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证券市场分析

证券市场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证券市场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证券市场分析

证券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检验 不可公示定律

一、证势论的检验

面对一种事物,如果我们能够证明我们对其无知,那么我们可以努力探究而使自己变得有知,或一定程度的有知,最坏的结果是经过努力依然无知,停留原地而无法前进。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进行严格的检验,常常会导致我们“在错误的道理上奔跑”,直至掉入深渊。

(一)证势论检验的特殊性

对于许多“硬”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其理论或认识的结论,我们常用实验或实践加以检验。甚至某些开放的非线性体系如化学钟,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反复演示。然而证券市场是一个由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参与的开放的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其具有明确的不可复制性与不可还原性,换而言之就是证势论是无法通过实验方法进行检验的。面对如此状况,现实中常见的检验方法有以下四类:逻辑检验俗称讲道理、实际操作检验名曰讲实效、概率统计检验俗称讲胜算,数据拟合检验名曰摆事实。

(二)逻辑检验能否视为证据

单纯逻辑检验的后果最终都将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地。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在对某种事物的认识上陷入这样的境地,足以说明关于该事物的认识我们从未拿出过有力的理论与证据。当五位投资者各自论述自己的理由后;两人看涨两人看跌一人看平时,就对市场的认识而言,看涨看跌的人数以及后期市场运行的结果如何已不再重要,这种现象的存在足以说明问题。而这种现象日复一日的重演,只能说明所有相关人士整体上对证势论的认识程度,并且从未拿出过有力的证据。

(三)实际操作检验能否视为证据

在实际操作中证势论主要是指基本面分析理论、技术分析理论或两者的组合分析理论。基本面分析包括GDP、CPI、M1、M2、利率、公司市盈率等等的分析。技术分析包括涨跌率、均线、指标、量价配合、道氏理论、波浪理论等等。在以上所有相关内容中我们可以分别选取一个或N个组成买入条件A、止损条件B、卖出条件C。如此一个ABC分析与操作系统就形成了。我们发现无论是ABC系统还是其各子项都只是一种认识或方法。在这样的证势论指导下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技术,只能是经验技巧。而经验技巧不存在严格意义上对事物认识上的检验的问题,只能事后进行实效比较。为便于理解,在此以几百年前造桥为例:材料的选用、基本结构的组合、搭建方法等等,都可视为一种非严格意义上的理论。从这种经验技巧中是无法提升到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等这样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的。这样的桥我们不可能准确知道它的承重、抗震、抗冲击的能力。所以我们也不可能对其有准确的信任度。相应的,在ABC系统中必须设有止损项。又比如甲桥轻便、抗震性好、承重差,乙桥具有相反的特性,如果发生地震我们可以说甲桥好,如果发生洪水我们可以说乙桥好,遗憾的是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甲乙间不存在对错之分,好坏之别。经验技巧的总结很难提升至本质的认识,也不会成为严格意义上理论检验的证据。非常有趣的是力学不是开端于建筑、桥梁等等的建造,而是从“苹果落地”开始的。有些经验技巧甚至可以与事物的本质认识无关。比如天会下雨,我们可以通过打伞、穿雨衣、雨鞋等方式获得实效,但是我们不可能通过这些方式得到天为什么会下雨的认识。

(四)阶段性概率统计能否视为证据

概率统计主要用以研究随机事件,满足随机试验必须有三个特征:(1) 试验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地进行;(2) 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但事先知道每次试验所有可能的结果;(3) 每次试验前不能确定哪一个结果会出现。经典例子如彩票摇号。

首先在市场中根本找不出所谓的相同条件,重复试验也就无从谈起。其次在后两种特征中有一个重要的词——结果。显然市场走势可能的阶段性结果有无数种,当然我们也可以定量划分,市场在某时间段运行的涨跌率在正负百分之a之间定义为“平”,否则视为涨或者跌。这样就有了三种结果。但是随机试验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是相同的,过程是一致的,且每一种结果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互为因果关系。通过《证券市场基础模型初探》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分析的基础就是强调预期与市场走势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彩票摇号结果的第二个数字是7,绝不会是因为第一个数字是2。所以说关于证券市场的概率统计无论是研究还是验证都是不成立的。另外从投资者的角度而言,买入、持有、卖出是一个阶段性完整的投资过程,并产生相应的结果。而关于市场走势,从本质上讲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整独立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随机性事件”只是“不确定性事件”中的一种特类。市场中上涨或下跌的原因有许多,但一定不会是因为概率使然。

(五)曲线拟合能否视为证据

曲线拟合是证券市场走势相关的研究论文中常见的验证方法。其过程是历史数据(实践),数学模型(理论),统计拟合(实践检验)。而我们通常认识的过程并非如此,而是搜集数据统计拟合(实践)、理论、实验(实践检验)。显然两者有本质的不同,后者将搜集拟合的数据视为表象,并加以研究产生理论认识,并且用实验加以检验。前者将统计拟合的数据视为本质,经过数学模型拟合处理产生一条曲线,至于这条曲线存在的意义往往没有解释说明,当然也就无法通过该曲线提高对市场的认识,只有如何获取该曲线的数学处理方法的认识。为了符合正确的认识过程,也可以这样处理,统计A--a---B的数据,拟合曲线,说明该曲线是由A---a数据得出,并用a---B数据进行检验。笔者并不是在此说明有人欺骗,而是想说明也许研究者无意间采样的就是A--a之间的数据,并且其后的未来数据a---B对其做了完美的印证。这样的过程或结论显然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我们不可能只单凭形状一样,就认为两个水果是一个品种。

(六)证券市场相关理论检验的标准之:限定条件下一致性原则

回顾关于“硬”学科的检验,当新的理论或认识提出时,往往同时说明其实验检验的过程,无论何人、何时、何地在相同的实验限定条件下,得到相同的结果,我们即认为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反之就会存疑。因此在限定条件下一致性原则是可以作为检验的基本原则的。那么对于证势论而言,其检验方法也只能是在限定条件下,历史走势完全符合该理论并且无例外。求索这样的理论的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可以坦言这样的理论我们不知道,但是不必急于下结论说它不存在。因为说它不存在同样需要严格的证明,而坦言不知道起码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我们可以预期这样的理论会一定程度的解释价格运行的本质,但是更重要的是它会极大的提升我们对“市场”的认识。

二、证势论的不可公示定律

(一)不可公示定律

在证券市场中如果某关于市场价格走势的理论或方法满足在限定条件下的一致性原则,那么这个理论是不可公示的。(何为公示,借用一句佛语“六耳不同谋”)

(二)定律成立的原因

该定律成立的原因:零合游戏的基本法则决定其不可公然成立。如果这样的证势论公然存在,那么必然导致下列状况,在该条件下对手盘消失,市场无交易。或者市场包容性与自组织性转化,由原证券市场体系转化为已知该理论条件下的市场体系,该理论效用消失。

(三)明确该定律的意义

1.不要期望通过通常意义上的学习、交流来获得该理论,不存在所谓战无不胜的炒股秘籍在市场中流传。2.不要期望通过购买方式获得(这是由该理论的价值决定的),花钱买收益是不可能成立的。3.对于经不起一致性检验的理论不必用大量的时间作过多的研讨,经验技巧有其有限的实用性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三、结论

本文从证势论检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一些常见的错误认识与检验方法。而这些内容背后的误区也曾经浪费了笔者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走了许多弯路。不可公示定律的内容也会时常以不同的表达方式体现在投资者的交流中。但是在“有病乱投医”的状态下往往又无意识的“明知故犯”。因此笔者认为对这些内容有必要相对完整的进行梳理并加以明确。虽然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错误的道路远比正确的道路多得多。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市场体系,严谨求实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在此借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凡事力求尽可能简洁,但不能简略。

参考文献

[1] 赵凯荣.复杂性哲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0).

证券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部性政府行为外部性

股票市场作为重要投融资市场,在当代经济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西方维持高福利政策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投融资双方的力量对比来说,大型上市公司占绝对优势,向政府寻租力量高于广大股民,交易成本(投融资双方在讨价还价时的成本)要低于广大股民。所以如果完全由市场来调节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将产生负的外部性,这样就不能达到帕雷托最优,因此政府实施干预政策来挽救市场失灵是学者和各国政府的共识。但政府以什么身份来参预,政府不作为时,是否能够挽救市场失灵,会不会造成政府行为的外部性,从而使付出的社会总成本高于完全由市场调节造成的成本呢?关于政府行为的外部性,西方理论界已经作了大量的探讨。

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的形成及演变

(一)外部性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新古典经济学创始人马歇尔首次提出外部性,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在其著作《福利经济学》中阐述了外部性的理论。庇古认为,由于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不同,所以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则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政府通过征收“庇古”税可以解决因外部性引起非帕雷托最优问题,从而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新制度经济学著名代表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提出了与庇古解决外部性不同的思路。科斯第一定理认为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权利的初始界定不重要;第二定理认为,当交易成本为正时,产权的初始界定有利于提高效率。

(二)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形成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干预经济逐渐暴露出来的弊病,以布坎南等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开始反击新古典经济学对市场失灵的攻击。布坎南和塔洛克((1962)在多次提到公共行为所产生的外部性时,将强制性税收归为这一范畴。1966年,威廉姆斯(Williams)对地方政府之间相互施加于对方的外部性进行了分析。迈金和布朗尼首先对政府行为外部性分类问题作了系统分析。他们认为,“公共部门的外部性未必一定是非效率的”,即政府行为外部性同样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迈金(RolandN.Mckean)和瑞士学者杰奎里尼•布朗尼(JacqueleneM.Browning)在《政府与非盈利部门的外部性》一文中,首先明确提出了政府行为外部性的概念,并且把政府行为外部性看作是与市场部门外部性(市场失灵)相同的东西。市场部门定义的外部性同样适用于政府部门,虽然政府行为外部性更加难以测量,但理论上可以认为这些行为同样会产生外部性,通过对政府运作的考察,发现政府行为外部性影响的确存在。

我国政府行为在证券市场产生的外部性分析

我国股票市场成立14多年以来,一直存在广大股民的成本收益不对等现象。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接连不断出现抽血行为,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给广大投资者造成了负的外部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为国有企业解困、卸包袱。当一批问题国企轻易地被允许进入股市圈钱、并肆意挥霍投资者奉上的资金时,就注定了中国上市公司社会成本远远高于私人成本,而这部分成本又由广大投资者来承担。

其次,上市公司上市之初,只需要证监会或其他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监管当局主要按自己设定的规范做出是否准予上市的最终决定,不需要听取其他方面的意见,这样公司上市后就更不考虑资本市场真正运营状况。

再次,监管者执行规则不到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不规范。另外,政府管理部门在复杂的市场环境改革中,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样就造成了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客观上造成政府行为负的外部性。

可见,政府行为的完全倾斜或者政府行为的随意性,使得本来为了挽救市场失灵而制定的政策,最后却可能加重了市场失灵。

正如斯密德所说,与技术性外部性和金钱性外部性是在既定的交易规则和产权控制下发生、并直接改变参与者之间的成本或收益不同,政治性外部性并不直接作用于参与者的成本或收益,而是通过公共选择改变游戏规则或产权控制而间接改变所有参与方的成本或收益。在证券市场的改革中,有些论断诸如20%的蓝筹股代表了60%的市场价值,股市改革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这些企业的表现,那剩下的投资者的投资就将被政府部门的政策推向绝境。

如果市场最后真的如这些官员和学者所说,政治行为就改变了“原先自由和责任的形式”,导致技术性外部性或金钱性外部性的转移,从而把原先外部性的成本转嫁到另外一些行为主体身上,而对于这些行为主体来说,该“成本原本是收入或用途”。那些投资与剩下80%的企业由于政府行为而承担了远远超过私人成本的社会成本,与此同时,原先承受外部性成本的那些行为主体却从“自由和责任的形式”的改变中得到了收益。如一些大型上市公司获得了更多的有政府行为带来的股票溢价价值。政治通过合法的方式改变了技术性外部性和金钱性外部性的作用对象,从而改变了外部性造成的成本收益组合。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府或公共选择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金钱性的外部性或技术性的外部性以合法的形式与偷窃和战争相区别”。从中国股市目前状况来看,政府就是通过政府行为导致了外部性,从而在广大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进行合法的资产转移,使得融资者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收入。

政府行为外部性的解决方法探讨

目前,我国证券管理者必须避免在股票市场上出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从市场角度出发,以“裁判员”的身份协调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矛盾,从而避免因政策倾斜力度过大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此外政府如要避免产生负的外部性,就必须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公正。没有公正就会使弱势群体在大企业寻租成本较低的状况下,承担更多的成本,而得不到任何收益。其次,要以诚信为本。诚信建设涉及资本市场的各个方面。具体而言,诚信建设关键在于政府诚信、上市公司诚信以及中介机构的诚信,一个诚信的社会、一个诚信的资本市场必须要有一个庞大的诚信的中介机构群体为前提。

所以说,政府首先应该在资本市场做好制度性建设,解决目前存在的制度性矛盾,做好规范性管理,保证信息披露公开透明,制定好各项游戏规则,然后以身作则,按规则办事,不直接参与市场各个博弈方的利益,避免引起更大的负的外部性。只有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证券市场长期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净化证券市场,促进证券市场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证券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第一节 市场结构概述

一、产业组织学的理论框架和市场结构的含义

二、市场结构的主要研究范畴

三、研究证券业市场结构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 证券业集中度

―、证券公司发展回顾

二、集中度与证券业集中度

三、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

四、集中度变化对证券业绩效的影响

第三节 证券业务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和证券业务差别化

二、证券业务实现差别化的途径

三、证券业务差别化对证券业的影响

第四节 证券公司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和证券公司规模经济

二、影响证券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因素

三、证券公司如何实现规模经济

第五节 证券公司监管制度

―、证券公司监管制度的主要内客

证券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融资;融券

一、研究假设

在参考了国外市场买空、卖空交易量与市场成交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鉴于融资融券等信用交易的开展具有增强市场流动性的功能,对于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初期,沪深两市成交金额与融资、融券的交易量的相互关系作出如下假设:

H1:市场成交金额与当日融资买入额正相关

H2:市场成交金额与当日融券余量变化额正相关

H3:市场成交金额与当日融资融券总额变化额正相关

二、研究设计

1、样本的建立

本文选取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开始,至2010年9月21日沪深两市成交金额、本日融资买入额、融券余量变化量,即本日融券卖出数量与本日融券偿还数量的差额、融资融券交易总量变化量,共120个交易日的数据进行观察分析。样本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中的历史数据记录。

2、变量的定义

Y1:沪市上证综指交易金额

X1:沪市当日融资买入额

X2:沪市当日融券余量变化量

X3:沪市当日融资融券总额变化量

Y2:深市深成综指交易金额

X11:深市当日融资买入额

X22:深市当日融券余量变化量

X33:深市当日融资融券总额变化量

Y3:沪市、深市交易金额

X111:沪市、深市当日融资买入额

X222:沪市、深市当日融券余量变化量

X333:沪市、深市当日融资融券总额变化量

三、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EVIEWS统计软件,对沪深两市成交金额与融资、融券的交易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

回归结果表明:

(1)当日融资买人额(X1)的被否定可能性小于1%,即统计显著。偏回归系数为正,与假设预期相同。

(2)当日融券余量变化量(X2)的被否定可能性过大,即统计不显著。偏回归系数虽为正,与假设预期相同,但回归结果无意义。

(3)当日融资融券总额变化量(X3)的被否定可能性小于10%,即统计显著。偏回归系数为负,与假设预期不相同。

回归结果表明:

(1)当日融资买入额(X11)的被否定可能性小于1%,即统计显著。偏回归系数为正,与假设预期相同。

(2)当日融券余量变化量(X22)的被否定可能性过大,即统计不显著。偏回归系数为负,与假设预期不相同。

(3)当日融资融券总额变化量(X33)的被否定可能性过大,即统计不显著。偏回归系数为负,与假设预期不相同。

回归结果表明:

(1)当日融资买入额(X111)的被否定可能性小于1%,即统计显著。偏回归系数为正,与假设预期相同。

(2)当日融券余量变化量(X222)的被否定可能性过大,即统计不显著。偏回归系数为负,与假设预期不相同。

(3)当日融资融券总额变化量(X333)的被否定可能性过大,即统计不显著。偏回归系数虽为正,与假设预期相同,但回归结果无意义。

证券市场分析范文第5篇

一、市场细分是各国券商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成熟国家证券业发展的情况来看,随着自由竞争和进入壁垒的降低,金融服务价格下降,证券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导致券商并购和整合力度加大,行业竞争格局向寡头垄断演进,一些券商通过挖掘和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从而获得市场超额利润,券商经营模式的分化现象日益明显。美国券商在业务收费完全自由化后,市场竞争加剧,并促使美国券商不得不为寻找新利润来源而重新调整发展战略,由此便产生了券商经营模式的分化现象。目前,一些世界著名的券商同时出现了两种发展趋势:一方面,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十分广泛,已经拓展至投资、融资、保险以及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各个领域,同时,这些券商通过设立子公司将风险隔离,有效防范各项业务风险在公司内部扩散并危及整个公司的生存,呈现出多样化、集团化、国际化特征,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其具有的比较优势各有所长地向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方向发展,传统的三大业务也随之出现专业化和细分化趋势。为数不多的现代化大型投资银行占据证券市场主导地位,成为行业龙头与支柱;摩根斯坦利和高盛长于包销证券,以二级市场自营业务和并购中介业务为主,偏向高风险与高收益的私人资本投资业务;雷曼兄弟公司擅长固定收益证券的交易;所罗门兄弟公司的特长是商业票据发行和债券交易;美林证券的专长则是项目融资、产权交易以及固定收入的资产管理业务和证券经纪业务。即使是以综合服务为主的大型投资银行在业务发展上也各有特色。同时,这种市场细分又使各券商证券研究也形成了不同领域的研究特色。例如[,!],怡富证券、汇丰证券、巴克莱、ING霸菱证券和华宝证券对于蓝筹股的研究遥遥领先;兆富证券、怡富证券、摩根建富等精于研究小型上市公司;而里昂证券、浩威证券和霸菱证券则擅长于研究中国B股市场。他们靠自己的品牌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也获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

在国外成熟市场上,券商出局现象也时常发生,其关键在于其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或者丧失。据深交所提供的数据,1971-20__年,美国共有299家券商破产,平均每年7家,仅20__年就达12家。在亚洲,香港百富勤、日本三洋证券、山一证券等一大批券商也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相继被兼并。能够生存下来的券商均具有鲜明的业务特色或经营特色,它们机制灵活、业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实力雄厚。

国际

资本市场发展经验表明,券商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持续发展,关键是要通过市场细分,扬长避短,找准自己的定位,打造核心业务,从而实行专业化、特色化经营,以突出某一项业务来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在特定领域树立起各自公司的品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券商为求得生存,以客户为导向进行市场细分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市场细分是我国券商发展的现实选择

券商发展模式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粗放式经营,一种是细分化经营。我国券商已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由于整体上仍处于成长期,在20__年前几乎所有证券业务都有较高的利润率,券商资金利润率在20__年以前在30以上,大大高于其他行业,因此绝大部分券商均走上了以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式经营道路。这种模式使绝大多数券商的生存之路维系在股市的系统风险之上。券商之间也未摆脱低水平、低效率的竞争格局,加之长期以来证券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而导致券商之间的非价格竞争较少,各券商没有市场细分,经营范围类似,业务品种趋同,业务结构雷同,所服务的客户及所运用的手段也大致相同,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特色,证券业务差别化的影响和作用不明显。

具体来说,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基本上只是利用发行通道为企业发行证券。特别是并购重组、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业务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使得券商广义投行业务的细化程度和差别化程度较低。

经纪业务也是主要依靠交易所的席位为投资者提供交易通道,佣金收入虽然是券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靠天吃饭”,对投资者的市场细分不够,提供投资咨询的层次不够,投资咨询基本只发挥了吸引客户来营业部交易的功能。

资产管理和自营业务前几年是券商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没有形成个性化的投资风格和特色。在20__年下半年股市连续下跌,而市场监管趋于严格的情况下,大多数券商的这块业务成了致命伤。

随着证券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证券市场化程度在提高,市场的透明度也在增强,制度保护逐步被削弱,行业进入门槛降低了,新的竞争者的加入使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化。适应市场细分需要产生的网络经纪公司、金融财务公司以及合资券商、境外机构投资者等,不仅会分羹券商的传统业务,还在向传统业务的上下游业务渗透,市场的细分和投资者需求的变化,为新的竞争者加入培育了生存的土壤,传统业务的生存发展受到挑战,开拓市场的难度加大,20__年以后券商资金利润率出现大幅度下降。我国证券行业竞争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证券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二是证券服务的竞争正在由硬件服务向软件服务转变;三是证券交易由以营业部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四是竞争方式由资产规模的竞争向高效管理、人力资本的竞争转变;五是竞争领域从传统的通道业务向非通道业务扩散。这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已由粗放经营时代进入到市场细分时代,要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只有按照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国情,依据市场需求勇于创新,不断开拓业务领域,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树立专业化、特色化服务优势,争取在部分领域和行业中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三、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细分的条件已经具备

20__年以后,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我国券商粗放式经营的问题开始暴露并逐渐恶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证监会从去年开始首先实行了监管细分,引导券商向差异化方向发展。根据不同风险承受程度和控制能力,将国内券商分成A、B、C、D四类,对不同市场主体实施不同监管方法、给予券商不同的发展空间,为证券市场细分和实现差异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中国证监会对券商引入了风险准备制度,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分为

两个层次:一是规定净资本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及其标准,使公司业务范围与其净资本充足水平相匹配;二是风险准备,即规定券商应根据业务规模计算风险准备,以实现对各项业务规模的间接控制,同时配合对部分高风险业务规模直接控制,建立各项业务规模与净资本水平动态挂钩机制。将净资本和风险准备挂钩以后,会鼓励券商对不同业务进行净资本配置,为券商发展自己主要业务创造空间。比如偏重投行发展的券商,就应适当收缩资产管理和经纪业务,为投行业务配置更多的净资本。在新的机制下,券商的自主性将更强,差异化的优势也会体现得更明显。

中国证券业协会积极协调解决影响证券市场细分化的路障,通过各种途径为券商差异化经营营造良好的环境。

上交所也将个股板块差异化,还将对部分板块放宽涨跌幅限制、推出T 0和权证等措施,积极推动市场细分,为券商差异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主办投行模式的兴起,有利于券商将其主要精力放在项目研究、业务创新等方面,通过进一步细分投资银行市场,形成自己的业务特色,从而确定和发展自己在某些行业和为某种类型客户提供某种投资银行服务上的优势。

经纪业务在佣金自由化、网上交易盛行、通道垄断权丧失等冲击下,一些券商根据自身的特点逐渐在经纪业务上采取特色化的竞争战略,特别是网上交易的兴起,使券商间业务差别化程度迅速提高。

资产管理业务将会更多地从客户交易行为的特点、投资偏好、期望的投资目标等角度出发来对客户进行细分,进行针对性的服务。

风险投资的发展也将促进券商采取差别化发展战略。风险投资是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相结合的产物,无论是在组织设立方式、产品设计、介入风险企业的程度、开展服务的方式等方面都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各券商的个性差异。

随着证券行业内并购重组的加速,近年来,我国券商在市场细分和差异化经营方面做了大量尝试。目前,招商、国泰君安等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规模处于领先地位。中金公司除了发行短期债券集合理财产品之外,还开始介入外汇集合理财产品,中金公司和广发证券迈出了资产证券化业务方面创新的第一步。中小型券商则力争在网上交易、证券自营、企业债承销等方面做出特色。目前,网上交易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华泰证券等少数优势券商。在巩固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大部分券商也加快了业务差异化竞争的脚步。中信、国泰君安、国信、招商证券等创新类券商基本将业务定位于全面服务型券商。通过便捷的交易通道,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和覆盖面较广的业务布局为各类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中金公司则将自身业务定位于为高端机构客户服务。中信、国泰君安等老牌券商在债券发行承销业务中巩固了自己的优势,还有一些中小券商在自营业务、投行业务、经纪业务做出了特色,有的券商甚至利用其信托平台开展产业投资。据报道,国海证券、华西证券等券商针对特定地区提供特色服务、形成了地域优势,东吴证券则凭借自己在苏州当地经纪业务的垄断优势,使企业债市场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可以说,经过前期监管部门对券商的综合治理,大部分券商通过整改使风险得到释放,一些券商在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在证券市场细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积累了经验,为推进证券市场细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大力推进市场细分,提高我国券商核心竞争力

券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券商的资金能力、研究能力、销售能力、投资管理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其中核心是创新能力。如何通过细分市场,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券商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细分还处在萌芽状态,要大力推进市场细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要在认识上对推行市场细分给予更高的重视,在政策制度上提供更大的空间,在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在市场细分的可操作性方面进行超前的研究。目前,可重点从以下方面推进证券市场细分:

一是券商定位细分。根据我国券商分化重组的具体情况,目前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券商可根据自身情况,定位为全面服务型券商,在突出某项业务特色,发挥自身竞争优势的同时,通过与国内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组建成金融控股集团或证券服务零售商,以便捷的交易通道,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和覆盖面广泛的业务布局为各类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另一类可定位为专业服务型券商。这些券商可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特定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如有的券商可以专门从事收购兼并业务,有的可以专门发展企业债券业务,有的则可以向专业型的做市商、经纪商方向发展;有的可重点进行股票投资服务,有的则可以进行固定收益证券投资服务,从而确立自己的市场根据地,形成有专业特色的券商。一些中小型券商还可通过市场分割,定位在一个或几个地区、一个或几个行业,在某些特定业务领域,为特定客户的特定需求提供服务,在某一细分市场实行专业化和特色化经营,树立竞争优势。

二是证券客户细分。目前大多数券商80的利润来自其20的客户群,券商就是要通过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特点、投资偏好、期望的投资目标等角度出发来对客户进行细分,找准核心客户群,从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形成核心竞争力。有的券商通过致力于服务高端机构客户,有的券商则可重点发展个人投资者等,有的可以专门发展

电子商务,为网上交易客户提供一对一的专业化服务,从而形成自己专门的客户群。如中金公司就将客户群定位在大型机构客户。这种客户细分和定位选择,看似放弃了部分市场,但通过有针对性的特色化服务,可以吸引更多相同偏好的人群转换门户,实则因其不可替代性真正在市场中占据了难被取代的一席之地,从而夯实了市场根基,锁定了相应的市场。

三是证券业务细分。证券市场客户的需求丰富多样,不同的客户对于证券业务的需求也不尽一样。因此,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而相应进行业务细分就成为一种必然。目前,需要通过研究细分推动证券业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细分:(1)拓宽传统的业务领域。如,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仅限于证券承销,国内券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大都来自于发行承销收入,而现代化的投资银行业务除了证券承销业务外、还可大力发展财务顾问、兼并与收购、咨询服务、项目融资、公司理财等广义投资银行业务;(2)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传统业务。如,引入网络、强化研究咨询实现服务增值等;(3)开辟全新的业务领域,发掘潜在市场。目前在财富管理,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与交易,资产证券化,国有股、法人股的全流通,金融混业经营等方面券商都有较大的业务开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