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行业研究

医疗行业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行业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行业研究

医疗行业研究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rough multi -factor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article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necessity of strategic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s. It provides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industry.

关键词: 战略协作;联合发展;创新

Key words: strategic collaboration;joint development;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96-02

作者简介:陈佳钢(1977-),男,江苏无锡人,政工师,硕士学位(MBA),研究方向为医疗改革、经营管理,卫生行业发展研究等。

0 引言

医疗卫生行业是与社会人群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行业,也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特色服务性行业。改革开放后的医疗卫生行业经历着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转变。医院作为医疗市场的经济主体,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与指导下,一方面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益性质,另一方面需要兼顾经营利益保持持续发展。面对国内日益增长的社会人群医疗卫生需求,如何在有限医疗卫生资源及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中,寻求一条遵循国家医疗改革政策、适应区域医疗经营特性、突破自身资源局限、持续有效发挥优势的医院建设发展之路,是摆在每位医疗卫生管理人员面前的关键问题。

1 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环境概述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人群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大力提高,人们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医疗卫生无疑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以现代化科技与医药学发展为基础的医疗行业,经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服务也不再仅局限于“有病求医”的简单医疗模式,医疗消费及市场表现出了更多形式、层次及行业特点。

综合型大医院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及区位效应,拥有较多医疗资源,占据着医疗市场有利地位。中小型医院受医疗规模、技术瓶颈、社会认可度等限制,经营效益普遍较差。医院间形成战略协作联合发展是缓解现实医疗市场环境的重点,医院可以通过联合协作更充分地利用自我冗余优势,为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同时医院间通过优势互补,技术交流,可以获得更迅捷的医院技术经济提升的新途径。随之而来的实际问题是,各医院大力推进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同时,对于如何科学管理、强化协作、提升效益的过程并无深入认识,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横向联合广度的扩展、纵向协作深度的延伸,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整体效应造成影响。

2 外部现实环境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3.7万个(图1),其中医院为2091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90.2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11835个。与2009年比较,医院增加6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2.0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170个。相对于国内空前庞大的医疗需求群体,蓬勃发展的医疗卫生机构仍不足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形势依然亟待缓解。

医疗行业投入市场的产品就是关乎社会群体生命健康的医疗服务,而各类医疗服务的形成与消亡又取决于社会群体对生命健康服务的需求以及患病的种类,前者的需求会随着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而增长,后者种类会随疾病发展演化而多样复杂,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医疗行业在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需求及彻底治愈各类疾病前,将长期处在行业成长期。在医疗卫生行业独具的经营特性下,医院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也必将成为行业竞争至关重要的因素。从卫生部公布的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增长分析,医疗卫生行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区域布局尚欠合理,城乡差异相对显著。综合性大医院设施先进、环境优越、技术力量雄厚、社会认可度高。中小型医院科研技术相对滞后,提供的医疗服务比较单一,不能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诊疗需求。偏远地区医疗机构缺失,造成病患人群向城市综合性大医院拥挤现象。同时,综合性大医院疲于应对日常诊疗的庞大患者群,亦不能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全部效益。

医疗行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竞争力受技术发展的制约。国内医疗机构基础诊疗技术相对成熟,但高尖端医疗技术力量缺失,医学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增长速度较国外尚有较大差距,对疑难杂症的诊疗方面,尚需更大的医学教育、技术培养的资金投入。相应的,政府公共卫生部门对医院建设发展的投入相较国外发达国家尚有差距,医院在维持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可供科研技术发展的资金相对有限,从而造成医院高层次发展缓慢的局面。

我国于2010年2月23日正式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这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已经迫在眉睫。医改试点首先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选择1-2个城市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再从各地试点城市范围内遴选出16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城市,给予政策及实施的指导。以医疗改革为契机,医院建设发展迎来了机遇,同时也接受了挑战。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为核心的医改方针政策下,寻求符合医院发展的模式,需要创新的机制、科学的管理。

在医疗行业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阶段,政府也鼓励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着力构建多元化投资和多渠道办医的新格局。2011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商务部的新版《外资产业指导目录》内容明确规定,从2012年1月30日起,外商投资医疗机构从限制类改为允许类。这一修改更是打破了国有本土资本独占医疗行业的局面,外来资金势必带着先进的医疗技术及高端服务来冲击医疗市场。

3 内部实际状况

卫生总费用是某一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卫生总费用被认为是反映国家卫生状况的客观途径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发展中国家卫生总费用占GDP总费用不应低于5%。2000年以来,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一直在4%-5%之间(图2)。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各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值分别为:日本8.1%、德国10.4%、法国11.1%、英国9%、澳大利亚8.8%、瑞典9.1%、美国16.1%,中国5.28%(图3)。全球平均为9.7%,而我国远低于这一水平。

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仅占到25%,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发达国家政府投入占比不低于75%,发展中国家政府投入占比不低于55%。在国家合理控制卫生总费用增长,逐步提高政府投入占比的同时,医院要通过改善环境、扩大规模、购置设备、引进人才、开展科研等措施谋求发展,必然需要庞大的资金,于是造成医院负债经营的普遍局面。而负债的大部分主要通过收取医疗费用来偿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药费用的过快上涨。

从国内医疗行业的实际情况看,医院在建设发展中经营资本、资源的匮乏必然引发各种问题:吸引人才力度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高水平的医学专业人才及专业特色人才相对不足;科研技术发展缓慢,高新医学技术缺乏,诊疗项目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医疗设备配置不足,诊疗设施建设落后;受自身社会认可度限制,医疗市场资源流失等。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问题已经凸显,社会人群“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定时间内将长期存在。

4 医院间协作发展形态

社会经济、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社会人群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同时也为医疗市场注入了更为激烈的行业竞争动力。在国家推行医疗改革及医疗服务国际化趋势的大环境下,医疗卫生行业在有限资源利用的现状里,采取医院间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经营模式是突破自身瓶颈,谋求长远发展的合理方案。

医疗卫生行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的特色行业,肩负着社会人群生命健康保健的特殊使命。从国家医疗卫生政策方针出发,医院归属于公益性为主的经营性质,医院间的战略协作联合发展也不完全等同于普通企业间的战略联盟。这为医院间战略协作联合发展模式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疗卫生行业必须遵循国家医疗卫生政策法规,立足行业自身特色及资源优势,参考国内外战略联盟合作的先进理论,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形成具有医疗卫生行业特色的战略协作联合发展态势,才能更好的在建设要求高、发展速度快、竞争形势严峻的医疗市场中占领有利地位,保证医院的健康有效持续发展。

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明确了医疗资源共享、医院间相互协作的重要思想。医院间通过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已经成为谋求竞争环境下发展的重要途径。医院与医院间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优势合作、资源共享、分担风险、联合发展等经营活动,为医院在有限资源、人才、技术、资金的情况下得以迅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形态多样,从关系数量上分,战略协作联合发展可分为一对一结对子联合、一对多指导性协作、多对一扶持性协作、多对多交叉性联合。从项目内容上分,战略协作联合发展可分为技术协作、科研联合、资源共享、人才交流、投资联合等。从发展形势上分,战略协作联合发展可分为渐进式联合、分阶段协作、临时性联合等。

参考文献:

[1]郭岩主编.卫生事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医疗行业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医疗器械 科技开发 专利

一、引言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和资金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它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高分子等多个行业,生产工艺相对复杂,企业进入的门槛也比较高,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尖端水平的标志之一,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台州地区的医疗器械行业自从起步,就牢牢地抓住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充分利用了自身的优势,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自身竞争力,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了具有该地区特色的一些产业特征,并呈现出了产业集聚的一定趋势。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不少的瓶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些由于历史因素和环境变化等原因而出现的问题,如何认真地分析这些问题,如何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台州地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台州地区医疗器械产业起步于1981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强企业管理、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且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从总体上看,台州地区医疗器械企业基本上是以私营企业为主,主要生产的产品是以一次性耗材医用产品为主。其基本情况如下:

1.生产企业数及所有制类型

在国家医疗器械产业组织结构进行调整的环境下,台州地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组织结构也由原来的单一隶属系统的公有制经济的标准结构模式演变为开放的多种经济所有制聚合结构。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台州地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达25家,其中民营23家,合资、外资企业2家。与此相应的地区内企业所有制的类型则为:以民营为主,占到总数的92%,同样没有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而合资及外资企业数目不多,仅占到8%。

2.企业的资产结构

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台州地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过该地区的努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其拥有的资产也迅速增加。根据抽样统计显示,2000年台州地区医疗器械的主要生产企业总资产为25492.61万元,净资产为11677.9万元,截至2005年底总资产和净资产已分别达55726.88万元和28145.13万元。也就是说,在“十五”计划里台州地区医疗器械的主要生产企业的总资产和净资产翻了一番多,而且净资产增长比率快于总资产增长比率。

三、医疗器械产业的经济运行状况

根据数据显示,台州地区25家主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2005年实现总销售额37752.65万元,相比2000年的17929.85万元,增长两倍。2005年,台州地区25家主要生产企业实现利润2642.67万元,相比2000年增长了约1502.12万元,实现利税5654.59万元,相比2000年增长了约2721.69万元。这些比较数据都显示了台州地区医疗器械行业利润和税金虽然在增加,但是远远低于省内平均水平,比其销售额的增长比例更加低,这说明企业由于其产品特征和企业存在不足等原因导致利润增长过慢,远远落后于省内企业其他医疗器械发展速度。

四、台州地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地区用地紧张,土地审批困难

土地是台州地区近些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随着台州地区经济快速的发展,企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土地要素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供给量是固定的。土地的供需缺口不断的增大,一方面,导致国家对企业用地加强了控制,使得许多企业的土地使用申请要费很大力气去过政府审批这关。另一方面,由于很多企业没有土地来新建厂房,只能去租赁厂房以满足扩大再生产的要求,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的改进,也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2.地区人才短缺,人员流动性较高

由于历史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是台州地区历来的一大难题。人才短缺更是该地区医疗器械行业现存在的关键问题之一。医疗器械企业的人才紧缺,尤其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导致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低,企业管理不规范。由于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中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将导致许多人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招工也就成为了企业很大的一个问题,往往招来的普通员工基本上是外地人。这些人受教育水平和业务水平相对都比较低,他们的培训费用就会比较高。

3.企业发展资金匮乏,研发资金得不到保障

台州地区医疗器械企业基本上是私营或者股份制的中小型企业,自身资金是十分有限的,可利用的资金就更少。从研发到产品上市,周期性很长,不包括临床也至少要三年,需要的研发资金是比较大的。如果企业缺少发展资金,研发资金就很难得到保障。

4.新产品定价难,导致新产品外流

在给医疗器械产品定价时,由于很多研发出来的新产品没有列入卫生部制定的产品目录中,以致现有的医院、卫生所等机构不能对未列入目录的产品进行定价收费,也就进一步导致生产企业无法给这些产品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因为无法给新产品定价,企业也就无法估计研发出来的新产品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利润,所以这将影响到了企业研发新产品的积极性。

五、台州地区医疗器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1.完善国家的医疗器械行业政策,加强监管力度

针对各地区政策存在不同的问题,我省应该出台一些能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政策。由于我省人员工资和土地成本相对比较高,政府可以考虑对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以便企业能跟其他省份的企业进行相对地公平竞争。

2.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行政部门的办事效率

由于医疗器械行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审批注册制度是必须要有的。但是针对现有审批注册制度阻碍企业发展的方面,必须进行一定的调整。政府应该加强上下级之间沟通,统一注册审批的法律体系,规范各级部门的审批程序,适当简化审批手续。对产品审批时,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分类别,分层次来区别对待,甚至可以考虑建立审批绿色通道。

3.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

台州整个地区应该出台一些优惠的宏观政策来鼓励人才,以便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而企业应该注重提高人才的待遇的同时,更要重视人员的培训。在引进人才时,要思考设置什么样的企业制度能留用人才,能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甚至是能培养出技术、管理与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企业也可以积极利用高校、科研究所的人力资源。即企业可以通过租借高校、科研究所人员的方式进行新产品开发或者工艺改造;也可以通过与他们合作的方式来吸引人才;还可以通过聘请高等院校的教授和其他企业的工程师来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以便提高自身员工的业务水平。

4.注重技术创新,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地方政府应该对企业的新产品以及生产设备的研发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积极鼓励企业设立发展资金,对进行研发新产品或者工艺改造的企业,可以给予低息财政贷款、专项补贴、产品投产初期给予免税等优惠政策。并且行政部门应该尽可能考虑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定价体系,以避免很新产品因没有列入目录,而医院不能进行收费,厂商不能定价,只能用于出口,导致国民不能享受产品更新换代带来的好处。

同时,企业也应该努力地强化自身的研发能力,加大企业的研发力度,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建立研发中心。企业在重视产品的创新的同时,也要重视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的创新。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科研院校单位的资源,委托或者合作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也可以聘请其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解决企业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苗淑颖: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3)

[2]柳鑫:我国医疗器械的产业特征与发展趋势[J].医疗保健器具,2006,(2)

[3]于欣: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管理现状.中国药事,2005,(1)

医疗行业研究范文第3篇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局长葛敏在本次活动中表示:“当今,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改革,已成为改善民生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长宁区作为‘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上海卫生信息化工程’六个试点区之一,将通过与IBM公司的合作,大力推进长宁区市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并利用IBM公司的数据分析技术来提高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医疗服务效率,改善对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的管理,从而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着力打造智慧医疗体系,助力实现智慧城市的美丽愿景。”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全球医疗卫生与生命科学带头人Mohammad Naraghi介绍说:“IBM多年来一直注重与各国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关注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在医疗IT解决方案上有着长期的积累和研究。在中国,IBM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创新合作伙伴,希望能利用IBM在医疗行业的成功经验帮助中国的医疗行业实现智慧转型。我们相信未来随着智慧医疗中数据分析技术的逐步深入应用,IBM将为中国医疗行业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帮助实现更多像上海市长宁区一样成功的智慧转型案例。”

三大优势推动医疗行业智慧转型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议题,国家信息中心和卫生部共同研究规划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着力打造一个智慧的医疗系统。IBM充分运用自身在医疗行业的深厚经验,深入了解中国医疗现状,致力于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而数据分析作为实现“智慧医疗”的重要手段,将帮助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服务质量欠佳、医疗体系效率较低这三大问题。

IBM在本次活动上详细介绍了智慧数据分析在推动医疗行业智慧转型方面的三大优势:

第一,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系统更加互联互通。数据分析以建设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为技术基础:标准化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了患者病历的信息共享,保证患者不论身在何处,都能获得较好的医疗条件。并且,通过健康信息整合平台的建立,使得医疗信息和资源在不同医疗服务机构间可以共享,实现了跨医疗机构的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从而提升了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工作效率,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便民就诊模式,大幅提升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第二,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资源更加普及。为了解决优秀医疗资源匮乏、百姓看病难的症结,医疗从业者在数据分析的帮助下,得以参考大量科技信息与以往诊疗手段,支撑诊断与后续治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通过农村和地方社区医院与中心医院的链接,使医疗从业者能够实时得到专家建议和培训,突破患者对城市与乡镇、社区与大医院之间的距离限制,为所有人提供更高质量和惠民的医疗服务。

第三,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系统可以“治未病”。IBM智慧医疗通过对于数据的感知、处理和分析,将可以实时发现重大疾病即将发生的征兆,并实时提醒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实施快速和有效的响应措施,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医疗机构服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对于患者本身,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医疗系统发现慢性疾病的发生,以及其他病症的变化,及时提醒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有效预防病情恶化或者病变发生。

IBM中国研究院信息管理与医疗卫生总监兼首席科学家潘越介绍说:“IBM研究院针对医疗数据的分析技术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其中比较有效性分析、基于病患相似度的分析,以及基于临床指南和临床实践模式的决策支持等技术已经接近实用的程度。目前中国正处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攻坚期,这些分析技术对于帮助公立医院积极应对支付方式的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大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携手长宁打造慢性病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IBM与众多国内医疗机构携手,共同致力于利用更先进的创新技术,节省更多的成本,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加可及的医疗服务,与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合作的项目就是成功案例之一。2011年10月,上海长宁区卫生局携手IBM,着手打造慢性病管理新模式。长宁区作为“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上海卫生信息化工程”六个试点区之一,希望通过建立健康云平台,记录、整合和共享市民在全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诊疗和健康档案的信息,并充分发挥IBM智能数据分析的优势,利用健康档案数据来提高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医疗服务效率,加强对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的管理,推进长宁区医疗服务的智慧转型。

经过六个月的充分沟通和积极探讨,IBM与长宁区卫生局在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慢性病管理防治工作的理念上达成一致,研发出面向个体化健康管理的协作医疗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建立在慢性病管理模式新趋向的前提下,以大众化病种——糖尿病为重点研究方向,为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医生及专科医生提供了多方参与团队式服务的健康计划管理平台,并实现了如下功能:提供包括健康计划的创建、浏览、执行、管理等功能的一站式慢性病管理平台;提供患者友好界面,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发挥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利用IT技术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监控;运用对医生实践模式的分析,为医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活动现场对该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演示。

医疗行业研究范文第4篇

1、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2、产品线齐全、实力雄厚的整体方案解决商;

3、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毛利率持续增长。

即将登陆创业板的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宁软件”,300253)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业务的领先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医疗软件研究开发、销售与技术服务,面向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市场。公司在2009年国内医疗卫生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中市场占有率位列同行业第一名。

得益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快速发展,凭借公司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公司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得到快速增长。2008-2010年净利润分别为1701.87万元、2616.26万元、3534.65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12%。

受益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

公司是一家以医疗卫生领域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主,并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软件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种医疗卫生机构。我国仍处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IDC的研究,2009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IT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为20.3亿元,较2008年增长23.7%,预计2014年将达到66.4亿元,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7%。

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未来面临以下驱动力:1、新医改催生新的医疗卫生信息化需求;2、区域医疗信息系统有助于改善医疗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发挥区域医疗的整合优势,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市场空间超30亿;3、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驱动医院信息化投资,未来几年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将逐步在医院普及,驱动的投资将是几十亿级别;4、乡镇医院及农村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仍非常落后,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新农合等政策的实施,农村医疗信息化市场有望出现较快增长。相信在这四大驱动因素下,公司凭借其领先地位,将持续维持快速增长势头。

领先的行业地位

卫宁软件在医疗卫生软件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行业地位,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位列IDC“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十大供应商”第一名。

公司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复合型人才的储备优势,这一竞争优势保证了公司在拥有先进技术的同时,可以通过不断扩大产品线以及维持创新能力来应对多变的市场。公开资料显示,公司在2007年国内首届IHE医疗信息系统互连测试中,成为唯一通过测试的国内医疗软件企业;在2008年、2009年测试中又成为通过项目数量最多的医疗软件公司。显示了公司技术研发实力的雄厚。目前,公司的产品线涵盖了医院信息系统、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在内的整个医疗卫生领域,能够提供完整的医疗卫生行业IT整体解决方案,是国内同行业中拥有产品线最齐全的公司之一。

毛利率持续增长

医疗行业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疗行业 医药供应链 医疗服务供应链

一、引言

医疗服务,要满足患者的需求,不仅要对物流,还要对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程等进行协调。这种协调要在医疗企业内部进行,还要在政府、医药品供应商、医疗器械供应商、医院和最终患者之间形成的医疗服务供应链上进行,通过所有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达到医疗服务效率的提高。

二、医疗供应链文献综述

(一)医药供应链的创新方法和构成形式

Sophie D. Lapierre, Angel B. Ruiz提出了改进医院物流的创新方法,即改善医院后勤,协调采购和分销业务,尊重库存能力,将重点放在调度决策。提出了一种供应链所产生的算法被认为是由医院管理者提高效率和很好的平衡。该方法可以帮助医院改进物流协调采购和采购。

Olivier Aptel, Hamid Pourjalali分析了美国与法国大医院供应链管理的区别及原因。不同主要来自五个变量:物流部门的责任程度;供应链分销的方式;医药分销的量;医院与分销商、其它医院间的关系;物流部门的努力程度与计划。结论是美国医院比法国医院更有能力降低供应库存水平,提出要JIT生产。

Kager and Mozeson 认为由于传统医药行业供应链整合不足,整个医疗卫生系统中,企业业务范围存在差异。行业的特殊性及并购等活动增加了行业的不确定性,使得药品的库存周转较之其他行业均处于落后状态。

彭向辉对我国医疗供应链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医药供应链的构成形式及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综合治理思路。

宋远方,宋华等以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管理为主线,分析医药物流和供应链各环节的问题,从药价虚高入手,分析了药品定价体系的整体缺陷。

(二)医疗服务供应链服务体系结构

田江,曲建明等从供应链管理的视野系统分析医疗服务供应链的各功能环节。以医疗服务供应链的流程为基础,强调医疗服务供应商之间的有效协同,构建了医疗服务供应链系统体系结构,提出医疗服务供应链协同管理措施及评价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和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杜祥,邵鲁宁,尤建新等界定了医疗服务供应链的含义,总结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构建了医疗服务供应链模式,应用QFD方法进行医疗服务供应链模式改进。

杜祥,杜学美,邵鲁宁运用价值链理论对医疗服务供应链进行价值分析,并提出医疗服务供应链管理的PDCA(Plan-Do-Check-

Act)模式并详细探讨了其主要内容。

王振锋、丁清旭、崔岩、应纪来在分析医疗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性、供需双方特殊性、行业垄断性、伦理性和价格机制局限性等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医疗服务供应链服务体系,对其实施进行分析。

(三)医疗供应链管理研究

Jourong Zheng , Elmer Bakker, Louise Knight, Heather Gilhespy等探讨了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的影响,电子商贸与策略,以及潜在的战略利益,风险和问题。提出电子商贸为实现战略目标,跨越三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即健康,供应和业务。

Brennan认为医药行业各类企业为应对成本上升与制药企业及医院之间的合并和收购的压力与挑战,通过与产业链中相关的经济实体及最终的诊所、医院或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才能取得更为长远的发展。

Robert认为医疗供应链体系包括了三个要素,即生产、分销和消费,这三个要素将所有的参与者整合在了一起,而各个组织都有其特定的信息要求,这些组织的特点以及其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决定了如何优化医疗供应链。

Burcham,Liebman等认为优化管理医疗体系中的信息流成为医疗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

宋华对医疗供应链管理的变革与绩效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当今医疗供应链管理变革发展的格局,相应业务运作和信息整合模式,提出了其发展变革的趋势。指出未来的医药领域更关注于客户、IT系统应用及机构运作效率。

三、医疗供应链的研究趋势

医药供应链方面,当前对医药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及结构未统一明确认识,实际运营操作中增加了医药供应链的整体系统构建难度。未来研究先需对医药供应链的运作模式达成统一认识,供应链上多个供应商机构协同发展,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构建适用各类医药用品供应链物流结构,提高供应链系统化及信息化并予以广泛推广,以提高医药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水平和运营效率,降低医药供应链成本。

医疗服务供应链方面,学者从多个角度均提出了医疗服务供应链体系系统结构,未来研究需构建最为完善合理的医疗服务供应链体系系统结构,并构建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参数,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建立电子信息平台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监督医疗服务供应链的运营操作及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改进,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成本。

医疗供应链管理方面,作为医疗供应链上的核心组织,实践中,医院需建立起以顾客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选择优秀的医药用品供应商、医疗辅助服务供应商,以其自身为该供应链管理中心的整体医疗服务供应流程。医院树立起整体供应链优化思想,借助先进的电子技术,从医疗供应链整体出发,将复杂的医疗服务过程逐个分解、逐步优化,有机整合医疗供应链上的各组织,提高其运作效率,以达到医疗供应链整体最优。

参考文献:

[1]Sophie D. Lapierre, Angel B. Ruiz. Scheduling logistic activities to improve hospital supply systems[J].Computer & Operations Research. 2007, March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