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产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4-0094-04
一、引言
海南是我国海洋大省,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我国主张,海南省管辖的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推进,南海已经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开发的重点领域,海洋经济亦已成为海南名副其实的增长点。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向社会公布海洋生产总值数据,从统计数据看,2007-2014年,海南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89%;2006―2014年海南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均2791%,而全国数据为1109%。随着国际旅游建设的深入开展,海南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宏伟目标。海洋产业在海南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日益显著。
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文献颇丰。近期的热点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海洋产业贡献度,探讨海洋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狄乾斌等,2014);海洋产业的集群和集聚效应,探索海洋产业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傅远佳,2011;纪玉俊等,2013);海洋产业的就业效应,研究海洋产业的就业弹性和就业效应及对海洋产业就业驱动机理(崔旺来等,2011);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海洋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王玲玲等,2013);海陆产业的协同,探究了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协同和演进趋势及空间差异(李福桂等,2012)。对海南海洋产业研究的文献不多,较有代表性的如叶波等(2011)从静态、动态的层面对海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量化分析,总结了海南海洋产业发展的特点。这些研究为探讨海南海洋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本文的研究重点关注2006年《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实施后海洋产业对海南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基于两个层面,一是海洋产业总产值增长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二是海洋三次产业产值增长对海南三次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使用2006-2014年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对海南海洋产业与经济增长两个层面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海洋产业的政策建议。
二、模型构建
由于国民经济由海洋产业和非海洋产业构成,将地区生产总值用Y表示,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和非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分别用Yocean和Yothers表示,则有以下函数成立,
式(5)即可用于测度海洋产业总产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也可用于分三次产业分别测度海洋各产业产值对海南三次产业产值的贡献。本文将在接下来的部分,使用不同的方法对海南产业对海南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
三、实证分析
(一)海洋产业总产值对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
根据式(5),我们使用2006-2014年官方统计数据计算海洋产业总产值对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结果如表1所示。
2在计算海洋生产总值增长率时,均以上一年为基期计算实际值。
表1展示了2007-2014年海洋产业总产值对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年度看,海洋产业总产值对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在2013年后有下降趋势,但平均来看,海洋产业总产值对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2%,贡献率最高的2012年达到578%。相比较而言,海南同期三次产业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55%、303%和542%。海洋产业对海南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远超第一产业并高于第二产业,成为海南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二)海洋三次产业产值对海南三次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
为进一步分析海洋产业总产值对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变动的原因,我们按照《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对海洋一产、二产、三产的分类,并将国民经济同样按照三次产业分类,使用同样的方法分别计算2007-2014年海洋各产业产值对海南各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结果如表2所示。
2增长率均以上一年为基期计算实际值
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到,平均来看,2007-2014年 ,海洋三次产业对海南对应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75%、243%和274%,说明从对应产业的贡献率来看,说明海洋各产业对海南各产业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上述数据还可以看出,2013年海洋产业总产值对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可能是由于海洋第三产业增长率下降所致。同时也说明了第三产业在海南经济增长中的支柱作用。
海洋第一产业贡献率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渔业产出的增长。渔业是海南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海洋第一产业的支柱产业。同时,由于海南渔业以海水捕捞水产品为主,受自然条件和市场行情变动的双重影响,因此年均产值不够稳定,虽然总体上产值持续增长,但不同年份增长的差异较大。
海洋第二产业平均增长率相对较低而对海南第二产业贡献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海南第二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增长率总体下降;另一方面海洋第二产业覆盖范围广,包括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渔业工业建筑业、海洋食品加工业等产业,是海南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依托海洋资源发展的各类工业成为海南第二产业的主要推动力。
海洋第三产业贡献率较好反映了海南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由于海南海洋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教育、海洋批发零售业、海洋渔业服务业以及游艇、会展等其它海洋服务业,特别是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游艇、会展等产业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海南第三产业发展。
(三)海洋、非海洋产业三次产业产值对海南总产值增长的贡献
本文将海洋三次产业和非海洋三次产业放在一起,使用计量分析方法考察各产业对海南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将海洋三次产业产值分别用X1、X2、X3表示,非海洋产业三次产业产值分别用X4、X5、X6表示,则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可用下式表示。
调整后的R2为1,说明方程拟合良好。从回归结果看,海洋第一产业对海南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第一产业以海洋渔业为主,海洋渔业产值的变动基本反映了海南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情况,然而海南当前海洋渔业的生产规模还不大,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有限。海洋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每增长1%可带动海南经济增长029%,影响程度已接近非海洋第三产业的031%。海洋第二产业每增长1%可带动海南经济增长008%,影响程度是非海洋第二产业的一半。结合前文分析,海洋产业对海南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362%,这主要来自海洋第二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的增长,特别是海洋第三产业,与非海洋第三产业共同成为海南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回归结果与前面的实证分析结论恰好相互印证。从整体上看,海洋产业发展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海南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362%。而海洋产业对整体经济的贡献主要来自于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其对海南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接近非海洋第三产业,二者之和的弹性系数达到06,意味着海南第三产业每增长1%可以带动海南经济增长06%。海洋第一产业发展对海南第一产业发展贡献率超过其他两类产业,然而对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海洋渔业应是海南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这既关乎海南海洋强省建设中海洋第一产业的发展,同时关系到海南第一产业自身的发展,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迫在眉睫。海洋第二产业在海南第二产业中的优势并不显著,其对海南第二产业的贡献小于其他两个产业,对海南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也远小于海洋第三产业,且远小于海南第三产业,这与海南工业基础薄弱有关,第二产业并不是海南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2006―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海洋产业对海南经济增长的影响。从三个层面分别检验海洋产业对海南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海洋三次产业对对应海南三次产业的贡献,以及海洋和非海洋三次产业对海南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的主要发现是:第一,海洋产业是海南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海南经济增长1/3以上的贡献来自海洋产业;第二,海洋第一产业发展有力促进了海南第一产业增长,但对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这与海南第一产业和海洋渔业发展缓慢有关,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是促进海南海洋经济和第一产业增长的关键环节,对海南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至关重要;第三,海洋第二产业发展促进了海南第二产业产值增长,对整体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但在贡献程度上远小于第三产业;第四,在海南经济增长过程中,海洋第三产业的地位与非海洋第三产业的地位同等重要,海洋第三产业既是海南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又是海南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第五,海南经济结构中虽然第二产业比重小于第一产业,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第一产业,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海南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本文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研究启示。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大力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形成海洋经济与非海洋经济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第二,为加快海南海洋强省建设目标,当前的重点是推动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新技术引进和原有技术升级,形成海洋第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有重点的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如制盐化工业和海洋油气开采加工业等海南优势海洋产业,提高海洋第二产业对海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四,着力促进海洋第三产业发展,注重海洋产业与非海洋产业
的融合,特别是与旅游业的融合,有力推动以滨海旅游业为主体的海洋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形成海南旅游业优势和特色。
[参考文献]
[1]狄乾斌,刘欣欣,王萌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10).
[2]傅远佳海洋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1(9).
[3]纪玉俊,刘琳婧海洋产业集群与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关联关系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3(3).
[4]崔旺来,周达军,刘洁等浙江省海洋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1,3(8).
[5]王玲玲,殷克|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3,31(6).
>> 国内外海洋产业竞争力研究综合评述 中国内外资银行专利竞争力评价研究 环境规制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外零售业竞争力分析及其启示 国内外风机制造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国内外差别分析 分层采油国内外专利分析 江苏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研究 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学派发展综述 国内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探析 城市群竞争力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对辽宁海洋经济发展的启示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陕西茶叶生产贸易的国内外竞争力分析 国内外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按需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和竞争者分析 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比较分析 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河北省海洋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浙江海洋生物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广州市海洋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6-05-29.
[3]Suess E.Die Entstehung der Alpen[M].W.Braumüller,1875.
[4]百度百科.生物圈[EB/OL].,2016-05-29.
[17]Chang S B.Using patent analysis to establish technological position:Two different strategic approache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2,79(1):3-15.
[18]Schmoch U.Evaluation of technological strategies of companies by means of MDS map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5,10(4-6):426-440.
[19]杜尊峰,周清基,郭显杰.我国海洋浮式平台领域新兴技术研究――基于专利分析[J].情报杂志,2014,33(7):20-26.
[20]张光宇,张玉磊,谢卫红,等.技术生态位理论综述[J].工业工程,2011,14(4):11-16.
关键词:海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ocean. The coastal countries (region) all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regarding the construction in marine power (region) as a long-term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nation (region). Shandong province, as one of the marine economy provinces, is with urgency, reality and necessity to develop marine econom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ing the marin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region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developing marin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words: the marine economy;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K928.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全球海洋经济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005年的1.7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到了4%。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日本海洋经济已占该国GDP的14%。通过分析国内外各国家(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我省发展海洋高薪技术产业提出策略建议[1][2]。
1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1 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建立起来的国际海洋法律新秩序和海洋高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的新形势,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分别提出优先发展海洋高技术的战略决策[3]。
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沿海各国(地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欧洲委员会(The Council of Europe )的研究估计,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服务直接产生的经济价值每年在180亿欧元以上;临海产业和服务业直接产生的增加值每年约1100亿~1900亿欧元,约占欧盟国民生产总值(GNP)的3%~5%;欧洲地区涉海产业产值已占欧盟GNP的40%以上 [4]。
1.2 海洋开发与保护意识普遍增强
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国际海洋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公约》的生效实施使沿海各国对海洋的认识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对海洋在社会经济、国防建设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已经把海洋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形成了许多新的海洋观,如,海洋经济观、海洋政治观、海洋科技观、海洋地理观以及新的海洋国土观、国防观、海洋军事空间观等[5]。
1.3 人口与海洋的联系日益紧密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人口、经济、产业不断向沿海地区聚集,海洋经济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世界上60%的人口和2/3的大中城市集中在沿海地区,预计到2025年将有接近75%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如,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波士华”城市群面积约13.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4500万, 该区面积虽不到美国国土面积的1.5%,却集中了15%,左右的美国人口,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和世界经济的重要枢纽;日本东海道城市群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占日本总面积的20%,人口近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1%,集中了日本工业企业和就业人数的2/3、工业产值的3 /4和国民收入的2 /3,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枢。
1.4 海洋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20世纪80 年代以来,美、英、法等传统海洋经济强国以及近邻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分别制定了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优先发展海洋高科技的战略决策。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政策,旨在激励和引导科学技术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海洋竞争力,保持其在海洋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海洋科技的发展使得海洋研究领域不断拓展,而海洋研究领域的拓展又导致海洋开发深度逐渐加深,难度不断加大。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深海勘测和开发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科学考察船、载人潜水器、遥控潜水器、深海拖拽系统、卫星等先进设备的使用,人们对海洋的开发开始从近海转向深海,开发内容也由简单的资源利用向高、精、深加工领域拓展。
2国内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尽管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由于海洋的复杂性、研究的艰巨性以及投入的有限性,使海洋调查、监测以及对海洋资源环境基本规律的研究相对缺乏,目前为止还没有弄清我国近海的资源环境状况;海洋技术装备落后,海洋基础建设缓慢;海洋科技投入水平低;可供转化的高技术成果少,转化率低;海洋科技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海洋高技术人才不足,创新能力不高;促进海洋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有效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海洋经济整体规模偏小。
中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是发展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工程技术,开发海洋药物资源,形成海洋医药产业;发展海洋农牧化技术,培育优良生物品种,推动海水养殖业发展;开发海水利用技术,扩大海水利用和海水淡化规模,形成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海洋环境技术,推动海洋仪器仪表产业、海洋环保产业的发展;发展海洋生物制品研发技术,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形成海洋生物制品加工产业。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实现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对于国家海洋经济以及科技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十一五” 期间,沿海地区各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努力推进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海洋经济运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海洋经济现已成为带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构建开放型社会的有力支撑,也为 “十二五”时期实现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浙江、广东、福建、天津和辽宁等省市坚定不移地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分配海洋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资源,通过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市场开发,将海洋高新技术大规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一些成效显著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模式。如:以技术为依托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企业,使海洋高新技术的研制与生产紧密结合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效模式;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合资模式——利用外资进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模式;产业园模式——创办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示范基地使之成为海洋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和辐射中心及积极培养和引进海洋高新技术研发人才,集中力量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等模式。
3加快推进山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山东省是我国的海洋经济大省,海洋产业基础较好,门类齐全。良好的海洋产业基础条件是山东省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石。但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山东省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产业技术含量有待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足;科研机构分布过于集中,科研管理体制比较陈旧;科技投入明显偏低,人才结构亟待优化;产业积聚度不高,资源共享机制有待完善等。
山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刚刚起步,需要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大优惠扶持力度。要结合《全国海洋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快制定相关鼓励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措施如下:
1. 实行政策聚焦,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等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加快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组建一批“科工(农)贸一体化、销一条龙”的大型海洋科技产业集团。在工作指导方面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支持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
2. 加大资金投入,增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除省级财政增加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外,鼓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所属的市、县(区)财政增加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研发的投入,增长的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对入驻基地企业可享受各种形式的财税优惠政策,对公共实验平台建设、企业引进境外先进专有技术等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对重点产业及配套生产企业购置土地或物业方面给予补贴。帮助致力于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解决人民币银行贷款授信额度,并给予部分贷款贴息。
3. 加强政策引导,加快集聚海洋高新产业风险投资。尽快落实山东风投引导基金的投放。率先建立促进风险投资集聚的政策体系。形成多渠道风投引导基金政策的集聚。
4. 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人才集聚,构建海洋高新技术的人才高地。加强海洋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于重点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的个人所得税给予补贴或部分返还,并在户籍、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出入境手续等方面实行系列的优惠政策。设立海洋高新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奖励基金,鼓励科研人员结合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进行有针对性的海洋高新技术应用研究。
5. 加大对海洋高新技术集聚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快临港新城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商务商贸、教育、居住、医疗、旅游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营造引人入胜的海洋生活环境,成为郊区生态环境优良、形态美好的宜居新城之一。
6. 实施规范化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蓝色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依法管海、依法用海是关键。
参考文献:
储永萍,蒙少东.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J].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4-157.
刘容子.海洋高技术发展趋势[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0,3(1):35-42.
付一新.各国海洋产业界定与海洋经济发展统计比较[J].经济论坛,2011,8:144.
郭军,郭冠超.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思考[J].宏观经济与管理,2011,1:39-41.
向云波,徐长乐,戴志军.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2):46-52.
张莉.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N].中国海洋报,2007,3.
胡建廷,郑冰,马健.山东海洋科技创新现状刍议[J].科学与管理,2006,3:27-30.
[关键词]广西海洋经济;产业结构;SVAR;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7-0062-03
1引言
广西沿海地区拥有1629千米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在全国11个沿海省份排名第六,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海洋经济指开发利用海洋的相关产业与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既包括传统的海洋盐业、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和现代的海岸线与海岛开发,也包括随着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海洋现代服务业、现代涉海工业。包括海洋船舶制造业及配套工业、滨海旅游及相关酒店餐饮娱乐服务业、海洋生物化工医药,以及海洋新材料、新能源和海洋保护等产业经济。2013年广西的海洋生产总值达到89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8.1%。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海洋经济逐渐实现了转型,海洋产业结构也逐步优化[1]。有效地衡量国家的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进一步发展海洋经济的需要[2]。
国内学者经过对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结构的关系的大量研究可知: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机制,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则会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而海洋经济的发展也会促进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海洋经济发展不仅影响海洋产业结构,并且涉及腹地产业结构。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整个经济腹地的支撑。所以海洋经济发展与其腹地产业结构演进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发现,学者们的研究集中于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结构,缺乏海洋经济对内陆腹地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具体到某个省份的研究就更少了。本文通过建立SVAR模型,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对广西海洋经济与腹地产业结构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2广西海洋经济及产业结构现状
近几年,广西海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1997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19.52亿元,占GDP比重为3.85%。2013年海洋生产总值为899亿元,为1997年的46倍,并且海洋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上升,2013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6.25%。由此可知,广西海洋生产总值的总量到了较大的发展,海洋生产总值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上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不大,海洋经济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近20 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改变也产生了影响,广西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由表1可知,广西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1997年的32.1%下降到2013年的16.3%;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由1997年的33.8%上升到2013年的47.73%,约占广西生产总值的一半,成为广西生产总值的重要部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1997年-2002年呈上升趋势,由1997年的34.1%上升到2002年的42.6%,2002年后所占比重开始下降,由2002年的42.6%下降到2013年的35.97%。
对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广西产业结构和促进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选取1997―2013年广西海洋经济总量GDP、第一产业比重FIND、第二产业比重SIND 以及第三产业比重TIND 作为样本进行分析,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及相应的脉冲函数分析了海洋经济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动态相关性。
3S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
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于1980 年提出VAR 模型,其在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因果关系、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中体现了重要的学术价值[3]。但 VAR 模型将变量之间的当期相关关系隐藏在了随机干扰项中,为了明确变量间的当期相关关系,需要引入结构化的VAR 模型(Structual VAR)[4]。本文实证分析采取年数据,为了分析广西海洋经济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根据《广西海洋统计年鉴》和《广西统计年鉴》以及广西统计局、广西海洋局的统计年报,选取1997―2013年广西海洋经济总量GDP、第一产业比重FIIND、第二产业比重SIND以及第三产业比重TIND作为样本进行分析。为了消除在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并且维持原始数据的协整关系,需要对数据GDP、FIND、SIND 和TIND分别取对数处理,并记为LNGDP、LNFIND、LNSIND 和LNTIND。
3.1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是否平稳影响模型的稳健性以及实证结果的分析,在建立S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之前,需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利用Eviews6.0软件,采用比较常用的ADF单位根检验法对模型中的变量LNGDP、LNFIND、LNSIND和LNTIND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DLNGDP、DLNF、DLNS和DLNT为时间序列的一阶差分。由表2可知,广西海洋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为不稳定时间序列;但其一阶差分均为稳定时间序列,呈现了平稳的状态。各指标为一阶单整,符合平稳条件。
3.2模型识别
本文对 SVAR 施加AB 型约束,至少要施加2K2 -K(K+1)/2个限制条件才能识别出结构冲击。该模型采用4个变量,因此从经济理论和 SVAR 的约束条件出发对模型至少施加 22个约束,才能使模型满足可识别条件。
本文中约束矩阵 B 是单位矩阵,A 矩阵对角线元素为 1,由于变量当期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对其他变量从经济意义进行约束。
3.3模型稳定性检验
在构建SVAR模型后,需要对其进一步检验,经过多次计算与比较,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并满足AIC最小原则,本文所建立的SVAR模型的AR根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可见,模型征方程所有根的倒数值都小于1,所有单位根的模的倒数均位于单位圆内,因此模型是稳定的,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3.4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因果性分析方法,是指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带来的影响,它表示给一个内生变量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对模型中其他变量的影响。为了动态分析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对广西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本文通过采用脉冲响应分析来实现。由Eviews 6.0计量软件得出的广西海洋经济对三大产业结构的脉冲响应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中,自左到右分别给海洋经济LNGDP一个正的标准差结构冲击后第一产业所占比例、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脉冲响应结果。下列各图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年度),蓝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红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观察图2可知,在海洋经济LNGDP 一个单位的正向标准差冲击下,第一产业所占比例LNFIND前2期呈现下降的趋势,在第3,4期比较平稳,在第5期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并由正向效应转为负向效应,第7期开始逐渐回升并趋于平衡状态;第二产业所占比例LNSIND 在最初阶段呈现上升状态,并在第3期由负向效应转为正向效应,并维持到第4期,第4期后开始逐渐下降并趋于平衡状态;第三产业所占比例LNTIND 最初趋于平稳,在第3,4期呈现负向效应,于第4期开始逐步上升,第5期转为正向效应,并最终趋于平衡。
通过对图2中广西海洋经济对三大产业脉冲响应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可知,在短期内,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使得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降低,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初并不明显。随着广西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从长期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例相对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例产生正效应,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会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影响不大。
4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选取1997―2013年广西海洋经济总量GDP、第一产业比重FIND、第二产业比重SIND 以及第三产业比重TIND 作为样本进行分析,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及相应的脉冲函数分析了海洋经济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动态相关性,得出在短期内,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使得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降低,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初并不明显。随着广西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从长期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例相对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例产生正效应,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会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影响不大。
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开发利用海洋与保护海洋并重,坚持绿色发展海洋。一定要做到将待开发海洋资源的自身特点和相关海洋产业部门发展的独特需求相结合,制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有条理的开发计划[5]。如大力发展高效渔业、特色渔业、生态渔业等,大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促进海洋资源节约利用。加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的同时要保护好海洋的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的海洋保护预防和监督管理体系,注重将各项规章细则落到实处,防治出现“先开发后污染、先治理再污染”的旧现象。
(2)增加海洋科研投入,促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增加海洋科研投入可以通过提高经费投入、增加人员配给等途径。海洋产业技术是海洋产业部门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海洋科技含量,将高新技术应用到海洋产业中,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产生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如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电力以及海水利用等新兴产业;加强信息技术在港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等。
(3)实现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充分结合,形成海陆经济联盟。
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联性,需要海洋和陆地的联合支撑。以陆地为依托,海洋为拓展空间,把海洋产业与陆域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形成陆海联动发展。充分利用港口资源,构建陆海联运物流体系,吸引外资向港口聚集,发展临海工业。沿海与内陆经济的发展相互联动将会促进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进而进一步促进广西产业结构的演进。
参考文献:
[1]谭晓岚.论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7):12-16.
[2]Kildow J T,Mcllgorm A.The importance of estim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oceans to national economic[J].Marine Policy,2010,34(3):367-374.
[3]段显明,郭家东.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基于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52-55.
关键词:海洋产业集聚;集聚系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033-03
\ 引言
我国是开发海洋资源较早的国家,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分别提出“实施海洋开发”、“发展海洋产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单独作为一个章节,这是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我国基本发展方略的标志。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是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海洋产业集聚,是海洋经济产业组织的形式之一,能够利用协同效应强有力地促进产业的发展。通过建立海洋产业集聚测度的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评估,对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大战略、推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有效指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集聚和海洋产业集聚
19世纪末,马歇尔最早从定义外部经济概念入手界定了地方性工业集聚的内涵。经历了100多年,产业集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和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对于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产业集聚是指属于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1]。
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的定义,海洋产业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与服务活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主要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笔者认为,海洋产业集聚是各种生产要素往最适合从事海洋经济活动的地域范围集中、聚合的情况,它不仅包括不同海洋产业在同一区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也包括同一海洋产业的上下游企业的密切联结与配合。海洋产业集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海洋资源优势,提高海洋资源要素配置的效率,推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关于海洋产业集聚测度的研究综述
目前,对产业集聚进行测度的方法主要有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赫芬达尔指数(H指数)、产业关联系数、生产服务业比重、EG指数等。学者们采用以上几种方法,对我国海洋产业集聚进行了测度。
一些学者选择赫芬达尔指数(H指数)来对海洋产业的集聚度进行测评。赵昕等[2]利用赫芬达尔指数,从地区和行业两方面分析我国海洋产业的分布均衡度。李青[3]等测评了江苏省沿海地带资源依赖型的海洋产业的集聚度,分别是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运输业。赫芬达尔指能够准确反映产业的市场集中高度,但它是一个绝对集中度指标,直观性较差。
较多学者采用区位熵来对海洋产业的集聚度进行测评,区位熵计算简便、数据易得,可用来测评相对集中程度。黄瑞芬等[4]测评了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的第一、第二、第三海洋产业的区位熵,衡量了海洋产业结构内部的各产业的集聚情况。金炜博[5]等测算了1998―2005年浙江省海洋各产业集聚水平,在计算浙江省海洋产业集聚区位熵指标时,将我国11个沿海省市作为一个大区域,与之进行对比,计算浙江省特定海洋产业的产值在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与全国沿海11省市该海洋产业产值在全国沿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龚志聪等[6]测评了江苏省2007―2010年的海洋第一、二、三产业的集聚度,研究结果表明,集聚度越高,当年的产业结构也越合理,即海洋产业集聚有利于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纪玉俊[7]对我国海洋各产业的集聚度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我国海洋产业在各区域已经趋向形成集聚的态势,也就是说海洋产业在我国各区域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各区域如果能将集聚的效应和优势发挥到最大,就能显著带动海洋经济的进步。
也有部分学者结合了两三种方法来进行海洋产业集聚度的测评。赵祥[8]选择了3个指标进行我国海洋产业集聚的测度,包括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地区的海洋产业份额,并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集聚进行了比较分析。常玉苗[9]利用海洋产业集中率和区位熵测评我国2006―2010年海洋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并用区位熵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得出了我国的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海洋产业的集聚度较高的结论。王涛等[1]利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熵指数和地点系数4种方法相结合测度了我国海洋产业2001―2012年的集聚度,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地测评了产业集聚的水平。结果表明,我国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和海洋盐业的产业集聚水平最高,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和海洋电力业产业集聚化趋势明显。
目前我国学者对海洋产业集聚进行测度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从现有的成果来看,学者们主要采用了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来测度海洋产业集聚。较多的学者仅采用一两种方法,难以涵盖产业集聚的内涵,仅仅表现了产业集聚的一部分。可见,目前对海洋产业集聚的测度的视角还不够丰富,难以客观、全面地进行衡量,测度指标还有待完善。
三、海洋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改进
(一)理论依据
学者们对产业集聚的理论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和分析,在海洋产业集聚的测度方面也有一些研究成果可供参考,为海洋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是提升专业化水平是形成产业集聚的首要条件。各企业成员进行分工并且趋向专业化、扩大规模、提升产业集聚度,由此,又能通过集聚效应的发挥,使得社会分工得到进一步发展,产业集聚的过程和社会分工是紧密联系的。
二是产业要与上、下游企业开展分工合作,才能形成更有效而稳固的集聚状态。产业集聚不单单是企业本身,也包含下游产业的成员(销售渠道和顾客)、互补性产品生产商、专业化基础设施的供应商和政府与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援的机构,以及同业协会和其他相关的支持性民间团体。在产业集聚演进过程中,位于集聚区内部的中小企业会逐渐发展和扩大,成为大公司或者是核心公司,与上、下游的各类成员进行分工与协作,同时与中介机构等生产业的合作更加密切。
三是由于产业集聚,内部构成了一种层层相连的网络关系,企业与中介机构的协作更加密切,中介机构之间形成超分工合作,导致了生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相关的金融、法律、技术咨询等逐渐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海洋产业集聚度测评方法的选择,需要更全面地包含海洋产业集聚的各类型及各个阶段,进行海洋产业集聚的测度,要能体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该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较高;该产业与相关产业关联程度较高;该产业的聚集导致了生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二)海洋产业集聚系数
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了能反映上述3个方面的3种方法,即区位熵LQ、产业关联系数R和生产服务业比重SP,综合构成测评海洋产业集聚度的集聚系数CC(cluster coefficient)。相对于其他单一方法而言,集聚系数CC对产业集聚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良,为了指标数值的规范,将其进行简均以使系数的取值处于0―1之间,即海洋产业集聚系数CC=(LQ+R+SP)/3,数值越大,则海洋产业集聚度越高。3种方法的具体表述和计算公式如下:
区位熵LQ=,Pki 是指k地区i海洋产业占该地区海洋产业的比重,Pi指全国i海洋产业占全省海洋产业的比重。区位熵数值大于1,说明该地区该海洋产业在全国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即专门化率比较高。一般来说,区位熵大于1.5,则该海洋产业在该地区的比较优势相对显著;数值等于1,说明在该地区该海洋产业具有均势地位,与全国平均水平差不多;若数值小于1,说明该海洋产业在该地区不具有优势,处于比较劣势地位。
产业关联系数R=,根据海洋产业投入产出表的中间流量矩阵进行计算。Xij 是指i海洋产业产出的中间产品,分母是指该地区各海洋产业生产过程中总的中间消耗。数值越大,则说明各海洋产业在产出过程中消耗了更多的i海洋产业产品,也就是该海洋产业与其他海洋产业的联系比较紧密。
生产服务业比重SP=,Si是指i海湾海洋生产服务业增加值、总产值、职工人数等指标数据,S是指i海湾海洋服务业的增加值、总产值、职工人数等指标数据。SP数值越大,表明生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越大,集聚越明显。
四、海洋产业集聚度测评的指标与投入产出表
为了更全面测评海洋产业集聚度,区位熵LQ和生产服务业比重SP分别选择多个指标进行综合测评,产业关联系数R通过应用海洋产业投入产出表来测评。
区位熵LQ选择产业总产值、产业增加值、企业总数、规模以上企业总数、园区数量、职工人数、销售总额、利润等8个指标进行综合测评。多个指标之间采用算术平均值进行简单计算,得出的综合数值作为该方法的测评数值,即LQ=(LQ1+LQ2+LQ3+LQ4+LQ5+LQ6+LQ7+LQ8)/8。
生产服务业比重SP选择产业总产值、产业增加值、职工人数、利润、销售总额等5个指标进行综合测评。多个指标之间采用算术平均值进行简单计算,得出的综合数值作为该方法的测评数值,即SP=(SP1+SP2+SP3+SP4+SP5)/5。(参见表1)
产业关联系数R是借助投入产出表的中间流量矩阵计算的,采用该方法不存在指标选取的问题,但需要构建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海洋产业投入产出表。根据《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20794-2006),海洋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辑需要包含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服务、海洋保险与社会保障业、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经济服务业、海洋地质勘查业、海洋环境保护业、海洋教育、海洋管理、海洋社会团体与国际组织等22个海洋产业。在实际测评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海洋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的相应海洋产业。
综上,运用海洋产业集聚系数CC测评海洋产业集聚度,海洋产业集聚系数CC=(LQ+R+SP)/3,其中:
LQ=(LQ1+LQ2+LQ3+LQ4+LQ5+LQ6+LQ7+LQ8)/8,其中,LQj=(j=1,2,…,8);
SP=(SP1+SP2+SP3+SP4+SP5)/5,其中,SPj=(j=1,2,…,5);
R=,其中,Xij来自海洋产业投入产出表。
五、结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