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其企业文化存在众多不足之处,企业文化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本文重点针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策略,使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健康的轨道。具体分析,民营企业可以在以下方面加强建设:提高企业家素质,发挥核心作用;更新观念,注重企业灵魂的塑造;提高员工的素质;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甚至有人预测中国民营企业有60%在五年内破产,有85%将在10年内消失。而大量的调查和事实表明,导致民营企业迅速消亡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文化的缺失。事实证明只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创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打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较低的层次。而民营企业进行文化管理能够使企业达到管理的较高境界。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使企业全体员工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有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每位员工把自己当做一项事业来经营。因此,急需采取相关措施来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配合企业自身的发展[1]。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形成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力量,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其外在表现就是行为方式,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等,文化的改变会带来行为方式的改变[2]。

2企业文化的作用

2.1企业文化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因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发掘出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士气。同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企业无形的约束与支柱,当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就是企业内部团结的纽带、沟通的渠道,是团队之内或团队之间相互默契的“共同语言”。因此,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确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的深层结构中“装”上了一台马力十足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企业创新、进步的精神动力。

2.2企业文化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中小民营企业由于生存条件的限制,加上自身利润导向的经营观念,造成假冒伪劣产品横行,给私营企业形象造成难以消除的影响。当年温州的假冒伪劣商品全国闻名,给民营企业形象造成的影响至今难以消除就是一个血的教训。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迅速获得声誉。因此只有民营企业靠自身的企业文化塑造才能摆脱恶名,塑造品牌,改善企业形象从而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3]。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且被大多数员工所接受,企业必然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员工就会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提供给消费者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良的售后服务。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深厚的企业,企业的知名度越高,企业形象越好。

2.3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给企业的创新提供动力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管理,是硬性规章制度的必要补充,但软硬管理不是独立的,硬性规章体现着软的人性管理,符合人的本能需求,而软性管理却也内含铁的纪律和约束力量,两者优势互补,是科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4]。

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是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多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如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缺乏合理的用人机制、决策缺乏民主意识等问题,因此为适应未来的发展,通过文化建设,可以促使整个企业主动充电,推进民营企业管理现代化,从而在未来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5]。

3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来说,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民营企业家很多从简单的作坊做起,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企业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二是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战略地位和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没有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足够竞争力等缺乏清醒的认识,也没有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足够重要的地位上来,没有把其作为企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工作之一来抓紧落实到实处。三是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大部分员工的素质都不高,对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理解以及对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认识不清楚,这是企业持续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危机。四是民营企业文化往往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零碎而不稳定。企业精神既没有突出本企业鲜明的文化个性,也没有与众不同的特色,这种缺乏个性和特色的企业文化自然很难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促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4.1提高企业家素质, 发挥核心作用

由于民营企业家在企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他们的率先垂范和倡导对企业文化的构建,对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但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不高,“土老板”数量很多,这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企业家的知识、智力、现代化文化程度决定了企业竞争力和发展程度。日本人说,代表日本左右脸的是本田和松下,因为本田的汽车生产革命和松下品牌与两位企业家的智慧是分不开的。所以要搞好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家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一步[6]。

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战略过程中,民营企业家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和形成崇高的品格,也要从多方面吸收知识营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学习,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家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自觉地开展理念革命,在思想层面上重视“企业文化”,而且要努力学习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渊博知识、才思敏捷、较强洞察力的企业家。当前,不少民企老板已开始觉醒,纷纷参加 MBA等各种专业培训班学习,希望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来寻找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出路。同时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缔造者不仅应该积极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要善于学习,特别是要学习成功的企业;更要善于合作,与优秀的企业合作,与成功的企业合作,能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和思维能力;善于利用,要让优秀的企业家、优秀的人才为你所用,企业要发展,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利用很关键[7]。

4.2更新观念,注重企业灵魂的塑造

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但是通过对年产值几百万到近两亿的多家民营企业文化调查中发现,许多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往往注重于做表面的文章,而忽略企业文化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转贴于

有的企业非常注重厂容厂貌、员工言行举止,注重会议、内部报刊等,但可能企业员工并没有从内心真正的认同企业文化,却将表层看作是摆设和负担。而有的企业则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种思想灌输、说服教育,是宣传部门、工会的事情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大功告成,企业精神也就可以培育起来了,把企业文化看成一旦形成就长此永久不变的信条。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实质。没有健康的企业文化,没有规范的企业管理机制,一旦遇到危机,表面上再规范的企业也都会很快陷入困境。这种只注重表层的形式而忽视内在价值与理念的“企业文化”,只能导致企业老板对企业文化情有独钟,而员工对企业文化管理的认识模糊肤浅、相对冷漠,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不能形成企业文化的强大推动力[8]。

首先改变重形式、轻内涵的有害理念,注重企业灵魂的塑造,突出个性特点。民营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中,一定真刀真枪,超越形式主义,以企业经营灵魂塑造为中枢,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集体价值观,培育反映企业集体个性的集体行为。其次中小民营企业一定要保持制度制定与文化理念的一致性,将本企业的价值观念渗透到各项制度之中,通过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来保证企业价值取向的实现;通过制度的稳定性与长期性来实现企业文化在员工心中的内化;通过企业制度的相关控制体系调控企业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及时纠正偏差,并根据现实情况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前瞻性建议,推动企业文化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4.3提高员工的素质

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更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成败,员工素质的提高又有赖于企业培训。企业培训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曾就中国 31个地区200多家民营企业进行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员工中,大专以下文化的员工人数占八成以上,大专以上的仅有不到18%[9]。我国民营企业员工总体素质较低制约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而且从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大部分员工的素质都不高,对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理解以及对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认识不清楚,只是以完成工作为标准,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和动力,这是企业持续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危机,因此,在企业中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育人体系。

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在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又不断的推陈出新、发展企业的文化,企业员工的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优势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民营企业可以采取诸如与晋级、评优挂钩等激励方法,鼓励文化水平低的员工循序渐进、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的好和坏与绩效考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还可以从员工中选拔出不同岗位的骨干,送到高校系统学习,或者到优秀的企业去实践和培训,或者由企业自行组织到企业外部学习可专心学习,水平比较高,但是要离开工作岗位,而企业自行组织,可以不脱离岗位业余或半业余学习,批量大,成本低。

4.4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和行为哲学,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特色,才具有生命力。但是目前我国不少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奉行“拿来主义”,一味模仿国内外其他企业的做法,这使许多民营企业的文化带有雷同性,没有突出本企业鲜明的文化个性[10]。

比如在有关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描述中很多企业都用了相同的语言和号。诸如,“质量就是生命”,“顾客是上帝”,“团结、高效、求实、进取”等。雷同化的企业精神既没有突出本企业鲜明的文化个性,也没有与众不同的特色,这种急于求成、千篇律的企业文化自然很难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还有的企业从创建之日起,就采取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忽视了根据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从而使原本对企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文化变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对一个企业而言,僵化的企业文化不利于企业决策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固步自封,最终被市场所淘汰。曾经风光无限的苹果公司在与微软及 IBM的较量中屡屡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准确定位自身的企业文化,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并将这种文化灌输和渗透到企业员工中去,形成自己个性色彩鲜明的企业文化。只有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才能引起员工的认同与共鸣,从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的民营企业应结合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条件,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其中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我们必须利用各种信息,把人才作为发展的中心,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本途径,以培养企业理念和塑造良好形象为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新企业文化。同时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发挥自身适应性强、经营灵活等优势,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管理思想和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了解自身所处的宏观微观环境并把握其本质,提高创新思维,建立创新文化,努力使企业向学习型组织、知识型企业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的今天,在中国加入WTO 已成事实的经济背景下,民营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之路,要认识到企业文化作为新型资源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验己证明了这一选择的正确性。因此,培育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是我国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而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营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叶生.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07,(1):70-72.

[2]王红升.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2006,(21):44-48.

[3]陈重文.浅谈中小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集团经济,2006,(3):11-15.

[4]刘凤姣.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21-24.

[5]曲景泰.民营企业发展若干问题与对策[J].北方论丛,2006,(3):3-6.

[6]李红梅.浅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4):18-21.

[7]崔海娇.企业文化、协同与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分析[J].大众科技,2005,(8):31-33.

[8]杨大楷.民营企业的文化重构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4):23-25 .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创新

一、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是一种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企业形式,包括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企业文化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第一,过于重视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了内涵建设。我国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一般比较重视表现形式,在企业章程中,对于企业文化有非常鲜明的界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于文化内涵的深度认识和理解。民营企业中,形成企业文化的一定形式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发展形式,缺乏内涵,就会使企业文化显得空洞,缺乏实际意义,不仅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实际作用,反而容易限制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有强烈的指导意义。但是这种指导意义不是仅靠形式上说明就能起到的,而是需要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中,逐步使员工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甚至是工作习惯。第二,过于重视企业文化的稳定性,忽视企业文化的前瞻性。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既要凸显其稳定,也要重视其前瞻性。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成立而产生,一般来说,一旦形成,改变的可能性较低,有比较强的稳定性。更不会因为企业日常经营环境的变化或者是制造技术的改变或者是某些员工的流动而发生改变。但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阶段行业地位和市场环境都有直接关系。因此,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并且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法宝,只有每个员工都将创新作为工作的准则,从制定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市场策略、年度营销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等各个方面都形成创新意识,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二、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思路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传统的且文化已经不能很好的支撑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必须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必须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民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形象都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企业价值观和企业形象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企业形象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单纯的产品竞争,而是企业形象的竞争,企业的信誉、信用在竞争中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在塑造企业形象时,必须同时加强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的建设,是公众能够通过行为和视觉准确的识别企业,为在竞争中取胜奠定基础。其次,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国民营企业一般是以“老板”或者“领导”为中心,对于员工的关心较少,但是员工是民营企业长期发展的主体,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以人才的竞争为基础。因此,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需要要强调人才的作用,形成公平的人才竞争氛围,尽可能的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争取用最优化的人力资源去创造最大的效益。同时,作为民营企业的“老板”也必须学会善待下属,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人格和自尊,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体系和奖励机制,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关键的是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通过培养员工的能力,既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为企业培养了有用的人才。再次,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进而逐步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多是家族企业,家庭文化的特点比较浓厚,但是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家族式的管理明显不能适应其发展的需要。因此,民营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完善管理模式。在传统的家庭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企业文化,是企业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现代企业制度。最后,实力较大、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也要自觉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相通的,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民营企业才可以算是一个合格的、负责任的企业。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做到长远的发展。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其企业文化的建设创新也有一定的不同,但是无论怎样,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都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都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

1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1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

(1)竞争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民营企业对市场机制作用十分敏感,由此形成了努力拼搏的动力,这种特性恰恰是国有企业所缺乏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不用奔跑就可以舒舒服服的活下去,企业奔跑的紧迫性远没有民营企业强烈。

(2)市场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民营企业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市场,寻找空白地带,一旦发现,就立即调转船头,迅速赶到。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企业实际上先有市场,再有企业,它们是在发现市场空档后才成立的。强烈的市场意识使民营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

(3)创新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做别人还没有做过的事,这往往是民营企业最想做的事,也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技术上的不断追求,是民营企业的生命,也是民营企业成功的保证。

(4)效率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一些电视剧中,民营企业家只是出入宾馆、酒楼,吃喝玩乐的人。其实,作为投资者,他们正承担着风险的压力。他们在追求每一个技术信息,在寻找每一个商机。竞争的压力使他们强迫自己把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5)风险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蚀本。同时,高风险的背后也隐含着超出常规的机遇。因此,每个企业必须谨慎对待风险,同时又要勇于面对风险。国有企业往往不能处理好风险问题。一方面,他们敢于乱投资、乱贷款、乱担保,因为蚀本的钱有名无主;另一方面,他们大可不必没事找事去担风险,5%的利润足以使他们写出一个好的工作总结。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反,一方面,300%的利润将唤起他们拼命的狂热;另一方面,60%的失败机率足以使他们冷静旁观。

(6)人才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基础。每一个企业都希望人才济济。然而,有人才不等于有人才意识。只有把人看作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才是真正的人才意识。许多民营企业老总说过一句话:“只有留得住人才,才能留得住公司的技术风格和产品信誉。”还有的民营企业在总结发展经验时说,成功=人才+机会+机制,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个公式中,人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7)服务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灵魂。从商品到货币,被马克思称之为惊险的一跳。如果这一跳不能被用户需求的双手接住,那么,接住它的将是坚硬的岩石,这个问题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如果第一次跳跃失败,他们再也没有第二次试跳的机会。由于这些原因,民营企业更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他们总是想用户之想,急用户之急,千方百计地满足用户的需要。许多公司向用户的承诺是“我们会做得更好。”

1.2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处于低层次、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处于被动状态,大多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制度、行为准则、企业容貌、作风礼仪等,它们处于不同的地位。其中,企业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影响和决定其他要素的形成和传播。这种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的思维被动的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限制管理者和员工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及对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的运行处在“为我”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大大降低了整体企业文化的推动力,客观上抑制了物质生产力的提高。

(2)民营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扩散都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缺乏政治观指导。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没有较好的建立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上,未能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导致企业文化基础薄弱。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体现在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的全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常常依赖企业家、管理者的思想信念,未能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中,使思想大多局限在传统的只顾企业利益的经济思考方面,而未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国家或全社会的利益,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无法形成信仰支撑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企业家文化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自我形成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实践表明,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家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关键的因素。然而,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就是说,未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努力为之奋斗。

2 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举措

2.1 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塑造企业家文化

(1)企业家人格的提升。企业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崇高的品格、宽阔的胸襟,真正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变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企业家。

(2)企业家素质的提高。企业家要从多方面吸收知识营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开拓视野,驾驭不断成长的企业,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3)企业家要自觉进行理念改革,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家的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作用的大小,也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龙头,应摆到最重要的位置上。而企业家要树立核心价值观,就应从思想深处形成最高理念,自觉开展理念革命,实现由经营理念到政治理念乃至最高理念的飞跃。

2.2 提炼独具特色的企业价值观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一个民营企业在提炼价值观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企业性质。民营企业文化因企业性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个体企业与私营企业不一样,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不一样。因此,一个民营企业首先要根据本身的性质选择适当的价值标准。例如工厂可以从产品出发树立“向社会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标准,商场则可以根据本身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标准,实际上这就是制定企业的最高经营目标。

(2)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体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是相容、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

(3)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如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会影响成员对企业的关心程度与一体感,社会传统文化对人们改变旧观念、接受新的价值观念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只有在认真分析研究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立既体现企业特色,又为全体企业成员和社会接受的价值观。

2.3 创立最具激励机制的企业精神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平台

企业精神的提炼,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成效的过程,创立和提炼它,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企业精神的形成,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不断地利用各种途径进行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心理培育,同时要反复地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并在实践中及时提炼出其中的优秀部分,几经反复后,再用最简单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中的精华,由此形成企业意识中最具激励的东西——企业精神。不难看到,企业精神的创立,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结出的硕果。因此,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促成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创立。创立企业精神,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而是利用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热情,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工作合力,继而又炼出更新的精神成果,不断推进两个文明的建设。

2.4 确立高标准的企业道德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培育企业道德,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道德是企业员工的重要行为规范。道德对行为的软约束与厂规厂纪对行为的硬管理相配合,不但可以弥补硬管理难以面面俱到的局限,而且能够使员工的行为自觉地指向企业目标的实际。同时,企业道德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利益基础,否则就会流于空谈。浙江十大发明企业家之一的祝强,企业在如日中天时后院起火,原任公司副总经理、自以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妻舅,以资产分割为由,将祝强推上被告席。红极一时的广东“太阳神”在鼎盛之日,“兄弟都成了对手”,它今天的竞争对手之中,相当一部分就是以前的“旧部”。这些现象不仅造就了企业营运的混乱、资产的流失、规模的削损、人才的流失,而且对企业道德带来灾难性打击,最终直接影响企业形象、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

2.5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努力为之服务,这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企业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一般认为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又称CI。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并把它作为发展企业的战略措施,却并非易事。为此,企业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力推销自己,刻意地建立有特色的营销文化和企业识别系统,这就最容易涉及到法制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问题。企业形象要在社会中保持长久不衰,其内在保证是观念和行为的崭新、超前。

但是,有些民营企业错误的理解了“崭新”和“超前”的含义,于是乎广告成了王婆卖瓜、猫的名片画成了虎、产品成了他人专利的复制、售后服务成了推销的幌子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关键就在于经营指导思想不明,缺乏法制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玷污了他们的企业形象。

应当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形象,在社会中应表现为对社会的真挚热忱和对自己蓬勃发展的信念,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规范、管理规范、工作标准来实行,为此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紧密配合是不行的。只有通过对职工进行“四德”教育,提高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水平,加强他们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让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这样,企业树立的形象才会在社会形成“信任感”、“可靠感”、“美誉感”,良好的形象才更具有持久性。

2.6 提高职工素质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从提高职工素质抓起,这与培养“四有”新人是一致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素质之间是一种“大厦”与“基石”的关系。职工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兴衰,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又可以陶冶职工情操。因此,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是现代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而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造就新一代“四有”新人,这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一致的,因此,必须坚持不懈的以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职工,在实践中造就和培养一批得力能干的企业发展生力军,让企业涌现出一批具有崭新面貌的“公司人”、“形象人”,促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在全社会都形成一种新的风范。

参考文献

1 胡石明.漫谈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2 胡联奎,吕一林编译.企业文化的治理与改造[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 建设困境 对策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毋庸置疑,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短暂的企业生命周期却是一个让人不可回避的并客观存在的棘手问题。如何让我国的民营企业如大型国企、世界500强企业般茁壮成长与持续发展,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们发现,建立一个符合企业自身特质并适应时展需求的个性化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空间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是与企业同时存在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是企业这种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组织所形成的组织文化[1]。21世纪的企业间的竞争,将上升为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只要企业存在,企业文化就势必存在。无论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或是员工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民营企业要在企业转型日益加快、国际竞争日渐加剧、文化变革日趋多元的环境中存活并发展,就必须正确审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构建并重塑起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个性化、特色化、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系,以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能力。

1.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1.1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性推进较差。企业文化反映着企业成长发展的过程、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为依托,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服务。伴随着企业的成立,企业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而现阶段,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上缺乏整体性。尤其是民营企业,简单地视企业文化为形象工程、品牌工程,从本源上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激励功能与积极作用。

1.2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可持续发展性。据不完全调查,全国实行家族化管理模式的民营企业,约占70%。在这种企业中,近40% 的管理人员是家族成员,而且基本上都是处于企业的重要岗位[2]。以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三位一体的家族式企业为例,这类型的民营企业主要以亲友为主体,亲情、友情为纽带,缺乏严谨的、科学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作良好支撑,其在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瑕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1.3领导者素质水平决定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进程。民营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作为民营企业文化的创建者、倡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应处于主导地位,担负着企业兴衰荣辱的重担与责任。而就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客观情况来看,我们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与国外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不少民营企业家错误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认为老板文化决定着企业文化。其实对于企业文化这一概念而言,这只是片面性的认识。

2.规制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困境原因分析

2.1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存在偏差。由于我国对于企业文化的引入和研究只有短短的三十载,为了能够与国际接轨,我们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往往只是将其看作企业建设与发展的形象工程,并没有真正了解、认知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内在以及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激励和积极作用。对于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民营企业往往粗浅的建立企业文化,制作简单的企业CI形象标识,并没有从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风貌与企业形象等五个基本要素深入研究,以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2.2缺乏“以人为本”的文化经营理念。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层次较低,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普遍较低。营企业的家族式固有传统文化抑制了员工参与并管理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对企业员工个人价值认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员工的潜力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员工是企业的根基,这种忽视企业员工“软实力”建设的偏颇经营管理理念,阻碍着民营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2.3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上缺乏战略性。鉴于对既得经济利益的追求,当前我国不少民营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对于那些能够直接取得经济效益的项目和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程度较差并缺乏长期规划。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只是将企业文化通过单一的口号或是标语予以固化,未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并形成具有企业个性的企业文化体系。

3.构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若干思考

3.1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经营者(管理者)要全面并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通过机制与体制的保障,激发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企业经营者(管理者)要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引导并带领企业员工认同企业经营理念、担负企业社会责任,营造具有企业个性的文化氛围。

3.2创新民营企业发展思路,优化民营企业文化体系。众多民营企业要延长企业生命周期,做强、做久、做大,就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企业发展思路。特别是世袭制、家族制的民营企业,更要勇于打破固有僵化的家族化、封闭化的经营管理战略理念。要用精神文化重塑民营企业文化体系,用制度文化保证企业顺利运营,用行为文化推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用物质文化提升民营企业文化水平。通过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企业文化体系,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层级,推动民营企业持续发展。

3.3构建民营企业特色文化,在共性中彰显企业个性。我国民营企业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长久发展,就要杜绝“拿来主义”。企业文化,犹如人的品性一般,具有个人魅力和个性特质。民营企业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文化体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程。通过抓好民营企业经营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等内容,博采众长,有的放矢保持民营企业具备长久的竞争能力与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志迎.企业文化通论[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蒙慧.中小民营企业文化重塑探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3).

[3]黄巍.浅析现代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J],商业经济,2011,(8).

[4]王巧渭.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发展,2012,(5).

[5]成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J].东方企业文化,2012,(4).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 企业生命周期 战略

1 武汉市民营经济演变过程和现存问题

1.1 武汉市民营经济演变过程

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时期大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5年。这一时期,武汉确立以“两通起飞”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在“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有证个体户首先集聚在传统商贸流通行业。第二阶段:1986~1991年。经过近10年发展,出现雇工超过8人以上的现象,它们是私营企业的雏形。第三阶段:1992~1998年。大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和科研院所技术人员进入民营企业行列。他们根据自身特长与经济能力,开始个人创业历程,民营企业队伍不断壮大。第四阶段:1999~2002年。一批在商海中拼搏数年的个体工商户已经成长壮大,进入“二次创业”,本时期,私营企业也在经历“蜕变”过程,有的企业抢抓机遇,大胆拼搏,使自己迅速壮大起来。第五阶段:2003年至今,个体工商户开始新一轮增长态势,在国家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武汉民营经济现存问题

(1)行业构成不理想,规模化程度低。武汉民营企业集中在传统的商业贸易、饮食娱乐、简单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的很少。究其原因,其一,由于行业准入障碍,民间资本聚集在狭窄的传统服务行业,诸如美容美发服务业、餐饮业、洗浴服务业等行业。其二对于一些制造行业,如冶炼业、重型机械制造业、石化工业等门槛较高,进入成本巨大,致使民间资本更多地投资于传统制造业,诸如服装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导致这些行业竞争激烈,平均利润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也影响了我市正常市场经济秩序和总体经济发展的质量。我市多数民营企业,即使是一定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还处在粗放式经营阶段,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档次和水平。

(2)品牌意识薄弱,产品竞争力差。据统计,2003年度获湖北名牌产品的民营企业共有27家,2004年进入全国500强的武汉民营企业仅有8家。可见,尽管武汉有一些民营企业的产品成为湖北或中国名牌产品,但数量甚少,与整个民营企业产品总数不相称。呈现出如下现象:多数民营企业生产方式陈旧,科技创新能力较低,设备和工艺落伍,其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低,处在产品中低档和市场中低端,缺乏竞争力。其深层次原因是企业开拓创新动力不强,“小富即安”意识限制企业发展速度。

(3)管理模式滞后、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目前武汉大多数民营企业以地域性血缘和亲情为基础创业,形成家庭管理模式,现在仍有一多半的民营企业沿袭这种模式。在创业初期,虽然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由于家族企业中家长制集权管理,并且受企业主自身素质的限制,暴露出家族管理的种种弊端,导致企业决策科学性、准确性差,容纳不下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对非家庭的员工凝聚力减弱,企业管理制度和机制创新步伐缓慢,相对封闭的企业团体难以形成吸引人才的文化氛围,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距甚远,适应不了企业再扩大、再发展的需要。

(4)企业目标短视性。许多民营企业在第一次创业年代是从个体户和农民发展起来的,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低下,凭的是企业家的直觉、个人的胆识和气魄,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然而这类企业从根本意义上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企业,他们在管理思想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性成分和投机成分以及单纯而狭隘的经验积累,缺乏持续发展的远见和意识。急功近利、着重眼前利益是大部分民营企业的明显特点,缺乏良好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处处充斥着制假售假、坑蒙拐骗、投机取巧的现象,至使武汉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店”非常罕见,大多数是“昙花一现”。

2 武汉民营企业发展与文化建设的策略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武汉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也可划分为创业、成长、成熟、衰退四阶段,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孕育、成长、成熟、老化过程。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一方面,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形成和积淀,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调整,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本文根据民营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提出不同阶段的文化建设重点,奠定企业长远发展的思路。

2.1 民营企业创业期的文化孕育

创业期的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是:市场规模狭小、企业知名度低、发展速度缓慢、竞争实力弱,有的公司甚至只有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迫于生存压力,无从谈起企业文化的塑造。而且,在中国家族文化的传统社会背景下,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都体现出家族文化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在创业初期,家庭成员之间凭借特有的血缘关系、类似血缘关系、亲缘关系,能以较小的成本集结在一起,为共同目标团结奋斗,表现出较强的凝聚性和和谐性;②企业决策权集中在家族内部,从而建立了集中、稳定而强大的领导实体;③在动荡的竞争环境中,家族企业运作成本相对较低;④由于家族成员之间心理契约成本较低,家族管理有利于企业降低监控成本,表现出较高的绩效。

总之,在民营企业创业初期,企业文化不是构成企业发展的重要变量,但仍然起着作用,表现在创业者个人的创业热情和雄心、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价值观等方面。而且,依据中国国情而言,家族管理在创业初期也不失为一种合适的经营方式。

2.2 民营企业成长期的文化塑造

2.2.1 明确企业核心价值观,形成文化管理理念

民营企业应注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形成个性文化模式。具体来说,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关注:第一,企业文化战略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与企业整体战略应协调、适应。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制造差别优势,而文化力呈现的独特性、难予被模仿的特性塑造出企业的与众不同。可以说,企业是否能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之一在于企业文化是否能与企业整体战略相适应。因此,文化战略应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好坏不仅影响员工的行为和精神,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整个组织的效率。第二,企业家作为文化的倡导者和培育者,率先进行理念革新,塑造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民营企业发展历史决定了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个人的文化素养,企业家既是企业文化的“总设计师”,又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总工程师”。因而,企业家应具备科学的文化管理理念,将其价值观、人生观、经营观融入到文化战略中,推动企业文化不断更新和进步,形成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另外,对民营企业的过去和现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做出优劣评估,然后发动全员参与,对企业的精神价值观的基本要素进行一系列发掘和筛选,并进行提炼和加工,使之得到提升。第三,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渗透。人是企业文化传播的主体与客体,又是企业文化传播中最为活跃、最本质的媒介要素。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媒介和活动才能被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认可并享有。文化传播的有形或无形的通道有多种,如关于企业神话、企业英雄的种种传奇传说、奇闻轶事等;将企业文化传统用语录、标语、口号、标记、雕塑等形式表达出来;企业家及管理人才对下属的要求及个人行为、作风等;企业培训、选拔、考核、激励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企业举办的系列仪式、传统、习惯、风俗等;企业内部非正式群体通过自己组织体系进行文化传播等。

2.2.2 企业治理结构的科学化

目前,家族制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表现形式,而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必然需要与之适应的科学的治理机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必须对家族的血缘文化进行变革和创新,现阶段的家族企业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逐步渐进地推进。一般来说,可以分两步走:首先,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改造。中国文化中重视仁爱、团结一致、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和谐人际的传统和精神在民营企业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继续保持与发扬。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与文化观念,如注重个性发挥、强调竞争、提升创新意识等,并且,“人治”管理的家族观念应逐步被淡化。其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制度文化。企业既然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必须遵守国际游戏规则,必然要求科学的治理结构,即民营企业产权明晰、经营机制灵活和独特的企业制度,引导家族企业走出家族化。

2.2.3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是指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通过各种方式与手段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并且尊重人的需求,相信人的能力,关心人的成长与发展,激励人的精神与斗志,注重人的参与性,开发人的潜力,强调人的社会属性,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认同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形成对企业的向心力,把人的工作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因为在现代企业中,人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企业文化又反过来塑造人;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关键因素,也是创造力的源泉。因此,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注重人性管理,解决人的问题,发挥企业文化的巨大效能。关键工作如下:首先,提供员工沟通与参与的平台。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让员工更多地了解企业发展目标,构造公平、透明、参与机制,使企业与员工相互信任,形成共同奋斗的文化氛围。如构建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和论坛,有助于信息的上行与下行;或者变革高度集权的管理为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加大员工主人翁的责任感,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其次,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氛围。民营企业用人惟亲不能惟贤的作法应被摈弃,通过健全、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纳人才,物尽其才,人尽其用,制定公平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大力促进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与配置。第三,为人的价值实现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将员工职业生涯计划与企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设计员工合理发展体系;重视人才培训,提高员工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建立企业管理与技术的后备队伍,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最后,建立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根据员工特质与岗位性质,合理设置报酬体系;通过职务晋升、授权和职责丰富化促使员工发展;从物质和精神上扩展激励手段。

2.3 民营企业成熟期的文化创新

2.3.1 引入知识管理,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知识管理要求企业的管理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使员工能够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予以激励。因此,在知识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必须加强学习,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打造终身学习的企业,增强创新应变能力。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认为,“未来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力量是企业的学习能力,谁的学习能力强,谁的学习速度快,谁的学习效率高,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总之,学习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和机会,也是企业在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得以持续发展的必需手段或途径。

2.3.2 持续追踪企业文化建设质量,建立文化评估与企业经营成果的联系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因此要建立标准的文化管理文档,持续追踪文化改进过程。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企业员工的文化价值水平,对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改善,达到其他管理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而且将文化评估与企业经营成果建立联系,运用文化评估确定企业业绩改进的潜力,转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保证经营业绩改进的有效性。

2.4 民营企业衰退期的文化变革

民营企业衰退期呈现出市场占有率下降,销售额和利润都开始明显下滑,管理体制落后,内部矛盾冲突扩大,员工队伍出现不稳定等现象。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此时,企业文化不仅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阻力,还会加速企业死亡。因此,唯一解救的方法是大胆进行文化变革,从改变价值观入手,重构企业文化,重新确定企业发展思路,恢复员工信心。

3 结语

民营企业作为武汉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重要组成部分,对武汉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然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行业构成不理想、规模化程度低、品牌意识薄弱、产品竞争力差、管理模式滞后、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以及企业目标短视性等。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基,也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粘合剂,它能为企业带来高美誉度和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因此,民营企业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特征,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重点。

参考文献

1 蒋天颖,张一青.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论导刊,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