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

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

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类型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风险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风险主要是指在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过程中,技术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及能达到的最终效果等领域存在的不确定性。主要涵盖技术创新项目本身能否成功的不确定性和创新项目产业化生产能否成功等不确定性。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

任何技术创新的最终成果都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由于许多中小企业主要是在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变化中寻求发展机会的,因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也就是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产业化的市场实现环节,会遭遇更大的市场不确定性。这种风险主要是由创新技术的市场潜在性、市场成长性引起的。对于技术创新项目和产品而言,市场能否接受以及接受程度的多少,中小企业很难做出准确估计。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很难把握市场成长的速度与容纳能力的大小,因此难以确定其未来的市场竞争力。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技术创新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使得企业蒙受损失。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时在获得资金支持的渠道、资金预期回报、资金的投入及其持续性和技术创新收益分配等领域均存在较大风险。

(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风险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风险主要是指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创新失败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组织风险、意识风险、决策风险等。

(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风险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跨越了企业的界限和控制范围。因此对企业来说,不仅存在着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而且还存在大量的企业不可控制因素所导致的风险。

研究对象技术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测评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伟星公司”)是一家以中高档纽扣、拉链、金属制品、衣架和塑料制品为核心主营业务的股份公司,是服装辅料行业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中国服装辅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是世界最大的纽扣生产企业之一。

针对伟星公司进行的技术创新项目,本文从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三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技术风险主要指伟星公司初始设计的技术方案能否成功;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伟星公司的财政状况能否支持创新资金的持续投入;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市场能否接受伟星公司的创新项目。

以下将针对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构建风险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技术创新的系统风险做更为深入的研究。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判断矩阵中的数字含义如下:1代表同等重要,3代表较重要,5代表重要,7代表很重要,9代表非常重要。数字2,4,6,8的意义介于上面数字的含义之间。

根据3位专家的意见分别以市场风险为主导、技术风险为主导、财务风险为主导设计了3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这三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可以得到三套风险处理的候选方案。根据不同的候选方案,伟星公司能够及时的调整企业的经营、生产、销售、技术创新、资金使用等,对伟星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规避风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作用。

在此,采用市场风险为主导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作专家赋值表,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伟星公司目前的状况进行风险分析。该分析方法包括:B层对A层的风险、C层对B层的风险以及C层对A层的风险。

下面以A-B层为例,分析过程如下:

第一, 采用专家赋值法,对技术风险(B1)、财务风险(B2)、市场风险(B3)三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Ar。

第二, 将向量标准化,得到:

其中WA-B1=0.1507,WA-B2=0.274和WA-B3

=0.5753分别表示B1,B2和B3对A的影响。

第三,进行一致性检验:

λmax=3.0655,,RI

=0.58,

通过一致性检验。

同理可以得到:

B1-C1,C2,C3层的

其中WB1-C1=0.279,WB1-C2=0.6491和WB1-C3=0.0719分别表示C1,C2和C3对B1的影响。

B2-C4,C5,C6层的

其中WB2-C4=0.1884,WB2-C5=0.7306和WB2-C6=0.081分别表示C4,C5和C6对B2的影响。

B3-C7,C8,C9层的

其中WB3-C7=0.1047,WB3-C8=0.2583和WB3-C9=0.6370分别表示C7,C8和C9对B3的影响。

根据上述不同层次间相互作用的W值,可以计算出C层各因素对A层的影响。如C1对A层的影响可以通过公式WB1-C1×WA-B1=0.0421计算得到,详细的结果见表2。

表2中B1、B2、B3下方的数字分别为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在技术创新风险中的比重,依次为:15.07%,27.4%,57.53%。层次C的总排序一列中的系数即为各单因素的权重。从表2可以看出,新产品的市场需求(C9)对技术创新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大为36.65%,其次是资金投入的连续性 (C5)为20.02%,再次是新产品的生命周期(C8)和技术的难度及企业技术力量(C2),其影响程度分别为14.86%和9.78%。

从上面的定量分析中可以看到,市场风险在技术创新风险中的比重是相当大的,主要是由于市场风险的累积性。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先进的技术必须与其他环节有效的衔接,转换为新产品在市场上实现其商业价值,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盲目的技术创新往往会导致失败,企业在技术创新前首先应对各种市场因素做深入的研究,以此为基础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这会大大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性。

研究对象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策略

图1至图5是对上述定量分析的图形显示,根据图形中的显示结果,结合伟星公司的实际情况,本节设计了伟星公司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对策

(一)走技术相关多元化道路,分散市场风险

由图1、图4和图5可知,市场风险B3对伟星公司技术创新风险的影响最大,因此公司应该针对当前市场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技术创新路线,走技术相关的多元化道路,分散市场风险。

公司面临的主要竞争劣势是产品较为单一及应用领域相对集中。因此,为分散市场风险,公司应实行技术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在研发和经营销售上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同时利用公司完善的销售网络,避免单一和应用领域相对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加强研发投入与对外技术合作力度,分摊风险

由图1和图3可知,财务风险B2对技术创新风险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公司需要重视对技术研发经费的投入,这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利于新产品开发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项目优先投入,使公司掌握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技术。公司需要在发达地区创建技术开发中心,利用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才优势,吸引一批行业专家和技术研发人才到该中心工作,把伟星技术中心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服装辅料专业技术中心。同时公司应该主攻拉链生产的关键技术,使拉链的主要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在最短时间内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出中国著名的拉链品牌。

为保持技术不断创新,公司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技术开发合作方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造厂商合作,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比如公司将筹划与国内著名服装设计公司合作,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设计水平和层次,使公司的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借助国外服装设计公司的知名度,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使“伟星”、“翠珠”品牌能更快地成为国际著名品牌。

(三)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由图2可知,评价指标中的技术的难度及企业技术力量对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影响是最大的。因此,公司除了与员工依法签订用工合同、提供合法的福利条件以外,还需要充分调动和鼓励员工对技术创新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公司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保证公司继续在同类企业中保持领先优势。公司应充分调动各层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形成一种努力工作,锐意创新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蔡根女,鲁德银.中小企业发展与政府扶持.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张俊喜,黄荣华,梁立邦主编.中国中小企业成长案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张瑶.技术创新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科技与管理,2005(4)

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融资租赁;风险防范体系;预警体系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30日

根据《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册融资租赁企业数量达到4,508家,其中金融租赁企业47家,内资租赁企业190家,外资租赁企业4,271家。相比于2014年,这一数据实现了翻番,外资融资租赁企业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也推动了我国整体融资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的急剧扩张所带来的副作用是风险问题的增加,它要求融资租赁企业必须提高自身风险防范及管理能力,充分考虑到融资租赁本身所具有的杠杆特性,明确资本资产比例1∶10的10倍规模扩大机理,也明确在放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所以为融资租赁企业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是必然趋势。

一、融资租赁及其业务模式

(一)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就是金融租赁、财务租赁,它指代出租人依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有效选择。主要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所租赁标的物,并租给承租人使用。待租赁满期后,承租人按照融资租赁合同约定交纳租金再将租赁标的物所有权转让回承租人名下。从这一定义来看可以总结4点关键信息:第一,融资租赁业务涉及三方人员,包括出租人、承租人以及出卖人,这其中出租人也是买受人;第二,融资租赁业务在开启之前必须签订两种合同:出租人与承租人的融资租赁合同以及出租人作为买受人身份与出卖人所签订的买卖合同;第三,在权利方面,承租人享有选择租赁物及出卖人权利;第四,在义务方面,出租人必须按照承租人对租赁标的物与出卖人的选择来购买租赁物,同时提供给承租人租赁使用的相应义务,如图1所示。(图1)

(二)融资租赁企业主要业务模式。在融资租赁企业中主要业务模式包含多种,比如直接融资租赁模式、回租赁模式、转租赁模式、委托租赁模式、杠杆租赁模式以及风险租赁模式等等。

以回租赁模式为例,它就是指承租人将自有物品出卖给出租人,与出租人签订相关租赁合同,并将物品从出租人处租回的特别租赁模式。这种融资租赁业务模式针对企业的所有优质固定资产,如果企业急需现金周转,可以选择采用这种融资租赁业务模式。

而风险租赁模式则建立在较为成熟的租赁市场上,一般出租人会以租赁债券或投资形式将设备出租给特定的承租人,作为投资回报,出租人会获得租金及股东权益。这种租赁方式的本质就是出租人以承租人的部分股东权益作为租金,所以它被称之为风险融资租赁模式。这是因为出租人与承租人在此模式中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它也能帮助租赁行业解决担保瓶颈问题,可以说该模式的利弊明显,应该慎重使用。

二、融资租赁企业风险定性研究

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类型有许多,需要分别对它们进行定性,一般来说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在市场业务中都是比较常见的,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一)市场风险。融资租赁的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未来市场中融资租赁物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它会对企业经营发展既定目标产生一定影响。由市场风险所分支衍生的其他风险就包括利率、汇率、商品价格以及股价风险等等。

以利率风险为例,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出租人自身将短期资金投入到长期项目中,或将短期资金的浮动利率应用于固定利率项目中。在采取该做法时,一旦市场利率出现波动,所投资项目收益就会同时出现波动,波动较大时可能会导致项目严重亏损,伤害公司经济利益。目前,我国利率发展逐渐市场化,它的走向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这对金融融资租赁企业在处理利率风险时带来了巨大负担。基于此,本文希望就例证解析利率波动可能对项目价值所带来的实际影响。

假设以MV作为概算成本,S作为等额年金后所支付租金,这里设置i为每期租金利率,m表示租期,那么就有:

S=MV■

以此算式来考察融资租赁所涉及设备的资本化价值就应该表示为:

MV=S■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项目的成本为1,000万元,它的租赁利率为10%,如果采用固定利率方式偿还租金,设置租赁期限为3年,带入以上算式计算,它的每期租金偿还金额就应该为971,150.83元。一般来说,融资租赁项目其资本化价值针κ谐±率的变化是相当敏感的,一旦国家进入降息周期,其融资租赁项目的资本化价值就会快速增加。此时也最容易出现利率倒挂现象,导致承租人不得不降低租金甚至拖欠租金。换言之,市场利率的下降会给融资租赁公司带来潜在的市场信用风险和定价风险。如果恰巧遇到国家加息周期,还可能为公司融资租赁项目带来资本化价值减少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融资租赁企业的流动性必须要基于合理成本条件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持有资产的变现能力。如果公司在融资租赁项目所产生的应收租金收入方面较为稳定无障碍,公司的流动性就会体现出较强优势;反之,如果应收租金严重逾期无法收回,资金来源渠道严重受阻,筹集资金无法满足企业业务发展扩张需求,公司就不得不选择变卖资产来调节现金流,这就会导致企业产生由融资租赁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所以总结来说,业务扩张速度、变现流动资产数量、流动性头寸、应收租金项目、资金来源渠道等等都是融资租赁企业所必须面对的流动性风险。当然,公司财务部门在资金周转运筹方面的业务能力也会影响到其融资租赁项目的资金流动性。也就是说财务部门资金运筹能力足够也可以实现对公司资产的有效盘活,一定限度缓解流动性风险所带来的企业利益伤害。

三、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预警体系模型构建及分析

为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防范体系构建打好基础,本文希望首先为其打造风险预警体系模型,从科学角度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理论分析。该模型属于预测模型,应该作为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出现,它一般会事先选取预警指标并联系在一起,同时引入多变量分析方法,构建综合指标加权模型,通过综合指数大小来评价融资租赁风险。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计量单位都是不同的,这里存在正指标与逆指标两种,可以考虑采用功效系数法来解决指标异同问题,以便于统一计算。

功效系数法的计算基本思想就是通过一个指标求出功效系数,首先消除指标中所存在的性质差异与量纲差异,再基于统一功效系数数值来实现对系统中指标值的全面汇总。具体来说,功效系数的算式如下:

Y■=(X■-b■)/(h■-b■)

其中,X■就代表指标的实际观测值,Y■代表对应于X■的相应功效系数,h■代表第i个指标的满意值,b■代表第i个指标的不容许值。这两个主要数值的确定主要根据融资租赁企业的实际经济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

在实现对上述功效指标系数的计算以后,根据加权平均方法来求得综合预警系数,并将该系数数值与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危机指标数值实施对比,分析企业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也可以用不同时间点的综合预警系数进行对比,它们可以确切反映出融资租赁企业所承担风险的实时变化状况。

四、融资租赁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基于上文风险问题陈述,本文围绕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为融资租赁企业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希望解决这两种风险为融资租赁企业所带来的发展困境。

(一)基于市场风险消除的防范体系构建。融资租赁市场风险最为常见,这里提出两点应对对策来为融资租赁企业建立防范体系。

1、持续期缺口监测体系构建。融资租赁企业应该自行建立持续期缺口模型,目的就是为了防范市场风险。要时刻监测缺口变化,维持企业资产与负债在持续期的合理匹配,确保持续期始终为零缺口。如此操作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有效避免利率波动所带来的租赁资产减值风险危害,同时也能有效准确预测市场利率的上升下调趋势。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而言,始终保持持续期负缺口是极有必要的,它的具体操作方法就是降低长期资产配置,以达到调节总资产平均修正持续期的目的,有效增加长期负债来提高负债的平均修正持续期期限,这样就能保证资产增加幅度始终大于负债价值增加幅度,最终使企业净资产持续增加。考虑到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所以这种偏于主动型的利率风险管理办法还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在未来,融资租赁企业在利率走向预测能力方面可能会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市场利率化程度在逐年升高,到那时应该考虑更多采用被动型利率风险管理办法,继续维持持续期零缺口。

2、风险转移。风险转移也主要针对利率风险,因为融资租赁企业的租金回收期限都在2~3年范围,所以在租赁期间是存在一定利率风险的。如果能将未来租赁收益提前确定,就能降低利率风险,因此本文推荐采用融资租赁信托策略,该策略可以为融资租赁企业建立以信托计划为基础模式的募集信托资金体系,辅助企业合理使用融资租赁业务,也帮助企业定期收取租金来实现信托收益。这种方法可以为投资人提供更为安全可靠和长期稳定的理财服务,确保投资人拥有长期回报。另外,它也可以盘活融资租赁企业在应收租赁账款方面的相关统计规划,强化企业资产的周转速率及效率。

(二)基于流动性风险消除的防范体系构建。一般来说,流动性风险都是伴随融资租赁企业的业务规模扩张而越来越凸显的,所以本文针对流动性风险为企业构建防范体系。首先,融资租赁企业应该提高财务部门对自身资金的周转控制能力,确保企业资金预算体系规划,认真筹划供应商、承租人在未淼拇款支付,同时提高财务部从业人员的财务处理能力,实现企业较强的对外融资能力,并合理把握各个融资渠道及其融资成本;其次,要为融资租赁企业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即有效降低对单一融资渠道的过度依赖。因为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高密度运筹特点,所以必须为其提供充足且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便于企业不断扩展业务领域及产业规模。本文认为,应该走银行保理及融资租赁信托路线,确保租赁资产证券化,同时积极为企业引入具有一定实力的股东,为企业融资租赁构建可操作、多元化渠道,构建以针对流动性风险的多元化融资租赁防范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东强,田书芹.融资租赁风险分析和防范体系重构[J].财务与金融,2008.3.

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风险;措施

在经济发展发展、社会环境变化莫测的信息时代,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风险越来越大,风险导致的损失规模不可预估。作为企业,在整个产生、发展、消亡整个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这种不确定的风险容易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损失,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电力营销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动力,也是体现企业获取利益的能力。因此,将风险管理引入到电力营销中,依据现有条件构建科学的风险防范体系,是供电企业的最新研究课题。

1电力市场风险与控制

1.1风险分析

电力市场风险是指供电企业从电厂购买电到销售给电力用户整个过程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带来风险的总称,一般有自然风险和电力供需矛盾风险。由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风险称为自然风险因素,全球气温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如2008年南方雪灾影响,497条输电线路出现覆冰,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影响供电可靠性,给供电企业和社会带来浓重的经济损失。电力供需矛盾风险电能供需不平衡引起用电荒带来的风险。电力供需矛盾主要由于一些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而盲目发展高耗能产业项目和电力供需呈季节性变化引起的。

1.2控制措施

对于自然环境引起的市场风险,由于自然条件是不可预测,造成损失也是不可估计。因此,要控制风险相对比较困难,需要购买设备保险,以求最大限度来降低风险损失。对于电力供需矛盾引起的市场风险,第一要做好配电网规划工作,通过规划把握电力市场动向;第二利用国家基础投资来改造和完善自身的电网结构;第三进行三相不平衡测试,及时淘汰高耗变压器;第四加强用电宣传,倡导用户节约用电。

2政策环境风险与控制

2.1风险分析

政策环境风险指国家通过调整宏观政策导致电力市场产生价格波动而引起的风险。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源随着市场优化配置,国家很可能对供电企业取消过去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政策导致用电量缩小,电量供过于求;一些企业经营不善而面临破产,无力支付供电企业电费而导致经济的损失等。这些宏观政策变化引起的风险也是难以预测的。另外,电力行业政策也在不断变动,如国家电监会对电力安全、市场准入、交易、成本与价格、节能减排、供电等六个方面推出新的监管举措;政策导向促使清洁能源带来新的机遇等等,行业变动风险也不可忽略。

2.2控制措施

对于国家宏观政策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供电企业应当紧跟国家政策,保持对形势的洞察力,及时调整策略,争取获得主动权;大力培养人才,引进新设备、新技术,通过技术改进保证供电安全、满足社会需求、保护生态环节,尽社会责任,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对于行业变动带来的风险,供电企业应当实时掌握电力行业动态,及时调整企业发展目标,顺应时势,走技术革命道路,也行业创新应对行业变化,引领或主导行业的变化。供电企业在具体落实电力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企业员工予以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生产监督意识,促使员工规范作业,避免自身受到伤害。

3公共关系风险与控制

3.1风险分析

公共关系风险是指供电企业与其他组织、团体和个人构成一个开放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传播、双向沟通和活动来影响公众,塑造自身形象。电力营销公共关系风险因素有营销服务水平、品牌管理、危机管理、内部与外部公关。如供电企业营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电力市场化破除传统的垄断,对供电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多数员工“电老虎”的观念根深蒂固,与现代市场经济不一致,难以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品牌形象对企业的重要性;电力企业的坎坷发展历程使得内部各种关系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既可给电力企业既能给电力企业发展带来动力,也会成为影响电力企业的风险因素;作为承担着巨大社会责任的企业,与民生工程联系在一起,受到社会各界普遍的关注,稍有不慎容易产生自损形象风险。

3.2控制措施

在落实电力营销活动的过程中,注意不断提升营销服务水平,让用户满意,与用户构建和谐关系。实现这一目的,可以通过提升企业知名度实现,将企业服务于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的形象树立起来,并巩固其在用户心中形象,这可以使供电企业得到用户的认可;可以通过走访客户的方式来实现,走访客户,可以一并了解到客户需求及本企业不足,优化电力营销服务做铺垫。

针对营销服务水平风险因素,应当满足大小用户用户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来抢占市场,增加市场的占有率;通过内部员工培训,将服务理念深入营销人员意识;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及时解决用户的问题;建立员工主动走访制度,了解客户的需求,及时化解矛盾,提高企业形象;对于品牌风险,加大企业VI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再通过优质服务,给用户最好的体验,增加用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认同感,扩大企业社会影响力;针对内外部公共关系风险,要成立公共关系部应对风险,同时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公共关系意识。多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加强与公众沟通,提高企业知名度。成立专门负责公共关系处理的部门,要求制定健全的控制制度和调解方案,及时了解企业内部公共关系情况,适当的控制和调节公共关系,提升企业内部团结效果。加强与政府部门联系,强化与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等;针对危机管理风险,要建立危机管理机构,成立危机应急小组,增强危机管理意识和前瞻性意识,做好危机评估总结。

4法律风险与控制

4.1风险分析

法律风险是由于企业内外部环节变化以及相关人员作为与不作为,以违反合同或规定相关条款引起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如供用电合同法律风险、意外伤害风险、劳动争议风险等等。供电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正确的合同意识,对合同管理随意以及合同出现问题时处理不当都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一些员工未按企业安全规程进行现场作业,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出现意识伤害事故,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导致企业形象受损;长期以来与农电工不存在劳动合同却存在劳动关系,矛盾日益突出,不仅影响农电工队伍稳定,也给劳动争议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

4.2控制措施

针对意外伤害风险,应当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大力普及安全用电知识;购买一定的商业责任险,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承担,降低自身的法律风险;针对供用电合同风险,要强化员工法律意识,认真学习《合同法》,严格按照公司相关规定执行,防止暗箱操作;委派专人对合同进行管理,以防合同丢失,避免风险。针对劳动争议纠纷风险,应当选择劳务输出公司,按劳务合同吸收非正式员工,也解决农电工医保、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将风险转移给劳务公司。为了避免合同纠纷发生,供电企业还要对合同予以完善,并强化员工法律意识。

5结束语:

在我国供电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的情况下,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展电力营销活动,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供电企业良好发展。当然,实现电力营销有效实施,则需要企业对电力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公共关系风险等电力风险加以防范和控制,如此才能够有效开展电力营销活动,为推动供电企业良好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魏玉杰.新时代背景下电力市场营销不良风险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3,(32).

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4篇

根据摩根大通亚洲信用债指数(JACI)成分市值,亚洲美元债市场存量在2015年上半年已经超越6200亿美元,在过去十年增长了超过四倍,是全球债券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同时目前中资发行人(含香港)发行的美元债约占亚洲美元市场总存量的50%。这为以中资企业为对象的跨市场、多币种投资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为熟悉中国企业的投资者投资亚洲美元债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便利。

二、交易结构

本交易结构下,由客户委托某证券公司成立专户并通过QDII通道或RQDII通道,最终投向于境外固定收益类资产,并通过人民币外汇远期或互换锁定汇率风险。

三、汇率风险对策分析

就目前情况分析,笔者认为美国经济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保持温和上升的态势,而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是既成事实。在这个背景下,美元长期走势偏强,人民币长期表现将会比较弱。持有高质量、高收益的美元固定收益资产将会有良好的投资回报。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购入亚洲美元债可通过远期结售汇或汇率互换等衍生品一次性完全锁定汇率波动。即我们在建立债券池的同时通过签订汇率远期协议来锁定期末美元换汇人民币的汇率。一次性锁定两年。在投资期中,产品不受汇率波动影响,没有汇率风险。当然,在抹去风险的同时,也去除了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带来更高锁汇收益的可能。

四、信用风险对策分析

第一,债券组合选择方面:可严格按照银行自身对目前银行间债券主体、区域、行业的筛选条件对该投资组合中的债券进行筛选。

第二,清算交割方面:境外美元债的主要清算交割场所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的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Central Clearing and Settlement System,“CCASS”)、欧洲清算银行(Euroclear)以及明讯银行(Clearstream)。权威机构的清算交割保证债券的安全性。

第三,投资管理人方面:在本次投资中,投资管理人作为投资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组合的投资风险承担主要责任。投资管理人应在投前、投中、投后对项目风险进行控制,并按时向投资人披露债券投资组合净值。

五、市场风险分析

该产品一次性锁定融资成本和汇率波动,并通过持有到期策略最大可能避免市场波动对价格的影响。该产品在退出市场时可能面临一部分由于产品期限和所持有的债券期限不能完全匹配的市场风险。但笔者认为上述市场风险不应作为主要矛盾进行考虑。

JP摩根亚洲信用债指数(JACI)为我们研究亚洲美元债和中资美元债提供了很好的市场化工具,我们用其子指数JACI China来分析中资美元债收益率可能向上波动的幅度。

我们先对过去几年年做个简单回顾:受中国经济高增长、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中资美元债收益率从高位8.93一路下降至4.2附近。2013年7月至12月的“钱荒”时,中资美元债收益率从2013年5月4.5左右上升到2013年7月6左右。这即反应了境内货币政策和资金状况对中资美元债市场的影响力,同时又表明中资美元债市场有其自身的驱动因素。过去三年中美国持续的QE政策,形成了对亚洲美元债市场较好的估值保护。

未来两年,笔者认为中资美元债收益率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这是因为:

第一,当前境内总体仍受保增长压力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需求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尚处于初始阶段,境内货币政策应会在中期内(1-2年)维持宽松或稳定局面,不构成对中资美元债总体影响。

第二,美元加息去年山雨预来,但随着美国各方面数据的出炉以及日本国债进入负收益率,加息的节奏可能进一步放缓,即使有加息(如去年),对中资美元债的收益率影响也不大(可从图1中观测)。美国加息不是中资美元债的主要风险驱动因素:中资美元债的主要风险驱动因素是境内投资者的偏好、市场供需以及中国总体经济的好坏。美元加息的影响是综合的,不应仅仅理解为对无风险收益率的提高。站在本产品总回报的角度,美元加息对本产品的的影响是综合的,有正有负,净影响整体不大。目前主要矛盾还是在于中国整体经济的好坏、中资美元债市场供需、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的速度。

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风险;风险管理

一、引言

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愈演愈烈,世界经济正逐步转向以基于知识的经济为主导的新模式,知识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大大超过资金、劳动和自然资源的贡献之和,成为最主要的经济要素,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它既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执行者,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投资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代表着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主要源泉,能增强其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识别与分析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技术、市场和资金等方面的风险,即存在一个“风险序列”,在这样一个“风险序列”中,关键的风险因素有以下几种:(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高科技企业创新过程中最基本的风险。其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R&D能否实现预定的目标,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指标能否达到要求都无法确定。二是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工艺技术条件是否成熟到可用以顺利实现产品化是企业研究成果产品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三是产品生命周期的不稳定性。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产品的生命周期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技术的突变会使产品随时遭到市场的淘汰,从而形成了极大的风险。(2)组织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决策风险。决策者如果缺乏长远眼光和全局观点,有可能作出错误的创新决策。战略层的决策风险具有全局性,因而无论是危险还是机会,其结果都会使损失或利润得到放大。第二,能力风险。在创新过程中因缺乏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而导致创新失败。第三,人才风险。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可利用性,关键的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能否获得,以及如何对人才进行激励和管理会带来人才风险。第四,财务风险。企业创新阶段,资金的高投入和收益的不确定性给其融资的渠道、成本和运用均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它突出地表现在企业R&D及未来的生产、销售活动中。若R&D周期过长或销售状况不佳导致投资收益不能弥补支出,其结果不仅是导致创新终止,还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灭顶之灾。第五,信息管理风险。对顾客需求和科技发展等外部信息收集和分析不足,企业将无法确立创新项目或立项不准确。在创新的各环节间内部信息沟通不畅也可能导致创新失败。(3)市场风险。市场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起点,还是技术创新的终点。市场风险在企业技术创新中拥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创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或其变化而未被市场充分有效地接受所导致的风险。不同性质的创新产品,市场风险不同。服务项目通常开发较易,但市场需求变化快;消费品开发难度相对大,需求变化较快;工业产品需求变化慢,但开发难度最大。市场风险具有客观性、传递性、多变性等各种特征。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方面的风险。包括:一是难以确定市场的接受能力。一项全新的创新产品或服务推出时,由于不能及时了解其性能、质量等,市场往往心存疑虑而持观望态度。同时由于惯性消费,对新产品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因而企业对市场接受能力难以做出准确估算。二是产品的市场容量不确定。新产品由于其先进性和创新性,使得对新产品需求规模的预测通常不准确,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同样会使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甚至陷入亏损。三是难以确定创新产品的竞争能力。第二,目标市场选择不当的风险。创新产品目标市场的选择关系着创新的成败。如果目标市场选择过大,则市场缺乏针对性;反之,如果目标市场选择过小,则造成成本高、收益小的情形。第三,企业的营销策略。如新产品推出时机的选择;营销队伍的构建;宣传方式与力度的选择等。第四,市场竞争的压力。强有力的竞争者的介人,模仿者低价占领市场都会给企业带来市场竞争的压力,使企业面临风险。(4)价格风险。价格往往是消费者考虑购买与否的首选因素。价格定位不准,往往直接影响着创新的成败。新产品的定价需结合新产品所属行业、新产品本身的特点、市场需求的特征以及企业自身实力等多种因素进行定价,定价太高或太低对创新企业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5)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企业获取外部信息的不完全性、非保真性、滞后性、外部环境因素的或然性和突变性等等,都使企业难以获取关于外界环境的有效、充足的信息。在不能充分了解外部环境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情况下,创新风险会很大。风险可能的来源有: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自然风险、社会文化风险、与原有技术环境的协调。除了上述风险以外,在企业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其它风险,如风险、产业化过程风险等。所有这些风险的存在使技术创新名副其实的成为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

三、企业创新的风险管理

(1)市场风险的防范。针对技术创新中的市场风险来源,企业应在充分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加强市场调查预测、加强市场营销、注意产品定位、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和保护好创新技术等措施,进行市场风险的预防和控制。(2)重视研发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人才队伍。人才风险会直接加剧技术、市场和组织管理等种种风险,在各类风险中处于关键地位,其风险一旦形成,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3)分散、转移创新风险。如采用多元化产品策略,分散技术创新风险;利用风险投资、保险、证券市场以及适当的激励机制等方法,转移技术创新风险;加强合作,转移和降低风险;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做好风险防范工作。(4)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是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强大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企业可以通过引进人才、购买专利、技术合作,甚至兼并,联合有价值的企业来不断壮大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增强战略风险管理意识。开展积极的战略风险管理,即对影响创新的种种深远的、长期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化的战略综合管理,可以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强的适应能力,从而在风险面前有备无患。(5)增强风险监控能力。在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后,还需要连续监控环境变化对风险的影响,注意环境的变化是使风险出现的可能增大还是减小。风险监控常用的方法是:一是定期开会讨论风险。项目参与者和管理人员就风险召开主题会议或将风险管理作为会议议程的一个内容,讨论风险状态并构思应对策略。二是对已察觉的风险注意记录并跟踪、监视和控制,内容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后果和相应的对策。三是使风险水平与管理层次匹配。如果风险在较低水平出现,中层管理人员就可以处理,而对任何威胁整个项目的风险须提交给企业高级管理层。四是风险专项管理机构(人员)。职责为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获取风险信息、进行风险跟踪、分析、提供应对措施等。(6)重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中止决策。根据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总裁布莱克的统计,约有40%的R&D 项目在技术上未能获得最终完成;技术上获得成功的项目约有45%未能开发出产品;已经商业化的项目中,约有60%在经济上不能获利。这一结果表明,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失败了,存在中止的问题。但是,源于多种复杂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在技术管理中较为重视项目实施前的初始选择,而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跟踪,特别是中止决策则较为忽视。如果在创新过程的初始阶段淘汰率不高,不尽早放弃那些没有成功希望的方案,就会使一些不可能取得技术成功或市场成功的开发项目进入创新的后期阶段,将使风险沉淀和积累下来,最终导致风险的增加或进一步扩大,甚至导致企业的经营危机。

参考文献

[1]卢小宾.我国信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10)

[2]RobertA.Burgelman.Modesto A.maidique,Steven C.Wheel

wrigh.t.技术与创新的战略管理(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70

[3]陈明.加强高科技企业的创新风险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