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管理方案

风险管理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管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管理方案

风险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排查廉政风险,改进监管方式,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实现超前预防、全程监管、预警防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促进机关干部廉洁从政,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二、工作要求

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要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分级管理、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局反腐倡廉工作实际,积极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制度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大力开展岗位廉政教育,健全防范措施,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把预防腐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个人,增强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的意识,促进民主决策,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每个干部要紧密结合计划生育工作实际,深入调研,通过制定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等环节,对预防腐败工作进行科学化、系统化循环管理,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更严的纪律,切实抓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4月)。要结合岗位廉政教育,通过召开动员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主要学习区纪委、监察局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让所有机关干部能深刻认识到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廉政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与现实危害性,理解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内涵意义,切实提高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梳理职责流程阶段(5月)。对照局“三定”方案的规定,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全面清理和确定岗位职责,摸清权力底数,搞好系统梳理,逐项审核权力事项的类别、行使依据、责任主体,编制“职权目录”,绘制权力运行内外部流程图,为排查廉政风险点做好前期准备。

(三)查找风险阶段(6月一7月)。准确查找风险是实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要围绕决策权、行政执法权、干部人事权、财务管理权等,对每个内设机构、每个岗位、每名人员的职责定位、法定权限和工作流程进行认真排查梳理,做到职权项目清楚,职权范围明确,职权流程清晰。要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等多种方法,利用举报投诉、问卷调查等专用监督渠道和手段,查找以下四类风险:一是岗位职责风险。重点查找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因素;二是业务流程风险。重点查找由于工作程序和个人自由裁量空间过大,可能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的因素;三是制度机制风险。重点查找由于缺乏工作制度的明确覆盖及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等明确规定,可能导致行政行为失控的因素;四是外部环境风险。重点查找对岗位的干扰、生活圈和社交圈对个人的不利影响等因素。其中,个人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点排点放在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单位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点排点放在重大决策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还要根据岗位风险发生的机率大小、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划分岗位廉政风险等级。在认真查找的基础上,填写《个人廉政风险自查表》、《内设机构廉政风险自查表》、《单位廉政风险自查表》和《岗位廉政风险和等级目录》。

(四)制定并完善防控措施阶段(8月-9月)。针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并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建立完善以岗位为点、秩序为线、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等措施,做好廉政风险防范工作。

1、前期预防主要是在思想道德建设和制度机制层面主动做好防范,从源头排除可能发生腐败问题的隐患。要深入开展权力观和廉洁从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廉洁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要规范工作流程,细化自由裁量权,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实行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要完善公开机制,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中期监控主要是根据岗位廉政风险不同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和重点防控。要通过对各岗位行政行为、制度机制落实、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认真落实廉政谈话、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制度;要严格执行民主决策制度和财务审批制度;要发挥群众监督在有效预防腐败中的重要作用,整合各类监督资源,实施有效监督管理。

3、后期处置就是对有明显风险表现的个人及时提醒和纠错,防止可能出现或正在演变的腐败问题发生。要对群众有投诉、社会有反应、不按照规定落实廉政风险防范措施的,采取谈话提醒、诫勉纠错等措施;要对整改不力,群众仍有反映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追究。

(五)考核评估阶段(10月-11月)。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估机制,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采取举报、局长信箱、定期自查、特约监督员监督等多种方式,由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行考核评估,个人考核结果纳入年底考核范围,认真总结经验、纠正存在的问题,识别新的廉政风险点,及时调整廉政风险内容和防控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纠错整改和责任追究机制,达到有效化解和预防廉政风险的目的。

四、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扎实做好我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认真学习各级纪委会议精神,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按照各级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我局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提高认识,结合计划生育工作实际,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在全力抓好计生工作的同时,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风险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短期贷款 全面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一、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全面风险管理概述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主要应用于企业经营中,指的是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其中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整合、风险控制、风险监控与反馈等环节。因此,在应用到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这一领域中时,本文也将分别从以上五个环节来构建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

(一)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是发现、承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在此方案中,风险识别的主体主要是短期贷款平台、大学生个体、政府。客体主要是短期贷款风险识别主体拟要识别的风险类型、受险部位、风险源等。而开展风险识别是进行对风险类型与受险部位以及风险诱因与严重程度的识别。

本研究基于对武汉市大学生短期借贷行为的实证调查和利用专家访谈法收集的数据,以及对武汉市大学生短期借贷情况进行收集统计,根据这些统计信息对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进行初步识别。

(二)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评估

针对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的评估,应当在其发生贷款行为的初期就开始进行,另外,在大学生贷款过程中出现重要转折点(例如出现费用问题可能导致逾期)时,应当再次进行评估。

(三)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整合

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的风险整合应当首先就该风险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也就是分析导致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发生风险的可能原因,并对这些原因进行筛选,找出真正的风险源,并以此进行风险整合,再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步骤。本文在对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信息收集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其风险源进行分析。

(四)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方式主要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转移、风险抑制。考虑到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的具体情况,采取风险回避与风险自留的方式是达不到控制这一风险目标,因此,将主要采用风险转移和风险抑制来进行风险控制。

(五)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控制后的监控与反馈

风险反馈是指对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等独立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等系统性活动。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和变化因素通过风险控制系统地调整。

二、收据收集

(一)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分别于2015年9月和2016年3月选取武汉市9所高校学生先后两次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其中,分别为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江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商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根据这9所高校的人数对照其在总人数中所占比重采取随机发放的形式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433份,问卷回收率95.5%,其中有效问卷1365分,问卷有效率95.28%,符合统计要求。

1.性别分布。在本次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性占总体比例的52%,女性占总体比例的48%,问卷代表性较强,具体情况如图1-1所示:

3.院系分布。本次调查收集的院系信息主要以普遍的院系分类标准来对受访者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经管类,艺术类,理工类,以及文史类。

在受访者院系分布的调查中,理工类的受访者占调查对象的56%,文史类占18%,经管类占15%,艺术类占11%。也正反应了当前武汉的高等院校分布情况,即主要以理工为主,其他类型的院系相对较少。在分类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将所有的院校都以理工、文史进行分类,有一些经管类或是艺术类院校实际上也可以分类为广义的文史类院系。

(二)调研方式及其作用

基于实际的易操作性,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展开。在问卷设计方面以选择题类型为主。为确保调研数据统计的真实可靠,受访人员需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三、实证分析

(一)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与其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生活费来源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关联,而这些因素可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费收入。大学生生活费与其消费水平直接相关,对于分期类的支付平台而言,付款者的月平均收入无疑是分期平台最关心的部分之一。因此,大学生生活费是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次针对受访大学生生活费的调查情况如图3-1所示:

从图3-1可以看出,有600名受访者的生活费都在1000到1200的区间,在所有的调查者当中,82%的受访者每月的生活费在800至1500之间。说明在校大学生之间的生活费差距并不明显。

2.大学生生活费来源。大学生生活费的来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消费水平以及消费习惯,并通过这种方式对其互联网贷款风险产生影响。同时,通过这一指标与其他影响因素的综合比较,能够获得一些具备不同收入特点的大学生以及他们对于每月的收入怎样进行支配,对于无力承担的高档商品,是怎样进行处理。具有不同收入结构的人群是否具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并根据这些特点来对受访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本次针对大学生生活费来源的调查情况如图3-2所示:

通过图3-2可以看出,只由父母提供生活费的受访大学生有1325人,只通过兼职支持正常生活的受访大学生人数就下降到了40人,这意味着在样本中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通过父母的支持。

3.奖学金获得情况。通过统计受访大学生在学校的奖学金获得情况,可以反映出一些受访者的消费习惯。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有51%的受访大学生是没有获得过奖学金的,院级类较小的奖学金的比重次之,为23%,校级及以上的奖学金获得者则为19%。说明能够获得奖学金的大学生比重并不高,能够进行日常生活以外的额外消费可能较少。

通过图3-3可知,在校大学生的群体当中,只有8%的大学生在出现了超前消费,60%的受访大学生在消费的选择上还是比较谨慎,不会出现月光或超前消费的现象。

5.如何承担高端消费品。高端消费品是大学生进行互联网短期贷款的主要目的之一,自然也是其风险影响因素之一,86%的受访者的回答是攒钱购买或者就此放弃购买,仅有14%的受访者选择了借钱或向父母要钱进行购买。愿意借钱购买的人数比例只有3%。这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消费意识总体来讲相对保守,愿意借钱去超前消费的大学生占比较低。

6.平台使用情况。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通常通过互联网信贷平台来进行,对于互联网信贷平台的使用情况必然是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这一环节中,采用递进的问卷调查方式,首先,针对大学生是否了解互联网贷款平台进行调查,有76%人表示或多或少都了解过在线的借贷平台。这表明各大网络贷款平台实际上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宣传力度还是在一定形式上存在的,并且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有55%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进行过互联网信贷。在此基础上,针对这55%的进行过互联网信贷的受访大学生信贷还款占生活费比重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3-4所示:

从图3-4可以看出,在进行过互联网信贷的751名受访大学生中,有599人的互联网信贷还款比例在20%以下,对于日常生活消费影响较小,互联信贷还款比例在50%以上的有14人,这一比重已严重的影响了日常生活,同时也存在较高的信贷风险。整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互联网短期信贷还款比重尚处在合理范围内,对于互联网信贷的使用方式趋于理性。

7.其他指标。为了使本课题的分析更为科学、严谨,在以上五个直接相关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还将性别、年级以及院系也作为影响因素之一,以此来全面分析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

(二)指标选择和模型建立

本文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的全面风险管理,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通过识别风险源及风险评估,对风险进行量化。

1.指标选择。以大学生在进行互联网信贷之后“还款与否”作为因变量Y,采取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因变量Y值服从二项分布,其二项分布的取值为0和1,对应条件分别为“不使用”和“使用”。

第一,风险源识别

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将所有自变量输入进SPSS“协变量”框,因变量为(是否会如期还款),无“分类协变量”,保存“概率”,“组成员”预测值,cook距离,标准化残差值,选项勾选“估计值的相关性”,“Hosmer-Lemeshow拟合度”,以及exp(B)的CI值。在变量的排除方面,选用向后(条件),在模型的运行过程当中,显著性在0.10以下的变量被选入,而在0.10以内的变量就会被删除,采用SPSS对相应步数的检验和删除之后,能够选择出符合进入该模型的因变量。

这些因变量就是大学生短期贷款风险的风险源,此过程即为风险源的识别过程。

第二,风险量化

将符合条件的影响因素输入以上分析模型之后,计算出P值,即达到了风险量化的要求,互联网信贷企业可以根据P值的大小来判断大学生逾期还款的几率,也体现出了大学生短期互联网贷款风险的大小,根据行业情况来决定贷款与否或制定相应的借贷利率。

(三)模型分析

1.聚类分析。首先根据消费习惯、消费情况,以及受访者的私人基本信息将人群进行自动分类,SPSS软件主要提供了K均值聚类以及两步聚类,因为本次调查涉及的维数多,无法使用K均值聚类,所以使用两步聚类对人群进行自动归类。而归类的信息准则方法则是采用施瓦茨贝叶斯准则(BIC)。在第一次聚类中,将样本的所有信息都放入,进行聚类,但是最后的聚类效果并不理想,聚类情况如图3-5所示:

在第二次聚类后,对样本的分析得到了三个聚类中心:(0,3,1,1,1)(0,4,2,1,0),(1,3,1,1,1)

这三个聚类样本中心对应的样本特征分别为:

第一,没有兼职收入,理工类学生,每月生活费有剩余,并且每月生活费有父母的支持的男性。

第二,没有兼职收入,文史类学生,每月生活费基本“月光”,并且生活费也是有父母支持的女性。

第三,有兼职收入,理工类学生,每月生活费有剩余,每月生活费也有父母支持的男性。

对于这样三种分类而言,该分类中心较有代表性。其中第二类较能代表周围没有兼职收入,并且也没有生活费结余的女性,对于每月的收入控制力较差。而第一类和第二类则是很好地代表了较为省钱的男性,不同点在于是否有兼职的收入。通过对聚类结果的分析,得出不同类别的消费习惯的受访者基本信息。继而做进一步分析,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于在无法还款的处理方式上是否存在不同,是否意味着不同消费类型的群体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应对无力还款的情况。于是本组又一次对这三类已经分类的人群和对无力还款的处理方式,进行列联分析,结果如表3-1所示:

从表3-1和3-2可以看出,已经进行了分类的不同人群对于无力还款时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卡方检验的显著形值为0.674远远高于0.05的拒绝域范围,所以选择接受卡方检验的原假设,认为这三类人群对于无法还款的处理方式无差异。因为本次处理的方式采取的是人工对于分类标准进行选取,换言之,如果将所有影响无力还款时处理方式的因素都放进聚类模型中进行聚类,则会大大降低聚类效果。因此,在聚类后卡方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自变量会将诸多变量都放进模型中,用以弥补简单聚类分析的不足。

2.Logistic回归分析。下面对是否会按时还款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设定受访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级,院系),以及受访者的消费习惯(生活费数额,生活费来源,奖金获得方式,消费习惯类型,承担高端商品的方式)为自变量,在无力还款的情况下是否会坚持按时还款,建立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

在logistic回归分析之前对数据先做了一些处理。在对还款意愿及方式上对数据进行了分两类的处理,第一类是无论如何都会选择如期还款,第二类是不会如期还款。

在预测值方面,模型对可能给不会按时还款人群预测命中率极高,达到了84.8%,而对于会按时还款人群的预测准确率就相对较低,只有71.8%,而从综合百分比来看,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还是达到了71.826%,可以认为其预测精度良好。在实际操作中,应首先找准不会按期还款的人群,模型在此处展现出了较好的预测效果。此外,在本次实验调查中,不会按时还款的人群实际占比相当少,从而在最后计算整体百分比的时候因为实际会按时还款的人群比重过高,使得对会按时还款的人群预测值权重过高。最终结果依然精度良好。

该方程说明,在对受访者调查的分析中,有三个变量明显呈现出对因变量产生了影响,依次是生活费数额,消费习惯类型,还款比重。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关于生活费数额的调查问卷选项设计中,采用了生活费数额逐渐变多的方式。结果表明,随着生活费数额的增长,违约的风险呈现降低的趋势。与低收入学生人群相比,高收入学生人群的违约风险相对较低。

第二,在关于消费习惯的调查问卷选项设计中,采用了消费习惯逐渐超前的方式。结果表明,受访者违约风险随着消费习惯的超前而明显增加。相对而言,保守消费的学生群体则不易产生违约风险。

第三,在关于还款比重的调查问卷选项设计中,采用了每月还款额度占生活费总额比例逐步增加的方式。结果表明,随着还款额占比的增加,还款压力也逐渐增大。在模型中也发现,随着还款额占生活费比重的增加,受访者违约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除此之外,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的大小也可以通过P值大小来体现,换言之,P值越大,说明大学生出现贷款风险的可能性越低。P值越小,说明出现贷款风险的可能性越高,这时互联网贷款平台就应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四)调查结论

综上可知,生活费数额、消费习惯和还款比重是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的主要风险源。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短期贷款平台获取贷款进行超前消费的行为与其性别、年级、院系、生活费来源等因素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因此,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着重考虑主要影响因素,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全面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一)建立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通过完成大学生互联网短信贷款风险信息的收集以及初步识别,并在探讨出其风险源之后,就可以进行有效的结合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来完善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在风险管理各个环节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第一,在风险识别环节,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应当引导互联网贷款行业构建大学生互联网贷款信息平台,在保证大学生资信信息安全的情况下,让互联网贷款平台能够充分了解带大学生的动态状况。同时,学校也应当与政府和校园卡负责银行进行合作,将校内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资金奖惩情况以及勤工俭学情况等关乎大学生资金流动的情况搜集起来作为征信系统的数据基础。此外,校方还可以依据这些信息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信用意识培养以及良好消费习惯的培养,而这对我国信用机制的建立也将起到有利作用。

第二,在风险评估环节,有了大学生动态信息的支撑,风险评估自然水到渠成,但考虑到大学生是个充满朝气的消费群体,可能存出现某些突发状况,比如突然增加恋爱消费,使得还款能力减弱等等。因此,针对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的风险评估应不仅限于贷款前评估,还应做好贷后评估,应当在大学生在突发异常消费时,对其重新进行量化评估,适时更新该大学生的风险等级,调整防控方案,以此来达到风险防控的目的。同时,还应将重新评估后的结果反馈给学校,让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新一轮的具有针对的消费引导性教育。

第三,在风险整合环节,虽然本文的统计分析表明生活费的来源或奖金的获得方式与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没有直接关系,但考虑到大学生可能采取勤工俭学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生活消费水平,因此,在风险整合环节也应当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以充分挖掘可能减小其贷款风险的因素。同时,高等院校也应当鼓励大学生在不影响正常学业的情况通过正当的勤工俭学、社会兼职等课外实践来提高生活费来源,以降低大学生可能出现的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

在风险控制环节,应当从风险转移与风险控制两个方面入手:风险转移方面,可以引入担保公司对大学生是否可担保进行条件筛选后对风险进行平摊,在审核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短期贷款的资格上再设置一道关卡。在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短期贷款时,加入是否购买信用衍生产品或是否需担保公司担保的选项,一方面大学生要考虑是否能够承担多一笔费用来转移风险,另一方面在担保公司以及互联网短期贷款平台双方面的审核标准下,减少违约风险发生的几率。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特意追加了问题“是否愿意选择担保品或少量保险费的方式,以应对日后无力还款的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68%的人愿意为转移风险而承担一定的担保费,说明这一方案有一定的接受基础,风险控制中缴纳额外担保费以转移风险的方式可以实行。

风险抑制方面,应当由专门的信用评估机构将大学生纳入个人征信系统的范畴,运用一定的评级方法,对大学生按时、足额履行相关合同的能力和意愿进行综合评价,并用简单的评级符号表示信用风险的相对大小。力求在建立征信系统以后,可供平台对学生做出更有利于平台自身的信用评级,决定其贷款额度以及利率的同时,加强大学生信用意识,积极促进个人征信体系建设。针对这一环节,我们也进行了追加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结果几乎与“额外承担保险来转移风险”的调查相似,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于征信系统的建设有一定的认识并且愿意为该系统的建设贡献自身力量,同时也说明当代大学生对自身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具备一定的理性。因此,建立大学生个人征信系统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第四,在风险监控与反馈环节,应当不定期对大学生短期贷款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进行优化,以保证在与外缘环境的相互影响下,当风险识别发生变化时,整套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对风险的管理能够进入更微观更细致的层面,不断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使评估的风险不断接近真实水平,达到风险管理的效果。

(二)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图

(三)理论框架与量化模型的实际应用与可行性描述

在本课题中,考虑到数据的收集是以横向收集为主,因此,此调查结论是面向该行业所得到的结论。在进行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全面风险管理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在评估某个大学生的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时,应当根据时间线对各影响因素的数值进行纵向收集,以此来量化该大学生的互联网短期贷款风险。

以面向大学生群体,横向数据收集来评估整体风险,以面向大学生个人,纵向数据收集来评估个人风险,如此既能够根据整体风险来制定个人风险等级及其对应的贷款利率和贷款额度,也能根据整体风险量化数值的变化来及时的调整相对应的风险管理方案,从而达到优化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目的。同时,当代大学生既愿意在进行互联网短期贷款中承担额外保费以转移风险,也愿意在大学时期提前加入个人征信系统。在政府、高等院校、相关机构以及大学生共同参与下,有了数据收集基础,再依照理论框架与量化模型,能够较好的评价大学生互联网短期信贷中个人乃至整个市场的风险。也就是说本课题中所制定的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框架与量化模型具备对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蔡昌达.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创新――以高校学生贷款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08).

[2]赵立.互联网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3]邓秀焕.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前景分析[J].现代商业,2015,(06).

[4]金露露,李游.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风险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9).

[5]逄明亮.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5.

风险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1.工程劳务风险

我们都知道建筑工程在施工环节中需要大量农民工,很多建设单位虽然对这些农民工进行了相关的上岗培训、取证和考核,但是他们并不能很好的了解工程施工环境,再加上这些农民工的施工经验过低,很容易导致质量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是建设单位工程经济管理的主要风险之一。如果劳务团队存在失误选择情况,还会引发合同纠纷问题,从而给建设单位带来法律风险。

2.物资机械的采购与管理风险

采购材料过程中,尤其是大宗的材料采购(比如像:砂、石等),因为工程建设时的场地限制、储备的资金短缺、材料用量大以及工程建设周期长等问题的干扰,在加上材料市场的价格幅度变化值较高,但是建设单位又不能在材料便宜时一次性的将施工所需材料全部采购完毕,就会导致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经费短缺等问题,由于无法预判材料市场波动情况,最终导致企业采购经费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在机械设备配置环节中,除了建设单位自备的设备外,还需要大量利用社会资源,租赁先进的大型设备,但是在施工环节中,因非建设单位因素造成的不连续工序情况会带来局部待工或停工问题,或因设备使用不当和调配不当情况的影响,致使机械的利用率始终无法满足要求。在家上施工方案变化需要提前退租会引发合同纠纷,致使建设单位的经济利益遭受严重损失。

二、应对风险问题的策略

1.提高认识

正确处理效益和工期的内在关系,坚决摒弃轻视效益,重视进度的思想。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效益才是建设单位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果建设单位没有效益做有利后盾,那么单位在运营时就会像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一样,无法得到更好的补充与扩展,因此,只有将效益与工期的内在关系处理好,建设单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其次,建设单位应强化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结合的力度,首先应解决施工方案经济比较缺失问题,然后应解决造价师不参与施工方案制定的问题,最后,应解决设计和实际操作不相符的问题。因此,建设单位要向真正提升工程经济管理水平,规避经济管理风险,就必须强化经济管理与技术管理的合作力度,从机构设立与组织规划两方面将二者结合到一起,使两者形成综合团队。最后,应树立企业员工的经济意识,在开展经济管控工作时,应使每一个员工都了解经济管控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从而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上述四点内容成为一个组合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从而达到省、好、快、新的管理目的。

2.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

2.1合同管理措施

第一,应选择熟悉法律知识的人对合同进行管理,必要时应邀请知名的法律顾问从事该项工作,认真评审合同内容,并且充分考虑合同内的各种不利条款和有利条款,保证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变更索赔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应多与对方开展谈判和沟通活动,争取平等条款,切实保护建设单位的法律权益,降低自身风险承担比例,以合同方式确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合同运行的全过程中,必须严格艳照程序进行操作,必要时应建立相应的合同记录或档案记录,维护建设单位的法律权益。第三,应加强索赔,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和合同约定内容的差异,对相关资料进行取证和搜集,确保资料的准确度和完整度,提供公正客观和有理有据的资料,及时把握索赔实际,保障建设单位的权益。

2.2材料管控措施

第一,应提前签署供货协议,将涨价的潜在风险转移给供货商。第二,建设单位应委派专业工作者对个极端材料价格涨幅情况进行整理并汇总记录,根据国内甚至是国际材料价格的走势,对原材料短期变动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如果面临材料涨价,企业应提前储备预测涨价的材料,做到提前预测,提前规划,降低材料价格风险。第三,材料一旦面临涨价问题,应通过延长施工时间或增加人手的方式加快或缩短工程施工周期,争取短期内将工程建设项目完成,降低材料涨价对工程经济的影响,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变动适度问题,应保证员工休息时间和工程建设质量,在员工同意加班的前提下才能开展该项措施。

2.3劳务管控措施

应严格准入机制,在建设单位招聘员工环节中,应尽可能的选择有经验和素质过硬的员工,与此同时,在把好员工素质关和个人能力关的基础上,还应对先进入单位的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施工技能,做好施工安全交底工作,并使员工尽快的熟悉工作场地,全面提高员工处理危机的能力,降低施工单位劳务风险。与此同时,在员工从事生产工作时,建设单位应尽量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文艺活动,减缓员工的疲劳度,从而使员工能够更加用心的完成本职工作。

三、结语

风险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安全监理;风险管理;防范

0.引言

多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一直都是重大安全类事故的高发行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频发也给相应施工企业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经济性损失以及人员损失,这种问题不但最终导致建筑工程不能够按时完工,还将会严重地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外界信誉。随着目前建筑工程现场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没备等的广泛应用与普及,也给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工艺和安全管理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那么现阶段需要采取措施,显著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力度以及安全管理效果,促使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安全性。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常见安全风险及其原因

1.1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限

通常情况下导致安全性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以及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同时安全管理机构尚不够健全。即使现阶段每个施工单位已经在开始施工前就成立了有关的安全管理部门,但这些安全管理部门大多数均是随随便便地拼凑成的,因此就算是具有比较认真组成的部门以及安全管理规章,其中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良莠不齐的。

1.2落实工作人员技术以及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

造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另一大原因是,落实专门的工作人员技术以及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不够到位。通常而言,安全事故发生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施工人员团队自身的综合素质不过关,他们其中大多数均是才离开相依为命的生活圈子来到城市的农民工朋友,但是因为建筑行业自身的特点,农民工团队的流通性相当大,由于农民工的自我保护以及安全意识非常缺乏,因此有可能对建筑工地现场的情况都不是非常清楚的,因此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由于一个小小的隐患、问题或者疏忽就造成安全类事故的发生。

1.3建筑工程施工器材质量不达标

另一方面,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通常过于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盲目的陷入到了同行之间的恶意竞争中。实践中因为市场经济以及体制改革的原因,建筑行业内部一直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竞争,相关工程的施工企业为了谋其生存,并且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很容易忽视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必要保障,很少考虑其投入安全风险的支出,施工人员购买的生产设备器材经常不达标,更有甚者,还有可能会使用一些质量伪劣的生产产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甚至会偷工减料,并且想通这种手段显著减少经济成本投入,但是通常却最终导致让人痛心的安全事故。

1.4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总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由于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相对淡薄,因此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因为施工总负责人或者施工经营者远离工程的施工现场,因此很少有人会真正意识到现场安全生产的关键性、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这是由于,对于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成本投入和公司的最终收益之间并没有根本上的联系,仅仅是一种只有投入而没有任何产出的投资,因此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经营者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投入就更为的忽视。特别是依据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中广泛流行的经营方式,许多施工项目的总负责人都仅仅是在施工队挂牌,而其背后真正的权力均在工程施工的“老板”那里。

2. 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防治措施以及控制手段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防治搓手以及控制手段具有很多种,但是归纳起来仍不外乎下面的两种基本手段,详情见图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防治措施及控制手段。

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的建筑工程中安全风险防治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简单地运用风险要素检查表(图二)来分析和判断目前施工现场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危险指数,并且根据建筑工程项目以及施工工地的实际状况,系统、有序、全面地识别与分析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及其风险指数,最终明确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存在位置以及分布情况。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分析与检查时不能够随心所欲,杂乱无章地进行,一定是要严格遵循着一定的排查原则的,具体而言,首先是需要在找到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存在之后及时的想出办法并且做决定从而显著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甚至还可以达到转移其安全风险以及控制风险的良好目的。其次,应该在发现了在施工单位现有的施工技术条件之下具有不可能承受的风险而且较难预防以及控制时,管理人员需要立刻禁止施工作业。

3.预防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有效措施

3.1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首先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科学以及合理的规划,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应该做好精心的组织与安排。相关施工单位在夺标后需要在实际的开始进行施工和生产前,严格、全面地掌握综合项目的实际状况以及要求,并且针对自身施工单位的个体情况,通过有效、科学、合理地运算,制定出完善、有效地的管理办法,最终还需要形成书面材料的计划书以及工作安排书,并且能够最终落实到施工的具体负责人。与此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对在施工期间有可能发生的因为自然因素而导致的施工进度暂停,施工现场人员的快速流通问题,以及操作设备发生故障与维修等等问题,都需要进行事先的思考并且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应对管理措施。

3.2成立专业的安全风险管理小组

在实践中的建筑工程中,需要首先成立专业的现场安全监管小组,能够合理、科学的安排好工程安全检查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安全监管的工作力度,消除之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管理盲区。并且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具体、可行的实践操作手段来了解与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使用的物品,人,机械设备等其他和施工有关的东西的不安全情况存在的具体环节以及部位,最终可以通过合作探索与得出这些物品实际存在的安全风险规律以及管理方法,有效地提高对于施工现场风险要素的控制能力。

3.3依据建筑施工内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作业或者操作方案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地避免工程施工现场由于人多物杂而所导致的混乱问题,需要显著减少由于现场施工的盲目无序情况,降低施工人员的错乱节奏而导致的安全风险系数或者是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就需要确保建筑施工的操作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施工工作的安全有序。

3.4积极建立并健全现场施工人员的培训体制

在建筑工程进行中,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培训网络以及培训制度,完善与落实施工单位、建筑公司、施工队伍以及管理班组的三级培训系统。在一些大型建筑企业的内部还应该建立施工人员的培训学校,对其从业人员要进行全面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指挥、教育与培训,规范工作人员的施工行为和技术规范,使操作人员能够获得更为完善的、自动化的操作规则,从而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失误。

4.结束语

现阶段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除了应当对相关施工单位加强安全风险的管理以外,同时还应当对相关的建筑、勘察、、审核、设计、材料设备的供应商等工程参与者履行和安全责任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沟通与协调.调动与协调好起工程各参与方的工作积极性,齐心协力,最终确保能够实现施工的安全生产,保证建筑工程总体质量、工期完成情况以及总体投资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林辉.浅淡工程监理在工程安全监理工作中的责任.中国科技信息,2005.

[2].熊丽芳.建设工程监理过程中监理安全管理责任探讨.学院学报.2004.7.

风险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本质安全 工业事故风险 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91(2014)05(b)-0131-01

安全问题是工业生产的大问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事故风险的管理也逐渐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试着构建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管理流程,以实现工业企业生产的本质安全。

1 本质安全的概念诠释

本质安全的概念大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由于其理念的更利于安全生产而得到了安全科学界的高度重视。根据本质安全的理念,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下:最小化原则:即减少危险物质的数量,尽量运用最少量的危险物质,降低事故风险率;替代原则:在工业流程中,以安全物质或者工艺流程来替代危险物质及工艺流程;缓和原则:采用危险物质的最小危险形态或者最小危害的工艺条件。如在室温常压的条件下进行危险作业时,选择相对安全的工艺条件,即溶解、稀释、液化等存储运输危险物质。在进行危险作业是,根据作业本身的危险度,使环境保护目标与危险源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等。简化原则:通过设计,简化工艺、设备、操作等,在进行工业流程作业时,尽量减少操作失误,降低风险发生率。

2 本质安全与传统安全方法的区别

为了更好理解本质安全,有效地对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进行管理,特对本质安全与传统安全进行区别。

传统安全方法强调对危险的控制,通过附加安全防护设施来控制危险源,检测可能的危险状况,从而采取纠正措施。而本质安全则是一种先进的风险管理思想,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危险源,将风险源减少到忽略不计的安全水平,使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人、财物或者环境没有危害威胁。

3 工业事故风险管理的方式

(1)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工业事故风险管理的新理念,从源头上消除或者减少生产系统中的危险,安全功能融入生产过程或者工艺流程的基本属性。

(2)无源及有源安全:无源安全防护是生产过程和设备设计时本身就具有安全防护功能;有源安全防护是采用附加安全装备,通过检测可能发生的危险状况,采取纠正措施。

(3)多层防护及个体防护:个体防护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作业风险不能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必须对个体进行防护,以保证个人的生命安全。多层防护是以基本工艺安全为中心,将各种本质安全防护、有源无源安全防护个体防护等结合在一起的防护方法。

(4)功能安全和程序安全防护:功能安全防护是将安全相关系统的安全性转化为部件及系统各要素等的风险控制指标,并用安全级别来衡量特定过程的安全性。程序安全防护则是采用作业程序、安全检查、应急响应等管理方法来阻止事故的发生及风险的产生。

4 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管理方法

从风险管理的战略角度来看,本质安全和无源安全不需要人为操作和附加安全设置,主要是依赖于材料、工艺、设备本身的特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事故风险的控制及减少消灭来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因此是最安全可靠的风除管理方法。具体如下。

(1)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的管理首先从收集资料开始,收集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标准的要求,分析应用本质安全的方法。

(2)在工业生产的系统及流程中,对人、物、环境等因素进行细致分析,辩识由材料、工艺、环境、作业等行为再来的危险原因,评价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危险的等级,收集各项指标的参数,以便于分析反馈,处理各种数据信息,为下一步做准备。

(3)在通过对危险的评估及设备、材料、工艺流程等特质自身特点的分析研究后,应用本质安全原理提出风险管理方案。这是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生产事故风险管理方法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在这项进程中,依据本质安全的自身涵义,减少危险物质的最小化投入,使用安全材料替代安全风险高的材料,改进设计和操作使损失最小化,简化工艺程、设备、任务及操作,运用缓和原则,使本质安全防护功能得以在工业事故风险管理过程中完全释放,从根源上减少或者消除危险,通过各个过程中运用本质安全防护措施,将风险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安全水平。

(1)防护工业故事风险的管理方法,基于本质安全,但没有完全拒绝传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在本质安全防护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功能优先顺序,可以依次使用无源安全防护、有源安全防护、多层安全防护及个体安全防护等。

(2)从事故风险管理战略上来讲,应用安全管理措施是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基于本质安全防护的所有措施都应用加注以后,重新评估剩余风险,进一步采取风险的管理措施,直到可以接受风险水平。

这是一个完整完全的程序框架,可以看出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管理方法的主要理念和流程,便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5 结语

本质安全是当前国际上研究安全科学管理的主要课题之一,本质安全通过源头减少或者阻止危险源发生的方法比传统安全方法,即通过附加安全控制和防护装备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有效性,不但加强了工业事故风险管理的手段,更加节约了成本。对于工业事故风险管理的各有效方法,基于本质安全防护为主,其他传统安全方法为辅,不但能够用于工业事故风险的管理,还能够用于其他领域的事故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吴宗之.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7(5):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