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高中语文差异

初高中语文差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高中语文差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高中语文差异

初高中语文差异范文第1篇

一、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基本概念

“预科教育”原指新生在进入大学专业学习前需接受的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即将开始的高校的学习。笔者引入这一概念,是指在高一新生在正式开始高中语文学习之前接受的一种短期教育,这里所说的短期是相对于高中完整学段而言,实际上是一个相当长的阶段,要从军训开学前一直延续到高一第一学期甚至高一全学年结束。这样的教育旨在保持和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做好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必要性

每当接手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时,常有一些语文学习发生滑坡的学生向我发出这样的疑问:以前初中时自己的语文成绩也不错,为什么到了高中后突然感到自己的语文基础差?为什么其他学科学起来得心应手,可语文学习却无所适从?我想,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初高中语文在教材教学目标、知识点、体例与呈现方式以及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具体表现为:

1.从教材教学目标看,高中较之初中更高更难。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而根据高中语文新大纲的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和培养“审美和探究能力”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2.从教材知识点要求看,高中较之初中更深更繁。以阅读为例,初中语文新课标规定要“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高中语文新大纲要求“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并“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不难看出,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已由初中的理解层次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特别要求重视文本,以期“文本对话”能深入读者内心世界。

3.从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看,高中较之初中更丰富更自由。虽然苏教版的初高中教材都以栏目的形式组织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栏目名称,但初中多为浅易的记叙文和说明文,而高中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篇幅较长,其中不乏艰深难懂的议论文特别是文艺类论文,且文言文比例较大,从而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三、实施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有效策略

要切实做好高一语文预科教育,必须抓住关键点与着力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面有关初高中语文学习诸多差异的分析并结合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高一新生进行指导。

首先,明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梯度变化。明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及差异,是判断学生现阶段语文学习达成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当然,对于理论水准尚浅的高一新生,我们不宜就《课程标准》进行空洞的说教,最好结合某篇课文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目标进行具体而生动的解读。在此笔者觉得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教者不能只一味强调初高中语文的差异,更不能夸大高中语文相比初中语文的难度,而应该注意异中求同,例如高中课程目标中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内部就体现了初高中的目标衔接,就决定了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不可割舍的。再说,语文学科课程不像其他课程那样有严密的体系,这既是语文学科的弱点,但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方面而言,反而成了一个有利因素。这样可以大大缓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压力。

初高中语文差异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原因;解决策略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从小学、初中,再到高中、大学,这是一条教学长河 ;初中、小学是下游,高中、大学是上游。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水质好、水流宽。所以,上游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游的语文学习水平。因此,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初高中语文学习没有衔接好,问题是严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课标的差异

初中和高中的课标差异比较大,特别是新课改之后,它们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发散度大大降低了,对基础知识基本上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淡化语法、句法、技法。而进入高中之后,高中语文教材普遍是“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都比较高。这些都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之上更上了一个档次,完全由初中的“学而不考”演变为“又学又考”,凸显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新课标要求。

2.教学内容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标的不同,自然造成教材内容、教法学法的差异。首先,初中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难度不大,语言又通俗易懂、趣味性强,容易记忆,教学进度可以较慢,对重难点可以反复讲、反复演练。而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大大增多,篇幅也有所加长,选文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加深,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要求广泛,这些都制约着高中语文教学不可能像初中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去排难释疑。其次,初中语文由于中考不涉及语法,致使初中语文淡化语法,而高中语文,不管是作业练习还是阅读写作,都涉及语法,语法掌握不好,就有可能造成思维断层,跟不上老师的思维节奏,以致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形成学习障碍。再次,高中教学现在都讲求把课堂自还给学生,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重在学生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这与初中的语文教法学法是大相径庭的。

3.学生自身的原因

在初中,大部生学生习惯于围着老师转,缺乏学习主动性,不会去独立思考、不善于归纳总结。进入高中之后,有的学生仍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的学生还沿袭初中的思维方式,习惯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还有的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产生了心理原因,表现在课内、课外不爱举手发言、不爱问问题,课内讨论气氛不热烈等,这些都抑制了学生语文的学习。

怎么解决初高中语文学习没有衔接好这一问题呢?我个人以为,教师、学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教师方面。一要做好心理衔接准备。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先要明了初高中语文教材的不同和学生的适应能力的不同,从而摆正心态,不怨天尤人;然后,要做好万事开头难的准备,不急躁、不气馁,要学会理性对待、理性分析,注重衔接的科学性。二要做好知识衔接的准备。这一点可以以新生入学摸底考试等方式来着手,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三要做好学法、教法衔接的准备。教师要仔细研究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比较、体会两者学法、教法的异同,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改变,让学生逐渐适应新的学法、教法。

(2)学生方面。一要强化“角色”转换意识。要尽快调整自己的角色位置,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会主动学习,培养自学能力,使自己具备较高的素质。二是要消除自身不良心理影响。进入高中后,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如不及时消除这些不良心理影响,就会直接降低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以及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三是要学会自主学习,找准学习方法。要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主动实践探究中,找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能使语文的学习得心应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高中语文差异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衔接

何谓“衔接”?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所释,它是指“两事物(或事物的两部分)前后相接”,也可以说是“关联”、“接轨”,也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结合”。所谓“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指在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从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语文教学各要素、各教学环节的组合以及作用的方式,使语文教学过程处于动态的良性运行状态,使学生在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过渡中语文素养能得以和谐连续的发展和提升。

现阶段,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总觉得高中语文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容量大,难度大,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跨度。一些初中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准衔接点,加强初高中

语文教学的联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要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做好心理层次的衔接

许多学校对刚入学的高一学生常常要进行摸底测试,大部分同学 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同学们普遍觉得试题难度过大、现代文阅读材料篇幅长、考试时间不够用等,尤其是古代诗歌鉴赏题、文言文阅读题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等考题,在初中时根本没有接触过。而出题老师则觉得题量、试题难度只是高一语文测试的标准,已经很简单了,学生竟是这样的程度,于是老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失望,学生也觉得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相脱节,对自己能否学好高中语文信心不足。

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要求,学生自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处于新旧临界点的他们,非常需要来自教师的宽容、理解和关怀,高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循序渐进,要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尤其是教过高三的教师更要降低教学起点,设计好教学的梯度,不能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不能一进入高一就用高考的标准要求学生,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二、以熟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层次的衔接

虽然语文不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而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它也有自身特有的知识,例如:语言知识(言语知识)、语体知识、语用知识、阅读知识、口语交际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古代文化知识等等,没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就难以建筑起语文素养的大厦。这些语文知识学生在初中是接触过的,但比较分散浅显。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可以通过谈话、问卷调查、测试等各种方式,了解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知识储备作为学习高中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以旧引新,以熟带生,促进知识的巩固化,明晰化,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重新构建语文知识系统。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及时“温故”。“温故”能缩短初高中过渡的不适应期。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能在新课堂中听到熟悉的内容,学生会觉得初高中语文的学习是有联系的,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便会大大增强。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可以用初中学过《沁园春·雪》、《七律·》导入,通过诵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诗词豪迈的风格,并在理解鉴赏词的时候,把两首《沁园春》进行比较,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作文教学中学到“必修一”的写人写事时,可以联系《背影》、《老王》、《散步》、《羚羊木雕》等初中教材中一些优秀的写人写事的课文,回忆写人写事文章的特点和要求,把高初中有关写人写事的写作知识整合起来进行训练,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会逐步地提高。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多举一些初中学过的例句,如讲到文言句式时,可以举“微斯人,吾谁与归”、“甚矣,汝之不惠”、“莲,花之君子者也”、“一鼓作气,再而三,三而竭”等学生熟悉的句子来讲解,学生重译这些句子,容易找出规律,自然会对各类句式的特点理解得更加透彻。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以熟带生”“温故知新”的方法,梳理比较,沟通联系,整理归纳,点拨启迪,有助于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加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步伐。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做好能力层次的衔接

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的语文课标和教材,明确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初中语文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和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而高中语文是在此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应用、审美和探究的能力。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它把课标的要求具体化了,老师要熟知初高中在语文能力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利用教材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在初中语文能力的基础上突出高中语文能力的培养,避免出现教学上盲目的重复或断层。

初高中语文差异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9―0069―01

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在甘肃已实施近三年了,由于初高中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高中教师多埋怨初中教师的不负责任,很多知识没有讲或没讲透,自己必须再花上一定的时间、精力去弥补。 特别是文言文,初中教师一般不再强调字字落实,学生只要凭语感、直觉,大致能理解即可。而高中教师却说,以前的学生语法知识学得比较系统,扎实,而现在的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一团乱麻,特别是文言文,问起句法、词法,问起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学生茫茫然不知所云,便气不打一处来,自然数落起初中教师来。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个普遍的问题。很多地区,很多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都面临这个问题。近三年来,我们在高中新教材的施教中,深感高一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课时由规定的5节增加到每周6节,效果仍不理想,不少同学中考语文成绩不错,但到高一考试,成绩总是不够理想。为此,为了提高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我们学科组以此为研究课题,在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

所谓“初高中衔接”是指保持、强化学生在初中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进一步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

首先,研究初高中语文教育目标的差异。1.现代文阅读方面:①阅读方法上,初中“熟练运用略读浏览”,高中“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②理解方面,初中“理解主要内容”,高中“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③分析评价方面,初中“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高中“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④鉴赏方面,高中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2.文言文阅读方面,初中“理解基本内容”,高中“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译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由此看来,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对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明显增强。

其次,了解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和语文学习达到的程度。我们采用问卷和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下步能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注重对学情的了解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条件。

第三,改进高一语文课堂教学。为探索适合高一新生语文学习的途径,一方面调整课时结构,我们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进行了调整,在高一年级试开阅读课,周课时5节,4节课完成必修本、选修本的教学任务,1节课用于学生到阅览室自由阅读,学校为此订阅各类杂志几十余种,坚持了一年之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学生学习的阅读视野开阔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语文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集体备课,大家把自己对高一学生进行教育的理解融进课堂教学,归纳总结出:重在诵读、涵泳,重积累,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求,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的课堂教学方式。

第四,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对于教材,初中阶段是在“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则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尽力做到“老生常读不读,人云亦云不云”。

2.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引导学生听课时重视能力的提高。课堂上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提高思维能力、阅读能力。

3.指导学生高效训练,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规律,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高一学生难点在古文阅读,因此,教师授课时注意传授规律,如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的规律,特殊句式的辨析与翻译等,学生练习时进一步强化对这些规律的认识,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初高中语文差异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语文;实践性;难为之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08-01

作为职业院校,教学要注重实践,平时要注重技能培训,这是职业院校的教学特色,也是一个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之职,以后走上社会的生存之本。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职业院校的语文应该为实践服务。话虽这么说,但实际实践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那么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为难之处在实践中应如何改善?根据自己的实际,我简单提几点意见:

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与实践的结合

我觉得应该针对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性来设置课程体系,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打下基础。就我理解,职业院校其指导思想是: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学体系。

所以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学生的综合职业语文能力可以通过语言场景对话、语文在社会中的实际运用来完成,使学生在这三年中所学的语文知识、语言技能、专业能力等融合成综合业务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职业语文教育培训要落到实处

职业语文课不好教,很多教师都这么说。作为青年教师,我们的压力很大,我们语文课新教师都是刚教几年书,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教,有的老师用的是初高中语文的老套路,有的老师把它教成了哲学课或历史课。”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很茫然,所以我觉得应该加强对我们职业语文教育的培训,而且要落到实处,不能光是一些教学理念的指导。我自己也在实际努力中,为了教好这门课,我经常和同事旁听普通中学语文课及其他职业学校语文课,希望从其他同行中的教学异同中学习到更多的经验。我们特别希望有关部门能组织开展一些培训,请名家讲讲示范课。

很多老师认为职业语文在很大程度不受欢迎在于教师讲得不好。职业语文的教学不能程式化,应该鼓励大家教出特色与个性,但是现在很多任课教师都是新接触这门课,如果没有一个规范,每个人怎么教就怎么教,那更成问题。个人认为目前急需开展职业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把名家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汇编,同时可通过举办专题研讨会、利用假期组织职业语文培训夏令营等多种形式,互相交流经验,提高职业语文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应该落实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主要抓住提高语文老师的素质教育和语文老师的实践能力进行培训。在职业院校,提高教师素质,应该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责任感以及执教的基本技能、技巧。所有的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并经过统一的考试考核才能够上岗。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和普通中学的老师有区别,普中的老师很大程度必须面对考试,不需要强调实践,而职业院校的老师必须面对实践,因为学生就是为实践而读书,所以我认为职业院校的语文老师必须具有两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并且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同步和学生一样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永远保持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知道语文该如何为学生服务。在发达国家职业院校一般不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择教师,都是选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到学校任教。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兼职教师除外)一般都直接来自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而实际运用中,只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够在教学中自由地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应与初高中语文教材有所区别

无论教材还是教学,职业语文都不应成为“初高中语文”。但是,在教材选文是不是一定要避免和初高中课文重复这个问题上,也有些教师提出不同见解。福州大学中文系刘老师认为,“初高中课文的名家名篇没必要刻意回避,教师也不要怕‘炒剩饭’,能不能让学生感兴趣,关键看是否抓住了精华,是否有新的角度和深度,教师还要善于找问题,学生为何喜欢易中天和于丹,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善于用问题来吸引学生。”

另外一位老师认为,职业语文之所以被一些人戏称为“初高中语文”,和“语文”这个名称有着直接的关系,一听这个名称就让人觉得是过去学习的延续,这门课程可以考虑改一个别的叫法。

职业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有所侧重,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差异。职业语文重在“语”而不是“文”,也就是在强调审美性和人文性的同时,要加大它的工具性。职业语文不应在字、词、句和语法等的分析上面浪费太多时间,而重在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感受到人格的熏陶、情感的熏陶,通过对文章深入、多角度地分析,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这样职业语文与初高中语文的“边界”自然就清晰了。

当前在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与普通中学本科教育各占半边天,不少职业院校开设语文课程,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不同,不同专业也有各自的特点,以往的语文教育忽视了不同专业的需求。根据语文自身的特点,还有许多延伸的课程,如果能对这些延伸课程进行科学选择,精心组合,将有助于弥补职业语文课的不足之处,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