校实验教学下滑的情况下,我们合理利用场地和软硬件资源,以最小的投资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我校的过程控制类实验教学不仅没有下滑,而且增加了许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并得到了来访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

4.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改革采取以下内容:

4.1 演示及验证性实验项目。这些实验内容为必做实验,通过这类基木的演示及验证性实验使学生能够对整个过程控制实验仪器装置有一定了解,掌握基本的过程控制理论,训练了一定的实验技能。

4.2 设计性实验项目。设计性实验项目由教师给出设计任务,学生自行设计完成,以使学生可以掌握工程项目的实际流程,充分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所遇到的各类其他问题。

4.3 实验教学与科研成果相融合,形成综合性实验项目。在水箱液位系统,引入动态矩阵和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进行液位控制和多容水箱多变量解耦控制。倒立摆是现代控制理论与应用的最典型装置,我们实现了单级摆、二级摆和平行摆的计算机控制,同时,倒立摆的平衡控制,有一定的难度,多级倒立摆的实时控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其中控制算法用到了最优二次型性能指标和闭环极点配置,以及神经网络模糊控制技术。在电烤箱温度控制系统的实验中,其设计思想体现了多年在工业过程控制领域中取得的成果,把模糊控制、预测控制等先进的过程控制算法引进到实验研究内容中,这对于促进专业实验的改革,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水平的教学实验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5.利用多媒体及网路进行实践教学。对于复杂的过程控制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内容,学生一遍往往难以理解。为了保证学生顺利的完成实验,保证仪器设备不因误操作受损,教师需要一直跟随指导,给教师带来了很多不便:同时,学生也不能真正掌握实验内容。因此,我们对过程控制专业实验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每一教学课件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原理、内容。多媒体教学课件再上传到校网,学生利用网络可以提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在较好的理解实验内容的情况下,可以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提高了灵活性,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动,为开放性实验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开放式实践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实行开放式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5.1 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实验计划的顺利实施,为保证开放式实验的正常运转,我们针对过程控制专业实验室的特点,结合学院有关实验管理规定,制定了相关的开放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开放计划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纪律”等。另外,为便于掌握实验室开放现状和建立实验室开放档案,分析和研究总结实验开放基本规律,制定了过程控制实验开放记录的各种表格:《过程控制开放实验申请表》、《实验室开放情况记录表》、《开放实验成效分析表》、《开放总结报告》等。每个学年都有过程控制专业实验室开放的记录表,按照记录表的要求逐项详细登记,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检查登记情况,并在期末对开放基本情况进行总结。

5.2 公开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及要求。在学期开始的第一周,通过网络向学生公布本学期要开设的实验项目,包括演示验证性项目、设计性项目及综合性项目,每个实验的具体要求,开设的具体时间,每个实验的分组人数和实验分值。让学生提前了解,便于他们按要求去查阅资料。对开放式实验的管理办法、成绩评定办法、实验的运行方式等规定同时予以公布,这样学生对整个实验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便于他们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实验时问。

课程体系的建设范文第3篇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在学校艺术学为主体,文学、工学相关专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学科布局下,依托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手工艺研究基地”、设计学山东省“十二五”特色重点建设学科、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等平台进行专业建设。工艺美术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艺美术人才为目标与工作核心。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艺美术人才,离不开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和国内外交流与展览等方面的建设。工艺美术专业应该抓住契机发展成为山东省具有示范引领性的特色专业。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建设“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政府、生产、学校、科研院所和实践应用五个主体的系统合作。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手工技艺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地方政府汇集了大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企业是生产的第一线;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信息传播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实践应用则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政、产、学、研、用的合作,实现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多向介入、优势互补、有效利用实验室,积极联合企业,成立联合开发设计机构,创立高校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是实现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通过对国内外同类艺术院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调研,及国内外相关知名专家意见访谈,围绕设计艺术与文化、设计思维与方法、设计工艺与技术、设计经济与管理等四个知识领域构建课程体系。拟定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基本结构框架。经过三年的建设打造纤维、染织、金工、漆艺、陶瓷、玻璃、首饰7个专业核心课程群,形成具有工艺美术专业特色的精品课程,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制作教学课件,形成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材料与技艺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善的课程体系。

3.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强调学生的个性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个性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主导、专业实践教师和技工为辅助的合作式教学模式。

4.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建设一支教学理念先进、梯队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学团队是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通过对现有教师梯队的结构分析以及对国内外同类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考察,制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完成教师梯队结构的合理调整。形成由专业带头人指导带动、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鼓励其他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培养专业方向带头人到国内外同类院校学习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积极探讨工艺美术专业发展方向,制定本专业具有前瞻性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指导骨干教师进行实践教学。通过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调研与交流,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素质教师,培养实践教学能手来提升工艺美术专业教师团队整体的实践教学能力。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艺美术专业特点和不同工艺需求选聘校外兼职教师,组建兼职教师专家库。通过聘请工艺美术大师或民间艺人,传授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使民间文化深人工艺美术专业教育,通过聘请专业技师教授专业技法,使学生掌握现代工艺美术制作技能;通过聘请校外有一定专业影响力的知名教授,引领学生了解专业动向,把握专业发展规律,合理规划学习方向;通过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更新、行业状态等。总之,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使实验室教学层次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样、氛围更加活跃。

实践教师队伍建设还应加强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实践教师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专业实践教师需要完成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能够辅助专职教师承担技能性教学并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通过培养现有专业实践教师和引进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师完善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5.校内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工艺美术专业的重要教学与实训场所。在教学过程中,除部分理论课程和一年级基础课程之外,专业课程皆需要在实验室中完成,实验室教学课程达到课程总量的70%以上。实验室建设对于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包括纤维、染织、金工、漆艺、玻璃、陶瓷、首饰7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都包含着自身特殊的手工文化与技艺。实验室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工艺美术专业的基本技能与文化素养。

实验室建设内容包括:第一,优化实验室空间;第二,完善实验室设备的合理配置、更新与维护,第三,完善师资配置;第四,建设实验室文化;第五,建设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前二者包含了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后三点包含了实验室的软件建设,缺一不可。

6.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弥补了校内实验室教学条件的不足,是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①积极拓展企业实训基地。通过拓展企业实训基地,增加学生企业实习实训机会,了解行业信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随着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深化,签订企业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制定学生企业实训的管理制度、教师服务企业的管理制度、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制度等,构建企业实训的长效机制。

②博物馆教学是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博物馆教学实训基地建设要结合教学内容,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博物馆教学实训基地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专业历史背景与文化脉络并对所学课程内容有一个相对深刻的理解,有力地促进实践教学的进行。努力寻求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画廊的合作,健全博物馆实训制度,保障博物馆教学的常态化。

③民间手工艺是工艺美术专业的重要方面。通过民间手工艺制作工坊的实训,使学生深入了解手工艺品类的历史渊源、传承谱系、工艺流程、审美特征、功能特征以及这些传统手工艺与传统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民间手工艺制作工坊、民俗村落的多方考察,建设与本专业相关的民间手工艺制作工坊的资源库,制定手工艺制作工坊实训基地建设方案。通过举办手工艺制作工坊实训的成果展示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播。

④通过对艺术家工作室的考察与访谈,与艺术家工作室签订合作协议,并制定出艺术家工作室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和学生进人艺术家工作室实训的实施办法。建设艺术家工作室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把握艺术创作的方向。艺术家工作室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⑤工艺美术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与行业协会共同培养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机制。工艺美术专业在现有基础上需要继续加强与玻璃专业委员会、漆艺专业委员会、纤维专业委员会的深度合作,发展与山东省陶瓷行业协会、金属工艺专业委员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首饰分会等多个行业协会的合作。

7.国内外交流

通过参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在交互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加强国内外相关专业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参与校际活动,增强学生对外交流与沟通能力。加强校际师生互访,在教学、科研等层面开展交流。深人开展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积极申办交换培养合作项目与国际合作项目、进行校际专家互聘、开展主题互动教学以及相关学术论题研讨等活动。在校际互动过程中,互通有无,有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8.展览与比赛

搜集国内外相关专业展览与比赛的信息资料,畅通信息渠道。鼓励师生积极策划或参加专业展览与比赛,并制定相关展览与比赛的奖励办法与方案。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从河姆渡走来”国际现代漆艺展、“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中国国际创意设计展览、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都是与工艺美术专业切实相关的展览活动。另外策划、发起、组织、承办专业展览与比赛活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展览比赛活动的层次,逐渐扩大展览与比赛规格,加大比赛奖励力度。积累活动经验,完善展览与比赛活动细则,认真规划每次展览与比赛的活动方案,#展览与比赛活动常规化。

9.结语

课程体系的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36-02

会计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以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不仅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决策的有效信息,也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同时为政府部门了解企业运行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而这些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会计从业人员的辛勤工作,更离不开高校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然而,考察近年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市场对一般会计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普遍反映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精神差,传统教学模式下连年培养出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又加剧了这种就业压力。而高层次、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却相对奇缺。这反映出当前我国会计专业教学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合理地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从业人员职业技术水平,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实现培养专业基础牢、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一、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本上都包括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在这两部分课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理论课程设置方面:①基础课课时量和开课时间安排不尽合理。部分院校在学生一年级阶段几乎全部安排如政治理论、法律基础、计算机、高等数学等课程,且课时量过大,学生往往不理解这些课程的安排用意,以及这些课程与会计学专业的关系,多盲目地以应付考试的态度完成学习,学习效果较差;②课程设置不够全面,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高校课程体系中普遍缺少新兴的如网络会计、养老金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新型行业和领域的课程,跨国贸易的发展、并购和上市等使熟悉国际会计准则、了解国外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精通外语的会计人才更加紧缺,而大部分高校的会计课程设置中都较少涉及国际会计准则、信息披露等专题,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高。③授课模式单一。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④轻视对职业道德的培养。尽管职业道德的培养不是通过若干课时的培训和一纸试题的考核就能够提升的,但是这也不能成为高校会计教学忽视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理由。当前会计舞弊案件较多,这与学校教育阶段对职业道德的培养缺失不无关系,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2.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①校内模拟设计的业务环节较少,一般都是选择工业企业几十笔典型的经济业务进行操作,这些与企业实际业务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当前会计岗位分工细化的形势;②模拟实训的内容和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理解模拟实习的意义,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易产生“搭便车”行为。③实验室设备落后,校内模拟资源相对有限。④校外实习难于监控,多流于形式。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短时间的实习使学生很难真正接触企业业务。而大部分学校安排的毕业实习与学生找工作的时间重合,很多学生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随便找单位盖公章了事,毕业实习形同虚设。

二、建设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措施莫过于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从教学环节上予以落实。针对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改革完善:

1.科学配置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课时量,优化课程设置。首先,应该适当压缩政治理论、法律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量,减轻学生应付这类考试的压力;明确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与会计学专业的重要关系,增强学生对这类课程的重视程度,并针对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增加excel等office办公软件使用专题的讲解和实训,使之共同构成会计实践课程的一部分;在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适当渗透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理念,促使学生更主动更有目的性地学习计算机课程。其次,对于专业课,应该在兼顾每门课程体系完整性的同时,减少课程间交叉知识的重复学习。最后,应该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开课时间。学生进入大学,十分期待了解自己未来专业的内容,而如果在学生大一阶段仅仅开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很容易使学生感到盲目和厌倦。

2.完善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的行业、领域不断出现,新的会计问题也随之不断产生,因此,原有的以工业企业会计为主的教学内容已经很难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要求。因此,应该增开如养老金会计、无形资产会计、国际会计准则专题等课程,使学生有机会了解该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日后更深入地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3.丰富教学手段,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当前会计教学手段单一,主要依赖教师课堂的理论讲解。这种“强行灌输”的教育方式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应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增加案例教学。通过引入适当的案例,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给学生课前思考准备、搜集资料和课上讨论的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多方面思考和求解,深化对该问题的理解,并从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等。

会计教学改革就是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培养模式“一刀切”,教学“时滞”问题突出、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以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问题,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改革现有教学方式和手段,及时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满足了学生的主体需求,又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J].会计研究,2007,(3):55-63.

[2]马骏.谈新形势下会计教学的改革[J].西北职教,2010,(5):35.

[3]刘永泽,池国华.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论:成就、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8,(8):11-17.

[4]徐克英.会计学原理精品课程教学创新――以人为本教学原则的探索及成果[J].财会通讯,2006,(3):120-123.

[5]张旺峰.认知学习论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3):30-32.

[6]王忠孝.试析如何构建会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的课程体系[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453.

[7]雷少琴.论会计教学中的诚信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0,(174):19-20

课程体系的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体系;创新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ourse system on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Lan Yamei, Wang Shiming, Song Qiuhong, Liu Shuang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working practice on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which is rated as Shanghai elite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ourse system is discussed on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on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eaching content, textbook publishing, improvement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 training of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course system; innovation

随着我国海洋战略布局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我校在海洋学科和相关专业建设方面发展迅速,流体力学知识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流体力学是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科的渗透性很强,与所有基础和专业学科之间都有交叉,在学生知识能力培养和知识体系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013年,我校流体力学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在4年多的建设过程中,流体力学课题组先后承担了校级、上海市级重点课程建设及重点教材建设等多项教改项目,坚持以培养海洋工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流体力学教学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1 结合海洋大学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我校流体力学类课程覆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环境、海洋技术、热能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每年选课学生超过700人。针对各个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与完善。本课程在我校的定位是:以海洋学院的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环境、海洋技术、环境工程专业为重点的海洋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面向食品学院和生命学院的热能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工程应用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满足工程学院的机制专业培养要求。以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为龙头,以培养海洋人才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完善优化流体力学类课程群的配置、学时安排,并完成所有课程新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重点完成了实验课和仿真课程软硬件的配套建设,突出强调流体力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将流体力学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即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流体力学知识与进展、流体力学应用与实践。根据不同专业对流体力学知识的需要,设计了不同的模块组合。如对海洋相关专业的学生,增加了水波理论,重点强调实验实践环节;针对食品专业的需要,增加了气体及热力学类内容,并编写了多套相关自测题供学生选用;针对水产及生物类专业的学生,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研究鱼类等的动物习性,增加了数值仿真模拟,克服了以往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介绍,轻视其应用的弊端。此外,还相继开出了流体力学独立实验课、计算流体力学等。

2 出版多部教材,完善流体力学课程教材体系完备

2002年,《工程流体力学》教材被列为上海市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教材重点建设项目,历经3年多的编写和有关专家的评审,我校教师编写的《工程流体力学》于2006年2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的最大特点是考虑到普通工科院校非力学专业学生的情况,尤其是一般工科专业学生的基础和专业需要,尽可能简化对公式、定理的数学推导,注重对物理概念的阐明、理解和应用,特别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2007年,《工程流体力学》教材被上海市教委评为优秀教材三等奖,2008年获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我们对第一版教材部分章节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充实和修订,更加注重拓宽知识面和实际工程应用。2012年9月,第二版《工程流体力学》及配套教材《工程流体力学习题解析》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3月,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力学基础实验指导―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其中的流体力学部分(第三大部分),重点强化课程体系中的实验环节,完善了流体力学课程的教材体系。我们还完成了流体力学试题库建设工作,提高了试题质量,真正做到了教考分离,为相关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早在2006年,我们就开始了“流体力学研究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一般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为配合新出版的教材,我们还申请了校级一般课程建设项目“工程流体力学(CAI课件)建设”,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课件光盘,课件共有700余张PPT,图片色彩鲜明,其中插入的20多个原创动画形象生动逼真,做到了工程流体力学电子教案光盘版与教材同步发行。

3 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形成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特别是上海市海洋战略布局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我校海洋学科发展迅速。首先,为配合新开设的独立实验课,添置了多种类、多套数的多功能流体力学实验装置、动量定理实验仪、空化实验仪等流体力学常规实验设备,保证了高质量完成流体力学本科实验教学任务。根据购置的实验设备,自行编写了实验指导书,明确了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实验过程的具体步骤、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了实现实验教学的多样化,自行编制了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演示软件,内容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合作研制了小型循环水槽及直流式风洞,并配备了数据测试采集系统,可进行圆柱、翼型、浮标、波能装置等模型的流场显示及水动性能测试,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提高。针对个别专业的特殊需要,开设了流体力学独立实验课。实际的流体运动非常复杂,而流体力学实验是揭示流体运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此,经多方筹建,我校海洋环境专业于2009年开设了流体力学独立实验课,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更好地用所学理论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实验课共16学时,实验内容主要包括:能量方程实验、雷诺实验、动量定律实验、沿程水头损失实验、局部水头损失实验、毕托管测速实验、管道测流量实验、流动显示实验、虹吸实验及势流叠加实验等。针对食品专业的需要,开设了气体及热力学类实验。

为了满足海洋学科对流体力学实验的更高要求,我们陆续建成了大型室内动力深水压力桶,配备了数据测试采集系统,可进行圆柱、翼型、浮标、波能装置等模型的流场显示及水动性能测试。我校地处临港,旁临东海,学生参加各种海试试验方便。利用这些实验平台,相继开设了多种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主要包括湍流、流体数值模拟计算应用、波浪能发电装置开发等,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培养体系

近三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4篇;课题组教师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共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农业部专项3项,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项,国家海洋局重大专项2项,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2项。有20余名硕士研究生、多名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与锻炼。近年来,学生在科研创新方面热情很高。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2011年,我校羊晓晟、侯淑荣、马利娜、沈小青的“一种新型海洋波浪能发电装置”获得全国竞赛三等奖;2012年,曹星、陈功的“风浪发电转换机”获得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上海赛区二等奖。工程学院学生孙奇结合所学流体力学知识,自主创业,创立了上海鑫靓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开办节水高效汽车洗车业务服务师生。2011~2012年,学生成功申报市、校、院级涉及海洋工程方向的大学生创新性项目16项。在流体力学教师指导下,学生还获得4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另有多项发明专利进入实审阶段。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19项,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中,海洋工程类流体力学相关研究比例较高,特别是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的组织下,我校成为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的团体会员单位,并在我校建立了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学生分会,流体力学的师生参与热情较高。

5 结束语

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实践性。笔者主要介绍了我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主要包括:多层次、多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先后出版了《工程流体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习题解析》和《力学基础实验指导―理论力学、材料学、流体力学》教材,流体力学课程教材充足;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形成完整的教学实验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培养体系;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培养体系,不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该课程的核心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文娟,赵存友,候清泉.《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9(2):50-52.

[2] 陈国晶,赵存友,徐文娟.“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5):105-106.

[3] 黄蔚雯,赵世明.打造职业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精品课程[J].现代教育技术,2009,18(12):125-127.

[4] 邓辉,张志宏,顾建农.面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3,16(5):72-74,78.

[5] 王世明,宋秋红,兰雅梅.《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J].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2(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