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管理三大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品创新能力是一家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银行家》杂志社每年推出的金融创新奖,就是为了推动中国银行业的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近年的评奖活动来看,每年收到了不少具有创新性的案例,可以说银行创新活动和创新产品层出不穷,眼花缭乱。然而,关于创新的方法和理论专著尚不多。前不久,收到了赵志宏新著《银行产品工厂——创新能力评价解析》一书,感觉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很想说几句。
在竞争的环境下,银行产品创新无处不在。说到底,产品创新是基于需求变化和追求差异化的结果。银行的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团队和每一家机构都有创新的动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越是贴近客户和市场的层级,则对市场与客户的变化越灵敏,越有足够的积极性去进行产品创新。然而,不同层级在产品创新中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越是基层单位就越从自身的局部利益出发,就越可能会忽略了对全局的负面影响。从一家银行总行的角度,则需要更加全面的考虑。但是,如果一切创新由总行来进行,那么由于决策链条过长,大企业病的存在,可能会使产品创新活动迟缓,不能快速适应市场的需要。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如何来保证创新的快速和风险的可控之间的统一呢?赵志宏的这本新著就系统全面地来解决和回答这一问题。他从广义银行产品工厂的概念出发,认为“参数化设计的银行产品工厂是实现快速、差异化产品定制的关键”,因为它可以提升客户定制化服务能力,缩短产品从概念到原型设计的耗时,控制产品研发流程质量与成本。他很精辟地写道:“差异化的前提是标准化,只有建立起企业级、标准化的产品模型、流程模型、数据模型和客户体验模型,构建起业与IT融合的银行产品工厂,通过灵活的模块化组合和参数定制,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才能建立风险回报动态平衡的核心市场竞争力。”诚哉斯言。
他先分析了银行产品创新和评价的三大理论基础,即六西格玛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接下来,从银行产品创新流程、创新需求分析、创新功能设计、创新成果适用和创新组织管理等广义银行产品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并对其能力进行评价。从表面上看,似乎以能力评价为主体,然而,能力评价的前提是先介绍每一个环节的基本原则和作法,能力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善创新流程、更准确地分析产品需求、更有效地加强功能设计、更准确和高效地应用与推广产品,以及更好地完善创新的组织管理,从而大大提升创新能力。因此,该书更在于告诉读者应当如何有效率和准确地开展产品创新,银行如何提高产品创新能力,银行如何建设好一个强大、快速和高效的产品工厂。有些分析结合了具体业务,有些分析则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模型,因此,对于一些银行相关管理人员不仅可以受其启发,而且还可以直接借鉴,从而推动本行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
赵志宏博士作为中国建设银行产品与质量管理部的副总经理,他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显然更加深刻和透彻。我认为,银行产品工厂的理念和作法,往往更适合IT比较先进的大中型银行提高产品创新效率和控制创新风险的需要,将信息科技和银行业务很好地结合起来。当然,对于IT建设已得到加强、银行规模正在扩大的一些中小型银行同样具有借鉴意义。赵志宏供职的中国建设银行是国内第二大银行,在产品创新方面能力卓著,为其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提供了环境。2009年,他本人领衔创建了国内银行业首间产品创新实验室,获得了一套宝贵的经验。此外,其数理学科和管理学科学历背景与曾从事信贷、个人业务、风险管理等多个岗位银行业务经验,使他对于产品创新的认识更加深刻。因此,由他来写出这样一本专著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我也希望,此书能引发业内对产品创新话题的进一步理论思考,推动中国银行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一、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
1.经济补偿效应。保险是分摊意外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通过向所有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来补偿少数被保险人遭受的意外损失。因此,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失由包括受损者在内的所有被保险人分担。作为一种集合和分散风险的机制,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和保险经营技术的提高,经济补偿效应将逐步得到充分发挥。
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重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人民生命和财产多次遭受重大损失,保险业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经济补偿的重任,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1998年特大洪灾和2003年非典、2005年禽流感及重大煤矿事故中,保险业及时赔付,有效地恢复了生产和安定了人民生活。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把商业保险作为养老、医疗保障和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据统计,2004年山西省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保险金达到19.7亿元,2005年达到20.08亿元,2006年达到25.27亿元,2007年达到52.5亿元。例如,2004年8月18日,大同合成橡胶集团发生的特大爆炸事故,生产线遭受严重毁坏。人保财险山西分公司接到报案迅速赶到现场。经过初步查勘后,立即支付预付赔款400万元。并于2004年12月24日经公估机构里算后,向大同橡胶集团支付赔款869.59万元,使该受灾单位迅速恢复生产和经营。2004年10月7日,山西运城虹桥旅行社承办的旅游团发生严重车祸,造成3人死亡、8人重伤、12人轻伤的恶性事故,人保财险山西分公司支付旅行社责任险赔款125万元。2008年3月9日,阳泉市平定县山西海祥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发生了一起严重火灾事故,造成6名矿工窒息死亡。大地保险阳泉中心支公司接到报案后,加大理赔“绿色通道”的开放力度,及时支付保险赔款120万元。
2.资金融通效应。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许多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契约型储蓄机构筹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具有来源稳定、期限长、规模大的特点,内在的投资需求使保险公司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建设资金,而且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保险具有资金融通效应。保险费是预付的,保险赔偿或给付责任要在整个保险期内履行,还有损失发生与给付之间存在间隔、历年赔付率波动、巨灾发生的可能性等因素,因此保险公司要提留各种准备金。运用暂时闲置的大量准备金保证保险资金的运动是必要的,投资可以进一步增加收益和增强给付能力。投资收入既是金融市场资金的重要来源,也是保险公司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来源。
保险业通过收取保险费,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建立保险基金,再通过银行存款、购买国债等形式进行资金运用,为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等建设融通了资金,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支援了经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障了改革顺利进行。2004年,我国各省市保费收入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保险需求弹性值为1.49%。
保险资金通过投资国债、证券投资基金和同业拆借等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的资金融通效应将逐步得到发挥。
3.收入分配效应。保险基金的形成涉及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交往,即感到风险的行为主体(投保人)愿意出钱(保险费)给另一行为主体(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在收到保险费后形成保险基金,当保险人出现保险事故发生损失时,愿意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赔(给)付。这是典型的交换,社会保险的财务及给付机制影响到储蓄与资本积累、劳动力市场供求和收入再分配的形成。
二、保险业发展的社会效应
保险作为现代生活风险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贯穿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保险所提供的已经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而且成为一种有利于社会安全的制度安排,渗透到经济的各行各业、社会的各个领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参与社会风险管理、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纠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社会效应逐步发挥。
1.社会稳定效应。保险公司从承保、计算费率到理赔都要与灾害事故打交道,需要掌握财产的分布和各种灾害事故损失的统计资料,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积累防灾防损经验。减少灾害事故能相应减少保险的给付,从而增加保险资金积累和降低保险费率,所以保险公司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加强防灾防损工作,宣传并向防灾防损部门投资,把防灾防损作为保险的首要任务。保险赔偿只是分摊灾害事故损失,但整个社会仍受到危害,只有防灾防损才能减少灾害事故给社会带来的损失。投保人投保只是预防万一,他们宁可保险费白缴,也不希望灾害事故发生。可见,保险公司是社会防灾防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
目前我国下岗失业人员较多,保险业正确处理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以社会稳定为己任,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仅通过招收业务人员,就解决了130多万人的就业难题,缓解了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2.社会保障效应。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快发展,社会保险费收入和参保人数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政策,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不能满足人们大病医疗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人们退休后维持现有生活水平的需要。为弥补这一缺口,保险业报出了一系列商业医疗、养老保险,满足了人们较高层次的保障需要。养老保险不仅可以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而且可以减轻子女负担,增加扩展家庭效用,还可以增加子女教育投资,提高收入预期。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解除了人们医疗、养老等的后顾之忧。
3.社会管理效应。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辅助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保险可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有利于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政府可以运用保险这一市场经济手段辅助社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企业风险管理日益成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需求将更多地依赖于时常化的手段来解决。保险将逐步成为个人生涯规划和家庭保障计划的重要内容。
4.本地化效应。保险业只有融入地方经济,服务于地方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近年来,山西省各保险公司不断寻找保险发展的增长点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从支持支柱产业、服务“三农”、推动责任险等方面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宽保险发展领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炭储量为最。煤炭行业是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安全保障问题又是备受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推动煤矿雇主责任险发展,组建专业性煤炭保险公司。针对各地频繁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和公共责任事故,2004年12月,山西省在采煤行业推动开展煤矿职工工伤保险、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等。2006年11月,山西省开始将商业责任保险机制引入全省安全生产领域,特别是采掘业、建筑业等高危行业,大力引导和鼓励生产经营单位积极投保责任保险,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保险业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山西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还是社会结构的变革与适应,都离不开保险业的作用。随着市场的扩大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社会稳定及协调发展效应愈加明显。文章从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两方面对山西保险业发展的功能进行了评述。
参考文献:
1.朱文胜.保险理论研究的思考.保险研究,2000(3)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 营销战略
一、研究背景
1.中国经济强劲发展,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市场蕴藏巨大理财需求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连续保持快速稳健的发展态势,居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正变得越来越富有。据统计,截至2007年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72534亿元。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居民金融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个人金融资产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通过何种投资方式使自己多年的积蓄快速实现增值,正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尽管房地产,股票、债券、基金、邮品、自主创业等为人们提供了很多的投资渠道,但对数量众多的普通居民而言,由于缺乏基本的投资理财分析能力和法律保护意识,再加上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所限,不是盲目投资就是不敢投资,个人资产始终得不到良好配置。因此,人们希望有这样一个机构或组织,能够成为自己投资理财的好参谋,帮助自己投资,激活手中的闲置资金,从而取得更大的利益。
2.银行业竞争形势加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个人理财服务抢占市场,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目前国内银行业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一是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发展受到了规模限制,以往的贷款资产质量不高,收息困难,并存在银行担心出现不良贷款而惜贷、好的上市企业脱媒、民营企业难以得到贷款、优质企业客户要求银行下浮贷款利率等不利因素,使得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更加单薄;二是中国加入世贸后,大批外资银行的涌入进一步加剧了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局面,但同时也给中国银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为了生存和发展,国内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目前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刚刚起步,需求增长旺盛,极具发展潜力,因此被各家商业银行普遍看好。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2001年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乃至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个人理财业务,尤其以各商业银行创办各种类型的理财中心、工作室为代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阵理财热潮。确实,市场需求呼唤着合适的金融机构能够为广大居民提供个人理财的咨询和顾问服务,为他们在正确制定人生规划、合理安排消费信贷、量身定制投资组合等方面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中国理财市场以每年10%―20%速度在增长,2005年,中国理财市场规模达到了250亿美元。
2006年以来,一度跌入低谷的人民币理财再次升温,其主要特点是:一是预期年收益率一般在2%―4%之间,较2005年收益率明显提高。二是产品的流动性明显增强。三是结构型产品主导市场。各行推出了多种结构型理财产品,资金收益与国际金融市场投资产品相连接,本外币通过衍生产品相联系,以外币的高收益弥补本币的低收益。四是资金投向有突破混业经营限制趋势。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1.调整银行营销战略
当前,我国正在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国内商业银行业的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技术手段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对变化着的环境,国内商业银行的营销也将因时、因势而变。
(1)重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在产品定位、品牌定位、企业定位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但大多数银行的定位尚处于初始阶段,比较模糊,缺少特色。差异化的清晰定位将是未来国内银行抢占市场先机,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以下两个层次的定位将成为商业银行的关注重点:
一是立足于核心能力进行发展定位。市场定位是识别竞争优势、选择竞争优势、显示竞争优势的过程,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
二是产品的感性象征性定位增多。国内银行今后将依托产品功能,重视产品的感性象征性定位,赋予银行产品更多的心理、情感、文化、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象征特点。
(2)建立一对一的营销模式
国内商业银行的营销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如何更加准确地评估客户价值,区分出赢利性客户,并进一步细分;二是如何进一步通过提供差异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维系现有的赢利性客户;三是如何进一步从满足客户需求,转向培育客户需求,挖掘更多的赢利性客户。一对一营销为国内商业银行提供了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事实上,国内商业银行已经推出的个人理财服务,就体现了一对一营销的思路与做法。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一对一营销的理论与实践将推广到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贯穿于各个流程。
2.加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和其他银行业务一样,个人理财业务也有风险,尤其是其中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风险还非常大,因此一开始就要做好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一是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依法约束个人客户的行为;二是银行要自身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内部管理松懈;三是运用科技手段防范风险,如针对高风险的个人消费信贷,建立个人消费贷款台账管理系统,以加大对不良贷款的监管力度;四是加大抵押担保力度,转嫁部分风险。
对于法律风险的防控,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解决: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外部法制环境。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法律规定、填补其存在的法律空白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控制的基本前提。
二是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内控机制建设。内控机制的完善与否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倘若商业银行不自我约束,那么再完善的法律都将失去应有之意,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更是无从谈起。
首先,制定和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内部规章制度。商业银行应当针对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点制定详细的规章和制度,尤其是对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重点防范。并且,针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实际还要不断完善业务规章、健全操作程序。
其次,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首先从银行高层管理者就要树立把法律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的管理态度,将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放在第一位,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确保个人理财业务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对个人理财业务人员定期法律培训,并且以一定的考核机制和惩戒机制来加以保障,使其树立起““法律至上”、“依法操作”的工作理念。
这个人就是《量化投资的文艺复兴之道――基于群体行为金融理论的量化投资思想和方法》的作者路阳,一个想法有别于常人的宽客(注:低调务实的量化投资者被圈内人称为“宽客”)。
他在这本书中强调,量化投资不管用多高科技的方法,首先要搞清楚的是研究的对象――由众多参与者组成的市场。就像炼金的关键不是你用什么样的咒语,什么样的贤者之石,什么样的工艺,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你炼金的原料里有没有“金”的元素成分,或者有什么其他贵金属的成分。然后再去思考能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提炼。而现在很多量化投资研究者就像炼金术士一样本末倒置,他们以为掌握了某个数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就掌握了投资制胜的法宝。
不一样的执着
为了采访路阳,记者在网上搜到了他这本著作的电子版,读完第一章就感受到了他的与众不同。
14年前,一个二本学校里的专科生,本来打算学点编程将来找个IT民工的工作,却因为在路边看了一本关于索罗斯的书,路阳萌生了将计算机和金融结合起来,走计算机和金融复合发展的职业规划,并将这个规划从那时到现在一直坚持了14年。
14年间,他从曲阜师范大学印刷工程专业的专科生,通过“专升本”成为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后来又考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工程研究生,毕业后到软件公司做数据挖掘,然后到证券公司工作,在基金公司做数量研究员,并当上了基金经理,后又转投私募。
难怪推荐我采访路阳的中国量化投资学会创始人王瑞军先生说:“路阳是中国宽客精神的代表。”这种执着的韧劲儿不仅体现在他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更体现在他对打造一套稳健盈利的量化投资交易系统的坚持上。
据路阳介绍,从2007年开始研究复制沪深300指数开始,他就开始琢磨做一套稳健盈利的量化对冲系统,而这一坚持,到现在也有六七年的时间了。
在这六七年的时间里,他凭借出色的编程能力,用国际最顶尖的商务智能软件SAS编写了一整套包含择时、行业配置、个股选择、风险控制、风格管理、因子归因分析、自动下单在内的完整量化投资决策系统,并从2009年开始对这套系统进行反反复复的测试和修改。
“打造一套稳健盈利的量化投资交易系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一直觉得自己像在发明设计一辆汽车,汽车在刚发明的时候,还不如马车跑得快,不如马车跑得远,但是汽车跑过马车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路阳如是说,“同样,在绝对收益领域,量化投资比主观投资更稳健,更稳定,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这是由量化投资的基本原理和人性的弱点决定的。”
不一样的理论
生活中的路阳为人有些腼腆,说话声音不大,如果在与你聊天中接个电话,他都会有一脸愧疚,大概这是一些“技术男”的共性。不过,如果在和你谈到群体行为金融理论时,路阳马上就会变成另一个人――在Wind的讲座上,他的思维清晰、言语流畅,面对台下听众的问题会很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对他来说,群体行为金融理论这一概念是经过自己多年来对量化投资的深入研究和对传统理论的不断反思才提出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而且他深知,虽然坚持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但是很多时候就怕坚持错了方向。这也正是路阳不断对量化投资的理论基础进行反思并以炼金术士来警醒自己的原因。
这一理论也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2013年美国行为金融与经济学会邀请路阳参加在芝加哥举行的“第五届行为金融与经济学年度会议”,并作关于群体行为金融理论与应用的发言报告。
该会议是行为金融研究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经常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参与。
在路阳的书中,他说这是一套可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论。当然,这只是戏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套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理论,是符合诺贝尔奖的科学思想的理论,甚至在该群体行为金融理论框架下,2013年同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个学术冤家――有效市场理论的提出者法玛和行为金融学派的代表人物席勒也变成了对立的统一。
群体行为金融理论在理论基础上继承了行为金融理论的市场观,但更强调市场的群体行为特征。
它的资产定价模型以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揭示的群体一般行为特征为理论基础,强调群体的行为完全不同于个体的行为,个体都要受到群体的影响。
但是该理论并非直接对群体心理进行建模,而是认为人的群体心理会映射到资产价格上,对资产价格进行群体行为分析。而行业板块、题材概念都是市场中常见的群体划分维度。
路阳认为,群体行为金融理论绝不是一个学术象牙塔里的理论,而是对投资实务总结、升华的开放理论体系。巴菲特、索罗斯、西蒙斯都在利用群体心理获利;基本面是群体博弈定价的想象基础;波浪理论只是群体心理周期的经验总结;将个股置于其所处的群体中进行分析,更容易发现“异动”。
在路阳的量化投资理论体系中,除了群体行为金融理论之外,另一大理论基石就是统计学中的大数定律,他甚至提出是否利用了大数定律是区别量化投资与赌博的唯一标准。
路阳非常认同西蒙斯从数据出发而不是从模型出发的建模思路,而所有从数据出发的模型,本质上都是在利用统计学中的大数定律。
不一样的系统
可以说群体行为金融理论的提出,完全是来源于路阳的量化投资系统研发实践,反过来也可以说,路阳的量化投资交易系统也是在群体行为金融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也就是说整个系统就是一个知行合一的系统,是一套将群体行为科学理论与现代数据挖掘技术融为一体的系统。
这个系统有这样几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首先,将风险管理放在第一位。路阳认为市场中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所以系统对风险控制的设计不可谓不细致,包括多元化的“无影灯”阿尔法源,策略闭环认错机制,基于大样本数据的模型检测,各种自适应性设计等等。
其次,非常强调对资产定价因子的发现和度量。“我们的系统本质上就是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机制迅速的发现和评价当前市场状态下有效因子,给有效因子更高的推荐权重,而不是我们强加给系统我们喜欢的因子。”路阳说,他的思想就是要在这个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市场里,以市场之心为心。当然,目前在市场上,并不是全都如路阳这样,一些给系统加入自己看好的因子的“专家”们也大有人在,或许他们觉得用这个被自己看重的因子得出的结论更能彰显自己在这一行业中的专业性吧。
在阐述对资产定价深刻理解的重要性的时候,路阳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三个人坐电梯从一楼到十楼。一个原地跑步,一个做俯卧撑,一个用头撞墙,他们都到了十楼。有人问他们是如何到十楼的?一个说是跑上来的,一个说是俯卧撑上来的,一个说是用头撞墙上来的。当你对资产定价因子没有深刻认识的时候,赚钱的时候,你可能并不知道你是如何赚到的;同样亏钱的时候,你也不会知道如何亏掉的,在牛市里人人都觉得自己是股神,而事实上你可能只是一个被随机致富的幸运儿。
第三,就是利用大数定律,通过多品种的,短周期的交易,使通过数据统计挖掘发现的规律能够很好的释放出来。所以路阳的这套群体行为金融量化投资交易系统的资金管理很大,甚至可以做到三五十亿的规模,换手率也比较高。
最后,系统的设计遵循简单、直接、有效的原则。只有简单直接的系统才有更好的执行力。“做一套全自动的量化投资系统并不难,难的是执行。”做过多年量化投资系统测试的路阳深有感触,“复杂的系统一旦遇到问题就很难找到问题出在哪里,所以很难执行下去。”而路阳的群体行为量化投资交易系统已经达到一点鼠标,基本可以不管不问,让其自动执行的执行力。
不一样的理念
与路阳交流,并没有出现我之前一直担心的问题,他会不会说出一堆我这个文科生听不懂的数学、物理方面的专业术语。相反,他一直在用非常浅显的语言跟我表达他对量化投资的理解。
他说量化投资并不是什么神奇的武功,只是一种淡定的投资哲学。在他看来,这里的哲学并不是抽象、晦涩的哲学理论,而是《专业投机原理》作者、被《巴伦周刊》誉为“华尔街终结者”的维克托所说的“所谓‘哲学’,是你对于人生与世界深信不疑的一套特定见解”。
在路阳的量化投资哲学里并不追求各种内功心法、各种招术,追求的是对市场群体行为的深刻理解,对资产定价的准确把握,对投资理念的系统化执行力。与很多追求发现圣杯的宽客不同,在他看来,资产管理所管理的并不仅仅是资金,更是投资人的信誉度,在资产管理行业口碑就是圣杯。
如何获取投资者的信任,路阳列举了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用高深的数学模型,物理方法,别人听不懂的术语,英文单词,高智商,高学历来包装,营造出一种神秘感和专业性,以此获取投资者的信任;另一种方式是做一套投资者都能看得懂的系统,将盈利的基本原理和风险点都能跟投资者沟通清楚。
路阳最推崇的海外基金公司并不是西蒙斯的文艺复兴科技,而是由一群行为金融学者创建的LSV资产管理公司和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法玛的学生创建的AQR资产管理公司。
这两家资产管理公司有着共同点,即它们都是非常有学术底蕴的科研型资产管理公司,他们都使用相对透明的量化投资策略。今年前者的管理规模达到830亿美元,后者的管理规模达到1050亿美元,其客户都是以大型机构客户为主。
目前,路阳的群体行为金融量化投资交易系统的定位是获得年化收益率20%左右,最大回撤力争控制在5%以内,不管牛市熊市还是震荡市都能稳健盈利的系统。
但是稳健和博取市场眼球往往是矛盾的,所以他希望通过群体行为金融理论的宣传和品牌建设来破解这一矛盾,他说这好比两条腿走路,只靠一条腿是走不远的,只靠资金曲线是很脆弱、很偶然的,只靠品牌忽悠更不行,一定要把这两点结合在一起。建立一套让投资者能看得明白、听得明白、用着放心的绝对收益量化资产管理系统。
不一样的格局
“如果你只想制作几只烟花爆竹,你没有必要知道牛顿三大定律,除非你想造个火箭;如果你只想做个风筝,你没有必要学习空气动力学,除非你想造架飞机;如果你只想找只牛股,你不需要科学系统的理论,除非你想建立一套稳健盈利的资产管理系统……”路阳是这样阐述理论基础建设的重要性的,从这一表述里我们看到他不一样的格局。
【关键词】新时期;经济管理;发展;创新
随着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高度发展,新时期的经济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经济管理如何创新是我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新时期中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方法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是经济管理必须研究的三大创新问题。如何加强员工岗位职责、深化经济管理的创新理念,是经济管理在管理实际中的重要命题。在新经济时代中,我国应当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同时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先进经济管理经验与技术,是新时期经济管理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新时期经济管理现状
(1)经济管理理念相对陈旧。在经济管理创新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管理理念相对陈旧。在新时期的经济管理中,企业领导以及管理层的管理理念亟待转换更新,特别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如果经济战略管理理念和危机管理理念不成为经济管理创新中最重要和紧迫的理念的话,企业必将在竞争中被淘汰。但事实上,经济战略管理理念和危机管理理念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应用相对较少。(2)经济管理方法相对落后。在新时期,面对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经济战略管理理念以及危机管理理念的匮乏在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之中普遍存在,这使得新时期中对全部企业提出经济管理的创新事实上较为困难。不仅如此,管理方法的相对落后使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生存更为艰难,因此非常有必要在经济管理的方法上提升。但是在经济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大范围地改善企业经济管理方法困难重重,甚至不切实际。例如在加盟公司的经济管理中,公司的利益能够通过总部的项目加盟部门来实现管理控制,但是这种经济管理方法必须设立专岗专人来管理总部和加盟公司,而采用严格的管理方法以确保单位物质和财产的正常运作仍然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创新。(3)经济管理制度相对不健全。在新时期中,多数的经济管理制度中仍然不健全。经济管理中的监管力度相对薄弱,同时单位的发展同经济管理制度的发展之间不平衡等制度问题使得单位在新时期的经济管理发展举步维艰。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单位的发展速度是要先于经济管理制度的发展的。然而,少数单位的管理制度虽然先进,但是超前发展的管理制度却难以适应单位的发展程度,容易因不平衡的发展对单位总体发展造成阻碍。
二、新时期经济管理创新的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企业的外部环境将会逐渐改善,同时多数单位将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推动经济管理的创新。
1.增强经济管理创新意识。经济管理创新是我国生产力扩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创新在本质上是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经济管理创新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的核心内容。不仅如此,企业可以发挥技术创新的基础,同时强化经济管理的创新,从而确保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经济管理的创新事实上具有复杂性、长期性、持续性和综合性,管理创新的成果在实践中多数源于集体在长期的经济管理实践中所积累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而且,经济管理创新的成果价值体现相对间接,这就造成了经济管理对创新过程和结果之间概念的模糊,最终被单位领导和管理层所轻视。要尊重经济管理创新过程中的特点,并重视创新成果,同时搞好经济管理创新,营造起经济管理创新的文化氛围,并加强经济管理创新研讨组织,从而确保经济管理创新机制有效运行。
2.保持知识信息畅通,提高经济管理创新能力。随着我国进入了重大的转折时期,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其学习知识和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的能力已经成为组织走可持续发展并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如今,经济组织正朝着学习型组织方向发展,在管理实践当中不断汲取、更新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这不仅仅对单位自身的充实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同时还对员工个人的学习和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单位的学习型组织建立过程中,应当完善经济管理创新激励机制,能够在这个机制下激发员工个人的创新能力,并且在研究创新的过程中分享交流,共同进步。同时,进行单位经济管理的创新,还必须将员工的创新能力激发出来,这就要建立相应的创新奖励机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增加管理的人文关怀,并将这一要点视为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此激励员工和挖掘员工个人的创新潜力,并能够有效发挥职工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在新的经济管理制度下,完成了由管理物到管理人的转变,这一重要阶段是与新时期发展过程中的特点紧密相连的。知识和信息是新时期经济管理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保持知识信息有效在经济组织中传播和研究,是加速经济管理创新轨道的核心工作。在单位中的员工个人不仅仅应当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背景,同时还要求员工个人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造;而单位的领导和管理层则不仅要求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宏观决策能力,同时还要把挖掘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个层面上来看,管理者应当成为经济管理的创新工作核心人员。在经济管理创新过程中,将知识和信息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传播,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受到自身在接受知识和信息时发展和进步,则成为了加强经济管理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3.在经济管理方面做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统一。这是在新时期经济管理中常见的共同性问题,即在经济管理方面必须要实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这三个层面的创新,从而将全面经济管理进行战略优化。管理理念创新是经济管理创新环节的首要内容,同时重视经济管理创新方法,创建和完善经济管理创新的氛围,同时重点建设经济管理的创新机制,结合以上几方面的工作最终形成强大的企业创新能力。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经济组织在管理理念创新这方面,必须要明确两大理念,一是管理战略理念;二是管理危机理念。管理战略理念首先要做到将企业战略制订、实施把握好全局意识和前沿意识。在管理实践中,应当通过不断的创新竞争和运作,让单位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并扩大竞争优势,从而确保经济组织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管理危机理念则要求在单位经济运行过程中时刻树立危机意识,坚定“如果不发展,那么单位很快就会落后、在市场竞争中迅速被淘汰”的理念。对于有了一定规模的经济组织来讲,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早已成为经济管理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新时期中,经济管理的方法创新是建立整个经济组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经济管理的方法创新,单位能够在进行创新活动中有的放矢,让组织和员工个人掌握好经济管理创新的方法,对于整个经济管理创新的运行都有所裨益。而制度创新则是构建全面经济管理制度的要点。整合单位的内部资源,建立市场内部的组织框架,形成产品的开发活力,建立高效的运作机制,都是经济组织经济管理创新中的内容。而对于注重制度先进性的经济组织,就要通过制度创新来适应单位的内外环境,以提高经济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赖新华.浅议现代商业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创新和对策[J].北方经贸.2009(3)
[2]盂晓红,兰忠君.新时期经济管理的创新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