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升高中历史成绩的方法

提升高中历史成绩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升高中历史成绩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提升高中历史成绩的方法

提升高中历史成绩的方法范文第1篇

高中历史是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探究性学习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和学习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在对高中历史课程特点和对探究性学习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就高中历史开展探究性学习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历史

1前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上下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文化是我们国民的骄傲和我们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资本。高中历史是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和环节,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挖掘、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重要责任,因此,加强高中历史教学、学习方式的研究和运用,提升历史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2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1知识内容较多:从原始社会到近现代,高中历史的时间跨度大,从中国史到世界史,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社会事件、历史人物,高中历史的研究内容较为全面和繁杂。高中教学包括多门课程,分给历史的每周也就几节课,面对庞杂的知识内容,在有限的课程时间要完成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巨大的考验。

2.2学科不受重视:至1952年实行高考以来,从推荐到考试,从“3+2”到“3+X”高考制度几经变革,但语、数、外在高考中占主体地位的根本理念没有变化。从教师到学生到家长,历史作为“副科”的理念根深蒂固,学生从心里没有重视历史课程的学习,另外历史课程多为枯燥的知识点记忆,诸如年代、人物、事件、经过等等,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多抱着应付的心态去学习,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很难完成。

2.3教育观念落后,“填鸭式”教学理念占主导:目前,高考依然是检验高中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使高中教师关注的焦点向高考聚集,教学活动的开展围着成绩转,只要学生成绩过关,其理解与否、兴趣与否都不重要。这使高中历史教师更多的关注历史知识点的灌输,学生也习惯了“填鸭式”教学方式,考试过后“知识还给老师”的情况较为普遍,与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和理念背道而驰。

3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和作用

3.1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探究性学习(Inquirybasedscienceeducation)指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学习过程中选取某一问题或知识点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方法,获得知识,激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水平的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提倡的教学方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提升和有效补充。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方”,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是教师思维模式之下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可以应付考试,很难形成自己的认识、提升自我素养和能力。探究性学习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现状,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去探索和学习。两种教学、学习方式相结合,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水平上的重要意义不可估量。

3.2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1)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这一学习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将学生的地位置于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摆脱了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探寻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探究的成果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调查研究,拓宽学生知识面: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针对某一既定问题展开大范围的知识收索、整理、加工,探究性学习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大量知识内容掌握的基础之上的,这一过程无疑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某一既定问题。(3)引导学生掌握研究、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进行独立的思考,就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论证、问题的结论进行系统地策划,并摸索知识的收集、整理和学习方法。从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系统组织能力,掌握自我学习、自我研究的方法,提升综合能力。

4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4.1转变观念,提升探究性学习认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灌输式”学习的弊端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自觉探索和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和程序,并将其带入课堂教学当中,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应摆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点的学习状态,将探究性学习方法与原有的学习方法相结合,通过教师的引导,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

4.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面对高考很多学生几乎处于亢奋状态。高度的压力不利于探究性学习效果的发挥,这要求教师应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开放、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应从“课堂知识灌输者”的角色转变成“课堂学习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其次,教师应做好探究性学习的引导工作,对学习方法、策略、途径等进行引导,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

4.3客观评价,对学生探究结果给予肯定: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结论应给予充分的展示机会,并对不同水平、不同侧重点的结论给予充分尊重,对探究性学习方式给予足够肯定。鼓励学生得出不同结论,对学生的提问给予认可,杜绝嘲笑、批评、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结论还应给予客观评价,并对其学习过程、探究方法提出改进、优化的积极建议。

参考文献

[1]田维光.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2014(18):237.

[2]史晓晨.浅析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J].科教文汇,2013(29):178-179.

[3]刘瑞婵.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J].科技资讯,2011(22):190.

[4]李惠琼.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168.

[5]侯书彬.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都市家教,2012(11):67.

提升高中历史成绩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和实用能力;对策;学生发展

一、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首先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中历史教学的地位较低,重视程度不足,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高中历史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很多的人认为历史课程的学习非常的简单,即使没有历史老师的讲授一样可以学得好。学习历史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为了考试,取得好的分数。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只要自己能够背一背,记一记,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一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历史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教学理论化严重,学生不感兴趣;传统的讲授式理论课堂较多,缺乏充足的探究实践时间;学校领导重视不足、教师教书态度不严谨,敷衍了事较为严重;教学模式滞后,教学质量不容乐观等等。众多的问题当中,还是可以说明,高中历史的教育改革方向不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等都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对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找到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模式和教育思想,构建更多的实践和探究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和实用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高中历史教育的特性。

二、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和实用能力的方法

无论是基础教育改革还是高等教育改革都有一个思路和方向,那就是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足学生一定的探究和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心。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来说,更应该如此,无论是出于基础教育的创新还是高中历史的课程教学优化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针对以上笔者剖析的问题,我们发现,要想提升高中历史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必须革新教育教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观念等等。

(一)革新教育教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以往的高中历史课程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地位较为被动,师生之间很少交流,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必须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只有这样学生想学什么或者如何学好和掌握相关的技能都可以及时的反馈给教师,掌握的效果和程度教师也可以及时的了解,对下一步的授课调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思维和实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首先在观念上就是让课堂实现回归,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和能力提升的主要阵地。

(二)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

对于历史课程教学来说,不同于语文、英语等课程的教学,高中历史的教学不是说让学生记忆住学科的内容,死记硬背不是这门学科的目的,学习目标更多的是突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做到以史为鉴,了解历史常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课堂导入、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总结到课后练习,都要转变以往的固定思维,更多的突出思维和实用性和有效性。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课程的优化要从教学目标开始,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突出三维目标中的能力培养,在教学模式上更加的多元化,尽量紧扣教材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授课,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教学等,授课的地方也不一定都是课堂,也可以是历史教育基地,电影院等,实现有效的针对性教学,这样肯定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观念

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必须让学生动起来,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可以这样理解。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是有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就目前的教育改革探究来说,更多的优质课堂教学倾向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的参考更多的考虑也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必须让学生也具备这样的思想,在他们面前不断的倡导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开展的自主研究和探究,教师要给与鼓励,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多动手,可以结合课程教学或者自我兴趣,针对历史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和实践。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少一些枯燥的理论讲授和机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思维和实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君.试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华章,2013(14)

提升高中历史成绩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高中学习与中小学学习不同,不论是所需要掌握的知识量还是知识难度都有了很大改变,如果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无法满足高中学习需求,就很难确保自身的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的不同,采用有差异性分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来不断提升高中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接下来,本文就将对分层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此来加强高中教师对分层教学法的了解和掌握。

一、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形式

1.能力分层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都有所区别,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可以按照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层次的不同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实施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对其布置不同的作业和进行不同的测试。通过这种方法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相应的提升。

2.知识基础分层

历史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不同,由于一些学生课外阅读量比较大或者是对历史文化比较感兴趣,所以每个学生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基础水平是不相同[1]。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针对学生所掌握历史知识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并且在教学中, 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

3.兴趣分层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并且也形成了自身不同的个性特征,而在心理和个性特征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每个人的学习兴趣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学习历史,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有的学生对历史故事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历史人物感兴趣等。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分层教学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虽然,在分层教学法中拥有数种分层方式,但是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式就是能力分层教学方式。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同样如此,多采用能力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1、2、3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1.1层次学生

1层学生,其拥有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最强,也就是所谓的“尖子生”。该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能够快速接受,并且在原有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加深其理解和掌握。同样,该层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比较牢固,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其学习不用教师担心。对于这部分学生,不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应该设计的教学情节和课堂问题等应该具有一定难度,还应该鼓励学生加强自学,加强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学习。

2.2层次学生

该层次学生即可理解为普通学生,其所拥有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虽然无法与1层次的学生相比,但也能够满足学习需求。该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稳定,通常情况下不会有太大浮动。并且,该层次学生的学习主要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不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因此,针对该层次的学生,教师只需要以正常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进行设计,对问题和作业进行正常布置即可[2]。

3.3层次学生

3层次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后进生”,该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都不是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即使是教师采用普通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其也无法对所讲授知识进行有效理解,有些吃力表现。因此,针对该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首先,在对课堂教学情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难度,以简单易懂为主,不能贪功冒进。其次,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也不能提问难度过高的问题,而应该适当降低问题难度,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顺利理解。最后,在对作业进行布置时,要以巩固基础为主,不要尝试提升作业难度[3]。另外,在对该层次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有些学生本身拥有非常优秀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家庭、性格或者是兴趣等影响而无法认真学习,针对该类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开导和引导,以达到全面提升其学习效率的目的。

针对三层学生,以高中历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一节课的学习为例,对教师问题的提出进行分析。

在该节课的学习中,要求列举该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如李赞、顾炎武、黄宗羲以及王夫之等,进而对该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进行详细了解。

对于3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该时期出现过哪些体现出进步的思想家,进步思想是什么?

2、该时期思想家的进步思想主张。

该类问题能够直接从书本中找到答案,较为简单。

对于2层次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

3、该时期有哪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主张是什么?

4、该时期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进步的?对此该如何评价?

这两个问题虽然无法直接从书本上找到答案,但是分析难度不高,稍加分析就能够找出答案,适合该层学生。

对于1层次的学生,应该更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

5、明清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运动有何异同?体现在什么地方?

6、与古代民本思想相比,该时期出现的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有何进步?

该问题的难度较大,学生不仅需要对书本上的内容和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还需要对之前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回顾,寻找异同之处。

通过以上方法,就能够对高中历史进行有效教学,并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

结束语:

分层教学是一种效率比较高的教学方法,当前在高中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通过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证明,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确保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都能够得到相应提升,不会出现顾此失彼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现象。因此,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何成刚 彭禹等著.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0.

[2]李燕.高中历史差异教学初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3]张朝珍.学生自主选择:高中分层教学的困境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10(9).

提升高中历史成绩的方法范文第4篇

图像史料实际上就是一种能够在历史教学中得到运用或者提供研究辅助的视觉图像,因此这类史料包括了图片和影像两种类型的历史史料。对于前者而言,结合图片中的内容可以分成人物、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地图和工艺艺术等不同类型的图片资料。而对于后者而言,则主要包括反映历史的一些纪录片、电影和各类多媒体资料等。有关图像史料的来源也存在着两个不同途径,一个是原始的图像史料,另一个就是再生性的图像史料。对于前者而言,主要指的是反映真实历史的相关图像史料。而对于后者而言,则主要是结合历史事实勾绘的一种图像史料。

2、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2.1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

众所周知,兴趣的高低和教学效果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由于历史知识对于很多高中学生而言往往非常枯燥,所以提升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就极为重要,这也是老师在教学中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图像史料的科学应用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老师也能够在课堂中采用多元化的展示方法,设置趣味问题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等,这样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有助于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会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基本采用的策略就是死记硬背,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通过图像史料的科学应用,能够引导学生对课本历史知识进行深刻探究,促进学生主动性思考,进而提升知识的认识深度,这对于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显然具有积极作用。

2.3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不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应的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思考,从而对历史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老师在教学中应用有关的图像史料,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这些内容往往不是课本上的内容,但是和课本上内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者是有关课本内容中当前的最新研究进展,这样的图像史料自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另外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通过组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或者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搜集相应的资料来进行自主研究和思考,这样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高中历史教学中图像史料主要运用策略分析

3.1历史地图的运用

结合历史地图进行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历史时期的地域空间,展现出文字难以描述的直观体验。第一,在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历史环境来进行观察,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水平。比如在教学“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时,可以结合《新航路开辟图》进行相应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模型。第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上的相关标识及符号,这些内容都包含了相关的历史只是。在上述的地图中通过观察就可以得知四条主要的新航线,分别由迪亚士、哥伦布及麦哲伦和达伽马等航海家开辟,并由此了解到这四大航海家的相关历史事实,并对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有着更加深切的体悟。第三,在图片史料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历史地图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发散的联系图,通过地图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更加清楚历史发展与变迁的脉络,同时通过地图史料对建立起系统的知识链。

3.2历史图片的运用

历史图片是在历史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辅助材料,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历史图片的观察,并由此获得背后的历史信息。比如在图片中存在着一些文字描述,那么这些文字性的描述往往会暗示一些历史事实。当老师在教学“伟大的”这节内容时,就可以结合《日本报纸刊登的日军在南京展开杀人比赛的报道》中相关的历史图片进行教学,在该图片中,有两个日本兵使用日本军刀开战杀人比赛,胜者脸上挂满傲气。而且图片中还配置了“两少尉百人斩、超纪录、南京”这样的文字说明。从这个图片中足以说明日本法西斯的暴行,从而让学生对这段历史有着更加深切的体悟。图片中的杀人比赛仅仅是中的一个小残暴案例,对此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日本侵华的本质目的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全面?日本法西斯的暴行有哪些?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积极搜集相关材料,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历史成绩的目的。

3.3影像史料的运用

影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影像史料的展示不再受到时空限制,再加上其直观形象性,更容易产生代入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所以老师在教学时需要准备相应的影像史料,这样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第一,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目标以及重难点,同时考虑当前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来对相应的影像史料进行筛选,并制定相应的展示和引导计划,进而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计划。第二,当前影视业的不断发展,有关历史的影像史料丰富度越来越高,然而课堂教学必然受到时空限制,那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影像史料进行一定的剪切,通常控制在5至10分钟,不超过两个片段。第三,导入相关的影像史料解说词,通过相应的解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深度,同时这种声像结合,特别代入相关的音乐,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将课堂上准备好的影像史料还可以放到学校网络平台上,供给学生自由观看,这样可以消除时空限制。

4、结语

提升高中历史成绩的方法范文第5篇

讨论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意义的主题或带有争论性的问题,布置给学生,历史学科就有许多带有争论性的问题,如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哥伦布是不折不扣的殖民主义强盗还是对人类文明进程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航海家等;要求学生阅读教科书有关部分,并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查询各种相关资料,作好上课前的知识准备;然后有目的地阅读,将注意力集中于与论题有关的内容;最后准备一个提纲或报告。其次,教师在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也要准备一份计划;设计如何开始讨论、讨论的方法、预计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可能提出的问题、希望学生回答到什么程度等。最后,在课堂上,可由教师作简短的发言,帮助学生了解讨论的性质、内容和步骤;也可由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可随时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堂的讨论组织工作,例如座位的安排、小组成员的分配、组长和记录员的确定、讨论时间的把握以及课堂秩序的维持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愿意发言的同学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师在讨论完毕时,从中发现疑难或者有意义的见解,阐明自己的看法,指出讨论中的优缺点。对某些仍有争议的地方,允许保留意见,而不强迫学生接受。总之,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他们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讨论法是由学生独立参与探究的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多向信息传递、获得创造性认识的过程,而非学生单方面接受教师提供的知识。在实践中我逐渐感悟到这种方法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首先,无论是课前的准备还是课堂中的讨论,都以学生活动为主,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查阅参考书,可养成他们从小读书的习惯和查找、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我相信,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得知识远比教给学生知识重要,而且能使学生从被动地回答问题发展为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人的思维发展中至为关键,“思维从疑问开始”。李政道博士也认为:“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总之,学生从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由知识的讲解员、传播者转变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指导者,这必将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并从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不断积极探求进而推动学习进一步深入发展。这种能力不仅在学校教育阶段需要,从长远来看,对人的一生发展作用甚大。

其次,课上师生间群体性的、自由的交谈讨论,可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寻求交流,既是学生的本能,又是现代生活的必然要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他人思想上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利于激发出思维火花,这样,个体思维才能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还可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自我中心状态”而且从别人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要经常改变思维角度,能促进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得到全面训练。此外,在回答讨论的问题时,学生必须组织语言,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整、精炼、规范地表述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探究问题需要学生经过动手搜集整理和动脑冥思苦想,脑力和体力高度紧张,这就要求学生有坚强的自信心、耐心和恒心。这种积极的个性心理(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长期训练形成。

第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能大大提高学习效果。根据学习心理学原则,学生自愿参与的学习过程,会进展迅速且学习内容保持率高。“因为学生将知识组织起来,并能随时得心应手地检索知识。”在课前准备和讨论过程中,大脑中已有的储存信息,在定向思维不停地刺激下被激活了,沉睡多时的知识被唤醒了,而且以学生活动为主,方法灵活多变,使其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不易疲劳,学习效果好。此外,学生在非被动情况下更易于记忆学习内容。如果学生每堂课都能在理解中学习,记忆将不再是问题,也不再成为负担,反过来又为能力培养提供源泉。

第五,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在和谐、自由的氛围下,相互交流甚至相互影响,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成为可能,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发现学生幼稚、可笑甚至错误的看法,正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价值观念和人生观,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契机,使课堂不但成为能力培养,也是切实进行德育的场所。而有时学生积累的课外知识或突发奇想也会启发教师,使教学更趋完美。

第六,有利于进行成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趣。讨论题的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难易度的区分。这样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提高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另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这样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会觉得课太单调、乏味。并在解决同学的疑问中获得成功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