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教学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教学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教学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能力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分量最重、变动最多、改革力度最大的是有关阅读教学的条文,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一、加强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字、词、句积累后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以书面材料为对象,以信息获取为目的的一种学习过程。阅读不仅存在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而且在整个语文活动中都处于中心环节的地位,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可为写作提供多方面的营养,而且阅读能力的优劣影响着人的一生的工作和生活。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读、精读。正如古语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因此,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二、加强阅读教学的途径

首先,阅读教学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重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判断,即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其次,要强调实践。学生在讲读课上求知识、学方法,在课内自读课文上求实习、学巩固,在课外自读课文上去实践、学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由全依靠到半依靠到最后不依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科学原则。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以下几点。

1.阅读时要辨析文章体裁

文章体裁不同,文章的内容与形式也就存在差异,就应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记叙文重在把握其中心,了解详略的安排以及运用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说明文重在其结构层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及说明对象的性质。议论文则在论点、论据、论证上下工夫。诗歌要揣摩意境,散文要品味诗情画意,小说要研究人物。抓住了这一系列体裁的灵魂,就可以少走弯路。另外,要准确捕捉词语、句子传达的信息。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既有对时光匆匆流逝的伤感,也有人到暮年对易逝年华无可奈何的叹惋。

2.阅读时要分析语义、语境

语境即语言环境,也是当时社会的状态、性质。引导学生去分析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能实现快速有效阅读的目的。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是说老翁垂钓。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不是谈天气。又如鲁迅笔下那位备受科举制毒害的旧中国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形象,这就更深刻地揭示了那个社会的炎凉和封建文化的罪恶。只有教会学生细心分析、深入思考作者笔下的一词一句,品味文中的一人一景,才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要培养学生“精读”的阅读习惯

语文的学习天地比较广阔,阅读的空间更是自由,不仅仅依靠课堂,更应该利用社会这一广阔的语言环境进行实践,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不仅要勤奋,而且要学会“精读”。在熟读强记的基础上还要精心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语言风格、详略安排等。通篇读完后,掩卷静思,是否心有所感、情有所动、读有所获,提笔写下自己的心得,这样才真正实现了阅读的目的。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若仅仅停留在教师课堂中逐字逐句的分析上,只能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4.阅读教学应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

成功的阅读教学,应是一个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变化的情感为动力。如讲析《故乡》一文中海边少年闰土形象时,动情地描绘海的阔大和圆月的美丽。有情有景的描述,学生的脑海中便会勾勒出一幅幅立体图画。于是,有同学会惊讶地发现此时此景的少年闰土,不正像那位少年哪吒那般神勇吗?由此,许多同学便能意会出这幅珍藏在作者心目中的少年英雄的图画,特别是画上那位神勇的少年后来麻木、迟钝,木偶人一样的变化。老师的讲析,当然不能是平平淡淡的,应该声情并茂,配合手势、表情。恰到好处的手势和表情,能让阅读教学做到有声有色,妙趣横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进而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判断。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授渔者”而非“授鱼者”,学生应自觉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不断增强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家林.浅谈初中作文如何选材.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阅读教学的意义范文第2篇

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型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

4.练就语言表达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1.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创新。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3.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这就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1.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交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

阅读教学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得意;得言;得法

中国分类号:G633.3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观是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阅读教学的价值观是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要使小学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必须做到一举三“得”,即得意、得言、得法。“意”是指文本的言语内容;“言”是指文本的言语形式;“法”是指学习方法。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以“得意”为经,“得言”为纬,“得法”渗透其间。[1]

一、文本“得意”马蹄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得意”,是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得意”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确保了阅读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新课程目标的达成性,也符合了阅读教学的原则,遵循了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规律。阅读教学中,文本“得意”的价值取向“马蹄疾”,理解“得意”须“尽欢”,只有这样,阅读效果“如意”的表现态势才显得不那么夸张。[2]

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桃花心木》一文,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发现这篇课文写的虽然是平平常常的种树故事,但却借种树之道比育人之理,给人以无尽的启迪。这样,学生就找到了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确定引领的缰绳。王崧舟老师曾说:“文本细读要指向语文的最小的意义单位――词语”。“不确定”一词是《桃花心木》文脉所在,在课文中出现了四次。前两次是在种树人为“我”解疑时所言:“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这两个“不确定”是指桃花心木成长过程的“条件的不确定”:包括浇水间隔的天数,浇水的量和来喝茶看树苗的时间等;后两次是“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到的道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两个“不确定”是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深刻体悟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深刻的道理变得生动真实。

二、“得言”秋日胜春朝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得言”,就是积累和运用语言,领悟文本形式表达的功能和效果。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品读中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语言素养,达到“言与意齐飞,涵咏共读写一色”的境界。[3]一语令人深味处,不言容易“得”言难。“得言”,必须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抵达“得言”秋日胜春朝的最高化境。

例如,学习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教师设计这一语言练习:看到这样的小女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有的学生用儿童特有的温情邀请小女孩到自己家里来感受家庭的温暖,如“凝视着书本插图上卖火柴的小女孩,我真诚地对她说:‘我一定要为你送去可口的美食,保暖的衣物,珍贵的节日礼物,让你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时时刻刻都得到关爱和体贴!’到那时再让我们一起手挽着手共同燃亮爱心的火炬,让爱洒人间,情暖人心,人人都生活得自由、幸福、快乐!”有的学生引用歌手熊天平演唱的《火柴天堂》,用凝练深沉的语言来演唱自己的心情:“走在寒冷下雪的夜空,卖着火柴温饱我的梦……一包火柴燃烧我的心,寒冷夜里挡不住前行。风刺我的脸雪割我的口,拖着脚步还能走多久?有谁来买我的火柴?有谁将一根根希望全部点燃?有谁来买我的孤单?有谁来实现我想家的呼唤?”同样的主题,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这也是阅读教学个性化的体现。

三、偏依“得法”多求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得法”,是指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语文能力。阅读能力是一个多侧面、多层级的复合系统,是一个以理解意义为中心的、由认识、理解、评价、创造等不同发展阶段构成的复杂智力活动过程,须根据学生实际和能力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进行扎实、有序的训练,方可奏效。别从仙客求“得法”,林下还登说“得法”――学生应对阅读进行整合,学会从整体来阅读,真正学会阅读、感悟阅读;偏依“得法”多求药――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充分拓展学生的阅读实践。[4]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著之旅,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的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学生除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要把课外阅读变成了自觉自愿的行动,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阅读本身。“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能力是在有效阅读中不断形成的。

当前阅读教学的基本矛盾是现代社会对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的要求与落后的教学方法、低下的教学效果间的矛盾。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日益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要行之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必须努力实现一举“三得”。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

[2]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阅读教学的意义范文第4篇

1 自主式阅读教学

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读书。但在目前教育体制之下,学生往往奔忙于“家庭――学校”之间,囿于“课堂――课文”之中,无暇顾及课外自主阅读,因此,我们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余时间进行“自主式阅读”。

“自主式阅读”关键在于还给学生以“真实的阅读”,即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自由的阅读。教师不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上、形式上的大量讲解,也不需要让学生作各种各样的阅读检测题,需要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多维的研究空间,将阅读活动直接指向阅读材料的内容或包含的信息,让学生阅读时心无牵挂,完全自主,完全放松。

2 对话式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以《三峡》“对话式阅读”的教学为例:

第一,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1)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飞奔的船只和凄异的猿啸等自然风景,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2)还可以利用课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韵之美。

第二,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譬如:回溯三峡的过去,细看三峡的现在,展望三峡的未来,你想到了什么?

第三,设置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包括:(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如:《三峡》先写山后写水,为什么要这样写?又是如何写山和水的? (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如:《三峡》语言凝练,虽然只有几百字,却能绘尽四季景色,罗列山水猿啸,为什么能达到这种效果?(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如:《三峡》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属于自然描写,这是否与本文写景的宗旨背离?你有什么看法?(4)师生与作品的对话。如:郦道元写三峡风光,大部分笔墨放在写水,水是课文的重点,那么为什么要先写山后写水?能否调整一下顺序,或者只写水?

第四,培养学生在对话中的创造性。譬如:通过讨论“我们今天应当怎样开发和利用三峡?”这一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探究式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

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以《狼》“探究性阅读”的教学为例:

第一,鼓励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譬如:(1)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2)你是喜欢“屠户”还是喜欢“狼”?

第二,组织学生用合作的方法解决问题。(1)合作的方式: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争辩讨论,以求初步解决问题;通过全班交流,提高参与率,并整合意见,即使一时意见不一致,也没关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探究的方法:体味与推敲。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个人思考,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观点,并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使合作呈现出较高的水平和质量。

第三,指导学生写探究性的小论文来整理探究成果。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探究的对象或问题、探究的方式或方法、探究的结果或心得等方面教给学生写小论文的方法。

4 创造性阅读教学

所谓“创造性阅读”是指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5 题型式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意义范文第5篇

【作者简介】周钦海,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江苏苏州,215104)教师,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

一、引言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一直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目前,英语阅读教学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用一课时时间进行阅读教学。葛炳芳(2012)将之称为“走程序,即按照Pre-reading―Skimming―Scanning―Language points”的步骤。第二种用两课时时间处理阅读课,第一课时梳理文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第二节课梳理语言点(刘健,2013)。但不管哪种方式,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环节多,学生读书时间少;教师教得多,学生悟得少,多数情况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是靠自己读懂的,而是听教师讲懂的;语言知识讲得多,情感内涵讨论得少。由于学生读不到位,对课文感知肤浅,因此,难以透彻地理解文字的内涵,也难以得到文章所蕴含的感情的熏陶,从而阅读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以读为本”这一教学策略过去多用于语文教学,由于英语教学天然的特殊性,如语法知识点多、中西方文化差异大等,造成英语教师对阅读教学长期地、普遍地出现“不敢放手”的现象。 200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韩宝成和霍庆文两位教授在研究“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中提出了语感教学法这一全新的英语教学与学习理念,其核心就是“以读为本”,它强调英语学习应以读为本,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读结合,分级加量,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英语语感,从而达到学语言、启心智的目的。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理念的持续更新,笔者以为,“以读为本”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途径,是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应该大力提倡。“以读为本”用于英语教学中指的是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地读,深入地读,围绕读开展读说、读议、读赏、读写、读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构建结构化知识、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王蔷,2015)。

本文以笔者执教的一节苏州市名师阅读示范课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知、领悟、欣赏文本,从而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同时结合案例,反思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

本次展示课的主题是“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阅读”,旨在探讨核心素养引导下的高中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笔者自选的教学内容为“If only”(假如生命可以重来),文章摘自Dr. Stephan Ellenwood编著的The Art of Loving Well: A Character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Today’s Teenagers一书。文中作者叙述了弟弟Tim不幸死于车祸,悔恨自己之前没有善待弟弟,于是一段时间,总到弟弟的墓前徘徊忏悔,想弥补心中的遗憾。故事揭示了这样的主题:要珍惜与那些爱我们的人之间的亲情,生命非常短暂,不要为能做却未做的事而感到遗憾,不能因为繁忙而忽略了亲情。选择这样的内容,对忙于功课的高三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高三学生,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学习结束后,学生能够读懂并理解故事的主旨内容;能够理解故事的特点、理解语言传递的感情、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思考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通过文章的学习学会如何去珍惜、懂得如何去爱。

(二)教学过程

由于文章较长,课前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读准每个单词,回答五个Wh-问题,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Step 1主题导入(Lead-in)

首先,从生活话题谈起,让学生引起共鸣。如:What are we busy with at the present time? Are you satisfied with your life at present?Is there anything that you’ve ever regretted? If any, what is your greatest regret? Use one sentence to share with us.

Step 2阅读与思考(Reading and thinking)

Task 1朗读感知,获取主旨(Read aloud for the general idea)

朗读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等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充分感知,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旨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浸润到读者的内心深处,激起情感的共鸣。让学生自由朗读文章,把课文读得准确、流畅,结合预习所给的五个Wh-问题感知全文,并说出课文的大意。五个问题分别是:(1)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e story?(2)What happened to the author’s brother?(3)How did she feel after her brother’s death?Why?(4)What would she always do after that?请学生结合问题说出文章的主旨大意,如:The author .

Task 2研读感悟,领会内涵(Read carefully and critically for details)

研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解读文本,体味语言,并能透过语言对主题有所领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学生、教师对话,让读书与问题相结合,这样才读有所得,读有所悟,逐步学会思考。阅读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文本。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选出代表交流。本环节中笔者设计了6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的,主要分三类。一类是展示型问题,即问题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再认,如(1)Give three facts in your words to describe what the author did after her brother’s death.二是参阅型问题,即问题侧重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简单应用,如(2)Why does the author take long walks by herself,think about life and death,walk for hours but always end at the same place?三是评估型问题,即问题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整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如(3)Time will never get back.Do you think the author’s wishes will come true?

Task 3品读赏析,学会结构(Read consciously and wisely for the structure)

再读全文,完成图表(版面所限,略)中四个典型事件的填写,说出作者的意图并总结课文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升到对文章形式结构的理解,以期帮助学生建立常规文体图式模式,培养学生解构和重构篇章的能力,最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Task 4深读思考,分享感受(Read thoughtfully for discussion)

小组讨论分享: As a student, what should we do to cherish what we have to live better?让学生讨论分享,然后教师借用名人名言进行总结,如:Life is what happens to you while you’re busy making other plans.(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而去)You don’t know what you’ve got till it’s gone.(失去了才知道珍贵)。

话题迁移,会帮助学生将所学所悟迁移到课外的真实生活情境中,有利于他们的心智发展。

Step 3赏读美句,积累语言(Read idiomatically for acquisition)

本环节主要选择了七个句子,如:(1)Anyway,this was the straw that broke the camel’s back,and I lost my temper.(2)I’ll make it up to him,I thought,then turned my thoughts back to my work.(3)The words sent new shocks up my spine.等,让学生诵读并体会英语语句之美。

Step 4总结评价,展示成果(Assessment and presentation)

本环节要求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和评 价,交流阅读心得。主要涉及:(1)故事的概括(summary);(2)故事的启示(understanding);(3)我的看法(views)。

三、教学思考

“以读为本”的阅读策略在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感悟语言、理解文本、发展心智,但由于读书占去课堂有限的时间,对教师有着较高要求,具有挑战性。笔者认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阅读目标,要清楚可行。清晰的目标是课堂

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龚亚夫认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包含三个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融为一体的。围绕读书所开展的各种活动,都

必须要建立在这三个目标基础上。

2.阅读内容,要整合得当。说主旨、说细节等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的,因此读书会占去很多时间,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胆地处理、分清主次,做到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聚焦在重点和难点上,教师要统筹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阅读任务,充分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3.阅读方法,要切实有效。“以读为本”核心是

“以人为本”。因此,阅读方法要贴近学生,要做到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感;二是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x;三是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培养。

4.阅读评价,要丰富多彩。学生阅读的信心、

兴趣是来自于成功和激励,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回答都应采用激励性语言,更多地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赞赏、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满足,形成“乐学”的心态,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