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金的风险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养老金;给付风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192-01
1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风险状况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是整个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其他技术历程的晴雨表,它能反映出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其他技术操作环节的严密性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给付风险可以分为制度风险和管理风险两类。制度风险是由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规定所导致的养老金给付与预期目标不一致的风险。管理风险是指社会养老保险在给付环节所产生的风险,由管理不完善和管理缺乏效率而引起。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的制度风险在实际的操作中主要体现为:①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实际运行约为80%左右,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制度设计的替代率偏高,这导致基金给付总额相对偏大,产生高于预期替代水平的给付风险;②退休年龄规定偏低,“低龄退休”现象普遍,与之相反的是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趋势,因此产生高于预期支付的给付风险;③行业提前退休,产生制度设计未预期到的给付风险;④在“地方统筹、地方管理”的基础上,部分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未能及时足额发放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存在拖欠情况;⑤由于社会养老保险金随物价或工资增长率的指数调整机制的缺乏和不完善情况,导致长期处于缺乏弹性的较高位给付水平。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的管理风险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主要体现为:①由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识别能力有限,许多地区出现了不遵循给付原则的欺骗性申请、“死者”领取养老金、“企业欺骗性冒领”等各种道德风险现象;②管理系统缺少效率,不能保证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及时足额发放,同时还存在错付情形;③由于受地方主义的相关制度规定影响,社会养老保险金未能做到随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流动而正常转入或转出,使劳动者在未来退休时领取基本养老金困难重重。
2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风险因素分析
2.1 人口老龄化问题
与发达国家在“先富后老”的情况下遭遇人口老龄化问题相比,我国则是“未富先老”,在经济发展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而且速度很快。这对我国的养老保险给付产生了巨大冲击:离退休职工人数和职工总数的比值不断上升,对养老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负担越来越重。且养老金给付需求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对企业和国家财政都产生了越来越难以承受的缴费负担,还进一步影响和阻碍经济的发展速度。
2.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扩面征缴困难、征缴率较低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并未能实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普遍较低。有相当部分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非公有制单位及其从业人员游离于养老保险之外。且扩面征缴方面的法律法规尚待健全完善,对不按要求参加社会保险和恶意拖欠保险费的企业和个人,执法力度也应加强,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扩面征缴的质量还要付出巨大努力。
从管理角度来看,产生社会养老保险给付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不对称诱发的道德风险分析。
尽管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已经逐步实行网络化管理,但却无法完全及时掌握退休职工真实情况,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信息掌握不完全或者获取信息滞后的状况:①退休职工已经死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并未及时获取信息,可能存在“信息时滞”,在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发生由别人代领现象;②个别企业虚报退休职工名单,多报人数,致使不受保障的人员非法获利;③提前退休诱发的道德风险:行业部门通过虚报提前退休职工的年龄,将未达到退休年龄规定的职工纳入退休计划。
(2)管理缺乏效率诱发的风险分析。
由于面临着预算约束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管理一方面是缺乏高效率的管理信息系统,另一方面,经办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意识不强。目前仅上海等部分城市已建立高效率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水平、支付效率等环节产生了重大作用。其他更多地区却并未真正建立起这种对劳动者集工作记录、基金管理、养老服务于一身的信息系统,反映在给付环节上就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不能及时到位和发生错付情形。另外,经办人员的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及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也是产生管理风险的因素之一。
(3)地方主义诱发的道德风险分析。
劳动力流动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途径。可是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过程中,由
于地方主义作祟,却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不要说起到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的作用。地方主义倾向致使劳动者的缴费收入不能随劳动力流动而顺利、及时地转入或转出,影响劳动者未来退休金的领取,因此产生未来的给付风险。
3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风险的防范措施建议
(1)完善养老金给付制度,严格养老保险统筹项目,逐步统一给付标准。加强养老金的征缴管理,以及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加强监督,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将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编制社会保障预算。
(2)立足保障基本需要,切实降低养老金替代率。我国现行的养老金替代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40─50%左右的平均替代率。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在最低社会保障标准的国际公约中指出,一个人缴费30年,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相当于缴费工资的40%。给付标准与国力的不协调违背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低标准,广覆盖”的原则,增加了财政的压力,也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可将替代率定为养老金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之比,适当考虑物价指数,有效地控制养老金增长速度,做到退休人员养老给付的绝对值不减或有所增长的基础上,使其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稳步下调,实现养老金替代率的逐步下降。
(3)调整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年龄,严格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条件。面对人口老龄化,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提高退休年龄的做法。而根据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1年,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因此,适当调整退休年龄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有利于降低赡养比、减轻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但在延长退休年龄的具体方案实施中,应该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分步骤进行。严格养老金的领取条件,可以通过调查退休或已提前退休人员的生活状况,对继续就业或就业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应停发养老金,并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并且应严格审核统筹项目给付基数,建立基金给付的制约机制。
(4)逐步统筹协调区域之间养老金给付标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与区域流动。由于地区差异性,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要实现区域之间养老金给付的统筹协调,有大量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但在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人才的流动逐步加大的情况下,势必促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于控制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管理低效率、地方主义等管理风险,还得要从制度环境着手,提高技术手段,增强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资金互助社 信用风险 层次分析法 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3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78-04
一、引言
我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期,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农村长期处于金融供给缺失状态。在此背景下,农村资金互助社应运而生。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一种形式,是在农村信用社逐渐异化、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取缔、农业银行逐渐疏远“三农”的背景下,农民为解决农村“微型融资”严重不足而自发创建、并逐步得到政府支持和认可的资金互助组织。随着其扩大试点并逐步推广,随之而来的资金规模小、经营人才少、融资渠道窄、客户信用无据可考、客户支付能力较弱、贷款投向获利菲薄等问题,使得农村资金互助社累积的信用风险不断加大。因此,农村资金互助社信用风险的识别成为决定其存活和发展的关键。
国内目前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研究集中在调查研究和定性分析基础上,对调查问卷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类和描述性分析,缺乏对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同时,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风险研究也较少,定量分析尤其欠缺。因此,笔者以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信用风险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获取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和监控。
二、资金互助社信用风险分析
1.信用风险的概念。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而给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借款人信用评级变动或履约能力变化导致其债务市场价值变动而引发损失的可能性。不仅包括传统的信贷风险,实际上可以将存在于诸如贷款、承诺等所有与违约或信用有关的风险都包含在内。农村资金互助社主要业务是为社员办理存款、贷款和结算,信用风险是首要风险,最有可能发生的类别当属违约风险。
2.资金互助社信用风险的特点。由于所服务的客户群体是农户,其信用风险有着自身的特点,根据对景泰县农村资金互助社调查显示,这些特点具有普遍性。(1)影响范围小。农村资金互助社基于一定社区、一定经济区域的全部或部分村民和小企业,按照一定规则出资,组成仅限于成员间不断借贷的信贷基金,满足成员的小额资金需求。作为封闭运行的社区性金融服务组织,属于典型的地缘贷款,信用风险呈现明显的影响范围小的特征。(2)农民是主体。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起人与社员入股条件的规定决定了发生信用风险的主体为农民。根据2007年《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审批工作指引》规定,符合入股条件的农民和农村小企业在自愿基础上可以作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起人。农村资金互助社与既有金融机构错位发展,主要满足农民家庭经营短期、小额的金融需求。(3)涉及金额小。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借贷金额几千到几万不等,涉及的金额很小。当前各种类型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迅速,但无论是筹集到的可贷资金规模、贷出资金上限或社员单笔贷款资金需求都还处于初步阶段,规模很小。农村资金互助社信贷风险的涉险金额小是目前最突出的特点。(4)信用风险类别单一。农村资金互助社所发生的信用风险多属于违约风险,即贷出资金不能如期收回所造成的损失。这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功能定位是紧密相关的,农村资金互助社自发成立的主要动因是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主要作用就是为社员提供贷款服务,相应的主要风险自然就集中表现为不归还贷款的违约风险。
三、模型的构建
1.模型介绍。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是在对复杂决策系统的影响因素、问题的本质以及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利用系统的定量信息,从而将思维过程数学化。运用AHP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的基本步骤如下:(1)通过分析评估系统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建立系统递阶层次结构。(2)对同一层次的各个元素关于上一层中的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要素对上一层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4)计算各层次相对于系统总目标的合成权重,得到各个指标评估权重值。
2.指标构建。前面已经分析出农村资金互助社信用风险的主要特点有:影响范围小、涉及金额小、农民为主要贷款主体、信用风险类别单一(主要属于违约风险)。经总结,资金互助社信用风险主要由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引起。目前,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由于目标客户群体的特殊性,越来越重视对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考察,他们认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是目标客户群体信用风险最主要的成分。尤其,面对农民的不稳定收入,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将成为借贷者能否成功偿还贷款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按照对信用风险影响的显著性,本模型将还款意愿用客户信用程度表示,还款能力用客户偿还能力表示,选取以下指标对资金互助社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一、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现状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由现金做基础,以营利为目标。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现金流量而自然的产生一系列财务风险。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现金流动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动态表现,可以全面、综合的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状况。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若现金周转不灵、财务管理能力低下或企业扩大销售规模等,都将影响现金流量,从而导致财务风险问题。企业需要对外融资来扩大资金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现金流量,但是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例如,企业的筹资渠道狭窄、不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等,都将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
企业实施的权责发生制存在一定的人为操控,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状况是经过财务人员合理调整后才对外公布的;而现金流量制度中,则会清楚的表现出企业的经营状态,能够从根本上反映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问题。现金流量制度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讲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能够帮助企业发展的手段。同时,现金流量也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做出了指示,在现金流量中,企业的收入、支出、盈利、亏损四个方面构成了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因此,对于财务风险问题,还需要从现金流量的分析中得出。
二、基于现金流量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1.生产经营中的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在了解企业财务账目时,通常关注的是企业的盈利、亏损及现金流量情况,对于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风险关注偏少。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没有财务管理经验,因此,管理者们认为财务报表只是能够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一种工具,管理者们通常会通过其他渠道来了解生产经营中会产生的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有两方面,运营资金风险和信用风险。运营资金风险又包括了现金周转不灵、运转资金被无效占用和销售规模扩大。信用风险包括了无效账目和大量赊销引起的风险。
(1)运营资金风险。①现金周转不灵。企业的现金流量会从某种程度上控制企业的运营,而现金的流转速度慢,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在资金周转不灵情况下,企业需要下拨其他款项来补填运营资金,若企业并不具备现金储备或借款额度超支,则是由则现金周转不灵直接导致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②运转资金被无效占用。在企业中需要购入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并且会有一部分隐形资产占用企业的运营资金,这种投资并不能被用来经营投资,导致企业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有所收益,这便造成企业运营资金短缺。
③销售规模扩大。企业的销售规模扩大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润,但这也从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运营资金,若企业未对销售规模做出合理预算,则会因扩大销售规模、过渡交易等造成企业运营资金的不足。
(2)信用风险。①无效账目风险。这种账目并不一定是人为产生,而大多数是在不可预测的条件下变化,导致了企业的应收账目不能及时收回,最终形成无效账目。
②大量赊销风险。一些企业中,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将会采取宽松的信用政策,大量的赊销商品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的,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企业带来短期的回报,但也正因为如此,而增大了企业的信用风险。
2.投资决策失误。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误不仅不会为企业带来盈利,很大程度上还会为企业带来财务方面的风险。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使企业的备用资金一直流出而得不到收益,偿债方面失去了资金来源,这也加大了偿债的风险。甚至有些企业为了弥补债务空缺,挪用运营资金,最终影响了企业主业务的经营开展。总体来说,投资决策失误引起的财务风险使投资的资金超出原有计划而并没有回报,致使投资项目失败。
3.筹资渠道狭窄。筹资渠道的拓展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目前来看,企业为了解决日常生产运营中的现金流动差的问题,选择的筹资渠道通常是以短期的银行贷款方式,这便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负债情况。如果运营效果不佳,则会因企业不具备偿债能力而引起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应该拓展更多的筹资渠道,以便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4.偿债能力低下。偿债能力低下是指企业的预计偿债能力与实际偿债之间有所差异。企业在正常运营过程中会对偿债能力进行预测,但运营过程中会出现不可预计的问题及风险,如果风险不受控制或者运营出现问题,将增大了偿债金额,同时资金流动量减少,从而导致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低下。
三、应对现金流量财务风险问题的相关对策
1.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的控制应该从三方面入手:①增加经营的现金流入量。在企业的财务状况较好时,从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量能够维持企业的收支平衡,但是企业的经营会出现季节性经营,这时的资金状况将不能够得到保证,甚至有可能没有收入。企业的业务量减少,便降低了企业的收入与经营利润,这时需要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生产与经营模式、降低成本、增加市场份额等措施来提高企业经营业务的盈利,从而增加企业经营的现金流入量。②赊销政策需要谨慎选择。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将产品进行赊销政策,这便导致了企业的经营业务与收入不成正比,虽然从财务报表中能够体现盈利,但现金流量却没有真正的增加。一旦客户的信用或资金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面对赊销产生的风险,企业需要谨慎的选择赊销政策,全面的评估客户信用及资金能力。③降低库存占有率。大部分企业中都存在存货占比大的问题,存货占据了大量的资金,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支出。对此,企业应该首先考虑节约成本,将库存量降低,对采购、生产进行合理规划,作出符合企业发展及市场环境的生产计划,保证产品足够的同时,将库存量尽量减少。
2.加强投资决策能力。投资决策需要考虑市场的不确定性、产品的淘汰性和客户的需求性。投资决策除了需要对投资的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制定投资方案,还需要对企业的资本结构、盈利预测、投资风险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对于投资风险来说,企业需要考虑投资后的风险是否在企业的控制范围内,也就是说风险的大小企业是否有能力承担。分析短期风险和长期风险,短期风险是指短期内若没有产生盈利,企业是否有一定的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动能力;长期的风险需要考虑市场变化、客户满意度及库存量。不同的投资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及时结合其他调整方法来控制由投资引起的风险,比如,调整价格、扩展业务范围、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扩展筹资渠道等。
3.扩展筹资渠道。扩展筹资渠道,首先要保障企业的良好信誉,加强企业的现金流量,将企业内部的资本结构优化。本文提出几点扩展筹资渠道的建议。
(1)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社会闲散资金的筹资渠道从本质上降低了筹资成本,筹资成本不仅包括寻求筹资渠道的成本、洽谈成本,也包括了企业为对方提供的分红,因此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企业的资金扩展方面考虑,社会闲散资金的筹资渠道能够有效帮助企业的资金增长。
(2)内部优化资产结构增加内部融资。将企业的内部资金变卖,取消亏损或微利部门,调整资产结构是融资的一个高效转换过程。企业降低了低效资产获得的资金可以改变投资方向,将产品优胜劣汰,并开拓新的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吸收政府资金。国家对企业的扶持政策的力度和方向也在逐渐扩大,一是政府财政补贴,二是企业的创新基金。这两种政府支持政策相比银行贷款筹资更为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政府也大力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企业筹资渠道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4.合理规划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短期内的偿还到期债务能力,这将反映出企业的流动资金的短期债务的保证。通过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来分析,能更好的掌握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可通过以下两点进行分析:(1)保证长期偿债能力的前提是企业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而并不影响企业的经营资金。(2)长期的负债额数较大,本金偿还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因此,需要分析利息和长期偿债能力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制度;资金管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一、前言
住房公积金是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社会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形式。各级单位必须依法履行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义务。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单位为其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实行专户存储,归职工个人所有。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重要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筹集、融通住房资金,提高了职工的商品房购买能力。发展住房金融是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得以推行的动力。
二、住房公积金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
作为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工具,福利住房制度结束后,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发挥了低息个人购房贷款的重要功能,为城镇住房体制市场化顺利转轨、引导住房观念转换、提高住房消费支付能力、培育促进住房金融服务业发展、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和房地产支柱产业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按照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住房公积金体现了以下四个特征:(1)保障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设立,为职工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了基本保障;对于离休、退休,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户口迁出或出境定居等情况,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将返还个人;(2)互,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能够有效地建立和形成有房职工帮助无房职工的机制和渠道,体现了职工住房公积金的互;(3)普惠性,只要是城镇在职职工,都必须按照《条例》的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而且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利率低于商业性贷款,具有普惠性质;(4)强制性,住房公积金是对单位和个人的强制性收缴项目,所在单位同时负有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基本义务。
基于上述特性,住房公积金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1)安全性。住房公积金由国家指定部门代管,是对广大职工的实际负债,资金安全是资金管理的根本要求。(2)流动性。按照相关规定,住房公积金要为职工购房提供一定金额的购房贷款,保持资金一定规模的流动性也是日常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3)收益性。住房公积金由广大企事业单位职工按月汇缴,资金总额庞大,托管方可以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开展某些低风险的投资业务,以获得增值收益。
总之,住房公积金由于其政策性的特殊要求,在资金管理中尤其要注意防范和控制好风险。
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一)住房公积金资金管理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指各种不确定性导致的可能损失。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就是内外部的各种确定性因素,造成公积金资金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损失的机会和损失程度的大小。
(二)住房公积金资金管理的风险因素
住房公积金的资金管理虽然有比较严格的制度,但在制度执行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存在较多变数的情况下,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风险。按照风险因素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类: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前者通常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风险,无法事先采取某针对性措施于以规避或利用;后者通常由内部因素导致,可以通过技术或管理手段进行规避。
1.系统性风险
(1)政策性风险:国家宏微观经济政策、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市场利率的调整,所引起的对公积金资金管理的风险。(2)市场性风险:主要指房地产市场上存在的供需矛盾,之间矛盾所导致的销售过程中对公积金。(3)体制风险。主要是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中由于制度设计、监管漏洞导致的风险。
2.非系统性风险
(1)违约风险:由于消费者购买商品房过程无力支付贷款本息而违约产生的损失。(2)管理风险:内部管理漏洞或者,由于信息不实导致的住房公积金冒领或违规支取公积金的造成的损失。(3)其他风险。除了上述风险外,公积金资金管理还面临其他形式的风险,如投资不当造成资金损失或灭失。
四、风险防范对策
要防范住房公积金资金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需要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范。
1.完善机制设计,加强内控措施。加强制度创新,要研究新的经济形势下职工住房需求变化,提高制度的适应性;在完善制度设计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内部管理,逐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的相关规定,杜绝违规支取等现象,切实发挥公积金对职工住房的保障功能。
2.强化信息披露和核实,加强诚信监督。逐步建立和完善住房公积金信息管理系统,对公积金管理单位内部加强内部信息披露和政务公开,实现对资金管理的全方位监管;对于申请公积金贷款的职工,要将职工个人信息、缴费记录、个人征信信息进行统筹分析,确保贷款风险的最小化。
3.做好贷款风险监控,提高风险甄别能力。控制好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三个关键点:一是落实贷前调查工作;二是严格贷时审查,充分利用央行个人征信系统的信息资源进行征信查询,建立集体审批、审贷分离和责任追究制;三是做好贷后跟踪。既要发挥住房公积金对广大职工购房的保障,又要切实做好贷款中的风险防范工作,足额提取风险准备金,避免形成呆坏账。
4.提升专业人员道德和业务素质。住房公积金管理人员的道德和业务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公积金资金风险的重要因素。要建立严格的用人制度,全面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树立学习型组织的观念,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及时掌握最新的金融风险防范的理论和方法,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技能。
五、总结
加强住房公积金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住房公积金资金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核心。由于住房公积金资金作为政策性制度的特点和要求,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既有政策性主体参与,也有商业化主体参与,增加了风险控制的难度,这需要进行机制创新,严格做好合规性检查,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有效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廖宏涛.浅谈住房公积金的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措施[J].品牌,2012(6).
【关键词】水利水电;进度计划;风险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进度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我国在施工进度计划的风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因此,新时期下,我们要加强水利水电施工进度计划的风险分析。
二、施工进度计划风险的定义
施工进度计划风险系指在规定时段内,施工项目网络进度计划的计算完工日期超过规定(或计划)完工日期的概率。施工进度计划风险只的数学式表达为
Pr=P(Tc>Tp) (1)
式中:Tc――根据CPM方法计算得到的完工日期;Tp――规定或计划的完工日期。Tc具有不确定性,它主要受到完成某工作实际所需时闻估计的不确定性和月有教施工天数估计的不确定性的影响。Tp常受到水文等因素的制约,也具有不确定性。
三、水利水电施工进度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它的过程是对所有的风险事件的结果和来源进行如实的调查,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估量。风险辨识通常有六个步骤:(1)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2)建立初步清单;(3)确立风险事件并推测其结果;(4)制定风险预测图;(5)对风险进行分类;(6)建立风险目录。风险辨识的主要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和幕景分析法。
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识别是通过各种方法及途径,尽最大可能全面地辨识出系统存在的风险因素,然后找出风险的来源和造成的后果,最终形成一份有价值的大型水利水电施工进度的风险清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的风险包括了环境风险、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和项目行为主体产生的风险。
1、环境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环境通常包括两大方面: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由自然环境引起的风险包括没有预测到的恶劣的气候条件、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及周边的自然条件和现场条件引起来的风险。由社会环境引起的风险包括法律、政治和社会风险等。在社会风险中,优惠政策风险是可以通过对法律和政策的研究,通过协调和合作来解决。在这里笔者按照施工进度的特点,主要对地质风险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稍作探讨。
对水电工程隧洞开挖,地质则是影响施工进度的最主要因素,地质风险发生的原因通常有地质缺陷和诱发地震,还有就是地质勘探取得的资料不准确,也有可能是对自然因素的预测出了差错,导致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支护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造成冒顶或者洞内塌方等事件发生,从而拖延了工程进度,加大了工程风险。
影响地下洞室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围岩的种类、洞室断面尺寸的大小、岩体结构、岩性、地应力条件等。一般如果地下洞室横断面的跨度越大,那么它的稳定性也就越差。由此看来,应选择相对比较稳定的岩基和断层裂隙发育程度比较小的位置布置地下洞室。
2、项目行为主体产生的风险
由项目行为主体产生的风险包括承包商产生的风险和项目管理者产生的风险两部分。
(1)承包商产生的风险
1)工程管理:由于承包商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缺失,没有找到适合或者财务的项目经理和技术专家,造成技术方案和管理上的失误。或者财务状况恶化,导致无力支付工资和采购,使工程不能如期完成。对于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有多家分包公司参与,关系网复杂,总承包商不好协调。人际关系尤其是当地有背景的分包公司,对工程施工进度有很大风险。
2)承包商履约不力: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一部分承包商为了中标旱就采取低价投标,中标以后又找各种理由要求追加价格,否则就采取停工等方式来拖延工期。
(2)项目管理者产生的风险
一方面,业主希望能花少钱多办事,还有些业主则不遵从客观规律,对工程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使得施工进度不能保证;另一方面有些业主一心只想上项目,对咨询公司完成的可行性研究常常附加各种倾向性要求,从而加大了施工进度的风险。目前国内的大型水电建设都是由业主提供材料,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本地工业要求必须在当地采购,结果造成供货不足,进一步扩大了工程进度风险。
(3)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包括设计风险和施工技术方面的风险。工程实施以前,设计图纸没有及时到位或者设计出错,轻则返工,重则造成工程毁损。特别是如果设计师对基础的设计资料掌握不准确,做出施工设计然而无法实施,就会延误工期。施工技术方案作为施工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施工顺利进行的强有力保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要经过多方论证,而新技术的应用则对施工进度产生一定风险。
(4)资金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有投资额巨大和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企业只有筹到足够的资金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这将必然引起资金风险。因为资金短缺,不能保证其他生产力要素的正常投入,工程建设也就没法照常运行。
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的风险防范
影响水利水电施工进度计划的原因,有施工所需时间及水文气象等不确定因素,在实际施工中会给施工计划的实施带来风险。所以,在施工时要充分了解这些风险的存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否则就会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损失,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施工事故。风险防范通常有4种方法:
1、风险规避
即风险源头的阻断,是指风险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或者是遏制风险的发展。其表现主要为拒绝风险的发生,也可表述为不承担风险,其代价固然存在,但相较之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则要小许多;风险发生时,为避免后续的损失而放弃风险,前提是该风险是致命的。
2、回避风险
即消极防守,但同样在回避的同时利益也将被回避,此为下下策,不建议采用。
3、损失控制
即在风险发生时控制损失,它包括预防、减少和控制3个方面。
4、分离风险
通常被形象表述为丢车保帅,即将风险单位与整体隔离,防止连锁反应进而影响全局,将损失降低。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具有投资大、见效慢、工期长、现场工况复杂、技术难题多等特点,以及在自然环境下存在诸多未知因素,因此水利水电施工的风险系数也很高,因此对风险的防范、控制以及工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含了分析、控制、管理和技术等多个领域,管理的科学化是降低风险的前提,先进的技术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
水利水电施工的进度受到施工历时估计和气象水文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工程进度计划的不确定,将给施工进度和完工时间计划的落实造成风险。对于这种风险的认识不正确,势必会给整个工程造成巨大失误,甚至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对这种风险要有正确的认识并尽可能地提前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土坝若没有填筑到设计高程,拦洪时坝体可能会过水,诱发危险,提前采取措施,就会做到万无一失。因此,在对施工进度进行计划时,做好风险定量分析,是工程顺利施工完成的思想保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进度计划的风险问题对水利水电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研究出合理的风险防控手段,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
参考文献