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运维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卫生监督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建设,严格遵循等级保护第三级的技术要求进行详细设计、技术选择、产品选型、产品部署。技术体系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等5个方面进行设计。
1.物理安全
卫生监督中心现有南北两个机房,机房及相关配套设施面积总计160平方米。北机房部署等级保护第三级信息系统,南机房部署等级保护第二级信息系统,实现了第三级系统与第二级系统物理环境隔离。根据等级保护有关要求,机房均采用了精密空调、门禁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设备设施及技术手段,有效地保证了机房的物理安全。
2.网络安全
主干网络链路均采用双链路连接,关键网络、安全设备均采用双机冗余方式,避免单点故障。采用防火墙、入侵防护系统、DDoS系统进行边界防护,各网络区域之间采用防火墙进行区域隔离,在对外服务区部署了入侵检测系统,在交换服务区部署了网络审计系统。在核心数据区部署了数据库审计系统,对网络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在安全管理区部署安全管理系统,实现设备日志的统一收集及分析。
3.主机安全
所有服务器和管理终端配置了密码安全策略;禁止用户远程管理,管理用户必须进入机房通过KVM进行本地管理;所有服务器和管理终端进行了补丁更新,删除了多余账户,关闭了不必要的端口和服务;所有服务器和管理终端开启了安全审计功能;通过对数据库的安全配置,实现管理用户和特权用户的分离,并实现最小授权要求。
4.应用安全
卫生监督中心7个应用系统均完成了定级备案,并按照等级保护要求开展了测评工作。应用服务器采取了集群工作部署,保证了系统的高可用性,同时建立了安全审计功能模块,记录登录日志、业务操作日志、系统操作日志3种日志,并实现查询和审计统计功能,配置了独立的审计账户。门户网站也采用了网页防篡改、DDoS等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系统管理人员及高权限用户均使用CA证书登录相应系统。
5.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使用了双机热备,应用服务器采用多机负载均衡,每天本地备份,保证了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其余等级保护第三级信息系统使用了双机备份,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问题,都可以及时准确地进行恢复并正常提供服务。同时,卫生监督中心在云南建立了异地数据备份中心,每天进行增量备份,每周对数据进行一次全备份。备份数据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恢复测试,保证备份的有效性。
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在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信息安全工作“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为保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参考ISO/IEC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卫生监督中心建立了符合实际工作情况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了“统一领导,技管并重;预防为主,责权分明;重点防护,适度安全”的安全方针,涵盖等级保护管理要求中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五大方面的要求。卫生监督中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安全责任制,设立了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监督中心主任担任,成员由卫生监督中心有关处室负责人组成,信息处作为信息安全工作办公室负责卫生监督中心日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处设立了信息安全管理岗位,分别为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应用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机房管理员,并建立了信息安全岗位责任制度。此外,卫生监督中心依据上年度运维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每年对其进行修订,确保信息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三、信息安全运维体系
在信息安全工作中,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是目的,要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关要求指导信息安全运维实践。卫生监督中心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国家级卫生监督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规范》,从运行维护流程、资源管理和环境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将安全运维理念落到实处。运维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工作规范要求。利用卫生监督中心OA系统,建立了统一的服务台,实现了事件、问题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即:发现问题、登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反馈、解决确认)。年均处理信息安全事件近百件,将信息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系统稳定运行,保证了卫生监督中心信息安全目标和方针的实现。
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践经验
1.规范管理,细化流程
卫生监督中心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和安全运维管理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管理体系的建设,为国家级卫生监督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国家级卫生监督信息系统运维工作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吸取了很多有益经验,不仅合理调配了运维管理人员,落实了运维管理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而且细化了运维管理流程,形成了“二级三线”的运维处理机制。
2.循序渐进,持续完善
近年来,随着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力度的不断加大,信息系统开展等级测评的数量稳步增长,测评覆盖率显著提升。通过统计分析本单位近些年测评的数百个信息系统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较早开展等级测评的行业,经过测评和整改建设,测评符合率逐年提高;二是随着等级测评工作的持续推进,近期才开展首次测评的行业特别是基层单位的信息安全工作基础较薄弱,测评得分明显偏低。通过对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等10个层面的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其中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系统运维管理等方面的不符合率相对较高,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运维阶段存在一些较普遍的问题。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分析
整体而言,随着等级测评工作的持续推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得到普遍提升,在管理和技术两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安全措施:
信息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
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呈现出两级分化的特点。一些重点行业的业务信息化程度高、自身信息技术队伍力量足、信息安全投入经费有保障,其安全管理措施一般也能得到有效落实,在机构、人员、制度、建设管理、运维管理等方面均能较好地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这一类的典型包括银行、证券、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对信息安全监管严格的几大行业。相反,部分对信息系统管控相对松散的单位如大专院校、在信息安全投入方面得不到充分保障的单位如基层政府部门,其信息安全专业人员的配备达不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安全责任部门地位偏低权限不足,很难制定并有效贯彻落实结合本单位实际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
多数单位通过部署边界安全设备,强化入侵防范措施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通过加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策略,启用安全审计,安装杀毒软件等措施,来提高主机安全防护水平;通过开发应用系统的安全模块,从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日志记录等方面,强化业务应用的安全性;通过部署数据备份设备、加密措施,加强对数据安全的保护。
信息系统常见安全问题分析
随着等级测评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近年来初次测评的单位和基层部门仍发现一些典型问题。
信息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很多单位对当前日趋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认识不足,将信息安全工作视为被动应付上级检查、被动应对安全事件的任务来消极对待。一些单位认为取得“基本符合”的测评结论就高枕无忧,完成测评备案就完成了等级保护。由此造成对信息安全合规的落实不够、资金和人员投入不足、重建设轻运维、有制度无执行、有预案不演练等问题,根源还是安全意识薄弱。
信息安全管理有待加强
信息安全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制度、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等方面。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基层单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全、人员配备不足、授权审批流于形式、执行记录缺失等问题较为常见。部分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照搬模版,未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修订,导致缺乏可操作性。
系统建设管理不到位。系统建设过程中落实信息安全“同步建设”原则不到位。在软件开发阶段较普遍未遵循安全编码规范,导致安全功能缺失、应用层漏洞频现。在系统验收阶段,很多单位仅注重业务功能验收,缺乏专门的安全性测试;电子政务类项目较普遍未按规定在项目验收环节完成“一证两报告”(即等级测评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和系统备案证明)。
系统运维管理不到位。在系统运维管理方面,部分单位运维和开发岗位不分,职责不清,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现象。很多单位在信息资产管理、介质管理、变更管理等方面缺乏操作规程和相关记录,数据备份策略不明,应急预案不完善并缺乏演练。
关键技术措施有待落实
分析近年来的测评结果,安全技术措施不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物理安全方面,随着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的推进,大量信息系统已经集中到高规格的专业机房,但仍有部分单位自有机房条件简陋,位置选择不规范,出入管理较随意,防盗防破坏、防雷防火防潮能力较差,环境监控措施不足。
在网络安全方面,常见网络和安全设备的配置不到位,如未合理划分区域、未精细配置访问控制策略、未对重要设备做地址绑定等;较普遍缺少专业审计系统。部分单位设备老旧,安全产品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无法满足等级保护要求。个别单位用于生产控制的重要信息系统在网络层面未采取必要安全措施的同时,还违规接通互联网,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在主机安全方面,部分单位存在弱口令、不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和安全审计功能、不及时更新补丁、不关闭非必要服务等问题。此外,由于主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很少支持强制访问控制机制,相关要求普遍未落实。
在应用安全方面,很多应用软件安全功能不足,缺少身份鉴别、审计日志、信息加密等能力。由于很少进行安全扫描、渗透测试,相当一部分系统存在高危风险,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文件上传等漏洞,以及弱口令、网页木马等问题。
在数据安全方面,较常见的是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措施薄弱。此外,部分信息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措施欠完善,缺乏有效的灾难恢复手段。
针对新技术的等级保护测评标准有待出台
随着浙江政务服务网的大力推进,省内各级政务云平台的建设使用已全面开展,有相当数量的电子政务系统已迁移上云。同时涉及城市公共设施、水电气等工控系统密集的行业对等级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对云计算、工控系统、移动APP等的测评需求不断加大。但现有的《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未涉及云计算、工业控制、移动互联等领域,在测评实践中已遇到诸多不适应情况。针对这些新技术新应用的等级保护测评标准需求已非常迫切。
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提高全员信息安全意识是全面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的根本解决之道。要树立全体人员的安全观念,加强信息安全培训。除了通过强化工作考核和安全检查来督促信息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还应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信息安全政策解读和信息安全标准宣贯,强化对全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和考查。建议结合一些合适的安全职业技能培训,落实信息安全相关岗位“持证上岗”的要求。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各单位应转变观念,将“信息安全”与“系统稳定、功能正常”同等重视起来,将安全管理要求与自身业务紧密结合,制订完善的体系化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系统建设管理过程中,应要求开发人员遵循安全编码规范进行开发;在系统验收环节,应认真做好安全性验收测试。在电子政务领域应落实国家对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制度要求,验收阶段完成等级测评,未通过测评的应不予验收。
在系统运维管理方面,应加强制定信息系统日常管理操作的详细规范,明确定义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使日常运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对信息资产按重要性进行分类梳理,建立完善应急灾备措施,定期开展演练,确保备份的有效性。
落实关键技术措施
针对测评发现的问题,各单位应根据系统所定级别,结合自身条件,综合考虑问题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整改难度等因素,制定整改计划,有步骤地落实相关技术措施。对于策略配置类的问题及时纠正;对于整改难度大、需要添置硬件或修改代码的问题,应在充分测试和试运行的基础上实施整改。对于强制访问控制、敏感标记、双因子鉴别等难点问题,建议国家加强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促进安全厂商研发技术、推出产品,解决市场供应问题。各级主管部门应通过测评、整改、监督检查、再测评的闭环管理,督促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
加快新技术的等级保护测评标准编制工作
目前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在牵头起草针对云计算安全的等级保护标准,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其余新技术领域的等级保护标准制定工作进度更晚,随着智慧城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工业控制等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安全标准相对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应进一步加快相关新标准的制定。
关键词:维护;网络;信息化
1 MDCN运维管理系统平台简介
MDCN运维管理平台的建立,提升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应用,充分调动相关维护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提高网络维护质量,保障了各种业务在MDCN网络上的稳定运行。该平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三层结构体系,客户端为浏览器,服务器端分为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
2 MDCN运维管理系统作用
2.1 维护制度管理
⑴维护管理:各项管理制度;⑵维护制度:各项作业计划;⑶系统通知:记录各种通告性文档;MDCN系统平台的各项管理制度可以在此模块中查阅,便于管理、统一要求,提高运维效率。
2.2 日常维护工作
⑴日常监测:记录每天设备CPU利用率、PING响应时间;⑵定期监测:对全网设备做系统、全面、详细的监测,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⑶数据备份:为保证数据正确有效,备份MDCN网的各项参数指标,防止数据丢失;⑷流量测试:记录各业务系统月度流量;MDCN系统的维护工作的具体记录可在此模块中体现,实际工作落实到人,加强员工的责任感。
2.3 系统故障类
⑴故障月报:记录月度全网故障的详细情况及解决程度。⑵故障通知单:故障通知单以各业务系统区分,做为处理故障的依据。⑶严重、重大故障:对业务系统有严重影响故障的专题报告板块。MDCN网的系统故障及解决情况可在该页面查阅,便于工作检查;同时也为今后处理类似故障提供依据,缩短故障排查时间。
2.4 业务申请情况
⑴业务申请单:体现业务系统接入申请到实施全过程进度。⑵承载的业务系统:记录现有各业务系统的使用、运行情况及互通情况。通过该页面可以很好的掌握工程状况,快速开通新业务;根据客户申请,审核接入条件并进行审批。
2.5 月报总结归纳
⑴维护月报:记录MDCN网每月的维护情况,包括网络指标分析、业务流量分析等。⑵割接报告:记录工程施工割接报告。月度的工作情况、系统运行情况、工程进展情况可在该板块中查看,便于检查,有助于加强管理。
2.6 用户申告登记
用户申告:记录各业务系统的用户申告,落实申告的每一项内容进行答复,提供技术支持。
2.7 网络资料
⑴网络平台:提供MDCN网的相关知识资料,提高维护组人员素质。⑵系统配置:备份MDCN网设备的配置。⑶统计资料:记录各项基础资料,主要包括电路、硬件设备、板卡等档案。该页面侧重于MDCN相关技术文件汇总,通过学习加深对MDCN网的理解,提高维护人员整体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便于MDCN资源统计。
2.8 FTP服务
提供维护组信息共享平台、上传维护记录、资料备份的渠道。
2.9 业务接入在线审批
⑴提交申请:新业务表单在线填写提交。⑵资料审核:各部门进行审核批复。
2.10 故障报障
⑴故障同步:与MDCN监控软件接口,同步出现网络中各类故障告警。⑵多元告警现实:出现告警,通过语音或短信形式进行告警通知。
2.11 用户管理
⑴登陆权限:不同用户分级别分权限进行管理。⑵设备管理:按权限提供直接登陆设备接口。
2.12 配置备份
⑴自动备份:自动备份设备配置,减少人工备份的繁琐,保证数据安全性。⑵自动保存:备份同时自动保存到指定目录。
2.13 邮件通知
⑴业务接入通知:在线填写竣工通知单邮件发送。⑵故障告警通知:出现告警,在线填写故障表单,发送相关负责人。
3 MDCN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平台特点
⑴安全与开放相统一;⑵使用简捷高效;⑶安装配置简单;⑷可扩充性强。MDCN运维平台功能涉及到的范围广、部门多、人员复杂,技术体系结构为三层结构体系,可扩展性强,用户使用简单方便。MDCN系统平台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这种结构均允许系统在多个层面上进行扩展,并且不影响层面之间以及与其它功能模块的关系,从而为系统在功能的纵深度和横向的覆盖面上的加强和扩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市场分析
通过MDCN运维系统管理平台的应用,使网络资源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升级,充分应用新技术,对系统平台进行革新和改造,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通过该平台还增强了MDCN系统的维护高效性、相关信息查询的实效性。
⑴使用用户:主要包括MDCN系统运维人员。用户通过权限管理可以方便浏览相关信息,简单高效的找到所需资源,大大提高了效率;并且保证了信息的统一性、时效性、准确性。
⑵用户管理:系统可以为前台不同的板块设置不同的管理员,板块管理员可以对该板块进行信息的审核、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可本板块的公告、通知等信息,可以设置重点信息置顶、重要信息加亮等操作。管理员可以设置不同用户的不同权限,充分做到了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
5 技术分析
MDCN系统平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三层结构体系,系统平台的建设与运行阶段所涉及的硬件、软件与相关技术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支撑系统应用的技术日益增多,平台采用了.net技术,数据库采用Windows SQLserver。
技术分析如下:⑴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活动中主要用于各种大量的繁杂数据的存储与分析,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⑵服务器采用刀片服务器进行扩容,具有投资小,建立速度快、安全可靠、无需软件硬件配置、无需技术支持等特点,对于MDCN系统管理平台升级来说,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及一系列烦琐的工作,是一种较佳的选择。可以支持多种服务,如ASP、CGI、PHP、JSP、网站数据库支持、Flash、定期数据库备份等。⑶开发平台:系统的开发程序有.NET、数据库程序等。是Microsoft XML Web services平台。XML Web services允许应用程序通过Internet进行通讯和共享数据,而不管所采用的是哪种操作系统、设备或编程语言。平台提供创建XML Web services并将这些服务集成在一起之所需。
在技术的选择上,系统后期的优化,包括Web浏览器、数据库服务、邮件服务、防火墙与服务器、中间组件、客户操作系统、网络服务系统、商务应用系统在内的软件与硬件设施。
6 经济效益分析
本平台主要是针对MDCN网络开发设计的,其实用性大,费时小,系统成本低,能满足各个业务系统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基本需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⑴MDCN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为MDCN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坚强后盾,为业务使用单位节省了资源的开销。⑵提高网络维护水平,发挥带动用户、引导开发、提供信息、推广技术的综合功能,减少用户查询资料的的盲目性。⑶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了MDCN网络维护体系结构。⑷围绕新业务接入、故障信息处理、工程实施进度、信息、日常维护等主要功能,推进了网络维护工作信息化。⑸以较小的维护人员成本,优化维护质量体系,促使网络维护及使用向便捷、快速、高效方面转变;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课程设置;双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63-02
一、企业信息管理师职业能力要求调研
企业信息管理师首先是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人才,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产业知识,其知识结构则要横跨文理学科。职业功能模块可归纳如下:
(一)信息化管理
1.制订信息化战略规划。(1)能够调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2)能够调研同行业信息化信息;(3)能够调研企业内外信息化需求;(4)能够调研企业信息化建设条件;(5)能够起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报告。
2.制定并监督执行信息化管理制度。(1)能够编写信息化管理制度;(2)能够监督信息化管理制度的执行;(3)能够检查并分析信息化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4)能够提出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调整建议。
3.信息化标准规范设计。(1)能够执行国家、地方、行业信息化标准;(2)能够制定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
4.全员信息化培训。(1)能够制定培训大纲;(2)能够组织培训;(3)能够组织培训效果的评估。
(二)信息系统开发
1.系统总体规划。(1)能够归纳企业各部门对信息系统的不同要求,并撰写初步调查报告;(2)能够起草信息系统总体方案;(3)能够建立综合平台;(4)能够提出系统的总体开发模式,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和平台。
2.业务流程调查及优化。(1)能够制定调查提纲;(2)能够制定调查方法;(3)能够制定调查计划;(4)能够组织调查;(5)能够进行业务流程分析;(6)能够撰写调查报告并提出优化建议。
3.系统分析。(1)能够进行系统需求的详细调查与分析;(2)能够绘制数据图;(3)能够编制数据字典。
4.系统设计。(1)能够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2)能够绘制模块结构图;(3)能够进行代码设计;(4)能够进行系统的详细设计;(5)能够进行数据库设计。
5.系统实施。(1)能够组织程序设计;(2)能够组织系统测试;(3)能够进行系统安装与调试;(4)能够控制系统实施进度;(5)能够实施系统转换。
(三)信息网络构建
1.需求调查。能够进行网络需求调查。
2.网络设计。(1)能够进行企业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2)能够进行网络数据传输技术设计;(3)能够制定因特网接入方案。
3.网络服务设计。(1)能够制定网络系统的各种服务方案;(2)能够设计各种应用服务器的部署方案。
4.软硬件选型。(1)能够根据软硬件产品的技术性能和价格情况,合理选择软硬件;(2)能够起草招标书,并对投标书进行技术审核。
5.项目实施。(1)能够进行质量控制;(2)能够进行时间进度控制;(3)能够进行网络系统的测试和验收。
6.网络管理。(1)能够制定网络系统管理规划;(2)能够进行网络资源使用管理;(3)能够进行网络系统性能管理。
7.安全管理。(1)能够进行网络系统安全规划;(2)能够进行网络安全配置管理;(3)能够进行网络安全服务管理。
(四)信息系统维护
1.系统软件维护。(1)能够检查系统运行状况;(2)能够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问题。
2.应用软件管理。(1)能够管理各应用系统的运行;(2)能够排除各应用系统出现的故障。
3.数据维护。(1)能够组织检查数据的存储、更新;(2)能够进行数据安全管理。
4.监督执行信息系统维护和管理制度。(1)能够考核维护人员工作业绩;(2)能够发现和纠正违章行为。
5.系统备份和恢复。(1)能够进行系统备份、灾害防范的规划与实施;(2)能够进行网络系统存储管理的规划与实施。
(五)信息系统运作
1.制定操作规程,能够编写用户使用手册。
2.信息系统运作效果分析。(1)能够分析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2)能够进行信息系统的效益分析。
3.操作和使用信息系统。(1)能够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业务管理;(2)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开展电子商务应用。
(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信息采集内容规划。(1)能够确定信息采集的内容;(2)能够将信息采集的内容合理分类;(3)能够设计信息采集内容体系。
2.信息源布点。能够确定信息源
3.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设计。(1)能够设计信息采集方式;(2)能够设计信息传输方式。
4.信息综合。(1)能够筛选信息;(2)能够综合信息;(3)能够进行信息排序。
二、典型工作任务设置
(一)岗位能力分析
根据企业信息管理师职业功能模块对岗位能力进行划分,对其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对象,工具、方法与工作的组织,及对工作和技术的要求等,归纳如下:
1.主营业务流程中,业务财务分析中数据转换;内部业务数据;经理及上游部门;内部信息系统系统录入/输出。
2.客户管理,业务拓展,业务服务、现有产品/服务中客户体验、问题、拓展机会、企业销售管理层指派、目标是保持良好客户关系,保持并扩大业务量,保持竞争地位。
3.信息收信,整理,分析提供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保密,企业对内对外一切商业活动的保密(营销、宣传、新产品研发等的保密工作)。
4.网站的需求和收集整理,产生需求文档,供后期开发;网站的开发和功能的修改完善,产生系统说明书,方便使用;网站信息的维护和过程,保持数据实时更新。
5.产品研发、测试、运维全过程;项目实施全过程:了解产品/服务过程,记录研发测试运维的客户需求和技术内容。
6.ITO、BPO等企业大量需要桌面外包工程师,向外派企业进行桌面端的全程服务。
7.为企业的信息部门或管理部门提供服务Excel、Access、Sqltrier等常用数据库工具使用。
8.工作任务的对象为计算机及终端软硬件,使用终端软硬件的测试与维修平台。
9.IT信息系统维护。
(二)典型工作任务提取方法
典型工作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做一件事,但这件事是按实际工作的要求来操作的。可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总结如下:企业内部数据维护、客户管理、日常信息安全管理、网站日常运维、技术类文档编写、IT桌面设计、简易数据库设计、终端软硬件基本维护、信息系统维护、中小型信息系统建设、应用软件开发和测试运维。可把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点归纳概括如下:
1.企业内部数据维护:基本操作知识、常用输入法、应用软件知识、操作系统知识。
2.客户管理:营销策略技巧、企业运营模式、谈判技巧、商业模式。
3.日常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理论、泄密案例研究、数据库基础理论。
4.网站日常运维:HTML、CSS、Photoshop、Dreamweaver、网站设计工具。
5.技术类文档编写:产品生命周期知识、产品业务相关知识、技术文档规范、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元素、方法论、规范。
6.IT桌面设计:Internet基础知识、硬件和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7.简易数据库设计: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教程、基础程序设计知识。
8.终端软硬件基本维护:各种常用办公软硬件、各种pos系统/BIOS、OS:/Window/linux。
9.信息系统维护:OS:/Window/linux、DB:Oracle/MY SQL语言:ASP/JAVA/维护:ITIL、其他:网管。
10.中小型信息系统建设:OS:/Window/linux、DB:Oracle/MY SQL语言:ASP/JAVA开发:CMMZ其他:一体化系统(如Domma)。
11.应用软件开发、测试、运维:软件工程学相关知识、项目管理知识、测试工具与方法、开发工具与方法、了解企业生产工厂管理模式。
关键词:IT运维;运维管理规范;安全运维管理;运维管理自动化
1 企业级数据中心运维管理面临的挑战
如今,作为企业数据传输、计算和存储中心的数据中心,集中了各种软硬件资源和关键业务系统,需要解决很多问题,这也让数据中心的运行管理变得很困难。首先,依据上层业务的角度来看,计算是数据中心的主要任务,所以一定要对性能参数和业务流量进行调整,以确保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和Web等运行正常;其次,依据基础设施角度来看,要整合管理工具并在一个平台内对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进行管理,以满足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的要求;再次,依据运维和服务的角度来看,数据中心各个方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流程是影响业务部门业务的直接因素;最后,依据技术发展趋势方面来看,一定要将软件和硬件管理好,使得数据中心的各项指标标准化后,可以完成自动化目标。这一过程需要灵活的管理机制和方法,让各方面协调起来并不容易,企业数据中心管理人员要予以重视。
企业级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具体来说就是系统进行规划、协调、控制一达到信息系统服务的标准,是信息系统服务有关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它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数据中心战略阶段:这一阶段要在资源设施的基础上分析业务目标,明确IT与业务方案,为数据中心提供规划和发展的蓝图,再进行高级执行规划。
(2)数据中心设计阶段:要依靠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统计数据中心各项数据,规划工程体系结构、治理模型。
(3)数据中心转换阶段:是协调新数据中心尽快运作起来,要在数据中心建设实施的时候就进行相关的物理设备部署、试运转、验收等动作,让新数据中心快速的转人生产运行阶段。
(4)数据中心运行阶段:依靠自动化管理软件,管理复杂异构数据中心环境,为端口提供服务器、存储、网络以及审计、应用等管理。
(5)数据中心持续改进阶段:通过ITIL/ITSM进行实践,选取最佳的实施方案和评估制度,并在新IT技术和外包选择的基础上,持续不断的提升数据中心的服务质量,实现成本中心向创中心的转变目标。
所以,数据中心生命周期法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原则,通过它可以有效的管理数据中心,这对于数据中心管理的运营和服务的改进意义重大。从整体上来看,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主要有运行和持续改进两个阶段,不过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才可以管理好,充分发挥出数据中心的作用,确保数据中心业务系统应用达到更好的效果。
2 企业级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规范
运维管理规范了相应的数据中心运维服务原则和基本要求,能够推动数据中心服务框架的构成。数据中心运维服务规范的制定,可以根据规范需求选择相应的提供商,并对其服务进行评价,进而督促提供商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提升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机房基础设施、网络及网络设备、服务器及存储、软件、数据是企业级数据中心服务的对象。数据中心服务有例行操作、响应支持、优化改善和咨询评估等服务流程。需要根据约定条件和服务规定来进行监控和防护、检查等作业,根据不同的响应前提,可以分为事件驱动响应、服务请求响应和应急响应。适应性改进、增强性改进和预防性改进是优化改善服务的三个形式,按照客户的要求可以进行相关的服务方案和运行系统管理,对服务对象的运行状况、运行环境进行现状调研、系统分析和评估。
3 企业级数据中心的安全运维管理
根据系统的重要性网络安全、密集程度等因素企业级数据中心可以分为安全域和实施信息安全等级进行保护。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对信息安全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构建数据中心应急响应系统和灾难备份系统,将信息安全设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断的提升保障体系建设,并逐步的完善相关的安全机制,根据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数据中心安全和防护能力。所以,企业级数据中心在进行安全体系建设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依法办事,让安全防护体系的构架更完善。
4 企业级灾备中心的运维管理
一般大型的数据中心中都会有灾备中心建设,在进行建设灾备中心以后,就可以管理相应的中心运营制度,主要有灾难报告、灾难恢复的审批及处理、日常备份等运行管理制度,应用好这些制度能够保障灾备业务的照常运行,并能够有效的支持灾备工作开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灾备中心运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的管理和运营制度。
5 企业级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自动化
从总体上来说,数据中心需要通过自动化的方式解决成本加大、运作复杂、数据架构等问题,以满足相关标准和客户需求。实现数据中心的自动化管理是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如今IT服务管理成本逐步加大,其运维风险也不断升高,所以需要通过数据中心自动化管理实现IT运维自动化,让IT团队实现资源转型,提高服务水平。
6 结束语
降低人工操作的失误率,加强对于整个系统的监控,让运作更加简单,是企业级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重要任务。同时,加强企业级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还能够节省人力,让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系统、流程的优化工作中,逐步实现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自动化,节约成本,企业通过数据中心的自动化管理能够更安全、有效的展开工作,适应时展的需求,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