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范文第1篇

一、构建模式的必要性

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满足新课标标准要求和保障初中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知识两个方面:

一是新课程标准的需求。最新的课程标准不仅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提出更多要求,而且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也能够完美融合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教和学。

二是保障初中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知识。构建“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学习平台,并且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参与各种与初中语文阅读有关的活动,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构建模式的对策

1.进一步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力求课堂氛围的轻松化

在“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要求就是教与学要互相依存,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少教多学”模式的应用,应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无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都应当结合并符合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

二是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尽量营造比较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不是非常严肃的师生关系,应当更加贴近学生,走进学生,并且与学生形成互动,不断鼓励学生超越自己,才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多发表意见,让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另一方面应当学会赞扬和鼓励学生,通过言语或者其他奖励来推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你真棒”、“就差一点了,加油!”等语句来让学生感觉到我能行,我可以,从而与学生形成良性的沟通和互动。

2.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方式,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固化,大多数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常情况下,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倾听者和服从者,处于被动地位,教学过程也仅仅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固定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不利于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和价值。

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主体发生转变,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勤于讨论的优良习惯,并且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沟通,让单向教学转变为双向互动的学习。

为了更深入的讲解“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此以初中语文课程中《竹影》为例,进行探讨。针对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M,让三到四个学生为一组,来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在阅读材料中找出一些生字和生词,例如“蘸”、“撇”、“息息相通”以及“浑身解数”等,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和互相讨论来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并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的理解《竹影》的文章内容和蕴含的感彩。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范文第2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扎实语文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尝试探索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学习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与竞争学习相结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希望可以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中心。本文中,作者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一主+两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其中,“一主”指的是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两辅”指的是要注重合作学习和竞争学习的重要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居于中心地位、基础地位。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根据学习者的内在需求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模仿,相互鼓励等因素来完成的。“两辅”强调的是实现合作学习和竞争学者相结合。具体如下:

一、营造语文阅读学习情境,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第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指的是通过图画、音频、视频、多媒体等手段,再结合教师的语言描述,将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这些直观教学手段和教师的引导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入语文阅读课文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的情境中之后,还应根据学生的掌握能力和大纲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继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我要学”的内在动力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课文学习的过程中。

二、学生自主学习语文阅读,教师制适度必要的引导

自主学习是学生搜集、储备信息,构建知识结构,完成情感体验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自主学习有利于实现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防止知识的僵化、闭塞和不完整。

首先,制定一份自主学习的提纲。提纲以提问作为主要引导形式,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觉地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此外,还要在大纲的指导下,从多方面对教材进行延伸拓展。学生在自主学习语文阅读课时对知识有很大的创造性和生成性,集中表现为知识的延伸、学习过程的展示以及思维的发散。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主要表现为:阅读文本―形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的指导是为了让自主学习活动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每一小组的学习情况,随时对小组成员进行观察、提问和抽查,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准备好班级交流阶段的问题。

三、开展合作与竞争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合作和竞争同时存在,不可回避。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唤起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良性竞争的形成;而良性的竞争又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两种学习方式是当今社会人们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首先,小组成员通过合作交流,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要明确分工和责任,强化团队意识。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时尽量做到合理,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定期重新分组,让每个小组隔段时间就能看到新的起点和希望,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优势。

其次,小组动态化还有助于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实现以合作发展为主导的良性竞争,防止小团体意识的出现。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提出不同的见解,引导小组成员进入更加全面深入的探讨。

四、学生自评与师评有机结合,全面评价语文阅读学习

在评估考核阶段,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评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会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小组成员积极组织发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竞争学习的过程。

首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无法衡量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策略,只有学生自己最有发言权;自我评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突破自我,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自我评估是多方面的,如,我可以灵活改变阅读速度;我认为自己在阅读方面有很大进步;我可以准确地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等等。定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实现能力上的不断突破。

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是否在为小组利益着想,是否能提出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是否能正确运用小组成员的力量等多方面表现,对学生个人和小组分别作出评价。另外,教师还应多关注学生在课堂外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做出更全面的评价。

再次,小组互评也是一种重要的评估形式,教师完全可以将出题测评的任务交给小组去做,让小组之间互相出题,这既可以激发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互动互助式阅读教学 建构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109-01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从形式上看,因多媒体的使用似乎变得有声有色,但实际上还是以教师传递知识、学生听课和记笔记为主。由于缺少足够的使用文本的机会,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很差。笔者就此现状,在教学的第一线上,着力于语文阅读教改,建构并尝试了“互动互助式阅读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互动互助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框架结构

“互动互助式阅读教学模式”以“启动―联动―能动―升华”为主线;以学生探索讨论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文学素质为中心;以优化阅读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语文素质为目标;以动脑为核心辐射到动口、动手、动笔等诸多主动因素。主张课堂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思考、探索、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强调联系生活、讨论交流的教学环节,立足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教学过程,时以现代教学设备辅助。该模式包括:

1.创设情境,学生自学――启动阶段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若没有及时调动起来,45分钟无法增效。为此,教师需要精心创设情境。学生进入浓浓的学习氛围后,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自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通过展示两大学习目标供学生选用,并适时进行引导,同时控制好自读时间,默读速度(每分钟500字以上)。

2.引导探索,讨论交流――联动阶段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探索。可以展示若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子问题,让学生动脑、动手去搜集、筛选、整理和加工读物的信息,并独立寻求解答的方法。操作时应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探索,进行圈点批注。在个体探索的基础上,针对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前后桌“四位一体”展开讨论。讨论中各抒己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并由“书记”负责登记讨论要点,整理讨论稿,并将代表本组“新闻”。

3.代表发言,答疑点拨――能动阶段

首先让学生代表逐一发言,阐明讨论结果,提出难点疑点,接着激发全班同学来共同排难解疑;最后,教师肯定并归纳学生答疑中的“创新”成果;可以将学生解疑的“误区”、“盲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并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4.延伸拓展,体验归纳――升华阶段

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升华。这一阶段要做到“三化”:(1)知识的深化;(2)知识向能力的转化;(3)学习方法的固化,即演练巩固,牢固掌握其方法、规律,培养语感等。教师可精选材料,也可让学生从班级图书角一百多部名著中自选材料,展开阅读训练。整体感知,互动互助后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最后总结学习心得,归纳本堂课的认知结构。延伸拓展应掌握“四大策略”:(1)课内向课外的延展;(2)校内向校外的延展;(3)学习向生活的延展;(4)现在向未来的拓展。

二 “互动互助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

1.把握实质,灵活运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环节进行增删补减,顺序交叉,灵活运用。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积极动脑,读写结合,在活动中解决问题。

2.联系生活,鼓励创新

联系生活进行语文学习,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阅读教学若与生活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培养学生想象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鼓励学生做到“三想”:读前设想、读中联想,读后续想。

3.课内得法,课外收益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可坚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并历练习惯,使学生“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

4.共同探索,共同体验

运用“互动互助式”进行阅读教学,其良好效果往往在教师预测之外,它可以通过互动互助,达到共同探索阅读真谛,共同撷取创新果实,共同体验成功乐趣的目标。

三 结束语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应是充满灵气、充满生机的。互动互助式教学既是教师引导学生与课文作者心灵交流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抓住了灵魂和核心,才能使语文阅读课升华,才能使语文阅读课富有生命。

参考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大家知道,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多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既然是一个教学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考虑,几个要素就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彼此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把这几个要素整合出语文教学模式,就成了当前教育信息化的一项很重要的课题。

我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当前职专语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教学目标唯书、唯知、唯分,忽视挖掘学生个体的素质潜能和个性品质和能力的培养。

2.阅读教学信息基本上运行于“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中式模式中,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多向互动的信息交流的教学潜能。

3.教学组织形式不断强化班级教学,忽视小组学习的中介、组织功能和学生个体的独立自主学习活动。

4.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5.在应用信息技术为教育现代化服务的问题上,由于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在许多媒体教学都变成黑板搬家和教科书搬家,结果从“人灌”发展到“机灌”,违背了教育信息化的初衷。

二、新型语文阅读教学结构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新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目标。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目标,是在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一系列导学的教学程序为主线,激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问题,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学生在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过程中,创造性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实现阅读教学的“低耗、高效、优质”。

(二)新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1.教学目标个性化原则

教学目标既是知识、技能、品德等文化素质的个性化,又是个体身心素质潜能的社会化,由此建构学生的主体性个性结构,培养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2.教学过程学习化原则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育活动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中介向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转化的过程。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自主学习,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本质是指导和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促进教学过程的学习化。

3.教学关系民主化原则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和合作协调的师生关系,调动学与教两方面积极性,在师生互动中开发增值性教学合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机制。

4.教学组织形式整合性原则

整合性原则就是整体合作性原则,即构建一个教师整体教学、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动态组合教学系统,充分开发集体交往、人际关系、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因素的教育潜能。

三、新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在此教学模式中,教师依据教材培养学生创造发展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帮助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下面以施耐庵的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说明具体操作程序:

1.展示教学目标。在配备有多媒体网络的学生终端机操作型教学环境中,教师利用广播系统先演示教学目标:①通过播放短片把握人物形象。②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反抗意识。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即通过故事情节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

2.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3.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先浏览“研究的问题”、“学法指导”网页,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然后学生自主浏览网页、自主探索,教师利用教学平台监控辅导或巡堂指导(以上为第一课时)。

4.协作学习。学生在个人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或班级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当前学习主题的意义建构(在第二课时进行)。讨论的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围绕已经确定的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2)设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3)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通过问题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4)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5.反馈评价。它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归纳评价。学生根据小组讨论形成的共识进行组际交流、思想碰撞、集体性评价。教师归纳总结,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6.创新发展。学生根据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结果进行归纳发散、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善于自我表现,标新立异,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进行点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一些学生就提出,面对陷害,林冲为什么不早一点反抗,这又激起了讨论的小。

四、新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使教育信息化。

(二)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三)注重网络运用中人机交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了“协作”学习效应。

(四)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前的教材设计,课堂上的组织教学,个性化辅导的主导作用等。

(五)通过创设情境,营造生动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想学”,最终建构所学知识。

五、实践体会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范文第5篇

江苏语文高考从2007年起增设了“探究能力”层级考核,2008年进一步明确了“探究能力”的测试要求,即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此,语文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就高中语文如何实施探究式阅读教学略作探讨,以期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1 转变观念,构建探究学习的平台

什么是探究式阅读教学呢?探究式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以现行教材为探究内容,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合作讨论或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倡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当务之急就是转变教学观念,下功夫改变长期以来习惯了的单纯接受学习的模式;要在课堂上积极建构一个探究学习的平台。

1.1 探究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性特征。“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本观念在教学中的反映,这是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先进思想,教师应时时以这种思想来指导自己的阅读教学。

1.2 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不是放任自流式的阅读,也不是让学生脱离文本任意支解文意,而是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不受别人观点左右,渗透个性化的思考和认识,以自己的心灵与作品碰撞,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努力追寻文本及作者的初始意义。这样的“读”才是“填补空白”的“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阅读。因此,探究式阅读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适时地作出恰当的引导,既保证学生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又要让学生在头脑中确立起文本意识。

1.3 要建立多向交流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平台。探究式阅读教学要改变以往教师单向与学生交流的教学模式,要在课堂上建立多边交流渠道: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双向交流纵横交流的对话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片自由思考自主探究的天地。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必修一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先布置学生查找与苏轼有关的资料,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理解词作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苏轼的人生境界。学生在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对词中“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产生了争论,就此笔者并未急着给出统一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假设,然后去搜寻能佐证自己观点的证据,并进一步验证自己的观点。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就认定他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探究阅读的实质就是让学生有疑而读,有读而思,在语言的解读中,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探究活动,从而提升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

2 找准切入点,点燃学生探究阅读的热情

探究式阅读教学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才能点燃学生探究阅读的热情。所谓的切入点,就是指文本中能引发学生产生个性理解、个性认识、个性看法的地方。这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中应该敏锐捕捉到的,它能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引导好学生开展好探究阅读活动。

怎样才能抓住文本的切入点呢?关键是教师能设计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第一,问题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即紧扣文本重难点,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开放性和限制性。第二,问题要具备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等特征。第三,要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曹文轩的《前方》一文时,笔者抓住文本诠释的人生观这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设计这样的问题:①作者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这句话怎么理解?②你同意作者的这一观点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其中,第一问直接指向本课教学重难点,第二问结合学生实际发问并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如此,学生在探究文本的过程中既理解了作者的人生观,也能对自己的人生作出理性的安排。

总之,探究式阅读教学中一个好的探究性问题,就好比是催化剂,它可以催开学生的思维之花,教师要紧抓这一切入点,提高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效。

3 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探究阅读的方法

教学不只是“授之以鱼”,更应是“授之以渔”。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更应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导。

探究阅读强调自我发现问题并自我解决问题,因此,探究式阅读教学首先要渗透思维方法的指导,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良好习惯,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灵活运用发散思维质疑问难。

其次,要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步骤,具体说来如下:第一,叙述情境,提出问题:叙述问题形成的过程,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提出自己探究的问题。第二,选择角度,明确思路:面对提出的问题,选择一个分析问题的角度,并简要说明分析的思路。第三,引述事实,进行阐释:沿着自己确定的分析思路,引述文章中和生活中的相关事实,加以阐释。第四,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沿着确定的思路,能解释得通,并能进而得出结论;一种是沿着确定的思路,不一定能得出最终结论,那就先写一个阶段性结论,说明该问题有待于换个角度去研究解决。总之,要呈现一个事实的探究过程。

只有让学生掌握探究式阅读的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终生受益。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就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主阵地,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巧抓切入口,“授之以渔”,在每一节阅读课中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片自主分析、研究、探讨的天地,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语文教育这块沃壤里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