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 历史 能力

今年河北省开始在全省推行新课程改革,作为在全国范围内较晚推行新课改的地区,如何进行教学,是许多教师的疑问。总结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教训,我认为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历史基本史实的传授。

在《历史课程标准》中阐述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所以,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注意基本史实的传授,抛开基本史实历史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只有在掌握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才能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好解决问题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补充新资料,拓展新资源,发展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科书是以专题形式来编排的,涉及历史内容涵盖面广、历史概念多、历史术语,许多知识都只有一句话的结论。而高中学生无论是知识储备、个人阅历还是接受知识的能力方面都还有欠缺。这样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方面就有一定的难度,如必修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中提到“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郡”、“国”并存制。”在解释“郡”、“国”概念后,出示:材料一,《汉书•诸侯王表》:“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二,《史记.平淮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引导生分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一方面是吸取秦亡教训,认为只有实行分封制才能巩固统治;一方面是因为汉初的社会现实决定的,疆域辽阔,但是国家财政困难,使中央很难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控制。

接着出示材料三,《汉书.主父偃传》卷六十四上,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补充讲解这时诸侯王在辖区内拥有任免官吏、铸造钱币、征收赋税、组建军队的权利。说明王国问题已威胁到中央政权。帮助学生认识解决王国问题的必要性。

最后出示材料四,《贾谊•治安策》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材料五,《汉书.主父偃传》卷六十四上,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使学生了解王国问题解决的根本方法。

通过以上史料的补充展示,帮助学生完整全面的理解把握西汉郡国问题的产生、解决,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到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重要性,既要发挥地方政权在国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又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从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三、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例如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艺术》一节讲 “金生玉振”提到的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青铜编钟时,我们可以出示以下图片:

告诉学生:曾侯乙编钟共 65 枚其中1 枚是战国时楚惠王赠送的。编钟分八组,共分三层悬挂在铜、木做成的钟架上。钟架全长10.79米,高2.73米,由六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着。六十五枚编钟的总重量达3500千克,它的重量、体积在编钟中是罕见的。编钟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几乎能奏出完整的十二个半音,可以奏出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音乐作品。钟架、钟钩、钟体上共有铭文三千七百五十五字。内容有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

然后不仅仅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先民在音乐方面的成就,还要引导学生从图中感受当时高超青铜冶铸技术、高超的雕塑技术、先进的浇铸抛光工艺;感受先民高雅德审美情趣、对生活美的追求和享受;更要领略当时的礼乐文化乃至当时整个社会文化风貌等等。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在新时代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为弘扬民族精神而努力学习的豪情壮志。

以上是我对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点浅见拙识,不足之处敬请指正。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还有待于各位同行在今年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体会。

参考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书局版《史记.平淮书》

中华书局版《汉书.主父偃传》

《汉书.贾谊•治安策》

《汉书•诸侯王表》

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范文第2篇

物理的新课程标准展示了最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强调了科学探究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究,来比较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与科学家的不同与相似之处,从而来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实验探究方法,通过实验来引发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物理的好方法,但是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 高中物理实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看实验”,轻“做实验”:随着目前许多学校对学生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教学设备也有了改进,很多高中教学都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对于一些不能用言语表示的事物和运动用多媒体的方法抽象直观地表述出来,使学生更易理解,也提高了讲课的速度,但同时对于物理实验教学来讲,这种方法只是从过去的实验是“看黑板”转化成如今的实验是“看投影”,从而使原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用多媒体来代替,也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了老师所给的实验的结论。

1.2 重“程序化”实验,轻“自主性”思考:也有许多学校会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但学生往往是看着实验书并根据老师所讲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按部就班地机械性地操作,而不会去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会去考虑在这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一味地去获取老师所要求得到的实验结果。

2 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2.1 突出“分组实验法”,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思考能力: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来得出结论,从而改变学生对老师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可能会产生实验现象与结论互相不一致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很容易使学生对书上的结论产生怀疑,抱有这种想法将会促进学生去追求科学真理,并会为此而做多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直到实验结果与书上一致,才会消除这种怀疑的想法,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

2.2 加强“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观察和思考”是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思维探索的第一感性材料,同时也是做实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再经过自己的思考来找出实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而且通过观察和思考,会发现一些新的结论,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里我们所说的创造性思维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发现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后,更深一步的思考,来探求产生其现象的原因;二是看到实验产生的现象后,会想到它的反面;三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联想与实验现象的特点相关的事物。当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创造性思维后,就会形成极大的兴趣,主动探究的情感就会越大,所以观察和思考的创造性成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探究性。

3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3.1 开展多种实验活动,建立完整的体系:每一个学科总的教学效果并不仅仅是其各个要素的效果机械的相加,物理实验教学也是这样。物理实验教学的要素包含了以下几方面: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作、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这六个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各自为政则其效果会大打折扣。例如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问题中要求学生课后自行分组并通过自制的小工具等进行实验,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在根据学生们对问题解答的实际情况,结合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还能够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物理知识有很多都在生活中有所体现,哪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所运用?哪些东西可以进行改进。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去观察、动手。这样可以将课内、课外,演示实验与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3.2 将创设实验情景的教学方法引进到课堂教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想要获得课堂教学的成功,则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愉快的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的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演示实验就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频率”的概念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测试自己单位时间内脉搏跳动的实验,题目提出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同时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所以很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由于没有现成方法,所以还能够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再例如在讲解动量定理之前,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够让鸡蛋从高空安全着陆?”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生活中容易获取的。学生会设计出多种多样是实验,然后老师再通过学生的设计的实验引进动量定理,并在讲解动量定理的过程中对学生设计的实验进行点评。这样学生不仅仅能够学到知识,同时还能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所学到的知识也能够更加的牢固。

3.3 把兴趣融入物理实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只有在他们有着足够的兴趣的时候,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所以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应该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要通过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新课改 教育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素质,同时也灵活处理,让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上有所选择,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但目前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知识与能力脱节,地理素养仍然不高。由于课标规定宽泛而处理教材困难,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难以高效展开教学活动等。因此很有必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优化、活化以及高效使用高中地理各版本新教材。

1.新课改的理念。

首先要首先明确地理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理念既有教育理念的共性。又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具体是指教育主体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种理想期待,是教育主体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应然状态”的判定及认可,注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度和育人的价值。我认为,基础教育新课改理念涉及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如新课改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课程结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评价目标等。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在目标定位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一是倡导全人教育的思想。二是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2)在内容选择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淡化每门学科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在结构调整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明确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4)在教学策略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例如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该版教材主要选取了洪涝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教师可以增加地方性自然灾害的介绍。如部沿海居民每年深受台风之害,因此课堂上就将“洪涝灾害”替换为“台风”,并探究台风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以及面对台风江苏及沿海居民的防灾、减灾活动。

(5)在转变学习方式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如高中地理必修l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的教学,要将教学目标中“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转变为“给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说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其成因”,多使用“给出”“说出”“标出”这样的动词,不仅使教学目标从抽象变为具体,从笼统变为准确,从模糊变为清晰,又可以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操作,变静态教材为动态操作。

2.教育理念及方式的转变。还要明确在新课改理念的

引导下,制定符合高中生地理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式,从实践上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全面提高教育的水平。

(1)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价值观卜.,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人自身的存在、人本身的发展和完善,不以工具性的眼光来看待教育的价值;在培养目标上,它要培养的是发展自我和具有自主理性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每一个学生都应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而受到尊重,得到全面的培养,获得全面的发展。以学生为本还意味着以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为本。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的教育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当作主体来看待、来尊重,以发挥、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己任,以培养主体性素质为主要目标。在教育中贯彻主体性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破除传统的以听话和服从为基本价值追求的观念和做法,培养有独立个性创新能力的个体,造就负责任的公民;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价值选择。注重活动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学习思维。

(3)注重实践性。主张实践性或活动性课程应当成为道德教育课程的主导性课程;实践性教育观还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促进学生自律道德的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应始终把学生当作教育过程的主体、当作选择、决策、行动的主体。当作活动、教育的参与者和责任主体来看待。鼓励学生利用课本资源走出课堂,依靠学校已有的条件参与实践活动。

(4)教学更贴近生活。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密切关注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中选取熟悉的素材,提供学习的情境。要以生活的逻辑设计、建构新课程,课堂内容要围绕生活的主题来展开。主题的呈现要反映生活的现实,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带领学生走进社会。

(5)强调课堂内外民主参与。学生不再是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的旁观者,而是实际的参与者。不再是教育过程中的配角,而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教师的角色也发生变化,教师要由过去的灌输者、教导者、监督者、评判者转变为引导者、指导者。我相信并且坚信,伴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教育课程改革的科学演进,21世纪的理念、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理念必定会发生许多有意义的嬗变和演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及时、清晰而科学地把握教育理念,以期在下一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与展现更加主动的先导作用。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范文第4篇

    论文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与数学一样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研究的对象有极大的普遍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讲,这也是一门比较难理解的科目,需要有较好的抽象思维,但大多数学生往往缺乏这种思维方法或不愿意多思考,甚至觉得枯燥乏味,如何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又觉得简单易懂就变得极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下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物理的特性与乐趣。

    物理的新课程标准展示了最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强调了科学探究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究,来比较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与科学家的不同与相似之处,从而来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实验探究方法,通过实验来引发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物理的好方法,但是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高中物理实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重“看实验”,轻“做实验”

    随着目前许多学校对学生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教学设备也有了改进,很多高中教学都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对于一些不能用言语表示的事物和运动用多媒体的方法抽象直观地表述出来,使学生更易理解,也提高了讲课的速度,但同时对于物理实验教学来讲,这种方法只是从过去的实验是“看黑板”转化成如今的实验是“看投影”,从而使原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用多媒体来代替,也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了老师所给的实验的结论。

    2.重“程序化”实验,轻“自主性”思考

    也有许多学校会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但学生往往是看着实验书并根据老师所讲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按部就班地机械性地操作,而不会去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会去考虑在这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一味地去获取老师所要求得到的实验结果。

    二、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1.突出“分组实验法”,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思考能力

    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来得出结论,从而改变学生对老师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可能会产生实验现象与结论互相不一致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很容易使学生对书上的结论产生怀疑,抱有这种想法将会促进学生去追求科学真理,并会为此而做多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直到实验结果与书上一致,才会消除这种怀疑的想法,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

    2.加强“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观察和思考”是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思维探索的第一感性材料,同时也是做实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再经过自己的思考来找出实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而且通过观察和思考,会发现一些新的结论,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里我们所说的创造性思维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发现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后,更深一步的思考,来探求产生其现象的原因;二是看到实验产生的现象后,会想到它的反面;三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联想与实验现象的特点相关的事物。当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创造性思维后,就会形成极大的兴趣,主动探究的情感就会越大,所以观察和思考的创造性成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探究性。

    总之,物理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许多学校学生物理成绩往往相差很大,如果能够采用实验型教学方法让一些对物理懵懂的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提高其物理水平,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即使现在的物理教学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和不足之处,但主动性还是掌握在学生自己的手里,教师在这方面也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去动脑、动手,以此来改进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峰.新课标下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J].成才之路,2010(2).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范文第5篇

一、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斗志,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从而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营造这种积极的课堂氛围关键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们参与学习活动的“服务员”,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措施和方案都应围绕学生而展开,教师要尽量创设一种集温情、友情、亲情于一体的课堂氛围,以微笑的面容、和善的目光、亲切生动的话语、生动形象的手势,使学生如沐春风,不知不觉亲近教师。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就能绽放出灿烂的智慧火花,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在实际教学中也是这样,若是教师心情不好,带着情绪上课,看到哪个学生不顺眼,马上大声呵斥一顿。学生们精神高度紧张。哪有心思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别说积极参与了,教学效果肯定很差。

二、教学过程要充满趣味性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定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设计满足多层次学生需求的、不同规模的、形式多样的、节奏多变的教学活动,适时改变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把英语学习卓有成效地进行下去。如可以让低年级学生画简笔画,扮演角色,表演一些小故事等。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可增加其理性思考的活动,如讨论、演讲、辩论等,还可以随机地穿插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幽默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参与意识,这样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中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文似看山不喜平”,英语教学也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课堂教学的一潭死水,动脑筋,想办法,制定出适合学生特点的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开口讲,敢于大声练。但好长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老是瞪着眼睛看英语,就是不出声,我非常着急。怎么办?通过观察,我发现比赛与竞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特别是现在的高中学生,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于是,在上课过程中,我针对班级人数少,便于管理操作的特点,将班级学生分为三大组,在黑板上建立考评台,并分别用N(North)、M(Middle)和S(South)来代表各组的标号,然后进行比赛,按名次计分。比赛形式要灵活机动,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要有所变化。比如朗诵课文。我要求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速流利者能够得第一名。于是让学生进行分组朗诵,结果—个组比—个组读得好,一个组比一个组读得声音大,达到了让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的目的。在演练对话中,为了强化语速流利,我采用计时制,哪一组在演练过程中用时少,就能得第一。结果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有不会读的单词或句子,赶忙问别人;学习好的学生害怕本组落后,赶忙辅导成绩较差的学生,达到了课堂教学合作与探究的目的。针对阅读性短文,为了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及重点词组的理解能力,我让学生扮演起老师的角色,先标出重点句子、重点词组,然后分别讲评,每人一次机会,多讲者,多奖励分数,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极为高涨,参与意识极为浓厚,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心理学上说,学习动机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它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二是指向功能,学习的动机一旦形成,学生就会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行为上指向这个目标。这两个功能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双翅膀,是它带着学生朝着理想的目标飞去。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了学习的动机,即使遇到再好的老师和处在再好的学习环境也不可能学好。因此,激发动机并且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保证。

事实证明,大凡那些品学兼优、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思路清晰,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干劲大,学习动机强烈,课堂参与度较高。反之,那些课堂上爱做小动作、上课走神,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在实际工作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一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正面引导,教育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有为祖国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二是加强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增强进取意识。三是加强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