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洋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北海市
中图分类号:F307.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日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北海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优厚的政策优势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发展;然而,就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而言,北海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寻求北海与东盟国家、港澳台合作的新支点,加大对外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蓝色海洋经济与科技创新联动发展,也将成为实现北海海洋经济“二次创业”、促进北海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北海市海洋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一带一路”战略给北海市发展海洋经济带来的机遇
(一)有利于加快完善陆海空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建设。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城市优势,全面加快港口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沿海城市港口合作,积极打造开拓通往东盟国家沿海城市的客货海上航线,打造西南、中部地区重要的出海港和更加便捷的出海通道;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北海与东盟各主要城市的空中航线、大力发展客货空运,同时加快合浦至湛江铁路、广西沿海高速公路建设,连通粤港地区进入东盟的路上通道,进一步拓展北海的海港和空港辐射服务腹地,构筑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
(二)有利于进一步释放现有海洋产业优势。近年来,北海市依托独特的政策、资源优势,海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海洋经济产业优势潜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激发和挖掘。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推进,海洋产业格局、人力资源、市场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将成为北海市主动作为、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作用的重要支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为北海海洋经济发展打造一个更为有利的新平台,更加有利于推动临港产业和滨海城市发展。
(三)有利于提升海洋经济带动能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促进北海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地区对接与融合,完善海洋经济合作机制协调机制,促进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从而使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北海利用这种资源配置的有利局面,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开放、开发平台层级,在建设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方面取得突破,加大对海铁联运、口岸联动、跨区域合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显著提升海联铁运能力规模和等级,提升北海市海洋经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二、北海市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条件
(一)区位优势。北海市位于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和海南经济特区的结合部,地处中国与东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对内是我国西南地区走向东盟、走向世界市场的门户和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陆路大通道,对外是我国与东盟国家地区连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北海市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重要枢纽。
(二)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北海市濒临北部湾,而北部湾是我国四大优良渔场之一,渔场面积4万平方公里,是北海市渔船最主要的传统作业场所,渔场内栖息着各种经济鱼类500余种、虾类200余种、蟹类190余种、头足类近50种,渔业资源蕴藏量约180万吨。2013年全市淡水养殖面积已达到10.02万亩,其中罗非鱼养殖面积6万多亩。
(三)产业基础优势。“十二五”以来,北海市海洋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支撑北海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北海市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临港工业等产业取得快速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船舶制造、海洋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盐业、海洋油气、海洋矿业、海洋化工业等海洋第二产业均有所突破,北海市现代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为实现北海市海洋经济“二次创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优越的政策优势。北海市由于优越的地理区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享有国家、自治区的优惠政策,包括沿海开放政策、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保税区政策等。同时,在新一轮推动海洋开发区和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北海市享受的政策更加优惠,在自治区层面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海洋产业发展政策,海洋产业成为广西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
三、北海市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北海市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北海市海洋经济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首先,海洋经济总量扩大的同时,传统渔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2014年海洋经济总产值为345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227.39亿元,年均增长值为45.47亿元,全市海洋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然而,临港工业、海洋运输、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盐业、海岛旅游业、海洋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占比不足四成,传统海洋渔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初见端倪,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以海洋渔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在海洋经济总值中的地位已有所下降,海洋油气业、海洋采矿业和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业等第二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新兴的海洋旅游业、海洋运输业和海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并且在海洋经济产值中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海洋油气业、海洋旅游业、海水养殖业等新兴海洋产业正在迅速崛起,逐步上升为海洋支柱产业。
(二)北海市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北海市海洋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从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程度来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内沿海发达城市、国外海洋经济发达的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海洋经济产业优化升级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
1、海洋产业结构尚不合理。一方面是海洋经济三产结构比例不f调。2014年,北海市海洋经济第一产业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61%,而二三产业总和仅占不到四成,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化工、海水开发与综合利用、临港新材料等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所占比重较小;另一方面北海市已初步形成以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为主的临海产业体系,但在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上与发达地区城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完善的产业体系、相互配套的产业链条和具有良好规模效益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2、现代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缓慢。首先,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目前,北海缺少直通东南亚的国际航线,出口货物全部要经过香港中转;自2013年政府开始培育北海至香港集装箱定期班轮航线以来,班轮有所增加且班期相对稳定,但由于周边城市对物流航线的补贴力度更大,导致货源流失,船公司单边物流问题比较严重;加上部分港口设施年久失修、生产设备陈旧、事故率偏高、通航效率较低,不少企业被迫选择从其他港口或选择别的方式出口货物,导致企业物流成本增加,抵消了北海的资源、人工成本等优势。其次,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缓慢。由于北海尚未制定市级层面的关于海洋生物医药业的长远产业发展规划、缺乏有效的研究平台、海洋生物技术人才欠缺、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缓慢。再次,海洋新技术产业规模小,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能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海洋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信息、保险、法律服务等生产业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
3、传统海洋产业发展较为粗放。第一,海水养殖业发展粗放。近年来,虽然北海市的海水养殖较快发展,但海水养殖多处于粗放型,养殖结构不合理,超密度和某一海域单一品种养殖,导致环境和渔业资源的破坏,难以提供高品质的货源;第二,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较为落后。主要表现为加工层次低,附加值不高;区域品牌意识不强;市场体系不完善,缺乏水产品专业市场;行业管理水平不高等等。
4、近岸海洋资源开发过度,海洋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北海市近年来的海洋产业活动和开发利用活动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围填海项目不断增多,污染物排放总量有增大的趋势,海洋景观、资源和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工业项目与生态景观的海域使用竞争性愈加突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海洋生态环境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北海市加快海洋经济转型发展路径选择
(一)利用“一带一路”产业梯度转移契机,健全现代临海产业体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北海市推动电子信息、海岛旅游、海洋运输等产业升级转型带来新机遇。北海市应通过“一带一路”产业转移和承接,在实现区域合作的前提下,构建多层次的海洋产业发展格局提升北海海洋产业的规模和层次,促进海洋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加强海洋基础研究、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重点建设现代渔业、滨海旅游业、装备制造、石化化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以及海水利用和海洋能源开发,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集聚规模和水平。
(二)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平台,做大做强现代临海产业。第一,建设海陆空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海洋运输业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北海港口建设,在港口与城市布局、港口用地用海、临港工业布局和集疏运体系建设等方面科学规划,通过加大国内国际航线密度,推进港口信息化,进一步提升北海港辐射带动能力,把北海港建设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客运中心、散杂货中转基地和集装箱转运中心;二是打造航线结构完善的运输体系。拓展国际航线,开通至东盟国家的运输航线;三是加大国内航线客运高速化、旅游化的比重,满足高端客户需求,积极培育涠洲航线旅游运输模式;四是建立专业化船队,形成液体散货、干散货、集装箱和特种物资专业化运输系统;加快以港口为中心的综合运输网络建设,打造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中心;五是全面提高铁路、公路、水运等运输手段的等级和网络化水平,提高港站的装备水平,形成干支相接,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适应航运和临港产业跨越式发展趋势。第二,发挥临海区位优势,做大做强临海产业。一是积极发展炼油及下游石化工业。利用石化工业产业链长的特点,坚持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加快发展海洋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带动石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二是积极引进新材料产业下游深加工企业和物流配套企业,打造新材料产业园;三是要积极打造修造船基地,通过引进培育拥有先进技术的现代化造修船企业,打造海洋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建设船舶及配件产业集聚区;以船舶工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一是要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和集约化海水养殖,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与休闲渔业,提升渔业经济素质与效益;二是借鉴大连、青岛等地的经验,选择一些适合北部湾养殖的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大力发展近海自然养殖,发展高附加值海产品的养殖业;三是借鉴山东发展远洋渔业的模式,通过组建捕捞、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大型现代化远洋渔业股份公司,逐步淘汰近海捕捞小渔船,购置一批大功率,装备先进设备的大型渔船组成远洋船队进行远洋作业;四是积极引导一批龙头企业与国内外著名渔业公司合作,采取引进、嫁接、消化、创新、联合等方式,培育发展壮大北海的现代渔业企业;五是要大力实施水产品品牌战略,利用国内主要媒体对北海市优势海产品进行广告宣传,提升北海水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国际国内知名的海产品品牌;六是学习义乌市建设国际小商品市场经验,积极发挥北海区位、交通及海洋资源等优势,打造面向东盟、服务全国的南方最大海产品集散中心和全国知名的海产品交易市场。
(四)强化海洋生态保护,构筑“海上丝绸之路”绿色生态屏障。一是加快沿海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水、固废、废气的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与整治工作。重点加强对主要江河入海口和各类陆源排污口的监测管理。二是加大港口、船舶污水及垃圾处理力度,提高港口防污设备的配备率;加强废弃物的海上倾倒管理,倾废船必须在指定海域倾倒作业,强化倾废管理报告制度。加强海洋工程和船舶溢油的管理,严防海上突发污染事故的发生;规范海水养殖行为,合理控制养殖品种、规模和密度。三是加强对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力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俊生.“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8.
[2]程帅杰,钱钰.“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江苏省海洋产业经济调整分析[J].才智,2015.22.
[3]王双,张雪梅.沿海地区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J].理论界,2014.11.
关键词:蓝色经济;邮轮产业;竞争力;SWOT分析
蓝色经济,又称海洋经济。现代蓝色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蓝色经济范畴。随着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的开发,邮轮产业被慢慢提上日程,现代邮轮产业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而邮轮旅游作为邮轮产业中的一种消费新时尚,近年来正迅速增长,据CLIA(国际邮轮公司联合会)资料显示,自1980年以来,全世界的邮轮旅游一直以平均8.6%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国际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其对经济的强大的拉动和吸附能力已成为拉动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在邮轮市场转移和人们消费观念转变的背景下,我国邮轮产业面临巨大的契机和发展潜力。《2010-2011中国邮轮发展报告》中曾指出,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是中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期。本文以青岛为例,运用SWOT方法对其邮轮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既能为邮轮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依据,又能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号召,是促进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的有力举措。
一、邮轮产业相关概念
邮轮也叫邮船,原指海洋上定线、定期的大型客运轮船,其客运及货运的交通作用远高于游览、观光。现代意义上的邮轮是指装备有较为齐全的生活与娱乐设施,用于游览的轮船(魏小安,2005),现代邮轮设施功能齐全,集星级宾馆、游玩、购物、休息、健身、酒吧等设施与一体,能够全方位的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
现代邮轮产业是指由运输业、观光与休闲业、旅游业三大产业交叉形成的一种边缘产业,邮轮旅游占最主导地位,邮轮旅游是一种以大型豪华游船为载体,以海上巡游为主要形式,以船上活动和岸上休闲旅游业为主要内容的高端旅游活动,实际上,现代意义上的邮轮产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邮轮旅游业。而邮轮经济是由于邮轮产业的运行与发展而推动和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多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现象,《2008-2009中国邮轮发展报告》将邮轮经济定义为:以海上巡游的豪华邮轮为其明显的识别特征,依托母港与停靠港所在城市的各类资源,主要推销豪华舒适的生活质量,以邮轮旅游产品为核心,向上下游领域延伸,构成跨区域、跨行业、多领域、多渠道的投入产出形式。
二、 邮轮产业的现状
(一)全球邮轮业的发展
据CLIA资料显示,自1980年以来,全球邮轮旅游一直以年均8.6%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国际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速度,《2010-2011中国邮轮发展报告》中指出:2010年全球通过邮轮旅游的人次为1844万,同比增长5.4%,2011年有1920万人次,同比增长4.1%,与此同时,邮轮动力也正在增长,2009年到2010年全球有24艘新邮轮投入市场,2011年底达到252艘,约42.9个座位,同比增长2.8%,2011年到2014年还将有20艘邮轮建设投用。这些数据表明邮轮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已经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
现代邮轮产业开始于北美,主要的活动区域为加勒比海、欧洲、南太平洋、阿拉斯加、墨西哥西海岸等地,其中加勒比海盗、欧洲地中海区域最为密集,邮轮到访量占世界的45.1%和22.4%。但是在市场渐趋饱和的情况下,邮轮产业开始向亚太地区倾斜,近年来,亚太地区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不断兴建专业邮轮港口,而且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二)我国邮轮产业的发展
1976年伴随着日本国际邮轮珊瑚公主号首次停靠大连港,中国的邮轮产业拉开了帷幕。按照国际邮轮经济的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至8000美元时,邮轮经济便具备了发展条件。我国许多沿海城市早就符合了这一条件,加上国民消费观念的改善,国际邮轮产业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据CCYIA(交通运输协会邮轮邮艇分会)统计,2011年中国大陆全年共接待国际邮轮262 艘次,同比增长17.5%,从我国沿海城市出发的国际邮轮142 艘次,同比增长49.5%,我国大陆出入境游客252,084 人次;访问我国沿海城市的国际邮轮120 艘次,同比降低6.2%,接待出入境国外邮轮游客252498 人次。另外,香港地区全年共接待国际邮轮104 艘次,接待出入境邮轮游客213,981 人次。CCYIA指出邮轮产业在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在认识到我国发展邮轮经济的巨大潜力的同时,必须充分了解我国的国情,目前我国邮轮经济主要面临国家的宏观发展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行业营运等方面的约束,并且邮轮产业在我国还属于开始阶段,产业链条并没有很好的建立并延伸,这些问题是我国面临的发展邮轮产业的主要瓶颈。
三、青岛邮轮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分析
蓝色经济即海洋经济,现代蓝色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互服务性活动。为顺应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号召,山东省致力于蓝色经济区建设,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邮轮产业对经济的发展有强大的拉动和辐射作用,国内重点港口城市已经开始把邮轮产业发展提上日程。青岛作为山东半岛的重点港口城市,发展邮轮经济必定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下面对青岛市邮轮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政策支持
伴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工作进入了实施阶段,青岛作为经济区内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角色和国内重要的港口城市,在发展邮轮产业方面享受国家优惠的政策支持,青岛市官方对发展邮轮经济也一直保持积极态度,出台的《青岛邮轮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对于引导本市邮轮产业发展、产业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邮轮母港的建设能以1:10的比例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的大力规划和引导会为青岛邮轮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力量。
2.潜在的巨大的消费市场
经济的发展带来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由此带来的需求多样性和个性化日益增强,传统旅游方式已不能适应消费者需求,邮轮产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现代邮轮旅游以高舒适、高娱乐性、高参与性、高特殊性为特点,与现代消费者的需求相适应。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初步具有邮轮消费的需求,当人均GDP6000―8000美元时,邮轮产业会达到一个快速增长期。青岛人均GDP在2008年就已达7000美元,而且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早已具备了发展邮轮产业的条件,同时伴随着青岛国际地位的上升,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也构成了邮轮的主要客源。在看到巨大的潜在消费者的同时,随着国际邮轮市场的日渐活跃以及由此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邮轮旅游的价格不断下降,因此邮轮市场会逐渐扩大。
3.适合港湾建设的良好区位优势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海岸线总长为862.64公里,深水海岸线长,航道条件良好;温带季风性气候使得青岛港口终年不淤不积,胶州一带港阔水深,为天然优良港湾,青岛的港口优势为发展邮轮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歌诗达邮轮的到来使青岛结束了单纯的“经停港”时代,正式步入了母港经济时代,邮轮母港的经济效应是停靠港的10~14倍,当一个港口城市被定位为停靠邮轮的母港,该区域就会受到邮轮经济的较大影响,主要受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邮轮要在港口添加补给,油料,淡水与处置废品,要接受港口的各种服务,邮轮的维修与修理;二是国际邮轮及其乘客要在本地消费。因此,青岛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得能够发展成为邮轮母港,同时邮轮母港又会刺激本地经济发展。
4.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青岛市本身就是旅游胜地,周边旅游景点质优量多,2007年世界最美海港组织第四次全体大会认定青岛为世界“最美海港”,邮轮产业要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停靠港有便利的交通,青岛市有方便快捷的市内交通、腹地交通和国内外空中和海上交通条件,包括市内便捷的出租车、已投入建设的地铁、高度发达的高速和铁路系统以及华东第二大空港-流亭国际机场等为邮轮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交通条件。
(二)劣势分析
1.基础设施不完善
从青岛邮轮经济的现状来看,还是以接待国际远洋邮轮为主要任务,故只能称作是一种邮轮现象,离真正意义上的邮轮经济相距甚远,国际邮轮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如迈阿密、新加坡、香港、巴塞罗那等都有着现代化的码头,但这只是发展邮轮经济的开始,并不能满足豪华邮轮停靠的条件,另外青岛港口没有配套的餐饮、商店、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不能满足邮客的多样化需求,青岛港口缺乏便捷的交通设施,游客出行很不方便,为接待国际邮轮提供的邮轮的补给、补充、废料的处理修理等都不完善,因此,青岛的邮轮经济还有一段很艰辛的路要走。
2.没有符合国际惯例的出入关程序和口岸管理条例
邮轮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国家对邮轮的出入关管理和口岸管理还是采用一般的出入关程序和口岸管理条例,根据我国的口岸管理条例,我国公民乘邮轮在国内港口中途下船游览即视为入境,再回邮轮就是再出境,必须重办出境手续,另外通关效率低,联检协调程度大,造成客人不便,同时也意味着乘客在岸上花费少,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这直接阻碍了青岛邮轮经济的发展。这一制约因素不仅是青岛港口面临的困境,也是全国港口城市想要发展邮轮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
3.邮轮经济缺乏“总规划”
邮轮经济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在我国没有管理条例也没有立法,国际邮轮驶入后参照的是国内沿海运输权的相关法律,但现行的法规并不能包括邮轮经济的方方面面,虽说国家近年来召开了多次邮轮产业发展大会,对我国邮轮经济的发展有了大概的规划,但是具体措施实施起来力度不大,涉及的多是产业的合理布局,由此可见我国邮轮经济发展很不完善,邮轮产业是一种投资巨大、成本回收期长的产业,次产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因此政府有必要制定行政法规来引导产业的合理有序健康发展
4.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邮轮经济是一个涵盖了航海、餐饮、娱乐、海关、通讯、医疗、旅游、法律等众多部门的综合性较强的产业,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组织管理和运作,同时邮轮经济也是一种国际性的高端产业,需要有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务,必然要求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相关从业人员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旅游、航运以及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邮轮旅游在我国刚刚起步,对邮轮专业人才的需求强烈,对人才的需求问题的解决途径只要有两个:一是自己培养;二是引进,青岛发展邮轮产业在这两方面都存在不足。
5.高消费制约
青岛邮轮产业刚刚起步,且邮轮母港刚投入建设,较长的成本回收期必然导致较高的邮轮旅游价格,同时,青岛的高消费水平使得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较高,居民旅游动机不大,邮轮市场不活跃。另外青岛的知名度多集中在海尔、海信等知名企业,相应的旅游企业品牌明显不足,因此对国际邮客的吸引力不足。
(三)机遇
1.国际邮轮市场的方向转移
全球邮轮产业绝对优势的北美市场出现饱和,而作为新生的东亚市场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不断兴建的邮轮专业港口,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的邮轮旅游目的地之一,尤其是香港港、新加坡港、马来西亚港等国际邮轮专用港口的带动,东亚邮轮起步晚,但近年来势头良好,1975年伴随着世界上最豪华的邮轮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号抵港,青岛开了邮轮的先河,2001年到2003年成为青岛进出邮轮最多的时机,2009年至今,全球最豪华邮轮钻石公主号来青岛已有5次,2009年,世界上最大的邮轮集团美国嘉年华集团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公司在青岛设办事处,2011年6月16日,歌诗达邮轮经典号青岛首航,运营从青岛出发的13个韩次的韩国邮航线,这标志着青岛成为继上海、天津之后的中国内地的第三个国际邮轮母港,在青岛发展邮轮经济一方面填补了中国邮轮市场的空白,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世界邮轮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对中国和国际邮轮公司双赢的选择,同时,2008年奥帆会的成功举办和2014年世园会都大大提升了青岛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2.青岛自身的港口建设
2008年奥运帆船赛为青岛发展邮轮旅邮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青岛市邮轮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指出青岛奥帆中心将建成我市首个国际邮轮停靠码头,码头长300米,宽50米,将建设底层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候船大厅,可同时停泊2艘到3艘豪华邮轮。规划中还提到,在四方欢乐滨海城建设国际邮轮停靠码头,在小港湾改造的项目中,也有打造邮轮停靠码头的内容。另外,青岛将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大港建设北方最大的国际邮轮码头,进而发展成邮轮母港,目前大港邮轮母港建设已启动,并开设了发往韩国和日本队邮轮班线,码头建设和相关的配套建设,“一关两检”以及海事港行所需配备的码头和办公地点建设正在进行中。这意味着未来青岛有可能发展成一个母港区、两三个停靠码头的相互补充、错位发展的邮轮港口大格局。邮轮母港和邮轮码头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青岛的国际地位,使青岛乃至整个山东半岛跻身于国际豪华旅游链,为青岛邮轮经济注入新生力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威胁
青岛邮轮经济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外港口城市如上海、天津、深圳等的威胁。上海把邮轮经济作为一个新的制高点,《2010-2011中国邮轮发展报告》中指出,上海将加快建设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到“十二五”末邮轮业成为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重要力量。青岛跟上海距离400多公里,上海邮轮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挤占青岛的一部分发展空间。另外,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已投入使用,凭借中国北方第一个建成邮轮母港的城市,天津邮轮产业的发展也会成为青岛的最大竞争对手。
除了国内港口城市的激烈竞争外,还有来自国外港口的竞争压力,如日本的东京、横滨、大阪、神户,韩国的仁川、釜山,美洲的迈阿密,欧洲的巴塞罗那等。这些地区不仅具有发展邮轮经济的良好硬件条件,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和超前的居民消费观念,这些都是青岛发展邮轮经济面临的压力和威胁。
四、邮轮产业发展的政策分析
(一)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邮轮母港建设中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充分利用现有码头的相关设施;同时要加强码头交通设施见识;要有完备的物资供应和维修设备以方便邮轮的补给、补充、废料处理、修理等。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二)制定和完善邮轮发展规划。
对邮轮产业的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三方面:一,邮轮码头建设规划,在规划中要协调好各部门的职责,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同时也要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使规划建设更具科学、合理性;二,邮轮航线规划,邮轮旅游的昂贵价格成为制约市场扩张的关键因素,青岛在发展国际航线的同时要注重国内航线、省内蓝色经济区航线、日韩航线的规划;三,加强邮轮法律法规建设,青岛政府应呼吁并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邮轮产业的管理条例。
(三)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人才短缺是制约邮轮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引进。青岛市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包括: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来吸引国内外专业人员;二、培养。通过对本地人员的培养使之达到国际邮轮专业人员的要求,主要包括在相关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或对现有的邮轮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等。
此外,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完善港口收费标准,优化边检通关手续从而提高通关效率,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涉及船舶购置及租赁,船舶检验和咨询,航运物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营造有利于港行发展的制度环境等。
参考文献:
[1]wild p.,Dearing j.,Development of and prospects for cruising in Europe[J].Maritime Policy and management,2000,27(4):315-337
[2]Papatheodorou P., The Cruise Industry:a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Perspective[C], in Cruise Ship Tourism, by Ross K.Dowling,CAB International 2006,pp31-40
[3]Gibson,P.,Cruise Operations Management.Burlington[M ],MA:Butterworth-Heinemamn,2006
[4]董观志.中国邮轮经济发展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8):8-9
[5]孙光圻.浅谈邮轮经济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港口,2005(1):35-37
[6]马克.曼西尼著.高玲译.乘船航游与邮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金融发展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 脉冲响应 方差分解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十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2011年,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规划》,到2020年,要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城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任务重大。经济发展金融先行,金融是蓝色经济的助推力。当前形势下,金融发展是否有效推动了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若推动作用不明显,那阻碍金融推动效应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对最大限度发挥金融功能、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国内外针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国外学者更侧重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效应研究,认为金融结构与产业发展关系密切,而发达的金融体系对产业结构优化尤为重要①;与商业银行信贷融资相比,股市更能促进产业的发展②,但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有利于依赖外部融资的产业发展③,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能促进产业技术创新④。国内学者多从金融结构、效率、规模等角度,针对金融发展对海洋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但因变量选择和研究区域的差异,检验结论不尽相同。
已有的成果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某些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第一,未考虑城乡金融发展均衡度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金融发展应是金融体系整体功能优化的过程,不仅包含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还表现为城乡金融发展均衡。第二,以往成果多采用海洋第二、三产业比率等单一指标进行衡量,无法涵盖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整体要义。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是海洋产业有序转移、海洋技术进步、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优化过程,衡量指标应尽量全面综合。
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将城乡金融发展均衡度作为金融发展的指标之一,以更全面地检验青岛市金融发展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为防止单一指标的片面性,本文从“海洋产业发展、环境友好、技术进步”等角度选取相应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指数,对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青岛市金融发展与海洋产业结构的现状解读
青岛市金融发展的现状解读。金融是蓝色经济助推力,借助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两大主要渠道,金融通过对资金聚集与分配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当前青岛主要通过银行信贷影响实体经济,因此本文未将证券市场纳入研究范围,而是以银行存、贷款余额为基础,衡量青岛市金融发展情况。
图1:青岛市金融发展的历年态势
金融规模(X1):以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为基础,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之和与GDP之比”衡量金融发展规模。
城乡金融差距(X2):在《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与监管指引》中,银监会将县域金融界定为农村金融,因此本文选取“非县域贷款余额与县域贷款余额之比”衡量金融资源在城乡配置的差距。
金融效率(X3):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存贷比)来反映青岛市金融机构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
图1显示,青岛市金融发展规模和城乡金融差距受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较大,1997年以来青岛市金融规模平稳发展,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呈略微下降态势,但随后逐渐回升;城乡金融差距持续加大,2008年达到顶峰,之后差距逐渐缩小。作为衡量金融效率的指标,存贷比多年来波动不大,作为我国法定监管指标,目前要求不得超过75%,这虽然有助于防止银行信贷过快增长和维护银行体系稳定,但不利于银行业绩增长和经营效率提高。
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度的综合评价。本文从“海洋产业发展、环境友好、技术进步”角度选取相应指标,运用熵值法测算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指数,以综合反映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
海洋产业发展。本文用“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代表海洋产业发展水平;用“海洋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反映海洋产业的有序转移。
环境友好。随着人口扩张和全球工业迅速发展,大量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入大海,已严重威胁到海洋生态稳定。大力发展海洋产业的同时,海洋污染防治刻不容缓。考虑到数据可得性,本文选择“万元GDP工业废水排放(吨)、万元GDP工业废气排放(万标立方米)、亿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吨)”来衡量青岛市环境污染情况。
技术进步。本文使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指数来测算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情况,以测算技术进步对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度。鉴于海洋产业领域相关数据缺失,考虑到数据可得性,两个投入变量为资本变量(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劳动变量(城乡从业人员总量),两个产出变量为GDP与财政收入,运用Deap软件,采用投入导向的方式,使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情况。
图2: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指数的发展态势
上述指标均采用青岛市1997年~2012年的年度数据,数据取自各年度的《青岛统计年鉴》,青岛市主要海洋产业相关数据从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获取。
鉴于熵值法能客观赋权、降低人为因素的主观性影响,本文基于上述指标,运用熵值法计算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指数(Y),反映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因篇幅所限,详细计算过程本文从略)。图2显示,1997年以来,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逐年优化,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出现短时间下滑,2010年起逐步回升并趋于稳定。
青岛市金融发展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效应分析
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考察金融发展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由于存贷比指标受到金融监管政策的限制,削弱了存贷比衡量金融效率的科学性和相关性,因此本文仅考察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金融差距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单位根检验。为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避免伪回归现象,本文首先运用Eviews6.0软件对各变量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X1、X2、Y的二阶差分序列均在1%的显著水平下平稳,都属于二阶单整。
金融发展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脉冲响应分析。运用Eviews6.0软件,用X1、X2、Y为内生变量建立了VAR模型,图3显示,没有根位于单位圆外,即所估计的VAR模型是稳定的。
图3:单位圆和特征根
对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有助于衡量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图4、图5描述了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受到金融规模和城乡金融差距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后所产生的响应。
图4:Y对X1扰动的响应 图5:Y对X2扰动的响应
图4显示,Y对X1扰动立即做出响应,当期响应值为-0.53%,在第4期趋于0,之后响应有所减少,到第8期左右趋于-0.27%,表明青岛市金融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不利于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且该挑战具有长期性。究其原因可发现:由于海洋第一产业的自然风险高、市场风险大,海洋高技术产业又具有风险高、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加之用于贷款抵押的专用设备可变现性差、抵押率低,资金趋利性会驱使银行信贷资源更倾向于风险更小、回收周期短的行业,由于对海洋产业信贷支持不足,即便金融规模扩大,也难以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再者,由于我国在“可持续金融”、“绿色信贷”经营理念的欠缺,迅速扩张的金融规模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某种程度上却使得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无益于海洋产业结构整体优化。
图5显示,Y对X2扰动也立即做出响应且为正向的(0.13%),第2期达到最大且为负向的(-0.19%),在第3期后逐渐趋于0.07%左右,表现出可持续性,表明青岛市城乡金融差距的增大有助于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且该效应长期存在,但初期会有先抑后扬的波动现象。该现象可归因为:城乡金融差距扩大、信贷资源向城镇倾斜,会导致海洋第一产业资金来源减少,由于其在海洋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在初期势必影响到海洋产业发展,但随着海洋产业不断成长,海洋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信贷资源向城镇的重点配置有助于满足海洋第二、三产业的资金需求,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表1:Y的方差分解结果
方差分解。方差分解有助于分析各变量间的相互贡献度。表1显示,在第1期预测中,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有51.83%是由自身扰动引起的,之后略有波动,但始终在50%以上;金融规模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影响,第1期的解释力度为45.52%,之后先降后升,第10期回升到44.18%;城乡金融差距解释力度较低,为2.65%,之后缓慢增加,第10期升至5.43%。
对策建议
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规模对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有重要影响,但金融规模扩大未能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城乡金融差距增大、信贷资源向城镇重点倾斜有助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但贡献程度较低。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应在金融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有效增强对海洋产业的金融支持,使金融规模的扩大能有效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加大对弱质海洋产业和海洋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由于海洋第一产业的弱质性,自然风险高、市场风险大,海洋高技术产业又具有风险高、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风险和收益不对称使得银行信贷支持力度不大,建议对弱质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给予政策性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和税费优惠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增大对该类产业的金融服务;同时完善涉海政策性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完善保险保障功能。
第二,创新海洋产业的资产抵押方式。由于海洋产业特殊性,用于贷款抵押的设备专用性强、变现能力较差、抵押率低、有效抵押资产品种较少,这些都成为海洋产业获取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难题。除了传统的固定资产,可积极探索海域使用权、捕捞权等新型抵押融资方式,推进交易转让平台建设,创新海洋产业的资产抵押方式。
第三,加大海洋产业链金融等商业银行信贷服务创新。重视对近浅海产业链系统、终端商品生产加工产业链、海洋运输网络产业系统以及深海海洋产业链系统建设的金融支持。优先支持成长性强、与上下游延续性好的企业,并以其为核心,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并将信贷资金在产业链内封闭运转,以降低产业链的整体风险。
第四,拓展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同时政府应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海洋产业发展,鼓励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基金等资金公司与海洋新兴产业的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第五,强化商业银行“可持续金融”、“绿色信贷”的经营理念和原则。在项目筛选以及贷前、贷中、贷后的流程管控过程中真正贯彻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理念,通过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实现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促进海洋产业结构整体优化。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文受2014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QDSKL140434)
【注释】
①Angelos A Antzoulatos, Nicholas Apergis, Chris Tsoumas,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1, 63(2), pp.109~139.
②Wurgler J,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58), pp.187~214.
③Claessens S, Laeven L, Financial Sector Competition, Finance Dependence, 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005, 3(1), pp.179~207.
1、第一季度召开区政协六届四次全会,完成会议各项任务;协商决定区政协2011年常委会、专委会、委员活动组的工作安排。(1月)
2、第二季度组织常委视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5月)
3、第三季度组织常委视察**新区功能园区建设情况。(9月)
4、第四季度召开常委会,听取区政府关于政协提案办理情况通报;讨论区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的筹备情况;审议通过区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的有关事宜。(12月)
5、召开区经济形势通报会,组织常委、委员听取管委会领导通报我区上半年经济形势。(7月)
二、专委会(办公室)工作要点:
提案委员会工作要点
1、搞好区政协六届四次全会以来提案的整理、交办和督办工作。筛选重点提案,处理好没有立案的提案。
2、配合**新区“两委办”搞一次承办单位领导和专干培训会。
3、搞好三次提案督办活动。会同**新区“两委办”督查处召开一次部分提案承办单位汇报会,搞一次重点提案办理视察活动,开展一次对“B”类提案(列入计划拟解决的提案)进行督办的活动。
4、对我区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建设情况进行一次专题调研。(6月)
5、做好六届五次全会的提案征集工作,面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
6、协调**新区“两委办”督查处搞好2011年提案办理情况通报会的准备工作。
7、年底做好优秀提案评选工作和提案工作报告、优秀提案选编等会议材料的撰写工作。
8、进一步充实网上提交提案的各项功能,为政协委员提出提案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
9、做好新一轮政协民主监督员的选聘工作,选择两个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民主监督活动。
10、完成《社情民意》的编写任务。
经济科技委员会工作要点
1、协调、指导所联系的活动组制定并落实全年活动计划。
2、针对新区提出的“一产精、二产强、三产优”的产业结构发展目标,上半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优化新区产业结构,促进新区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调研,6月底前形成调研报告。
3、承办区政协常委会视察新区功能园区建设情况活动,9月底前形成视察报告。
4、组织部分委员视察新区海洋牧场建设情况,7月底前形成视察报告。
5、坚持走访委员活动,加强与委员的联系与交流。年内对新委员进行一次普遍走访。
6、加强对所负责指导、联系的各活动组“双优”评选工作的日常考核。
7、完成《社情民意》编写任务,做好《政协简报》的信息采集和提供工作。
文教法制委员会工作要点
1、负责协调、指导所联系的活动组制定并落实全年活动计划。
2、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新区基督教活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9月底前形成调研报告。
3、承办区政协常委会“关于**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活动。
4、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新区创建“全国安全社区”情况开展专题视察活动,8月底前形成视察报告。
5、加强与政协委员的联系与交流,走访所负责指导、联系的活动组的**协委员。
6、在教师节前夕,组织召开政协委员中教师委员座谈会。
7、加强对所负责指导、联系的各活动组“双优”评选工作的日常考核。
8、完成《社情民意》编写任务,做好《政协简报》的信息采集和提供。
办公室工作要点
1、牵头办好《政协简报》。认真做好区政协简报内容的采编和印发工作,使广大政协委员及时地掌握区政协工作动态,推动各委员活动组的工作。
2、做好《社情民意》专刊的牵头和服务工作。按主席办公会议的意见,《社情民意》继续由各专委会轮流承办,办公室在负责做好编辑、印送工作的同时,完成编写任务。
3、做好区政协信息反映工作,及时宣传我区政协工作情况。
4、负责《**年鉴》(2011卷)“人民”的编撰上报。
5、完成“关于我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的调研,于10月底前形成调研报告。
6、做好政协机关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保证政协工作的协调、正常运行。
三、各委员活动组活动计划
工业一组:
1、视察**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调研新区石化产业发展状况。(3月)
2、参观**跨海大桥工程建设现场、视察东芝**有限公司,了解外资企业管理及发展情况。(5月)
3、视察金港集团,了解湾里街道经济发展情况。(7月)
工业二组:
1、定期走访本组委员企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召开座谈会,形成全区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对新区重点项目进行视察,了解和掌握新区项目建设的发展现状及进展情况。(4、8月)
3、赴外地对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9月)
农业组:
1、视察凯富隆蘑菇生产基地、**迪辉农业生态园,了解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状况。(5月)
2、考察新区及周边地区海洋牧场建设情况。(8月)
3、赴先进地区考察休闲农业、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情况。(9月)
科技组:
1、赴外地考察生态园林城区建设情况。(4月)
2、定期视察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
3、对新区信息产业发展进行调研。(8月)
服务业一组:
1、赴外地考察旅游服务业发展情况。(2月)
2、视察新区旅游景区休闲旅游规划建设情况。(6月)
3、视察新区现代服务业区发展情况。(10月)
服务业二组:
1、举办服务业相关知识培训。(3月)
2、视察新区服务业先进典型企业。(5、7、9月)
3、考察服务业发达地区发展情况。(10月)
城建一组:
1、春节前走访贫困户,开展扶贫帮困活动。(1月)
2、视察金石滩规划建设、杏树渔港建设情况。(6月)
3、赴外地考察民营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划。(9月)
城建二组:
1、对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状况进行视察(5月)
2、对新区房地产业和重点企业进行视察调研。(7月)
3、考察外地城市先进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9月)
教育组:
1、视察**新区**枫叶学校、**模特艺术学校办学情况。(4月)
2、赴先进地区考察学校管理的先进经验。(8月)
3、调研**新区学校特色建设情况。(10月)
文化组:
1、视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5月)
2、赴先进地区考察文化产业的国学保护情况。(7月)
3、调研**新区网吧经营管理情况。(10月)
医药卫生组:
1、赴外地考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先进经验。(5月)
2、视察**新区相关医疗机构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情况。(7月)
3、调研**新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现状。(8月)
政法组:
1、赴外地学习考察综合治理先进经验。(4月)
2、视察**新区创建“全国安全社区”活动开展情况。(8月)
3、调研**新区部分街道中小企业对提供法律法规援助的需求情况。(9月)
机关群团组:
1、赴外地考察残疾人事业建设情况。(4月)
2、“助残日”前夕对新区残疾人工作进行视察(5月)。
3、视察**新区园区与街道实施一体化管理工作情况。(8月)
4、调研**新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及促进农民增收情况。(10月)
民族宗教组
1、赴外地考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3月)
2、赴鞍山市考察宗教场所管理情况。(5月)
3、视察**新区宗教场所及活动情况。(6月)
4、调研**新区基督教活动情况。(9月)
派组
1、视察**新区金石国际运动中心区建设情况。(1月)
关键词:海洋产业;海洋经济;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7-0035-03
全球范围内人口激增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特别是能源与食品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沿海国家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各国科学家纷纷预言,人类在21世纪将进入大规模开发海洋的时代。海洋经济已成为海南省新经济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随着海洋经济在海南省经济社会的战略作用不断凸显,海洋将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海洋是新的战略领域,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新空间,还是重要的军事、交通和经济通道,也是资源和能源的新基地。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解决陆域资源的瓶颈,有利于促进海南省生产力合理布局,有利于增强海南省的发展后劲。
一、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
1960年,法国首先提出了“向海洋进军”的口号并成立了海洋开发研究中心,此后,美国、日本等国家也纷纷制定了开发和利用海洋的科学计划。1966年,肯尼斯•鲍定(Kenneth Boulding)提出了经济增长的新空间理论。他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利用的能源、资源将主要来自于海洋,海洋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人类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在此基础上,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学者首先提出了“海洋经济”(Ocean Economy)这一术语。1974年,美国在海洋经济研究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海洋GDP”的概念及其核算方法。中国现代海洋经济理论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978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于光远等提出建立“海洋经济”新学科的建议,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海洋经济”这一术语。“海洋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制度下,通过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以获取社会利益、环境利益和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称。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20794―2006)标准,我国将海洋产业区分为海洋产业及海洋相关产业两个类别,具体包括29个大类、106个中类和390个小类。在我国,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主要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二)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经济GDP平均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长,2001年达到1.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4%。据2004年世界著名市场调查公司英国坎特伯雷Douglas-Westwood公司有关海洋的科技报告,2000年,全球海洋市场中海上油气产品占最大份额,达3000亿美元;其次是海运,达2340亿美元;海洋科技研发投入为190亿美元。报告还预计未来10年全球海洋产业年均增长率为3%,2010年产值将达15000亿美元,2020年达30000亿美元。其中,主要的增长领域是海洋石油和天然气、海洋水产、海底电缆、海洋安全业、海洋生物技术、水下交通工具、海洋信息技术、海洋娱乐休闲业、海洋服务和海洋新能源等。
海洋的开发方式正在由传统的单项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开发海域从领海、毗邻区向专属经济区、公海推进;开发内容由资源的低层次利用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
(三)国内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6500多个海岛。在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内,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和其它海生动植物种类多、数量大;大陆架海区含油气盆地面积近70万平方公里,蕴藏的石油资源量在150亿吨以上,天然气约14万亿立方米;海水中可利用的化学元素十分丰富,各种形式的海洋能源总量超过4亿千瓦;我国目前有海滨旅游景点1500多个、沙滩100多处。我国海岸带的土地资源也十分丰富,在国际海底区域,我国已经获得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矿区的采矿权,估计锰结核资源储量9亿吨以上,大量的其它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尚需进一步地调查发现[1]。
根据国家海洋局初步核算,200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4929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11%(见图1)。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14844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0085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274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1503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2152亿元,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6∶49[2]。
二、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海南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我国主张,海南省管辖的海域面积约200余万平方千米。在广阔的所辖海域上分布着600余个岛、礁、滩和沙洲,全省海岸线长达1811千米(含岛岸线),大小港湾有84处,开辟为港口的已有43处。全省-5米到-10米等深线海域面积达2330.55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面积的6.8%,其中,海南岛周边海域-5~-10米等深线海域面积为1319平方千米。海南省海域面积辽阔,海洋资源储量丰富,具有开发价值的有海洋渔业资源、海盐资源(包括海洋汽油、可燃冰、海流能、温差能、波浪能等)等[3]。
海南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海洋资源开发,为了充分利用海南省海洋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加快发展海洋渔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实施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坚持海洋和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十五”期间,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8%,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2.6个百分点。继2002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后,2006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再创新高,达到396.85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44.3%,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3∶23∶54,海洋经济在海南省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相对滞后,生产力有待释放。按管辖海域面积的大小相比,山东、广东、浙江、江苏、广西、福建、辽宁等7个省区的海域面积之和仅为海南省的一半;而论海洋经济实力,海南省比其它省区都要小。2001年海南海洋渔业创造历史最高纪录,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83万吨,渔业总产值达68.57亿元,增加值达46亿元。然而,2001年仅山东省荣成市的水产品总产量达120万吨,海洋经济总收入20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78.8亿元,分别是海南全省海洋渔业经济三项指标的1.4倍、2.9倍和1.7倍。2004年海南省海洋产业总产值在全国沿海地区中仅排名第十位(见表1)[4]。
2.海洋科技力量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低。一方面,海洋开发总体科技水平不高。由于受科技水平的限制,海洋资源开发仍属于粗放式开发,以海洋资源优势的高附加值产业还没有形成,主要依靠海洋渔业及滨海旅游,海洋油气勘探仅限于部分浅海水域;滨海砂矿利用率低,海洋能源利用率更低。另一方面,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未形成规模。近年来,尽管海南省海洋经济中的高新技术产业有了长足进展,但整体产业规模还比较小,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水平,不利于海南省海洋经济长远发展[5]。
3.海洋管理体制与海洋经济发展不相称。对海洋经济的管理缺乏完整统一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存在严重的多头管理现象。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由政府计划管理部门负责,海洋交通运输由交通港务部门负责,滩涂由农业部门负责,海洋渔业由政府海洋渔业局负责,海岸带管理由地方政府负责,海洋旅游由旅游局负责,此外还涉及到盐业、矿业等行业部门。多头管理造成严重的职能交叉、管理混乱、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降低了管理效能,增加了管理难度,未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
三、海南省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海洋的科教水平,培养专业人才
提高海洋的科教水平,培养专业人才,将科技进步作为海洋开发、建设海洋强省的重要支撑。一是海南省政府应设立海洋科技基金,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特别是对海洋资源研究开发的投入;二是在普及教育的同时,海南省应重点培养急需的各类海洋科技人才,鼓励和支持全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加强与省外海洋科研所的全面合作,创建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的平台;三是加强海洋经济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动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为建设海洋强省奠定基础;四是鼓励有条件的海洋企业集团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海南省联合兴办海洋研发机构和实验基地,培育一批海洋科技合作基地,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海洋科技专家到国外大学或重点实验室研修。
(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经济发展动力
要依据海南省的实际情况,突出各个时期的海洋产业开发重点,海洋第一、二、三产业间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海洋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动力。从海南省海洋资源分布状况和海洋经济发展态势来看,一是要实施精品发展战略,创立海南省海洋产业的品牌,打造海南省海洋产业的“航空母舰”,将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如海洋石油综合开发、海洋旅游等,并坚定地确立海洋油气业、海洋旅游业作为海南省主导海洋产业,以此改善海南省海洋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状况,增强海南省海洋经济整体实力;二是保持和充分利用海南省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优势,调整捕捞作业结构,控制和压缩近海捕捞,鼓励渔民造大船、赴外海,发展远洋捕捞,控制和压缩近海捕捞,保护近海资源,实现海洋捕捞从近海向外海和远洋的转移;三是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加强管理,走海洋产品产业化和工业化之路,加速发展海南省海洋经济。
(三)借鉴国外海洋管理经验,理顺海洋管理体制
鉴于当前分散型海洋管理体制下,各部门职能和职责分散、交叉或重叠,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形不成合力,使得海洋的综合优势和潜力不能有效地发挥。因此,海南省不能仅依靠省海洋与渔业厅的管理,应借鉴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海洋管理经验,专门成立一个海洋事务机构委员会,主要协调与海洋有关的政策与规划,同时肩负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勘探与开发近海资源、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保护海洋环境等职责[6]。
(四)健全多元化海洋经济发展投融资机制
一是强化金融支持,对重点沿海县市在资金融通和金融机构设置方面采取更加宽松灵活的政策;二是鼓励和引导海洋经济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以及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三是完善信贷担保体系,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加强软硬环境建设,拓宽引资渠道,创新引资方式,扩大外资利用规模。
(五)利用区位优势,与周边地区积极合作
海南省位于中国的最南端,内靠粤港澳深珠形成的华南经济圈外缘要地,外临东南亚地区,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理中心位置,因此要进一步融入东南亚地区经济体系。一方面,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为发展海洋运输业、物流业和旅游业等海洋产业创造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进一步融入华南经济圈和9+2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可以为海南省利用粤港澳大都市人才、金融、信息等资源提供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马志荣,徐以国.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8,(6).
[2]国家海洋局.2007年中国海洋统计公报[Z].2008年2月.
[3]王海生.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新教育(海南),2006,(6).
[4]朱华友.海南发展海洋产业优势、问题及建议[N].中国经济时报,2008-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