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销售公司管理制度

医药销售公司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销售公司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药销售公司管理制度

医药销售公司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医药销售有限公司于2017年08月06日经**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并验收合格取得《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后正式开始药品零售业务,属私营中型药品零售企业,现营业地址:为**市武都区城关镇北山路市医院家属院,营业面积500㎡,共有员工18人,其中法人杨康,从事药品经营管理工作5年,企业负责人张苗苗,执业药师职称,保管、养护人员刘桂芳大专文化。以上所有人员均经**市药监局培训合格,取得上岗证,占员工总数的100%,其中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00%。

**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以诚信为宗旨,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经营品种主要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生物制品(除疫苗)***  ,在经营品种、数量、质量方面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并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8年上半年,根据省市药监局的要求,积极准备GSP认证,投入15万元资金对软硬件设施进行新一轮改造,努力提高员工素质,要求员工在准确理解把握GSP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自觉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并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保证对药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同时在药品购进、验收、保管、养护、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上,严格审查供货方资产、规范药品进购合同,尤其是质量条款(或质量保证协议)的签订,提高药品的养护频率和养护质量,合理安排药品的储存量,严格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要求陈列,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各个环节制度的落实和全体员工的努力,公司未发生质量问题或顾客不满意的地方,保证了药品质量、保证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我公司在2017年08月投资300万正式运营后,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程序,经过几次市药监局组织的有关GSP培训和GSP认证的要求,在2017年08月我们按照GSP的要求,制定了符合GSP管理要求的质量管理文件,包括质量方针目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设置及其岗位质量职责、各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药品购进管理文件制度、药品检查验收管理制度、药品陈列管理制度、药品保管养护的管理制度、药品储存管理制度、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核制度、药品销售管理制度、处方调配管理制度、药品拆零管理制度、药品购进的控制程序、质量管理工作检查考核及奖惩制度、中成药的购、销、存管理制度,不合格药品的控制性管理规定等,并根据人员自身素质和培训考核情况,重新确定了质量管理组织及其成员构成,其中法人杨康,兼企业负责人,负责药品采购,任命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张苗苗(执业药师职称),全面负责药品质量管理和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兼药品验收和处方审核工作。营业员周丽兼养护及销售方面的信息收集、药品的分类管理、拆零药品的销售管理等工作。

     我公司从成产开始,一直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认真学习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积极参加有关部门尤其是药监部门组织的培训教育,严格规范药品经营行为,2017年新的质量管理文件和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组织正式运行后,由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张苗苗全面负责人员的教育培训等工作,起草了培训教育制度,制定了2007年教育培训计划,并按照教育培训计划的规定,积极参加药监局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同时根据企业自身工作需要和人员素质提高的需要,组织多次内部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及GSP对小型药品零售药店的规定,药品的分类管理,药品的验收、养护、陈列、广告、销售等进行内部或外部交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使企业所有员工熟悉了GSP对各自工作岗位的要求并得以在实践中实行,使得药店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尤其是在销售、陈列、保管、验收、养护及进货等环节进一步保证了药品质量、保证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在提高人员业务素质的同时,我药房从维护员工身体健康和保证药品质量等多方面考虑,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员工的健康检查工作,统一由药房组织员工的上岗体检和一年一度的体检,严防有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

按照GSP的要求,我药房以所有员工的教育培训及健康体检都建立了符合规定的档案,以备案。

按照《药品经营管理规范》对中型药品零售企业的要求,我公司对营业场所和仓库进行了调整和重新封刷,撤出了原有的生活及其他辅助设施,使营业场所与仓库有效隔离,按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进行合理布局、整齐摆放,使得营业场所明亮,清洁,干燥,各货架和柜台的分类标志醒目,针对武都当地气候条件和药品储存的要求,添置了冰箱用于存放需冷藏药品,空调和干湿温度计用于监测和调控室温和温度。为了进一步保证药品拆零销售和处方销售要求,我药房配齐了必要的设备和包装用品,如药勺、乳钵、酒精棉球及拆零包装袋。

医药销售公司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药行业 应收帐款 信用风险及应收帐款 管理方法探讨

一、医药行业目前的信用风险及应收帐款现状分析

随着前几年国家对医药产品申报的放松,导致现在中国的同类医药产品增加。而这种状况就造成了医药产品市场竞争急剧增加。因此就出现了部分医药企业采取大量的赊销手段抢占客户,但这一方法也造成了企业信用风险的增大以及应收帐款的损失。目前中国的医药产品一般都是从医药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然后再由生产企业自己的销售公司销售给医院或有一定配送能力的医药流通企业。在这个环节中,医院和医药流通企业既是企业最大的利润来源,也是最大的风险来源,这部分医院和医药流通企业拖欠医药行业的应收帐款造成了销售企业被占用大部分资金而导致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金压力。同时由于对这部分医院及医药流通企业的信用状况及经营情况不了解或对错综复杂的客户信息无法判断而导致企业的信用风险也增大,再加上由于应收帐款管理不到位而导致死帐、坏帐增多。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医药行业中,此种现象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二、针对医药行业目前的信用风险及应收帐款的现状应采取的事前管理方法

(一)针对医药行业客户的特点建立规范的客户档案库

从初识客户到维护老客户,医药行业的业务人员及经办业务的各级管理人员都应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选择信用良好的客户进行交易。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截止2011年,中国有医药制药企业4000多家,医药流通企业1万多家(不含药店),如何从如此众多的医药企业中选择合适的客户就是一个摆在医药企业面前一项重要的工作,一般来说,医药企业需从五个方面来对客户进行评估。

第一、人员情况:主要是这个医药公司是不是有实力,现在中国的小医药公司多,小医药公司一般都是私营企业众多,抗风险能力弱。而位列在中国前几名的医药流通企业是国药集团、上海医药、湖北九州通,这些医药流通企业(也叫商业公司)一般应作为优质客户进行管理。

第二、地理位置:主要是这个医药公司物流配送情况如何,能否将药品迅速、安全地运到下游客户手中。

第三、从事本行业的时间、何时与企业开始合作、合作经历。一般入行业时间越长,与本企业做业务的时间越长应列入优质客户进行管理。因为医药产品是特殊产品,波及到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所以人员的熟悉是很重要的一面。

第四、信用档案,是否有无良记录,很多小医药公司只是靠倒票来进行赚钱,这样的医药公司不能列入优质客户的档案中。

第五、关键点,既为什么要合作,合作的原因,合作动机,合作前景,如现在基药的配送,需指定的配送商,还有如委托加工等关键因素,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对方必须依靠我主进行发展,因此也可以列入优质客户进行管理。

分析了上面五个因素后,就对客户进行评定等级,比如A级客户为信用最好客户,B级客户为信用较好客户,C级客户为信用一般客户。

(二)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销售方式及不同的信用管理办法

针对本文上面所说的A类客户,我们一般可以给予较大的信用额度与较长的回款期限。具体信用额度及回款期限需要综合考虑医药企业本身的销售品种、返利的相关因素。

主要可以采取销售额预测法确定信用额度,如这一医药公司一年可以销售我企业的品种达120万,而他是分季度回款,可以考虑给予的信用额度为30万。同时还有付款能力法,这个方法一般是根据对方公司的特点给予一定的回款期限规定。

针对上文所说的B类客户,我们一般要求预付一部分保证金然后才能进行发货的销售方式开展业务,同进采取压批付款的方式来进行应收帐款的管理,即送本批货的时候必须结清上次货的货款。

针对上文所说的C类客户,我们一般要求采取现款现货的方式进行交易。此种销售方式便决定了以后不会出现应收帐款管理方面的问题。此种情况下,哪怕是价格稍低点,但可以将公司的信用风险降到最低,并且现在在中国目前的医药市场下,此种销售方式比较普通。

当然上述客户的资信额度及回款期限也需根据客户情况的改变现而改变,因为中国的医药市场特别是医药销售市场变化性是很大,作为医药行业的信用风险与应收帐款管理也需据此改变而改变,否则会造成信用风险与应收帐款管理方法的滞后。

(三)如何对合同进行管理

在一笔业务开展前,为配合信用的管理以及不给后续的应收帐款管理带来损失,签约时要对销售合同的各项条款进行逐一审查核对。对合同的每一项内容,都有可能成为日后产生信用问题的凭证,合同是解决应收帐款追收的根本依据。这些内容都是所有行业销售合同必须具备的,但笔者认为针对医药行业的特点在销售合同的签定过程中必须准确定义付款条件与退货条款这两个条件以便给后面的应收帐款管理带来好处。付款条件一般是优质客户可以按照医药行业的一般情况确定付款条件,如医药流通企业规定3个月,直销医院规定4个月回款。对信用不好的客户一般是要求现款现货进行销售。

在合同中规定好退货条件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药品的特殊性,比如输液产品容易破损,就需对破损事宜进行明确的界定。还有药品的有效期过了后需进行退货,这也是需明确的界定。还有药品因保管方面问题造成药品需进行退货如何处理都必须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如果这些在合同中不明确会给将来的应收帐款金额造成隐患,最终带来应收帐款的损失。

三、医药行业的应收帐款的事中管理方法

事中控制方法主要是订单管理流程。在这一流程中主要是发货查询,货款跟踪。每次发货前客服必须将销售合同保持核对。特别是本文前面提到的需要重点关注的条款,如提到的付款与退货条款。公司在销售货物后,就应启动监控程序,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实施不同的监控与收帐策略,在货款形成的早期进行适度催收,但同时需注意维持与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毕竟医药销售市场现在大部分产品都是买方市场。

在对货款进行跟踪的过程中如出现对公司重大不利情况,应采取停发货措施,等这些影响消除后便可以视情况恢复发货。

回款记录也需准确,如果不准确也会造成对帐时的时间浪费及引进一些纠纷,此过程中有几种情况容易造成单据、金额方面的误差。主要是产品结构为多品种,多规格、产品的回款期限不同、或同种产品回款期限不同、出现调退货换货导致应收帐款不准确、客户不能按单对单回款的情况出现后,信用管理部门就与销售部门好好配合将此类问题解决在应收帐款的形成过程中。

四、医药行业应收帐款的事后管理方法

根据医药行业客户的特点建立有效的事后应收帐款管理制度与流程。最主要的对帐制度、收款制度、对拖欠款的处理等方面。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医药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良好合作机制,因为应收帐款的事后管理至少需要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的有效配合才能保证事后的应收帐款管理有效。作为销售部门往往掌握着销售的第一资料,而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仅仅是通过间接了解到的信息和通过财务数据的分析来进行判断。

对帐制度,对所有的客户至少每年需进行一次应收帐款的函证,由财务部门出具数据,销售部门负责具体地去核对,销售部门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

拖欠款的处理,首先与客户进行沟通,实在不行,收集相关的资料由公司法务部门采取司法程序进行处理。当然做了一个法律收款的例子需一定的成本但这种方式会给予信用不好的客户一定警示作用。

五、结束语

总之,对于医药行业来说,在忙于开拓市场、增加产品销售额与利润的同时,必须要有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当然对医药行业应收帐款的管理主要集中在事前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中,只有将事前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为事后的管理带来便利。

参考文献:

医药销售公司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规范医院的药房管理,保证药品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食药监局(2006)6号《关于印发××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我们积极开展了“规范药房”的创建活动,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医院高度重视创建“规范药房”活动,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由院长亲自抓、负总责。明确了岗位责任,制定了得力措施,对照“规范药房标准”认真进行了自查自纠并限时整改。医院设有“药事管理委员会”和“购销药品、医用材料、器械审核验收小组”,制定有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验收小组”工作职责,院长和一名业务副院长具体负责药品的质量管理工作。院药事委员会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药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指导、督促制度的执行,同时还负责开展对药

房工作人员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教育或培训。“验收小组”负责指导和监督药品验收、保管、养护中的质量工作等。院考核领导小组每月对各项药品质量管理制度检查和考核,均有记录并与科室、个人的效益工资挂钩。

二、医院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有关药品质量制度:药品购销管理制度、药品储存养护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不合格药品报告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采购、领用、使用、销毁制度、处方管理制度等,并严格遵照执行。

三、自2002年起,我院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取得明显效果。目前,招标药品占药品总数的80%以上,确保了患者安全规范用药,得到了病人的好评。坚持主渠道进药,供货企业均有“药品经营许可证、质量保证协议书、法人委托书、营销人员身份证复印件”等文件资料。采购一次性卫生材料和医疗设备时,继续坚持“四定”和“质量高、价格低、售后服务好”的原则,认真考察后集体商议决定。

四、对购入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均根据“计划单、发票、随货通行证、验收单”由“院验收小组”逐批验收,并有专门的验收入库记录本,按规定做好验收记录,票据按月装订成册。

五、对库存和陈列的药品按月进行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的药品及时处理,保证不合格药品不入柜、不陈列、不销售使用;对距离有效期6个月的药品,实行重点监控、登记并及时更换。

六、为使药房卫生整洁无污染物、药品摆放合理、陈列整齐规范,医院购置了价值4500元的药架31个;为防尘、防污染、防鼠、防虫、防霉变,药库房配备了20余个铁架,并进行了粉刷,安装了防盗门。做到了药品按剂型或用途以及储存要求分类陈列和存放,内服药品与外用药品分开、一般药品与特殊药品分开、中药与西药分开。中药药斗标签使用正名正字,中药饮片装斗前均做到质量复核,没有错斗、串斗。药房内配备有完好的衡器以及清洁卫生的药品调剂工具和包装用品。药品的保管、贮存条件均符合要求,特殊药品按规定进行管理,并做到帐物相符。

七、所有销售使用的药品均凭本院医生正式处方,调配处方按规定进行;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发现有药品不良反应及时向县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报告;设置了意见箱、公布了监督举报投诉电话。

八、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药房人员均佩戴标明姓名、技术职称、科室等内容的胸卡上岗,并统一着清洁工作服。

医药销售公司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西药房;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近年来,我国频频出现大型、中型医院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卫生部门为了尽早解决这一问题,以做好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而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开始在我国范围内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管理及应用,以此来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1]。为了保障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以及考察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分级情况,将西药房作为示范对象,通过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来对西药房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总结和分析[2]。本研究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西药房抗菌药物使用中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以此观察分级管理制度在我院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详细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西药房抗菌药物使用及发放等数据,包括抗菌药物品种、类型、规格、数量、金额等等,对所使用的抗菌药物采取分级管理,并统计分析所有的数据资料。

1.2方法

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作为参考,分级管理我院所使用的抗菌药物,通过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来对抗菌药物进行统计和分析[3]。用药频度=药品年使用量/用药频度值。

2结果

2014年~2015年抗菌药物分级情况见表1。2014年~2015年抗菌药物用药频度排序情况见表2。西药房中各个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正在逐年升高之中,但总药品销售比例正在逐渐下降之中,用药额度前三位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经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管理后,一线及三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正在逐渐下降之中,二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正在逐渐上升之中。

3讨论

从我国卫生部门、中华医学会等联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规定来看,无论是从抗菌药物的安全性、临床疗效,还是从抗菌药物对细菌的耐药性、价格等方面来考虑,都可以将目前本院所使用的抗菌药物按照药物分级管理标准将其分为三类[4]。第一种为一线药物:其为非限制使用药物,此类药物经过长时间临床应用之后,已经能够确定其具有临床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经济实惠合理等优点,且其对于细菌耐药性的影响较低。第二种为二线药物:其为限制使用药物,此类药物的临床疗效较高,但不良反应较多,药物价格也较为昂贵,所以临床使用时需要由临床医师签字之后才能使用,譬如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5]。第三种为三线药物:其为特殊使用药物,此类药物对于针对性患者的疾病有着较高的临床疗效,但其毒副作用显著,价格也十分昂贵,需要有详细药品使用说明说、药理检验、临床检验合格标志,并在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医生签字下才能使用,譬如两性霉素、万古霉素等。另外,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属于西药房感染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所以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会逐渐升高。从2014年开始,本院西药房对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制度,但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并没有增多,而是逐渐开始减少,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开始逐年增多,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也开始减少。目前,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已经成为西药房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在抗菌药物发放过程中的管理通透性,笔者选择了以下几种控制方法进行分析:①根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具体条件,结合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将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分为三个级别,包括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西药房医护人员在发放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生职称规定能够开具的抗菌药物,也可将抗菌药物处方范围发放至各科室医生手中[6]。②西药房中的医护人员需要学习并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定期开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会议,并邀请知名抗菌药物学者来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以此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③建立科学、有效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尤其要加强临床药师在发放药物过程中对于处方的审核力度,严格把控一切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如抗菌药物使用剂量、使用途径、联合用药等[7]。④药剂科的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医疗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成立一个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小组,由小组来对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审查,每月向相关负责人进行汇报,并总结出相应的控制处理方法[8]。总之,加强抗菌药物处方的审查力度有助于降低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能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有助于降低抗菌药物对细菌的耐药性,能降低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的发生率。综上所述,在医院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能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与此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十分明显的问题,如部分临床医师会凭着自己对某一种疾病的用药经验来开具处方,或是临床医师因为用药经验的缺乏、专业知识的不稳固等原因导致联合用药方案不够科学、合理等。所以,西药房医护人员一定要特别注重用药处方的审核问题,根据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来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此外,也可以制定一些可行性高的奖惩制度,这样就能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的意义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150-151,152.

[2]吴新民.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观察.北方药学,2014,11(10):91-91.

[3]徐丽琳.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5):513-514.

[4]蔡朝艳,李丽娟.循证医学原理在社区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660-3661.

[5]江庆华,张眉岸,陈晓铤,等.我院门诊西药房537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3,8(5):170-171.

[6]王江安.2012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西北药学杂志,2014,29(1):99-102.

[7]孙岩.浅谈医院药房对促进合理应用抗菌药的措施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5):149-149.

医药销售公司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1)市场性风险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又不够成熟,这个也就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医药企业的发展,最终使得我国的医药企业面临着结构性调整和周期性调整的巨大压力。目前,我国不少城市的药价还是普遍的偏高,同时我国现在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市场有着明显的不确定性,这些都为医药企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的种种现实情况都使我国的医药企业面临着更多的不可预知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2)环境和法律类风险

医药企业承载着人道主义的责任,它所面临的环境和法律风险就更多。环境的变化和法律政策的改变都可能会对医药企业产生严重的后果。新版GSP质量管理制度对医药企业带来很大影响,新制度要求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冷链储存运输等规定,企业的经营成本肯定会上升,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企业如果通不过新版GSP认证,将会面临停业的危险。除此之外,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也会增大医药企业的运营风险。而这些都是现在的医药企业无法预知的。

(3)财务性风险

企业需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运转,主要有正常运作、生产的资金和经营销售资金,其中经营销售的资金可以转入生产资金中。但是,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药企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每年都有不少企业面临亏损倒闭。并且面临的融资困难加大,融资的成本有所提高,偿债的风险也就随之提高,从而使得整个医药企业的运作成本提高且不够稳定,这种财务风险就随之产生。

(4)声誉风险

对医药企业来说,面临最大的声誉风险即产品质量问题。医药企业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往往当产品出现问题时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声誉风险。

二、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具体途径

(1)建立健全医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进行着改革。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下,医药企业也应该适应市场化发展的具体要求,真正实现医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企业组织结构,有效的把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结合起来。我国现在不少医药企业都是“内部人控制”的经营模式,内部人就可以决定企业走向,这样还不能很好的让企业规避风险,相反的可能会降低企业在面对风险的反应能力。医药企业应该限制控股股东的权利,完善股东大会机制,协调好利益者之间的关系,完善信息纰漏制度,以确立严谨的内控体制,为医药企业提供实时的、准确的信息,以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高医药企业的竞争力。

(2)强化医药企业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制度的前提就是做好企业的风险评估的工作。要想很到位的做好这个工作,就需要收集实时的信息,根据信息的走势,迅速的做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或者避免医药企业的损失。所以,风险管理的工作是基于风险评估之上的,只有把相应的风险评估做好了,才会有相应的对策,才会规避可能的风险。医药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主要就是医药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来自多个方面的,主要针对风险管理工作,减少企业的损失,防患于未然。

(3)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人力的管理

风险管理是医药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医药企业内控体系的核心。因此,企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应是所有人员一定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比如《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等,同时结合自己企业的情况,建立财务核算体系,强化预算管理,发挥预算的预知性能,实施资金活动控制,加强资产管理,规避有可能的风险。医药企业体制的改革需要大量的人才,对人才的发掘、聘用应该引起医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视。医药企业要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培养有能力的人才,同时也要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注重医药企业内部员工的团结合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这样更容易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在面对可能的风险时有更加坚强的决心。医药企业需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样企业的运作就会顺畅,工作效率也会提高,最终对风险的预判就会更准确,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医药企业的发展。

(4)实施严格的采购管理体系

建立供应商档案,收集市场信息,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变化,积极为公司引进新品种。认真审核供货单位和销售人员的法定资格,考察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和合同履行能力;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审核供货单位和销售人员的法定资格,考察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和合同履行能力。严禁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原材料;并且在采购管理体系中建立起岗位牵制制度,避免采购权利过于集中在某人或某部门手中,以防出现现象,有条件者,可以通过招标进行药品原材料采购,并设置一定的资质门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