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

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

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范文第1篇

美国政府颁布的《萨班斯法案》(SOX),美国COSO(发起人组织委员会)颁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这些都表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正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风险管理是识别和评价附属于企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风险领域,进而通过合适的内部控制消除、转移、接受或是减轻风险。

内部控制是一种控制和最小化风险的机制,目标是保护企业资产和投资,支持企业目标,对与企业有法定利益关系的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但不是全部。它对完成企业目标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内部控制依赖于彻底的、规范的对公司所处风险的性质与范围的评价。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形式上借鉴了美国COSO报告为代表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五要素框架),同时在内容上体现了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实质。

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

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等,规定企业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风险评估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际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实施内部控制。

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信息与沟通确保信息质量,建立沟通制度、信息系统、反舞弊机制,保证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的有效沟通。

内部监督对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正。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现状

(一)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实践落后于企业发展和管理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企业经营风险明显加大各种贪污舞弊事件不断发生,资本市场发展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风险增加。然而,由于我国理论上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研究,实践中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的时间远远滞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无法满足企业发展和管理的需要。

(二)企业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

企业管理者大多看重经营,侧重追求企业盈利能力,没有充分接受现代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管理理念。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管理机制,目标是保持企业稳定及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能力,应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这方面的认识。

(三)有限的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

要使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取得比较好的控制效果,必须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组成一个有效的控制体系。从现实情况看,很多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松懈、内控弱化、监督不力等问题。

(四)缺乏精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专门人才

我国目前有关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咨询主要由注册会计师来进行,企业没有专门的管理人才,因此无法从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和执行、经营目标实现、管理效率提高、资产安全性等角度来评价内部控制,评估风险。

四、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设计

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五要素框架,设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程序。

首先,全面总结和分析企业的组织体系、机构设置、营业范围、经营方式、主要业务以及所处外部环境等。

其次,按照一定方法,合理归集、构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内部控制要求的相关子系统,包括公司层面子系统和业务层面子系统。

然后,用文字、流程图、风险控制文档等形式将各子系统业务和事项的风险类型、控制目标、关键控制点、控制措施加以规定和说明。

设计内部控制框架,重要的一环是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一)风险测评系统

1.企业整体风险测评。企业整体风险测评即企业层面面临风险的测评,主要包括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的风险、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的风险、人力资源引进开发、使用和退出的风险等。

2.岗位或业务环节风险测评。岗位或业务环节风险测评是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每一项业务或每一个工作流程中产生风险的可能性的预测。主要包括资金活动风险、采购活动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等。

(二)风险控制系统

1.决策风险控制系统。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决策的集中性、统一性和权威性,实行与个人责任密切联系的集体决策制度。

2.经营业务风险控制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专家委员会业务管理体制。专家委员会负责市场、政策及社会环境的研究;负责制定和指导企业经营业务的操作流程;负责项目立项、策划、创新业务的咨询和评审等。

3.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实行统一的财务制度控制,严格授权审批制度,实行财产纪录监控,控制筹资、投资、信用等资金活动风险,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规避风险。

(三)风险监控系统

1.岗位监督管理由全体员工对岗位风险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对控制缺陷和意见进行反馈;

2.专业监督管理由专业内部控制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范文第2篇

(一)国外主要观点 为当前比较流行的三种主要的国外观点,如表1所示。

(二)国内主要观点 国内学术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二者关系的探讨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深入。宋常、丁卫从边界与内涵、框架与内容、技术与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丁友刚、胡兴国从经济环境与组织目标的变化出发,探讨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指出内部控制由单纯的实物风险控制发展为报告风险控制、经营风险控制及合规性风险控制,最后与企业综合风险管理相融合,伴随着组织目标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谢志华对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提出风险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发展主线,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融合在企业管理的整体框架中。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本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因为风险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形态的内部控制理论。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发展

(一)内部控制发展初始阶段 20世纪40年代以前,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形成,企业对如何通过建立内部管理机制规避内部操作风险的认识较为模糊,惯用的做法是设计并执行与财务相关的不相容职责分离。如审批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实务管理与账务管理分离、保管与记录分离等。在设计不相容职责阶段,首先要对企业与财务相关的业务进行全面了解,对不相容职责进行充分识别,在此基础上设计易于理解的职责分离文件,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充分宣导与执行。当然,职责分离往往附带一系列保障措施,如信息系统口令、定期轮岗、各类账目的定期核对等。

(二)整体内部控制阶段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是内部控制逐步完善的阶段,这一阶段由20世纪40年代持续至90年代。1992年,由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CFR)发起的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架构》报告。此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一个会受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它员工影响的过程,旨在为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报告内容涉及到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与监督五个方面。控制环境是企业的内控意识,是“来自高层的声音”,主要包括诚信与道德观、管理理念与经营作风、组织架构、职责和职权的分配、员工个人胜任工作能力、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人力资源规划和实施等;风险评估是对内部、外部影响企业绩效因素的评估,包含目标设定与沟通、风险识别及评估、风险应变措施等;控制活动是确保风险管理活动被及时执行的政策和流程,以及关键领域的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包含内外部信息沟通渠道的建立、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等;监控是为了判定内部控制设计的充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包括定期评估内控体系、缺陷报告与解决等。

(三)风险导向内部控制阶段 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动荡不安,而内部控制的建立需要兼顾成本效益原则。在整体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的利用企业资源以抵御各类内外部风险,“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理念逐步形成。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是以风险识别和评估为基础,管理风险,继而分析、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旨在降低风险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要求董事会与管理层将主要精力放在可能产生重大风险的环节上,而不是关注企业管理的所有细小环节。其思想的精髓如下:任何公司都是流程的集合,根据风险评估加以引导并从流程视角看问题,可以有效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流程是若干控制活动的集合,即能够满足某些控制目标的作业即为“控制活动”;基于成本效益原则以及所防范风险的高低,管理层确定“关键控制活动”并进行测试;内控体系的完善即保证控制活动实现内控目标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包括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完整和有效。

(四)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2004年至今,不同国家监管机构/标准委员会纷纷对风险管理进行了诠释。纵观国内外风险管理标准体系(包括美国COSO 、澳新标准- AS/NZS 4360、中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ISO31000),均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个核心步骤。其中风险识别是管理基础,是通过全面、完整的梳理,确定风险事项,并完成风险清单/风险数据库;风险评估是资源配置,根据潜在风险产生影响的种类,参考国家相关规定和特定业务领域的实际情况,确定风险评估标准,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估标准和风险发生影响评估标准,再根据风险评估标准进行多纬度、多层次的评分,完成风险评估后各风险点按流程进行归类,基于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领域,直观的展现企业各业务流程的风险情况,以奠定资源配置的基础;风险应对是企业价值的保护和再创,合理配置资源,有针对性地、有计划性地解决风险问题。

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范文第3篇

>> 售票网站后台管理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 门诊应急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实现 新型“数字环保”业务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 浅议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与风险管理 基于SOA架构的企业集成系统设计与实现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分析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论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 论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浅论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 发电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计探究 长期预报评分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方法研究 基于flash组件的视频点播系统三层架构设计与实现 采用B/S架构设计与实现超市配送系统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研究 三网融合背景下IPTV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实现 卫星推进系统仿真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 SOA基础下的医院信息系统区域架构设计与实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html)中插入Java程序段(Scriptlet)和JSP标记(tag),从而形成JSP文件,后缀名为(*.jsp)。用JSP开发的Web应用是跨平台的,既能在Linux下运行,也能在其他操作系统上运行。如图所示是系统中实现的JSP页面。

图2 JSP页面

Fig.2 JSP pages

js引用,JavaScript一种直译式脚本语言,是一种动态类型、弱类型、基于原型的语言,内置支持类型。它的解释器被称为JavaScript引擎,为浏览器的一部分,广泛用于客户端的脚本语言,最早是在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网页上使用,用来给HTML网页增加动态功能[7]。

5.2 程序测试

测试组对整个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系统首先分模块的进行了冒烟测试,接下来用测试用例对各个模块进行了系统功能测试,发现了一些与需求不符的bug,测试需求所要求的各个功能点是否完成,完成的是否正确,并提出了一些界面美化、用户体验度的优化bug,在测试组进行了两轮测试后,测试组开始用实际业务数据开始了整个流程包括各个模块的测试,同时用户的一些部门也参与到全流程业务数据的模拟测试中,用户也从他们的角度提出了一些bug。测试组提得bug大多数是根据需求以及测试用例发现的一些缺失或有误的问题,而用户则结合实际业务提出了一些需要修改需求从而修改程序的一些问题。

整个测试过程测试组提出包含各个方面的bug共56个,从等级高的bug到一些优化型的bug目前56个bug已经完全修复完毕,而客户提出的25个bug也已经修复完毕,接下来系统会在包括集团下的各级单位进行试点上线,可能还会提出一些性能上的问题。

由于系统需支持的浏览器有多个,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因浏览器不同而出现的很多问题,所以系统需要在支持的不同的浏览器上进行测试。在将系统部署到服务器上后,也出现了一些与服务器不兼容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修复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不容易去追踪问题出现的原因。

随着bug的修复,系统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少,而在修复bug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感触,有一些bug虽然修复了,可是有可能会因为修复这个bug修改程序而影响到了别的地方,从而引入了新的问题,所以在修复一个问题时需要仔细的分析业务逻辑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另外一个是在修复问题时碰到自己有疑问或者觉得测试与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时候,不能直接就按着测试给的结果去修改,首先应该做的是去找负责人沟通,了解到具体的情况后再与测试沟通决定问题是否需要修改,避免盲目修改后发现bug提的不对再重新修改回来的问题。

6 结论(Conclusion)

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系统需求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通过学习风险管控的知识,参考某些已有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体系,对风险评价子模块的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学习ISO31000风险管理流程机制,参考已有的单独风险管理的平台设计与实现思想,确定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风险评价模块包括缺陷等级认定模块以及缺陷汇总模块。

目前该系统已经经过测试组测试、用户业务线集成测试以及UAT(用户验收测试),过程中测试组也提出了很多功能问题、界面优化以及与需求不符等各方面的问题,已经做出了对应的修改,而用户在测试过程中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需求,也权衡了修改的代价以及修改对系统的作用对系统进行了调整与改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稳,王东.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展望[J].审计研究,

2010,1(4):96-100.

[2] 蔡艳娇.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昆明:昆明理

工大学,2012.

[3] 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计研

究,2011,1(1):69-78.

[4] 池国华.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J].会计

研究,2010,1(10):55-61;96.

[5] 李雪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长沙:

湖南大学,2010.

[6] 赵中枢.工作流技术在教材管理系统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J].

软件工程师,2014,1(3):33,38-39.

[7] 许镭,许华.基于Web的高校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J].软件工程师,2014,17(9):25-26.

作者简介:

赵宁社(1975-),男,博士,讲师.研究领域:计算机软件技

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范文第4篇

直接导致内部管控和内部风险管理产生直接联系的公开文件是1992年由COSO所提出来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此后,随着企业风险管理和企业风险管理逐渐关联性的不断升级,2004年在内部控制研究的基础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提出更将二者的共同点予以了明确的分析。如图1所示:

(一)企业内部控制含义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依存企业现有的专业管理制度和策略,以风险管控、风险预防、风险监管等方面的工作为主要工作目的,借助全方位多层次的管控方式,按照描述关键控制点方式、过程监控体系方式、流程监管方式等来从直观和间接的角度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各类业务所进行的规范式管理模式。从管理角度来看,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在定义上隶属于风险管理的子系统,从管理范畴来看,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阶段之一,企业内部管控也可以作为企业风险管理在整体实施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主要需要从内部环境即企业内部管控的机构设置、企业内部审计、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治理结构等方面来进行分层管理和专业化的管控。相对企业风险评估来说,企业的内部管控方式更需要进行目标的合理化确定,按照企业的风险评估流程和结果,针对企业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风险以及企业在风险监管时得出的结论,企业在内部控制时可以更加明晰自身的管控承受范围和找到相应的管控措施。

(二)企业风险管理内涵 企业风险管理主要是由企业的董事局、企业的管理层以及企业内部其他具有此权限的人员在共同确定统一的目标时,按照战略制定的要求以及围绕该要求而产生的从各个层面来进行运作的活动,此类活动存在的意义在于识别各类具有潜在风险或者就企业目前的管理过程来分析而存在的各类风险,所进行评估,任何违背或者阻碍企业共同目标的因素或者风险,在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均予以规避或治理,以保障企业的整体目标得以顺利进行。

在企业进行管控的过程中,风险作为其工作的主要范围,信息的沟通及时化是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判断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企业在内部控制时从信息化角度来完成企业的内部信息疏导、企业各方面信息的有效传递、企业信息流通的及时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和监控时,对于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本身的行为来说,同样也需要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内部监督,包括日常内部监督和具有专业性的专项检查,一旦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包括政策、措施等方面以及针对风险进行评估时出现的各类人为和非人为的可以进一步诱导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性质变化或者量变等问题发生的直接因素,均可以在核查的同时加以改进。

二、从内部架构角度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产生之间关系的介质 企业风险产生主要原因就是在于企业发展 “目标”的存在性,目标是公司取得长驱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样目标的存在也同样引发了各种风险的出现见(图2)。目标作为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首先,目标作为风险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活动之间的差别,在客观的活动过程中,当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差异化成为不确定因素时,风险就会同时出现。其次,因为目标需要建立在一个较高层次的基础之上,在当前企业发展高度结构化的模式下,任何一类子目标的发展都需要下一个阶层子目标的支撑,因此这些子目标之间需要以重叠性和排斥性进行系统化排列,尤其是在不同的目标之间更需要进一步的相互补充,由此,一旦层叠性逐渐出现任何关联间隙,就会导致风险因素的出现。最后由于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目标,因此在不同的目标进行次第互补时,就必然出现衔接方面的安全隐患,如果各个目标之间的衔接性存在问题,或者衔接的联系性不够完整,就极易造成衔接之间的空白期,这些空白期自然会造成风险性的出现。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专业化促进 目标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产生之间产生关系的介质更在于对目标的实现。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活动,将企业的多样化发展目标统一到同一个发展层面上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风险维度则会相应的维持在一个企业可以管理和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这也是企业在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时,出现各类风险的主要原因。

此外,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的风险控制和企业的风险管理,需要在专业化角度进行细化,以审计为例比如当同一个或者不同账号出现账户交易时,一旦账户交易中存在着内部或者外部因素而导致的漏报和错报问题时,内部管控和内部管理就自然会在出现相应的专业管理需要的同时出现专业管理的风险,以审计为例(见图3),审计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漏报、错报等问题时,对于此类问题的纠正或者对此类问题的管理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或者存在的风险隐患,就自然应该划归到相应的管理层面来进行分析,如因为财务报表的疏漏而导致风险的产生就需要划归到财务方面来解决,因为企业的管理失衡所出现的风险问题或者由于各项制度的不完整性而存在的问题,需要按照不同问题出现的源头进行分门别类的风险评估及措施应对。但是无论基于哪种,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都会引发企业风险的出现,并需要通过内部控制而耗费企业运营成本。

三、由整到层划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识别

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一、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

首先,风险管理包括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不仅仅只有内部控制这个内容,还存在着战略目标。而风险管理中的要素不仅仅是内部控制中的所有要素,还包括对目标的设定、对风险的对策以及对事件的识别等,如果从内容以及时间先后顺序方面来看,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外在延伸。其次,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是关键环节。只有企业对风险加以认识并进行管理才能有效的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针对企业中存在的运营风险以及业务流程中的风险进行内部控制系统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不仅如此,这种风险管理方法效率较高且十分有效。建立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必须要保证其状态能够满足内部控制系统的基本需求。最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是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引起重视的方式,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企业科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并保证企业能够稳定快速发展。

二、房地产企业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着偏差

如果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认识不够,将会对企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企业内部风险管控是一种管理制度,其本身并不会对经济效益带来直接影响,只有企业各部门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价值能充分实现。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认为所谓企业内部控制,其实就是对多种规章制度加以汇总,而对于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应用价值却并没有意识到。

(二)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没有全面的内容

目前,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对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在内容上还不够全面。部分企业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和控制较为重视,但是却没有在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中引入经过梳理和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全部重要业务。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因为其不仅开放周期很长,而且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的成本,另外很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存在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在内容上不足的情况,一旦存在突发问题,企业发展将会面临着重大的打击。

(三)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

在对企业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进行督查中,内部审计是较为重要且有效的一种方式,然而很多房地产开放商企业其内部审计工作还不够实际,没有充分适应市场,采用的方式还是过去的财务审计。部分房地产企业还停留在向运营管理审计的发展过程中。这种传统阶段下的内部审计无论是设计阶段还是实施阶段,都不具有系统性。尤其是部分企业其内审人员还没有专业的素质,针对内审人员还缺乏培训和考核机制。因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着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没有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内部发展实情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

三、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采取的措施

(一)要认识到管控工作的重点,对房地产企业中开发价值链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风险控制重点进行明确

要想保证建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就要知道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点所在。首先是组织管控体系的建设。按照内控规范,企业内部环境包括机构设置权责分配、治理结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以及内部审计。企业要想实施内部控制,就要注意到内部环境,这五个内控环境因素中,组织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以及项目管理模式最容易存在问题,从而影响到企业全局发展。目前房地产企业发展速度不断扩大、开发规模区域不断激增,保证建立的组织管控体系权责明确、定位清晰、激励有效、风险受控才是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的重点。其次,企业需要通过人才来运转,如果人才存在风险会影响到企业,所以在建设内控风险体系中要以人力资源体系为根本,企业只有充分吸引优秀员工并激励员工发挥价值,才能有效的控制风险。最后,按照房地产企业价值链特征,对开发价值链前段项目规划设计与定位策划阶段的风险控制和识别着重关注、

(二)对管控方法进行优化,做好房地产企业风险评估识别工作

房地产企业属于一个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的企业,企业的很多业务和管理活动都会存在一定的逻辑,从而建立起一套流程,对流程的各个环节重点研究、调查和分析,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标注,从而采取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内控制度的措施来对风险进行防范。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房地产投资降低,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开始大幅度下滑,房地产市场正在大力调整,从而合理的控制房价。因此,房地产企业要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对每项投资和工作的风险要采取全面评估。在对房地产投资前,要通过风险管控部门和审计委员会的有效审核,有效评估房地产工作中的财务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深入研究重点环节。另外,在参与过程中,要对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建立,监督和跟踪运作资本,如果存在异常情况,要及时撤回投资金额,如果无法撤资,要采取措施将风险最低化。

(三)对管控机制进行构建

按照房地产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分为合规型、管理型以及战略型。企业可以按照自身发展实际,从合规型到风险战略型逐步实现。目前很多著名的房地产企业的内部审计就是从财务会计审计、运营管理审计一直到内控风险审计。企业审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质量,必须要重视对审计人员综合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有掌握财务审计的相关知识,还要精通企业管理知识己相关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