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在的经济状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鉴于目前糟糕的经济状况,一些专家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经济衰退将会再现。
但那也是微软和苹果相继创立的时候。
如这些例子所示,对于创业而言,经济状况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我们也已经投资了那么多新创公司,如果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点什么,那就是:公司的成败取决于创业者本身的特质。作为衡量一家公司能否成功的指标,创业者自身最能说明一切,相较之下经济因素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成功的关键在于“你是谁”,而不是“我在什么时候做”。如果你是“正确“的人,你就可以成功――即使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如果你不是那种人,那么再好的经济状况也帮不了你。一些人认为“现在经济状况太糟了,我最好还是别在这个时候创业。”,他们的这种错误和经济经济泡沫时期的那些人一样。在那时,人们的想法是:要创业,就有钱。
所以如果你想提高自己成功的机会,你就应该多想想你应该有怎样的合作者,而不只是关注现在的经济状况。想知道哪些因素会威胁到公司的生存吗? 答案不在新闻里,去照照镜子。
但对于所有创业者来说,在大刀阔斧之前先观望一番是否会更好呢?如果你想开一家饭店,嗯,这样想没错。但如果你专注于技术领域,答案就不是这样了。技术进步本身并不太受股票行情影响。所以对于任何想法,迅速行动的回报远高于观望不前。微软做的第一个产品是为Altair系统的Basic解释器。那就是1975年的世界所需要的产品,如果当时Gates和Allen多等了几年才行动,一切就太晚了。
当然你现在的想法绝不是你最后一个想法。新想法总会有的,但如果你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现在就去做吧。
这也不意味着你可以忽略经济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和投资者现在都会感到囊中羞涩。不过消费者的这种状况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你甚至可以从中获益。你可以为他们做出更便宜的东西。新创公司的东西一般都比较便宜。从这一角度看,新创公司比大公司更适于在经济衰退时期生存。
投资者就是更大的麻烦了。新公司一般都要筹集一些外部资金,但投资者却不大愿意在不景气时期投钱。这样实在不好。人人都知道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道理。但在股权市场,投资行为多少就变得有悖常理了:所谓经济景气却是人人都想买进的时候。这是个可疑的想法,不过意识到这点的投资者不多。
在1999年的时候,投资者们一家一家的购入糟糕的新公司,而在2009年,投资者则裹足不前――即使他们面对的是一家有潜力的公司。
你必须接受这个事实。不过这个道理也不新鲜了:新创公司永远得适应投资者一时兴起的想法。
幸运的是,抵御经济衰退的最好方式恰好就是你在任何经济状况都应该做到的事:尽可能地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告诫创业者,要想成功,最明确的方向就是成为企业界中的小强(蟑螂)。新公司关门倒闭的直接原因就是花光了所有的钱。所以公司花在运营上的钱越少,就越不容易挂掉。很幸运,运营一家新公司也花不了多少钱,而经济衰退只会让你花更少。
如果冬天已经到来,那么当小强甚至比保住饭碗更安全。可能有一些顾客会因为无力继续负担你的东西而离开,但你绝不会在同一时间损失所有的客户。市场不会炒你鱿鱼。
经济不景气的另一个优点就是竞争压力减少。技术的发展就像列车前进,如果出站时人们都窝在角落里,你就可以独享整个车厢。
即将进入刚过不惑之年的静慧,从19岁参加工作以后就一直四处闯荡。
“刚开始工作时,我在商场里做营业员,但大概是性格的关系,我觉得那份工作不太适合我,所以就‘下海’了。”静慧说,她创业初期是做服装零售生意的,后来改做服装批发,再后来她发现广州、深圳的市场更大,于是只身一人到那里拓展事业,小赚一笔后又回到重庆开起了服装小店。“重庆毕竟是我的家乡,而且母亲年纪大了,我想多留在她身边照顾她。”
静慧曾有过一段婚姻,但现在已是单身,且没有养育孩子。
铺面亏损导致财务危机
现在,静慧遇到了事业上的一道槛。“我现在租的铺面地段不是很好,人流稀少,每个月都是入不敷出,除了要往生意上垫钱,还要为自己的生活担心,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静慧算了算,现在每月生活开支需要2500元,小店里要亏损2000元,这些都不得不从她以往的存款中取出。
“其实买了房子后,我自己的存款也不多了。”静慧说,她从广州做生意回来后,在重庆买下了一套住房,现在价值54万元,而她目前所有的金融资产包括市值2万元的股票、7万元一年期定存和1900元活期存款,资金压力可见一斑。
“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换一个铺面。”静慧说,她新看中的铺面是在重庆轻轨闹市地段,人流量很大,只是铺子的转让费较高,需要7万~10万元,另外还要一次半年的房租3万元。“可我手上没有那么多资金可以周转,放弃现在的铺子,转让费、押金和货品总值大概1万元。”静慧担心,当她卖掉所有股票,把定期、活期存款统统投入新铺面后,却没法收回成本,这时候她连生活费都没有了。所以,她迫切想知道这笔生意本金该如何筹划。
股市能否点亮出路
今年6月,静慧开始接触股市,由于缺少专业基础,她一般都听取证券营业部分析员的建议购买股票,“也算是为生活赚点零花钱”。因为害怕在股市中蚀本,她只投入了近2万元,现在稍稍赚了点。
小赚了一点以后,静慧对股市有了几分好感,她甚至觉得炒股比平时开店赚钱更容易。“我想问问理财师,做一个职业股民是否可以养活自己,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以我现在的情况,是不是合适炒股呢?”静慧说,由于已经迈入40岁,她受到很多公司的招聘限制,所以要解决温饱问题,只有继续做生意或者改做一个职业股民。
“我现在这套房子是辛辛苦苦买下的,我不想轻易卖掉,而且将来可能要和母亲同住。如果现在出租,可以有1800元左右的月收入,但我就需要另外租一套房子了。”虽然有一套宽敞的两居室房子,但对静慧来说,要靠这套房子周转资金也挺困难的。
此外,作为个体经营者,静慧考虑到医疗费用的问题,参加了街道医保,每年需缴纳200元保险费,最高可以报销800元医疗费。“我曾想过为自己再买些保险,毕竟800元医疗费看两三次病就没了,但现在的经济条件好像不允许我这么做。”谈起保险,静慧显得有些无奈。
家庭资产配置与具体投资建议
张伦琦
从提供的资料来看,静慧是一个单身、独立、自主创业的现代女性,不过在对她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后,可看出她的经济状况出现了非常大的危机。这主要是由于静慧所有的收入均表源于她经营的服装小店,而她的服装小店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处于亏损状态,每月亏损2000元,再加上她本人的日常开支2500元,这就造成了她的资产以每月减少4500元的速度不断地缩水。这样的家庭财务状况是非常危险的,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是静慧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建议静慧从以下几方面对她的家庭财务状况进行改善。
应该以服装为主业静慧由于最近半年来投资股市赚了钱,由此产生了将来做职业股民的想法。但是我们认为,最近一年来股市的上涨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它是对2008年股市暴跌的一次比较大的修正,如果从最低点计算,今年我国股市涨幅超过80%,可以说股市的短期调险很大。虽然中国的股市长期看好,但今年的上涨并不能掩盖股市本身的高风险。此外作为一个职业股民所必备的条件如专业的投资知识、充沛的投资时间、以及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等等对于静慧来说并不具务。可以说静慧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她的风险承受能力非常低,做职业股民是一场赌博。反之,静慧由于下海经商已经21年了,一直从事服装生意,可以说对服装市场已经很熟悉了,尽管她现在经营的小店出现了亏损,可这是由于小店的地理位置不佳所造成的,和静慧的能力无关,故我们认为如果静慧能在好点的地段重新经营,她所面临的风险将远远小于其做职业股民的风险。所以我们建议静慧还是应该选择经营服装店来作为她将来的主要收入来源。
住房抵押筹集开店资金 根据静慧提供的情况来看,如果她更换到轻轨闹市的铺面,需要花费1O万-13万元的资金,而静慧的存款加上转让现有铺面的资金约为10万元。应该说是不够的。而若是把她现在的住房进行出租所获得的1800元月收入还不够静慧的每月支出。所以我们建议静慧可以把她的住房申请住房抵押贷款来获得先期的投资资金。考虑到静慧的实际情况,贷款的金额不必太高,5万元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这样的话静慧可以在更换好商铺后,还能有2万-5万元的结余,除去每月应付的银行利息外,完全可以应付静慧半年左右的开支。而半年后她的新商铺应该能够走上正轨获得盈利了。此外,我们建议静慧应该不仅仅是服装销售,还应该增加如服装批发和网上销售等一系列手段,以增加自己的收入来源和节约成本。
同时,我们提醒静慧一下,将来店铺的事宜安排好了之后。生意较为稳定了,可以申请一张或两张信用卡。差额度在1万~3万元,方便将来解决进货和销售环节之间的现金流使用之用。
家庭保障要加强 作为个体经营者,而且又是单身女性的静慧只有每年800元的街道医保,应该是非常不够的。由于静慧现在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当前的财务危机,故我们建议等静慧的经济条件改善后,她接下来的首要理财目标就是增加自己的保障。目前可先考虑健康医疗保险组合计划,并加入一定的意外险保障,将来随着收入的增长再增加养老的投入。
适当加大投资力度 由于要归还银行贷款,静慧的支出应该比以前大了,所以她首先应该准备好家庭应急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这部分资金应以静慧3个月左右的支出为限约为1万元,可以以存银行定活期或购买货币基金的方式存在。剩余部分静慧可用于投资。由于静慧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我们
建议静慧构建一个偏保守型的投资组合,其中债券或债券型基金以及银行的低风险理财产品应该占投资额的70%,此外的30%资金静慧可以精选一些优质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长期持有,以提高自己投资组合的整体收益。至于具体投资什么股票静慧可以咨询专业的证券投资经理。当然这一切都要等静慧的经济改善后再进行安排。
做好养老准备 静慧现在已经40岁了。可以说养老金的准备也是她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在这里我们建议静慧在经济备件改善后,建立一个“基金定投+养老年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的养老金组合,以保障她退休后的生活。
总而言之,静慧现在的首要目标就是解决自己目前的财务危机,在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后再逐步建立自己的理财体系,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
保险建议
陈婷
静慧女士现在的现金流状况不佳,将来若将存款等取出用于换个较好地段的小商铺,那么就更不可能花很多钱在保险上。通常,我们会建议中等资产和经济状况的家庭,每年拿出10%~15%的年总收入在全家人的保险费支出上,但是像静慧这样的特殊家庭,这一比例则可以降低一些,选择在4%~7%较为适宜。
具体来看,静慧现在没有贷款,主要想筹划母亲的一部分赡养费,可以说现在没有多少人会将静慧作为自己的经济来源了,为此她的身故保障不需要很高,建议她每年花500元购买25万元左右额度的意外险就可以了,身故受益人可以指定为母亲。
其次,静慧还是要为自己安排好一定的健康医疗保障。由于保费预算有限,建议她未来两三年内,还是以购买消费型的保险产品为主。等到三五年后,自己的经济好转了,资产也积累更多了,年龄因素也不得不买储蓄型的保险了,再重新做规划。
消费型的健康医疗险产品,像静慧女士的话,一种可以选择消费型的防癌险,特别是包括女性特定疾病或特定器官疾病保障的产品。比如,我们看到,中国平安最近有一款“守护天使卡”,是针对女性量身定做的一款女性保险卡,除提供一年期意外身故和意外残疾保障外,还附加了乳腺癌、其他原发性女性癌症等保障,性价比还是很高的。而且涵盖的疾病发病率都比较高。一张“平安祈福守护天使卡”,一年保障期限,原价150元,通过平安官方网站购买还可以享受到优惠价,只要100元。但需要注意一下,该保险卡产品适合18~40周岁的女性。
此外,除了防癌险、消费型重大疾病险这两大类产品(都是罹患指定疾病后给付保险金),静慧还可以选择一款消费型的医疗补贴保险产品。因为静慧是一个人生活和工作,一旦生病住院,她的服装小店就可能关门,经济损失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最好能有津贴型的保险帮助她弥补住院时候生意上的一部分损失。
比如,如果静慧选购世纪“泰康个人住院医疗保险”,选择一般疾病或意外导致的住院每日补贴100元。重大疾病导致的住院每日补贴120元,那么一年的保费只要326元(按39周岁计)或393元(按40周岁计)。
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
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养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由于现代社会的不良现象、家庭文化不良冲击、父母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导致学生懒惰、攀比、任性、自私、不学习、不劳动、扰乱社会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学生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行为习惯的社会性表现是整个国家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从小就培养小学生,使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如此漫长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过程,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为人父母对社会与国家的重大使命。
从微观角度看,当今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和社会,都有着重知识、轻能力,重小学生智育的培养、轻学生社会实践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重学校教育、轻家校联合培养小学生的倾向。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而忽视其他方面教育;家长们也容易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其他都位居次要地位。这就促使没有正确行为习惯与认知能力的小学生走进了误区,不仅影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不利于他们健康快乐的发展,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也为当今倡导的实施素质教育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因素主要为家庭环境,通常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两个主要方面。物质环境一般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职业状况、基本生存条件、医疗保健条件等,经济状况在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区分度,所以本研究选取经济状况作为物质环境因素的代表;家庭文化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沟通方式、父母对小学生的教养方式及家庭矛盾的解决方法、责任与义务等方面。这些都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在笔者自编的《小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背景与行为习惯养成调查问卷》中也都有明确的体现。
本研究选取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省和经济中等发达地区的河北省,从选取的10所小学中(每个省份五所)选取2-6年级各30名学生做问卷,也即每个学校发放问卷150份,总共发放1500份,回收率为83.9%,有效率为81.6%;从两个省份各选取两所小学进行实地观察,并对个别家长和教师、学校领导进行访谈。
(一)家庭经济因素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1.经济因素对小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影响
经济因素主要涉及家庭经济消费观对学生的影响。笔者在实际观察中发现,某些家庭能给小学生较高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些小学生就互相攀比零用钱,甚至用钱的多少来衡量人的关系亲疏,这些现象在学校门口的商店内比较明显。个别小学生沾染了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追求享乐的不良风气,更有甚者出现了说谎、偷窃等现象。从对午饭时间的观察看,小学生对饭菜、烫、饮料和饮用水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这也间接反映了家庭教育状况。
2.经济因素对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家庭经济如果极端困难,不能为子女提供正常或必要的学习条件,就会严重影响子女的教育和身心发展;家庭经济如果极度宽裕,超过了满足子女正常学习的需求,对于子女的学习和教育而言,就不再产生有益的影响或发生积极的作用[1]。前一种规律在我国确有普遍的适用性,而后一种过于优越的家庭条件,反而容易养成子女养尊处优的品性。目前,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绝大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都能满足子女正常学习的一般需求,因而家庭经济因素对教育所产生的实际差异影响并不是特别显著。
就在这不显著中,笔者试图调查出差异,经过问卷结果分析,发现在成绩达到中上等(约占班里的1/3)及其以上的小学生中,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的占31.8%,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的占48.3%,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占19.9%。由这一数据可以分析出: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的小学生,学习成绩较好的比率最高。
3.经济因素对小学生人际交往行为习惯的影响
人际交往与经济不能截然分开。小学生虽然尚未涉足具体的经济,但是家庭的经济情况直接影响到其交际范围。如经济状况较好的小学生在和其他学生交往时,就表现出优越与自信。笔者通过访谈得知,这类小学生普遍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且已经懂得好的家庭条件使得他们很有面子。他们大都掌握两三门特长,比如美术、器乐、声乐、英语等,这都需要较好的经济条件给予支持,甚至家长经常带他们出去旅游、参观、参加重要活动,增加了小学生的阅历和见识,这些都构成了小学生自信和优越的潜在条件。而那些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小学生,在和经济状况好的小学生交往时,普遍会有无形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外在表现就是拘谨,不自然。
(二)家庭文化因素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家庭文化是影响儿童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文化程度、职业特征和对子女教育方式的不同也就构成了多种多样的家庭文化,而这些也正是构成不同家庭文化的重要因素。
1.家庭文化因素对小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影响
生活行为习惯体现在细枝末节中,小学生是否做家务、做多少,就是有力的体现之一,这也就表明了家庭文化和家长教育对孩子生活行为习惯的影响。在问卷调查中,选择偶尔做一点家务的学生比例最高,占到69.3%。虽然这个百分比较高,但题项只是偶尔做一点,并不是天天做或经常做,几乎每天都做的同学只占到23.5%,这个比例也包括了“有酬家务”,即家长付给孩子钱。有勇气承认自己“从不做家务”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的小学生只占到7.2%。笔者通过对家长的访谈发现,应该远不止这个百分比,只是小学生碍于内心的羞愧选择了“偶尔做一点家务”。进一步从内容上分析,小学生做家务主要是以扫地和擦桌子为主,占到72.6%的比例,而洗碗、擦家具、整理房间、洗衣服位居其次,擦玻璃、买菜、做饭几乎为零。这就从侧面体现出家庭对小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的锻炼和重视程度。
2.家庭文化因素对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影响
家长文化程度是影响子女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高学历的家长一般更重视孩子的学习和学习方式的培养,尽可能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孩子热爱学习。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家长,就不可能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具体指导,并且一般不会尽力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针对这一差异,本研究以问卷的形式展开了具体调查。
从对小学生家长在休息时间喜欢的活动调查发现,51.2%的家长喜欢上网,其次是出去逛街等娱乐活动,而喜欢带孩子去儿童科教娱乐场所的只有8.1%,会在家看书的家长只占6.4%。由此看来,大部分家长都没有以身作则地创造良好的家庭读书和学习氛围。进一步分析发现,家长喜欢休息时间读书的以教师为多,而带孩子去科教娱乐场所的工人、销售员等基层工作者和外来打工的家长所占比例就很少。并且,家长学历程度越高,休息时间喜欢看书的比例越高;学历在高中、中专及以下的几乎不看书。
3.家庭文化因素对小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的影响
父母文化程度可谓是小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的奠基石。一个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家庭与一个普通的低学历家庭平时所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为人处世作风、态度是不相同的,这都会映射到小学生的潜意识中,即使今后花再多的经历与经费也难以改变因父母文化程度差异而造成的孩子生活行为习惯不同。
家长的职业①也对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一项调查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家长的职业对学生交往观念的影响。认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非常重要”的,个体工商业者子女最多,为66.7%,干部子女次之,为60.2%,职工子女为百分之57.3%,农民子女只占55.9%。这与从事个体工商业的父母重视和气生财,当干部的父母重视“领导关系,群众威信”,一般职工、农民家长相信“凭力气干活、靠技术吃饭”的生活态度基本吻合。[2]
生活中的细节往往更能体现家庭文化对小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的影响。以“家里来客人,是否会主动打招呼”为例,选择会主动打招呼的只占14.7%,家长提醒时会打招呼的占56.7%,不会打招呼的小学生占25.6%,选择躲避的只有3%。从中可以看出,很少有小学生会主动招呼家里访客,说明大部分家长没有对子女待人接客等人际交往行为进行专门教育,对孩子的关注也没过多放在这方面。
三、小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的改善思考
(一)家庭经济背景的改善思考
1.改变生活习惯,崇尚节俭美德
家庭经济消费习惯是对孩子的一种无形教育,能让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小学生明白何谓正确的消费观念。并且父母应当把经济消费看成是培养子女节俭美德的教育,让小学生明白钱来之不易,节俭既是光荣又是自豪的,互相攀比、摆阔享乐都是应该被鄙视的。同时还要让小学生知道,虽然现在用钱可以买到饭菜、饮料、玩具等,但由于我国资源缺乏、耕地不断缩小,如果不节俭不保护,不远的将来即便有钱也买不到这些物质资源。当然也没必要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传统节俭方式教育现在的小学生,只要让他们懂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就好。
2.改变消费方式,增加学习投入
现代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家长的劳动报酬。既然职业与工作不容易改变,那么能改变的只有家庭消费方式。哪方面多一点支出,哪方面少一些消费,都会给子女带来潜在影响。面对独生子女的现实状况,以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孩子将来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所以提倡家长改变已有的消费方式,特别是无意义的消费方式,把节省下来的资本用于子女的学习。
3.改变交往范围,转换经济资源
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当今时代,一切人与社会的行为都相互交融,人与人的接触日益密切,所以交往行为应该作为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从小培养。而担当这一重任的不只是学校,更应是小学生的父母及所处的家庭环境。面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的优越感和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的自卑感,根本的改善措施就是增进两类学生和家庭的交往次数,让他们彼此了解与合作,增进友谊。
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父母,应当尽量合理转换经济资源,改善消费支出,把更多生活结余用于孩子的特长学习,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增强自信心。或者给小学生增添新的学习用具、课外读物,甚至衣服玩具等,让孩子们从心理上缩小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的差距;并尽可能多地带孩子去省市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已免费开放,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提供了便捷),增长他们的见识。
(二)家庭文化背景的改善思考
1.改善家庭生活行为习惯,树立以身作则意识
要想改变子女的生活行为习惯,父母首先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变家庭文化,然后再对孩子稍加指导,便可立竿见影。比如,小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分子,理应承担少量的家务活,而不能养成不劳动的懒惰习气。也要给孩子自己的空间,他的房间由自己来布置和打扫,养成爱干净、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另外,不要随意给子女零花钱,要让他们懂得只有付出努力、通过劳动才能获取报酬,他们额外的家务劳动或帮父母做事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更为重要的是,全家应该共同制订一份“家庭准则”或“现代家规”,并张贴在明显的位置,内容包括基本生活习惯的要求,比如早上起床时间不得超过八点半,房间不保持整洁要额外打扫客厅和厨房以示惩罚等,以明确指标的形式加以约束。
2.鼓励参加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文化素养
虽然家长的学历和职业较难改变,但完全可以通过再学习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使自己的水平能达到辅导小学生学习或给予指导的程度。从侧面看,家长的主动学习也为子女提供了榜样,改善了家庭学习氛围,使得小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得到进步。
家长还要尽量参加家长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了解一些小学生心理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真正理解、关心孩子,更要与他们成为朋友,从他们的角度解决遇到的困难,从而推动子女的进步。从宏观层面看,这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精神文明风貌,也利于下一代的教育和发展,为国家储备众多高素质的后备军。
3.主张民主参与,锻炼交往能力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交往能力,家长要首先做到适度开放、热情好客,并鼓励孩子主动招呼客人。也欢迎孩子带同学来家里玩、复习功课,并协助子女接待同学,同时教他如何择友。相应的也允许孩子去亲戚、同学家做客,以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尽可能带孩子走访不同职业背景的家庭,使他们对不同的环境有更多的体会和了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行为、正误判断能力,民主参与能极好地锻炼其交际能力,所以家里的大事小情尽量让孩子参与和讨论,真正把他当做具有知情权的小主人。家长也要经常关心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行为,并观察他的喜怒哀乐,当遇到孩子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协助他化解其中的矛盾,让他学会正确处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勇,王亚锋,张艳红.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情况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1).
[2]张华.家庭文化背景对中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J].中小学管理,2003,(6).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某一特定国家的CSR,似乎意义不大。但实际上,包含CSR在内的任何企业的经营,都是深受企业所处的国家或地域的政治、经济状况、文化以及历史背景等因素制约的。在这一专栏里,笔者将会介绍CSR在日本的情况,在文化历史背景以及地理等要素上,日本与中国有更多的共同点,通过在这一前题上的考察,我们可以找到CSR在亚洲的发展趋势以及价值取向。这多少会对以欧洲为中心构筑起来的全球共通的CSR概念带来一定影响。
本期主要介绍在欧洲式CSR进入日本以前,日本企业在CSR领域的历史动向。
创业者理念与CSR
CSR一词在日本的广泛使用始于21世纪初。但实际上早在16、17世纪的江户时代的商业(买卖)中就已经带有了CSR的色彩。当时还没有所谓的企业,有名的商家逐渐扩大规模,进而发展为财阀,最终成为当今的企业集团。
当时,成功的近江商人(日本地名,与大阪商人、伊势商人并称为三大商人)认为买卖成功的关键在于“三方得利”。三方指的是“卖家、买家和世间”。也就是说不能只卖家一人得利,同时还要考虑买家以及世间(社会)两方的利益,江户时代的很多商家以及存续到今天的很多企业都是基于这一观点进行商业运作的,这一点是令人深思的。即使创业者离开了企业,但是这种家训(创业者理念)作为企业的精神支柱被一直传承下去,可以说其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在日本,创业者(创业家)在创业之初宣扬的理念中包含有CSR要素的企业有很多。这既是日本CSR的特点,也是日本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1946年成立的索尼公司(当时的公司名称为东京通信工业),其创业者井深大起草的《设立趣意书》(相当于现在的公司宗旨)中写到: “要实现自由豁达的理想工场”“绝不一味追求利益”,这也成为了索尼公司的创业理念。应该说虽然没有CSR这一字眼,但是其中却充满了CSR的精神。
对于环境问题的觉醒
20世纪60~70年代间,日本最初使用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词。众所周知,60~70年代是日本经济的高速成长时期,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比赛召开,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负面影响也层出不穷。水俣病、Itaiitai病、四日市哮喘(三种公害病)等都是因工业污染(空气和排水等污染)引起的。当时的日本并没有管制大气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物质排出的法律。企业履行超越法律的“社会责任”变得势在必行。之后,随着环境法的整备,环境厅(现为环境省)的设置等政治上的变化,企业在环境方面的对应措施也得以不断改善。
随后,以中东纷争为起端的石油冲击造成石油价格高涨,企业经营进入极其困难的境地。日本企业以技术对应此艰难状况,其结果是实现了被称为世界第一的能源效率,增加了日本企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1992年,地球环境高峰会议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以此为契机,很多企业成立了环境部署、环境委员会。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ISO14001生效后,日本企业率先取得认证,积极开展各种环保措施。
作为企业公民的觉醒
1985年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后,日元急速升值,以出口为中心发展业务的日本企业为了维持竞争力,开始纷纷走出日本,进军海外。这样,如何与当地社会共生共存就成为一个必须考虑的课题。也就是说在海外设立工场的同时,要面对如何开创当地的雇用情况,如何开展能够植根于当地的业务等新课题。
80年代,领先带头走出海外的索尼公司会长盛田昭夫提出“全球本土化”这一概念,提出了作为企业公民开展植根于本土的活动的重要性。在盛田的提倡下,1989年成立了CBCC(Council for Better Corporate Citizenship)这一组织作为支援在海外开展业务的日本企业的后盾,以帮助日本企业实现与当地社会的共生共存。CBCC至今也担负着推进日本CSR发展的中心作用,与中国企业公民中心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企业获得的利益应该返还于社会,1990年成立了1%俱乐部,将企业的经常利益的1%返还于社会。同年,还成立了企业文化艺术赞助协议会(Association for Corporate Support of the Arts, Japan)以振兴日本的文化艺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