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范文第1篇

一、做好宣传争取支持

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妇女工作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有的企业无暇顾及妇女工作,有些单位由于女性较少,没有成立妇女组织,加上企业负责人忽视对妇女工作的领导,使妇女工作出现“盲区”。为加强民营企业妇女工作,使妇联在党与妇女群众之间的“桥梁”更畅通,“纽带”更牢固,庆云县妇联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决定把创建新型民营企妇女组织当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营企业妇女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切实深入企业,加强专题调研。通过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倾听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在一些重点企业召开座谈会、协调会,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发动妇女群众建言献策,经过两周的调查摸底,先后走访了10多个企业百名干部和女职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经认真研究后,提出“凡是女职工30名以上的骨干企业建立妇委会;女职工人数不足30名的,暂时成立妇女小组”,同时提出把企业妇委会主任的选拔同企业培养使用干部结合起来进行。

建立民营企业妇委会,涉及到众多企业。只有取得企业主和全体女职工的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一方面庆云县妇联注重抓好舆论宣传,在县广播电视台设立妇女话题栏目,专门报道各级妇女组织开展活动的事迹和建立妇女组织机构的意义等,努力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积极同各企业主沟通,争取重视和支持。针对个别企业法人在思想认识上存在某些误区,县妇联主动找上门宣传建立健全企业妇女组织的重要性,并以某企业妇女组织做出突出贡献的事实,劝说企业主正确认识妇女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妇女工作的支持和领导。经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沟通,广大企业干部群众加深了对建立民营企业妇女组织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转变了观念,自觉配合我们做好筹备,主动推荐合适人选,目前,全县女职工30人以上的大型民营骨干企业全部建立了妇委会。

二、搞好服务推动组建

为广大妇女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妇联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在民营企业创建妇女组织的前提和保障,庆云县妇联积极创新,大胆实践,为民营企业妇女组织建立和发展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逐渐形成适应企业发展,有利于妇女作用发挥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运行机制。

庆云县妇联针对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分布较广,人员复杂的实际情况,与个体私营企业妇委会一起积极探索创新,促进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妇女组织工作的健康开展。首先,对全区个体私营企业的女工人数、经营项目、管理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摸底,登记造册,为个体私营企业的妇女组织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其次,按照“先建立、后完善、再提高”的工作思路,采取“建、联、挂、靠”等管理模式,增强组织设置的灵活性。依据妇联章程和妇女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区别企业规模大小,区别女职工数量和构成差别等情况,划分不同类别,确定组建重点,努力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对暂时没有成立条件的企业,挂靠到其他企业,妇联组织选派联络员及时做好沟通联系工作。如:中澳集团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企业拥用员工5000多人,女职工就有3000多人,过去,由于没有一个健全的妇女组织,致使许多妇女工作无法开展,甚至一些女职工正当的权益也得不到保障。*年3月份,县妇联负责人专门与企业董事长进行了接洽,提出了健全妇委会组织的建议,企业老总非常支持,专门成立了由1名主任、1名副主任、6名委员、200多名成员组成的妇委会组织。妇委会组建以来,组织女职工开展培训,提高她们的素质,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组织各类活动,丰富她们的业余生活。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女工们的整体素质,也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开展活动巩固发展

庆云县妇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企业妇女组织的积极参与,使妇女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真正形成妇女组织思想上有感召力,组织上有凝聚力,活动上有影响力,服务上有渗透力。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私营企业;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其所有权、血缘、工作这三种要素构成工程类私营企业的组织机构。

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项目施工企业中私营企业已经占到了56%以上。在一项对全国21个省的250多个县、区、市的937家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显示,从投资主体看,52.6%的企业为业主独资企业。在全部被调查企业中,业主本人投资占到了投资总额的81.6%,而在其他所有投资者中,又有18.4%是业主的亲戚,这种产权构成了工程类私营企业的资金来源状况。

一、工程类私营企业经营管理特色

当前,从我国工程类私营企业管理模式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1.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我国工程类私营企业对两权界定向来都比较模糊,工程类私营企业高管成员掌控企业的最终所有权。工程类私营企业高管成员将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集于一身,他们拥有企业绝大部分股份,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2.融资方式多样化。工程类私营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依靠内部融资,通常情况下采取外部融资的举措较少。企业一般通过内部成员自筹业务资本,在后续的增资过程中,逐渐引入一定的银行借贷资本,但是在融资方式以及使用量的选择上不均衡,内部融资仍占主导地位。总的来说,内部融资比例超过了其他的融资形式,资本投放在一个项目中,投资风险较大。

3.企业研发能力较弱。施工的设备使用年限长,技术含量低,企业技术改造相对滞后。工程类私营企业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缺乏高科技的生产设备和高水平的工程产品研发能力、研发部门。工程产品多停留在以往水平,没有实质性的,对市场消费群体的吸引力较弱。另一方面,工程类私营企业由于较低的发展起点,员工整体素质水平也较一般。

二、工程类私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工程施工行业存在着较多问题,如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过程中存在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等现象;由于业主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等,常常使业主摆脱责任,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发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私营企业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影响公平与公正;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工程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由工程类私营企业管理特色所决定,在施工业务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高层人员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为了留住一些有能力的高管和技术人才,往往采取股份赠与的形式。虽然他们拥有了一部分股权,但决策权很少,激励目标未取得很大成效。尤其在企业利润的分配上,仍然依据的是出资者出资比例大小的分配原则,当人力资本创造了企业主要利润的时候,人才的价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肯定,严重挫伤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产生了消极因素,甚至引起企业内部矛盾,影响企业积极健康发展。

2.缺乏现代管理制度。工程类私营企业的决策者作为最高领导者或长者,拥有绝对权威,决策往往依据个人的能力和经验提出,决策下达过程中所通过的具体管理者,又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工程类私营企业经营者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容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3.企业内部缺乏民主监督机制。目前,大多数工程类私营企业主独揽管理权和重大决策权,并强调下属对自己的绝对服从,在日常管理中喜欢事必躬亲,放权机制不健全。在员工管理上,依据亲缘关系的亲疏性区别对待对不同员工,民主监督机制缺失,非亲属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主性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优秀员工的流失,有损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三、工程类私营企业管理的对策

项目施工管理就是要求我们将管理科学理论应用于施工管理过程中,提高企业施工能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工程施工实践当中,对于企业主而言关键是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定位管理。项目施工定位管理的原则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定位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目前,随着“高、新、大”(即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机具的使用,工具使用成本在劳动成果中的比重增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有效的协调生产力三要素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所遵循的原则。我国工程类私营企业要实现持续稳定地发展目标,就必须实现向科学化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全面提升工程类私营企业管理水平:

1.加强项目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由于项目管理在我国开展的历史不长,不少民营企业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学习应用。为此,民营企业进行项目管理人才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民营企业要多层次地选拔、培养项目管理专业人才,使他们通过培训获得更多的项目管理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能够更多地运用项目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关于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机构,全国闻名的有现代卓越、国家外国专家局、中科院研究所等。

2.改革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现在许多企业都实行职能式管理,结果部门之间为各自利益而互相争夺资源,造成企业对外界反应缓慢。而项目管理强调项目化操作,它是利用项目团队的方式进行项目化管理,大家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项目目标而奋斗,有良好的团队凝聚力。

3.实施特殊的薪酬和激励政策,提高项目团队成员的积极性。项目管理与常规管理要有所区别,特别是对员工的激励不能沿用传统的方法,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规则。

4.以法治为主辅以行业规章综合治理。提升企业自身的道德情感管理水平的同时推行以法治为主辅以行业规章综合治理,要与企业文化特色紧密结合,积极树立业主个人的权威形象和人格魅力,强化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素质,增加职工的归属感,加强企业内部交流。将职工的道德自律与行业规章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再辅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情感治理。

5.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导入企业CIS形象识别系统,增强社会责任,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和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6.实施知识管理,建立学习型企业。工程类私营企业是以技术立足于工程项目市场之中,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竞争已从物质资源和货币资本的竞争转向知识资产技术的竞争,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战略能更好挖掘技术潜力,利用个人潜能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夺标能力。这就需要企业把知识管理融入到企业具体业务实践中,建立CKO与知识管理制度,进行知识和技术革新,大力引进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激发员工对知识、技术、经验的求知欲,加强员工技能培训,不断向学习型组织靠拢,从做大到做强,发展成一个知识学习型企业。

结束语

总之,引入激励约束机制,以法治为主辅以行业规章综合治理,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实施知识管理,建立学习型企业的终极目的是打造企业核心文化。任何企业的文化都植根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企业价值理念和管理风格要印在员工脑子里,形成具有现实意义与独特风格的文化观念。所以,创建企业核心文化应该成为员工自觉的行动,选择吸收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全面落实工程类私营企业文化管理战略。

参考文献:

[1]潘俊奇.家族企业管理问题研究[J].魅力中国,2009(16).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政治联系 民营企业

国外的政治联系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开始注意到一个公司背后的政治联系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各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在美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家,拥有政府背景的懂事或者管理层能够让公司更容易地获得债务融资、享受更低的税率等好处.国内对于政治联系研究不是很多,研究者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政治联系能否给企业带来优势(胡旭阳,2006;余明桂和潘红波,2008;罗党论、刘晓龙,2009;吴文峰、吴冲锋和芮萌,2009;余明桂,回雅甫和潘红波,2009)以及政治联系对公司经营业绩和公司价值的影响(邓建平、曾勇,2009;杜兴强、郭剑花和雷宇,2009;杜兴强和周泽将,2009;)较少有研究政治联系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盈余质量的影响,而且在不多的研究文献中,其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差异比较大,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政府会放松对有政治关系的企业的监管(Agrawal和Knoeber,2001),从而这些企业盈余质量较低。Chaney,Faccio和Parsley(2008)研究发现与没有政治联系的企业相比,有政治联系的企业提高信息质量的动力较弱,从而其盈余质量显著地低于没有政治联系的企业。但是另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又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比如燕紫(2010)从盈余反应系数和盈余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沪深两市A股民营企业2006-2008连续三年的盈余质量,认为无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比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进行了更多的盈余管理。

一、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有必要对文中提出的“民营企业”和“盈余质量”两个概念进行界定

首先是关于“民营企业”概念。狭义的民营企业概念仅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不包括外商独资和控股企业。本文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在操作上使用沪深A股中沿着产权控制链向上追溯到最终控制人为中国大陆自然人、家族、集体、社会团体以及职工持股的企业被界定为“民营企业”,将实际控制人为国有的企业定义为国有企业予以剔除。对于难以明确判断的公司,也予以剔除。

其次,关于“政治联系”的概念界定。国内外的关于政治联系的文献,由于政治体制的差异以及研究者研究视角目的的区别,往往有着不同的界定。本文力求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国情同时又保持同过去文献的相对一致性做出如下的界定:从高管的政府背景出发,将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曾经在政府任职的公司界定为具有政治联系的公司。另外人大和政协在中国政治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构,政协作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机构,同样是政治联系的一个维度,因此将董事长和总经理现在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企业同样界定为具有政治联系的企业。

二、计量模型与回归结果

本文采用了计量观下的会计盈余质量评价方式,利用在沪深A股上市的民营企业2012年的财务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式,研究政治联系对民营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

为了研究影响会计盈余的因素,我们对下述方程进行回归:

其中指的是操作性应计的绝对值;zl变量指的是政治联系变量,有政治联系其值取1,没有政治联系,其值取0;one指的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gm变量指的是公司规模,其值为公司总资产取自然对数;gg变量指的是财务杠杆,其值为平均资产负债率,指平均总负债与平均总资产的比例;zq变量指的是经营周期,采用存货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之和取自然对数。

对2012年数据的回归结果如下:

模型的F值是显著的,而从回归结果看在10%的置信度下,是否具有政治联系变量也是显著的。可以认为是否具有政治联系确实对企业的盈余质量管理产生了影响,同时该项的系数为负,说明具有政治联系的的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较小,盈余质量较高。同时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一次项为负,二次项为正,也验证了前面所说的股东持股比例和盈余质量管理的倒U型关系。

本文通过对2012年上市民营企业样本的定量分析,初步研究了政治联系对民营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从回归的结果看,我国的民营企业存在显著的盈余质量管理现象,并且这种显著性主要体现在向上调整盈余上,同时拥有政治联系的企业反而较没有政治联系的企业进行了较少的盈余管理,对于这个结果一种可能的原因是12年总体企业的经营绩效不佳,尤其是没有政治联系的企业由于较少地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盈利空间更小,为了规避退市等风险,向上调高了盈余,而拥有政治联系的企业较没有政治联系的企业,其经营绩效略好,所以只是进行了较少的向上调节盈余的管理。

三、政策建议

通过对有无政治联系两种民营企业的的盈余质量管理的比较,我们除了应当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健全公司治理等方面以外,还应当受到如下启发: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民营企业困境激励

【Abstract】Today,ourcountryhasvigorouseconomy,thecontributiontogrowthofthenationaleconomicofprelocalpeopleextricateoneselffromapredicamentfromcommonstaffandprofessionalmanagertwolevelsrespectively.

【Keywords】Humanresourcesmanagement;Enterpriserunbythelocalpeople;Predicament;Encouragement

【文献综述】

一、民营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民营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的名词,本意是用它区别前苏联和东欧的私有化经济,以保护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顺利地发展。现在,凡是由非国有资本投资举办和由不代表国有资产的民间企业家或经营者经营管理的经济实体,都可以统称为民营经济。因此,民营经济应该包括个体、私营企业,民办科技企业,城乡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及合伙企业等。由于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混合型经济,因此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企业就可以称为民营企业。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的是对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从开发的角度看,它不仅包括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也包括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觉悟的提高;不仅包括人的现有能力的充分发挥,也包括人的潜力的有效挖掘。从利用的角度看,它包括对人力资源的发现、鉴别、选择、分配和合理使用。从管理的角度看,它既包括对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范,也包括人力资源的组织和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成为现代科学管理的核心。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困境。

(1)“内部人”控制。人力资本,特别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人所共知,而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确实是存在许多弊端。据调查,约90%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在家族成员中,中高层管理人员约40%是企业主的朋友或家庭成员。而“自己人”的素质不适应专业化的工作,造成企业的低效率。

(2)人员流失严重。由于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利益分配、福利保障、精神文化建设、激励等方面的问题,使其难以留住优秀人才,跳槽现象比较普遍。

(3)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协调的艺术。而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目前一般还在独自为政,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内功修炼不够。

2.研究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探讨我国民营企业摆脱人力资源管理现实困境的对策,力争为我国民营企业开辟一条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路,使我国的民营企业更加具有竞争优势。

3、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表现为对人才的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对企业的特殊价值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资资源无法取代的,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史龙亚弗德说过:“你可以拿走我们的全部资本,但是你把我的组织人员留下,五年内我就能够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也说:“我们能做的是把赌注押在我们所选择的人身上,因此,我的全部工作是选择适当的人”。这充分说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对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特殊意义。

三、研究现状

对我国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出现的困境,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对策:

1.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张学文教授在《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全面质理管理以及参与全球竞争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提出民营企业应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创设一种高效而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浙江工业大学的陈春根认为职业经理体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西方,随着现代公司制度成为企业制度的主流形式,职业经理业已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主流群体而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国内,随着国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经理人体制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与此同时,经过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粗放型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尤其在沿海地区,大批经营上规模,具有行业优势的民营企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面对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加速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项新的重要课题。在民营企业中引进职业经理人体制,是民营企业摆脱目前人力资源出现的困境,逐步从家族型经营模式向社会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3.王晓明在《民营企业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中认为,民营企业在实行经理人制度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普通员工的管理。他指出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表现为对人才的开发利用。他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民营企业要尊重员工,并且要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度。第二,民营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第三,民营企业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4.戴园晨在《民营企业的人才战略》一文中指出,民营企业在克服困境过程中做大做强需要使用外部人才,要使用外部人才就要果断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他在该文中还进一步指出民营企业主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是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最大障碍,并且建议要增加职业经理人的诚信度。

5.谭伟生和刘芳在《民营企业的个性化趋势》一文中指出,民营企业要走出人员流失严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的困境,就要实行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雇佣合同制;二是完善招聘制;三是引导员工科学设计职业生涯与发展方向;四是设计完善的工作职务。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

1.针对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困境,该文从普通员工的管理和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两个层次提出了几点对策:

(1)对于民营企业员工容易流失的困境,文章提出的主要对策有以下几点:尊重员工,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度;为员工提供施展舞台,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机制。

(2)对于民营企业“自己人”缺乏管理现代企业能力的困境,文章提到了引入经理人制度,并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分析。该文在这一部分阐述了这样一些内容:人才短缺对民营企业的挑战;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特征;民营企业应提高职业经理人的忠诚度;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

2.在研究这个课题时,主要用到了以下方法

(1)归纳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主要是总结事物的特征。文章中许多观点早已有学者提出,但是他们都只说了某一方面,或是说的不完整。在这篇文章中对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2)对比的分析方法。对比的分析方法一般有两种,即静态对比和动态对比。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静态对比的研究方法。本文将这一方法使用在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的比较分析中。

(3)抽象的分析方法。抽象的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本文将这一方法主要使用在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的分析中,即从复杂的现象中分析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遭遇的主要困境。

3.这篇文章有两个创新。第一是论述角度新。本文从普通员工和职业经理两个层次来进行论述民营企业摆脱人力资源管理困境的对策,在这之前还没有发现类似角度的文章。第二是本文对许多学者的很多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形成了新的观点。

五、研究趋势

1.职业经理人作为民营企业的第一资源,市场化是必然趋势。随着未来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以及民营企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多承袭了传统家族经营模式的民营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实现新的突破,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在这种情形下,职业经理人制度将被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所采用,职业经理人也将在全社会内的企业中自由进出。

2.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集中于激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加员工的活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从而加强组织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日益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转变。民营企业将要面对的是新世纪激烈、反常的竞争环境,只有通过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译本第六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2]戴园晨.民营企业的人才战略[J].乡镇企业,民营企业.2003年第1期

[3]王晓明.私营企业管理如何坚持以人为本[N].北京科技报.2000年11月5日

[4]陈春根.论职业经理体制在民营企业的推行[J].乡镇企业,民营企业.2003年第二期

[5]谭伟生,刘芳.民营企业管理的个性化趋势[J].人力资源开发.2000年第2期

[6]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7]安鸿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年

[8]贺爱忠.21世纪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软科学.2000(2):37-39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范文第5篇

Abstract:Privately-ownedsmallandmedium-sizedbusinessesarethemainbodyinprivate-ownedbusinessesinChinaandane-merginggroupwithspecialcharacteristics,anditsstateofdevelopmenthasadirectimpactontheoverallcompetitivenessoftheChineseeconomyinthefuture.Bycalculatingfirst-orderandsecond-orderderivativesofproductionfunctiontoinstitutionfunctionandanalyzingtheresults,itisindicatedthatinstitutionalfactorhasadeepimpactontheoperationanddevelopmentofprivately-ownedsmallandmedium-sizedbusinesses,andthatimprovementininstitutionalenvironmentwillgreatlyimprovetheirproductionandoperation.Forthisreason,thestrategicpatharrangementforinstitutionalinno-vationinprivately-ownedsmallandmedium-sizedbusinessesinChinais:cultivatingentrepreneurship,carryingoutpropertyrightinnovation,perfectingoperatingmechanismofenterprises,andimprovingtheexternalinstitutionalenvi-ronmentforenterpriseoperation.

Keywords:privately-ownedsmallandmedium-sizedbusiness;familysystem;entrepreneur;governingstructure;institutionalinnovation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是所有制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这一基本制度使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体,它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中小型企业、民营大企业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是一个具有特殊表征的新兴群体。一个已经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未来的整体竞争力。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特征

特征一:普遍以家族企业形态出现。美国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在系统考察了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工业变革后,在《看得见的手》中为“现代企业”下了这样的定义:“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即可适当地称为现代企业”,这一定义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参照钱德勤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我国86%的中小私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族手中。以控制权的演变为核心,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与19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的演变大致相同(见表1),区别在于美国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的工作基本上是消极性的,而我国家族企业的家族成员不仅控制着高层职位,还控制着很大一部分中层经理职位;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由家族牢牢控制,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

表1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

*

特征二:企业家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只存在“业主”而没有企业家,只有大企业才有企业家。这种观点可轻易地被卡森和张维迎的研究驳倒。卡森在1982年发表的《企业家:一个经济理论》一书中指出,企业家是“擅长对稀缺资源的协调利用作出明智判断的人”。他强调,一个企业家如果要使自己的判断得到支持,就必须拥有个人财富。张维迎发展了卡森的理论,进一步指出,“当且仅当一个有较高经营能力的个人同时也是资本家时,他才能成为一个企业家”,即没有个人财富的人充当企业家无法取得别人的信任②。此观点可由以下模型表达:

简化对民营中小企业企业家能力的分析,可建立企业家才能模型:E=f(K,M),其中K表示个人财富,M表示经营能力。

显而易见,即企业家才能与个人财富、经营能力成正比。在图1中,只有处于Ⅱ中的企业家,即既有较强经营能力,又有较多个人财富的企业家,才是卡森和张维迎意义上的企业家。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民营企业家不断奋斗的历程。民营企业家一手创办企业,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是企业的灵魂,在企业中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其自身的才能、人际关系、信誉等也是企业极其重要的资源。

特征三:企业产权单一或产权不清。产权单一体现在民营中小企业家族持股比例很高,而且往往不愿意接受外界的参股投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委托一”问题几乎不存在。产权不清则体现在共有式的产权使家庭成员之间或合伙人之间财产关系不明确。由于业主制或合伙制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企业的财产就是业主的财产,业主对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根本谈不上法人财产问题。另外,我国许多创立较早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创立之初往往注册为集体企业,而在政策环境改善后纷纷“摘帽”,又常常陷入产权归属之争,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特征四:治理结构优劣并存。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中小企业经受了更大的生存压力,民营企业家也担负了更多来自家族和自身的压力,因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治理结构上比国有企业更具优势(不同类型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见表2)。由于企业的财产和企业家的个人财产紧密相关,民营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十分完善。但是,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习惯于自己管理、自行决策,因而很难与中层经理及员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特征五:企业发展受到诸多外部约束。一是行业准入障碍。行业准入政策在不同经济类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使得民营中小企业在选择行业时受到了很大限制。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方面处于次国民待遇地位,实际准入的行业不仅少于国有、集体企业,还少于外资企业。二是不合理的税费负担。由于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收费与社会负担,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负担很重,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要应付30多个部门,上缴50种税费,其中大部分是各种项目收费。三是外部融资障碍。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50%至60%靠内部融资,自有资金比重过大。近几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股票类、贷款类、债券类、基金类、项目融资类、财政支持类六大融资方式,但除了短期信贷以外,其它融资渠道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开放度都很低。间接融资方面,我国企业信用建设一直落后于经济和企业规模的发展,民营中小企业也存在普遍不注重信用建设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体制弊端,与民间投资发展相配套的中小金融机构尚未获得发展。直接融资方面,由于主板证券市场的进入门坎太高,二板市场久久呼之不出,风险投资基金欠发达,使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外部直接融资更加困难。

表2不同类型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

项目理想企业民营中小企业公共民营企业

市场竞争压力高高较高

产权人行为规范、商业化商业化规范、商业化

资本市场压力高无高

企业目标多元目标利润利润、企业价值

人才优势高低高

资金供应低成本、高额高成本、有限中等成本

激励机制完善完善不完善

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企业家、家族董事会

决策效率高高一般

项目公共国有企业行政式国有企业

市场竞争压力高或无几乎无

产权人行为非完全商业化非商业化

资本市场压力一般无

企业目标利润多元目标

人才优势一般低

资金供应低成本、高额极低成本、有限

激励机制差差

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政府行政部门

决策效率较差差

二、制度因素影响:基于生产函数和制度函数的分析

制度主义是当代经济学现实主义潮流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其中的新制度经济学重在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研究的重点则强调对现实约束条件进行实际调查。在这里,我们借鉴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方法,由生产函数入手研究制度因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影响。

现代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科学技术也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因而,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Q=f(L,K,E,M,T)

其中,L表示劳动的投入,K为资本的投入,E为生产中土地的投入,M代表企业家才能,而T则代表技术的投入。假设Q不是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是稀缺的,任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都会使Q增加;而且任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有:

1.

2.当且仅当L=0,K=0,E=0,M=0或T=0时,Q=0

民营中小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处于特定的制度环境下,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因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影响尤为明显。设各种制度因素的函数可综合表示为F=f(Z),制度因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影响可由表示,将展开可得:

当制度环境改善时,劳动的投入和使用处于更加有利的环境,使用效率、投入产出比将进一步提高,因而(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同理可知(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因此(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求Q对F的二阶导可得: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近年来,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制度基础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制度因素同样是企业生产经营必需的一种生产要素。由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可知,(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因此(此处有公式或插图)。这说明制度环境的改善会使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状况改善,但这种改善的速率将会越来越小。根据以上分析,可用图2表示民营中小企业生产函数与制度因素的关系:Q-Z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此处有公式或插图)),而且是下凹的((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三、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家族式民营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都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特征密切相关。家族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生态群体的母体和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态,其治理结构优劣并存;全盘否定民营中小企业的家族治理模式,就等于了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基础,这是不可取的。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有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根据其发展阶段采用相应的治理结构,才能使其生命力不断延伸,而现代企业制度并不适合我国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的现实状况。

创新体系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在创新体系中,制度创新以理论创新为前提,但对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具有保障作用。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还很不完善,制度环境的改善将使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只有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使民营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顺利完成企业形态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培育企业家精神。由于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我国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的素质和发展,因而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自身的创新。企业家创新的途径有三个:第一,加强对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家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来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如主动参加培训、进修MBA、自我学习等。第二,坚持“干中学”,不断地用科学的方法归纳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从实践中体会、感悟企业经营管理之道。第三,适时引进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家可在时机成熟时引进职业经理人,给予其一定的资本所有权,自己则保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企业家精神能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理念产生极大的影响,因而培育企业家精神是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和企业家创新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强化企业家的实干精神、创新精神、不屈不挠、逆流而上的精神,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2.进行产权制度创新。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清晰合理的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创新的突破口,产权不清会导致人们热衷于瓜分企业而丧失关注企业效率的责任心。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重点是:第一,明晰企业产权。明晰民营中小企业产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在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框架下逐步实现与公有产权的分离,即创业初期采用集体企业形态的民营中小企业要在科学核算的基础上真正“摘帽”;另一方面是逐步实现企业产权与企业家或家族财产的分离,为引入家族外部投资、鼓励人才以技术和管理才能入股、实现企业形态的进一步转变创造条件。第二,实现产权多元化。封闭式的单一产权结构虽然使民营中小企业保持了高效的激励机制与决策效率,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弊端也日渐显现。单一产权使企业家或其家族承担了很高的经营风险,限制了企业的规模,不利于企业实现企业形态的转换,更不利于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而积极引入外部投资,实现产权多元化,是民营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第三,实现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化。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内部产权的“分散”仍局限在家族成员之间,通过在企业内部合理分配股权,吸纳职业经理人和技术骨干的股份并适当送股,进行股权激励,能使其增强主人翁意识;实行员工持股,能使员工获得劳动收入之外的资本收益,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家或家族则能在相对股权降低的同时增加股份的绝对份额,从而提高收益的绝对额度。

3.健全企业运行机制。美国学者詹姆斯.柯林斯在其《基业长青》一书中指出,真正优秀的企业不是依赖优秀的企业家,而是依靠让企业家、经理人各司其职的企业运行机制;健全的企业运行机制,能使中小民营企业更换数代企业家而经久不衰。健全机制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健全企业内部运行机制,通过董事会、职代会、监事会等机构强化对企业家的约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并健立一整套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管理机制,如财务机制、技术创新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另一方面要健全企业外部约束机制,包括产品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市场等,加强对企业的约束。有效的市场机制能迅速反映企业任何合理或不合理的行为,并对企业进行“纠错”,增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改善企业经营的外部制度环境。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消除外部制度障碍。第一,实行公平的行业准入政策。目前,我国正逐步取消各种外资准入限制和壁垒,逐步对外资开放外贸、金融、保险、证券、电信等服务业领域,在向外资开放这些领域的同时,也应向中小民营企业开放,除了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行业以外,其他行业都应允许民营中小企业进入。第二,减轻民营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该规范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收费,对于有关的收费科目要进行清理和规范,调整不公平的收费政策,坚决禁止不合理收费。另一方面,凡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可以享受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民营中小企业也应当享受。对国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项目,可以让民营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新产品开发费用计入成本、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土地租用费付款和用地价格等方面享受到相应的优惠。第三,改善民营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社会信用建设是改善民营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前提,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企业信用调查体系,通过社会评价力量对各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推进企业外生性信用建设;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不断进行科技开发和创新,以提高企业的信用能力,推进企业的内生性信用建设。此外,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改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服务、设立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显著改善民营中小企业的外部间接融资环境,而尽快建成二板市场、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将会大大改善民营中小企业的外部直接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厚文等.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200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甘德安等.中国家族企业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彭海颖.论制度创新与民营企业发展[J].经济问题,2003,(3).

[4]徐善长.体制创新与民营经济发展[J].上海改革,2003,(1).

[5]石军伟.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一个基于企业家的解释[J].财经研究,2002,(10).

[6]王克忠,刘晓华.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模式创新[J].上海改革,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