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行业并购现状

医药行业并购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行业并购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药行业并购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 医药行业 大型生物制药企业 中小型医药研发企业

一、转型升级条件下我国的经济环境和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中国经济告别了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增速分别为7.65%、7.67%、7.4%。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主要表现如下:第一,经济增速的新常态。随着刘易斯拐点的临近,人口红利消失,我国经济增速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第二,结构调整的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第三,宏观政策的新常态。主要是指财政政策的新常态:从挖坑放水到开渠引水,从建设型财政到服务型财政以及货币政策的新常态:从宽松货币到稳健货币,从总量宽松到结构优化。

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总体上也呈现出以上趋势。我国医药行业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近年来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医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3年医药工业总产值为21682亿元,同比增长17.9%。而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所的最新预测,医药工业2014全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幅由原先预测的19.7%下调为17.7%,虽然相比2013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17%以上的高速增长,而2014年,中国GDP增长率仅为7.4%。医药产品由于其特殊性,产业发展受相关政策影响大,特别是药品价格、招标采购、质量监管、医疗保险、药品临床使用等方面的政策影响较大。201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改造提升传统医药;2014年11月发改委下发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指出将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让药品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2015年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2015年进一步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2015年6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进一步放松了对医药企业开发新型医药产品的束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医药企业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更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产品线,为以后在市场上攻城拔寨准备了充足的弹药。

二、我国医药行业现状

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产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医药行业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医药产品生产经营涉及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规模化生产到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其间的审批与研究环节周期较长,新药产品的开发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才、设备。因此,总体来说医药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高技术手段在医药开发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进入医药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

此外,我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较低,根据SFDA南方所数据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的企业数量达到了顶峰,为7038家。其中大部分是技术含量低,效率极为低下的中小型制药企业,而这些企业之间相互恶性竞争又导致利润率更低。这些中小型生物制药企业的特点是研发费用不足、研发实力不强、产品单一化。我国有很多销售额上亿,甚至是上十亿的中小制药企业只依赖于1~2种主要品种,而主要品种的销售额一般占其营业收入的60%以上,甚至更高,这种产品的单一性结构也从一定程度上为中小型制药企业积累了不小的风险。在国际上,大型制药企业的营业利润率相当高,平均值达22%之多,而在我国一般医药企业利润率达到10%就相当高了。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来看,我国医药行业的特点为:一是技术层次低,在世界医药工业体系中扮演者原料药供应商的角色,而科技含量高、利润率高的制剂产品则大量依靠仿制,因而不能打开制剂药物的国际市场。二是产业集中度低,生产厂家众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加剧。三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大,如受医保政策和国家定价政策的影响大,企业之间难以展开充分的市场竞争。

三、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政府对医药行业管制逐渐宽松,预期我国未来几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将趋于宽松,医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的集中化和专业化。

(一)大型制药企业的发展趋势

大型生物制药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整合,来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一般情况下,通过并购实现业务的增长要比从规划图纸开始实现自身增长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且风险较小。医药行业中新药研发有着“难度高、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大型医药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快速整合其竞争优势,有利于其产品线的不断创新,加快其产品投入市场进程。此外,面对国际医药巨头的竞争,国内医药企业需要迅速扩充自身的实力,通过并购不失为明智的选择。纵观欧美著名大的制药企业,几乎都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发展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国际大公司只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例如,国际制药巨头辉瑞收购并整合法玛西亚、惠氏,而最近又宣布将以大约1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药物及医疗设备制造商HospiraInc;默克收购雪兰诺;赛诺菲收购安万特等等。国际上大型制药企业并购的案例举不胜举。通过并购将国内医药企业做大做强也是中国制药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必经过程。

从我国大型生物制药企业自身财务竞争力来看,我国大型生物制药公司的资金实力雄厚,偿债能力较强,很多公司财务费用甚至为负值,不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相对于其他财务指标表现出较强的资产管理能力,大部分大型生物制药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较强。这说明医药行业整体在资产管理质量和盈利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我国大型生物医药企业获取净资产现金投入的能力不足,获取现金能力较弱。公司的资本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整个行业的竞争优势。其中应收账款周转能力成为制约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从总体财务特征来看,大型生物制药企业非常有利于其进行负债并购和扩张,可立足于现有的资产优势,充分利用杠杆融资进行并购和重组业务。另外,应收账款周转能力成为制约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生物医药公司普遍存在应收账款周转期过长,经营现金流少的特点。所以生物医药行业在保持销售增长的情况下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收回,合理安排现金收支,保持足够的资金流。

此外,我们预期国内的货币政策将在未来几年一直保持宽松,现有的经济环境非常适合有稳定现金流,信用良好,资产优质的大型生物制药企业进行兼并扩张。企业可依靠自身实力,扩大自身的融资渠道,通过收购兼并来扩充自身的实力,增强自身研发实力。同时,企业也要注重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随着企业并购之后规模的不断扩大,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将会有所增加,企业短期容易出现过度膨胀的问题,这样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同时企业的财务资金也会出现紧张的情况,特别是在举债融资并购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也相对较多。因此,加强财务整合风险控制就是并购财务整合能否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了能够顺利实现并购后的财政整合,首先要加强医药企业支付风险的控制,快速剥离劣质资产,对并购后的医药企业现金类资产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实现资产优化组合。

(二)中小型合同研究服务医药企业的发展趋势

对于依靠规模效应的大型生物制药企业,采用并购重组可以迅速扩充其实力,并利用其信用度高的优势,可在资本市场上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资金来支持其扩张,而对于一些拥有科技优势的服务性中小型合同研究机构(CRO)来说,银行贷款对借贷主体有严格要求和评估,还要有抵押和担保。一个刚起步的医药研发项目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难以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上市筹资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更是只能望而兴叹。可见,以上融资渠道均非理想选择,而风险投资却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种好的选择。

风险投资,是对那些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的投资。风险投资的实质是一种科学技术和金融相结合,将资金投入风险极大的高新技术开发生产中,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的新型投资机制,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一个资金有效使用过程的支持系统。

医药产品研发的特点是资金投入高,周期长。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不仅包括在实验研究阶段,还包括进入临床的各研究阶段(临床Ⅰ、Ⅱ、Ⅲ、Ⅳ期),耗资大、耗时长、难度高。当前国际上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耗费8~10亿美元左右。美国制药界在过去的20年间,每隔5年研究开发费用就增加1倍。风险投资机构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医药研发企业进行投资,并积极参与到其研发业务和日常管理中去。但医药产品的研发具有高度的风险,因此必须设计出合理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具体医药行业风险投资的高收益来自对医药企业投资股权的转让所得到的资本收益,而首次公开上市是风险投资最理想的退出时机,目前我国创业板、新三板的蓬勃发展也为风险资本在医药产品研发各阶段的退出创造了合理可靠的资本市场环境。除此以外,各类资本中介服务机构,如法律服务、投资银行咨询服务、医药行业咨询服务、审计和评估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也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创造了市场保障。最后,政府为外包服务企业和风险投资的有效结合又提供了相当可观的政策支持力度,如在税收、利率、法律援助等各方面的间接支持,甚至是直接的转移支付支持,为中小型医药合同服务机构的风险投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作者单位为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韩武,张育粹,苏倪玲.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竞争力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20).

医药行业并购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SCP范式医药制造业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市场行为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逐年提高,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仿制药多,产品创新性差等,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本文以产业经济学中的SCP范式研究当前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根据实证分析得出医药制造业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医药制造业发展建议。

二、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医疗体制改革深入,医药行业有了足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1)市场规模:15年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5,537.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23%;(2)利润水平:2016年上半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4%,15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2.67万亿元,复合增长率15.3%;整体上,15年医药工业毛利率达28.1%,销售利润率达10.1%(3)终端市场:15年国内药品终端市场规模达到1.383万亿元,10年至15年复合增长率15.41%。

1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达到7116个,实现营业收入2.55万亿元,同比增长9.10%,较2014年12.94%的增速下滑3.8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0.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90%。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16年10月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收入为2.23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利润总额为0.236万亿元,增长15.5%。整体上说,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维持“一降一升”趋势,即营业收入增速下滑,利润规模增速小幅提高。

三、SCP范式分析

(一)市鼋峁

(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包括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绝对集中度是最简单常用的方法,能反映产业集中状况,是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标志,显示市场的垄断和竞争程度。因此本文选择绝对集中度(CRn)对医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如下:

(表示销售收入,n表示前n家企业,N表示行业中所有企业)

根据行业数据以及相关企业年报计算2011年到2015年5年医药制造业的CR4和CR8,得到如下数据:

按照贝恩法可知,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的CR4

(2)进入和退出壁垒。规模经济壁垒:根据日本学家植草益对规模经济壁垒的分类标准,规模市场比重的公式为:(S为总产量,N为行业内企业数。)2015年我国共有7116家医药制造业,d=1/7116=0.014%

(二)市场行为

(1)定价策略:通过市场结构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产业属于竞争激烈产业,横向合谋不易产生。但是,目前医药市场体系尚未完善,信息不对称、药品渠道不畅通等使企业选择高定价高让利的营销手段,造成药价虚高的现象,产生产销纵向合谋的定价机制。

(2)广告行为:医药制造企业的广告投放一直较多,近年来始终保持整体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上半年广告投放主Top10共投放331.89亿元,药品广告投放占比55%,同比增长8.5%。由于受众对电视媒体信赖度最高,因此企业多选择此类渠道。而医药电商由于政策限制、缺乏及时性等原因尚未发展良好,因此投放较少。但是医药电商发展是必然趋势,所以几年来搜索、导航和联盟网站上的投放有所增加。

(3)兼并行为:我国医药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扩张能力。处于扩张企业规模、提升利润、满足经营需求的目的以及近年来的政策改革,医药制造企业并购整合不断展开,2015年上半年,以化药中药生产为主的制药企业并购案就高达47起。

(三)市场绩效

(1)盈利能力:本文利用净利润(万亿元)和资产报酬率表示医药制造业的盈利能力:

近五年来,医药制造业的净利润呈增加态势。15年的净利润是06年的7.81倍,资产报酬率较平缓,但相较于06-10年有较大增长,表明医药制造业盈利能力处于总体上升趋势,绩效不断改善。

(2)偿付能力:本文通过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表示医药制造业的偿付能力:

2006-2015年期间行业资产负债率逐步下降,意味行业财务杠杆逐渐减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逐年减小。同时,行业产权比率呈现下降的态势,资产结构趋向合理化,长期负债能力不断改善。

四、建议

(1)鼓励企业间并购:我国医药制造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经营完善、技术先进且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兼并、合并和收购其他规模小、竞争力弱和有互补优势的制药企业,有利于进行低成本扩张,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避开地方保护主义等壁垒,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区域,增加市场占有率。

(2)支持研发创新和技术改革:我国医药制造主要集中于仿制药的生产,研发投入较少导致技术改革、产品创新少,因此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支持医药制造企业引进国际技术加以更新改进,在消化吸收再创新中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创新性产品。

(3)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荆何夜医药制造业进入壁垒低,不断有新企业进入行业之中,造成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的局面;而行业退出壁垒高,众多亏损企业不能及时退出,导致资产流动性低。因此,政府需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正确调整进出壁垒,改善市场竞争坏境。

(4)发挥我国医药潜在优势:我国医药行业具有独特的中药资源优势,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由于中药在现代化、规范化等方面的问题,其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因此,医药企业需要加快中药研究,提高中药产品技术与品质控制,使中药打入国际市场。

五、结语

医药行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朝阳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伴随医疗体系改革,医改政策出台并稳健落地,我国医药制造业也将面临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人们医疗卫生意识的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疾病图谱变化等一系列因素也推动着我国医药制造业快速增长。此外,医药电商也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医药制造业将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莹莹.基于SCP分析的我国医药制造业市场绩效实证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2]何苗.基于SCP范式的河南省医药制造业现状分析[J].科协论坛,2009.

[3]张洁.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8.

医药行业并购现状范文第3篇

近年来,医药健康产业正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作为一个会员制、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海川会的会员由中国医药大健康领域的企业家、专家、优秀经理人等精英人群组成。目前分设了药品、器械、企业家、投融资与并购、互联网与大数据、医药专家等多个专业分会,以及上海、浙江、山西、四川等省级分会。通过公益分享、厂商对接、论坛峰会等活动,海川会得到了会员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好评,在册会员迅速突破2000名。现已发展成为医药圈内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自发性社团。 其对医药产业的关注点,无疑正是当下行业的热点所在。

新一轮药品改革影响如何?是当下国内医药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药物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傅鸿鹏博士作为特邀嘉宾,专门对此作了简练而清晰的分析,并对医药企业如何应对当前形势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傅鸿鹏表示:药企数量多,但“小、散、乱”现象突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但“以药养医”痼疾仍存;让广大老百姓看得起病,但部分药价仍现虚高……一直以来,药品改革都是医改中“难啃的骨头”。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简称《意见》),直面医药领域突出问题,开出药品改革的“药方”。坚持从全链条、全流程发力,提高疗效,降低药价,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既去药价“虚火”,让药品回归治病本源,也强调药品改革“强筋健骨”,就是要破解药品领域存在的“多、小、散、乱、差”等现象。 ]

“相较于以往药品领域‘只改一方’的改革方案,此次改革‘三位一体’,有效形成了多方联动。”傅鸿鹏认为,这是我国药品领域的重大改革,对进一步破除以药补医、减轻全社会医药费用负担意义深远。药品流通一端连接生产供给,一端连接终端需求。针对药品流通领域的一些乱象,《意见》从药品流通改革的7个方面提出新措施,后期将会有多个配套文件出台,医药流通行业重组整合将加码,有些甚至可能发生颠覆性变化。“《意见》要求以满足群众用药需求作为改革出发点,首次明确了我国药品治病救人的基本属性。这对广大医药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利于快速调整已被扭曲的产业结构和组织体系,摆脱积习已久的历史包袱,加快推动我国药品流通体系走向现代化。”

医药产业新秩序造就新模式

新一轮药改政策相继出台,医药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那么,医药产业将如何被“解构”,又将如何被“重构”?在会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北京时代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特聘教授段继东作为海川会的企业战略与政策专家,从多年医药行业资讯和趋势分析的角度,作了《新形式、新战略、新模式――药界华为在路上》的主题分享。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首次对我国药品领域改革进行全面部署。《意见》以满足群众用药需求为导向,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从生产、流通、需求三方面共同理顺利益协调机制,这将促使药品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质属性,推动医药产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这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段继东介绍,医药代表备案制、两票制等改革政策,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医药产业去产能、去库存、去低水平重复,有利于医药企业降成本、补短板,如此医药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创新将成为主角。这种新秩序一定会造就新模式,比如新时期企业就需要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外资模式和国内模式相互学习,高端医院、县医院和基层市场成为争夺焦点,从服务医生模式转变到满足消费者模式等。而新时期,领军医药企业必将具备战略领先、模式领先、科技领先、品牌领先、人才领先这五大典型特征,这就需要未来医药企业由实业盈利向资本实业多元盈利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段继东还从全国数千家医药企业中,分别选择了不同发展模式的优秀新领军企业代表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分享。

医药供给侧和需求侧发力共振

除了傅鸿鹏,段继东,还有不少嘉宾借势年会,也就2016“政策年”之后医药产业的发展,发表自己的观点。

多次成功创业的爱博同心医学科技公司CEO、海川会创新医疗专家张志扬专注于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的医学应用。他向大家介绍了近几年虚拟现实领域以及该技术在医疗及医药营销等领域的应用前景。“目前,VR已成为医疗诊断、治疗、康复的新手段,在止痛和眼科领域最为使用,它能影响病人的感官而改变病人的心理感受。VR创造的极其逼真的虚拟世界,未来将真正帮助实现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中国医药行业资深职业经理人、海川会企业管理与战略专家杜臣的分享主题是《产业变化与应对之策》。杜臣分析,目前医药产业变化已成常态,产业变化的四大特点是产业在清醒、产业在净化、产业在分化、跨界和新业态横行。而“政策年”之后,未来中国医药企业总体上将处于3种境遇,即成功转型突围药企,已经在竞争中脱胎换骨,完成原始积累,有高竞争力的产品或产品线,员工思想观念完成转型,企业运行机制适合竞争需要,存活概率在70%;苦苦挣扎药企,没有明显的优势,经营状况在下滑,不满现状但不敢改革,历史给予的机会和时间不多;僵尸或待嫁药企,整体上不具备挽救价值,不论是人才、产品、市场还是技术,处于停产、半停产,有“娶”就“嫁”。

“从国家层面来看,无论医改、药改政策要达到的短期效果,是提高医药工业、商业、零售业等的行业集中度,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借用资本的手段。”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特邀副会长、海川会企业并购专家张自然博士在他的《政策频出下,医药企业的新机遇》主题分享中也指出,目前,全产业链都存有并购别人或被并购的心态,最终的发展方向必将是形成行业航母。

奥咨达董事、副总经理、海川会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家李强在题为《2016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概况》的分享中,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发展趋势、政策影响、未来预期作了分析,并大胆预测:未来10年将是医疗器械有序发展的黄金生长期,未来3至5年中国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可能会突破百家,可能会产生3至5家航母级的医疗器械企业,中国将成为全球医疗器械产业中心。

将在全国推行的药品购销“两票制”是医药企业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九州通医药集团营销总顾问、海川会医药营销与市场准入管理专家耿鸿武以《变革下的医药行业“挣扎”》为题,对国家1600多份行业政策,尤其是两票制对行业的主要冲击和带来的挑战、如何应对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提出了极有指导意义的建议。“‘两票制’的核心在于‘净化流通环境,压缩流通环节’,其作用在于促进大型流通企业兼并重组、中小型企业专业转型。医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合法合规,这样才能抓住机遇,享受政策利好,实现共赢。”

海纳百川共享产业盛宴

医药行业并购现状范文第4篇

一、案例背景

深圳市长城国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是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下属唯一以基金管理为主营业务的平台公司。长城国汇成立于2008年,专注于企业并购及产业整合投资业务,是国内成立最早、最为知名的并购基金管理机构之一。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杭州天目山药厂,成立于1958年,于1993年8月在上海证交所上市,是杭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全国第一家中药制剂上市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以来长城国汇通过旗下一致行动人深圳诚汇、深圳长汇、深圳城汇和天津长汇投资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买增持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2012年4月22日,诚汇及其一致性动人受让沈素英持有的股份,持有天目的股份上升至23.56%,成为天目药业的控股股东

二、并购动机分析

(一)相关理论 关于并购动机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

(1)协同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司并购对整个社会而言是有益的,这主要因为并购有利于改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与交易费用,进而实现管理协同、经营协同与财务协同效应。

(2)市场势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动机主要是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一方面通过利用目标企业的资产、销售渠道、人力资本等资源实现并购企业低成本与低风险的扩张,降低企业进入新行业的障碍;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同业竞争,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惠廷顿(1980)研究表明,规模大的公司因为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受市场制约的程度相对规模较小的公司要弱,因而能够使得公司有较稳定的利润来源。

(3)价值低估理论,该理论认为当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反映出其真实价值或潜在价值,而其他企业在通过外部信息判断目标企业的价值被低估时,往往会发生并购活动。

(二)原因分析 长城国汇作为专业化的并购基金,收购连续两年亏损的天目山药业,笔者认为有其深刻的原因,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笔者从以下方面分析此次并购的原因。

(1)宏观环境分析。一是行业前景可观,研究显示近10年来医药行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达21.9%,而2010- 2015年,中国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1%。医药行业的高成长性为长城国汇入主ST天目提供了逻辑上的合理猜测,作为收购标的和产业整合平台,天目药业无疑是一家非常优秀的投资对象。二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工信部、卫生在2010年10月份联合了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国家对医药行业整合并购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增大。国务院27号文提出积极探索设立专门的并购基金等兼并重组融资新模式,证监会、国资委、发改委等部委也积极推动政策型并购基金的设立,证监会明确提出支持包括设立并购基金等并购融资模式的探索,并拟与国家发改委联手牵头共同推动控股型并购基金和参股型并购基金的组建,丰富并购支付的方式和工具。总体来说长城国汇并购天目山药业处于有利的外部环境下。

(2)并购方分析。一是经验丰富,专业化的资本运作平台。在举牌天目药业之前,曾投资ST长信、ST宝诚和ST国农科技,取得了一定的投资收益,同时也积累了二级市场投资的经验。二是并购人力资源丰富,拥有一批有投资经验和社会资源的投资人,公司董事长张兰永主持参与了西北轴承、酒鬼酒、皇台酒业等多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及大量资产证券化、资产处置、对外投资工作,公司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夏斌现任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具有一定的政府关系。三是借壳动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股市容量在变小,企业获得上市资格逐渐变难,企业的上市资格就成为一种具有收益性和稀缺性特征的资源,与此同时一些上市公司因为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其处在被退市的边缘,市场上存在大量拥有这样的壳资源的公司。并购基金借助上市公司的平合产业资本对这样的公司进行收购整合促使被投资企业的价值得以提升后退出投资企业,长城国汇投资二级市场上面临摘牌危险的天目药业,以此为平台对医药行业进行整合可以看出其有借壳动机。

(3)目标企业分析。一是目标企业价值低估,长城国汇入主天目时中国资本市场总体运行不景气,二级市场举牌可以避开与企业大股东间交易的信息不对称,为以更低成本控制企业创造可能。根据并购方提供的相关消息,天目药业账面净资产约为1.4亿元,公允价值却超过3亿元,企业价值被低估。二是具备优质的主营业务资源,天目山药业以中药制剂为主要经营范围,其中生产药剂时所使用的原材料铁皮石斛被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目前浙江临安天目山铁皮石斛是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唯一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中草药,显而易见,天目药业经营铁皮石斛产品有先天地理优势。三是面临经营危机,天目药业1993年在上交所上市,是首家上市的中药制剂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在浙江人心目中具有很好的品牌。然而近年来天目药业经营不善,2009、2010年企业两次被证监会特别处理,2011年企业扭亏为盈,但营业收入只有2亿多元,上比同类医药企业,云南白药集团在2011年的营业收入是113亿元,这家几乎与天目药业同时上市的企业每年的营业收入都在上百亿,因此企业处在强烈渴望摆脱目前的经营困境的境地。四是企业现金流量不足,根据天目山药业2010-2012年财务报表数据显示,公司连续三年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都为负数,一位原高管透露员工的工资甚至需要通过高息拆借的资金来发放,可以看出公司资金的匮乏,必然无法满足公司日常的经营需要,也不利于企业进行长远的规划,因此急需要外部资金的注入以保证企业的运转。五是企业管理层责任缺失,天目药业前控股股东是杭州现代联合投资有限公司,自2006年入主后,天目药业问题频出。2009和2011年,天目药业两次受到证监会处罚,受处罚高管多达11位,公司原实际控制人章鹏飞,更在2011年被市场禁入5年。管理层不顾公司和股东的利益,私自挪用公司资金和对外担保,给公司的经营带来极大的困境,原有的管理层责任缺失,公司迫切需要通过并购来实现管理层的更换以维护股东的利益。

三、并购价值创造实证分析

目前学术研究上一般有两种方法来研究企业的并购绩效:一是测算股票市场的异常反应,即事件研究法;二是利用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上的会计数据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即财务指标法。

在采用会计法对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面,国内较早采用此方法的是原红旗、吴星宇(1998),他们以1997年发生并购的企业为研究样本,选择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等4项指标对企业并购绩效进行研究。陈晓、陈小悦(1999)研究了盈余报告在我国A股市场上的有用性,证实在中国A股这一独特的新兴资本市场上,盈余数字同样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盈余数字的有用性并不因中国会计准则、股市监管方法和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而消失。

(1)指标体系。本文基于样本公司公开的财务报表提供的财务数据以及深圳国泰安数据库提供的相关数据,运用多个财务指标对样本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中可以量化的、体现该公司经营业绩的主要有五个方面:盈利能力,用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金收益率这四个指标来反映;偿债能力,用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这三个指标来反映;资产运营能力,用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这四个指标来反映;股本获利能力,用用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这四个指标来反映;发展能力,用总资产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主营利润增长率这五个指标来反映。

一是赢利能力指标趋势分析,如图2所示,所选取的四个反应赢利能力的指标,在2012年即是股权转让当年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资本金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达到近年来最低值,这主要是因为公司当年的自有药品和社会品种药品销售量大幅下降,生产成本偏高,进而导致净利润为一个较大的负数。

二是偿债能力指标趋势分析,如图3所示,天目药业的资产负债率近年来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2012年相比上年同期增幅较大,提高了9个百分点,反映新的管理层进一步加大财务杠杆作用的决心,而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近年来则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反映目前公司拥有的现金、有价证券、存货等流动资产不足,无法满足公司的短期债务的偿还,现金流量不足,2012年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近年来降到最低值,反映作为控股方的长城国汇并购基金短期内仍然没能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公司带来预期的现金流量。

三是营运能力指标趋势分析,如图4所示,所选取的四个反应营运能力的指标基本形成了平缓向上的趋势,尤其是应收账款周转率,相比于其他三个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有一个较大的起伏,即在被并购一年后应收账款周转率达到了一个峰值705,03%,这与公司推行的一项应收账款政策有关,为了改变保健品销售回款状况较差的局面,2012 年 5 月起公司对保健品销售的结算方式改用现款进货,应收账款同比降幅较大,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存货周转率略有下降,总体来说公司的资产运营效率较好。

四是股东获利能力指标趋势分析,如图5所示,股东获利能力指标除市净率2012年略有增长,每股公积金保持不变外,外其他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在2012年有一个较大的下降幅度,由于公司2012年公司净利润为负,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累计为负,总股本保持不变,导致每股净资产降幅较大,每股收益也有较大的降幅,2012年净利润为负,市盈率显示为零。天目药业的经济增加值与资本成本的相对比率三年来呈现波动起伏的变化,2011年增幅达到28%,2012年回落,主要原因是税后营业净利润较上期出现较大的回落,而资本成本率大幅度提高。并购前和并购后相比较可知,短期内并购并没有改善天目药业给股东创造财富的能力,相比较传统的业绩指标负的净利润而言,剔除资本成本及会计反应失真的影响下的经济增加值在并购当年为正值,说明公司当年实际上为股东创造了财富。

四、研究结论

本文介绍了长城国汇入主天目药业的过程,并讨论了此次并购的动机,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本次并购的价值创造情况。在相关并购动因理论的指导下,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这次并购案例的发生:一是长城国汇作为专业的并购基金投资者,对天目药业进行尽职调查后推断其实际价值被低估,并且自身也有足够的实力对天目药业实施控制;二是天目药业作为老牌中药制剂企业近年来经营状况日下迫切需要这样一场变革来改善公司的现状;三是国家对医药行业并购的支持和对并购基金这样一类私募基金的支持也是并购案例发生的大背景。

通过事件研究法研究事件宣告日前后股票市场的反应可以看出在天的窗口期内,目标公司的股东获得了9.8%的累积异常收益率,短期内并购为公司股东创造了财富。通过传统的财务指标法分析并购前后公司业绩的变化可以看出并购后这一年公司的业绩在下滑,研究期内有些指标的最低值出现在并购当年,通过计算天目药业近三年来的经济增加值,可以看出在剔除一些因素的影响后,天目药业近三年来经济增加值指标均为正,并购当年值有所下降,相比近年来会计指标中负的净利润来看,天目药业为股东创造了财富,这与当初长城国汇对天目药业的判断相吻合,但总的来说考察期内并购并没能给目标公司的业绩带来正的变化,相反业绩更差,2013年5月4日天目药业董事长宋晓明致函全体股东长城国汇并购基金持有人将溢价收回投资,并购基金退出天目药业,宣告国内首例以并购基金模式运作上市公司的案例最终没有取得成功,天目药业在一年后将更换新股东。此次并购案例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长城国汇内耗严重,专业的基金管理人在公司中对基金的控制力不够、话语权不强;二是天目药业自身问题严重,并购基金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国内外相关研究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主要是由于并购后后期的整合难度较大,天目药业和长城国汇自身因为人事、管理层意见不一致等问题内耗较严重,在短期内新一任的管理层的决策还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由于国内专业化的并购基金团体发展的比较晚,国外关于并购基金的研究也不多,可参考的理论文献较为有限,其次由于案例发生的时间比较近,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时研究的时间期限比较短,并且所用的资料来源均是二手,因此很难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Fama,Jensen.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1983:301-325.

[2]Gregg,Jarrell , Paulsen. Merger Activity and Merger Theories: An Empirical [J].Investigation Antirust Bulletin, 1979:105-128.

[3]Michael ,Bradley,Desai. The Rationale Behind Inter firm Tender Offer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2 (11):183-206.

[4]杨朝军、蔡明超、洪泳:《上海股票市场弱势有效性实证分析》,《上海交通大学报》1998年第3期。

[5]Mueller. The 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of Mergers: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ess, 1980:145-157.

[6]Healy,Palepu.Does Corporate Performance Improve After Merger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2:135-175.

[7]Meeks.Disappointing Marriage: A study of the Gains From Merger[M].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 Press,1977:125-138.

[8]原红旗、吴星宇:《资产重组对财务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上海证券报》1998年第8期。

[9]陈晓、陈小悦:《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实证证据》,《经济研究》1999年第6期。

[10]张德亮:《企业并购及其效应研究――以上市公司为例》,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

医药行业并购现状范文第5篇

那么,这个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版药品GSP,在质量要求和市场准入方面到底有多严格?有多少企业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市场准入大幅提升

“当前我国批发、零售医药企业中存在的批发商数量多、企业规模小、产业布局散乱、盈利水平低下等问题,《规范》的出台提高了医药流通行业中企业的准入门槛,尤其在增强流通环节药品质量风险控制能力上做了重点规划,在改善医药流通行业经营状态的同时,一些质量差的企业也必将遭遇淘汰的命运。”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新修订的药品GSP中设置的3年过渡期,到2016年规定期限后,对仍不能达到新版药品GSP要求的企业,将依据《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停止其药品经营活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及时出台具体实施步骤,严格监督实施新修订药品GSP,进一步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行为,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日前公开表示,2011年实施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被业界称为药品工业GMP,目的是通过认证促发国内制药行业新一轮洗牌。经过优胜劣汰后,同类药品过度生产、企业创新能力低下、行业恶性竞争的局面或将改善。另外,国内医药工业的集中度也将因此得到提高。此次修订的新版GSP则是针对药品流通领域的。

西安力邦医药企划部经理兼汉丰药业市场总监孙辉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药品批发企业已达1.3万家,零售药企42万家,产业布局散乱,票据管理混乱,流通环节过多,造成药价虚高。其中,我国百强药品批发企业的销售额覆盖了全国份额的80%,还有1.2万家企业承担20%的销售额,大部分企业没干这活,效率和盈利都很低。”

谈到新规对药品流通领域的影响,孙辉表示,影响首先体现在软硬件标准的升级上。软件方面要求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设置质管部门、配备质管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文件提出详细要求,并提高了相关岗位人员的资质。硬件方面则要求企业全面推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并对仓储环境、冷链管理及药品运输等方面都提出明确规定。

70%企业或将淘汰

在质量认证及改造投入方面,这个被誉为“史上最严”的新版GSP规范,对医药流通企业提出了较高的改造要求,要求企业在3年的过渡期内积极应对,包括新版GSP培训、设备采购、仓储改造、信息系统上马等。此外,改造投入也会给一些中小流通企业带来一定成本压力。而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预计,仅有30%的批发企业、20%的零售企业可通过自身努力通过这一严格认证。

“总之,新版GSP实施后,国内或有70%甚至更多的医药批发企业将被淘汰,新一轮洗牌在所难免,而对于一些区域龙头、实力雄厚的流通企业则是利好,医药流通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将是大势所趋。”孙辉表示。

郭凡礼也认为,当前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现状不容乐观,药监局的这一预计还属于保守估计,那些不合格企业的存在是造成国内药价奇高的主要因素。《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出台,将有效打击质量缺乏保障的企业生存能力,而上市公司则可趁此机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同时减少了不良恶性竞争。

另据记者了解,商务部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提出,要提高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到2015年,形成1至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60%以上;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

郭凡礼表示,医药行业的门槛正变得越来越高。“这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优质企业的份额肯定会越来越高,未来行业集中的速度有可能会高于预期。目前医药产业的兼并收购非常活跃,其中既有大企业对小企业并购,也有中小公司对其他公司的兼并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