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三语文方法

高三语文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三语文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三语文方法

高三语文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 高三学生 语文教学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对学生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

一、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也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

二、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1、大量讲述;2、大量训练;3、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高三语文方法范文第2篇

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在这里,面对这么多充满朝气、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面孔,共同进行一次法制学习,不足之处还请多提宝贵意见。

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今天我想和大家来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刑事责任年龄和几种常见的犯罪,遇到犯罪的侵害时如何应对,以及常见的校园伤害;

二是青少年远离的问题;

三是注意网络安全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的,应负刑事责任。同时《刑法》第14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那么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14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等等。

校园比较常见的有敲诈勒索罪。我国刑法规定,敲诈勒索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那么我们遇到犯罪的侵害时该如何应对呢?

一是要看好自家门,宿舍门要随时关好,钱财要妥善保管;

二是要及时报告。一旦你自己或者同学遇到被不法分子侵害,以及同学中有什么不良的动向,要及时向学校老师或者政教处报告,让老师介入处理;

三、外出要请假,夜行要结伴,让同学老师知道你去哪里,或者遇到问题有个照应,防止犯罪分子袭击。

如果在校园内有人向你要钱要物怎么办?向你施加威胁的可能有本校的学生,也可能有校外混进来的社会青年。他让你给他钱或是你的其它物品,不然就说要打你对此事如何解决呢?(思考,随机抽学生回答)

如果在校内:

(1)应该大声拒绝,不行,我凭什么给你!要正气压住邪气;

(2)看看自己视野中有没有老师和正义感的同学、同时大声呼喊,使他不敢轻举妄动,记住千万不要胆小,软弱在此是一文不值。也用不着和他动手,如果动手一是你显得不文明,二是如果对方人多的话,你也容易吃亏。

如果在校外,时常有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他们都是本地的流失学生和已经毕业的人,他们相互勾结,狐假虎威专欺负软弱的同学,记住:

(1)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先要拒绝和不认识的人答话

(2)如被强行栏下,要义正辞严说我没有钱,同时找机会迅速离开

(3)如果再不让走,就报警,他是不敢打你的,一旦打你,那就犯了抢劫罪,那可就要坐牢了。他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你们应该理直气壮地面对。

校园事故大家肯定在电视或者媒体上了解了许多,下面我们来说说怎样预防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我梳理了一下,同学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课间安全。课间不做剧烈活动;上下楼梯靠右走,不骑坐楼梯扶手,不攀高爬墙,不拥挤,不抢道;不在教学楼里打球,踢球,不乱扔各种物品。

2、加强安全意识。体育活动、实验课、社会时间及其他课外活动要严格服从老师指挥,严格操作规程,不能擅自行动,不得攀爬篮球架。

3、讲究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认真做好防火,防震,防触电的工作。不把火种带入校园;不吸烟,不玩火;不随意接触各种电器;不单独外出。

第一个问题就讨论到这里,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青少年远离的问题。

吸毒的危害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吸毒一口,掉入虎口”。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的身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1)身体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

(2)精神依赖性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活动诱发并加剧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3、吸毒不仅损害本人健康,还会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那么,怎样做才能远离呢?

绝不吸第一口,克服盲目的好奇心理。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保持健康的心态,战胜逆境、挫折。

3、不听信能治病,能解脱烦恼和痛苦,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警惕身边的欺骗和诱惑。的危害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就暂且讨论到这里。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注意网络安全的问题

同学们在上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随意在网上留下任何你的真实信息,或者把这些信息透露给网友。这里的真实信息指的是姓名、年龄、住址、就读学校地址、班级。

2、网络上会有少数人利用聊天工具以及一些论坛散播一些无聊的、有害的公众信息以达到其个人非法目的。中学生网友在网络活动中应守法自律,不要参与有害和无用信息的制作和传播。

3、不与网友会面或参与各种联谊活动,以免为不法分子所乘,危及自身安全;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多学习一些法律知识,逐步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有效预防违法犯罪,树立守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高三语文方法范文第3篇

高三是高中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从传统的高三教学理念上看,高三课程应该是“复习为主,练习为辅”的回顾课程,既不需要“花式各异”的教学方式,也不需要进行更庞大、繁杂的“高考外”知识信息学习。尤其是语文的高三课堂,充斥着无止尽咀嚼“老旧知识”以及各类“高分作文”规范格式的无味气氛,沉闷且低效。要真正实现高中语文最初的教学目的,并通过“质”的提升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胜,必须以现实为基础,着手于改善日益偏离正轨的高三语文教学模式。

一、高三语文复习课普遍存在的问题

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培养以及品德素质的形成均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语文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考试科目之一,在达成情感教育目标以外,也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绩。然而,高三语文复习课堂的现状却令人堪忧。首先,经过前两年的语文学习积累,学生需复习的语文知识已经形成一个“点多、线长、面广”的体系,繁重的复习任务使得学生在复习课上出现倦怠、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影响复习的质量和效率;其次,由于高三语文复习内容较为稳定,无更多新鲜知识的讲解和教学,教师既没有形成“复习教学创新”的理念,也没有在课堂上采取更多教学策略,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另外,高三阶段的教师和学生都较易在“分数”与“知识”两者的把控中失衡,过于重视“高分套路”教学以及极端追求新知识,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均属于不明智的行为。以上现象在当前高三语文复习课上较为普遍,在降低语文课堂活力的同时,也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二、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活力的有效应对之策

针对以上总结的几方面问题,笔者经过思考和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几方面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活力的有效应对策略,具体如下。

1.“重体验,轻任务”,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高三语文复习课堂内容一般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巩固、古代文言诗词识记、阅读理解能力锻炼以及写作技巧和能力培养等;且每个部分均包括大量的分支知识体系,学生在复习时容易产生期望效能降低的现象。对此,教师可在复习课堂上走“重体验,轻任务”的教学风格,通过灵活转换复习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时,可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提升课堂活力。例如,为提高学生“词语字形辨别”类题目的答题准确率,教师可在复习课前先使学生在10分钟内快速浏览已经学过的100个常考易错字形,如“玷污”“娇生惯养”“严厉”等;将学生分为若干竞赛小组,每一回合均由一名学生代表参加;利用投影仪等教学设备重现100个常考易错字形,平均每回合20个字形;计算每组学生完成100个字形辨认任务的时间,并对其正确率进行总结。该竞赛式的复习方法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课堂活动掌控能力,可在提高学生对零散基础知识的记忆水平基础上提升课堂活力。

2.着眼于教学创新,先提质,再提量

“题海战术”是多年来高考备战过程中永不褪色的战略之一,但“提量”策略的盲目实施极易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应走出传统的“高三教学模式”,重新着眼于教学创新,做到保证复习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理性应用“题海战术”。

同样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在阅读理解的复习教学课程中,教师可对短文阅读的方法、思考框架、答题思路等模式进行创新。在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部分中,通常要求学生先进行问题的初步浏览,并在文中做好问题的定位标记,然后阅读文章,分析问题。而在复习课上,教师可采用“术业有专攻”策略,在多篇现代文阅读中提取相似段落,并针对段落进行常考题型设计,使学生通过快速段落阅读进行答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思路建构答题的准确性。在确保学生段落阅读答题质量的基础上,再合理实施“题海战术”,从而达到复习目的。

3.合理避开“套路教学”,重回素质教育正轨

“套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作为高考学生的备战利器,然而,教师一旦将“套路”以原本的形式授予学生,则将导致“教”与“学”均误入歧途的局面。因此,教师应采取“合理避开套路教学”的策略,在保证高三语文复习效果的同时,重回素质教育正轨。

高三语文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导课 导课艺术 高三语文复习课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往往被广大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忽视。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导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就高三语文教学而言,专题复习枯燥乏味,课堂复习效果不很明显,成绩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因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作为高三语文教师,更应该认真钻研导课艺术,使得在课堂开始,就能够捕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1]

一、形象化、具体化的导课艺术

教育心理学提倡运用鲜明、生动的形象进行教学。认为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高三语文课均以专题复习为主,理论知识单一乏味,训练题目多而繁乱,课堂伊始教师就讲解专题理论,分析典型例题,很容易让学生因知识枯燥而失去兴趣。其实,语文课堂有很多鲜活的素材,导课中教师如果能够加以合理利用,充分调动自身的情绪,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使知识的引入、介绍形象化、生活化,必定会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2]

例如在讲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时,教师完全可以在导课中出示两张背景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观察由于背景不同而导致的欣赏效果的差异,从而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比起直接讲解环境描写对于环境气氛、人物心情、情节过程以及作品主题的作用来,既形象具体,又富有趣味的多,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也会理想得多。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直观形象与语言可以使指导相结合,感知更准确、全面。因此,教师在导课时运用模型、图片、音乐、视频等形象化、具体化的教具,更容易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3]

同时,教师的衣着打扮、表情动作也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教师能够利用自身丰富多样的表情、精彩动听的语言、形象逼真的动作和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衣着进行导课,也会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曾经听过语文教学名师韩军老师讲解《大堰河,我的保姆》,导课时就是假设自己为艾青,声泪俱下的介绍自己和大堰河养母子的关系,使得学生进入情景当中,具体可感,又感人至深。[4]

二、熟悉化、亲切化的导课艺术

教育心理学认为,经常运用已有的知识,是恢复已有条件反射,巩固旧的暂时神经联系,使旧的知识得到不断巩固、保持,进而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方法。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有着一定的心理背景、知识体验。教师导课一定要遵循其心理实际和学习愿望,选择比较理想的导课方法,刺激其已有知识,从知识和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学生曾经有过的体验和情感,教师在导课时注意挖掘、唤醒,使其在回味原有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例如复习送别诗的时候,教师在导课时如若能够提醒学生回顾《雨霖铃》和《别董大》,让学生从记忆中寻找这两首送别诗表现出的不同情感,明确送别时两种相反的思维和表现,从而把握送别时刻,不仅有即将分别的依恋、不舍、牵挂和担忧之情,更有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希望,对以后生活的勉励、祝福之情。带着这样的理解,学生对于送别诗就会有较为全面而准确的理解,为其阅读所有送别诗奠定了基础。

高三语文课,重在归纳积累。在旧有知识中寻找熟悉的东西,让学生感到亲切的同时,也会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整理和提高。以旧启新、学新联旧是传统教学的法宝,也是高三语文教师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方法。

三、高考题目化的导课艺术

高三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能有效提高分数的复习内容上。语文教师如果再不能抓住高考复习的大纲,努力在提高学生高考分数上下功夫,语文课堂将会被其他科目占领。语文教师在导课过程中应该设法将高考题目进行归类分析,利用题目导课,会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讲解古诗鉴赏的题目和注释时,教师可以拿2011年高考课改卷诗歌鉴赏题目导入。[5]

春日秦国怀古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第8题:简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通过写荒凉破败的景象来传达情感的,很多学生捕捉到“数里黄沙行客路”句,将情感定位为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愁,而事实上却走了偏路,因为题目“春日秦国怀古”非常明确地道出了此诗的情感为为“怀古伤今”之情。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不重视诗歌的题目,依此导课,势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6]

无独有偶,清华附中赵谦翔老师讲解《寻隐者不遇》,授课内容主要是分析其理趣。同样采用的是高考题目导课――2002年高考北京卷《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什么比畅当的《登鹳雀楼》更胜一筹?答案当然是理趣。[7]

对高三语文复习课而言,以高考题目导课,既能够节省时间,复习考试内容,又能够迅速吸引学生兴趣,是高三语文复习课采用的有效导课方式。它要求授课教师熟悉历年高考题目,并能够总结归纳,融会贯通。

当然,即使是高三语文复习课,不同的授课内容也要求教师灵活选用不同的导课方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高三语文专题课复习的导课环节,授课教师有必要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佳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课艺术研究. [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北生.教学艺术论[M].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

[3]周晓红.教师学与教学论[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于漪著.语文教学谈艺录[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5]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高三语文方法范文第5篇

为什么在高三会出现“课文无用论”、“以题代文”、“以考代教”大行其道的局面,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这种现状都源于高考这根实实在在的“指挥棒”。放眼望去,就会发现:如今考试已经渗透到社会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孩刚上小学,家长要求小孩要做题考高分,随后“狼爸”、“狼妈”应运而生,他们的“经验”更让无数家长趋之若鹜。高升学率的学校,备受世人的推崇,低升学率的学校,常被很多人不齿。所以,在这种应试考试的大环境下,学校只能狠抓升学率,尤其在高三,老师、学生开展以应试为主的学习。语文,作为高考三大主课之一,也不能幸免,走上题海战术的道路。

语文搞题海战术,学生能提高成绩吗?若学生做题时能读透文本后研究解题方法,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高三语文的学习现状恰恰相反,学生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多数是浅阅读,这对想要提高语文成绩不是很管用。仔细分析高考卷,会发现很多省份的试卷中,有近70分的文本阅读题,但几乎没有课本上的原文,这也导致多数高中语文课不再学习课文。

有老师调查,高分考生并不认可高分得益于语文的强化训练,他们更认可高分得益于自己的长期阅读和有针对的自主练习。中等语文成绩的考生认为,高三花了很多时间做练习,好像学了不少招数,结果面对高考题时使不上力气。低分考生本来就疲于应付,加上提不起兴趣,当然收效甚微。

高考对于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人生的洗礼,是每个考生人生不可或缺的经历。作为高考的第一场考查,语文检测更多的是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文素质。经常会听到有老师、学生、家长叫苦:“语文太难了!提高语文成绩太难了!”语文之所以难,难在不仅需要思维,更需要思想;不仅需要记忆,更需要想法;不仅需要做题,更需要成长;不仅需要备考策略,更需要用心去体会。语文刷题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更多的是要日常的积累,对语文考试内容的分析,尤其是要从日常的文化素养提升语文成绩。

所以说,把做题讲题当作了高三语文的全部内容,对学生来说收效甚微。高三的语文还是应该回到课文的正路上来。因为高考语文得高分,要有比较厚实的语文素养为基础,仅有应试训练是不够的。

老师应放松高考对学生的束缚,淡化语文“技巧”性知识的灌输,全面贯彻“听说读写”,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在积淀。学校要回归语文课程的本真:培养学生具备一定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