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党的十报告首次完整阐述了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国战略理念、战略思路、战略举措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世界历史充分表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必须要建设海洋强国,掌握世界一流的海洋开发、控制和管理能力。
深刻认识海洋强国建设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十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是首次。我们看到,党的十四大报告首次提到“海洋”两字,指出军队要“保卫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十五大报告提到要“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十六大报告提到要“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十七大报告提到要“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这些报告对海洋的表述都只有寥寥数字。十报告首次用40个字完整阐明海洋强国战略,可以说是历史性的突破。
中央为什么要在现阶段提出“建设海洋强国”?首先是反映了对历史的清醒认知。我国近代百年屈辱,直接源自于海上的衰落。海权的丧失,多次打乱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使之延后了至少上百年。历史荣辱表明,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必须建设海洋强国。其次是反映了对形势的清醒判断和洞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台之后,海洋作为国土空间和资源宝库的地位迅速显现,开发利用海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也成为沿海各国矛盾冲突多发的新焦点。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复杂的海上形势,这种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第三是反映了对未来的清晰谋划。海洋是全球化的战略通道和贸易走廊,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和生态屏障。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海洋开发。
建设海洋强国,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关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实施海洋开发,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拓宽未来发展空间,培育未来发展新增长极,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动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支持系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在战略上突破“海上包围圈”,形成区域海洋控制权,进而推动“和谐海洋”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总之,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自近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
深刻领会海洋强国建设的任务要求。海洋强国战略,是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权益“三位一体”的国土战略。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主攻方向。我国是海洋资源大国,拥有管辖海域300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总长18000多公里,岛屿岸线总长14000多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海岛7300多个,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着力开发海湾、海岛等海洋重点区域,培育海洋运输、滨海旅游、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石油天然气等海洋产业,有望形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保护海洋环境,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生态支撑。目前我国近岸海域环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陆源排污压力巨大、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洋溢油风险加剧等,随着新一轮沿海开发全面展开,加强海洋资源环境支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维护海洋权益,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主权保障。海洋强国战略,首先是主权战略。没有海洋控制权,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海洋经济。必须树立海洋国土意识和全球战略意识,开创海洋发展的远大前景。
建设海洋强国,是一项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的宏伟战略。近年来,为探索推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广东、山东、浙江、福建4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这4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海域面积占全国的30%以上,海岸线占全国的60%以上,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数量占全国的70%以上,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0%左右,是现阶段海洋强国建设的重点所在,是海洋强国建设的主导区和先行区。其改革发展,将为全国海洋强国建设创造经验、提供示范。
广东省以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为主载体,以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珠海横琴岛等为龙头,着力建设成为“我国提升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2011年,广东实现海洋生产总值达到9807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8?郾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1?郾5%,连续17年领跑全国。
山东省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主载体,以青岛为龙头,着力建设成为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2011年,山东实现海洋生产总值83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8?郾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郾1%。
福建省以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为主载体,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厦门市为龙头,着力建设成为“深化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核心区、全国海洋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全国海湾海岛综合开发示范区、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创新海洋综合管理试验区”。2011年,福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4419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5?郾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9?郾7%。
我省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主载体,以舟山群岛新区、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为龙头,着力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2011年,我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45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4%左右,约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0%。从4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来看,我省在海洋经济总量、比重等方面,跟广东、山东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抓规划体系完善。贯彻实施党的十关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启动全省海岸带综合利用规划思路和若干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问题课题研究;指导沿海六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完善各地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试点工作方案,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二是抓政策措施落实。把落实《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和落实《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九条措施》结合起来,协调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及试点各项工作和政策的落实,加强试点、示范,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三是抓载体平台建设。用好优惠政策,扶持壮大一批海洋产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强海洋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梳理、项目策划和境内外招商推介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一些海洋产业科技成果专场对接活动,推进一批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和研发平台建设,引领、带动海洋经济发展。
四是抓考核评价督查。抓紧制订考核评价办法和奖惩办法,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推进试点工作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目标任务考核,并协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工作,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二、加快重点区域开放开发
一是配合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认真做好配合起草和联系协调工作,细化实化各项工作任务和扶持政策。
二是推动国家层面尽快建立贯彻实施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协调工作机制,争取各项优惠政策尽早落实到位。配合做好《平潭综合实验区产业准入目录》修改完善和促批工作。
三是加大对苏区老区等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国家扶持苏区老区等政策的落实,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以工代赈资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专项资金等资金支持,促进我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库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发展。继续做好扶持欠发达地区投资专项管理和挂钩帮扶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少数民族乡和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具体联络、协调工作。
三、加强生态省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起草请求国家支持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报告。加强生态省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推动建立评价考核机制。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和安排好省级预算内专项资金,推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重大示范项目、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加强项目实施的督查工作。
二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编制2014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基本完成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编制,推动碳强度下降目标责任的落实,指导推进我省低碳城市、低碳园区等低碳发展试点工作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开发利用。
三是继续做好推进资源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国土开发整治、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基础测绘、水资源利用等相关工作。
四、做好区域合作等相关工作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rine economy and marin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way and level of the marine economy in this district. The paper show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arine industries on marine economy is different with the analysis of grey relational degree. So, the difference and their percentage should be connected. Further to promote the optimal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is then transformed into the feasible frui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关键词: 海洋产业;海洋经济;灰色关联度
Key words: marine industry;marine economy;grey relational degree
中图分类号:F121.3;P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182-02
0 引言
海洋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据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简称《报告》),201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大关,达到50087亿元,较上年增长7.9%,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9.6%。《报告》预测,未来中国海洋经济仍将保持8%左右的年增长速度。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和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是产业结构,它影响和制约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水平。因此,在现有的研究中,人们大多关注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增长的关系。例如,盖美、陈倩[1]以辽宁省为例,分析了1997-2007年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陈志杰[2]利用灰色关联法研究发现,福建海洋经济产业走得是三二一的发展模式。
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着重研究海洋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及其与海洋经济间的关联程度。海洋产业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主要产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3]目前,中国海洋产业内部的发展参差不齐,对海洋经济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它们与海洋经济之间的关联程度到底如何,同样值得关注。
1 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化
表1是根据海洋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计算了2001年和2011年中国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以及主要产业与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以2001年为基期,2011年海洋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了1.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了4.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了2.48个百分点。这表明,当前中国海洋第二产业仍处于成长期,海洋经济走得仍是以二三一的发展模式。
就海洋产业的结构变动来看,在海洋第一产业,海洋渔业的比重下降了3.11个百分点,这是因为随着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凸显,以及政府保护海洋环境意识的增强,沿海省市大多严格控制养殖面积,保护海洋生态和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近海捕捞量趋于下降,由此影响了海洋渔业增加值的提高;在海洋第二产业,除了海洋盐业的比重下降外,其他海洋产业的比重都有所增加。其中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工业以及海洋工程建筑业的比重增加得最多,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需要海上能源,即或直接来自于海洋,或经由海洋由外部输入;在海洋第三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的比重下降了4.56个百分点,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比重下降了3.1个百分点,滨海旅游业的比重增加了2.46个百分点。可见,海洋产业结构正处于更替变化中,由此影响着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显然,这种更替变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是参差不齐的,有些产业的影响会相对更大些。
2 中国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的关联度
2.1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是指对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比较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确定参考数据列和若干个比较数据列的几何形状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反映了曲线间的关联
程度。
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确定分析数列。确定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数列(母序列)和影响系统行为的比较数列(子序列)。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称为参考数列。影响系统行为的因素组成的数据序列,称为比较数列。设参考数列为x0={x0(k),k=1,2,…,n},比较数列为xi={xi(k),k=1,2,…,n,i=1,2,…,m}。
②变量的无量纲化处理。由于系统中各因素列中的数据量纲可能不同,这样不便于比较或在比较时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进行关联度分析时,一般都要进行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xi(k)=■,其中k=1,2,…,n, i=0,1,2,…,m
③计算关联系数。x0(k)与xi(k)的关联系数如下:
ζi(k)=■
其中Δ■(k)=x■(k)-x■(k),k=1,2,…,n, i=1,2,…,m,ρ∈(0,∞)被称为分辨系数,ρ越小,分辨力越大,一般ρ∈[0,1],具体取值视情况而定,本文取ρ=0.5。
④计算关联度。关联系数是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各个时刻(即曲线中的格点)的关联程度值,所以它的数不止一个,而信息过于分散不便于整体比较,因此有必要将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几种为一个值,即求其平均值,作为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间关联程度的数量表示,关联度公式如下:ri=■■ζ■(k)
⑤关联度排序。关联度按取值大小排序,如果r1
2.2 数据说明 我们选取了2001-2011年之间11年的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选取海洋生产总值作为母序列,13个海洋产业增加值作为灰色分析的子序列。其中,在变量的无量纲化处理环节,是以2001年的数据为基准对各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由步骤4得出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度。
2.3 实证分析结果 根据表2的计算结果,可得到: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滨海旅游业与海洋交通运输业与海洋生产总值的关联最为密切,分别为0.991、0.985和0.981,在表1列出的13个海洋产业中位居前三位,并且它们都属于海洋第三产业;位居第四位的是海洋渔业,它与海洋生产总值的关联度为0.977;在海洋第二产业内部,海洋矿业、海洋生物医药业以及海洋电力的关联度相对较低,分别为0.667、0.837和0.877。
将表2的计算结果和表1结构比例的变化结合起来看,可得到: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以及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关联度最大,但是与海洋生产总值的占比却出现了下降。显然,在“十二五”期间,二者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需要进一步给予提升;滨海旅游的关联度高,同时在海洋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也提高。这表明,近些年来,滨海旅游业的崛起正成为海洋经济总值不断上升的重要推动力;海洋渔业尽管与海洋生产总值的关联度高,但受制于海洋环境与资源约束,在海洋生产总值的占比不能提高;在海洋第二产业内部,以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为代表的能源类产业的关联度最高,分别为0.956、0.949。但是,表1显示海洋盐业的占比是下降的。这主要是因为盐田面积呈现逐步退让减少趋势,尤其是开发区占地使得盐场原有的海盐生产工艺布局需要大规模的调整,由此影响了海盐生产。
3 总结及相关建议
海洋经济状况和海洋产业结构状况共同反映海洋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当前,中国海洋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出的二、三、一格局。然而,海洋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差也就相差0.5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轨迹有朝着高度优化的水平迈进的潜力。
本文对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关联度的分析表明,不同的海洋产业对海洋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将这种差异与它们占比结构联系起来,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将这种优化升级转化为切实的经济发展成果。例如,对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此类关联度的产业,就要在增加资金投入,提升海洋科技创新以及在公共服务,综合保障能力、企业负担等方面考虑,增强它们的发展后劲,提高它们在海洋生产总值中的占比。
参考文献:
[1]盖美,陈倩.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
《支点》记者 袁阳平
75岁的全国甲壳素协会会长杜予民与龙虾、螃蟹为伴半生。
由他带领的全国甲壳素团队,被全球同业知晓。这类从龙虾中提取的物质,成为生物医药的主要原料之一,并产生出可观的市场前景。
他说,早年游学日本,日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深深印在脑海。回国后,他在武汉组建了全国首个甲壳素研究团队,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市民日常生活中所需的产品。
十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随后,全国各地掀起各类有关海洋经济的论坛,向大海“捞”金成为各省经济转型升级新的增长极。
“赶海”潮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
但直到进入21世纪后,我国才开始逐步重视海洋的开发。
至今为止,我国有11个省市出台的“赶海”规划升格为国家战略,凡拥有海岸线的省市,基本被囊括其中,一场大海资源争夺战越打越激烈。
去年11月份,国务院原则同意海南、广东、上海三地海洋功能区划的前半月,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西这8个省市(自治区)的海洋功能区划获国务院密集批复。
“只要与海为邻,政策基本没有落下一个城市。”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刘万顺说。他是全国甲壳素团队成员之一。
“赶海潮”的背后,是我国重燃大海“捞”金的决心。据统计,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4.56万亿元,占GDP近10%。
十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随后,以海洋经济有关的论坛或会展在各地举办。
去年12月,数万广州市民逛了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下简称“海博会”)。在博览会现场,极地企鹅、“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模型及各类海洋生物产品等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此届海博会共签约930亿元,其中山东更是借广东“海博会”组织了5000亿元的海洋招商引资项目。
大“药”房
在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二楼,记者走进杜予民教授的教学室,约3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被隔成实验室、办公室、休息室三个小单间,其中大半间房摆放着各类化学仪器。
杜予民说,湖北是千湖之省,水产资源丰富,虽然远离海岸,但对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是共通的。湖北潜江小龙虾全国有名,甲壳素提取的原材料就是这些市民口中的美食。
记者查询了解到,通过技术手段提取出来的甲壳素,是生产创可帖、人造皮肤等生物制品的原料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把普通的虾皮做成了出口欧美的生物药品。
在青岛崂山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青岛博益特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刘万顺教授是这家公司新型止血粉的发明人。这种生物药品能在两分钟内快速止血抑菌。同时,公司研发的其他系列生物药品也已在医院投入临床使用。
不仅青岛,全国各地兴起了进军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热浪。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经有数十家海洋药物研究单位,几百家开发、生产企业,30多个海洋药物品种,80余项有关海洋药物的专利。
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大海“捞”金的资金与技术仍然有限。
杜予民介绍,在国外,甲壳素是抗癌药物的原料成分之一,但在我国并没有大量投入抗癌药物领域研究开发。
刘万顺称,虽起步早,且具有明显的技术、资源和区位优势,但是青岛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尚未“变现”成为青岛的品牌和特色。这也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真实写照。
据了解,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高投入未必有高回报。刘万顺反映,一种创新型药物从研发到最终被批准上市,至少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有的药品研发出来或难获得国家认证,或投放市场后反应冷淡。
“从2003年开始,公司就开始研发内脏止血材料,到2010年完成包括临床试验在内的所有研究并上报到国家药监部门,投入超过1000万元。但至今仍杳无音信。”刘万顺直言,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诱惑却很巨大。仅自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一个抗心脑血管疾病的海洋药物PSS问世以来,至今已累计创造产值超亿元。
同质竞争
目前,现代化的海洋制药生产企业在沿海各省市遍地开花。
“海洋生物制药同质化竞争太激烈,以至于价格被欧美掌控。”杜予民说。
他介绍,以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例,2000年初,该抗癌原料报价约33—34万元/吨,目前压价到仅7万元/吨左右。
“各地政府对产业的无序规划,及国内企业之间相互压价,使得该原料报价权被欧美控制在手中。”杜予民说。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海洋生物制药,沿海各地在布局海洋战略时,或多或少呈现出产业趋同。
以本是“小众产业”的游艇业为例,福建省就规划有厦门湾和东山湾集中区、湄洲湾和泉州湾集中区、闽江口集中区和三都澳集中区。而在广州南沙区,去年一场游艇会就在这里举办,意在促进当地游艇旅游业的发展。
“几乎沿海各地市都上游艇业。”海洋文化研究所曲金良教授称,“如果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条件和优势合理规划,盲目跟风上马大量投资项目,容易导致海洋产业雷同和区域性的产业重构,陷入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价格竞争。”
曲金良指出,虽然目前各地发展海洋经济的积极性很高,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其中不乏“亮点”,但国家还应该考虑怎样才能让港口建得起来,又能吃得饱。
要找到一条差异化的生存之路。上述人士指出,山东有科技和人才优势,江浙沪有基础设施比较优势,广东有利用资本的机制优势,各地完全可依托差别化蓝色战略,避免港口的同质化竞争。
同时,各地面向大海“捞”金的范围也应有所差异,如山东环渤海,向东北亚统筹海陆发展;浙江面向东海,被众多海岛环抱;广东依傍南海深水资源优势,海洋产业蓄势待发。
寻道图强
“仅有一时的热情还不行,”刘万顺说,“围绕海洋经济做强做大,归根结底是要落在产业上。”
他指出,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核心技术创新,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核心项目。
资料显示,借力海洋经济,各地积极调结构,将海洋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北到南,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经济带、海峡西岸经济区,一直往下到北部湾,都对沿海作了新的布局。
先行者初尝甜头。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他们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通过发展临海工业、海洋新兴产业、滨海旅游业等,目前海洋产值已突破1万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四省区已经将海洋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预计到2015年,四省区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
去年9月,第八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海洋发展战略合作磋商会上,广东、海南、福建、广西以及港澳地区为加强泛珠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达成多项共识,其中重要一项就是着力将海洋经济打造为泛珠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人的共识。“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场“能源革命”。它既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政府的战略选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广东省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倡导“海洋低碳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大力发展海洋低碳经济,这不仅为广东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实现广东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低碳经济是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1.1低碳经济的内涵
从内涵看,低碳经济兼顾了“低碳”和“经济”,低碳经济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1]。低碳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形态,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旨在建立新的能源结构,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2]。
1.2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意义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海洋低碳经济是在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中,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一种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海洋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平衡式经济,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友好型的、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所以,对广东省来说发展海洋低碳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2.1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在广东省的海洋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生态环境基础十分脆弱的一个基本省情条件下,发展海洋低碳经济实际上是从需求的角度提出的,在发展中注重系统整体的互利互动和协调一致,使人与自然、经济、社会有序循环,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1.2.2是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的必然选择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落脚点是把广东省建设成海洋经济强省。发展海洋低碳经济是广东省海洋经济有效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在发展中,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通过充分重视恢复和保护海洋自然生态环境,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自然生态基础,推动海洋经济强建设的顺利进行。海洋经济强省本身应该是海洋生态强省、海洋绿色强省,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尽可能采取“绿色”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形成海洋经济之间、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利交换和良性循环。
1.2.3是广东海洋经济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海洋经济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内容:一是陆上经济活动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施加难以消解的压力;二是海洋经济系统的产出能较好满足人们对海洋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三是海洋经济的发展能明显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目前主要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表现为陆上经济活动对近岸、近海的强大的污染威胁。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领先,陆源污染负荷强度非常大,实施海洋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大力解决陆源污染问题,才可能为海洋经济建设提供相对宽松的海洋生态环境,才有可能全面实现广东海洋经济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2.1广东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成效
2.1.1广东省海洋经济总量长期位居首位
广东省海洋经济自1995年以来,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2010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8000亿元,约占全省GDP的17%,比2009年增长17.6%,比2005年增长2.7倍,年均增速达22%,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等主导海洋产业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1.2三大蓝色产业密集带建设初见成效
广东省沿海地区凭借区位和资源优势,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粤东、粤中(珠江口)、粤西三大蓝色产业密集带初步形成。珠江口地区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东西两翼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在三大蓝色产业密集带中,汕头突出发展重化工业和水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出口连续4年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潮州建成全省最大的烤鳗加工、贝类集散地。汕尾是全省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全市养鲍场已达40多家,年产量超1000t;惠州着力建设临海石化工业区;湛江、茂名大力发展海洋石化业、港口物流业;珠海、阳江、惠州、茂名等地区着力打造滨海旅游品牌等等。
2.1.3海洋科技和教育成效显著
广东省积极部署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全面启动实施了《广东省科技兴海1999—2010年规划》,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等海洋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重大科技兴海招标项目取得丰硕成果,14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建成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区域性水产试验中心。在海洋教育方面,广东省拥有全国第二所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除此之外还有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东省水产学校等海洋教育机构,多年来培养了大批海洋与水产技术和管理人才。
2.1.4海洋环保取得进展
完成了第二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工作,编写《广东省海洋污染调查报告》。针对全省发生赤潮,成立了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和赤潮研究中心[3]。省政府出台了全国第一部规范人工鱼礁建设的政府规章,决定省、市、县财政投入8亿元,用于人工渔礁建设。广东省编制实施了《广东省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总体建设规划》,加强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截至2010年底,已建成了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雷州白蝶贝自然保护区、东山—南澳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示范区等10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保护区面积达69万hm2,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的保护区网络。#p#分页标题#e#
2.1.5海洋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监测治理效果显著
全省各地基本建立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对重点排污口、海水浴场、海水增养殖区监测实现常规化,连续7年省级、沿海市级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建立了重大海洋与渔业环境灾害监测预警机制,重新修订了广东省重大海洋环境突发灾害应急预案,妥善处理了澄饶联围水污染、茂名水东湾死鱼事件、深汕高速公路甲苯泄露事件等近10宗海洋渔业污染事故,有效维护了当地社会稳定。环保执法力度加强。严格要求直排入海重点单位执行“三同时”制度。全省海岸工程环评执行率达100%。
2.2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2.2.1海洋资源衰退、环境污染状况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由于资源过度利用以及粗放式经营对海洋资源造成的影响没有根本缓解,海洋生物资源补充能力严重衰退。目前,南海北部大陆架底层渔业资源密度已下降到很低水平,不足原始资源密度的1/9,而北部湾海域的渔业资源密度已不足原始资源密度的1/8。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除局部区域有所改善外,总体表现为海域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程度不断加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表明,广东省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由2005年的9860km2增至2010年的22042km2。另外,广东省沿海城镇生活污染源的源强持续快速增长,生活污水处理率目前仅为39%。
2.2.2绿色海洋科技整体水平不高
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绿色海洋科技发展的状况,其开发范围的深度和广度受到绿色科技的制约,同时,其开发利用中伴随的负面的影响也需要先进的绿色科学技术来解决。广东省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却不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1个海洋兄弟省份中,海洋科技综合竞争力的排名只处于第4的位置,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为310人,不及山东727人的1/2。广东新兴海洋产业产值只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1/4。一些新兴产业,如海洋药物、海洋能源等明显开发不足。最直接的原因是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海洋资源的开发仍停留在粗放利用阶段,以资源为优势的高附加值的产业还没有形成,海洋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主要的海洋仪器依赖进口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2.2.3海洋综合管理滞后
目前,广东省海洋和海洋资源法律制度现状己难以适应海洋开发、管理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需要,尤其是海洋和海洋资源综合性管理的法制建设滞后,加剧了广东海洋资源开发的无序和无度。沿海各市海洋综合管理的机构尚未健全,体制尚未理顺。海上执法部门,如海监、渔政、环保、港监、公安、边防、海关等力量大多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无法对海洋实施统一、有效的监督和监察。
2.2.4绿色发展意识不足目前绿色海洋意识
虽然有所提高,但就总体而言,其普及度还不够,尤其是对海洋生态的保护意识不强。一是缺乏“绿色”生产意识。涉海经营企业把海洋当作无偿的排污场所,无偿的使用海洋资源,不愿意治理污染;二是绿色消费意识不够,据调查,约有2/3的消费者对消费的产品是否是“绿色产品”并不在意;三是缺乏资源节约意识,认为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
2.2.5海洋法制不健全
至今尚没有一部海洋的综合法律。在海洋权益管理方面,缺乏海上人工构造物管理方面的立法;在资源开发管理方面,行业管理法规较多,但缺乏海洋资源开发、综合协调管理方面的立法,尚没有颁布海洋资源开发管理基本法、海岸带管理法等。虽然“谁污染谁治理”早已形成法律,但实施效果并不好。排污收费面不全,收费的主要是超标排放的大中型企业和一部分事业单位,但环境污染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不超标排放的企业和规模小、布局分散的乡镇企业;收费标准偏低,仅为污染治理设施成本的50%左右,导致企业宁愿缴纳排污费,不愿进行污染治理。资源法律的不完善弱化了对人们破坏资源的强制性约束,忽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阻碍了人与海洋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3构建基于低碳经济的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模式
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包括海洋渔业、种植业、工业、运输业、旅游业等,是一个多门类的经济领域;它包括海岸带、近海和远洋,包括水面、水中和海底,范围极为广泛。由于海洋水体具有流动性、可依托性、阻碍性、媒介性,海洋这个特殊的经济空间使得海洋经济具有整体性、公共性、跨地域性的特征。从管理体制看,有各级行政单位和经济组织,以及一部分协作活动机构;因此,海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及多部门交叉性的特征。绿色海洋经济是在低碳这一理念指导下发展海洋经济的有效经济模式。根据上述海洋经济的特征,我们认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是指一个多层次、多侧面体现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立体框架,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部分,既可以实现低碳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的,又可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海洋经济在发展中兼顾“社会安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由于广东自然资源不足,环境承载有限,必须将有限资源作有“效率”的使用,并加强对环境保护,确保海洋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创造经济、环保与社会“三赢”愿景。
4基于低碳经济推进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4.1政府加大对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
在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很有必要,要根据海洋经济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从整体效益出发,进行与产业优化相适应的环境建设。要通过媒体宣传、信息、市场预测等,使社会明确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行政、法律、财政等手段引导企业将资金投放到低碳产业。鼓励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吸引社会各方面多元化投资。强化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监督,提高投资效率。此外,政府财政的转移支付要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配合。在海洋产业优化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和增量调整,进一步优化第一、三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提高其档次。集中力量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制品工业、海洋电子、海洋旅游等新兴或低碳的产业。
4.2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p#分页标题#e#
应该围绕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生物制品及加工、海洋工业与能源、海洋环境与发展等领域展开海洋技术创新基地的建设活动,加强高新技术的攻关力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以解决当前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精品养殖、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结合,构筑产业科技开发的平台,实现科技开发和产业需求接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问题。同时,要鼓励应用型科研机构和涉海企业联合开发新技术。通过与海洋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共同进行技术和产品研发工作,可以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逐渐形成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区域的海洋产业开发格局。
4.3强化发展海洋经济的低碳意识
广东省海洋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就必须强化人们的低碳意识。低碳意识是伴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与环境的冲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逐渐衍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提升环保危机感和责任感,为改善海洋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人与海洋和谐,提供制度基础、设施建设和政治保障,鼓励技术创新和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为海洋产业的发展创造优越的社会条件。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实施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的环保责任。再次,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体和信息网络技术等途径,大力宣传低碳观念,倡导低碳生活,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环境道德实践活动,逐步强化公众的低碳意识。
4.4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建设
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监督管理”的原则。由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要做好海洋环境监测,通过大力组建海洋环境监测网,逐渐形成行政监管、专业机构监测、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测体系,以利于准确地掌握海洋资源及环境的变化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还要发挥海洋行政执法的作用,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各种用海活动。对重点海域进行环境污染容量评价和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调查,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标准控制制度,对重点排污口加强监测、监视和管理,严格限制排放数量。对围海、填海项目必须进行科学规划、科学论证和严格管理,以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4.5转变海洋开发模式
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经济是“海洋资源?海洋产品•海洋污染物排放”型经济,最终会导致海洋资源的短缺和海洋环境污染。而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将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生产•消费•二次资源”的闭环过程,使资源和能源得到合理和持久利用,并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二是采用科学的政绩评价指标,实行绿色GDP考核。省委、省政府要大力推行绿色GDP指标和产出率等效益指标。逐步在沿海各地建立海洋绿色GDP统计核算指标体系,以利于正确测度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的成本和收益,督促人们经济行动的改进。三是转变发展观念。摒弃“高投入、高消费、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
4.6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发展海洋低碳经济走绿色海洋发展道路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通过综合管理实现。由于对现有管理体制的路径依赖,需要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一是成立海洋机构协调委员会,负责制定本省的海洋研究、开发、保护的重大战略方针,进行全局性连续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关系。这是海洋经济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层次,也是综合统一管理能否展开的关键环节。在健全机构的基础上,明确划分省级和市级管辖海域的范围。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实现地方政府的效用,减少沿海地区的用海矛盾和纠纷。二是弱化行业管理,减少涉海管理部门,将海洋资源、环境行政管理权限以海洋委员会为主导纳入到海洋综合管理体系之中,鼓励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