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阅读培养

小学阅读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阅读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阅读培养

小学阅读培养范文第1篇

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及自我的学习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阅读过程中对作品情感的体现,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和文学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语感,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解读和品位文学作品中丰富的知识内涵和情感需求,让学生从小就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还能够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范围,因此,在学生小学阶段应该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明确具体的阅读能力概念。现阶段的语文阅读现状使教师的语文阅读能力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都不高,这就需要我们对语文教育不断思考并加强认识,还要不断加强对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因此,做好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十分有必要。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需要我们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小学生阅读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发展,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基础,并在发展这些能力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积极开展本校教师培训和语文教研工作,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校应该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认识到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教育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其次,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要精心布置校园环境,认真做好校园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保证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随时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同时,还要在各个年级和班级设立图书角,营造良好的教室阅读氛围,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阅读,教学课时中至少每周有两个课时用来阅读,让学生安静的看书,在教室中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最后,避免小学生盲目性阅读。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望十分的强烈,学生喜欢看书,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在读书和阅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辅导和教育工作。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接收水平,帮助小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避免小学生所选择的书籍与他们自身年龄阶段不相称。此外,在现在的图书市场中,书刊的种类鱼目混杂,小学生思想和心灵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一定要保证积极向上,语言文字没有错别字,这样的阅读内容才适合小学生去阅读和学习。

二、注重教学方法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应该制定课内外学生读书档案,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其次,教会学生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采用精读、略读相结合的模式,切实提升小学生阅读的效率。第一,教会学生精读。对于名著、名篇和名段以及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精读,甚至要熟练度到能够背诵的程度,要引导学生动手和动脑,做到口到、心到、眼到、手到,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教会学生速读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五六年级的默读读物一般每分钟不低于300字。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要在课堂上不断训练学生提纲挈领快速略读方法,保证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较长篇幅的文章。同时,还要把握文章的主题大意。在训练学生过程中,教师应该提示学生把握中心语句和重点词语去理解文章的意思,通过把握中心语句和掌握略读方法,能够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第三,对于不同的文章类型应该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阅读童话作品主要让学生重视童话的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思想情感进行理解,阅读诗词应该让学生透彻的理解文章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阅读说明性文章,应该明确文章中事物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文章的类型,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而且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逐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的习惯。

小学阅读培养范文第2篇

一、从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入手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指出:“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阅读要从语言角度去理解数学,而面对思维、语言、观察力和注意力尚在起步阶段的一年级学生,往往不注意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因此在信息窗的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三个层次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1.引导学生完成从“信息”到“数学信息”的转变。如:不是只用“有小猴子、小青蛙”这样的一般语言描述,而是“树上有3只小猴子,岩石上有2只小猴子”这样完整的数学语言描述,并告诉学生这就是小猴的数学信息,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信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2.及时准确的评价。如:“你不但说出看到了什么,还用到了数学信息!智慧星奖给你!”“说得完整又清楚,你可是小朋友们学习的榜样!”

3.强化训练。同桌可以相互说一说小朋友、小花、小鸟的数学信息,这样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也学着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看到的事物,完成了一种意识上的提升。

二、培养数学阅读能力重在引导学生的问题生成

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阅读思维的核心。数学阅读应侧重于阅读者自己生成问题。阅读信息窗,提出数学问题,是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显著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开始提问题时容易出现“漫无边际”的苗头,在教学中可采用扶、放相结合的策略,注意引导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把相关的数量搜集在一起,按照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有根有据地提出问题,完成从会提数学问题到会提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变更。如:“你能不能根据看到的信息,再提一个这样的数学问题?”这样巧妙引导,顺势开启了学生迁移学习、模仿学习的智慧之门,也让学生对“这样的数学问题”越来越明了了。

数学阅读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重构,要融入学生个人的理解和情感,在阅读过程中要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学贵于自得,学生数学阅读要从“教师问题+学生阅读”过渡到“学生阅读+教师问题”,最后到“学生阅读+学生问题”,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应使阅读方法多样化

1.模仿式。一年级的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刚开学时,教师主要采用模仿的方法,教学生一个数一个数地读、一个算式一个算式地讲、一句话一句话地说,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语言来练习说。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简单的基本数学概念,描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模仿式是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2.找字式。学生刚升入一年级,识字量有限,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着文字障碍,有的学生光依赖老师读题,我就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认识数学课上常用的几个汉字,如“上、下、前、后、左、右、第几”等,这些字在习题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例如:“从右边数,小猴排第______。”在这句话里面,你不是认识右和第字吗?先找到这两个重点字再去练习读题,长此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读了。

3.填空式。在培养学生较规范、有条理地说话时,教师可设计填空式练习,来减缓学生语言表述的难度,让学生注意叙述的前因后果,上下连贯,把数学思维过程说得清楚完整。如教学连加时,结合教具操作出示这样的填空题:5+2+1=( )。让学生边摆小棒边说:先摆上5根小棒,再摆上2根,再摆上1根,合起来是8根。先算(5)+(2)=(7),再算(7)+(1)=(8),所以5+2+1=(8)。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将操作过程有序地叙述出来,并展示了5+2+1的思维过程。通过这一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说清了算理,培养了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阅读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阅读能力;培养

一、小学低段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作用

阅读是一个人智力的体现,小学低段语文阅读的教学可以培养和锻炼小学生的智力,让小学生的头脑变的更加灵活,思维变得更加敏捷,从而促进小学生更好的发展。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听说读的基础,因此,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小学低段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课堂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也是一个人未来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因此,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应将阅读教学放在重要位置。语文学科必须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放在重中之重,为小学生长远的发展和学习其他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小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表现,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经过一定的审美教育才能够提高,而阅读就是审美教育的一种途径,也是审美教育的基础。这主要是由于阅读是一种从视觉到大脑信息获取的活动过程,它体现了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同时,阅读能力也是小学生众多能力中最为基本的能力,它对小学生的鉴赏力与创造力都有极大的影响。

最后,小学低段语文可以帮助小学生从小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独立的人格精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学习阅读能力和开发智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小学生提高个人素质和培养个人人格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有效的阅读可以让小学生领略到多彩斑斓的、生机盎然的世界,让他们的心灵感受到美。除此之外,阅读还可以帮助小学生从思想品德良好的正面人物与事例中受到熏陶与学习,让正面的形象感染他们,从而培养小学生的人格精神与审美观念,促使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当前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表现在缺乏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小学生对阅读教学不感兴趣和积极性几个方面。

第一,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对阅读教学缺乏积极性。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总是使得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激发和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需要语文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预习语文课文的过程中,对不认识的字词自己去求学网,如果通过自己求学网都无法解决,再去请教老师,这种阅读教学方法需要语文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第二,小学低段学生对广泛阅读缺乏兴趣。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仅仅依靠课堂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通过课外阅读的补充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培养小学主动阅读的习惯。比如,通过鼓励小学生多阅读课外书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还可以拓宽知识面、储备知识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课外阅读的知识运用在课堂上来,从而激励学生继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但是应该注意,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选择与小学生阅读能力、兴趣相符的读物。

第三,目前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小学低段的学生由于刚刚脱离幼儿园的教育,他们阅读的能力有限,更不用说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了,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习―定的阅读技巧,合理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将所学的方法独立进行直用。

三、小学低段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首先,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师应该着力创造和优化阅读的情境。阅读活动是智力活动过程,但是非智力因素又对阅读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阅读中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所以,应该将心境与情境融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因此,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中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情境是提高阅读效果的有效途径。

其次,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的引导。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阅读已经在蔓延,学生的阅读热情与阅读的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这个背景下及时地对小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则可以让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较大发展。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阅读的量越大,则对知识的积累就越丰富,从而也就越容易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性的循环。

再次,小学低段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的鼓励,激发兴趣。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不同,他们在阅读的时候采用的阅读方法各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情感态度进行客观的评价,多用证明性鼓励的语言进行引导,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后续阅读的兴趣,推动学生的成长。

最后,培养小学低段学生将阅读与书写相结合的阅读方法。由于小学低段学生知识积累有限,同时要求学生将这些内容以书写的形式动手练习,这样不仅让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而且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52-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收集信息、发展智力、培养品德、主动认识和适应社会生活,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能力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其重要意义。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1 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的作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2 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2.1 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2.2 教会学生选书与推荐

由于目前市场上各类书籍名目繁多,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自我选择图书的受到限制,为此,老师有责任针对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选择一些学生喜欢、内容健康、教育意义较强,特别是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积极向上影响的适合学生口味的书籍。老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

3 鼓励学生在质疑中发表见解

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鼓励学生质疑,营造求异问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善问,并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感情的生命个体,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爱好、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自然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也会不同。例如,学生读了《当代小学生》上的一则寓言《“公正”的狐狸》后,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有的认为狐狸欺骗了小猴、小熊,独自占了一碗水,太狡猾了;有的却认为狐狸很聪明,它用智慧在大旱之年为自己争得了一碗宝贵的水;还有的认为小猴和小熊如果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就不会让狐狸占便宜了……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我先予以鼓励,然后引导他们讨论、交流。

4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5 要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而习惯的养成要靠教师朝夕指点,小学生要养成以下阅读习惯:

(1)经常诵读、默读的习惯。熟读成诵是培养语感、积累知识的有效方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与理解的关系。此外,课内,就语文这门工具性基础学科来说是极其狭窄的,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在课外,经常阅读书报杂志,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吸取丰富词汇,学习写作的技巧,可以说语文水平的高低与课外阅读关系很大。

(2)积累整理的习惯。语文课本的文章是供学生学习的例文,文中有许多生字、生词、修辞用法等语文基础知识,教师要督促学生经常分门别类,随时整理积累,以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在于这日积月累。

小学阅读培养范文第5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读

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语言描述情境,创设情境或描绘画面,或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导入新课,这样会使孩子们在阅读前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阅读全文的欲望,使学生乐于阅读。

1.引言导入。

在初读阶段,导入新课和弄清思路对于情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初读作好铺垫。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老师导言: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刚刚游览了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欣赏了它的优美风景与丰富的物产,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游览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那儿林海的美丽吧!接着出示地图,让孩子们找出小兴安岭的所在,再读读自己查阅的资料,知道小兴安岭在我国的东北部,是重要林区之一,那里树多,而且物产丰富。

老师说: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小兴安岭游览,看一看你喜欢小兴安岭的什么季节。然后同学们各抒己见,有说喜欢春天的,有说喜欢夏天的,有说喜欢秋天的,有说喜欢冬天的,还有的说一年四季我都喜欢。这时,孩子们急于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从而产生了阅读的兴趣。于是,学生会饱含情感地把课文读完。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利用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寓教于乐。如教学《花钟》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读,边听边想象意境,然后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接下来,通过屏幕的画面,让孩子们欣赏到“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的意境,随之出现不同时间花开的情境,让孩子们体会花的神韵与美。这时,孩子们有一种陶醉的神态,会用自己的体会去初读课文。

特别是作者写“花开”,用了许多动词,如吹、绽开、醒来、怒放、苏醒、舒展等,读得会更生动,更体会到花的美,会用真挚的情感去阅读全文。

二、强化情境,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内容——细读

细读是指仔细地阅读教材的重点词句,通过重点阅读才能感悟内容、理解内容,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等。一般情境教学中,可通过教材描绘具体情境,结合实例点拨、设疑、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让学生进入课文中作者所描写的情境,这样能更好地细读课文,从而理解作品语言,受到作品的感染,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利用肢体语言。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一些课文中的词语,可让孩子们采用说一说、做一做、看一看、演一演等手段,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读起来会准确、流利、有感情。如《回声》一课第四自然段中:“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这句话中有动作词“捡、扔、激”,可让孩子们做“捡”、“扔”的动作,然后让孩子们想象听到声音,看画面的波纹,体会“激”的意思。抓住重点,孩子们会轻松理解其中的意思,并愉快书读这一部分。

2.联系上下文,设计训练,加深理解。

如《赵州桥》第三自然段中有一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教学时,先让大家细读这一段,找出哪些句子讲了“坚固”。同学们会从桥的材料、桥的设计、桥的作用等方面,知道桥的坚固。再找出描写“美观”的句子:有的……有的……有的……。这样,孩子们就会体会到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知道这样写的好处。这样既挖掘了每个孩子的潜能,又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还学会了用关联词语说话,丰富了自己的语言。

3.展开联想与想象,丰富课文内容。

强化情境,也就是把课文中作者所蕴含的具体事物、生活空间的情感,通过场景、氛围和图画流露出来。这种形与情的相互作用下,会使学生眼前出现相类似的场景,进入合理想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丰富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在阅读作品中得到升华。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段中,省略号略掉了什么?大家还知道小兴安岭有什么树?学生很快会说出很多,数也数不清。想想几百里都是树,那说明树木多,也说明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非常美丽,从而眼前会出现一片无垠的“绿海”。这样读起课文来就会边读、边想象、边欣赏,感知小兴安岭的风景美。

三、欣赏课文精华,体会语感——精读

“精读”是指要求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精华,再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同时,还要从中知道课文所表达的人生哲理。这样能让学生逐步学会、体会、品味语感,从而提高鉴赏作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