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务行业的财务管理

服务行业的财务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务行业的财务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务行业的财务管理

服务行业的财务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债券;信托;刚性兑付;财务风险

当前,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经营规模、现金流量都在不断的扩大,原有依靠利润扩大规模、发展生产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经营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外部投资,从最初的银行贷款到发行债券,再到资本市场发行股票融资。受国内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不成熟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外源融资主要集中于银行贷款,很少有债券和股权融资。金融危机后,出于降低成本的需要,更多的公司开始选择以债券、信托、项目融资等来作为融资手段。近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出现亏损扩大,现金流压力增加的现象,偿债风险逐步加大。

一、什么是刚性兑付

“刚性兑付”是指无论发行主体是否盈利,都必须向投资人全额支付本金和利息,即指发行主体需努力保证债务的偿还,而不考虑其是否仍具有偿债能力。当然,在公司盈利的情况下公司会履行条款,如期偿还债务,只有当前发生亏损客观上无法偿还债务,或主观不愿偿还债务的条件下,“刚性兑付”的条件的才会成立,因此,“刚性兑付”主要发生在发行主体公开宣布其无法履行偿债义务之后。在担保情况下,刚性兑付的主体还包括担保人。在当前商业环境下,“刚性兑付”现象主要集中在信托、理财等资管产品。这其中主要是作为销售渠道的商业银行先行垫付,给付本金和利息的行为,[1]这在资管产品合约中并未明确约定,致使应由投资人承担的风险被转嫁,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发展的。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债券因其本身已经设定了承诺还本付息的条款,因此并不存在“刚性兑付”一说,但其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作为发行方可能并不会按照合同约定付款义务,即违约。违约的原因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主动违约,即发行方有着显著的偿还能力,但因其信用缺失而拒绝履行义务;二是被动违约,如:发行方由于经营不善,导致亏损甚至濒临破产,无法履行付款义务,此外还有流动性困难等原因。债券违约从期限上来看有长期和短期之分,这取决于债券发行方面临的困境,有些困境在短期内可以解决,并履行付款义务,有些则不能。违约是债券市场中风险处置的一种手段,只有允许违约才能使债券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国内的现实是当债券出现违约时,要保证投资者能够全额得到本息偿付,这何尝不是刚性兑付。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

根据银监会《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暂行)》中银行风险分类情况,银行财务风险可分为流动性风险、资产质量风险、风险变化程度、盈利能力水平和资本充足程度。[2]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其所经营商品是货币这一特殊商品,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和各项业务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价值和增加收益,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有收益就会有风险。[3]这就决定了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特殊要求,要求其建立并执行更加严格、更加完善甚至于苛刻的风险管理标准。从本质上来说,银行是以吸收存款为业务基础的,当前,我国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有大量的财富存放于整个银行业体系,现代化支付方式的发展更是使得现金流通越来越少。银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托管着大量财富,不仅要保证其能够高效、安全、可靠的流通,还要保证其安全、完整,从这一点来说,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众多风险中,主要风险为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个方面。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在其面临借款人信贷资金需求或客户提现需求等情形时,能够通过自有资金或快速、低成本的变现资产来满足客户需求,如果不能则说明其面临着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的成因主要为内部的存贷款期限错配和外部环境中的公众追求高收益有价证券的投机行为,特别是在股市向好的情形下。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外部环境的安全,即银行在日常经营中能够保证其经营场所的安全,确保现金在物资上的安全是可控的;二是银行在进行一系列业务活动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资产价值,即不发生大规模的资产贬值情形。当前商业银行除存贷款业务外,还从事着票据担保、贷款承诺、业务等一系列中间业务,这些业务都会对其流动性和安全性是造成影响。

三、刚性兑付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影响

当前刚性兑付主要集中在资管产品和债券领域。自2014年超日债开始,我国公募债券领域发生的违约事件,多数通过展期、债务重组、承销商兜底等方式完成兑付,[4]而对商业银行影响最大的则集中在资管产品领域,如信托和理财产品,当其出现违约时多采取由作为渠道方的商业银行寻求第三方机构接盘、用自有资金先行垫付等方式来保证本金和收益的兑付。债券违约本应该是一个正常的市场风险事件,二在早期的处置过程中多采用由政府出面在银行、债券承销商以及财政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协调的结果是债券违约的一部分由银行代为偿付,一部分由承销商垫付,另外的部分以财政拨款的方式进行偿还。[5]这种处置方式无疑会给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动性风险

带来流动性压力的主要是对违约产品进行垫付,而不论垫付方是银行还是主承销商,银行不仅要支付自己所承担的那一部分垫付资金,还可能会为主承销商筹措资金提供部分融资支持。违约的发生一般是可预见性很低或是没有预见性的,这就会对商业银行的财务计划管理造成冲击,形成不可预见的偶然性支出。

(二)盈利性风险

商业银行垫付信托计划或违约债券,或其自己发行运作的理财产品未达到约定收益或本金亏损时,银行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垫付,其自有资金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投入的资本金,另一部分是连续经营产生的累计利润,而这种垫付一般多用利润来支付,在这种情形下,势必会对银行本年利润造成影响,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这种影响存在逐年递延的可能。在当前的经济转型背景下,受行业因素影响,企业自身经营能力制约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违约事件将会逐步步入高发期,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刚性兑付问题,势必会对整个银行体系构成较大冲击。

四、解决刚性兑付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当前要尽快完善破产法、证券法、信托法等相关法律及配套法规的建设,首先要从制度上堵死刚性兑付的可能性,建议对实施刚性兑付的发行主体采取一定程度的处罚,只有从源头上规范了发行主体的行为,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二)坚持市场化,适度行政干预

当前刚性兑付有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在起推手,尽管近几年政府改革在不断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前进,但在一定时期和情况下,依然存在行政干预过度的问题。我们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处理危机,不断完善债券及信托等资产管理产品的定价、发行、二级市场交易、退出和清算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市场选择,市场风险处置来达到市场出清。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金融机构的独立地位,防止政府采用行政命令等手段迫使金融机构接盘,引发金融风险。

(三)探索建立投资者权益保护新机制

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坚持由市场决定债券及资管产品的处置方式,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投资者,置其利益与不顾,而是要将之前的政府兜底、金融机构兜底的权益保护方式转化为市场化的权益保护保护机制。通过开发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支撑的的投资权益保险产品、设立债券风险补偿基金(从债券发行收入中强制征收一定比率纳入基金管理)和资管产品损失弥补基金(由发行主体按募集金额的一定比率强制缴纳)等有益手段探索建立新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对前述两大基金的管理可探索由中债公司建立专门平台进行管理,并严格限制这两类基金参与债券和资管产品的发行认购和公开市场交易,有效建立基金平台与债券和资管产品的物理隔离,防止风险传导,有效保障基金安全和其在风险处置过程中的独立地位。

参考文献:

[1]谢贵春.债券“刚性兑付”该一破了之吗?——兼评《证券法》修订草案[J].武汉金融,2015(9).

[2]雷玉洁.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研究[D].2013.

[3]姚瑞.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2015.

[4]央行主管金融时报:坚持市场化方式处置债券违约[N].

服务行业的财务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财富管理

在互联网巨头支付宝的带领下,一场新的金融革命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之神速和神功无不让传统金融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似乎一夜间回到群雄逐鹿中原、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乱象丛生、江湖纷争的变革时代,互联网首当其冲的是对于财富管理的影响,我们有必要认识互联网金融的方方面面和发展模式,以期探索银行财富管理发展应对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的神秘面纱

不可否认的是:依托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金融脱媒终于逐渐实现,传统金融机构正向供应商的角色转变;互联网金融的惊人能量,其前所未有的低门槛,超级的灵活性,将一大批理财的门外汉带入了这个市场,打造出巨大的增长潜力。但,不迷信、不轻信是我们作为财富管理者相较投资者更应当秉承的态度,需要深入揭开互联网金融神秘面纱,在当下竞争乱象中不至于人云亦云、雾里看花,而且更可以帮助投资者去拨开缭绕迷雾。

(1)创新之举有包装:互联网理财产品在其运作上确实有不少亲民性,如灵活转换、低门槛等等,但其本质上只是把一些货币基金、理财基金进行再包装。

(2)低风险≠无风险:互联网理财产品主要投资范围包括现金、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债券、债券回购、央票等。这些投资领域属于低风险范畴,但具体的收益水平要视货币市场的收益水平而定。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发达国家,货币基金均曾出现过净值低于1的情况。

(3)产品收益随行就市:“无风险”、“年化收益率8%”、“收益高达活期存款的20倍!”等在不少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宣传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提法。但投资者必须厘清的是,自己所投资的产品究竟是什么,收益又是如何来确定的。

(4)补贴回报凑出高收益:在互联网平台上,一些产品能够提供“高出一筹”的收益率,原因在于其收益结构的特殊性――常规收益+补贴收益,一方面规避监管,一方面抢占市场,扩大份额。虽金融理财也是一种消费选择,但和消费品不一样的是,理财投资不仅要遵循市场的客观规律,也要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与控制。

(5)不适合长期投资:互联网理财产品大多集中在短期理财和低风险品种当中,类型较为单一。对于财务全面部署和长期规划来说,这样的产品并不足够,投资者应有更多元化的考虑。

(6)P2P网贷产品“保本”存风险:一些P2P网贷机构把获得的债券进行拆分组合,打包成“类固定收益”的产品,并将其销售给投资理财客户,通过赚取资金的利息差和手续费来运营。一旦平台公司经营出现问题、倒闭跑路,在缺乏监管的现状下投资者也很难追回损失。

(7)担保承诺须看清:P2P业务在英国初创时,互联网平台只提供牵线搭桥收取佣金的功能,并不承担担保责任。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在欧美国家顺利运行,与他们透明健全的信用体系和国民极高的诚信素养有密切联系。

(8)资金存管并非万无一失: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三有三无”:有需求、有供给、也有中间服务商,但却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这“三无”使得P2P行业乱象丛生。

(9)风控水平不透明:不少P2P公司的倒闭,与资金实力不足、技术条件不过关、营销能力欠佳、风控水平不高等密切相关。造成上述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透明,而信息不透明的根源则是监管缺位。

(10)监管确实须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存在不少盲点,投诉与监管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缺少。

二、互联网金融对财富管理业务的挑战与机遇

第一,激发了主动财富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大众化财富管理需求得到更大满足。互联网金融具有“去中心化”等特点,通过新的信息与金融技术,原先只能被动接受金融机构财富管理服务的公众,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财富管理,主动参与家庭理财管理。第二,通过技术与财富管理有效结合,赋予了财富管理工具全新吸引力。第三,促使财富管理工具平台化融合成为可能。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财富管理平台将逐渐跳出传统模式,成为面向机构、企业、个人等不同客户,提供融资、资本运作与资产管理、增值服务、消费与支付等在内的“金融与消费服务超市型”综合平台。第四,降低了特定融资风险,并使新型的融资与财富管理模式不断出现。基于互联网融资,不仅使得创业者开始有可能摆脱传统金融机构的局限,从认可其创业计划的大众手中直接筹集资金,也使消费者能够在主动参与到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中。第五,通过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发掘与整合,形成更准确的客户定位。互联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信息支撑,而信息又是信用形成和金融交易的基础。

三、“与狼共舞”互联网金融变革中的财富管理发展策略

阿里巴巴的马云曾有一句名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已经迫使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仓促应战,而天天富的出现,已经开始跑到银行的院子里来抢食吃了。真可谓,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再不起跑就晚了,甚至可能会输掉整个比赛。

第一,改变服务理念,从改变营销模式开始。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是一个产品过剩的时代。所有的理财产品几乎总能在市场上找到同类产品,或者有相似的替代品。因此,银行所推广的产品核心价值,一定是客户强烈需求的、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

第二,品质无止境,服务无边界,扩大财富管理服务的外延。在互联网领域“法无明文禁止便可为”,这对传统金融“法无规定便不为”的思维冲击带来的实质和衍生影响更大。回到财富管理,伴随客户需求不断升级,特别是高端客户的需求已经从个体需求到家庭需求的变化,家庭的整体风险控制、整体资产组合、家庭财富传承等成为非常关注的需求点,更多以客户家庭需求为单位,提供整体的、全方位的财富策划,这样的财富管理服务也不仅仅是在于投资安排。

第三,“跑马圈地”,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盈利模式,创造多元盈利模式。商业银行必须充分挖掘金融服务,将电子银行从“交易主渠道”上升到专业化、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整合资源,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信息、资金、产品服务手段。

第四,“破旧创新”,开拓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未达的处女地。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商业银行要增强客户黏性,就要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一方面,要推进与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和业务联盟,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通全流程的业务链条,为客户提供资金流、信息流服务以及全场景金融解决方案,不拘于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而且更要理念创新、模式创新。

第五,“突围行动”,在竞争乱象中保持清醒行动。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谁能率先“突围”,谁就能用自己的质变带动整个行业的量变,财富管理亦如此。在清醒认识形势变化的同时,银行财富管理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妄自尊大,财富管理保持并发挥和利用好商业银行原有的优势,一方面在无限扩展和创新服务的同时,扎实基础服务,强化过程管理,不以牺牲客户利益换取的考核业绩。

参考文献:

[1] 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2.

[2] 吴晓灵.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优势何在[DB/OL].福布斯中

文网,2013.

服务行业的财务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前言

自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来,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已经有所改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就是通过管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借助发达的电子信息网络,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和资金支出的控制力度,使其在财政资金管理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这种方式旨在使国库职能更加符合现代公共财政公平与效率的要求,是公共财政改革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已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反映了当前我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一些薄弱环节。

二、我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的影响

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国财政财务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已经基本确立,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已经全面深化。一是规范了财政预算资金的执行。在预算指标内根据用款进度申报用款计划,财政资金的用途得到规范,预算资金的支出控制更加严格,增强了预算的约束力,减少了预算的随意性。二是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运行效率,防止了财政资金挤占、挪用现象,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推行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资金管理方式、收支管理方式和会计核算方式,解决来了过去会计职能弱化,监督不力的问题,是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没有改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所有权和资金的使用权以及财务管理职能的前提下集中实行会计核算,实行财务公开。

这两种方式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良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会计集中核算都在公共财政支出的改革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国库集中支付时会计集中核算的发展和扩展。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施以后,会计核算职能仍需加强和完善。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之后,改变了资金的管理方式和支出方式,但是日常支出多为零星支出,通过零余额账户进行支付,需要加强实时监控。财政资金在进行实际支付前不需要流出国库,可以有效避免中间环节资金的滞留,资金使用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资金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三、关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思考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要求。

一是增强了财务人员工作的自觉性、计划性,更加有效地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支出的规范性、促进了预算工作的更好开展,也有效地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意识和水平。

二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各行政事业单位只有用款指标和计划,财政资金不通过预算单位账户,财务工作的内容已经不再涉及资金的管理,这就对预算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强了预算的约束力,财务管理的重心由资金管理向预算管理转变。

三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之后,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更大力度的加强对于经费使用合理性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合法和高效,防止违法违纪经济行为的发生。财政资金在支出时,将会受到全过程的监控,这种支付方式从制度和机制上,使预算单位的目标逐渐向合理科学预算转变。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之后,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受到预算计划的严格控制,以用款计划控制资金的拨付,预算与执行一致。

四是实施国库支付改革后,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和流向发生改变,引起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模式的改变。

四、结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按照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产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已经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在适应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中,需要扭转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创新工作体制和工作模式,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能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它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频率,使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上做到程序透明,使每一笔财政资金的支付使用过程透明,保障财政资金支付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实施的同时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相结合,探索新的道路,一定会更加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林晟.国库集中支付对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要求[J].经济生活,2009;07

[2]董涛.浅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与实践[J].金融资本,2009;08

服务行业的财务管理范文第4篇

1 服务行业财务集团化的管理原则

服务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只有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才能及时有效实现财务集团化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以集团公司的利益为出发点,在突出集团集体优越性的同时,赋予各分公司应有的独立性,全面激发各分公司的积极自主性。应遵循以下管理原则:(1)目标性原则。服务行业的所有集团分公司实际经营过程中,必须以保障集团利益为核心目标,财务管理同样如此,所有集团分公司财务管理应注重资本管理,积极贯彻落实资本运营责任制原则,通过对各分公司的激励与约束,促进各利益相关者的资本经营活动有效运转。(2)合法性原则。集团公司在构建制度、政策等各项法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合法性原则。也就是说在严格按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以及不影响企业独立运作的原则下,构建高效完善的、现实意义巨大的财务制度管理体系,凡是国家法规政策中没有具体确立的,集团要第一时间加以明确,并且实践操作中不得有违纪违法行为。(3)约束性原则。由于各子公司采用的投资结构不统一,如集团全资企业、集团参股企业等,因此集团公司构建财务管理制度过程中,应清晰划分各种结构的具体职责,哪些事项应交由集团管控,哪些事项应交由子公司管控,集团与子公司应担负哪些职责权限及享有哪些利益,子公司不得干涉或必须实施的事项,只有清晰划分各项职责权限,才能有效落实财务集团化管理。(4)激励性原则。人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最终执行者,推行财务集团化管理时更应充分注重这一点。同时规章制度的全面贯彻,还少不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的支持,如经理层奖励、核心技术员与管理员享有一定的期权等。(5)成本效益性原则。利益最大化、促进资本的增值保值是管理永恒不变的主题,因此在进行财务集团化管理过程中,除了要遵循本文所说的几个原则外,还必须加强成本管理。

2 服务行业财务集团化管理的思路

财务集团化管理指的是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为基础对财务管理模式予以革新,制定合理规范的作业流程,保障财务管理具有较高的集团化程度,以此维护企业财务工作中的资金安全,科学分配资金,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财务集团化管理最突出的优势就是细致化,通过财务集团化制度不断强化财务管理标准,促进管理的规范化,从而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高效率。

2.1 建立健全财务组织管理体系

在整个集团企业中,集团总部属于最高领导层,由于其存在有限的管理幅度,所以就需要进行分权处理。而权力一旦分散,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局部和整体目标无法协调一致,对于分权的企业集团应加强财务的管控力度,并且采用特定的财务管理形式,有助于局部与整体目标的一致性,有助于统一组织结构和的控制原则及控制目标。

围绕集团总部,明确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即担任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等各项任务,并促进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的统一性、协调性。此外,所有子公司应从财务管理需求角度出发构建专业的财务部门,担任公司财务工作。科学完善的财务组织管理体系,有效保证了公司财务管理效率。

2.2 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要想不断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促进预算管理效率,淋漓尽致地发挥预算的引导与控制作用,集团总部就必须根据内部员工的分项预算与总预算,清晰划分相对应的职责义务,将企业集团的综合财务目标落实到实处,并高效控制集团内部员工。全面预算管理具有系统性特点,实际必须对其进行统一筹划,合理组织,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始终围绕企业集团当前的经营方针、经营目标以及利润情况,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集团总部结合企业集团的综合发展目标,确立一段时间内的集团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助于集团长期发展的规划。所有子公司应充分掌握了解国家当前所处的宏观经济状态以及本地区本行业市场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设置年度预算指标,集团总部从集团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以所有子公司现行的预算指标为基础合理构建年度计划,同时还要层层分解各指标,并且指标分解完成后第一时间下达给下属子公司,再由下属子公司按照集团总部下达的指标及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年度预算的编制,并第一时间将编制情况递交给集团总部,由集团总部做最后的审批。

对预算的有效执行控制是保证预算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所有子公司应科学合理的分解各项指标,以实现系统完善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年度预算编制完成后,应将其划分为两个部分,即月份预算和季度预算,通过分期预算控制,实现预期的年度预算目标。年度预算结束后,所有子公司应把预算执行结果及时上报给集团部董事会,并按预算实际完成率与预算审查结果全面考核子公司实际状况。子公司应构建预算考核制度,定期考核预算执行过程,考核最终结果直接决定了预算部门的利益所得。

3 服务行业财务集团化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3.1 财务集团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当前,服务行业财务集团化管理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导致问题发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管理体制、管理意识等方面的问题。现阶段,财务集团化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1 资源过度集中,分配不合理

当前,由于缺乏充足的协调整合手段,严重阻碍了各项资源的作用发挥。从存量角度分析,各项资源难以整合起来有效使用;从增量角度分析,资源存在明显的重购及重复支出现象,引起资源的大量浪费,并且资源使用效果差。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满足不了集团化采购要求,集团化的优势作用难以得到全面发挥;物资管理分散达不到协同化目标,库存缺乏经济性。

3.1.2 信息共享、反馈速度慢

随着集团的发展壮大,内部成员企业数量不断提升,致使财务信息难以高效快速实现共享,进而引起财务集团化管理的信息孤岛现象,集团的监督管理效率低下,财务信息真实度降低,信息披露不及时。

现阶段,大部分成员企业为了一己之私和促进自身利益最大化,随意截留信息,更有甚者提供不真实的信息,严重影响了企业集团汇总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了会计核算准确性,会计报表与实际不符,最终导致财务集团化管理缺乏科学性,并且财务决策不正确。

3.1.3 预算管理执行不力

尽管有的服务企业集团构建并实施了较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预算管理执行不力。

3.2 财务集团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推行财务集团化管理,是企业财务部门及人员必须重视的核心,同时还是企业各部门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应担负起的责任。因此,对于上述提到的财务集团化管理问题,企业必须在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基础、资源的统一性协调性基础上、会计信息效率考核基础上、预算执行监控基础上加强分析和研究,选择可行性高的方案,以保证财务集团化管理效率。

服务行业的财务管理范文第5篇

(一)企业定价需要纳入增值税额因素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的定价机制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服务行业,其在定价机制上比较灵活,并且缺乏统一规范的机制,因此服务行业的价格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变动,税改的实施将会对行业的定价机制产生极大的影响,假如以某个服务项目为例,在税改之前,服务行业的营业税率为5%,其业务费为1000元,则在不考虑其他附加税的基础上,则企业有950元为净收入,但是在营业税改增值税后,企业的增值税为6%,则在扣除增值税后,本行业的净收入为943元,理论上行业的服务价格就会提高,针对这种现象,如果企业想要保证盈利水平,则服务行业的定价必然会发生变化。虽然并不能确定这种波动会带来何种影响,企业又会如何去调整这种影响,但是税制上的变化已经对服务业的定价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还会波及到市场各个生产主体与环节,在经济发展中产生“蝴蝶效应”。

(二)收入基数的变动,对财务分析指标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各行各业的财务管理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再加上营业税改增值税,各行各业的财务管理都将会面临着重大的改革。以财务核算为例,财务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中是包含有营业税总收入额,但是营业税改增值税实施后,财务损益表中却不含增值税的税后收入额。如果企业实际的税负变化不大,则也会对企业的盈利水平带来影响,并且企业自身的利润率也将会随着业务收入的减少而出现上升的趋势。税改制度实施后,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增值税不反应在损益表中,并且在账务处理上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财务报表的结构也产生新的变化,面对这种状况,企业只有将增值税的变化在财务报表中反应出来,才能保证财务分析效率和质量保持在优质的水平上。

(三)企业要考虑增值税涵盖的所有的环节,规范经营

在从前收取营业税时,主要是以收入的权责发生机制为主,即使收入尚未到账或者未开具发票,但是如果有确认收入,在计税时就要纳入考虑范围,在计算上以这些内容为计税基数。在实施税制改革之后,增值税的计算是需要减去进项税额的,企业在材料采购与固定资产购置、物流运输、制作服务等方面的支出,在增值税计算中都要纳入考虑。企业在税金计算及缴税税额等方面都会产生变化,增值税本身的进项抵扣措施也会对企业的发展与竞争产生重要影响,对其不断调整运营策略及市场定位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目前,税制改革仍旧处在试点阶段,在未来全面推行时,会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及时调整税收政策的有关条款,不断消除对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但是总体来说,税制改革是推动经济有序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企业规范经营有加大的推动作用。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以及税制、市场变化进行合理变革,适应税改要求。

二、如何应对税收制度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营业税改增值税是我国经济发展适应国际化快速发展的重要的趋势,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实施不仅能够将国内税务的增收系统与国际接轨,而且对避免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的负担以及对企业经营结构的调整和竞争力的增加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企业经营结构也将会随着税收制度的改革而革新,这不仅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机会,而且还能够帮助企业做强做大。但是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营业税改增值税不仅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发展契机,也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只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够在抓住机遇,促进企业长久发展。税收制度的改革,将会造成企业纳税的税种发生改变,比如税改后一些的税负将会增加,针对这种现象,企业首先应调整自身的不良情绪,对企业结构精心规划,优化企业各个环节,不断提高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益,还应该对受到影响较大的企业进行整改,以促进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通过技能业务和税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以及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对于企业的会计业务,应结合新会计制度,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并制定完善的企业经营策略,加强对企业税收制度变化的关注,及时调整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达到合法合理减少税负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目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既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极大的挑战,税务制度改革后,增值税将全面推广。

在税收制度改革前,税收制度对企业货物以及劳务的适用不同的税制的做法,不仅造成劳务和商品在纳税上统一属性的断裂,以及增值税的抵扣链条缺失,而且不利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公平竞争,对企业经济结构的转型有一定制约作用,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增值税税负公平的优势,才能实现全覆盖、全抵扣以及全链条控制整个经济附加值,充分发挥税收调整经济的杠杆作用,可见,营业税改增值税势在必行。如何有效利用税制改革的机会,实现自身发展上的突破,是对企业的重大考验和发展的重大机遇,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税制实践,需要国家和企业共同探索和努力。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