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材料

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材料

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44-01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入。信息技术为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应用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现详分析如下:

一、误认为教学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先进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盛行。

二、违背教学规律,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缺乏师生交流

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电脑储存信息量大的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进去。在授课时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上课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应答。这样做极易导致学生导致学生视、听觉的疲劳和对图像、视频的依赖心理,使学生养成了思维的惰性,损害了学生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意义构建途径获取知识。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探究、发现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知识和能力建构的工具而不是教师课堂表演的手段。同时,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也难以和学生进行课堂的交流与沟通;不仅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和压抑,也使导致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丧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锐减。 它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三、违背教学媒体“低成本、高效能”的选择原则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点。因此在一些地区,一些教师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而很多人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

四、用多媒体音频、视频代替学生朗读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小学语文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教学优势,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如何更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值得我们长期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科学利用信息进行教学,能够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充实、更生动,更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还没有自觉地将信息环境纳入到平日教学课堂,在运用信息环境进行教学时,还欠恰当与科学,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因此,如何科学地利用信息环境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是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信息环境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①信息环境下的多媒体是以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元素综合的视听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适应了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规律,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②信息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时间,学生可以利用多种信息资源,解决学习问题,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使学习更主动、有效,提高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③信息环境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提供了优势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地位,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 利用信息环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正确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1.1 多媒体的使用力求简约有效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要力求简约,要以文字呈现为主,尽量少用图画加入媒体,因为文字给学生创造的想象空间远比图画要开阔得多。但部分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往往存在着许多误区,最主要的是为了追求课件的华丽与有趣,教师在课件中加入了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这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冲淡了教学主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再一个误区是多媒体充斥整个课堂,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满堂灌”演变为“媒体满堂灌”,学生长时间沉浸在这种光影世界里,不仅会产生视觉疲劳,还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课件多使文字力求简约应成为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原则。这就需要教师紧紧抓住教学重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的基础上,科学安排好教学程序。多媒体是帮助学生呈现和克服教学重难点的工具,而不是教学流程中教学内容的替代材料。

2.1.2 多媒体要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相结合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要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密切结合,媒体的展现应该成为促进学生自主活动的媒介,而不是单纯呈现教学程序或过程,更不能以媒体呈现代替对学生的训练与交流。例如,笔者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媒体的呈现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让学生初读课文,将学生阅读中产生的问题:文中所指的天堂是什么地方?大榕树是为什么被作者称为“鸟的天堂”?读了这篇课文你联想到了什么?等等。这些问题被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学生间相互交流、释疑;二是在优美的媒体配乐下采取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分组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入文本意境。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说一说作者的写作目的,谈阅读课文的体验。接下来是学生的交流与讨论环节,学生从鸟的天堂谈到人们居住的生存环境,谈到环境保护,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等,深化了课文主题。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更大程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2.2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信息环境的日益发达,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也为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条件。网络环境也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资源库及学习手段。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

2.2.1 “微课”制作要体现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微课”作为一种辅助于教学的精短视频,对学生学习、回顾、巩固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制作微课时,一是将微课时间严格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并且微课体现的重点难点要做到单一,不宜在精短的微课中设置重点太多;二是要设置提问、练习环节,在适当的地方要停下来,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且进行答案的反馈;三是充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微课视频可以应用于课堂,加强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强化巩固。微课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为学生在课外预习、复习、巩固知识提供了方便。例如,笔者根据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分别制作了以“常用标点符号”、“‘的、地、得’的用法”、“古诗鉴赏”、“语文中的修辞”等为题的微课视频,并且将这些视频上传学校网站或者学生个人网络空间,这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课程学习,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与时间。

2.2.2 “翻转课堂”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网络环境为“翻转课堂”的构建提供了优势条件。“翻转课堂”更加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媒体等多种信息资源,对课文进行预习探究,并在预习中把产生的疑问带进课堂,与同伴进行交互探究,在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下,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把课外学习与课堂探究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笔者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先布置学生课外预习,学生通过网络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有的学生阅读网络书籍《三国演义》部分章节,并找出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通过课外阅读与课内探究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的深层次阅读,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语感 建议

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对教育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以促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得到无意识的培养,对积累小学生语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培养小学生语感的重要性,甚至不能有效参与到语感培养工作中。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感培养中,相关教育者应针对教学实践而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尤为重要,不仅与素质教育理念相适应,而且有助于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进程。首先,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发挥语文学科对小学生的教化作用,同时可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在提高小学生语感能力时,学生可以更为深入的理解语文内容。其次,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对语文文本内容进行主动的阅读,并非被动式接受,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可促进小学生深入挖掘语文世界中的美,获得良好效果,增强小学生的审美意识等。最后,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够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性[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建议

(一)在诵读中进行语感积淀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语感培养,有必要在诵读中进行语感积淀。首先,在背诵时,不提倡机械式记忆,应引导小学生在背诵中融入情感,可加快小学生的语感培养进程。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中,要求小学生进行全文背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为小学生提取“小溪、细雨、小路”等意象,在激发小学生联想的基础上,促进小学生更好更快的背诵。其次,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基于此,教师可对小学生进行朗读示范,使小学生能够精确掌握文章的基调,以感受文章的魅力;另一方面,教师利用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进行朗读。如在《村居》教学中,可为学生播放朗读录音,使其感悟古诗意象的魅力,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2]。

(二)在语言中构建语感桥梁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应注重从语言文字的心理活动、认识过程视角着手。首先,语感培养,不应停留在言语直X、经验方面,而是应对语言文字进行分析。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小学生进行咬文嚼字,对语文文本中的精彩句子、段落等进行深刻领悟,以增强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其次,教师要在语言中构建语感桥梁,必须从语言文字进行语感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语言文字的重点语句。如,“文眼之语句、形容性语句、修辞手法的语句”等。通过在语言中构建语感桥梁,能够使小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内容,并逐渐感知语感的艺术魅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在词汇积累中奠定语感培养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应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引导小学生将语言进行内化,使其形成一种独特的能力,在无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小学生能够通过存储知识完成语感的培养。首先,加强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引导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积极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其次,在小学生识字过程中,应激发小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强小学生的识字体会,并尝试多元化识字方法。在词汇积累过程中,小学生应根据已有认知、生活经验等,鼓励小学生产生联想,以不断深入的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自身的语感能力[3]。

(四)在语境中挖掘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有必要将其放置于语境中,以更好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其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置于不同语境中,表达的情感有不同,所以应在语境中深入挖掘语感。例如,在学习《买木雕的少年》教学中,其中蕴含的“诚恳、语无伦次、遗憾、洁白”等词语,具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如若能够在培养学生语感中,与语境相结合,则可以增强小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如,其中的“洁白”,在课文中表面描写的是“牙齿”,但实际上是表达卖木雕少年拥有一颗纯洁的内心。如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小学生通过对文本字词的深入理解,可促进语感能力的提升,为语感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五)在写作中提高学生语感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要环节,只有鼓励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随笔习惯,才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感素养。要在写作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素养,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随笔写作习惯,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可以深刻理解语言,有助于其语感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小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促进其与他人交流。首先,引导小学生写作时,应激发小学生的真实情感,使小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以期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感能力的目的。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小学生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为写作奠定基础。基于此,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语感能力。

三、结语

在小学生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占据重要地位,只有确保对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至关重要,因而相关人员应提出语感培养的合理建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诵读中进行语感积淀;二是在文字中构建语感桥梁;三是在词汇积累中奠定语感培养基础;四是在写作中提高学生的语感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丽韫.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1.

[2]张蕾.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问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策略

1前言

过去的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注重书面表述的训练,忽视了口语表达的训练。人教版教材不仅在理惫上强调要注重口语表达的训练,而且在教材中的许多地方都为教师留下了口语表达训练的广阔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此加以充分的利用,多给学生创造口语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语与别人交往的能力,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得到口语表达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文明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教育应该能够在培养小学45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从语文课堂入手。学生口语能力不高,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不受重视的原因。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母语这一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听和说的本质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流活动信息、情绪、情感等活动,所以从小学开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口语交际能力强弱也是衡量小学生综合素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要着眼于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语文教学中每一个口语训练都应当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它素质的训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淡化了其交际性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说话、听话训练取代了说者与听者之间的交流。在口语交际课上,经常出现一人讲,众人听的场面。教师关注的是说者是否说得完整、清楚;听者是否听得专心,忽视了交际双方的交流。这一做法将动态的、互动式的口语交际活动置于了一种静态的、单向式的个体性的语言实践。

(2)忽视了情景的创设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能否创设一个和小学生现实生活、认知实际相似的交际情景,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一些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交际内容的剖析上,忽视了交际情景的创设。这一做法大大削弱了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

(3)学生积极性不高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发现,在家里经常活蹦乱跳、能说会道的学生,到了学校之后很少说话,到了课堂上更是一言不发,这是明显的对语言接触、口语交际的恐惧心理,这也导致了他们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加大,久而久之,他们越发不愿意张口说话,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海通交流,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学生出现在考试中表现好、成绩高,但平时的语言表达能力不高的现象。

4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乐于交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去探索、去求知,并在学习上产生莫大的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从而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使学生想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方法很多:实物演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交际的话题应来自生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积极参与,突出交际主体

在教学中要让所有学生确定交际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立足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交际需要,让学生学会充分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交际的乐趣。同时,还要将口语交际教学渗透于各学科以及学生课余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全体学生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大胆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协调能力。除此之外,还要让每个学生承担具体的交际任务。长期以来,口语交际教学往往是善于表达、乐于表达学生的殿堂,他们总是在侃侃而谈,老师也会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口语交际教学就变成了少数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而大多数学生则充当了“忠实观众”。针对这种现状,教师要把交际的任务交给每一个学生。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采用讨论、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实话实说、演讲会、画画解说、自我介绍、问答等多种交流形式,让所有学生都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从而积极参与到交际活动的过程中,达到训练的目的。

(3)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①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在课堂合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势必作用于学生的心理。②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③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口语交际训练生动化。毕竟学生和老师一起的时间多在课堂上,受时间和空间条件制约,有时无法创设情境。但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将教师无法描述,学生没看过的东西或景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兴趣,对口语交际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论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足社会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更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口语交际课往往空洞、乏味,因为学生的语占积累不够丰富,语言表达、思维能力都不完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巾,无拘无束地交流,使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常小珂.小学语文El语交际教学探究.语文教育,200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现阶段,大多数学生均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宠爱,甚至溺爱,这样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除了家长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之外,学校教师也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寻求有效的方式教育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解决的就是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才可以更好的完成德育渗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教育体制改革客观需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要只是局限于语文知识的讲解,还要充分发挥语文知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优势,不断完善学生的个人品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导致出现了高分低素质的情况,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此形势下,一定要重视德育渗透,在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二)人才培养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学生在社会负面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倾向,与社会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出现了很大的距离。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成长为可以担负建设社会主义国家重任的人才,从而促进社会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三)个体发展需求

小学生特别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心理特点,非常容易在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出现各种观点,树立各种道德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大德育渗透力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使其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摆正心态,从而促进学生个人可以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路

(一)课堂教学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最为主要的场所,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承载德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主要包括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互助互爱等内容。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德育渗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还可以全面开展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重点讲述家人的善良和辛苦,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并且主动和父母进行沟通,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优秀品质。

(二)作文教学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正面、典型的材料教育学生,以此不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与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勤奋练笔,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比如,在以“二十年后回家乡”为题进行写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想象,写出家乡二十年后可能的改变,并且对可能引起学生回忆的地方予以重点阐述,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描写,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还可以有效完成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活动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之外,还要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加强德育渗透,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自身兴趣爱好,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此让学生接受良好的熏陶,提高自身素质;在植树节的时候,组织学生一起植树,并且向学生讲述绿色环保的重要性与意义,从小就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品德;在清明节的时候,组织学生一起去烈士园扫墓,向学生讲述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教育学生多关心身边人,在学校、家中主动做一些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时常带学生看望孤寡老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等,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关爱集体的品德。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们不注意的细节均可以用来教育学生,如节约用电、爱惜粮食等。

(四)言传身教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其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一定的道德观。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言行,保证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谈吐优雅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有效熏陶学生的情操,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有效的引导机制,完善德育渗透,比如,先向学生介绍一些事情的正确做法,之后让学生进行实践,再通过共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正确行为的印象,以此完善自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一定要引起教师与家长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在课堂教学、作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予以德育渗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同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在面对具体事情的时候,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予以正确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赵立柱.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读写算,2015,(02):327.

[2]杜飞,徐英芝.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环球人文地理,2014,(22):230.

[3]杨艇,夏杰会.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新课程,2014,(03):90-91.

[4]杨维靖,陈媛媛.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